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隨便才輕松,輕松才快樂

追逐 作者:童振華 著


隨便才輕松,輕松才快樂

將近4個月了,沒有聞到醇厚的酒香。對每天必喝半斤八兩的癮君子來講,這么長時間不聞酒香,是相當難受的,而對于我,則永遠不會有如此感覺。可是,當我看書看到描寫酒肆,人們猜拳鬧酒的場面,也會不自覺地想起自己同親友碰杯,喝上三錢的時候;想起家中常放有兒子晨光拿回來孝敬我的茅臺酒,不時自斟自飲,限量為三五錢的時候;想起“我一輩子不喝酒”的“不”字,有點不純;想起我喝酒雖然無癮無量,反到喜歡白酒。

在中國,請客吃飯,朋友相聚,必是要排場體面。沒有名酒、名菜,就覺寒磣,鬧酒更是風情景況,詩一般的酒令助興,不想喝,不能喝,也要干杯見底,明明肝臟有病,也要舍命陪君子。在美國風氣就不一樣了,移民美國的中國人,入鄉(xiāng)隨俗,也一改往日的陋習。什么菜不菜,酒不酒的,大家在一起聚就有樂,有酒也喝,卻不鬧酒,沒酒誰也不說三道四,照樣說說笑笑,熱熱鬧鬧。五個人相聚,四個人不喝酒,那喝酒的一個人并不因無人陪酒而覺掃興。

同酒最相近的是送情。在中國有“人情債”一說,令很多人頭痛,家境不好的家庭,為了應酬,了結“人情債”借錢送禮。有借有還,借了錢不按承諾償還,又會鬧出糾紛來,糾紛鬧大了,又會鬧出積怨來,積怨深了,就難說禍害兇吉了。這就是說,送情講的是錢與物,然而借錢花去的這份錢與物,只是附和一種社會風氣,并不能在送情人與受情人之間,帶來情的加深,反而會惹出麻煩,甚至招致人身安全或生命之不測,可見,“人情債”實屬病患陋習。在美國不存在這種情況,朋友走動,講的是友誼,人到了,心到了,情也就到了。手上拎點東西也可,但不講份量與價值,不拎東西,主人照樣迎進送出。要說文化,我看這樣的文化,才是文明的,才是可崇尚的。多隨便呀,隨便就有輕松,輕松才快樂!

昨天,我女兒約了幾位朋友來家聚聚,事先什么準備也未做,朋友上門,大家動手,揉面、搟面,包餃子,邊做事、邊鬧家常、說笑話。吃飯時沒什么菜,也沒備酒,只有餃子和蔥油餅。大家對女婿陳智做的蔥油餅,贊不絕口,談笑風生,發(fā)自內心的樂!這才是朋友相聚要達到的一種境界!

也許我是上了年紀的人,特別喜歡或者說特別需要輕松才有快樂的生活環(huán)境。這種環(huán)境是人生晚景中的最高境界。

2009年9月23日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