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講 說李雯詞

迦陵講演集:清代名家詞選講 作者:葉嘉瑩


alt

第二講
說李雯詞

我們上次已經(jīng)說過,詞的微妙在于它有一種特別的美學(xué)特質(zhì),它的美學(xué)特質(zhì)是以曲折深隱、富于言外之意為美的,讀者閱讀后,可以引起很多聯(lián)想,詞是以這樣的作品為好。每一種不同的文學(xué)體式有它不同的美感特質(zhì)。我以前說過:詩是以感發(fā)為主,是明白地寫自己的感情和志意,是以引起讀者之感發(fā)者為好;曲子是以痛快淋漓為主的,你一念,氣勢很盛,當(dāng)下就感動了,曲是以這樣的作品為好。可是詞不是的。詞與詩的直接言志不一樣,與曲子的痛快淋漓也不一樣。詞在初起的時候與《花間集》的特殊性質(zhì)有很大的關(guān)系。《花間集》的詞寫的大都是美女跟愛情,但如果全只是美女跟愛情就顯得很淺薄。有一些作品表面上雖然也是寫美女跟愛情,但是卻可以給讀者很豐富的聯(lián)想,這樣的詞就是好詞。不但從《花間集》的作品開始就形成了詞的這種美學(xué)品質(zhì),就是當(dāng)詞發(fā)展到了蘇東坡以后——雖然蘇東坡的詞不再是歌詞之詞,蘇東坡是用寫詩的方法來寫詞,是自己言志的、寫自己的感情和志意的詩化的作品。這一類作品之中有的作品它有詩的美學(xué)特質(zhì),是好的詩但卻不是好的詞——好的詞,就像蘇、辛二家詞的佳作,既有詩的直接感發(fā)的力量,同時也有委婉曲折的深隱情意,這樣的作品才是詞里面好的作品。

宋朝以后,經(jīng)過了元、明二朝,詞就衰微了。為什么呢?因為他們沒有能夠認(rèn)清詞這種特別的美學(xué)品質(zhì)。而元、明所流行的是曲子,北曲、南曲、雜劇、傳奇,他們用寫曲的方法來寫詞。而曲子的特色是痛快淋漓,一念當(dāng)下就動容。關(guān)漢卿寫過一首小令,也是寫美女跟愛情的。他說:

一半兒·題情

碧紗窗下悄無人,跪在床前忙要親。罵了個負心回轉(zhuǎn)身,雖是你話兒嗔,一半兒推辭一半兒肯。


在一個碧紗窗下靜悄悄地沒有一個人,這個男子就跪在女子的床前要親她。這個女子的話語好像不太高興,她表面上像是推辭但心里卻是肯的。

這首作品在曲子里算是好的曲子,它生動活潑。但不是好詞,詞是不能這樣寫的。詞一定要深隱曲折、有言外之意的才是好詞,明朝的人用寫曲的方法來寫詞,所以詞的美學(xué)品質(zhì)就衰微了,就失落了。

我說清詞是詞的復(fù)興時代,因為清朝找回來了詞的曲折深隱、富于言外之意的美學(xué)特質(zhì)。他們是用什么代價找回來的呢?那是他們付出了破國亡家的代價才找回來這種曲折深隱的品質(zhì)。我們今天有詞為證,現(xiàn)在我就拿詞的實例給大家講清朝的詞是怎么樣復(fù)興的,而且是怎么樣在破國亡家的情況下復(fù)興的。

現(xiàn)在我們就先看第一個作者,這個作者的名字叫李雯,我選了他的兩首詞。

第一首詞的牌調(diào)叫《風(fēng)流子》。我上次說過詞跟詩之所以不同,詩是有一個題目說我要寫什么,可是詞有的時候沒有名字,它的前面只是一個曲調(diào)的名字。第一首詞的詞調(diào)叫《風(fēng)流子》,可是他把這個曲調(diào)再附一個題目叫《送春》,然后下面再有小括號叫《篋中詞》,《篋中詞》是一本詞的選集,在這個選集里邊,在“送春”的題目底下還有三個字——“同芝麓”,這就是說這首送春的詞是跟芝麓一起作的,等一下我再慢慢地講。

第二首詞叫《浪淘沙》,它下面也有一個題目叫《楊花》。在早期的《花間集》里邊都只有曲調(diào)沒有題目,像以前我講過的歐陽炯啦、溫庭筠啦,都只有牌調(diào)沒有題目??墒呛髞淼淖髡哂械木陀信普{(diào)同時也有題目了。

現(xiàn)在我先把作者簡單地介紹一下,我們看看清初的詞人怎么樣付上亡國破家的代價來寫他們的詞。

李雯,字舒章,是江南華亭人。華亭是在現(xiàn)在的上海附近,原屬于江蘇華亭縣,華亭在古時有一個別名叫云間。我們講清代的詞人你們要注意他們死生的年代,他們的生平經(jīng)歷了當(dāng)時什么樣的時代風(fēng)云,然后我們才能知道,他們怎樣地反映了時代的苦難。李雯是明朝萬歷三十六年(1608)出生的,年少時與陳子龍、宋徵輿齊名,稱“云間三子”。這三個人不但是好朋友,而且家住得很近,甚至共同有過一個女性朋友,這個女子就是柳如是。柳如是是一個才技皆絕的伎女,她的出身是很卑微的,起初在嘉興名伎徐佛處為侍婢,后來嫁與人做姬妾。她很有才藝,又美貌,會作詩,還會寫字,很得主人寵愛,但不容于其他姬妾,后來被逐出。她遷轉(zhuǎn)于江南,與當(dāng)時名士才子相往來,也想擇人而嫁,這云間三才子都與她交往過。宋徵輿曾熱烈地追求柳如是,但是因為當(dāng)時他太年輕尚未中科舉,他的家人強烈反對他與柳如是成婚,后來柳與宋遂因事決裂。她又跟陳子龍交好,陳子龍年歲較大已經(jīng)結(jié)婚,本來可以娶她做妾,但是他的家人也反對他娶伎為妾,因此婚事終告不偕。但是柳如是是個很有勇氣的女子,她把自己喬裝成一個男子,拜望當(dāng)時很有名的一個文士錢謙益,后來遂嫁與錢謙益。

我之所以要講這一段故事,因為這與李雯詞的風(fēng)格有密切的關(guān)系。當(dāng)李雯、陳子龍、宋徵輿與柳如是交往的時候,這時他們寫的詞都是描述美女與愛情的作品。但是這種浪漫的日子過得不久長,明朝就滅亡了。這個大變故來臨的時候,他們這三個好朋友就各自走上了不同的道路,落到了不同的下場。這云間三才子以陳子龍為領(lǐng)袖,就才華論以陳子龍為最高,他的古文、詩、詞,樣樣都寫得好。陳子龍參加了“復(fù)社”,而“復(fù)社”的主持人叫張溥。張溥曾編定了《漢魏百三名家集》,是當(dāng)時很有名的學(xué)者。除了“復(fù)社”之外,他們在陳子龍、李雯的故鄉(xiāng)另外成立了“幾社”。這些文社的成員都是關(guān)心國家政治的,他們以儒學(xué)為基,以天下國家為己任,因此這些文人學(xué)者都喜議論朝政。

當(dāng)明朝敗亡,清朝入關(guān)時,這中間你們要知道:中國從三代夏、商、周以降經(jīng)過了幾千年,也經(jīng)歷了無數(shù)的改朝換代,但是以南宋到元朝這一次易代,和明朝到清朝這一次的易代,反抗最激烈。這又是為了什么緣故呢?因為元朝攻進中原的是蒙古人,清朝進入關(guān)內(nèi)的是滿族人,不像過去的那些朝代再怎么換同樣是漢族人。清朝之所以引起明遺民強烈抵抗的緣故,更是因為滿族的服飾與漢族不同,漢族不只女子留發(fā),連男子也留發(fā)。而滿族一入關(guān)就下薙發(fā)令,要男子把頭發(fā)剃去大半,只剩中間一塊梳根辮子,以漢人來看這真是怪異,很不能接受。而漢人自小就認(rèn)為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因此當(dāng)清朝嚴(yán)令薙發(fā)后,大家群起反抗。

影響人一生的,一半是由于你自己的性格,一半是由于你的命運。當(dāng)清朝入關(guān)時,陳子龍是在南方,因此他參加了南方的義軍抵抗清朝。但是后來他的軍隊失敗了,陳子龍被俘虜后乘人不注意時跳水而死,成了一個殉節(jié)的烈士。而李雯呢?李雯當(dāng)時在哪里?李雯當(dāng)時在北京。陳子龍在南方參加了抗清起義的義軍,而李雯淪陷在北京。當(dāng)清朝人入關(guān)時,因為李雯是有名的才子,遂被盛名所累,因此就被人推薦給清朝。這時史可法在南方堅守揚州不肯投降,清朝的親王多爾袞就寫了一封信勸史可法投降。但是多爾袞未必漢文精雅,因此當(dāng)時就有很多傳說,說這一封多爾袞致史可法書是李雯寫的。人真是受制于命運,他因才名淪陷在北京,又被推薦做中書舍人。因李雯投降了清朝,又替多爾袞寫了這一封勸降書,當(dāng)時另外一個有名的文士侯方域曾寫了一首詩《寄李舍人雯》,詩里有兩句:“嵇康辭吏非關(guān)懶,張翰思鄉(xiāng)不為秋。”還有一個詩人叫吳琪,也寫了一首詩:“胡笳曲就聲多怨,破鏡詩成亦自慚。庾信文章多健筆,可憐江北望江南?!绷硗膺€有一個人叫宋琬,寫給李雯的詩有兩句說:“競傳河朔陳琳檄,誰念江南庾信哀。”你們看這些詩提到多少次庾信:“庾信文章多健筆”、“誰念江南庾信哀”。

說到中國的詩,有些你是不能明白說出來的,因此就要用曲故?!扳仔拧庇质且粋€什么樣的典故呢?庾信是南北朝時候,南朝梁國的臣子。他曾出使到北方,但后來被北周扣留,不許他回到南方。庾信在北周做了很大的官,可是他一直懷念他的故國,因此他寫了一篇很有名的賦叫《哀江南賦》。

現(xiàn)在大家把留在北方替滿人做事的李雯比喻成庾信,所以說“誰念江南庾信哀”。至于“競傳河朔陳琳檄”,陳琳又是誰呢?陳琳是曹魏時代的建安七子之一,據(jù)說他最會寫檄文。什么是檄文呢?檄文就是寫給敵對的一方要征討他們或勸降他們的文字,就像武則天篡唐的時候,徐敬業(yè)寫了一封《討武曌檄》,這就是檄文。多爾袞寫了一對書信要史可法投降,所以說是“檄文”,而三國時代的陳琳據(jù)說寫檄文寫得最好。當(dāng)時南方的人傳說李雯替多爾袞寫了勸史可法投降的信,是“共傳河朔陳琳檄”??墒抢铞┬睦锟鞓穯??李雯自己也不快樂,李雯也很難過,不過畢竟人性也有軟弱的地方。古人說:“千古艱難惟一死?!碑?dāng)你們遇到人生大考驗的時候,你們千萬不要交這樣的考卷。

李雯在這次人生的大考試之中,他交了一個不光明的卷子,他投降了,而且還為敵人寫了檄文。所以李雯一直很后悔,在順治四年(1647)時就離開北京回到江南?,F(xiàn)在我們再回到作者李雯。當(dāng)時云間三子之一的李雯不是很有名嗎?順治初年的時候,廷臣交相薦任李雯才可任用,除了當(dāng)中書舍人外又充順天鄉(xiāng)試同考官。他在清朝很受重用,可是他不是心甘情愿的,他是因守父喪而留在京師的,所以三年后就借口運靈柩歸葬而回了江南,那一年正是順治四年。李雯生于萬歷三十六年(1608),死于順治四年。與他少年時交往密切的陳子龍也是萬歷三十六年生,也是順治四年死去,可是陳子龍是起兵抗清被俘不屈投水而死的。當(dāng)李雯回到江南老家時,聽到當(dāng)年他最好的朋友、也共同寫過《陳李唱和集》的陳子龍卻參加了義軍抗清,因此李雯非常的慚愧,非常的悲哀。也就是當(dāng)他在人生中遭遇了這么大的考驗,有了這么大的悔恨、這么大的屈辱以后,寫了他后來的這些詞作。他早年的作品沒有很高的價值,都是寫一些美女與愛情的,可是他后期的詞,經(jīng)過了這么多的生活體驗以后,就寫了一些很不錯的具有特色的詞。

現(xiàn)在我先講第一首《風(fēng)流子》,我先把李雯的《風(fēng)流子》從頭念一次。

風(fēng)流子·送春

(《篋中詞》下有“同芝麓”三字)

誰教春去也?人間恨、何處問斜陽?見花褪殘紅,鶯捎濃綠,思量往事,塵海茫茫。芳心謝,錦梭停舊織,麝月懶新妝。杜宇數(shù)聲,覺余驚夢,碧欄三尺,空倚愁腸。  東君拋人易,回頭處、猶是昔日池塘。留下長楊紫陌,付與誰行?想折柳聲中,吹來不盡,落花影里,舞去還香。難把一樽輕送,多少暄涼。


“誰教春去也?人間恨、何處問斜陽?見花褪殘紅,鶯捎濃綠,思量往事,塵海茫茫。”我念詞的時候并不是故意要造作些調(diào)子來念它,也不是像廣播員特意拉細了嗓子來念它,而是我要在讀詞的時候把它的平仄聲調(diào)所表現(xiàn)的情韻傳達出來。

這一首詞一開頭就是個疑問的句子。不是像李后主說的“流水落花春去也”,那只是單純哀悼春天的消逝,而李雯寫的是一個疑問:“誰教春去也?”我曾說過凡是用這種疑問句子表示的,常常是一種悔恨、不平,要試問人間為什么有這么多不幸、困惑?有一位在麻省理工學(xué)院教書而舊學(xué)修養(yǎng)很好的物理學(xué)教授黃克蓀,他曾翻譯有波斯詩人奧馬伽音的《魯拜集》,其中有這樣的詩句:“搔首蒼茫欲問天,天垂日月寂無言。海濤悲涌深藍色,不答凡夫問太玄?!彼f我“搔首蒼茫欲問天”,人間有這么多悲苦、戰(zhàn)亂、不平,而天上懸掛著有太陽、月亮,但是太陽月亮并不能回答我這些困惑的疑問。既然天上的日月不能回答我的問題,那么我低頭看看海水洶涌的波濤,這深湛的藍色波浪也不能解答我的疑惑。這首詩和中國屈原的《天問》向蒼天提出許多的問題有相似之處,也和秦觀的兩句詞“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有異曲同工之妙。就如同謝冰心說的:“最幸福的孩子是永遠在母親懷抱中的赤子。”郴江發(fā)源于郴山,“郴江幸自繞郴山”,但又為什么流向那么遙遠的瀟湘去?為什么走向那么悲哀而遙遠的路程?這是秦少游被貶官時所寫的:“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李雯這首詞一開頭就是用這樣感慨、哀愁、悲憤的口氣寫的。他說:“誰教春去也,人間恨、何處問斜陽?見花褪殘紅,鶯捎濃綠,思量往事,塵海茫茫?!薄盎ㄍ蕷埣t”,就說的是花落了;“鶯捎濃綠”,就是說黃鶯鳥飛過了長得非常濃密而碧綠的樹梢,當(dāng)然這只是表層的意思。你們更要知道中國詩歌欣賞中感發(fā)生命的由來,它是有一個傳統(tǒng)的。我以前曾經(jīng)講解過西方文學(xué)的新批評,其實西方現(xiàn)代的文學(xué)批評還有更新的學(xué)說,如符號學(xué)(semiotics)、詮釋學(xué)(hermenutics)等。我們現(xiàn)在講清詞的批評當(dāng)然要詳究中國的傳統(tǒng),但你要知道一些西方當(dāng)代的新理論,才可以對中國詩詞的批評作出更有理論性的說明。按照符號學(xué)與詮釋學(xué)的理論,現(xiàn)在我舉一個例子。我手上拿的是一份講義,“講義”,這是一個符示(signifier),而“講義”本身是符指(signified),也就是一個是“符示”,一個是“符指”。

再舉一個例子,比如說“茶杯”二字這只是一個符號,而拿一個“茶杯”給你看,這個茶杯本身就是“符指”。這些符號除了我們?nèi)粘K靡酝?,?dāng)一個符號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被使用了很久以后,這個符號就結(jié)合了這個國家民族的文化及傳統(tǒng)。在符號學(xué)上這就叫一個code,就好像我們打電話有一個區(qū)域號碼(code),這個號碼就包括一大片地方了。

現(xiàn)在我們再回過頭來講“落花”,花的零落。李后主說“流水落花春去也”,花的零落是代表了所有美好的、繁華的事情不能夠再保留。“見花褪殘紅”,親眼見到那殘余紅色的花顏色消褪了,花朵也稀少了,那是多少繁華的消逝不能挽回。而當(dāng)它是一個code時,那就不只是說花的零落。凡是一切美好的東西消逝了,都可以說是花落了。當(dāng)它變成一個code的時候,當(dāng)它所指的范圍這么廣大的時候,這個語碼就產(chǎn)生了很強、很多、很復(fù)雜的作用。所以西方的接受美學(xué)(aesthetic of reception)說這就產(chǎn)生了一種可能性的效果(potential effect)。我把potential effect翻譯成“潛能”,它潛在的功能。李后主沒有明白地說出來,他只說了一個“落花”,但是它可以給你這么多的暗示,這么豐富、這么復(fù)雜的暗示,我管它叫做“潛能”。這是西方接受美學(xué)所說的potential effect。

而在李雯的這闋《風(fēng)流子》的“花褪殘紅”可能有什么樣的potential effect?除了表面上所描述的真正現(xiàn)實的春天消逝以外,他的故國,明朝的敗亡再也不會回頭了。還有當(dāng)年和他一起讀書、一起作詩、一起交女朋友的陳子龍等人的往日的交誼和歡樂,也再不會回來了。他們當(dāng)年一起參加文社,特別是他們這幾位云間才子加入了“幾社”,有多少人殉節(jié)死難了?真是“花褪殘紅”。那美好的少年時代,充滿了理想的時代,充滿了歡樂的時代,他的故國,還有那些故人知交都再不復(fù)返了。

“鶯捎濃綠”,像李清照所說的:“知否?知否?應(yīng)是綠肥紅瘦。”紅花少的時候就顯得綠葉更多了。“狂風(fēng)落盡深紅色”,就“綠葉成陰子滿枝”了。李雯詞中說:有黃鶯鳥在這里飛來飛去。我們說春天爛漫,鶯鶯燕燕,這是多么美麗的春光。而李雯的詞中有一種潛能(potential effect),它能給我們讀者一種聯(lián)想,什么聯(lián)想呢?有多少人是殉節(jié)死難了?又有多少人變成了清朝的新貴?有多少人投降了清朝去爭取高官厚祿?所以說是“花褪殘紅,鶯捎濃綠”。在這個大變化之中,有這種種不同而又復(fù)雜的現(xiàn)象,所以他又說:“思量往事,塵海茫茫?!毕肫饛那暗纳?、從前的理想,在這渺渺茫茫人生的大海之中,被那洶涌的波濤推送、起伏,誰能掌握,誰能回答呢?

“芳心謝”,我所有的歡樂、所有的理想、所有的希望都消失了。“錦梭停舊織,麝月懶新妝?!币皇自~的好壞,要明白作者他是以什么樣的感情、什么樣的心思理念來寫的?我們當(dāng)然要知道。寫得好不好?他有沒有把他內(nèi)心的所思、所感傳達表現(xiàn)出來?而且一個作品的完成是從作者(author)、到作品(text)、然后到讀者(reader)產(chǎn)生了感發(fā)的作用,這才是一篇作品的完成。好的詞就因為它用的字很美?還不只這些,它的形象(image)、它的質(zhì)地(texture)都是很重要的。像剛才我們說“花褪殘紅,鶯捎濃綠”給我們這么多這么豐富的聯(lián)想,所以這才說它的意象好、它的結(jié)構(gòu)好。

“錦梭停舊織”,“梭”,是古代織布的梭,而且又是“錦梭”,在在形容它的珍貴及華美。李雯把自己比喻成一個女子,每天在編織一個美麗的理想,但是我再編織不下去了,因為國破家亡了,我有那么多的屈辱、那么多的玷污,我再也織不出絲綢錦緞。我曾經(jīng)用了那么多的感情、那么多的心思,要織成這幅錦鍛,但現(xiàn)在我再也編不下去了,這是“錦梭停舊織”。下句“麝月懶新妝”:《紅樓夢》里有一個丫環(huán)的名字就叫麝月。什么是麝月呢?就是女子的一種妝飾。麝,是一種香料。麝香,是黃顏色的。用這種麝香的香料畫一個新月形的花樣在前額上,像唐朝出土的古畫都還可以看到這種妝飾。他說:我現(xiàn)在也懶得再做這種美麗的妝飾了。麝月懶什么妝?這一句對得很工整:上一句用的是“舊織”,下面這一句是麝月懶“新妝”??!什么叫“新妝”?就是比喻迎合新朝、奉承新朝的人。唐朝的秦韜玉寫的《貧女》說:“共憐時世儉梳妝?!蔽殷w念時局的艱難,不追求時髦,不追求流行,把自己打扮得樸實些?,F(xiàn)在李雯雖然是投降了,但內(nèi)心并不向清朝追求富貴利祿,去曲媚迎合新朝邀功。詞這種體式是很妙的,特別是它有多種潛能?!板\梭停舊織,麝月懶新妝”,表面上是說春天走了,這個女孩子也不織錦,也不再妝扮,可是它里面竟有這么豐富的涵義。

“杜宇數(shù)聲,覺余驚夢,碧欄三尺,空倚愁腸。”“杜宇”,就是杜鵑鳥,杜鵑鳥的叫聲在中國有一個歷經(jīng)久遠而形成的語碼(code)的作用,可引起很豐富的聯(lián)想。一個就是說杜宇是送春的鳥,這首詞的題目就是《送春》。當(dāng)杜宇叫的時候春天就走了,再也不回來了,這是第一個意思。第二個意思是說杜宇鳥叫的聲音像是在說:“不如歸去,不如歸去?!彼远庞铠B是在叫:“不如歸去。”也就是說我舊日的國家、舊日的朝廷、舊日的朋友、舊日的生活都回不去了,都沒有了,就好像杜宇在叫不如歸去。此外杜宇還有什么涵義呢?李商隱的《錦瑟》詩說:“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惫湃苏f望帝死后他的魂魄化成了杜鵑鳥,所以中國常常以死去的皇帝、失去的國家隱喻為杜鵑。杜鵑鳥聲聲啼叫,那美好的日子再也不回來了。故國滅亡,明朝已矣,我永遠都失落了。

“覺余驚夢”,把我過去所有的美夢都驚醒了,我們年少時編織的夢都破碎了。孟浩然有一句詩說:“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边€有唐詩三百首里頭的:“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蔽掖蜃唿S鶯鳥,不讓它在這里叫,因為鳥聲一叫就把我的夢驚醒了,我的夢是要到遼西去見我的丈夫,去見我所愛的人。所以杜宇數(shù)聲就把我的夢驚醒了,驚醒就是“覺”。什么叫“覺余”呢?那就是說醒來以后,我所有的夢都驚醒了。這就是:“杜宇數(shù)聲,覺余驚夢?!?/p>

“碧欄三尺”,這是說碧玉的欄干。欄干當(dāng)然有很多種,像李后主說的“雕欄玉砌應(yīng)猶在”,這是雕欄;像李商隱的詩有一首叫《碧城》:“碧城十二曲闌干”,這闌干是碧玉的闌干,代表那么樣的美好,那么樣的曲折。李雯說“碧欄三尺”,李商隱說“碧城十二”。數(shù)目在中國不只是用來計數(shù)的。我們說:事不過三,三思而后行,“三”是代表多的意思?!氨虣谌摺贝硭悄敲吹那郏敲幢P旋繁復(fù)的碧玉闌干。我靠在欄干上本來是要向外觀望的,觀望那春天美好的景色,但是春天那美好的景色已經(jīng)消逝了。我現(xiàn)在倚立在欄干邊是“空倚愁腸”,我再也找不到美好的景色了。我倚靠在這里是空倚,只剩那滿天的哀愁。

“東君拋人易”,東君是春天的神,你這春天的主宰這么容易就把人拋棄了。把人拋棄就是說離開人走了。你們念過李商隱的詩說:“相見時難別亦難?!崩詈笾鞯脑~說:“別時容易見時難?!边@是把別離的感情作不同的描述,有的感情舍不得離別,但又乖隔于外邊的形勢,那就是“相見時難別亦難”。當(dāng)南唐投降以后,李后主已破國亡家,他被宋朝俘虜帶走了。那是再也回不了的南唐,再也收復(fù)不了的失地,這真是“別時容易見時難”。“東君拋人易”,這南明的朝廷也是“別時容易見時難”了。

在開始講李雯的《風(fēng)流子》一詞下半片以前,我們要討論一個問題。以前英國一位學(xué)者燕卜蓀(William Empson,他曾于1931年左右在臺灣清華大學(xué)講學(xué))寫過一本書,書名叫Seven Types of Ambiguity。朱自清先生把它翻譯成《多義七式》,這就是所謂的多義之說。ambiguity原是一種模棱兩可不好的意思,到了19世紀(jì)后期20世紀(jì)前期,西方的學(xué)者就不再用ambiguity這個字。他們改用multiple meaning,或plural signation,這是多義、復(fù)義之義。

到了近二十年來,讀者反應(yīng)論和接受美學(xué)開始風(fēng)行的時候,有一個很有名的學(xué)者伊塞爾(Wolfgang Iser)在他著的一本書Acting of Reading(《閱讀的活動》)中,他提出一個字,也就是我曾提出來的一個字,叫做potential effect。這個plural signation跟potential effect和ambiguity看起來很相似,但是它們的層次和范疇是不同的。當(dāng)ambiguity被提出來的時候,是我們過去的傳統(tǒng)觀念認(rèn)為詩歌應(yīng)該有一個意思,這個意思不清楚時,就叫它ambiguity,這是第一步。后來承認(rèn)了詩歌不是僅定于一個意思,是可以有復(fù)雜的多義,我們肯定它是可以這樣,就叫它multiple meaning或plural signation,這就是多義和復(fù)義了。等到了potential effect,這就更進一步了。你一定要了解它們雖然相似,但是卻是不同的。這進一步,進在哪里?從ambiguity到plural signation是觀念的改變,即是我們正面地承認(rèn)它,不把它看做是模糊的不好,我們不用這個字,我們用“多義”這個字,我們是承認(rèn)它了,可是到了potential effect這就有了又一次演變了。這“潛能”兩個字就是說詩歌的文本內(nèi)可以有這個意思,也可以有那個意思,是由讀者自己發(fā)現(xiàn)出來的,而不全是作者的原意。

現(xiàn)在先說“多義”,我可以舉一個你們熟悉的詞作例證來說明。李后主寫過一首《浪淘沙》“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我在講李雯《風(fēng)流子》“誰教春去也”時,也提到過李后主的這一首詞;因為他說“流水落花春去也”,這“流水落花春去也”后邊是什么呢?“天上人間”。這“天上人間”四個字說得就不清楚,所以大陸的俞平伯先生就說“天上人間”可能有四個不同的解釋:一說,從前我的生活像在天上,現(xiàn)在我的生活像貶入人間,這是天上人間的不同。另外一個說法,說它是一種很悲哀的呼天喚地之詞:“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啊!”這是一種很悲哀的呼喚。還有一種可能則是疑問的口氣,說“流水落花春去也”?春天到哪里去了呢?是到了天上呢,還是人間呢?最后俞平伯先生要給它確定一個意思,他說:這首詞的前面說“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他說這“流水落花春去也”,所承接的便是“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是別時的容易;“天上人間”,是見時的艱難,好像一個是天上一個是人間。所以這“天上人間”四個字有了這么多種不同的理解,這就是“多義”。也就是說它有多種的可能,過去的傳統(tǒng)文學(xué)批評認(rèn)為這是不好的,這是曖昧(ambiguity),李后主這首詞寫得不很明白。可是這“天上人間”的不清楚,其實正是李后主詞的好處。李后主是一個純情的人,他不是個很有理性的人,不是個很有反省思考能力的人。他只要心里有所感受一下子就發(fā)泄出來了,還沒有想明白的時候就說出來了。

至于我剛才所講的接受美學(xué)中所提出的術(shù)語potential,就是另外一種不同的意思了。剛才所說的“天上人間”種種不同的解釋,這是說李后主可能有這樣的解釋,也可能有那樣的解釋。我不曉得你們讀過哪些有關(guān)詩詞評賞的作品,王國維的《人間詞話》里有一段話,他說:“古今成大事業(yè)大學(xué)問者必經(jīng)過三種之境界?!彼f的這三種境界都是用宋人的詞來做比喻,他說:“昨夜西風(fēng)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這是要成大事業(yè)、大學(xué)問的第一種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這是第二種境界;“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是第三種境界。最后王國維加了一個按語,他說:你們?nèi)裟梦业囊馑紒斫忉屵@三首詞,“恐晏歐諸公所不許也”——恐怕原來的作者會不同意。我說的不必然是作者原來的意思,可是這幾句詞可以給我們這樣的聯(lián)想,可以使我們讀者有這樣的感發(fā),這是potential effect?,F(xiàn)在你們明白我的意思了嗎?我上次講完課以后有同學(xué)到我這里來談話,他問:這是不是就是多義的意思?這是一種多義。可是當(dāng)文學(xué)批評的術(shù)語,從ambiguity到plural signation到potential effect,有一個觀念層次的演變,而且有一個范疇大小的不同,這是關(guān)系到文學(xué)批評和欣賞的一個基本問題。因為有同學(xué)來問我這些個問題,所以今天我就簡單地作一個說明,而且你們明白了這個觀念以后,對于以后我們講詞更有幫助。

中國的小詞是一個很微妙的文學(xué)體式,它不像詩那么顯意識地明說“國破山河在”,我們一看當(dāng)然就知道它的意思了,甚至連“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這一看就都明白這個意思了。到了晚唐李商隱的時候?qū)懗鰜硐瘛跺\瑟》“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這樣難以確釋的詩,李商隱詩的多義性是中國詩歌的一種演進:從那么現(xiàn)實、那么具象的敘寫演進到了如此抽象的、象喻的傳達。李商隱是中國詩人里邊最有詞人美感特質(zhì)的一個詩人,李商隱的詩很多不是都叫《無題》嗎?而早期的小詞也大都沒有題目,只有一個音樂的牌調(diào),后來的小詞跟李商隱的詩又有一點層次的不同。李商隱寫“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他其實內(nèi)心是有一個要傳達的主觀情意在那里,只不過他是用一個抽象的形象作象喻的表達,而不是用簡單的語言作浮淺的說明。可是到了早期的詞,就有了很微妙的一種現(xiàn)象,就是因為作者寫的是一個歌唱的歌詞,所以在他自己的意識里邊不是很清楚地要表達某一種情意,只是把他內(nèi)心之中最深隱的,連他自己的顯意識都說不清楚的一些東西,在無心之中流露出來了,這種最微妙的情思,就是最富于潛能(potential effect)的。

我剛才提到西方一個很有名的女學(xué)者叫做茱莉亞·克里斯特娃(Julia Kristeva),她是位非常銳敏、非常精細而且非常博學(xué)的女學(xué)者。她會很多種歐亞語言,而對西方文學(xué)及哲學(xué)的理論更是精徹而貫通。我說過一個語言就是一個符號,比如說“投影儀”這個名稱就是一個符號,投影儀這個東西在這里,這就是符指,是一個實物,所以它有一個“符號”和一個“符指”。一般來說,“符號”與“符指”的關(guān)系是約定俗成的。像我說“茶杯”,這個“符號”就是指茶杯。我說“桌子”就是指一張桌子,我說“椅子”就是指一把椅子。這個“符號”與“符指”之間的關(guān)系是established,是已經(jīng)固定下來的??墒强死锼固赝拊谒龑懙囊槐窘凶觥对姼枵Z言的革命》(Revolution in Poetic Language)的書中,她認(rèn)為“符號”與“符指”的關(guān)系在詩歌里邊有時是不固定的,是作者用了這個“符號”,而讀者來讀這個符指,作者及作品與讀者三者之間,像一個變電器一樣在那里同時運作,而且可以隨時產(chǎn)生新的東西。王國維讀了“昨夜西風(fēng)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他說那是成大事業(yè)、大學(xué)問的第一種境界,這是有一天王國維讀了這兩句詞有了這樣的聯(lián)想。另外一天王國維還是讀了這兩句詞,同樣的兩句詞“昨夜西風(fēng)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他說什么呢?他說《詩經(jīng)》的《小雅》有兩句詩:“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騁。”是寫一個詩人在一個不幸的環(huán)境社會之中,瞻望四方,想出去馳騁,但是卻找不到可以走的一條路,是“詩人之憂生也”。他說,“昨夜西風(fēng)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似之,也就是這幾句詞的意境跟《詩經(jīng)·小雅》的這兩句詩非常相近。這就跟成大事業(yè)、大學(xué)問完全不同了,一個是詩人的憂生之意,一個是成大事業(yè)、大學(xué)問的第一種境界。他今天所讀的這一種感受跟另外一天所讀的感受完全不一樣。

這是詩歌的語言透過了作品,經(jīng)過了讀者使它重生,賦予它再一次的生命,就如同一個變電器,隨時在生發(fā),隨時在創(chuàng)作,有一種生生不息的變化。這是克里斯特娃所提出的一種學(xué)說理論,本來她這一個學(xué)說理論講的也是符號學(xué),可是她現(xiàn)在給它一個新的名字,叫做解析符號學(xué)(semanalyze),這是一個新名詞。而中國的小詞里邊有很多時候有這種情況,這就是為什么王國維讀詞今天可以讀出一個意思來,明天又可以讀出另外一個意思來??墒悄阋⒁獾竭@個作品雖然有這個潛在的能力(potential effect),可以引起讀者有這么豐富不同的聯(lián)想,但是你不必然指說這是作者原來的意思,可是這種說法不妨害作者原來的意思,它可以同時有這種潛能,給我們讀者這么多的聯(lián)想,它同時可能有它本身自己的意思。這么一來不是太自由了嗎?如果我今天這樣解說,他明天又那樣解釋,這不是太自由了嗎?在這種多義之中你還要給它一種限制,你不能胡說;是要它里邊的含義真的有,而不是你可以隨便亂說的。這在作品本身,在于你這個讀者,對于一種語言符號、文化傳統(tǒng)的了解和修養(yǎng)的理解有多少能力。

我舉一個例子給大家說明一個錯誤的聯(lián)想:唐詩有一首李益的《江南曲》,是五言絕句的小詩。他說:“嫁得瞿塘賈,朝朝誤妾期。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边@本來是說我嫁給一個在瞿塘江上做買賣的商人,“賈”在這里念“gǔ”,指商人,每天我盼望丈夫回來,但是他只顧做買賣,耽誤我對他的期待和盼望??墒俏矣殖3?吹皆陂L江江水上,當(dāng)潮水來時那些弄潮的年輕人,我要是早知道潮水的漲退是準(zhǔn)時而從不延誤,我還不如嫁給那些弄潮的年輕人呢!

有一位研讀西方文論的學(xué)者,因為受了西方前些年所流行的弗洛伊德心理學(xué)的影響,他認(rèn)為所有的文學(xué)藝術(shù)都是作者在性(sex)這方面不能得到滿足,被壓抑以后的表現(xiàn),所以就把什么都說成性。所以這位學(xué)者就說“早知潮有信”就是“早知潮有性”的意思。這實在不可以這么隨便的聯(lián)想。第一,這“性”跟“信”的發(fā)音并不一樣?!靶拧笔恰皑恪钡囊?,“性”是“ㄥ”的音。一個是in的聲音,另一個是ing的音,從發(fā)音來說“信”就不是“性”。我們再降低一步,就算我們同意他“信”跟“性”發(fā)音是一樣,也不能這樣聯(lián)想。因為中國古人所說的“性”,是性善、性惡之性,“人之初,性本善”,不是西方指sex的“性”,這是兩回事。

所以我現(xiàn)在告訴你們,文學(xué)作品可以有多義,可以有潛能,可是你要對于這個語言、這個文學(xué)它們的文化傳統(tǒng)有一個更深切、更正確的理解,那么你的聯(lián)想才不會偏離得太遠,那么你的這種啟發(fā)就不至于變成一種謬論。這雖然是題外話,但卻也是關(guān)系你們批評和欣賞的一個很重要的課題。而你們要想能真的具有批評和欣賞的能力,你只有從多讀開始,多讀自然就會體會得比較正確。因為有同學(xué)問我這些問題,所以我就作了這些簡單的解答。

我們現(xiàn)在再來看李雯這首詞的下半片:“東君拋人易,回頭處、猶是昔日池塘?!庇型瑢W(xué)在課堂上提出來說,我對李雯的《風(fēng)流子》下半片有我自己的理解。他說:東君當(dāng)然是個男子,而這首詞表現(xiàn)出來的卻是一個女子的口吻,是她所愛的那個男子拋棄她離去了。這個學(xué)生讀了不少中國的書,也懂得一些中國的傳統(tǒng),他說中國這個男女的關(guān)系可以聯(lián)想到國君與臣子。所以東君可能是國君,國君也可能是朝廷,所以這就說到明朝的滅亡。“東君拋人易”這是不錯的,這種聯(lián)想不像剛才那種“潮有信”變成“潮有性”偏離得很遠,這種聯(lián)想是可能的;但是在聯(lián)想之中,在多義之中,朱自清先生曾經(jīng)提出來過在多義之中你還要分別哪個是它的“主義”,哪個是它的“衍義”,哪個是它表層的意思,哪個是它深層的意思,這些是要有所分別的。它是可以有多種的意思,但是哪個是它重要的意思,哪個是它衍申的意思,這就關(guān)系到文化的傳統(tǒng)。

“東君”在中國文化傳統(tǒng)之中第一個意思是春天,東君是春天的神,是春神的主宰。中國過去曾有詩句說:“東君不做繁華主?!边@是說春天的神為什么不給春天的萬紫千紅做主人?為什么不保護它們?所以“東君”是春神。第一,他是扣住題目來說的,是送春?!皷|君拋人易”,沒想到春天這么快就過去,這么容易就把我們拋棄了,所以說“東君拋人易”,這是它的第一個意思。然后當(dāng)然它可以有衍申的意思和深層的意思,那美好春光的消逝,東君的把人拋棄,當(dāng)然也可以代表那舊日的朝廷、舊日美好的生活?!皷|君拋人易”正像李后主說的,是“別時容易”。

“回頭處、猶是昔日池塘。”一切都改變了。可是你要知道李雯離開了中國嗎?沒有。他還是在中國的國境之內(nèi),而且很可能他寫這首詞的時候,不管他是在京城的北京或是他回到江南的云間,那景物依然,那一切的風(fēng)景不殊。京城還是舊日的京城,云間還是舊日的云間,所以“東君拋人易”,這么容易地就拋棄了我們,“回頭處、猶是昔日池塘”,我回頭看看一切的景物不殊,京城是當(dāng)日的京城,云間是當(dāng)日的云間。“回頭處、猶是昔日池塘?!倍鵀槭裁匆f是池塘呢?你說他是為了押韻,所以要說“池塘”嗎?不是的。因為他是寫送春,而春天我們寫到楊柳,楊柳是最能夠代表春天的,而楊柳生長的地方常常都是在水邊,這是中國文化傳統(tǒng)的一個習(xí)慣。因為楊柳的長條披拂在水邊上是最美麗的、最動人的。你們不是念過了周邦彥的《蘭陵王》:“柳陰直,煙里絲絲弄碧,隋堤上,曾見幾番拂水飄綿送行色”嗎?這個景象是在哪里呢?是在隋堤上,是在水邊的岸上。是拂水飄綿,是在水邊上飄拂的。楊柳是春天的代表,楊柳是種在池塘邊的,所以他說:“回頭處、猶是昔日池塘?!边@就像是同時代的王夫之有一首《蝶戀花》詞曾說“葉葉飄零都不管,回塘早似天涯遠?!彼阅阋欢ㄒ私庖粋€文化的傳統(tǒng),你就知道他為什么要用“池塘”兩個字。所以說“東君拋人易”,我“回頭處、猶是昔日池塘”。

“留下長楊紫陌,付與誰行?”你們一定要了解中國的文化傳統(tǒng),為什么說“留下長楊紫陌”?春天走了,花落了,他前面說“見花褪殘紅”?;ㄊ锹淞?,楊花都飄飛盡了。柳樹上開的花就是楊花,也就是柳綿,也就是柳絮都飄完了??墒菢溥€在??!我們可以看出王夫之的《蝶戀花》這首詞跟李雯的《浪淘沙》有些地方相通,因為李雯說了“金縷曉風(fēng)殘”。這個“金縷”就是王夫之說的他夢中還看到的“鵝黃拖錦線”??!可是他說鵝黃錦線是夢里看見的,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衰柳了。至于李雯的《浪淘沙》,有的同學(xué)以為“金縷曉風(fēng)殘”寫的也是柳樹衰殘,這就不對了?!敖鹂|”,是春天的柳樹。所以王夫之說:我夢中見到鵝黃錦線般春天的柳樹,可是現(xiàn)在的柳樹是衰柳了、是凋殘了。你們要知道李雯這個金縷的后面雖然也有一個殘字——“金縷曉風(fēng)殘”,可是他的題目是什么呢?是《楊花》不是柳樹,是金縷上面的楊花在曉風(fēng)之中被吹得零落了。這你們一定要分別清楚,因為春天楊花飄完的時候正是暮春三月,當(dāng)花落以后樹葉濃蔭茂密,正是柳樹長得很茂盛的時候。你一定要把它分別得很清楚,你可以有很豐富的感發(fā)和聯(lián)想,但是你不能判斷錯誤。而你怎么樣可以不錯誤,就在于你對文化傳統(tǒng)的理解。所以現(xiàn)在他說“東君拋人易”,我“回頭處、猶是昔日池塘”,這說的是柳樹。

“留下長楊紫陌”是柳花都飛盡了,原在春天開放的萬紫千紅都飄飛盡了,可是柳樹還在,所以是“留下長楊紫陌”。從表面上來看,這句寫的就是高大的楊柳樹跟寬闊的道路。現(xiàn)在你就要注意了,這關(guān)系著我曾講過的中國文化的傳統(tǒng)?!白夏啊笔鞘裁??紫陌不是平常的一條大馬路,紫陌講的是都城,是京城的道路。唐朝的劉禹錫寫過一首《看花》的詩,他第一句說的就是“紫陌紅塵拂面來”。紫陌紅塵他寫的是哪兒?劉禹錫是唐朝人,他寫的是長安?!伴L楊”,任何地方高大的柳樹都可以叫做長楊,可是你要知道中國文化,中國有這樣長久的歷史,很多事物間都有牽連,都可引起人豐富的聯(lián)想。在漢朝有一位和班固并稱的文學(xué)家揚雄,他寫過一篇賦,叫《長楊賦》。這篇賦是寫什么呢?《長楊賦》寫的不是柳樹,“長楊”原來是當(dāng)時漢朝一個宮殿的名字,叫“長楊宮”。這就又要回過頭來講為什么我在一開頭要跟你們講那么多文學(xué)理論,因為我們要欣賞詩詞的時候你要有一個根據(jù),我們才可以體會出作品中有表層的意思、有深層的意思、有主要的意思、有衍申的意思。你從表面上看李雯寫的是春天走了,萬紫千紅都零落了,楊花、柳花也都飄飛完了,只留下那寬闊的馬路和高大的柳樹。可是它深層的意思呢?“長楊”有一個聯(lián)想是漢朝的長楊宮,“紫陌”也有一個聯(lián)想,是都城的馬路。我們自己的國家,我們自己的民族,我們自己國都中的馬路,現(xiàn)在誰在上面車馬奔馳呢?那是敵人??!是清朝人啊!

我這樣說,因為我也有過這樣的感慨。在1937年(民國二十六年)“七七事變”日本人占領(lǐng)了北京城時,是我初中二升入初中三那年的暑假,我就看到“盧溝橋事變”以后,走到馬路上一看,都是日本的軍車和軍隊開進來?!伴L楊”是舊日的“長楊”柳樹,“紫陌”是舊日“紫陌”的道路,留下這長楊紫陌你現(xiàn)在交給了誰呢?“付與誰行?”(“行”字念ㄏalt,表示賓語)怎么都交給敵人了?你當(dāng)年的主人到哪里去了?所以他說:“東君拋人易,回頭處、猶是昔日池塘。留下長楊紫陌,付與誰行?”這交給誰了?“雕欄玉砌應(yīng)猶在”,你交給誰了?這雕欄玉砌到了今天是誰的雕欄玉砌?長楊紫陌到了今天是誰的長楊紫陌?“長楊紫陌,付與誰行?”我因為聽到你們同學(xué)們在輔導(dǎo)課中的講話,所以我有責(zé)任要帶領(lǐng)你們走一個正確的欣賞途徑。同學(xué)們對一個中國字的發(fā)音有多種不同的念法也要有所認(rèn)識,在“付與誰行”句中的這個“行”字,同學(xué)們把它念成ㄒㄧalt,行走的行。同學(xué)們又把這句解釋成:我跟誰一同行走呢?當(dāng)初跟我一起的陳子龍、夏完淳都死了,我跟誰一同行走呢?但這里的行不是行走的意思,應(yīng)該ㄏalt。

我以前講過周邦彥的《清真詞》,其中有一首小令《少年游》:


并刀如水,吳鹽勝雪,纖手破新橙,錦幄初溫,獸香不斷,相對坐調(diào)笙。  低聲問向誰行宿?城上已三更。馬滑霜濃,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在這么短的一首小令之中有兩個行走的“行”字,第一字念ㄏalt“低聲問向誰行(ㄏalt)宿?”不是“向誰行(ㄒㄧalt)宿?”你走到哪?跟誰一起住宿?不是這個意思,是到誰那里去的意思。這個“行”(ㄏalt)字是個表示受詞的位置辭,表示它的位置是接受語氣的詞句?!罢l行(ㄏalt)”就是誰那里。所以“向誰行宿”,就是你今天晚上到哪里去住呢?這當(dāng)然不是太太說的話,太太哪里會問你今天晚上到哪里去住呢,這當(dāng)然是歌伎酒女說的話。所以她才會“低聲問向誰行宿”?“馬滑霜濃”,你“不如休去”吧!街上霜重路滑都沒有人在路上走了,你還是留在我這里,今晚就不要走吧。后面這個“直是少人行”,才是“行”(ㄒㄧalt),行走的行,上面是向誰“行”(ㄏalt)宿。所以這句詞不是李雯跟陳子龍一同行走不行走的意思,是“付與誰行”?是說把“長楊紫陌”留給什么人了?是留到什么人的手里了?是一個表示接受口氣的問句詞。所以這“留下長楊紫陌,付與誰行”,是留給誰了的意思。

“想折柳聲中,吹來不盡,落花影里,舞去還香?!痹谛蕾p詩詞之中有時會有兩種錯誤的方向,一個就像剛才我所說的臺灣的那個教授,他是盲目地跟隨西方的理論,所以把“潮有信”說成“潮有性”,硬把它解釋成弗洛伊德所說的“性”。這是一種盲從與不清楚。你不要受西方理論的影響而盲從,你也不要受中國的影響而盲從。什么是對中國傳統(tǒng)的盲從呢?你說“折柳”,大家都說古代有折柳送別的傳統(tǒng)。這“柳”跟“留”的聲音相似,所以就有挽留的意思,所以折柳就是送別,這是不錯的,中國是有這么一個傳統(tǒng)是這種意思的??墒恰罢哿曋小?,你折柳枝有多大聲音?你折一條柳枝試試有多大聲音呢?所以你不能受西方文化錯誤的影響,你也不要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錯誤的影響。折柳后面有個“聲”字,這是個微妙的關(guān)鍵所在。

什么叫做“折柳聲中”?所以這就關(guān)系到你們讀書多少才能夠判斷不謬。這句詞關(guān)系到李白的一首詩,李白詩的題目是《洛城聞笛》。就是在洛陽城聽到吹笛聲,這也是很熟的一首唐詩。其實中國的文化傳統(tǒng)或典故也不是很難了解,像我說的李益的《江南曲》,劉禹錫的“紫陌紅塵”啦、“烏衣巷”啦,都是出在《千家詩》或是《唐詩三百首》里邊。這些都是我們小時候必讀的詩,這些詩數(shù)量又不多,薄薄的幾本,只要你讀一讀、翻一翻,你以后就可以知道很多典故的出處。李白的《洛城聞笛》說些什么呢?他說:“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東風(fēng)滿洛城?!笔钦l在暗地里吹著玉笛?這笛聲散入了春風(fēng),飄滿在洛陽城里。你要知道中國洛陽在古代是以多花著稱,洛陽城有很多花。后面就提到“折柳”的聲音,說“此夜曲中聞?wù)哿薄@是聲音,這是“聞”,“何人不起故園情”。詩中的季節(jié)是春天,所以他說的是“散入東風(fēng)”。

在笛曲之中有一個曲子叫《折楊柳》,《折楊柳》這支曲子表示的感情是離別和懷思?!罢l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東風(fēng)滿洛城。此夜曲中聞?wù)哿?,我在這一天晚上聽到了《折楊柳》的曲子,《折楊柳》曲子里所傳達的是離別和懷念,真是引起了我對故鄉(xiāng)、故園多少的懷念,多少的感情,這是“何人不起故園情”。所以現(xiàn)在李雯說:“想折柳聲中,吹來不盡?!睙o數(shù)楊花被風(fēng)吹落,春天是走了。春天走了,它所帶給我的是相思懷念的感情,而且是在《折楊柳》這支曲子聲中帶給我的對故國、故園不勝懷念的感情。所以說“想折柳聲中,吹來不盡”,我聽到吹來的《折楊柳》笛曲,真有訴說不盡的悲哀的心曲。你們念過王昌齡的一首絕句《從軍行》:“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guān)山離別情。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蔽覍蕠⒐蕡@的相思是說不盡的,“想折柳聲中,吹來不盡”,這吹笛的聲音喚起我對故國、故園相思懷念的感情。

“落花影里,舞去還香?!蔽野汛禾焖妥吡?,在暮春的時候有多少花飄落了?杜甫詩中說的:“一片花飛減卻春,風(fēng)飄萬點正愁人。”這把落花、落紅說得那真是有纏綿不斷的感情。這花被吹落了,但李雯不說“落花”,因為落花是個實物,他說“落花影里”。詞這種文學(xué)體式真是細致,真是微妙。他不說“落花”這真正實物的花,而是說在落花飛舞的影子里面,花落了?!盎洹保硎裁茨??花落代表所有一切的繁華、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消失了;我的故國、我的故園、我舊日一切的理想,都消失了。我和知交們一起生活的光陰曾經(jīng)美好過,我從前舊日的理想志意曾經(jīng)美好過,一切都曾經(jīng)美好過。就算它今天零落了,“舞去還香”,這個“舞”字和“香”字寫得真是多情,這是落花在飄飛到地上的時候的姿態(tài)和感情。在五代的馮延巳,也就是李后主他們那個南唐有名的詞人,他有一首詞牌調(diào)也叫《蝶戀花》,他說:“梅落繁枝千萬片,猶自多情,學(xué)雪隨風(fēng)轉(zhuǎn)。”他說梅花落了,千萬片的梅花都落了,就是它落的時候它還表現(xiàn)這么多留戀的感情,它在落地前的一剎那,它還飄舞出這么多美麗的姿態(tài)。所以雖然花落了,但它在臨到地面之前,還在空中飛舞,這姿態(tài)還是這么美麗?!奥浠ㄓ袄?,舞去還香”,花已經(jīng)落了,在它落地之前還有舞,不但有舞,它還有殘余的香氣,這說得真的是好。李雯把這一種留戀的感情寫得如此之纏綿,“落花影里,舞去還香”!

“難把一樽輕送,多少暄涼。”“一樽”,就是一杯酒。古人說送春,春天要走了,我們喝一杯送春的酒。在晚唐有個詩人叫韓偓,也就是韓冬郎。他曾被李商隱特別夸獎過,說“雛鳳清于老鳳聲”,說的就是韓偓小時候的才華穎出。韓冬郎寫過一首詩也是送春,他說:“花前一盞傷春酒,明日池塘是綠陰?!背弥裉爝€有一些殘花,我喝一杯酒送它走,明天花都沒有了,池塘上都是一片綠陰了。春天是走了:“胭脂淚,留人醉,幾時重?”花,我們是可以喝一杯酒送它走,可是人就不行了?!半y把一樽輕送”,我大可以也喝一杯酒把春送走,可是我又覺得這么困難,我真的不能夠把它送走,我真的難以把它送走。如果你的一生沒有愧欠,你沒有羞恥,你沒有慚愧,你死的時候是平安的??墒俏依铞┰跄軣o愧呢?明朝的滅亡,故友的死亡,一切志意的失落,我為他們做了什么?我又留下了什么?我曾經(jīng)有怎樣的羞恥和慚愧,我就這樣送它走了嗎?如果我沒有慚愧,我雖然悲哀我就送它走了??墒俏摇半y把一樽輕送”,我怎么能送它走呢?有“多少暄涼”!暄是熱,涼是冷。這里邊有多少恩怨?有多少炎涼?有多少羞恥?有多少懺悔?這是非常復(fù)雜的感情,很難叫人以言說傳達的。所以這一首詞是一首非常好的詞,可惜時間已經(jīng)到了,我不能夠再發(fā)揮講說下去了。

我們下面講李雯的《浪淘沙·楊花》。

浪淘沙·楊花

金縷曉風(fēng)殘,素雪晴翻,為誰飛上玉雕闌?可惜章臺新雨后,踏入沙間!  沾惹忒無端,青鳥空銜,一春幽夢綠萍間。暗處消魂羅袖薄,與淚輕(《篋中詞》作“偷”)彈。


李雯寫“楊花”用的又是另一種手法,他用與楊花有關(guān)系的典故,寫楊花的命運、楊花的遭遇。而他是以楊花的命運和遭遇來暗示他自己的遭遇和心情,所以他說“金縷曉風(fēng)殘”。第一句有的同學(xué)就問起關(guān)于欣賞的問題,他們說“金縷曉風(fēng)殘”和王夫之《蝶戀花》衰柳的凋零是同樣的意思,這其實完全是不一樣的。王夫之的衰柳,寫的是秋天,是柳樹的凋零和殘敗??墒抢铞┧鶎懙臈罨ㄊ谴禾斓募竟?jié),在春天的季節(jié)柳樹沒有凋零,沒有衰殘的感覺,所以這兩首詞所寫的“柳”不是完全一樣的。你要注意它們的題目:王詞的題目是《衰柳》,所以他寫的是秋天的柳樹;可是李雯所寫的是《楊花》,所以它凋殘的不是楊柳的枝葉,它凋殘的是楊花,是柳樹上所飄出來的楊花,現(xiàn)在凋殘吹落了。你們一定要把它們弄明白,所以你們看詩詞尤其是詠物詞,一定要掌握它的要旨,不要胡亂猜測,那是不對的。

“金縷曉風(fēng)殘”:“金縷”指的是柳樹,“殘”指的就是楊花,也就是柳絮;在曉風(fēng)之中被吹落了,這就是“金縷曉風(fēng)殘”。下句的“素雪晴翻”寫的就正是楊花飄落的情景?!八匮敝傅木褪前咨牧跞缤咨难┗?,“晴翻”寫的就是白色的柳花在晴空中飄落時翻飛舞動的樣子。后邊他用不同的典故,不同的形象,寫這個被吹落的柳花有不同的遭遇,有不同的命運。“為誰飛上玉雕闌?”這是頭一種楊花的遭遇:楊花被吹到那白玉石的闌桿上去,這是幸運的遭遇。李雯年輕的時候在云間跟陳子龍、宋徵輿在一起,被稱為云間的三大才子,在京師得到那么多人的贊美、推重,還把他推薦給清朝,那他真是名重京華,這是何等高貴的地位??墒撬拿?、他的才華,“可惜章臺新雨后”,那柳樹生長的章臺街,章臺街也就是首都的大街,也就是暗指明朝的都城:“可惜章臺新雨后”,一次大的國破家亡的變故,那就“踏入沙間”了!這就沾惹了滿身的羞恥和污穢。他說:“為誰飛上玉雕闌?”可見這不是他自己選擇的。為了什么緣故誰使他飛上了玉雕闌上去?李雯的悲劇是他自己性格的悲劇,他軟弱,他不夠剛強,可是同時也是命運遭遇的悲劇,如果清朝入關(guān)的時候他不在當(dāng)時都城的北京,他也許就可能成為和陳子龍一樣的抗清的義士,所以說:“為誰飛上玉雕闌?可惜章臺新雨后,踏入沙間!”“踏入沙間”,他就沾惹了羞恥和污穢。

“沾惹忒無端”,有的同學(xué)不認(rèn)識這個“忒”字,不認(rèn)識這個字你應(yīng)該去查一查?!斑療o端”就是太無端了,無端就是無緣無故,我沾惹上這樣的污穢真是太無辜了,只是命運的巧合使我遭遇到這樣的羞恥和污穢。

“青鳥空銜”,杜甫的詩曾說“青鳥飛去銜紅巾”,青鳥可以把楊花銜起來;我現(xiàn)在沾惹了塵土被人踏在塵沙之間,就算有青鳥要把我銜起來,它也銜不起來了。這句詞有兩種可能:一個是當(dāng)年的人推薦我,他是白推薦我了,反而讓我沾惹了污穢;另一種詞意的可能,也就是我們說的多義,那就是我被踏到沙間之后,就算有青鳥要把我銜起來,也銜不起來了。

“一春幽夢綠萍間”,有的同學(xué)在分組討論時說這句不懂,我剛才在最后一組討論課上給大家講了,最后的這幾句是出于蘇軾《水龍吟》詠楊花的詞。在這首詞中,有“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的句子,注解上提到,蘇東坡說:楊花落到水里面就變成了浮萍,這也就是楊花另外一種可能的命運。這楊花可能被吹上玉雕闌,這楊花可能被踏入沙間,楊花也可能被青鳥銜去,他所寫的都是借用楊花,寫楊花的遭遇和命運,但也都暗示自己的遭遇和命運。那楊花還有一種遭遇,它不飛上玉雕闌,也不踏入沙間,也沒有被青鳥銜走,這楊花怎么樣呢?楊花落到水池里,變成了一池萍碎,變成了一池的浮萍。花雖然沒有了,蘇東坡說:“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場雨下過了,楊花的蹤跡沒有了,楊花不見了,剩下了“一池萍碎”,變成了滿池的浮萍。如果我們推測楊花的遭遇,它不飛上玉雕闌,不被踐踏到沙間,不被青鳥銜走,它可以落到水池里邊,楊花雖然不見了,它變成了另外一種生命生存下來,它變成了浮萍葉子生存下來。

人,也許你的身體死了,可是你有一種品格遺留下來,你有另外一種超然于肉身之外的精神遺留下來,也許就像他當(dāng)年的好朋友陳子龍一樣有不朽的精神留存下來。夏完淳曾編有《三子合稿》之詩集,三子就是李雯、陳子龍和宋徵輿這三個好朋友。那夏完淳是誰呢?夏完淳是陳子龍的學(xué)生,他是一個很了不起的人。而夏完淳幾歲就死了呢?虛歲十七歲!實歲十六歲!夏完淳是一個很了不起的人,他品格上了不起,才華上也了不起。夏完淳是夏允彝的兒子,夏允彝跟陳子龍又是好朋友,所以夏完淳私淑陳子龍,他是把陳子龍當(dāng)老師的。當(dāng)清朝入關(guān)、明朝滅亡的時候,夏完淳只是十三四歲的童子,他十四歲就跟他的老師、他的父親參加了反清復(fù)明的革命運動。第一次失敗時,他父親夏允彝就跳水自殺了,然后第二個死的就是他的老師陳子龍,當(dāng)軍事失敗的時候他的老師也跳水自殺了。當(dāng)時的夏完淳只有十六歲,被清朝捉去,但清軍很同情他,這么聰明這么有才華。而當(dāng)時審判他的人是漢人洪承疇,他在當(dāng)時非常有名望,可是后來他投降了清朝。洪承疇很愛惜夏完淳的才華,因為他被捉去的時候才是十六歲,當(dāng)他參加反清復(fù)明的軍事運動時才只有十五歲。所以洪承疇說:十五六歲的小孩哪會有叛逆的行為,因惜才而替他開脫。但夏完淳卻對他說:“你哪是洪承疇?。∥宜赖暮槌挟犑怯袣夤?jié)不降清的洪承疇!哪里是清朝用女色誘惑就投降變節(jié)的洪承疇呢?”夏完淳正義凜然大罵洪承疇,當(dāng)然后來就被殺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