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愈
韓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孟州)人。貞元八年(792)進士。貞元末,官監(jiān)察御史,因上書言事,貶陽山(今廣東陽山縣)令。憲宗時,累官至太子右庶子,隨宰相斐度平淮西藩鎮(zhèn)吳元濟有功,遷刑部侍郎,不到兩年,因諫迎佛骨,被貶為潮州(今廣東潮州市)刺史。穆宗即位(821)后,召為國子祭酒,轉(zhuǎn)為兵部、吏部侍郎。世稱韓吏部。謚“文”,世又稱韓文公。因郡望為昌黎,故又稱韓昌黎。
韓愈“文起八代之衰”(蘇軾《韓文公廟碑》),倡導了革新文體和文風的“古文運動”,為“唐宋八大家”之首,是司馬遷以后中國文學史上最杰出的散文家之一。其文各體兼長,汪洋恣肆,雄奇奔放。其中記敘文往往用簡潔凝練的語言對事物進行細致的刻畫,寫得鮮明生動,具體可感,是我國敘事性文學中的寶貴財富。
著作有《昌黎先生集》四十卷,《外集》十卷。
畫 記
雜古今人物小畫共一卷:騎而立者五人,騎而被甲載兵立者十人,一人騎執(zhí)大旗前立,騎而被甲載兵行且下牽者十人①,騎且負者二人,騎執(zhí)器者二人,騎擁田犬者一人,騎而牽者二人,騎而驅(qū)者三人,執(zhí)羈靮立者二人②,騎而下倚馬臂隼而立者一人③,騎而驅(qū)涉者二人,徒而驅(qū)牧者二人,坐而指使者一人,甲胄手弓矢鉞植者七人④,甲胄執(zhí)幟植者十人,負者七人,偃寢休者二人,甲胄坐睡者一人,方涉者一人,坐而脫足者一人,寒附火者一人,雜執(zhí)器物役者八人,奉壺矢者一人⑤,舍而具食者十有一人,挹且注者四人⑥,牛牽者二人,驢驅(qū)者四人,一人杖而負者,婦人以孺子載而可見者六人,載而上下者三人,孺子戲者九人。凡人之事三十有二,為人大小百二十有三,而莫有同者焉。
馬大者九匹。于馬之中,又有上者,下者,行者,牽者,涉者,陸者⑦,翹者,顧者,鳴者,寢者,訛者⑧,立者,人立者,龁者⑨,飲者,溲者,陟者,降者,癢磨樹者,噓者,嗅者,喜相戲者,怒相踶嚙者⑩,秣者,騎者,驟者,走者,載服物者,載狐兔者。凡馬之事二十有七,為馬大小八十有三,而莫有同者焉。
牛大小十一頭。橐駝三頭?。驢如橐駝之數(shù),而加其一焉。隼一,犬羊狐兔麋鹿共三十。旃車三兩?。雜兵器弓矢旌旗刀劍矛楯弓服矢房甲胄之屬,瓶盂簦笠筐筥锜釜飲食服用之器?,壺矢博弈之具,二百五十有一,皆曲極其妙。
貞元甲戌年?,余在京師,甚無事,同居有獨孤生申叔者,始得此畫,而與余彈棋?,余幸勝而獲焉。意甚惜之,以為非一工人之所能運思,蓋藂集眾工人之所長耳?,雖百金不愿易也。明年出京師,至河陽?,與二三客論畫品格,因出而觀之。座有趙侍御者?,君子人也,見之戚然,若有感然。少而進曰:“噫!余之手摸也,亡之且二十年矣,余少時常有志乎茲事,得國本,絕人事而摸得之,游閩中而喪焉?,居閑處獨,時往來余懷也,以其始為之勞而夙好之篤也。今雖遇之,力不能為已,且命工人存其大都焉?!庇嗉壬鯋壑指汹w君之事,因以贈之,而記其人物之形狀與數(shù),而時觀之,以自釋焉。
【注釋】
①被(pī音批):同“披”。
②羈(jī音基):馬絡頭。靮(dí音敵):馬韁繩。
③隼(sǔn音筍):似鷹而較小的猛禽,馴養(yǎng)后可用以助獵。
④(fǔ音府)鉞(yuè音月):兩種兵器名。通“斧”。豎刃為斧,橫刃為鉞。
⑤壺矢:壺和箭,投壺用具。投壺是比賽投箭入壺以決勝負,為古代宴樂時的游戲。
⑥挹(yì音意):舀出。
⑦陸(lù音路):通“踛”,跳躍。
⑧訛:動彈,活動?!对娊?jīng)·小雅·無羊》:“或?qū)嫽蛴??!?/p>
⑨龁(hé音核):咬。
⑩踶嚙(dì niè音地聶):踢咬。
?橐(tuó音馱)駝:駱駝。
?旃(zhān音沾)車:插著赤色曲柄旗的車。旃:赤色曲柄旗。一說旃通“氈”,旃車即帶氈篷的車。
?盂:盛流動食物的圓形器皿。簦(dēng音登):用竹或草編制的遮雨或太陽的用具,有柄,似現(xiàn)在的傘。筥(jǔ音舉):圓形盛物的竹器。锜(qí音奇):有腳的鍋。釜(fǔ音斧):無腳的鍋。
?貞元甲戌年:唐德宗貞元十年(794)。
?彈棋:古代的一種游戲,“兩人對局,白黑棋各六枚,先列棋相當,更先彈也,其局以石為之?!保ā逗鬂h書·梁冀傳》注)。
?藂:同“叢”。
?河陽:今河南孟州。
?侍御:官名,即殿中侍御史,掌管宮廷儀衛(wèi)及京都的糾察。
?閩中:今福建一帶。
【今譯】
許多古今人物同繪在一幅長卷上:騎著馬站著的五個人,騎著馬并且身披鎧甲、佩帶兵器站著的十個人,一個人騎在馬上,手舉大旗,在前邊佇立,騎著馬,身披鎧甲、佩帶兵器,將要由馬上下來牽馬的十個人,騎著馬并且背著東西的兩個人,騎著馬,手里拿著兵器的兩個人,騎著馬,身后跟著獵犬的一個人,騎著馬,手里還牽著別的馬的兩個人,騎著馬,驅(qū)趕馬快跑的三個人,手執(zhí)馬絡頭和馬韁繩站著的兩個人,從馬上下來、靠著馬站著、臂上架著隼的一個人,騎著馬,用鞭趕馬過河的兩個人,步行趕馬去吃草的兩個人,坐著指揮別人做事的一個人,披甲戴盔,手里拿著弓箭、將斧鉞之柄植立于地的七個人,披甲戴盔、手里拿著旗幟直立著的十個人,背著東西的七個人,仰臥休息的兩個人,披甲戴盔,坐著打瞌睡的一個人,正在過河的一個人,坐下來脫去鞋子正準備過河的一個人,感到寒冷而靠著火取暖的一個人,拿著各種器物干活的有八個人,恭敬地捧著投壺用的壺和箭的一個人,停下來準備食物的十一個人,把酒從一個容器里舀出來又倒進另一個容器里的四個人,牽著牛的兩個人,趕著驢的四個人,一個人拄著拐杖、背著東西,婦女帶著小孩坐在車上可以看見的有六個人,車子上正在上車和準備下車的有三個人,做游戲的兒童有九個人。畫面上描摹人的各種行為動作共三十二種,畫人的大小圖像共一百二十三個,而沒有彼此相同的。
馬畫得較大的有九匹。在馬之中,又有上去的,下來的,行走的,被牽著的,涉水的,跳躍的,抬頭的,回頭看的,嘶叫的,睡覺的,活動著的,站著的,像人那樣用兩腿站著的,吃草的,喝水的,便溺的,登向高處的,走向低處的,身上癢而在樹上摩擦的,緩緩吐氣的,嗅著周圍氣味的,高高興興地相互戲耍的,發(fā)了脾氣相互又踢又咬的,吃飼料的,被人騎著的,疾馳的,奔跑的,馱著衣服和器物的,馱著狐貍兔子等獵物的。畫面上馬的情態(tài)有二十七種,畫的馬大小共有八十三匹,沒有彼此相同的。
牛大小共十一頭。駱駝三頭。驢比駱駝多出一頭。隼一只,獵犬、羊、狐貍、兔子、麋鹿共三十只。旃車三輛。雜計弓箭、旌旗、刀、劍、矛、盾、弓套、箭囊、鎧甲、頭盔之類武器,瓶、盂、簦、笠、筐、筥、锜、釜等飲食穿著器具,投壺、賭博、下棋的用具,共二百五十一個,都細致地表現(xiàn)出所畫之物的全部妙處。
貞元十年,我在京城里,無所事事,和我住在一起的有一位獨孤申叔,他先得到了這幅畫,和我玩彈棋,我有幸勝了他,贏得了這幅畫。我十分愛惜它,認為不是一個畫匠所能運筆構(gòu)思的,大概是聚集了許多畫匠的特長才畫成,即使拿出一百兩銀子,我也不愿用它來換。第二年我離開京城,到了河陽,有一次和幾個客人評論畫的高低等級,于是拿出來與大家一起觀賞。在座的一位趙侍御,是一位有才有德的人,見了這幅畫顯得很難過,像是有所感觸的樣子。過了一會兒,他走上前來說:“唉!這是我親手臨摹的,丟失將近二十年了。我年輕時常有志于繪畫,有一次得到國中最好的原本,我就謝絕人事往來,專心致志地把它臨摹了出來,后來在閩中一帶游玩時丟失了。閑暇無事,一個人獨自呆著時,時時縈回于心,不能忘懷,因為以前描摹它時花了很多心血,又一直非常喜愛它?,F(xiàn)在雖然又看到這幅畫,我已經(jīng)沒有能力再親手臨摹了,姑且讓畫匠保存原樣輪廓,描摹個大概吧?!蔽壹仁窒矏鬯?,又被趙侍御的事所感動,就把畫贈送給他,但記下畫中人物的形狀和數(shù)目,不時把這篇文章拿出來看看,用以寬慰自己。
【簡評】
蘇軾曾批評這篇《畫記》“近似甲名帳耳,了無可觀”(《記歐陽論退之文》)。其實本文運用精練的語言,描繪畫上的人馬器物還是相當生動的,且在謀篇布局上,能寓巧于拙,在精整中頗具變化錯綜之妙。后來明代魏學洢的《核舟記》、黃淳耀的《李龍眠畫羅漢記》皆受到此文的影響。
燕喜亭記
太原王弘中在連州①,與學佛人景常、元慧游。異日,從二人者行于其居之后,丘荒之間,上高而望,得異處焉。斬茅而嘉樹列,發(fā)石而清泉激。輦糞壤,燔椔翳②,卻立而視之:出者突然成丘,陷者呀然成谷③,洼者為池而缺者為洞,若有鬼神異物陰來相之。自是弘中與二人者晨往而夕忘歸焉,乃立屋以避風雨寒暑。
既成,愈請名之,其丘曰“俟德之丘”,蔽于古而顯于今,有俟之道也;其石谷曰“謙受之谷”,瀑曰“振鷺之瀑”,谷言德,瀑言容也;其土谷曰“黃金之谷”,瀑曰“秩秩之瀑”④,谷言容,瀑言德也;洞曰“寒居之洞”,志其入時也;池曰“君子之池”,虛以鐘其美,盈以出其惡也;泉之源曰“天澤之泉”,出高而施下也;合而名之以屋曰“燕喜之亭”,取詩所謂“魯侯燕喜”者頌也⑤。
于是州民之老,聞而相與觀焉,曰:吾州之山水名天下,然而無與“燕喜”者比。經(jīng)營于其側(cè)者相接也,而莫直其地。凡天作而地藏之以遺其人乎?弘中自吏部郎貶秩而來⑥,次其道途所經(jīng),自藍田入商洛⑦,涉淅湍⑧,臨漢水⑨,升峴首以望方城⑩,出荊門?,下岷江?,過洞庭?,上湘水?,行衡山之下?,繇郴逾嶺?,蝯狖所家?,魚龍所宮,極幽遐瑰詭之觀,宜其于山水飫聞而厭見也。今其意乃若不足。傳曰:“智者樂水,仁者樂山?!?sup >?弘中之德,與其所好,可謂協(xié)矣。智以謀之,仁以居之,吾知其去是而羽儀天朝也不遠矣?。遂刻石以記。
【注釋】
①太原王弘中在連州:王仲舒,字弘中,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人。貞元十二年(804),王仲舒自吏部員外郎貶為連州司戶參軍。連州治所為桂陽,即今廣東連縣。
②燔(fán音凡):焚燒。椔(zī音資):直立而枯死的樹木。翳(yì音義):樹木枯死。
③呀(xiā音瞎)然:深廣的樣子。
④“秩秩之瀑”:《詩經(jīng)·秦風·小戎》“秩秩德音”,“秩秩”指治理清明而富有智慧。因此下文說“瀑言德也”。
⑤取詩所謂“魯侯燕喜”者頌:《詩經(jīng)·魯頌·宓宮》:“魯侯燕喜,今妻壽母?!毖啵和ā把纭保嬔?。此詩歌頌魯僖公的武功,祝其多福多壽。
⑥吏部:唐六部之首,掌管全國官吏的任免、升降、調(diào)動等事項。郎:指部中的郎中和員外郎。貶秩:貶官。
⑦藍田:即今陜西藍田。商洛:商縣和上洛縣的合稱,即今陜西東南部的商州市。
⑧淅(xī音析):淅水,在河南西南部。湍(zhuān音專):水名,在河南境內(nèi)。
⑨漢水:即今漢水,在湖北武漢入長江。
⑩峴(xiàn音線)首:又名峴山,在湖北襄陽。方城:山名,在湖北竹山東南。
?荊門:山名,在湖北宜都西北長江岸邊。
?岷江:水名,在四川中部。
?洞庭:洞庭湖,在湖南省。
?湘水:湘江,源出廣西,經(jīng)湖南入洞庭湖。
?衡山:山名,中國著名的“五岳”中的南岳,在湖南衡山縣西。
?繇郴(chēn音嗔)逾嶺:繇,通“由”。郴:州名,治所在湖南郴州市。嶺:南嶺。
?蝯狖(yuán yòu音援幼):猿猴。蝯,即猿。狖:長尾猿。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語出《論語·雍也》。
?羽儀:《易·漸》:“鴻漸于陸,其羽可用為儀?!笨追f達疏:“其羽可用為物之儀表,可貴可法也。”因此“羽儀”比喻被人尊重,可作為表率。
【今譯】
太原人王弘中在連州貶所,和僧人景常、元慧交往游玩,過了幾天,他跟著這兩個人在他們住處背后的土丘荒野之間散步,登高一望,竟發(fā)現(xiàn)了一個不同尋常的地方。割掉茅草,便見秀美的樹木排列成行;掀開亂石,清澈的泉水就噴射出來。運走糞土,燒掉枯樹,退到遠處來看:突出之處成為高聳的山丘,深陷之處成為空曠的澗谷,低洼之處形成池塘,缺失之處形成洞穴,仿佛有鬼怪神靈在暗中幫助他們。從此弘中和這兩人清晨前往游玩,到傍晚還留連忘返,于是建起一座房屋來擋風遮雨,驅(qū)寒御暑。
建成之后,我請求為這片勝景命名,那山丘叫“俟德之丘”,從前一直隱藏著,而現(xiàn)在顯露出光彩,含有“俟德”的道理;那石谷叫“謙受之谷”,瀑布叫“振鷺之瀑”,谷名說的是德行,瀑名說的是儀容;那土谷叫“黃金之谷”,瀑布叫“秩秩之瀑”,谷名說的是儀容,瀑名說的是德行;洞穴叫“寒居之洞”,標志著進洞的季節(jié);池塘叫“君子之池”,水少池虛時可以聚集美德,水溢出池時可以排除惡行;泉水的源頭叫做“天澤之泉”,表示它出于高處,施惠于民;綜合以上這些名字,給那所屋子命名為“燕喜之亭”,取自《詩經(jīng)》中“魯侯燕喜”那篇“頌”。
于是州里的鄉(xiāng)親父老聽說之后都結(jié)伴前來觀賞,說道:我們連州的山水著稱于天下,但沒有一處能和“燕喜”相媲美。在燕喜亭附近耕田種地的人比比皆是,卻沒有人認識這塊地方的價值。大概凡是上天創(chuàng)造出來的勝地,大地都要收藏起來,預備留給合適的主人吧?弘中從吏部員外郎貶官來到這里,依次排列他路上經(jīng)過的地方,從藍田進入商洛,涉過淅水、湍水,來到漢水,登上峴首山來眺望方城山,出荊門,下岷江,過洞庭湖,上湘江,經(jīng)過衡山腳下,由郴州越過南嶺來到連州,到過猿猴安家的山,魚龍筑宮的水,看盡了幽僻荒遠瑰麗詭怪的景觀,對于山水應該聽飽看夠了?,F(xiàn)在看他修亭的意思,好像還是有所不足?!墩撜Z》中說:“智者樂水,仁者樂山。”弘中的品德,和他的愛好,可說是一致的了。他的智慧用來筑亭,他的仁愛用來安居,我知道他離開這里,回到朝廷,成為人們的表率,已經(jīng)為時不遠了。于是將本文刻在石頭上來記下這件事。
【簡評】
本文借亭寫人,將山水亭臺記與贊頌人物巧妙地結(jié)合在一起。
值得一提的是,中間一段“……也”字句的大排比,使文章顯得節(jié)奏鮮明,讀起來朗朗上口。這種句式,可能對創(chuàng)作《醉翁亭記》的歐陽修產(chǎn)生過有益的啟發(fā)。但韓文氣勢充沛,筆力雄健,歐文委婉流暢,平易近人,前者是“沉著痛快”的美,后者是“優(yōu)游不迫”的美,相似的句式,產(chǎn)生了如此懸殊的效果,大概是“文如其人”的緣故吧。
試大理評事王君墓志銘①
君諱適,姓王氏。好讀書,懷奇負氣,不肯隨人后舉選。見功業(yè)有道路可指取,有名節(jié)可以戾契致②,困于無資地,不能自出,乃以干諸公貴人,借助聲勢。諸公貴人既志得,皆樂熟軟媚耳目者,不喜聞生語,一見,輒戒門以絕。
上初即位③,以四科募天下士④,君笑曰:“此非吾時邪!”即提所作書,緣道歌吟,趨直言試。既至,對語驚人,不中第,益困。
久之,聞金吾李將軍年少喜事可撼⑤,乃蹐門告曰⑥:“天下奇男子王適,愿見將軍白事?!币灰娬Z合意,往來門下。盧從史既節(jié)度昭義軍⑦,張甚,奴視法度士,欲聞無顧忌大語,有以君生平告者,即遣客鉤致。君曰:“狂子不足以共事?!绷⒅x客。李將軍由是待益厚,奏為其衛(wèi)胄曹參軍⑧,充引駕仗判官⑨,盡用其言。將軍遷帥鳳翔⑩,君隨往,改試大理評事,攝監(jiān)察御史?,觀察判官?。櫛垢爬癢?,民獲蘇醒。
居歲余,如有所不樂,一旦載妻子入閿鄉(xiāng)南山不顧?。中書舍人王涯、獨孤郁?、吏部郎中張惟素?、比部郎中韓愈日發(fā)書問訊?,顧不可強起,不即薦。明年九月疾病,輿醫(yī)京師?,某月某日卒,年四十四。十一月某日,即葬京城西南長安縣界中。
曾祖爽,洪州武寧令?。祖微,右衛(wèi)騎曹參軍?。父嵩,蘇州昆山丞?。妻上谷侯氏處士高女?。高固奇士,自方阿衡、太師?,世莫能用吾言,再試吏,再怒去,發(fā)狂投江水。
初,處士將嫁其女,懲曰:“吾以齟齬窮?,一女,憐之,必嫁官人,不以與凡子?!本唬骸拔崆髬D氏久矣,惟此翁可人意,且聞其女賢,不可以失。”即謾謂媒嫗:“吾明經(jīng)及第,且選,即官人。侯翁女幸嫁,若能令翁許我,請進百金為嫗謝。”諾,許白翁。翁曰:“誠官人耶?取文書來?!?sup >?君計窮吐實。嫗曰:“無苦,翁大人,不疑人欺我,得一卷書粗若告身者?,我袖以往,翁見,未必取眎?,幸而聽我?!毙衅渲\。翁望見文書銜袖,果信不疑,曰:“足矣?!币耘c王氏。生三子,一男二女,男三歲夭死,長女嫁亳州永城尉姚挺?,其季始十歲。
銘曰:鼎也不可以柱車?,馬也不可使守閭。佩玉長裾?,不利走趨。只系其逢,不系巧愚。不諧其須,有銜不祛?。鉆石埋辭,以列幽墟。
【注釋】
①試:試用,未正式任命。大理評事:主刑獄的大理寺的屬官。
②有:應從一本作“而”。戾契:刻劃,磨練。
③上初即位:指唐憲宗(李純)剛做皇帝。
④四科:一、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科;二、才識兼茂明于體用科;三、達于吏理可使從政科;四、軍謀弘遠堪任將帥科。唐憲宗元和四年(809),在明經(jīng)、進士之外特開這四科取士。
⑤金吾李將軍:金吾,即金吾衛(wèi),是保衛(wèi)皇帝的衛(wèi)隊之一。李將軍:指李惟簡,元和初任左金吾大將軍。
⑥蹐(jí音瘠):走小碎步,用極小的步子走路。蹐字與下文自稱“天下奇男子”的行動不合,應從別本作“踏”。
⑦盧從史:原為藩鎮(zhèn)督將,擢拜昭義軍節(jié)度副大使,擁兵自重,蓄意背叛朝廷,后謀反被賜死。
⑧胄曹參軍:官名,負責保管兵器。
⑨引駕仗判官:官名,掌管皇帝出行時儀仗等事。
⑩遷帥風翔:元和六年(811),李惟簡升任鳳翔隴州節(jié)度使。
?攝:代理。監(jiān)察御史:官名,掌分察百官、巡按郡縣、糾察刑獄。
?觀察判官:觀察使的屬官,掌民事行政。
?櫛(zhì音志)垢:即梳去頭上的污垢。櫛:梳子、篦子的通稱,引申為梳頭。爬癢:搔癢。櫛垢爬癢:比喻除去不利于人民的弊政。
?閿(wén音文)鄉(xiāng):地名,在今河南省。
?中書舍人:官名,掌草擬詔書。王涯:字廣津,太原人,文宗時官至司空。獨孤郁:字古風,洛陽人,官至秘書少監(jiān)。
?吏部郎中:官名,掌官員選舉事項。張惟素:元和間曾任吏部侍郎。
?比部郎中:官名,屬刑部,掌管經(jīng)費和俸祿等會計事項。
?京師:即京城,指唐代首都長安。
?洪州武寧:今江西武寧縣。
?右衛(wèi)騎曹參軍:官名,掌管外府雜畜、簿賬、牧養(yǎng)等事。
?蘇州昆山:今江蘇昆山市。
?上谷:郡名,治所在易縣(今屬河北)。
?阿衡:官名,相當于后世的宰相,殷湯和太甲時,伊尹曾任此職。太師:官名,三公之一,周武王時,呂望(姜太公)曾任此職。此處阿衡、太師即指伊尹、呂望,都是古代著名政治家。
?齟齬(jǔ yǔ音舉語):齒不正,比喻與別人意見不合。
?文書:指授官文書。
?告身:授官文書,即后世的委任狀。唐代朝廷給候選人授官,由吏部發(fā)給文書,蓋好印信,印文是“尚書吏部告身之印”,因此授官文書又叫“告身”。
?眎:同“視”。
?亳州永城:即今河南永城。
?鼎:古代煮東西的食器,亦用作禮器。
?裾:衣服的前后襟,亦泛指衣的前后部分。
?祛(qū音區(qū)):開散,引申為施展。
【今譯】
王君名適。喜歡讀書,懷抱奇才,以才氣自負,不肯隨著一般人去參加科舉考試。他看到功名業(yè)績有許多途徑可以輕易取得,名聲也可以通過磨煉而獲取,苦于沒有財產(chǎn)、地位,無法靠自己的力量脫穎而出,就采取求見公卿權(quán)貴的辦法,借助他們的聲望權(quán)勢。那些公卿權(quán)貴已經(jīng)得志,都喜歡會說甜言蜜語、善于諂媚逢迎的人,不喜歡聽生硬的話,只要見過王君一次,就告誡看門的人拒絕為他通報。
當今皇帝剛剛即位時,以四科招攬?zhí)煜碌哪苋?,王君笑著說:“這難道不是我建功立業(yè)的時機嗎?”就提著他所寫的書,一路唱歌吟詩,去參加“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科”的考試。到了考場之后,他對答的話令考官震驚,因此沒有考取,處境更加困窘。
過了很久,聽說金吾衛(wèi)李將軍年輕好事,可以打動,就登門對守門人說:“天下奇男子王適,希望見將軍談點事情。”兩人一見面就很談得來,從此王君經(jīng)常出入李將軍府。盧從史擔任昭義軍節(jié)度使后,十分狂妄,非常輕視遵紀守法的人,想聽肆無忌憚的大話,有人把王君的經(jīng)歷告訴了他,他就派人去拉攏。王君說:“這個狂妄的小子,不值得和他共事。”立即謝絕了盧從史派來的人。李將軍因此對他更加重視,上奏請求朝廷任命他為金吾衛(wèi)胄曹參軍,擔任引駕仗判官,對他言聽計從。李將軍升任鳳翔隴州節(jié)度使,王君隨同前往,改任試大理評事,代理監(jiān)察御史、觀察判官。王君剔除了不少弊政,使當?shù)匕傩盏靡孕蒺B(yǎng)生息。
過了一年多,王君好像有些不高興,有一天,他用車拉著妻子兒女進了閿鄉(xiāng)縣南山,不再回來。中書舍人王涯、獨孤郁、吏部郎中張惟素、比部郎中韓愈時常寫信去問候,但無法再勉強他出山做官,于是不再舉薦。第二年九月王君患病,抬到京城求醫(yī),于某月某日去世,享年四十四歲。十一月某日,就安葬在京城西南長安縣境內(nèi)。
王君的曾祖王爽,曾任洪州武寧縣令。祖父王微,曾任右衛(wèi)騎曹參軍。父親王嵩,曾任蘇州昆山縣丞。妻子是上谷隱士侯高的女兒。侯高本來是一位才學出眾的人,自比伊尹、呂望,認為當世無人能聽取自己的意見,兩次試用為吏,兩次都憤然辭職,后來精神失常投江而死。
當初,侯高隱士要嫁女兒,鑒于自己的教訓,說:“我因為和世人意見不合,一生困窘,只有一個女兒,我疼愛她,一定要把她嫁給當官的人,不能給普通人?!蓖蹙f:“我選擇妻子已經(jīng)有很長時間了,只有這位老人合我心意,而且聽說他的女兒很賢惠,我不能錯過這個機會?!本蛯γ狡湃鲋e說:“我考中了明經(jīng)科,將要被選派官職,就是當官的人。侯高老人的女兒希望嫁給當官的人,如果能讓老人把女兒許配給我,我送一百兩銀子謝你這個媒人?!泵狡糯饝?,去向侯高老人說媒。老人說:“真是當官的人嗎?拿授官文書來。”王君沒有辦法,只好向媒婆說出實情。媒婆說:“別難過,侯高老人是一位正人君子,不會懷疑別人欺騙自己,拿一卷和授官文書差不多的字紙來,我裝在袖筒里去見他,他看見了,不一定拿去認真驗看,或許僥幸相信我?!庇谑蔷桶催@個計謀行事。侯高老人看見文書裝在袖筒里,果然深信不疑,說:“好啦?!本桶雅畠涸S給了王君。侯氏生了三個孩子,一個男孩,兩個女孩,男孩長到三歲就夭折了,大女兒嫁給亳州永城縣尉姚挺,小女兒才十歲。
銘曰:鼎不能用來支撐車,馬不能用來看里門。掛著玉佩,拖著長衣,不便奔跑。人的一生成敗,全看機遇如何,不關(guān)聰明、愚笨。不合此人需要,胸中有抱負,也無法施展。把這些話,刻在石上,埋在地下,陳放在幽暗的墳墓中。
【簡評】
本該莊重嚴肅的墓志銘,卻寫進一段奇趣橫生的“騙婚記”,正是奇人奇事,由奇文記來,相得益彰。這是韓愈“生平好弄神通”(林紓《韓柳文研究法·韓文研究法》)的典型一例。
藍田縣丞廳壁記
丞之職所以貳令①,于一邑無所不當問。其下主簿、尉,主簿、尉乃有分職。丞位高而偪②,例以嫌不可否事。文書行,吏抱成案詣丞。卷其前,鉗以左手,右手摘紙尾,雁鶩行以進③,平立,睨丞曰:“當署?!必┥婀P占位署,惟謹。目吏,問:“可不可?”吏曰:“得。”則退。不敢略省,漫不知何事。官雖尊,力勢反出主簿、尉下。諺數(shù)慢④,必曰:“丞?!敝烈韵圉ぶ?sup >⑤。丞之設(shè),豈端使然哉!
博陵崔斯立⑥,種學績文,以蓄其有,泓涵演迤⑦,日大以肆。貞元初⑧,挾其能,戰(zhàn)藝于京師,再進再屈于人⑨。元和初⑩,以前大理評事言得失黜官,再轉(zhuǎn)而為丞茲邑。始至,喟曰:“官無卑,顧材不足塞職?!奔揉洳坏檬┯?sup >?,又喟曰:“丞哉!丞哉!余不負丞,而丞負余。”則盡枿去牙角,一躡故跡,破崖岸而為之?。
丞廳故有記,壞陋污不可讀。斯立易桷與瓦?,墁治壁?,悉書前任人名氏。庭有老槐四行,南墻鉅竹千梃,儼立若相持,水循除嗚?。斯立痛掃溉,對樹二松,日哦其間。有問者,輒對曰:“余方有公事,子姑去?!?/p>
考功郎中、知制誥韓愈記?。
【注釋】
①“丞之職”句:唐代京都附近各縣稱為畿縣(藍田是畿縣),設(shè)置縣令一人,縣丞一人。令是一縣之行政長官,丞為副職。貳令:副縣令。
②偪:同“逼”,逼近。
③鶩(wù音誤):即“鴨”。
④慢:閑慢官,即閑散官員,冗員。
⑤訾(zǐ音仔)謷(áo音熬):謾罵、詆毀。
⑥博陵:今河北安平縣。崔斯立:字立之。韓愈的友人。
⑦泓涵:水深廣的樣子。演迤(yí音移):源流綿長。
⑧貞元:唐德宗李適年號(785—805)
⑨再進:崔斯立于貞元四年(788)登進士第,六年(790)又中博學宏詞科,因此說“再進”。
⑩元和:唐憲宗李純年號。
?噤:閉口不言。
?“則盡”三句:枿(niè音聶):同“蘗”,絕的意思。牙角、崖岸:比喻人像動物有牙有角,山水有崖有岸一樣有棱角和銳氣。
?桷(jué音覺):方的椽子。
?墁(màn音慢):涂墻的工具,此處作動詞。
?(guó音國):水聲。
?考功郎中、知制誥:官名。前者掌官吏考核之事,后者掌起草詔命事項。
【今譯】
縣丞作為縣令的副職,對于一縣的公務,沒有什么不可以過問的。丞之下設(shè)有主簿、縣尉。主簿、縣尉各有專職,各司其事??h丞官位高于主簿、縣尉,逼近縣令,歷來都為避免與縣令爭權(quán)的嫌疑而對公事不置可否。公文在縣衙內(nèi)傳遞,縣吏抱著縣令簽署過的案卷來見縣丞,卷起前面的正文,用左手牢牢夾住,右手取出紙尾,像雁和鴨子一樣慢騰騰走過來,和縣丞并排站著,斜視著他說:“該你署名了?!笨h丞小心翼翼地拿起筆把自己的名字寫在適當?shù)奈恢?,看著縣吏問道:“可以了嗎?”縣吏說:“行啦!”然后就下去了。縣丞一點兒也不敢過問公文的內(nèi)容,根本不知道是什么事。他的官位雖然高一些,勢力反而在主簿、縣尉之下。社會上一說起閑散官員,總是舉縣丞為例,甚至以縣丞作為譏笑毀傷人的話。國家設(shè)立縣丞一職,難道本意就是使它如此嗎?
博陵人崔斯立勤學苦讀,學問博大精深,與日俱增。貞元初年,他憑仗著自己的才能,在京師與同試者比文較藝,兩次應試都壓倒別人而得中。元和初年,他因為上書議論朝政得失,由原任的大理評事經(jīng)過兩次遷謫,來任藍田縣丞。到任伊始,他慨嘆道:“官職沒有尊卑之分,只怕自己的才力不能稱職。”當他不得不默然而無所作為時,又嘆息道:“縣丞??!縣丞啊!我不曾辜負縣丞,是縣丞辜負了我!”于是藏起鋒芒,磨去棱角,完全遵循舊例行事,收斂了自己的銳氣。
縣丞官廳的墻上本來有一篇廳壁記,已經(jīng)污損破敗,看不清楚了。崔斯立翻修了屋頂,粉刷了墻壁,并把前任的姓名都寫在上面。庭院里種著四行老槐樹,南墻邊還有千竿巨竹,昂立著仿佛兩軍對峙。水嘩嘩地流過庭階。崔斯立徹底灑掃一番,又相對栽了兩棵松樹,每天徘徊其間,吟詩作賦。每逢人來問事,就回答說:“我正忙公事呢,你先去吧!”
考功郎中、知制誥韓愈記。
【簡評】
廳壁記本是一種記敘前后任為政履歷的官樣文章,但韓愈寫來,卻一點也不板滯。它一反舊例,具體描繪縣丞在文書上簽字的情景,只用寥寥數(shù)語,就把縣吏仗勢欺人、縣丞逆來順受的神態(tài)刻畫得栩栩如生,酷似一篇文筆洗練而生動的微型小說,而縣丞有職無權(quán)、形同虛設(shè)的尷尬境地也就昭然若揭了。這樣充滿著辛辣的諷刺意味的文章,在廳壁記中真可謂別具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