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延伸與超越
今天我們首先講“導言”,叫“延伸與超越”。北京師范大學文藝學研究中心近10年來一直致力于提倡“文化詩學”這種方法論。我在1994年出版的《文體與文體的創(chuàng)造》這本書里,就把文體和歷史文化的互動關(guān)系揭示得很清楚,就是說把它們聯(lián)系起來做考慮。1998年我在廈門開會期間給《東南學術(shù)》雜志提供了一篇論文,叫《文化詩學是可能的》。緊接著我們北京師范大學文藝理論教研室的六位教授共同給當時的碩士研究生開設了“文化詩學專題”課程,其中有我,有程正民老師、李壯鷹老師、王一川老師、羅鋼老師和李春青老師,每個人講兩三講,那個時候我們就覺得應該走“文化詩學”這條路。隨后2001年11月7日我在中央電視臺的“百家講壇”做了“走向文化詩學”的講演。我的講演非常不幸的跟美國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英文系教授斯蒂芬·格林布拉特教授的一次講演重名了。他是1986年9月在澳大利亞西部大學做的演講,而我是在北京中央電視臺,就是現(xiàn)在于丹講課的那個電視臺講這個題目。我本以為他的理論叫作“新歷史主義”,我不知道他后來把他的理論改名為“文化詩學”。所以有人覺得我們北京師范大學文藝學研究中心的“文化詩學”是不是搬用了格林布拉特的一些觀點,實際上真的不是。我在以后講課的適當?shù)胤?,都會講清楚北京師范大學“文化詩學”的研究思想和美國學者提倡的“文化詩學”的思想和方法有哪些聯(lián)系,又有哪些根本的區(qū)別。
隨后我們又承擔了北京市的教改項目“文藝學教學與研究的雙向拓展”。什么是“雙向拓展”呢?就是說文藝學過去的研究太狹窄了,我們要向雙方面拓展:一方面是宏觀的歷史文化的視野;另一方面是微觀的文本、語言的視野,把文學作為一個包含這幾個基本維度的整體來加以把握。這個項目過了不久就完成了,并且獲得了北京市的教學成果獎。2001年到2002年,我們出版了10卷本的“文化與詩學叢書”,這10本書的內(nèi)容涉及古今中外,研究對象是不一樣的,但在方法上互相靠攏,都用“文化詩學”這樣一種基本方法?!拔幕妼W”的方法論在我們博士論文的寫作實踐中也獲得了成功,產(chǎn)生了一些優(yōu)秀的博士論文。例如,郭寶亮教授的《王蒙小說問題研究》,用文體學的方法研究王蒙。還有一些博士研究汪曾祺、鐵凝,也有研究古典的、理論的,只要這個方法用得好的,都取得了成功。
“文化詩學”的要點是什么??傮w來說,“文化詩學”是新時期文藝學30年以來的延伸與超越。它受到文化研究的啟發(fā),也與美國格蘭布拉特的“新歷史主義”(后又叫“文化詩學”)有關(guān)聯(lián)。但它的確是從中國的文學理論的實際出發(fā),具有中國的內(nèi)容和形式。它包含以下六個要點。
第一點,“文化詩學”是在對新時期文藝學30年反思的基礎上,實現(xiàn)的一次延伸與超越。
第二點,實現(xiàn)了文學觀念的更新。過去對文學觀念有多種多樣的理解,但它們都是單維的,而“文化詩學”把文學看成有三個基本維度,它們是語言、審美和歷史文化,認為文學是這三個維度的互動、互構(gòu)的產(chǎn)物。
第三點,實現(xiàn)了文學研究對象的位移。文學研究的對象在“文化詩學”的視野下,主要是在語言、審美和文化的結(jié)合、穿越、往來中。
第四點,認為文學的基本價值在歷史、人文與審美的張力上面。對于文學價值的判斷是植根于現(xiàn)實,又回應現(xiàn)實的。
第五點,在“文化詩學”的視野中,文學批評的途徑是一個中心,雙向拓展?!耙粋€中心”是以審美為中心,這是我30年來一直堅持的東西,“雙向拓展”前面已經(jīng)說過了,不再重復。
第六點,“文化詩學”將形成自己的一套概念和范疇。
上面就是我對“文化詩學專題”這個課題的簡單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