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典藏版《中古文學史論》小引

中古文學史論(典藏版) 作者:王瑤 著


典藏版《中古文學史論》小引

紀念一位學者的最佳方式,莫過于讀他的書。在這個意義上,真的是“書比人長壽”。籌劃王瑤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活動時,我提議從王先生眾多著作中選一本書,精校精刊,讓其更為長久地流傳下去。師友們聚會商議,一致推選《中古文學史論》。

除了這書很“經典”,值得苦心經營;還因此書引用大量古籍,每次重排重印,在減少若干錯漏的同時,也增加了不少新的訛誤。當初只是預感與推測,經過一番認真???,發(fā)現確實如此——今天北大版的不少錯訛,棠棣版并不存在。

此書的版本情況如下:1951年8月,上海棠棣出版社刊行的《中古文學思想——中古文學史論之一》收文五篇,《中古文人生活——中古文學史論之二》收文四篇,《中古文學風貌——中古文學史論之三》收文五篇,這原本就是一書,只是因“時值建國之初,私營出版社顧慮較多,不愿出字數較多之學術著作,故循其所請,一分為三”(參見王瑤《〈中古文學史論〉重版題記》)。1956年9月,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印行《中古文學史論集》,從上述三書中選文八篇,加上《關于曹植》和《關于陶淵明》兩篇新作。1982年10月,上海古籍出版社重刊此書時,又添上了《讀書筆記十則》。大陸之外,則有香港中流出版社于1973年分別重印棠棣三書;1975年,臺灣長安出版社又將三書合成《中古文學史論》行世。至于石川忠久、松岡榮志所譯之《中國の文人:“竹林の七賢”とその時代》,收文四篇,由東京大修館書店1991年出版。

1986年1月,北京大學出版社推出簡體橫排本《中古文學史論》,棠棣三書終于在作者的授權下合璧,且做了認真校訂。王瑤先生在該書《重版題記》中稱:“此次重版,雖經作者就全書重行校讀一遍,并有所補正,但總的來說,它仍然是一部舊作”;“在付印過程中,又蒙錢理群、陸彬良二同志協助核校,多所匡正,并此志謝”。作者本人對此版本非常重視,也比較滿意。日后北大1998年版、2008年版雖改變了版式,也修訂了若干錯誤,但大致仍屬于1986年版系列。

王瑤先生去世后,眾弟子與友人同心合力,先后刊行了七卷本的《王瑤文集》(太原:北岳文藝出版社,1995年)和八卷本的《王瑤全集》(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其中第一卷均收入了《中古文學史論》?!毒庉嬚f明》稱:“1986年1月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中古文學史論》,將棠棣版三冊合為一書,并作了認真校訂。此次刊行,采用最能體現作者原初意圖、訛誤較少的北大版《中古文學史論》,同時收入上海古籍出版社版《中古文學史論集》的《自序》和《重版后記》。”由于此書征引古籍繁多,即便這兩個出版社的編輯盡心盡力,重排本的錯漏也在所難免。

不客氣地說,隨著此書版本的增加,遺憾只能是越來越多。因為,作為著名的現代文學史家,王瑤先生著作的校對難度往往被低估了。這個時候,確實需要一個比較權威的“定本”或“典藏版”。

這么說,并不意味著抹殺1986年北大版的貢獻。從繁體豎排改為簡體橫排,還增加了棠棣版欠缺的書名號(原未加書名線),工作量其實很大。更何況,錢、陸二君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還做了不少校訂工作。正因此,王先生才刻意在《重版題記》中致謝。

選擇最能代表王瑤先生的眼光、學養(yǎng)、才情與學術個性的《中古文學史論》來制作典藏版,最初曾設想直接采用棠棣版重印,后來發(fā)現不行。原因是,1986年北大版在整體結構上合并棠棣三書,可在具體文本的選擇上,又采納了不少1956年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的修訂版。在《〈中古文學史論集〉自序》中,王先生稱:“經過了這幾年來的學習,現在重讀一遍,覺得內容不妥之處很多;因此又抽暇重新整理了一下,刪去了約三分之一的文章,把其余的也都作了一些修改,合為一冊,就是現在這本《中古文學史論集》?!边@里所做的修訂,主要不是基于意識形態(tài)的高壓,而是學術及文章方面的考量——校正了不少錯漏及若干破句,還就文章結構做了一些調整,比如《玄言·山水·田園》一文便刪去了論述陶淵明的三頁多(與此版收入《關于陶淵明》有關)。而王先生“重行校讀一遍并有所補正”的1986年版,這一章用的是刪節(jié)本,而沒有恢復棠棣版。

其實,之所以提出為這本不無遺憾的“經典之作”校訂引文,很大程度是托現有各種古籍數據庫的福。否則,工程極為浩大,很難下這個決心。這回的具體操作過程是:先請北大出版社提供電子文本,由天津師范大學文學院高恒文教授將每段引文與數據庫相比對,列出所有差異之處;再由我一條條分辨,看是否需要改動,以及如何改動。我的工作原則是:能不改的地方盡量不改,需要校改的地方,盡可能出校注。只有一種情況,我徑直改過來,那就是棠棣版并沒有錯,是日后各版的紕漏。這樣的情況還真不少,大約有七八十處(含標點及字句)。至于為何不嫌麻煩,出了二百三十多處校記,不是炫耀博學,而是基于對前輩學者的尊重。作者引古籍時使用的版本,與今人普遍閱讀的“整理本”不同,不該以今律古,隨意更改。不好擅自改動,可又希望體現學術的發(fā)展,于是采用了多出校記的辦法。

整個校訂工作的原則及方法,如哪些改、哪些不改,怎么改,如何標示等,參見書前的《校訂說明》及書后的《??彼鶕俊?。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標點符號的使用,頓號、逗號、分號還是句號,長句還是短句,感嘆還是疑問,所有這些標示,因時且因人而異。對照今天各種權威的整理本,本書出現差異而不作改動的,有兩三百處?;鞠敕ㄊ?,只要不破句,就尊重作者的習慣。至于若干短句,作者雖加了引號,但沒注明出處,盡管與經典文本略有出入,以其無傷大雅,也就不做校改了。

高恒文教授和我都不是古典文獻專家,雖然盡力而為,修訂的地方不下五百處(這里也有責任編輯徐丹麗的功勞),但因學識及精力所限,實在不敢夸口“完善”。

最后,我謹代表王先生諸多入室弟子,特別感謝為制作此典藏版《中古文學史論》而施以援手的高恒文教授,以及不計工本多次刊行王先生著作的北京大學出版社。

陳平原
2014年3月18日于京西圓明園花園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