正文

我二十一歲那年(節(jié)選)

浮生歲月長自在 作者:沈從文 等


輯一 最憶少年時

4

5

我二十一歲那年(節(jié)選)

史鐵生

友誼醫(yī)院神經(jīng)內(nèi)科病房有十二間病室,除去1號2號,其余十間我都住過。當然,絕不為此驕傲。即便多么驕傲的人,據(jù)我所見,一躺上病床也都謙恭。1號和2號是病危室,是一步登天的地方,上帝認為我住那兒為時尚早。

十九年前,父親攙扶著我第一次走進那病房。那時我還能走,走得艱難,走得讓人傷心就是了。當時我有過一個決心:要么好,要么死,一定不再這樣走出來。

正是晌午,病房里除了病人的微鼾,便是護士們輕極了的腳步,滿目潔白,陽光中飄浮著藥水的味道,如同信徒走進了廟宇,我感覺到了希望。一位女大夫把我引進10號病室。她貼近我的耳朵輕輕柔柔地問:“午飯吃了沒?”我說:“您說我的病還能好嗎?”她笑了笑。記不得她怎樣回答了,單記得她說了一句什么之后,父親的愁眉也略略地舒展。女大夫步履輕盈地走后,我永遠留住了一個偏見:女人是最應(yīng)該當大夫的,白大褂是她們最優(yōu)雅的服裝。

那天恰是我二十一歲生日的第二天。我對醫(yī)學(xué)對命運都還未及了解,不知道病出在脊髓上將是一件多么麻煩的事。我舒心地躺下來睡了個好覺。心想:十天,一個月,好吧就算是三個月,然后我就又能是原來的樣子了。和我一起插隊的同學(xué)來看我時,也都這樣想;他們給我?guī)砗芏鄷?/p>

10號有六個床位。我是6床。5床是個農(nóng)民,他天天都盼著出院?!肮夥垮X一天一塊一毛五,你算算得啦,”5床說,“‘死病’值得了這么些?”3床就說:“得了嘿,你有完沒完!死死死,數(shù)你悲觀?!?床是個老頭,說:“別介別介,咱毛主席有話啦——既來之,則安之?!鞭r(nóng)民便帶笑地把目光轉(zhuǎn)向我,卻是對他們說:“敢情你們都有公費醫(yī)療?!彼牢疫€在與貧下中農(nóng)相結(jié)合。1床不說話,1床一旦說話即可出院。2床像是個有些來頭的人,舉手投足之間便贏得大伙兒的敬畏。2床幸福地把一切名詞都忘了,包括忘了自己的姓名。2床講話時,所有名詞都以“這個”“那個”代替,因而講到一些轟轟烈烈的事跡卻聽不出是誰人所為。4床說:“這多好,不得罪人?!?/p>

我不搭茬兒。剛有的一點舒心頃刻全光。一天一塊多房錢都要從父母的工資里出,一天好幾塊的藥錢、飯錢都要從父母的工資里出,何況為了給我治病家中早已是負債累累了。我馬上就想那農(nóng)民之所想了:什么時候才能出院呢?我趕緊松開拳頭讓自己放明白點:這是在醫(yī)院不是在家里,這兒沒人會容忍我發(fā)脾氣,而且砸壞了什么還不是得用父母的工資去賠?所幸身邊有書,想來想去只好一頭埋進書里去,好吧好吧,就算是三個月!我平白地相信這樣一個期限。

可是三個月后我不僅沒能出院,病反而更厲害了。

那時我和2床一起住到了7號。整個冬天就快過去,我反倒拄著拐杖都走不到院子里去了,雙腿日甚一日地麻木,肌肉無可遏止地萎縮,這才是需要發(fā)愁的。

大夫護士們都同情我。因為我還這么年輕,因為我是自費醫(yī)療,因為大夫護士都已經(jīng)明白我這病的前景極為不妙,還因為我愛讀書——在那個年代,大夫護士們尤為喜愛一個愛讀書的孩子。他們還把我當孩子。他們的孩子有不少也在插隊。護士長好幾次在我母親面前夸我,最后總是說:“唉,這孩子……”這一聲嘆,暴露了當代醫(yī)學(xué)的愛莫能助。他們沒有別的辦法幫助我,只能讓我住得好一點兒,安靜些,讀讀書吧——他們可能是想,說不定書中能有“這孩子”一條路。

可我已經(jīng)沒了讀書的興致。整日躺在床上,聽各種腳步從門外走過;希望他們停下來,推門進來,又希望他們千萬別停,走過去走他們的路去別來煩我。心里荒荒涼涼地祈禱:上帝如果你不收我回去,就把能走路的腿也給我留下!我確曾在沒人的時候雙手合十,出聲地向神靈許過愿。多年以后才聽一位無名的哲人說過:危臥病榻,難有無神論者。如今來想,有神無神并不值得爭論,但在命運的混沌之點,人自然會忽略著科學(xué),向虛暝之中寄托一份虔敬的祈盼。正如迄今人類最美好的向往也都沒有實際的驗證,但那向往并不因此消滅。

主管大夫每天來查房,每天都在我的床前停留得最久:“好吧,別急。”按規(guī)矩主任每星期查一次房,可是幾位主任時常都來看看我:“感覺怎么樣?嗯,一定別著急?!庇心敲葱┨烊频拇蠓蚨紒砜次?,八小時以內(nèi)或以外,單獨來或結(jié)隊來,檢查一番各抒主張,然后都對我說:“別著急,好嗎?千萬別急。”從他們謹慎的言談中我漸漸明白了一件事:我這病要是因為一個腫瘤的搗鬼,把它找出來切下去隨便扔到一個垃圾桶里,我就還能直立行走,否則我多半就把祖先數(shù)百萬年進化而來的這一優(yōu)勢給弄丟了。

窗外的小花園里已是桃紅柳綠,二十二個春天沒有哪一個像這樣讓人心抖。我已經(jīng)不敢去羨慕那些在花叢樹行間漫步的健康人和在小路上打羽毛球的年輕人。我記得我久久地看過一個身著病服的老人,在草地上踱著方步曬太陽;只要這樣我想只要這樣!只要能這樣就行了就夠了!我回憶腳踩在軟軟的草地上是什么感覺?想走到哪兒就走到哪兒是什么感覺?踢一顆路邊的石子,踢著它走是什么感覺?沒這樣回憶過的人不會相信,那竟是回憶不出來的!老人走后我仍呆望著那塊草地,陽光在那兒慢慢地淡薄,脫離,凝作一縷孤哀凄寂的紅光一步步爬上墻,爬上樓頂……我寫下一句歪詩:輕撥小窗看春色,漏入人間一斜陽。日后我搖著輪椅特意去看過那塊草地,并從那兒張望7號窗口,猜想那玻璃后面現(xiàn)在住的誰,上天打算為他挑選什么前程。當然,上帝用不著征求他的意見。

我乞求上帝不過是在和我開著一個臨時的玩笑——在我的脊椎里裝進了一個良性的瘤子。對對,它可以長在椎管內(nèi),但必須要長在軟膜外,那樣才能把它剝離而不損壞那條珍貴的脊髓?!皩Σ粚Γ蠓??”“誰告訴你的?”“對不對吧?”大夫說:“不過,看來不太像腫瘤。”我用目光在所有的地方寫下“上帝保佑”,我想,或許把這四個字寫到千遍萬遍就會贏得上天的憐憫,讓它是個瘤子,一個善意的瘤子。要么干脆是個惡毒的瘤子,能要命的那一種,那也行??倸w得是瘤子,上帝!

朋友送了我一包蓮子,無聊時我撿幾顆泡在瓶子里,想,賭不賭一個愿?——要是它們能發(fā)芽,我的病就不過是個瘤子。但我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一直沒敢賭。誰料幾天后蓮子竟都發(fā)芽。我想好吧我賭!我想其實我壓根兒是傾向于賭的。我想傾向于賭事實上就等于是賭了。我想現(xiàn)在我還敢賭——它們一定能長出葉子?。ㄟ@是明擺著的。)我每天給它們換水,早晨把它們移到窗臺西邊,下午再把它們挪到東邊,讓它們總在陽光里;為此我抓住床欄走,扶住窗臺走,幾米路我走得大汗淋漓。這事我不說,沒人知道。不久,它們長出一片片圓圓的葉子來?!皥A”,又是好兆。我更加周到地伺候它們,坐回到床上氣喘吁吁地望著它們,夜里醒來在月光中也看看它們:好了,我要轉(zhuǎn)運了。并且忽然注意到“蓮”與“憐”諧音,畢恭畢敬地想:上帝終于要對我發(fā)發(fā)慈悲了吧?這些事我不說沒人知道。葉子長出了瓶口,閑人要去摸,我不讓,他們硬是摸了呢,我便在心里加倍地祈禱幾回。這些事我不說,現(xiàn)在也沒人知道。然而科學(xué)勝利了,它三番五次地說那兒沒有瘤子,沒有沒有。果然,上帝直接在那條嬌嫩的脊髓上做了手腳!定案之日,我像個冤判的屈鬼那樣瘋狂地作亂,掙扎著站起來,心想干嗎不能跑一回給那個沒良心的上帝瞧瞧?后果很簡單,如果你沒摔死你必會明白:確實,你干不過上帝。

我終日躺在床上一言不發(fā),心里先是完全的空白,隨后由著一個“死”字去填滿。王主任來了。(那個老太太,我永遠忘不了她。還有張護士長。八年以后和十七年以后,我兩次真的病到了死神門口,全靠這兩位老太太又把我搶下來。)我面向墻躺著,王主任坐在我身后許久不說什么,然后說了,話并不多,大意是:還是看看書吧,你不是愛看書嗎?人活一天就不要白活。將來你工作了,忙得一點兒時間都沒有,你會后悔這段時光就讓它這么白白地過去了。這些話當然并不能打消我的死念,但這些話我將受用終生,在以后的若干年里我頻繁地對死神抱有過熱情,但在未死之前我一直記得王主任這些話,因而還是去做些事。使我沒有去死的原因很多(我在另外的文章里寫過),“人活一天就不要白活”亦為其一,慢慢地去做些事于是慢慢地有了活的興致和價值感。有一年我去醫(yī)院看她,把我寫的書送給她,她已是滿頭白發(fā)了,退休了,但照常在醫(yī)院里從早忙到晚。我看著她想,這老太太當年必是心里有數(shù),知道我還不至于去死,所以她單給我指一條活著的路??墒俏也恢喇斈晡野犭x7號后,是誰最先在那兒發(fā)現(xiàn)過一團電線,并對此做過什么推想?那是個秘密,現(xiàn)在也不必說。假定我那時真的去死了呢?我想找一天去問問王主任。我想,她可能會說“真要去死那誰也管不了”;可能會說“要是你找不到活著的價值,遲早還是想死”;可能會說“想一想死倒也不是壞事,想明白了倒活得更自由”;可能會說“不,我看得出來,你那時離死神還遠著呢,因為你有那么多好朋友”。

6

友誼醫(yī)院——這名字叫得好?!巴省薄皡f(xié)和”“博愛”“濟慈”,這樣的名字也不錯,但或稍嫌冷靜,或略顯張揚,都不如“友誼”聽著那么平易、親近。也許是我的偏見。二十一歲末尾,雙腿徹底背叛了我,我沒死,全靠著友誼。還在鄉(xiāng)下插隊的同學(xué)不斷寫信來。軟硬兼施勸罵并舉,以期激起我活下去的勇氣;已轉(zhuǎn)回北京的同學(xué)每逢探視日必來看我,甚至非探視日他們也能進來?!霸踹M來的你們?”“咳,閉上一只眼睛想一會兒就進來了。”這群插過隊的,當年可以憑一張站臺票走南闖北,甭?lián)倪€有他們走不通的路。那時我搬到了加號。加號原來不是病房,里面有個小樓梯間,樓梯間棄置不用了,余下的地方僅夠放一張床,雖然窄小得像一節(jié)煙筒,但畢竟是單間。這又是大夫護士們的一番苦心,見我的朋友太多,都是少男少女難免說笑得不管不顧,既不能影響了別人又不可剝奪了我的快樂。加號的窗口朝向大街,我的床緊挨著窗,在那兒我度過了二十一歲中最愜意的時光。每天上午我就坐在窗前清清靜靜地讀書,很多名著我都是在那時讀到的,也開始像模像樣地學(xué)著外語。一過中午,我便直著眼睛朝大街上眺望,尤其注目騎車的年輕人和5路汽車的車站,盼著朋友們來。有那么一陣子我暫時忽略了死神。朋友們來了,帶書來,帶外面的消息來,帶安慰和歡樂來,帶新朋友來,新朋友又帶新的朋友來,然后都成了老朋友。以后的多少年里,友誼一直就這樣在我身邊擴展,在我心里深厚。把加號的門關(guān)緊,我們自由地嬉笑怒罵,毫無顧忌地議論世界上所有的事,高興了還可以輕聲地唱點兒什么——陜北民歌,或插隊知青自己的歌。晚上朋友們走了,在小臺燈幽寂而又喧囂的光線里,我開始想寫點兒什么,那便是我創(chuàng)作欲望最初的萌生。我一時忘記了死,還因為什么?還因為愛情的影子在隱約地晃動。那影子將長久地在我心里晃動,給未來的日子帶來幸福也帶來痛苦,尤其帶來激情,把一個絕望的生命引領(lǐng)出死谷;無論是幸福還是痛苦,都會成為永遠的珍藏和神圣的紀念。

二十一歲、二十九歲、三十八歲,我三進三出友誼醫(yī)院,我沒死,全靠了友誼。后兩次不是我想去勾結(jié)死神,而是死神對我有了興趣;我高燒到四十多攝氏度,朋友們把我抬到友誼醫(yī)院,內(nèi)科說沒有護理截癱病人的經(jīng)驗,柏大夫就去找來王主任,找來張護士長,于是我又住進神內(nèi)病房。尤其是二十九歲那次,高燒不退,整天昏睡、嘔吐,差不多三個月不敢聞飯味,光用血管去喝葡萄糖,血壓也不安定,先是低壓升到一百二十接著高壓又降到六十,大夫們一度擔心我活不過那年冬天了——腎,好像是接近完蛋的模樣,治療手段又像是接近于無了。我的同學(xué)找柏大夫商量,他們又一起去找唐大夫;要不要把這事告訴我父親?他們決定:不。告訴他,他還不是白著急?然后他們分了工:死的事由我那同學(xué)和柏大夫管,等我死了由他們?nèi)ハ蛭腋赣H解釋;活著的我由唐大夫多多關(guān)照。唐大夫說:“好,我可以以教學(xué)的理由留他在這兒,他活一天就還要想一天辦法?!碑斎唬@些事都是我后來聽說的。真是人不當死鬼神奈何其不得,冬天一過我又活了,看樣子極可能活到下一個世紀去。唐大夫就是當年把我接進10號的那個大夫,就是那個步履輕盈溫文爾雅的女大夫,但八年過去她已是兩鬢如霜了。又過了九年,我第三次住院時唐大夫已經(jīng)不在。聽說我又來了,科里的老大夫、老護士們都來看我,問候我,夸我的小說寫得還不錯,跟我敘敘家常,唯唐大夫不能來了。我知道她不能來了,她不在了。我曾搖著輪椅去給她送過一個小花圈,大家都說:“她是累死的,她肯定是累死的!”我永遠記得她把我迎進病房的那個中午,她貼近我的耳邊輕輕柔柔地問:“午飯吃了沒?”倏忽之間,怎么,她已經(jīng)不在了?她不過才五十歲出頭。這事真讓人啞口無言,總覺得不大說得通,肯定是誰把邏輯擺弄錯了。

7

但愿柏大夫這一代的命運會好些。實際只是當著眾多病人時我才叫她柏大夫。平時我叫她“小柏”,她叫我“小史”。她開玩笑時自稱是我的“私人保健醫(yī)”,不過這不像玩笑這很近實情。近兩年我叫她“老柏”,她叫我“老史”了。十九年前的深秋,病房里新來個衛(wèi)生員,梳著短辮兒,戴一條長圍巾,穿一雙黑燈芯絨鞋,雖是一口地道的北京城里話,卻滿身滿臉的鄉(xiāng)土氣尚未退盡。“你也是插隊的?”我問她?!澳阋彩??”聽得出來,她早已知道了。“你哪屆?”“老初二。你呢?”“我六八,老初一。你哪兒?”“陜北。你哪兒?”“我內(nèi)蒙古?!边@就行了,全明白了,這樣的招呼是我們這代人的專利,這樣的問答立刻把我們拉近。我料定,幾十年后這樣的對話仍會在一些白發(fā)蒼蒼的人中間流行,仍是他們之間最親切的問候和最有效的溝通方式。閑下來細細去品,這個“老史”最令人羨慕的地方,便是一向活在友誼中。真說不定,這與我二十一歲那年恰恰住進了“友誼”醫(yī)院有關(guān)。

因此偶爾有人說我是活在世外桃源,語氣中不免流露了一點譏諷,仿佛這全是出于我的自娛甚至自欺。我頗不以為然。我既非活在世外桃源,也從不相信有什么世外桃源。但我相信世間桃源,世間確有此源,如果沒有恐怕誰也就不想再活;倘此源有時弱小下去,依我看,至少譏諷并不能使其強大。千萬年來它作為現(xiàn)實,更作為信念,這才不斷。它源于心中再流入心中,它施于心又由于心,這才不斷。欲其強大,舍心之虔誠又向何求呢?

也有人說我是不是一直活在童話里?語氣中既有贊許又有告誡。贊許并且告誡,這很讓我信服。贊許既在,告誡并不意指人們之間應(yīng)該加固一條防線,而只是提醒我:童話的缺憾不在于它太美,而在于它必要走進一個更為紛繁而且嚴酷的世界,那時只怕它太嬌嫩。

事實上二十一歲那年,上帝已經(jīng)這樣提醒我了,他早已把他的超級童話和永恒的謎語向我略露端倪。

住在4號時,我見過一個男孩兒。他那年七歲,家住偏僻的山村,有一天傳說公路要修到他家門前了,孩子們都翹首以待好夢聯(lián)翩。公路終于修到,汽車終于開來,乍見汽車,孩子們驚訝兼著膽怯,遠遠地看。日子一長孩子便有奇想,發(fā)現(xiàn)扒住卡車的尾巴可以威風凜凜地兜風,他們背著父母玩得好快活。可是有一次,只一次,這七歲的男孩兒失手從車上摔了下來。他住進醫(yī)院時已經(jīng)不能跑,四肢肌肉都在萎縮。病房里很寂寞,孩子一瘸一瘸地到處串;淘得過分了,病友們就說他:“你說說你是怎么傷的?”孩子立刻低了頭,老老實實地一動不動?!罢f呀?” “說,因為什么?”孩子囁嚅著?!拔?,怎么不說呀?給忘啦?”“因為扒汽車?!焙⒆拥吐曊f。“因為淘氣?!焙⒆友a充道。他在誠心誠意地承認錯誤。大家都沉默,除了他自己誰都知道:這孩子傷在脊髓上,那樣的傷是不可逆的。孩子仍不敢動,規(guī)規(guī)矩矩地站著用一雙正在萎縮的小手擦眼淚。終于會有人先開口,語調(diào)變得哀柔:“下次還淘不淘了?”孩子很熟悉這樣的寬容或原諒,馬上使勁搖頭:“不,不,不了!”同時松了一口氣。但這一回不同以往,怎么沒有人接著向他允諾“好啦,只要改了就還是好孩子”呢?他睜大眼睛去看每一個大人,那意思是:還不行么?再不淘氣了還不行么?他不知道,他還不懂,命運中有一種錯誤是只能犯一次的,并沒有改正的機會,命運中有一種并非是錯誤的錯誤(比如淘氣,是什么錯誤呢),但這卻是不被原諒的。那孩子小名叫“五蛋”,我記得他,那時他才七歲,他不知道,他還不懂。未來,他勢必有一天會知道,可他勢必有一天就會懂嗎?但無論如何,那一天就是一個童話的結(jié)尾。在所有童話的結(jié)尾處,讓我們這樣理解吧:上帝為錘煉生命,將布設(shè)下一個殘酷的謎語。

住在6號時,我見過有一對戀人。那時他們正是我現(xiàn)在的年紀,四十歲。他們是大學(xué)同學(xué)。男的二十四歲時本來就要出國留學(xué),日期已定,行裝都備好了,可命運無常,不知因為什么屁大的一點兒事不得不拖延一個月,偏就在這一個月里因為一次醫(yī)療事故他癱瘓了。女的對他一往情深,等著他,先是等著他病好,沒等到;然后還等著他,等著他同意跟她結(jié)婚,還是沒等到。外界的和內(nèi)心的阻力重重,一年一年,男的既盼著她來又說服著她走。但一年一年,病也難逃愛也難逃,女的就這么一直等著。有一次她狠了狠心,調(diào)離北京到外地去工作了,但是斬斷感情卻不這么簡單,而且再想調(diào)回北京也不這么簡單,女的只要有三天假期也迢迢千里地往北京跑。男的那時病更重了,全身都不能動了,和我同住一個病室。女的走后,男的對我說過:你要是愛她,你就不能害她,除非你不愛她,可是你又為什么要結(jié)婚呢?男的睡著了,女的對我說過:我知道他這是愛我,可他不明白其實這是害我,我真想一走了事,我試過,不行,我知道我沒法兒不愛他。女的走了男的又對我說過:不不,她還年輕,她還有機會,她得結(jié)婚,她這人不能沒有愛。男的睡了女的又對我說過:可什么是機會呢?機會不在外面在心里,結(jié)婚的機會有可能在外邊,可愛情的機會只能在心里。女的不在時,我把她的話告訴男的,男的默然垂淚。我問他:“你干嗎不能跟她結(jié)婚呢?”他說:“這你還不懂?!彼f:“這很難說得清,因為你活在整個這個世界上。”他說:“所以,有時候這不是光由兩個人就能決定的?!蔽夷菚r確實還不懂。我找到機會又問女的:“為什么不是兩個人就能決定的?”她說:“不,我不這么認為?!彼f:“不過確實,有時候這確實很難?!彼烈髁季?,說:“真的,跟你說你現(xiàn)在也不懂?!笔拍赀^去了,那對戀人現(xiàn)在該已經(jīng)都是老人。我不知道現(xiàn)在他們各自在哪兒,我只聽說他們后來還是分手了。十九年中,我自己也有過愛情的經(jīng)歷了,現(xiàn)在要是有個二十一歲的人問我愛情都是什么?大概我也只能回答:真的,這可能從來就不是能說得清的。無論她是什么,她都很少屬于語言,而是全部屬于心的。還是那位作家三毛說得對:愛如禪,不能說不能說,一說就錯。那也是在一個童話的結(jié)尾處,上帝為我們能夠永遠地追尋著活下去,而設(shè)置的一個殘酷卻誘人的謎語。

二十一歲過去,我被朋友們抬著出了醫(yī)院,這是我走進醫(yī)院時怎么也沒料到的。我沒有死,也再不能走,對未來懷著希望也懷著恐懼。在以后的年月里,還將有很多我料想不到的事發(fā)生,我仍舊有時候默念著“上帝保佑”而陷入茫然。但是有一天我認識了神,他有一個更為具體的名字——精神。在科學(xué)的迷茫之處,在命運的混沌之點,人唯有乞靈于自己的精神。不管我們信仰什么,都是我們自己的精神的描述和引導(dǎo)。

1991年

老家

史鐵生

常要在各種表格上填寫籍貫,有時候我寫北京,有時候?qū)懞颖变弥?,完全即興。寫北京,因為我生在北京長在北京,大約死也不會死到別處去了。寫涿州,則因為我從小被告知那是我的老家,我的父母及祖上若干輩人都曾在那兒生活。查詞典,“籍貫”一詞的解釋是:祖居或個人出生地——我的即興碰巧不錯。

可是這個被稱為老家的地方,我是直到四十六歲的春天才第一次見到它。此前只是不斷地聽見它。從奶奶的嘆息中,從父母對它的思念和恐懼中,從姥姥和一些親戚偶爾帶來的消息里面,以及從對一條夢幻般的河流——拒馬河——的想象之中,聽見它。但從未見過它,連照片也沒有。奶奶說,曾有過幾張在老家的照片,可惜都在我懂事之前就銷毀了。

四十六歲的春天,我去親眼證實了它的存在;我跟父親、伯父和叔叔一起,坐了幾小時汽車到了老家。涿州——我有點兒不敢這樣叫它。涿州太具體,太實際,因而太陌生。而老家在我的印象里一向虛虛幻幻,更多的是一種情緒,一種聲音,甚或一種光線一種氣息,與一個實際的地點相距太遠。我想我不妨就叫它Z州吧,一個非地理意義的所在更適合連接起一個延續(xù)了四十六年的傳說。

然而它果真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地方,有殘斷的城墻,有一對接近坍圮的古塔,市中心一堆蒿草叢生的黃土據(jù)說是當年鐘鼓樓的遺址,當然也有嶄新的酒店、餐館、商廈,滿街的人群,滿街的陽光、塵土和叫賣。城區(qū)的格局與舊北京城近似,只是縮小些,簡單些。中心大街的路口聳立著一座仿古牌樓(也許確鑿是個古跡,唯因旅游事業(yè)而修葺一新),匾額上五個大字:天下第一州。中國的天下第一著實不少,這一回又不知是以什么為序。

我們幾乎走遍了城中所有的街巷。父親、伯父和叔叔一路指指點點感慨萬千:這兒是什么,那兒是什么,此一家商號過去是什么樣子,彼一座宅院曾經(jīng)屬于一戶怎樣的人家,某一座寺廟當年如何如何香火旺盛,廟會上賣風箏,賣兔爺,賣蓮蓬,賣糖人兒、面茶、老豆腐……廟后那條小街曾經(jīng)多么僻靜呀,風傳有鬼魅出沒,天黑了一個人不敢去走……城北的大石橋呢?哦,還在還在,倒還是老樣子,小時候上學(xué)放學(xué)他們天天都要從那橋上過,橋旁垂柳依依,橋下流水潺潺,當初可是Z州一處著名的景觀啊……咱們的小學(xué)校呢?在哪兒?那座大樓嗎?哎哎,真可是今非昔比啦……

我聽見老家在慢慢地擴展,向著塵封的記憶深入,不斷推新出陳。往日,像個昏睡的老人慢慢蘇醒,唏噓嘆惋之間漸漸生氣勃勃起來。歷史因此令人懷疑。循著不同的情感,歷史原來并不確定。

一路上我想,那么文學(xué)所求的真實是什么呢?歷史難免是一部御制經(jīng)典,文學(xué)要彌補它,所以看重的是那些沉默的心魂。歷史慣以時間為序,勾畫空間中的真實,藝術(shù)不滿足這樣的簡化,所以去看這人間戲劇深處的復(fù)雜,在被普遍所遺漏的地方去詢問獨具的心流。我于是想起西川的詩:

我打開一本書,/一個靈魂就蘇醒/……/我閱讀一個家族的預(yù)言/我看到的痛苦并不比痛苦更多/歷史僅記錄少數(shù)人的豐功偉績/其他人說話匯合為沉默……

我的老家便是這樣。Z州,一向都在沉默中。但沉默的深處悲歡俱在,無比生動。那是因為,沉默著的并不就是普遍,而獨具的心流恰是被一個普遍讀本簡化成了沉默。

汽車緩緩行駛,接近史家舊居時,父親、伯父和叔叔一聲不響,唯睜大眼睛望著窗外。史家的舊宅錯錯落落幾乎鋪開一條街,但都久失修整,殘破不堪?!斑@兒是六叔家?!薄斑@兒是二姑家?!薄斑@兒是七爺爺和七奶奶?!薄澳沁吥??噢,五舅曾在那兒住過?!薄喍痰牡驼Z,輕得像是怕驚動了什么,以致那一座座院落也似毫無生氣,一片死寂。

汽車終于停下,停在了“我們家”的門口。

但他們都不下車,只坐在車里看,看斑駁的院門,看門兩邊的石墩,看屋檐上搖動的枯草,看屋脊上露出的樹梢……伯父首先聲明他不想進去:“這樣看看,我說就行了?!备赣H于是附和:“我說也是,看看就走吧。”我說:“大老遠來了,就為看看這房檐上的草嗎?”伯父說:“你知道這兒現(xiàn)在住的誰?”“管他住的誰!”“你知道人家會怎么想?人家要是問咱們來干嗎,咱們怎么說?”“胡漢三又回來了唄!”我說。他們笑笑,笑得依然謹慎。伯父和父親執(zhí)意留在汽車上,叔叔推著我進了院門。院子里沒人,屋門也都鎖著,兩棵棗樹尚未發(fā)芽,疙疙瘩瘩的枝條與屋檐碰撞發(fā)出輕響。叔叔指著兩間耳房對我說:“你爸和你媽,當年就在這兩間屋里結(jié)的婚。”“你看見的?”“當然我看見的。那天史家的人去接你媽,我跟著去了。那時我十三四歲,你媽坐上花轎,我就跟在后頭一路跑,直跑回家……”我仔細打量那兩間老屋,心想,說不定,我就是從這兒進入人間的。

從那院子里出來,見父親和伯父在街上來來回回地走,向一個個院門里望,緊張,又似抱著期待。街上沒人,處處都安靜得近乎怪誕?!白邌??”“走吧?!彪m是這樣說,但他們?nèi)运奶帍埻??!耙痪驮傩獣??”“不啦,走吧?!边@時候街的那邊出現(xiàn)一個人,慢慢朝這邊走。他們便都往路旁靠一靠,看著那個人,看他一步步走近,看他走過面前,又看著他一步步走遠。不認識。這個人他們不認識。這個人太年輕了他們不可能認識,也許這個人的父親或者爺爺他們認識。起風了,風吹動屋檐上的荒草,吹動屋檐下的三頂白發(fā)。已經(jīng)走遠的那個人還在回頭張望,他必是想:這幾個老人站在那兒等什么?

離開Z州城,仿佛離開了一個牽魂索命的地方,父親和伯父都似吐了一口氣:想見她,又怕見她。唉,Z州??!老家,只是為了這樣的想念和這樣的恐懼嗎?

汽車斷斷續(xù)續(xù)地挨著拒馬河走,氣氛輕松些了。父親說:“順著這條河走,就到你母親的家了?!笔迨逭f:“這條河也通著你奶奶的家。”伯父說:“哎,你奶奶呀,一輩子就是羨慕別人能出去上學(xué)、讀書。不是你奶奶一再堅持,我們幾個能上得了大學(xué)?”幾個人都點頭,又都沉默。似乎這老家,永遠是要為她沉默的。我在《奶奶的星星》里寫過,我小時候,奶奶每晚都在燈下念著一本掃盲課本,總是把《國歌》一課中的“吼聲”錯念成“孔聲”。我記得,奶奶總是羨慕母親,說她趕上了新時代,又上過學(xué),又能到外面去工作…… 

拒馬河在太陽下面閃閃發(fā)光。他們說這河以前要寬闊得多,水也比現(xiàn)在深,浪也比現(xiàn)在大。他們說,以前,這一塊平原差不多都靠著這條河。他們說,那時候,在河灣水淺的地方,隨時你都能摸上一條大鯉魚來。他們說,那時候這河里有的是魚蝦、螃蟹、蓮藕、雞頭米,葦子長得比人高,密不透風,五月節(jié)包粽子,米泡好了再去劈粽葉也來得及……

母親的家在Z州城外的張村。那村子真是大,汽車從村東到村西開了差不多一刻鐘。拒馬河從村邊流過,我們挨近一座石橋停下。這情景讓我想起小時候讀過的一課書:拒馬河,靠山坡,彎彎曲曲繞村過……

父親說:“就是這橋?!蔽覀冏呱蠘?,父親說:“看看吧,那就是你母親以前住過的房子?!?/p>

高高的土坡上,一排陳舊的瓦房,圍了一圈簡陋的黃土矮墻,夕陽下尤其顯得寂寞,黯然,甚至頹唐。那矮墻,父親說原先沒有,原先可不是這樣,原先是一道青磚的圍墻,原先還有一座漂亮的門樓,門前有兩棵老槐樹,母親經(jīng)常就坐在那槐樹下讀書……

這回我們一起走進那院子。院子里堆著柴草,堆著木料、灰砂,大約這老房是想換換模樣了。主人不在家,只一群雞“咯咯”地叫。

叔叔說:“就是這間屋。你爸就是從這兒把你媽娶走的?!?/p>

“真的?”

“問他呀?!?/p>

父親避開我的目光,不說話,滿臉通紅,轉(zhuǎn)身走開。我不敢再說什么。我知道那不是因為別的,是因為不能忘記的痛苦。母親去世十年后的那個清明節(jié),我和妹妹曾跟隨父親一起去給母親掃墓,但是母親的墓已經(jīng)不見,那時父親就是這樣的表情,滿臉通紅,一言不發(fā),東一頭西一頭地疾走,滿山遍野地找尋著一棵紅楓樹,母親就葬在那棵樹旁。我曾寫過:母親離開得太突然,且只有四十九歲,那時我們?nèi)齻€都被這突來的噩運嚇傻了,十年中誰也不敢提起母親一個字,不敢說她,不敢想她,連她的照片也收起來不敢看……直到十年后,那個清明節(jié),我們不約而同地說起該去看看母親的墳了;不約而同——可見誰也沒有忘記,一刻都沒有忘記……

我看著母親出嫁前住的那間小屋,不由得有一個問題:那時候我在哪兒?那時候是不是已經(jīng)注定,四十多年之后她的兒子才會來看望這間小屋,來這兒想象母親當年出嫁的情景?一九四八年,母親十九歲,未來其實都已經(jīng)寫好了,站在我四十六歲的地方看,母親的一生已在那一陣喜慶的嗩吶聲中一字一句地寫好了,不可更改。那嗩吶聲,沿著時間,沿著陽光和季節(jié),一路風塵雨雪,傳到今天才聽出它的哀婉和蒼涼??墒?,十九歲的母親聽見了什么?十九歲的新娘有著怎樣的夢想?十九歲的少女走出這個院子的時候歷史與她何干?她提著婚禮服的裙裾,走出屋門,有沒有再看看這個院落?她小心或者急切地走出這間小屋,走過這條甬道,轉(zhuǎn)過這個墻角,邁過這道門檻,然后駐足,抬眼望去,她看見了什么?啊,拒馬河!拒馬河上綠柳如煙,霧靄飄蕩,未來就藏在那一片浩渺的蒼茫之中……我循著母親出嫁的路,走出院子,走向河岸,拒馬河悲喜不驚,必像四十多年前一樣,翻動著浪花,平穩(wěn)浩蕩奔其前程……

我坐在河邊,想著母親曾經(jīng)就在這兒玩耍,就在這兒長大,也許她就攀過那棵樹,也許她就戲過那片水,也許她就躺在這片草叢中想象未來,然后,她離開了這兒,走進了那個喧囂的北京城,走進了一團說不清的歷史。我轉(zhuǎn)動輪椅,在河邊慢慢走,想著:從那個坐在老槐樹下讀書的少女,到她的兒子終于來看望這座殘破的宅院,這中間發(fā)生了多少事呀。我望著這條兩端不見頭的河,想:那頂花轎順著這河岸走,鑼鼓聲漸漸遠了,鎖吶聲或許伴母親一路,那一段漫長的時間里她是怎樣的心情?一個人,離開故土,離開童年和少年的夢境,大約都是一樣——就像我去串聯(lián)、去插隊的時候一樣,顧不上別的,單被前途的神秘所吸引,在那神秘中描畫幸福與浪漫……

如今我常猜想母親的感情經(jīng)歷。父親憨厚老實到完全缺乏浪漫,母親可是天生的多情多夢,她有沒有過另外的想法?從那綠柳如煙的河岸上走來的第一個男人,是不是父親?在那霧靄蒼茫的河岸上執(zhí)意不去的最后一個男人,是不是父親?甚至,在那綿長的鎖吶聲中,有沒有一個立于河岸一直眺望著母親的花轎漸行漸杳的男人?還有,隨后的若干年中,她對她的愛情是否滿意?我所能做的唯一見證是:母親對父親的缺乏浪漫常??扌Σ坏?,甚至嘆氣連聲,但這個男人的誠實、厚道,讓她信賴終生。

母親去世時,我坐在輪椅里連一條謀生的路也還沒找到,妹妹才十三歲,父親一個人擔起了這個家。二十年,這二十年母親在天國一定什么都看見了。二十年后一切都好了,那個冬天,一夜之間,父親就離開了我們。他仿佛終于完成了母親的托付,終于熬過了他不能不熬的痛苦、操勞和孤獨,然后急著去找母親了——既然她在這塵世間連墳?zāi)苟紱]有留下。

老家,Z州,張村,拒馬河……這一片傳說或這一片夢境,常讓我想:倘那河岸上第一個走來的男人,或那河岸上執(zhí)意不去的最后一個男人,都不是我的父親,倘那個立于河岸一直眺望著母親的花轎漸行漸杳的男人成了我的父親,我還是我嗎?當然,我只能是我,但卻是另一個我了。這樣看,我的由來是否過于偶然?任何人的由來是否都太偶然?都偶然,還有什么偶然可言?我必然是這一個。每個人都必然是這一個。所有的人都是一樣,從老家久遠的歷史中抽取一個點,一條線索,作為開端。這開端,就像那綿綿不斷的嗩吶,難免會引出母親一樣的坎坷與苦難,但必須到達父親一樣的煎熬與責任,這正是命運要你接受的“想念與恐懼”吧。

故鄉(xiāng)的胡同

史鐵生

北京很大,不敢說就是我的故鄉(xiāng)。我的故鄉(xiāng)很小,僅北京城之一角,方圓大約二里,東和北曾經(jīng)是城墻現(xiàn)在是二環(huán)路。其余的北京和其余的地球我都陌生。

二里方圓,上百條胡同密如羅網(wǎng),我在其中活到四十歲。編輯約我寫寫那些胡同,以為簡單,答應(yīng)了,之后發(fā)現(xiàn)這豈非是要寫我的全部生命?辦不到。但我的心神便又走進那些胡同,看它們一條一條怎樣延伸怎樣連接,怎樣枝枝杈杈地漫展,以及怎樣曲曲彎彎地隱沒。我才醒悟,不是我曾居于其間,是它們構(gòu)成了我。密如羅網(wǎng),每一條胡同都是我的一段歷史、一種心緒。

四十年前,一個男孩艱難地越過一道大門檻,驚訝著四下張望,對我來說胡同就在那一刻誕生。很長很長的一條土路,兩側(cè)一座座院門排向東西,紅而且安靜的太陽懸掛西端。男孩看太陽,直看得眼前發(fā)黑,閉一會兒眼,然后頑固地再看太陽。因為我問過奶奶:“媽媽是不是就從那太陽里回來?”

奶奶帶我走出那條胡同,可能是在另一年。奶奶帶我去看病,走過一條又一條胡同,天上地上都是風、被風吹淡的陽光、被風吹得斷續(xù)的鴿哨聲。那家醫(yī)院就是我的出生地。打完針,嚎啕之際,奶奶買一串糖葫蘆慰勞我,指著醫(yī)院的一座西洋式小樓說,她就是從那兒聽見我來了,我來的那天下著罕見的大雪。

是我不斷長大所以胡同不斷地漫展呢,還是胡同不斷地漫展所以我不斷長大?可能是一回事。

有一天母親領(lǐng)我拐進一條更長更窄的胡同,把我送進一個大門,一眨眼母親不見了,我正要往門外跑時被一個老太太拉住,她很和藹但是我哭著使勁掙脫她,屋里跑出來一群孩子,笑鬧聲把我的哭喊淹沒。我頭一回離家在外,那一天很長,墻外磨刀人的喇叭聲尤其漫漫。這幼兒園就是那老太太辦的,都說她信教。

幾乎每條胡同都有廟。僧人在胡同里靜靜地走,回到廟去沉沉地唱,那誦經(jīng)聲總讓我看見夏夜的星光。睡夢中我還常常被一種清朗的鐘聲喚醒,以為是午后陽光落地的震響,多年以后我才找到它的來源?,F(xiàn)在俄國使館的位置,曾是一座東正教堂,我把那鐘聲和它聯(lián)系起來時,它已被推倒。那時,寺廟多也消失或改作它用。

我的第一個校園就是往日的寺廟,廟院里松柏森森。那兒有個可怕的孩子,他有一種至今令我驚詫不解的能力,同學(xué)們都怕他,他說他第一跟誰好誰就會受寵若驚,說他最后跟誰好誰就會憂心忡忡,說他不跟誰好了誰就像被判離群的鳥兒。因為他,我學(xué)會了諂媚和防備,看見了孤獨。成年以后,我仍能處處見出他的影子。

十八歲去插隊,離開故鄉(xiāng)三年?;貋黼p腿殘廢了,找不到工作,我常獨自搖了輪椅一條條再去走那些胡同。它們幾乎沒變,只是往日都到哪兒去了很費猜解。在一條胡同里我碰見一群老太太,她們用油漆涂抹著美麗的圖畫,我說我能參加嗎?我便在那兒拿到平生第一份工資,我們整日涂抹說笑,對未來抱著過分的希望。

母親對未來的祈禱,可能比我對未來的希望還要多,她在我們住的院子里種下一棵合歡樹。那時我開始寫作,開始戀愛,愛情使我的心魂從輪椅里站起來??墒呛蠚g樹長大了,母親卻永遠離開了我,幾年愛過我的那個姑娘也遠去他鄉(xiāng),但那時她們已經(jīng)把我培育得可以讓人放心了。然后我的妻子來了,我把珍貴的以往說給她聽,她說因此她也愛戀著我的這塊故土。

我單不知,像鳥兒那樣飛在不高的空中俯瞰那片密如羅網(wǎng)的胡同,會是怎樣的景象?飛在空中而且不驚動下面的人類,看一條條胡同的延伸、連接、枝枝杈杈地漫展以及曲曲彎彎地隱沒,是否就可以看見了命運的構(gòu)造?

1994年

我讀一本小書同時又讀一本大書(節(jié)選)

沈從文

我能正確記憶到我小時的一切,大約在兩歲左右。我從小到四歲左右,始終健全肥壯如一只小豚。四歲時母親一面告給我認方字,外祖母一面便給我糖吃,到認完六百生字時,腹中生了蛔蟲,弄得黃瘦異常,只得經(jīng)常用草藥蒸雞肝當飯。那時節(jié)我就已跟隨了兩個姐姐,到一個女先生處上學(xué)。那人既是我的親戚,我年齡又那么小,過那邊去念書,坐在書桌邊讀書的時節(jié)較少,坐在她膝上玩的時間或者較多。

到六歲時,我的弟弟方兩歲,兩人同時出了疹子。時正六月,日夜總在嚇人高熱中受苦。又不能躺下睡覺,一躺下就咳嗽發(fā)喘。又不要人抱,抱時全身難受。我還記得我同我那弟弟兩人當時皆用竹簟卷好,同春卷一樣,豎立在屋中陰涼處。家中人當時業(yè)已為我們預(yù)備了兩具小小棺木,擱在廊下。十分幸運,兩人到后居然全好了。我的弟弟病后家中特別為他請了一個壯實高大的苗婦人照料,照料得法,他便壯大異常。我因此一病,卻完全改了樣子,從此不再與肥胖為緣,成了個小猴兒精了。

六歲時我已單獨上了私塾。如一般風氣,凡是老塾師在私塾中給予小孩子的虐待,我照樣也得到了一份。但初上學(xué)時,我因為在家中業(yè)已認字不少,記憶力從小又似乎特別好,故比較其余小孩,可謂十分幸運。第二年后換了一個私塾,在這私塾中我跟從了幾個較大的學(xué)生學(xué)會了頑劣孩子抵抗頑固塾師的方法,逃避那些書本枯燥文句去同一切自然相親近。這一年的生活,形成了我一生性格與感情的基礎(chǔ)。我間或逃學(xué),且一再說謊,掩飾我逃學(xué)應(yīng)受的處罰。我的爸爸因這件事十分憤怒,有一次竟說若再逃學(xué)說謊,便當砍去我一個手指。我仍然不為這一嚴厲警誡所恐嚇,機會一來時總不把逃學(xué)的機會輕輕放過。當我學(xué)會了用自己眼睛看世界一切,到不同社會中去生活時,學(xué)校對于我便已毫無興味可言了。

我爸爸平時本極愛我,我曾經(jīng)有一時還作過我那一家的中心人物。稍稍害點病時,一家人便光著眼睛不睡眠,在床邊服侍我,當我要誰抱時誰就伸出手來。家中那時經(jīng)濟情形還好,我在物質(zhì)方面所享受到的,比起一般親戚小孩似乎皆好得多。我的爸爸既一面只作將軍的好夢,一面對于我卻懷了更大的希望。他仿佛早就看出我不是個軍人,不希望我作將軍,卻告給我祖父的許多勇敢光榮的故事,以及他庚子年間所得的一份經(jīng)驗。他因為歡喜京戲,只想我學(xué)戲,作譚鑫培。他以為我不拘作什么事,總之應(yīng)比作個將軍高些。第一個贊美我明慧的就是我的爸爸??墒钱斔l(fā)現(xiàn)了我成天從塾中逃出到太陽底下同一群小流氓游蕩,任何方法都不能拘束這顆小小的心,且不能禁止我狡猾的說謊時,我的行為實在傷了這個軍人的心。同時那小我四歲的弟弟,因為看護他的苗婦人照料十分得法,身體養(yǎng)育得強壯異常,年齡雖小,便顯得氣派宏大,凝靜結(jié)實,且極自重自愛,故家中人對我感到失望時,對他便異常關(guān)切起來。這小孩子到后來也并不辜負家中人的期望,二十二歲時便作了步兵上校。至于我那個爸爸,卻在蒙古、東北、西藏各處軍隊中混過,民國二十年(1931)時還只是一個上校,在本地土著軍隊里作軍醫(yī)(后改中醫(yī)院長),把將軍希望留在弟弟身上,在家鄉(xiāng)從一種極輕微的疾病中便瞑目了。

我有了外面的自由,對于家中的愛護反覺處處受了牽制,因此家中人疏忽了我的生活時,反而似乎使我方便了好些。領(lǐng)導(dǎo)我逃出學(xué)塾,盡我到日光下去認識這大千世界微妙的光,希奇的色,以及萬匯百物的動靜,這人是我一個張姓表哥。他開始帶我到他家中橘柚園中去玩,到城外山上去玩,到各種野孩子堆里去玩,到水邊去玩。他教我說謊,用一種謊話對付家中,又用另一種謊話對付學(xué)塾,引誘我跟他各處跑去。即或不逃學(xué),學(xué)塾為了擔心學(xué)童下河洗澡,每到中午散學(xué)時,照例必在每人左手心中用朱筆寫一大字,我們還依然能夠一手高舉,把身體泡到河水中玩?zhèn)€半天,這方法也虧那表哥想得出來。我感情流動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給予我的影響實在不小。我幼小時較美麗的生活,大部分都與水不能分離。我的學(xué)校可以說是在水邊的。我認識美,學(xué)會思索,水對我有極大的關(guān)系。我最初與水接近,便是那荒唐表哥領(lǐng)帶的。

現(xiàn)在說來,我在作孩子的時代,原本也不是個全不知自重的小孩子。我并不愚蠢。當時在一班表兄弟中和弟兄中,似乎只有我那個哥哥比我聰明,我卻比其他一切孩子解事。但自從那表哥教會我逃學(xué)后,我便成為毫不自重的人了。在各樣教訓(xùn)各樣方法管束下,我不歡喜讀書的性情,從塾師方面,從家庭方面,從親戚方面,莫不對于我感覺得無多希望。我的長處到那時只是種種的說謊。我非從學(xué)塾逃到外面空氣下不可,逃學(xué)過后又得逃避處罰。我最先所學(xué),同時拿來致用的,也就是根據(jù)各種經(jīng)驗來制作各種謊話。我的心總得為一種新鮮聲音,新鮮顏色,新鮮氣味而跳。我得認識本人生活以外的生活。我的智慧應(yīng)當從直接生活上吸收消化,卻不須從一本好書一句好話上學(xué)來。似乎就只這樣一個原因,我在學(xué)塾中,逃學(xué)紀錄點數(shù),在當時便比任何一人都高。

離開私塾轉(zhuǎn)入新式小學(xué)時,我學(xué)的總是學(xué)校以外的。到我出外自食其力時,又不曾在職務(wù)上學(xué)好過什么。二十歲后我“不安于當前事務(wù),卻傾心于現(xiàn)世光色,對于一切成例與觀念皆十分懷疑,卻常常為人生遠景而凝眸”,這份性格的形成,便應(yīng)當溯源于小時在私塾中的逃學(xué)習慣。

自從逃學(xué)成習慣后,我除了想方設(shè)法逃學(xué),什么也不再關(guān)心。

有時天氣壞一點,不便出城上山里去玩,逃了學(xué)沒有什么去處,我就一個人走到城外廟里去。本地大建筑在城外計三十來處,除了廟宇就是會館和祠堂。空地廣闊,因此均為小手工業(yè)工人所利用。那些廟里總常常有人在殿前廊下絞繩子,織竹簟,做香,我就看他們做事。有人下棋,我看下棋。有人打拳,我看打拳。甚至于相罵,我也看著,看他們?nèi)绾瘟R來罵去,如何結(jié)果。因為自己既逃學(xué),走到的地方必不能有熟人,所到的必是較遠的廟里。到了那里,既無一個熟人,因此什么事皆只好用耳朵去聽,眼睛去看,直到看無可看聽無可聽時,我便應(yīng)當設(shè)計打量我怎么回家去的方法了。

來去學(xué)校我得拿一個書籃。內(nèi)中有十多本破書,由《包句雜志》《幼學(xué)瓊林》,到《論語》《詩經(jīng)》《尚書》,通常得背誦,分量相當沉重。逃學(xué)時還把書籃掛到手肘上,這就未免太蠢了一點。凡這么辦的可以說是不聰明的孩子。許多這種小孩子,因為逃學(xué)到各處去,人家一見就認得出,上年紀一點的人見到時就會說:“逃學(xué)的,趕快跑回家挨打去,不要在這里玩?!比魺o書籃可不必受這種教訓(xùn)。因此我們就想出了一個方法,把書籃寄存到一個土地廟里去,那地方無一個人看管,但誰也用不著擔心他的書籃。小孩子對于土地神全不缺少必需的敬畏,都信托這木偶,把書籃好好的藏到神座龕子里去,常常同時有五個或八個,到時卻各人把各人的拿走,誰也不會亂動旁人的東西。我把書籃放到那地方去,次數(shù)是不能記憶了的,照我想來,擱的最多的必定是我。

逃學(xué)失敗被家中學(xué)校任何一方面發(fā)覺時,兩方面總得各挨一頓打。在學(xué)校得自己把板凳搬到孔夫子牌位前,伏在上面受笞。處罰過后還要對孔夫子牌位作一揖,表示懺悔。有時又常常罰跪至一根香時間。我一面被處罰跪在房中的一隅,一面便記著各種事情,想象恰如生了一對翅膀,憑經(jīng)驗飛到各樣動人事物上去。按照天氣寒暖,想到河中的鱖魚被釣起離水以后撥剌的情形,想到天上飛滿風箏的情形,想到空山中歌呼的黃鸝,想到樹木上累累的果實。由于最容易神往到種種屋外東西上去,反而常把處罰的痛苦忘掉,處罰的時間忘掉,直到被喚起以后為止,我就從不曾在被處罰中感覺過小小冤屈。那不是冤屈。我應(yīng)感謝那種處罰,使我無法同自然接近時,給我一個練習想象的機會。

家中對這件事自然照例不大明白情形,以為只是教師方面太寬的過失,因此又為我換一個教師。我當然不能在這些變動上有什么異議。這事對我說來,倒又得感謝我的家中,因為先前那個學(xué)校比較近些,雖常常繞道上學(xué),終不是個辦法,且因繞道過遠,把時間耽誤太久時,無可托詞。現(xiàn)在的學(xué)??烧婧苓h很遠了,不必包繞偏街,我便應(yīng)當經(jīng)過許多有趣味的地方了。從我家中到那個新的學(xué)塾里去時,路上我可看到針鋪門前永遠必有一個老人戴了極大的眼鏡,低下頭來在那里磨針。又可看到一個傘鋪,大門敞開,作傘時十幾個學(xué)徒一起工作,盡人欣賞。又有皮靴店,大胖子皮匠,天熱時總腆出有一個大而黑的肚皮(上面有一撮毛?。?,用夾板绱鞋。又有個剃頭鋪,任何時節(jié)總有人手托一個小小木盤,呆呆的在那里盡剃頭師傅刮臉。又可看到一家染坊,有強壯多力的苗人,踹在凹形石碾上面,站得高高的,手扶著墻上橫木,偏左偏右的搖蕩。又有三家苗人打豆腐的作坊,小腰白齒頭包花帕的苗婦人,時時刻刻口上都輕聲唱歌,一面引逗縛在身背后包單里的小苗人,一面用放光的紅銅勺舀取豆?jié){。我還必須經(jīng)過一個豆粉作坊,遠遠的就可聽到騾子推磨隆隆的聲音,屋頂棚架上晾滿白粉條。我還得經(jīng)過一些屠戶肉案桌,可看到那些新鮮豬肉砍碎時尚在跳動不止。我還得經(jīng)過一家扎冥器出租花轎的鋪子,有白面無常鬼,藍面閻羅王,魚龍轎子,金童玉女。每天且可以從他那里看出有多少人接親,有多少冥器,那些定做的作品又成就了多少,換了些什么式樣。并且還常常停頓下來,看他們貼金,敷粉,涂色,一站許久。

我就歡喜看那些東西,一面看一面明白了許多事情。

每次到了溪邊,有時候溪中漲了小小的水,就把褲管高卷,書籃頂在頭上,一只手扶著,一只手照料褲子,在沿了城根流去的溪水中走去,直到水深齊膝處為止。學(xué)校在北門,我出的是西門,又進南門,再繞城里大街一直走去。在南門河灘方面我還可以看一陣殺牛,機會好時恰好正看到那老實可憐畜生放倒的情形。因為每天可以看一點點,殺牛的手續(xù)同牛內(nèi)臟的位置不久也就被我完全弄清楚了。再過去一點就是邊街,有織簟子的鋪子,每天任何時節(jié),皆有幾個老人坐在門前小凳子上,用厚背的鋼刀破篾,有兩個小孩子蹲在地上織簟子。(我對于這一行手藝所明白的種種,現(xiàn)在說來似乎比寫字還在行。)又有鐵匠鋪,制鐵爐同風箱皆占據(jù)屋中,大門永遠敞開著,時間即或再早一些,也可以看到一個小孩子兩只手拉風箱橫柄,把整個身子的分量前傾后倒,風箱于是就連續(xù)發(fā)出一種吼聲,火爐上便放出一股臭煙同紅光。待到把赤紅的熱鐵拉出擱放到鐵砧上時,這個小東西,趕忙舞動細柄鐵錘,把鐵錘從身背后揚起,在身面前落下,火花四濺的一下一下打著。有時打的是一把刀,有時打的是一件農(nóng)具。有時看到的又是這個小學(xué)徒跨在一條大板凳上,用一把鑿子在未淬水的刀上起去鐵皮,有時又是把一條薄薄的鋼片嵌進熟鐵里去。日子一多,關(guān)于任何一件鐵器的制造程序,我也不會弄錯了。邊街又有小飯鋪,門前有個大竹筒,插滿了用竹子削成的筷子。有干魚同酸菜,用缽頭裝滿放在門前柜臺上,引誘主顧上門,意思好像是說:“吃我,隨便吃我,好吃!”每次我總仔細看看,真所謂“過屠門而大嚼”,也過了癮。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