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導言

論幸福生活(日知古典) 作者:(古羅馬)塞涅卡 著


導言

穆啟樂 撰

吳天岳 譯

公元54年10月,羅馬皇帝克勞狄(Claudius)逝世—很可能是非自然死亡。禁衛(wèi)軍旋即宣告其繼子尼祿(Nero)為新“統(tǒng)帥”(imperator),元老院緊隨其后。接到消息的民眾歡呼不已,繼統(tǒng)大業(yè)得以完成。

發(fā)生于公元54年10月的事件不僅對尼祿和他野心勃勃的母親阿格里庇娜(Agrippina)意義重大,對尼祿的導師、演說家、作家、哲學家塞涅卡(L.Annaeus Seneca)亦是如此:學生的登基讓他在50歲時,在歷盡諸多人生變遷之后,得以進入帝國的權力中心。按塔西佗(Tacitus,《編年史》13.2)和卡西烏斯·狄奧(Cassius Dio, 61.4)的說法,塞涅卡和禁衛(wèi)軍長官布魯斯(Burrus)在之后的年月中成為尼祿最重要的謀臣,并且實際上掌控著帝國政治。塞涅卡的經(jīng)濟條件與他的政治地位相匹配。本就出身于富有家庭的他,因著尼祿的慷慨賞賜,成了帝國最富有的人之一。

在尼祿的統(tǒng)治下,一個具有塞涅卡這般思想境界的人居然能獲得且—至少在數(shù)年中—保持這樣的地位,這事一直令后人既著迷又困惑。最近三部全面研究塞涅卡生平的力作的副標題很能說明這一點:“一位政治中的哲學家”“尼祿宮廷中的人文主義者”“帝國的良心”。如何調(diào)和政治與哲學、統(tǒng)治權威與仁慈、“權力與精神”(Macht und Geist),這樣的問題很少像在塞涅卡這個案例中表達得如此明晰。很多學者對此早有論述。在論述中,他們大多處理的是哲學教誨與個人生活是否一致的問題,而且給出的答案五花八門,這不足為奇。

有鑒于此,《論幸福生活》這部短論對我們理解塞涅卡尤為重要。它可能寫于塞涅卡的影響達到巔峰的年月,它所論及的不僅僅是幸福的生活,同時也是道德上善好的生活。任何有志于理解和評價塞涅卡的人都必須追問,塞涅卡在這部論著中說了什么,用什么樣的方式,又是為了什么樣的目的,以及所有這些和他這個人的實際作為又有怎樣的關聯(lián)。

以下的評述將致力于回答這些問題。

哲學內(nèi)容

如標題所示,塞涅卡的論著關系到幸福生活(vita beata)。不過,我們一定不能將這簡單地理解成主觀上快樂的生活。當古代哲學談到“ε?δαιμον α”“ε? ζ?ν”“beatitudo”或“vita beata”時,它所說的是客觀上成全了的、善好的生活,它可能包含也可能不包含主觀上的快樂作為其構成要素。有關幸福的這種理解適用于前蘇格拉底哲學;適用于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正是在他們的倫理學中,“ε?δαιμον α”這個觀念第一次占據(jù)核心地位;適用于首先將哲學理解為幸福生活指南的希臘化哲學;它也適用于身處希臘化哲學傳統(tǒng)中的羅馬哲學。

塞涅卡如何界定幸福生活?他的哲學立場是什么樣的?塞涅卡的回答清楚明白,不容置疑。在本文最初的章節(jié)中,他已經(jīng)毫不含混地表明,他是作為一個斯多亞派在寫作,但他并不盲目地追隨任何學派的領袖,而且保留表達自己見解的權利(3.2)。我們可以這樣說:塞涅卡的立場就是斯多亞派的立場,但某些個人的特點同樣清晰可辨。

根據(jù)正統(tǒng)的斯多亞派主張,幸福(ε?δαιμον α)在于“?μολογουμ?νω? ζ?ν”(和諧地生活)或“?μολογουμ?νω?τ? φ?σει ζ?ν”(與本性相和諧地生活)。且不論這兩種表述是否都能追溯到學派奠基人芝諾,還是較短的表述來源于他,后繼者為之做了補充,可以確定的是,從斯多亞派的觀點看,它們是同一回事:幸福在于內(nèi)在的統(tǒng)一與生活的和諧,而對于這一內(nèi)在統(tǒng)一與和諧來說,同本性相一致的生活是其必要和充分條件。

與上述教誨完全一致,塞涅卡寫道:“幸福的生活是順應自身本性的生活”(3.3),“因此,幸福地和順應本性地生活是同一的”(8.2)。他隨后還談到這樣的生活所包含的內(nèi)在統(tǒng)一與和諧:“因此你可以大膽地宣稱,最高的善好就是靈魂的和諧一致,因為哪里有諧和統(tǒng)一哪里就一定有德性;惡習才和自己不一致?!保?.6)

對斯多亞派來說,在本性中發(fā)揮效用的神圣本原乃是理性(λ?γο?,ratio)。由此可以推知,一種被視為與本性相一致的生活,就一定是理性引導的生活。

塞涅卡也持有同樣的觀點:“可以說一個得益于理性而無欲無懼的人是幸福的……沒有人會……稱那些不具有對快樂的理解的事物是快樂的”(5.1);“因此,幸福生活建立在正確而可靠的判斷之上,且穩(wěn)定不變”(5.3, 亦見6.2, 8.2)。

理性首先必須在其中證明自身的領域是對事物善惡的評估。在倫理學研究的范圍中,這也是不同哲學學派最為清晰地展示彼此差異的領域。斯多亞派的思想雖然復雜,但立場鮮明。唯一真正的善好(bonum)是道德的善好,亦即德性,唯一真正的敗壞(malum)是道德的敗壞,亦即惡習。所有其他的東西都是中性的(?δι??ορα, indifferentia)。幸福的生活,與本性相一致的生活,理性引導的生活,其特殊之處在于它導向作為唯一的善好的德性。

不過,斯多亞學派的創(chuàng)立者芝諾已經(jīng)在中性事物的范疇中做了一定的區(qū)分。既然幸福生活只能通過德性確保,擁有或不擁有中性事物實際上并不會影響到我們幸福與否;盡管如此,我們本性上仍然會偏向某些中性事物,如健康、財富和好的名聲,而不是它們各自的對立面。相應的,只要不牽扯到道德的善好與敗壞,合乎理性的人也會傾向于獲得或擁有這些值得偏好的(προηγμ?να,praeposita)事物,而不是獲得或擁有它們的對立面(?ποπροηγμ?να,reiecta)—但并不會對它們產(chǎn)生任何依賴。

塞涅卡毫無保留地接受這一訓導。他一次又一次地強調(diào),只有那些認為德性是唯一的善好、惡習是唯一的敗壞、其他事物都是中性的人才會實現(xiàn)幸福生活,“‘最高的善好是輕視無常之事且以德性為樂的靈魂’……這樣一種人是幸福的:對他而言沒有任何善好與敗壞,除了善好和敗壞的靈魂”(4.2),“因此,真正的快樂建立在德性之上”(16.1)。另一方面,他屢次指出,合乎理性的人會努力爭取那些更值得偏好的事物,盡管他很清楚從幸福生活的角度來說它們是中性的,因此也不會讓自己受它們的束縛:“關注肉體以及與肉體相關的事物卻不過分焦慮……留意另一些為生活提供方便的事物但不對其中任何東西過分著迷,利用命運的禮物而不做它的奴仆”(3.3),“他(按:指熱衷哲學的人)說,那些事物(按:指“προηγμ?να”,即值得偏好的事物)應當被輕視,但并不是為了不擁有,而是為了不焦慮地擁有”(21.2,亦見8.2, 23.4, 26.3)。

因此,就其主要方面而言,塞涅卡有關幸福生活的論述深深扎根于斯多亞派的正統(tǒng)訓導,其個人特點則在以下兩點上清晰可辨。

第一點關系到他對和諧、快樂和愉悅作為幸福生活構成要素的突出強調(diào):“永恒的寧靜和自由會隨之而來……巨大的喜悅,穩(wěn)定而平正”(3.4);“這一心靈如此奠立在基礎上之后,無論如何,源源不斷的愉悅和發(fā)自深處深沉的歡喜必然隨之而來”(4.4)。誠然,斯多亞派倫理學的最新闡釋試圖—不無信服地—表明斯多亞派的幸福概念“包含作為品質的德性、有德性的行為和有德性的人的幸福感”,“品質和行動以及情感的關系被斯多亞派理解為原因和結果的關系,而且是那種結果必然也總是跟隨原因的關系”。然而,這與歸于克里希普的如下主張相沖突:“善好的事物中有一部分出現(xiàn)在所有合乎理性的人中,并且總是如此,而另一部分則不然;德性和合乎理性的感覺、合乎理性的沖動以及諸如此類的事物出現(xiàn)在所有合乎理性的人中;然而,快樂和愉悅既不出現(xiàn)在所有合乎理性的人中,而且也并非總是如此?!?img alt="" src="https://img.dushu.com/2024/04/22/21543389867437.png" />因此,我們至少可以說,斯多亞派的學說在涉及這一點時并不一致,而塞涅卡滿腔熱情地將快樂看作至少是幸福生活的一個必要的(如果不是建構性的)要素,這同斯多亞派訓導的其他內(nèi)容存在著張力。

類似的現(xiàn)象也出現(xiàn)在他思想的第二個特點上。這部論著的第二部分很大程度上是關于對待財物的恰當態(tài)度。就此而言,我們所看到的斯多亞派的論述也并非同出一轍。極有可能,較早的斯多亞派只是簡單地將財富理解成中性的(?δι??ορον)和值得偏好的(προηγμ?νον),而沒有進一步討論與之相關的種種問題;而中期斯多亞派的代表人物,如巴比倫的第歐根尼(Diogenes of Babylon)、塔索斯的安提帕特(Antipater of Tarsus)和帕奈提奧斯(Panaetius)似乎更加細致地處理了隨之而來的種種問題,并且更加鮮明地強調(diào)財富的積極方面。在這個問題上,塞涅卡并不反對早期斯多亞派,但更接近中期斯多亞派的代表人物,而且可能比他們走得更遠。有關財富問題的討論主宰了這部有關幸福生活的論著的大部分篇幅,這在斯多亞派文獻中鮮有其匹,而認為某些值得偏好之物有助于帶來源自德性的恒久快樂,以及財富使智者愉悅,這樣的論述也是如此?!柏敻挥绊懙侥俏恢钦?,使他欣喜,正如推動船只的順風使航行者快樂,正如吉日,正如冬日嚴寒中陽光充足的地方?!保?2.3)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