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王正月(隱公元年《公羊傳》)
元年者何〔1〕?君之始年也。春者何?歲之始也。王者孰謂?謂文王也〔2〕。曷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3〕?”王正月也〔4〕。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統(tǒng)也。
公何以不言即位?成公意也。何成乎公之意?公將平國而反之桓〔5〕。曷為反之桓?桓幼而貴,隱長而卑〔6〕,其為尊卑也微,國人莫知。隱長又賢,諸大夫扳隱而立之〔7〕。隱于是焉而辭立,則未知桓之將必得立也。且如桓立,則恐諸大夫之不能相幼君也。故凡隱之立,為桓立也。隱長又賢,何以不宜立?立,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负我再F?母貴也。母貴則子何以貴?子以母貴,母以子貴。
【注釋】
〔1〕元年:指魯隱公元年。
〔2〕文王:周文王。
〔3〕曷:為什么。正月:陰歷每年第一個月。
〔4〕王正月:指周歷正月。古時改朝換代即改正朔(正月的第一天)。周歷以建子之月(即夏歷的十一月)為歲首。
〔5〕平國而反之桓:隱公打算平治魯國后,把政權歸還桓公。
〔6〕隱長而卑、桓幼而貴:桓公的母親仲子是魯惠公的夫人。隱公的母親聲子只是隨嫁來的姐妹。
〔7〕扳:擁戴。適:同“嫡”。立子:立庶子。
美文共賞
《公羊傳》《谷梁傳》《左傳》是春秋三傳。《春秋》的文字簡約,語義晦澀,單讀經(jīng)文,不能明白其中的含義,《公羊傳》就是《春秋》的注釋本,解釋經(jīng)文中隱微語言的深遠意義。它的體例是先引用經(jīng)文,然后自問自答,逐句解說,解說的重點是儒家的思想。本文就是采用問答的方式對“元年,春,王正月”逐層剖析,揭示經(jīng)文中所包含的尊周大一統(tǒng)的意義。文章通過“隱公攝政不即位”的這一歷史事實,說明“立,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的宗法制度和正名思想。文章跌宕起伏,沒有說教的沉悶。
本篇名句
“立,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p>
立夫人所生的嫡子為國君,只憑年長,不憑賢明;立妾的兒子為國君,只憑尊貴,不憑年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