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湖泊,是地球之腎,是地球最美的自然地理景觀之一。我國最大的自然湖泊群位于青藏高原,而青藏高原又被譽為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極,平均海拔超過四千米,地域范圍包括我國青海省、西藏自治區(qū)。我與之結(jié)緣,幸甚至哉。自2011年夏到2020年夏,九年間,我十幾次進出高原,從祁連山到昆侖山,再到念青唐古拉山,又從岡底斯山到喜馬拉雅山,從拉薩到納木措,向西“一措再措”(指納木措、色林措兩大湖),直至藏西秘境阿里。我亦曾選擇火車之行,在不同的季風(fēng)氣候里往返于西寧—拉薩直至北京的青藏線,感慨“江山千載美,祖國萬年青”。這些構(gòu)成了我靈感和素材的基本來源,也是科研之外的所愛。
2016年1月,我把此前在青海地區(qū)考察所寫的現(xiàn)代詩整理出來,取名《那年我去了青藏窺見她的秀色》(組詩),一共十二首。不久,在我的新浪博客(揚子)發(fā)布時標題改為《高原行紀》(組詩)。2017年2月,我把在西藏考察回京途中所寫的詩稿編成小集,取名《回京記》(組詩),內(nèi)中包含九首現(xiàn)代詩和三首古體詩。這樣,做一部整合版的“高原科考行紀”頗為必要。
這部詩集,我計劃了很久,一直沒有時間來做,更是擔心沒有積攢足夠的作品?,F(xiàn)在之所以倉促拿出來,是因為我得到了朋友們的鼓勵,還有我的家人,大家都覺得詩歌界雖然詩集多如繁星,但專門為青藏高原而寫的詩集極少。即便是有關(guān)于這座高原的詩集,專門以科學(xué)考察人的視角,專門去那人跡罕至的高海拔地區(qū),專門去那只有鳥獸甚至沒有鳥獸的無人區(qū),這樣的“采風(fēng)”而得的詩集,是目前絕無僅有的!
看人類之所未看,聽人類之所未聽,感前人之所未感,思古人之所未思,發(fā)古人之所未發(fā),于是我有些迫不及待了。我迫不及待地想把我拙樸的詩稿示眾,顧不上它的單薄和稚嫩;我迫不及待地想與平原的朋友分享我在天上西藏、大美青海的所見所聞;我迫不及待地想讓世人感受高原科考人的山野所歷,知道科考人的努力和奉獻。
這本詩集分為三卷,分別是西藏卷、青海卷和天路卷。前兩卷編排順序按時間前后,即西藏卷(2016.6—2020.8)、青海卷(2011.8—2013.9、2019.10),而天路卷(2016.6—2017.9)為專題卷。卷下分篇,以現(xiàn)代詩歌和傳統(tǒng)詩詞為分野。因2019年10月的可可西里考察是在青海省,故詩記組詩被移到該卷,但不在最早的編集里。專題卷包括旅途詩記、青藏科考日記、隨筆,展示科考歷程,不過考察途中的詩記單獨分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