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相傳:百年中國魯迅研究的回顧與前瞻
1913年4月25日出版的《小說月報》第4卷第1號發(fā)表了署名“周逴”的文言小說《懷舊》,雜志的主編惲鐵樵不僅對這篇小說進行了隨文點評,還在篇末寫下了《焦木附志》對小說予以好評。這是一個具有標志性的歷史時刻:“周逴”就是后來以筆名“魯迅”享譽世界的著名作家周樹人,《懷舊》作為魯迅創(chuàng)作的第一篇小說也成為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先聲,而惲鐵樵對《懷舊》的評論也成為中國魯迅研究的開端。
從1913年算起,中國魯迅研究至今已經(jīng)有100年的歷史了,其間雖然因社會風云的變幻而經(jīng)歷了很多的曲折,但是仍然涌現(xiàn)了一大批著名的專家學者,取得了一大批重要的學術成果,并在20世紀80年代逐漸發(fā)展成為一門具有重要影響的學科——“魯學”?;仡欀袊倌牯斞秆芯渴?可以看出政治因素極大地影響了魯迅研究的歷史進程,由此,我們可以從政治的角度把百年中國魯迅研究史大致劃分為中華民國時期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中華民國時期(1913~1949)的魯迅研究可以說是中國百年魯迅研究的萌芽期和奠基期。
中國百年魯迅研究的萌芽期是在中華民國“北洋軍閥”政府期間(1913~1927.3)。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這一期間,國內(nèi)報刊共發(fā)表關于魯迅的文章96篇,其中魯迅生平史料類的文章22篇,魯迅思想研究類文章3篇,魯迅作品研究類文章40篇,其他類文章31篇。在這些文章中,比較重要的只有張定璜在1925年發(fā)表的《魯迅先生》和周作人的《<阿Q正傳>》2篇。另外,隨著魯迅在文化上影響的逐漸擴大,越來越多的批評家開始從事魯迅的相關研究,在1926年出版了中國第一本魯迅研究論文集《關于魯迅及其著作》。
中國百年魯迅研究的奠基期是在中華民國南京國民政府期間(1927.4~1949.9)。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在這一期間,國內(nèi)報刊共發(fā)表關于魯迅的文章1276篇,其中魯迅生平史料類的文章336篇,魯迅思想研究類的文章191篇,魯迅作品研究類的文章318篇,其他類文章431篇。重要的文章有方壁(茅盾)的《魯迅論》、何凝(瞿秋白)的《<魯迅雜感選集>序言》、毛澤東的《魯迅論》和《新民主主義的政治與新民主主義的文化》、周揚的《一個偉大的民主主義者的路》、魯座(李平心)的《思想家魯迅》,以及許壽裳、景宋(許廣平)、馮雪峰等人撰寫的回憶魯迅的文章。另外,國內(nèi)出版的關于魯迅研究的著作共79部,其中魯迅生平及史料研究類著作共27部,魯迅思想研究類著作共9部,魯迅作品研究類著作共9部,其他類魯迅研究著作(專題研究及輯錄類研究著作)共34部。重要的著作有李長之的《魯迅批判》、魯迅紀念委員會編輯的《魯迅先生紀念集》、蕭紅的《回憶魯迅先生》、郁達夫的《回憶魯迅及其他》、茅盾主編的《論魯迅》、許壽裳的《魯迅的思想與生活》和《亡友魯迅印象記》、林辰的《魯迅事跡考》、王士菁的《魯迅傳》等。這一時期的魯迅研究,雖然整體上來說學術水平不高,但從魯迅史料研究、作品研究和思想研究等方面為中國百年魯迅研究奠定了基礎。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的魯迅研究其發(fā)展歷程比較曲折,因為受到政治因素的影響而劃分為多個階段:發(fā)展期、異化期、撥亂反正期、高峰期、分化期、深化期。
中華人民共和國“十七年”期間(1949~1966)是中國百年魯迅研究的發(fā)展時期。新中國成立之后,國家很重視紀念與研究魯迅的工作,相繼建立了上海魯迅紀念館、北京魯迅博物館、紹興魯迅紀念館、廈門魯迅紀念館、廣東魯迅紀念館等紀念魯迅的機構(gòu),多次在魯迅誕辰或逝世的紀念日舉行一些紀念活動,并在1956年到1958年出版了新版的《魯迅全集》?!度嗣袢請蟆芬捕啻谓Y(jié)合現(xiàn)實政治需要在魯迅逝世紀念日刊登紀念魯迅的社論,如《學習魯迅,堅持思想斗爭》(1951.10.19)、《繼承魯迅的革命愛國主義的精神遺產(chǎn)》(1952.10.19)、《偉大的作家偉大的戰(zhàn)士》(1956.10.19)等,以此來引導學者和作家開展魯迅研究。在政府的大力推動下,國內(nèi)的魯迅研究逐漸發(fā)展起來。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這一期間,國內(nèi)報刊共發(fā)表關于魯迅研究的文章共3206篇,其中魯迅生平史料類的文章707篇,魯迅思想研究類的文章697篇,魯迅作品研究類的文章1146篇,其他類的文章656篇。重要的文章有王瑤的《魯迅對于中國文學遺產(chǎn)的態(tài)度和他所受中國文學的影響》、陳涌的《一個偉大的知識分子的道路》、周揚的《發(fā)揚“五四”文學革命的戰(zhàn)斗傳統(tǒng)》、唐弢的《論魯迅的美學思想》等。另外,國內(nèi)出版的關于魯迅研究的著作共162部,其中魯迅生平及史料研究類著作共49部,魯迅思想研究類著作共19部,魯迅作品研究類著作共57部,其他類魯迅研究著作(專題研究及輯錄類研究著作)共37部。重要的著作有《魯迅先生逝世二十周年紀念大會論文集》、王瑤的《魯迅與中國文學》、唐弢的《魯迅雜文的藝術特征》、馮雪峰的《論野草》、陳白塵執(zhí)筆的《魯迅》(電影文學劇本)、周遐壽(周作人)的《魯迅的故家》和《魯迅小說里的人物》以及《魯迅的青年時代》等。這一時期的魯迅研究在魯迅作品研究領域、魯迅思想研究領域、魯迅生平史料研究領域可以說都取得了一批重要的學術成果,在整體學術水平上比中華民國時期的魯迅研究有了極大深入,是中國百年魯迅研究史的第一個快速發(fā)展時期。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革”十年是中國百年魯迅研究的異化期。在“文革”初期,中共中央為了推動“無產(chǎn)階級文化大革命”,并反擊蘇聯(lián)借魯迅來攻擊中國“文革”的言論,而舉行了有7萬多人參加的紀念魯迅逝世30周年大會,把魯迅塑造成毛澤東的紅小兵,號召紅衛(wèi)兵學習魯迅的造反精神,將“文化大革命”進行到底,這不僅極大地歪曲了魯迅的真實形象,而且開始把魯迅納入“文革”的話語體系之中,利用魯迅為“文革”服務。此后,在“批林批孔”運動、“反擊右傾翻案風”運動、批判《水滸》運動中又利用魯迅來為這些運動服務,以達到一定的政治目的?!拔母铩焙笃?毛澤東在1975年底發(fā)出了“讀點魯迅”的號召,在全國掀起了學習魯迅的熱潮,極大地推動了魯迅在全國各地的普及工作,為魯迅研究在80年代的蓬勃發(fā)展打下了基礎。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整個“文革”期間(1966~1976),國內(nèi)報刊共發(fā)表關于魯迅的研究文章1876篇,其中魯迅生平史料類的文章130篇,魯迅思想研究類的文章660篇,魯迅作品研究類的文章1018篇,其他類的文章68篇。這些文章大都是結(jié)合政治運動而撰寫的,重要的文章有《人民日報》在1966年10月20日為紀念魯迅逝世30周年而發(fā)表的社論《學習魯迅的革命硬骨頭精神》,《紅旗》雜志刊登的紀念魯迅逝世30周年大會上的姚文元、郭沫若、許廣平等人的會議發(fā)言及社論《紀念我們的文化革命先驅(qū)魯迅》,《人民日報》在1976年10月19日為紀念魯迅逝世40周年而發(fā)表的社論《學習魯迅永遠進擊》等。另外,國內(nèi)出版的關于魯迅研究的著作共213部,其中魯迅生平及史料研究類著作共30部,魯迅思想研究類著作共9部,魯迅作品研究類著作共88部,其他類魯迅研究著作(專題研究及輯錄類研究著作)共86部。這些著作幾乎都是結(jié)合政治運動的需要而編撰的,學術水平較低,如北京大學中文系寫作教學小組撰寫的《魯迅作品選講》系列叢書、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學習魯迅深入批修》等。這一時期沒有能夠延續(xù)“十七年”期間所開創(chuàng)的魯迅研究的良好局面,對魯迅的學術研究幾乎停滯,公開發(fā)表的各類關于魯迅的論著幾乎都是歪曲利用魯迅的宣傳品,這對于中國的魯迅研究來說無疑是一場劫難。
“文革”結(jié)束之后到1980年期間(1977~1979)是中國百年魯迅研究的撥亂反正期。1976年10月“文革”結(jié)束之后,“文革”對魯迅的歪曲與利用所造成的不良影響仍在相當程度地存在著,國家有關部門在“文革”結(jié)束之后很快就開始著手清除這些不良影響,不僅加強了魯迅著作的出版工作,籌備新版《魯迅全集》的出版,而且成立了中國魯迅研究學會,并組建了魯迅研究室,極大地修正了“文革”對魯迅研究所造成的破壞。另外,人民文學出版社在1974年啟動了以知識分子與工農(nóng)兵三結(jié)合的方式注釋魯迅著作單行本的工作,從1975年8月到1979年2月陸續(xù)印出了“征求意見本”(也被稱為“紅皮本”),在粉碎“四人幫”之后,這批“征求意見本”都在作了較大修改之后從1979年12月開始陸續(xù)出版(也被稱為“綠皮本”)。毫無疑問,70年代末按照“三結(jié)合”原則建立的魯迅著作各卷本的注釋組對魯迅著作所作的注釋帶有明顯的時代色彩,但是相比于“文革”期間對魯迅著作的歪曲和利用,已經(jīng)有所進步,所以這些“紅皮本”魯迅著作單行本在粉碎“四人幫”之后能很快在加以修改之后以“綠皮本”的形式出版,對于在“文革”后傳播魯迅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這一期間,國內(nèi)報刊共發(fā)表關于魯迅的研究文章2243篇,其中魯迅生平史料類的文章179篇,魯迅思想研究類的文章692篇,魯迅作品研究類的文章1272篇,其他類的文章100篇。重要的文章有陳涌的《關于魯迅思想發(fā)展問題》、唐弢的《關于魯迅思想發(fā)展的問題》、袁良駿的《魯迅思想完成說質(zhì)疑》、林非和劉再復的《魯迅在五四時期倡導“民主”和“科學”的斗爭》、李希凡的《“五四”文學革命的戰(zhàn)斗檄文——從<狂人日記>看魯迅小說的“吶喊”主題》、許杰的《重讀魯迅先生的<狂人日記>》、周建人的《回憶魯迅片段》、馮雪峰的《有關一九三六年周揚等人的行動以及魯迅提出“民族革命戰(zhàn)爭中的大眾文學”口號的經(jīng)過》、趙浩生的《周揚笑談歷史功過》等。另外,國內(nèi)出版的關于魯迅研究的著作共134部,其中魯迅生平及史料研究類著作共27部,魯迅思想研究類著作共11部,魯迅作品研究類著作共42部,其他類魯迅研究著作(專題研究及輯錄類研究著作)共54部。重要的著作有袁良駿的《魯迅思想論集》、林非的《魯迅小說論稿》、劉再復的《魯迅與自然科學》、朱正的《魯迅回憶錄正誤》等??傮w來說,這一時期的魯迅研究對“文革”歪曲魯迅的現(xiàn)象開始撥亂反正,逐步走上正確的道路,陸續(xù)取得了一批重要的學術成果,為80年代的魯迅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0世紀80年代是中國百年魯迅研究的高峰期。在1981年,中共中央為了徹底清除“文革”的影響,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了紀念魯迅誕辰100周年的大會,極大地清除了“文革”時期歪曲利用魯迅所造成的不良影響。胡耀邦在代表中共中央的《在魯迅誕生一百周年紀念大會上的講話》中對魯迅精神進行了全新的闡釋,并對魯迅研究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度嗣袢請蟆吩?981年10月19日發(fā)表了社論《魯迅精神永在》,結(jié)合當時的國際和國內(nèi)形勢對魯迅精神作了全新的解讀,指出了繼承和發(fā)揚魯迅精神的重要現(xiàn)實意義,并向全國人民發(fā)出“學習魯迅、研究魯迅”的號召,極大地推動了魯迅在全國的傳播,掀起了80年代研究魯迅的高潮。不僅王瑤、唐弢、李何林等老一輩魯迅研究專家在經(jīng)歷“文革”之后重新開始了學術研究工作,寫出了一批重要的魯迅研究論著,而且涌現(xiàn)出了一批在三四十年代出生的魯迅研究專家,如林非、孫玉石、劉再復、王富仁、錢理群、楊義、倪墨炎、袁良駿、王得后、陳漱渝、張夢陽、金宏達等,中國魯迅研究已經(jīng)蔚然成為時代的顯學,在推動民族思想解放方面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80年代末,因為政治上的原因,魯迅又逐漸被官方邊緣化。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整個20世紀80年代,國內(nèi)共發(fā)表魯迅研究文章7866篇,其中魯迅生平事跡類的文章935篇,魯迅思想研究類的文章有2495篇,魯迅作品研究類的文章有3406篇,其他類的文章1030篇。魯迅生平事跡類重要的文章有胡風的《關于“左聯(lián)”及與魯迅關系的若干回憶》、閻愈新的《魯迅致紅軍賀信的新發(fā)現(xiàn)》、陳漱渝的《東有啟明西有長庚——魯迅周作人失和前后》、蒙樹宏的《魯迅生平史實探微》等;魯迅思想研究類重要的文章有王瑤的《魯迅思想的一個重要特點——清醒的現(xiàn)實主義》、陳涌的《魯迅與無產(chǎn)階級文學問題》、唐弢的《論魯迅早期“為人生”的文藝思想》、錢理群的《魯迅心態(tài)研究》和《試論魯迅與周作人的思想發(fā)展道路》、金宏達的《魯迅的“改造國民性”思想及其文化批判》等;魯迅作品研究類的重要文章有王瑤的《魯迅與中國古典文學》、嚴家炎的《魯迅小說的歷史地位》、孫玉石的《<野草>與中國現(xiàn)代散文詩》、劉再復的《論魯迅雜感文學中的“社會相”類型形象》、王富仁的《中國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面鏡子——論<吶喊><彷徨>的思想意義》和《兩條因果鏈的辯證統(tǒng)一——論<吶喊><彷徨>的結(jié)構(gòu)藝術》、楊義的《論魯迅小說的藝術生命力》、林非的《論<故事新編>與中國現(xiàn)代文學中的歷史題材小說》、汪暉的《歷史的“中間物”與魯迅小說的精神特征》和《自由意識的發(fā)展與魯迅小說的精神特征》以及《“反抗絕望”的人生哲學與魯迅小說的精神特征》等;其他類重要的文章有汪暉的《魯迅研究的歷史批判》、張夢陽的《論六十年來魯迅雜文研究的癥結(jié)》等。另外,國內(nèi)出版的關于魯迅研究的著作共373部,其中魯迅生平及史料研究類著作共71部,魯迅思想研究類著作共43部,魯迅作品研究類著作共102部,其他類魯迅研究著作(專題研究及輯錄類研究著作)共157部。一批著名的魯迅研究專家出版了重要的魯迅研究著作,如戈寶權的《魯迅在世界文學上的地位》、王瑤的《魯迅與中國古典小說》和《魯迅作品論集》、唐弢的《魯迅的美學思想》、劉再復的《魯迅美學思想論稿》、陳涌的《魯迅論》、李希凡的《<吶喊><彷徨>的思想與藝術》、孫玉石的《<野草>研究》、劉中樹的《魯迅的文學觀》、范伯群和曾華鵬的《魯迅小說新論》、倪墨炎的《魯迅后期思想研究》、王得后的《<兩地書>研究》、楊義的《魯迅小說綜論》、王富仁的《魯迅前期小說與俄羅斯文學》、金宏達的《魯迅文化思想探索》、袁良駿的《魯迅研究史(上卷)》、林非和劉再復合著的《魯迅傳》,以及魯迅誕生100周年紀念委員會學術活動組編輯的《紀念魯迅誕生100周年學術討論會論文選》等??傮w來說,這一時期的魯迅研究可以說是中國百年魯迅研究史上的一個爆發(fā)期,經(jīng)歷過“文革”十年的壓抑之后,以王瑤、唐弢為代表的老一代學者,以王富仁、錢理群為代表的中年學者,以汪暉為代表的青年學者在魯迅思想研究領域和魯迅作品研究領域都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不僅涌現(xiàn)了一批著名的魯迅研究專家,極大地推動了中國魯迅研究的進程,而且也使魯迅研究在推動民族思想解放方面發(fā)揮了引領潮流的核心作用。
20世紀90年代是中國百年魯迅研究的分化期。90年代初,為了清理80年代以來國內(nèi)出現(xiàn)的資產(chǎn)階級自由化思潮,中共中央在1991年10月19日為紀念魯迅誕辰110周年而在中南海隆重舉行了紀念魯迅的大會,江澤民代表中共中央在《進一步學習和發(fā)揚魯迅精神》的講話中在新的形勢下對魯迅作了新的解讀,并對魯迅研究乃至整個人文社科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指明了新的方向,明確以魯迅為榜樣和武器來扭轉(zhuǎn)思想文化戰(zhàn)線的政治方向,魯迅也因此再次被請上了神壇。但是隨著市場經(jīng)濟的發(fā)展,在市場經(jīng)濟大潮的沖擊下,90年代中后期官方又逐漸把魯迅邊緣化,魯迅研究也逐漸陷入低谷,但仍然崛起了一批在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中青年魯迅研究專家,如汪暉、張福貴、王曉明、楊劍龍、黃健、高旭東、朱曉進、王乾坤、孫郁、林賢治、王錫榮、李新宇、張閎等,他們以新的理論和新的研究方法,進一步拓展了魯迅研究的空間。在90年代末,韓冬等一些青年作家和葛紅兵等一些青年批評家又掀起了批判魯迅的熱潮。這一切都表明魯迅已經(jīng)開始走下了神壇。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20世紀90年代國內(nèi)共發(fā)表魯迅研究文章4485篇,其中魯迅生平事跡類的文章549篇,魯迅思想研究類的文章1050篇,魯迅作品研究類的文章1979篇,其他類的文章907篇。魯迅生平事跡類的重要文章有周正章的《魯迅死因新探》、吳俊的《魯迅的病史與暮年心理》等;魯迅思想研究類的重要文章有林賢治的《魯迅的反抗哲學及其命運》、張福貴的《魯迅宗教觀與科學觀的悖論》、張釗貽的《魯迅與尼采“反現(xiàn)代性”的契合》、王乾坤的《魯迅世界的哲學解讀》、黃健的《歷史“中間物”的價值與意義——論魯迅的文化意識》、李新宇的《魯迅人學思想論綱》、郜元寶的《魯迅與中國現(xiàn)代的自由主義》、高遠東的《論魯迅與墨子的思想聯(lián)系》等;魯迅作品研究類的重要文章有高旭東的《論魯迅“惡”的文學觀及其淵源》、朱曉進的《魯迅小說的雜感化傾向》、王嘉良的《詩情觀念:魯迅雜感文學的詩學內(nèi)蘊》、楊劍龍的《文本互涉:魯迅鄉(xiāng)土小說的意向分析》、薛毅的《論<故事新編>的寓言性》、張閎的《<野草>中的聲音意象》等;其他類的重要文章有彭定安的《魯迅學:中國現(xiàn)代文化文本的理論構(gòu)造》、朱曉進的《魯迅的文體意識及其文體選擇》、孫郁的《當代文學與魯迅傳統(tǒng)》等。另外,國內(nèi)出版的關于魯迅研究的著作共220部,其中魯迅生平及史料研究類的著作共50部,魯迅思想研究類的著作共36部,魯迅作品研究類的著作共61部,其他類的魯迅研究著作(專題研究及輯錄類研究著作)共73部。其中重要的魯迅生平及史料研究類的著作有王曉明的《無法直面的人生:魯迅傳》、吳俊的《魯迅個性心理研究》、孫郁的《魯迅與周作人》、林賢治的《人間魯迅》、王彬彬的《魯迅:晚年情懷》等;魯迅思想研究類的重要著作有汪暉的《反抗絕望:魯迅的精神結(jié)構(gòu)與<吶喊><彷徨>研究》、高旭東的《文化偉人與文化沖突:魯迅在中西文化撞擊的漩渦中》、王乾坤的《由中間尋找無限:魯迅的文化價值觀》和《魯迅的生命哲學》、黃健的《反省與選擇:魯迅文化觀的多維透視》等;魯迅作品研究類重要著作有楊義的《魯迅作品綜論》、林非的《中國現(xiàn)代小說史上的魯迅》、袁良駿的《現(xiàn)代散文的勁旅》、錢理群的《心靈的探尋》、朱曉進的《魯迅文學觀綜論》、張夢陽的《阿Q新論:阿Q與世界文學中的精神典型問題》等;其他類的魯迅研究著作(專題研究及輯錄類研究著作)有袁良駿的《當代魯迅研究史》、王富仁的《中國魯迅研究的歷史與現(xiàn)狀》、陳方競的《魯迅與浙東文化》、葉淑穗的《從魯迅遺物認識魯迅》、李允經(jīng)的《魯迅與中外美術》等。總體來說,隨著魯迅在90年代中后期開始走下神壇,國內(nèi)的魯迅研究雖然受到市場經(jīng)濟的很大沖擊,一時顯得比較蕭條,但是仍然有一批中年學者和新崛起的年輕學者通過采用新的理論和研究方法,在魯迅思想研究領域和魯迅作品研究領域陸續(xù)取得一批標志性成果,可以說,90年代的魯迅研究成果雖然在數(shù)量方面明顯落后于80年代的魯迅研究成果,但是在學術質(zhì)量上明顯高于80年代的魯迅研究成果。這種現(xiàn)象不僅標志著魯迅研究已經(jīng)基本擺脫政治因素的影響回歸正軌,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魯迅研究的空間。
21世紀的第一個10年是中國百年魯迅研究的深化期。進入21世紀,國家紀念魯迅的活動明顯降溫,在2001年魯迅誕辰120周年之際,國家沒有舉行紀念魯迅的大會,不僅國家最高領導人沒有發(fā)表關于魯迅的講話,而且《人民日報》也沒有再發(fā)表關于魯迅的社論。與此同時,批判魯迅的言論卻層出不窮,這標志著魯迅已經(jīng)完全走下了神壇,回歸了人間社會。但是,中國的魯迅研究卻依然在發(fā)展著,不僅嚴家炎、孫玉石、錢理群、王富仁、汪暉、鄭心伶、張夢陽、張福貴、高旭東、黃健、孫郁、林賢治、王錫榮、姜振昌、許祖華、靳叢林、李新宇等一批學者在堅守著魯迅研究的陣地,而且郜元寶、王彬彬、高遠東、王學謙、汪衛(wèi)東、王家平等60年代出生的一代魯迅研究專家也逐漸成長起來,使得魯迅研究得以薪火相傳。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2000年至2009年,國內(nèi)共發(fā)表了魯迅研究文章7410篇,其中魯迅生平史實類的文章759篇,魯迅思想研究類的文章有1352篇,魯迅作品研究類的文章有3794篇,其他類的文章1505篇。魯迅生平事跡類的重要文章有閻愈新的《再談魯迅茅盾致紅軍賀信》、陳平原的《經(jīng)典是如何形成的——周氏兄弟為胡適刪詩考》、王曉明的《“橫站”的命運》、史紀辛的《再論魯迅與中國共產(chǎn)黨關系的一則史實》、錢理群的《作為藝術家的魯迅》、王彬彬的《魯迅與中國托派的恩怨》等;魯迅思想研究類的重要文章有王富仁的《時間·空間·人:魯迅哲學思想芻議》、溫儒敏的《魯迅對文化轉(zhuǎn)型的探求與焦慮》、錢理群的《以“立人”為中心:魯迅思想與文學的邏輯起點》、高旭東的《論魯迅與屈原的深層精神聯(lián)系》、郜元寶的《為天地立心——魯迅著作中所見“心”字通詮》等;魯迅作品研究類的重要文章有嚴家炎的《復調(diào)小說:魯迅的突出貢獻》、王富仁的《魯迅小說的敘事藝術》、逄增玉的《魯迅小說中的非對話性和失語現(xiàn)象》、姜振昌的《<吶喊><彷徨>:中國小說敘事方式的深層嬗變》、許祖華的《魯迅小說的基本幻象與音樂》等;其他類的重要文章有錢理群的《魯迅:遠行之后(1949~2001)》、李新宇的《1949:進入新時代的魯迅》、李繼凱的《論魯迅與書法文化》等。另外,國內(nèi)出版的關于魯迅研究的著作共431部,其中魯迅生平及史料研究類著作共96部,魯迅思想研究類著作共55部,魯迅作品研究類著作共67部,其他類魯迅研究著作(專題研究及輯錄類研究著作)共213部。其中魯迅生平及史料研究類重要著作有倪墨炎的《魯迅與許廣平》、王錫榮的《魯迅生平疑案》、林賢治的《魯迅的最后十年》、周海嬰的《魯迅與我七十年》等;魯迅思想研究類重要著作有錢理群的《與魯迅相遇》、李新宇的《魯迅的選擇》、朱壽桐的《孤獨的旗幟:論魯迅傳統(tǒng)及其資源》、張寧的《無數(shù)人們與無窮遠方:魯迅與左翼》、高遠東的《現(xiàn)代如何“拿來”——魯迅思想與文學論集》等;魯迅作品研究類重要著作有孫玉石的《現(xiàn)實的與哲學的:<野草>研究》、王富仁的《中國文化的守夜人——魯迅》、錢理群的《魯迅作品十五講》等;專題研究及輯錄類研究重要著作有張夢陽的《中國魯迅學通史》、彭定安的《魯迅學導論》、馮光廉主編的《多維視野中的魯迅》、錢理群的《遠行之后:魯迅接受史的一種描述(1936~2000)》、王家平的《魯迅域外百年傳播史(1909~2008)》等??傮w來說,21世紀第一個10年的魯迅研究基本擺脫了政治因素的影響,更側(cè)重對魯迅作品的研究,更重視魯迅作品的文學價值和美學價值,所取得的學術成果不僅在數(shù)量上處于中國百年魯迅研究的高峰期,而且在學術質(zhì)量上也處于中國百年魯迅研究的高峰期。
進入21世紀第二個10年,中國魯迅研究在老、中、青三代學者的努力下,依然處于一個良好的發(fā)展時期。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2010年國內(nèi)共發(fā)表關于魯迅的文章977篇,其中魯迅生平史實類的文章140篇,魯迅思想研究類的文章有148篇,魯迅作品研究類的文章531篇,其他類的文章158篇。另外,2010年國內(nèi)共出版關于魯迅的研究著作37部,其中魯迅生平及史料研究類著作7部,魯迅思想研究類著作4部,魯迅作品研究類著作3部,其他類的魯迅研究著作(專題研究及輯錄類研究著作)23部。大多都是重新翻印的魯迅研究舊作。新出版的魯迅研究重要的著作有王得后的《魯迅與孔子》、張福貴的《“活著的魯迅”:魯迅文化選擇的當代意義》、吳康的《書寫沉默:魯迅存在的意義》等。2011年國內(nèi)共發(fā)表關于魯迅的文章845篇,其中魯迅生平史實類的文章128篇,魯迅思想研究類的文章有178篇,魯迅作品研究類的文章有279篇,其他類的文章260篇。另外,2011年國內(nèi)共出版關于魯迅研究的著作共66部,其中魯迅生平及史料研究類的著作18部,魯迅思想研究類的著作12部,魯迅作品研究類的著作8部,其他類的魯迅研究著作(專題研究及輯錄類研究著作)28部。重要的著作有劉再復的《魯迅論》、周令飛主編的《魯迅社會影響調(diào)查報告》、張釗貽的《魯迅:中國“溫和”的尼采》等。2012年國內(nèi)共發(fā)表關于魯迅的文章750篇,其中魯迅生平史實類的文章105篇,魯迅思想研究類的文章有148篇,魯迅作品研究類的文章有260篇,其他類的文章237篇。另外,2012年國內(nèi)共出版關于魯迅研究的著作37部,其中魯迅生平及史料研究類的著作14部,魯迅思想研究類的著作4部,魯迅作品研究類的著作8部,其他類的魯迅研究著作(專題研究及輯錄類研究著作)11部。重要的著作有許祖華的《魯迅小說跨藝術研究》、張夢陽的《魯迅傳》(第一部)、葛濤的《“網(wǎng)絡魯迅”研究》等。從上述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目前國內(nèi)的魯迅研究在21世紀第一個10年所取得成就的基礎上,正繼續(xù)處于一個良好的發(fā)展時期。
最后,回顧百年魯迅研究史,還需要對國內(nèi)發(fā)表的魯迅研究文章和出版的魯迅研究論著進行一個宏觀的量化分析。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從1913年到2012年國內(nèi)共發(fā)表關于魯迅的文章31030篇,其中魯迅生平史實類的文章3990篇,占總數(shù)的12.9%;魯迅思想研究類的文章有7614篇,占總數(shù)的24.5%;魯迅作品研究類的文章有14043篇,占總數(shù)的45.3%;其他類的文章5383篇,占總數(shù)的17.3%。從上述統(tǒng)計結(jié)果可以看出,國內(nèi)魯迅研究在整體上以魯迅作品類的文章為主,其次是魯迅思想研究類的文章,最為薄弱的是魯迅生平史實類的研究文章。希望魯迅研究界今后能進一步加強這個領域的研究。此外,從統(tǒng)計結(jié)果中也可以看出,中華民國期間(1913~1949.9)共發(fā)表了1372篇魯迅研究文章,僅占中國魯迅研究文章總數(shù)的4.4%,平均每年38篇;而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共發(fā)表了魯迅研究文章29658篇,占中國魯迅研究文章總數(shù)的95.6%,平均每年470篇。其中“文革”后期的3年(1977~1979)、20世紀80年代(1980~1989)和21世紀第一個10年期間(2000~2009)是魯迅研究文章的高產(chǎn)期,中國魯迅研究的文章中有56.4%的文章(共17519篇)是在這三個時期發(fā)表的,其中“文革”后期的3年平均每年近748篇,20世紀80年平均每年發(fā)表近787篇,21世紀第一個10年平均每年發(fā)表740篇。另外,“十七年”(1949.10~1966.5)期間和“文革”期間(1966~1976)是新中國建國后魯迅研究文章發(fā)表的低潮期,其中“十七年”期間共發(fā)表魯迅研究文章3206篇,平均每年188篇,“文革”期間共發(fā)表魯迅研究文章1876篇,平均每年發(fā)表187篇。而20世紀90年代是發(fā)表魯迅研究文章的平穩(wěn)時期,共發(fā)表文章4485篇,平均每年448篇,接近新中國建國后發(fā)表魯迅研究文章的年平均數(shù)451篇。
另外,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國內(nèi)共出版關于魯迅研究的著作1716部,其中魯迅生平及史料研究類的著作382部,占總數(shù)的22.3%;魯迅思想研究類的著作198部,占總數(shù)的11.5%;魯迅作品研究類的著作442部,占總數(shù)的25.8%;其他類的魯迅研究著作(專題研究及輯錄類研究著作)694部,占總數(shù)的40.4%。從上述統(tǒng)計結(jié)果可以看出,國內(nèi)出版的魯迅研究著作以魯迅作品研究類的著作為主,魯迅思想研究類的著作較少,希望學術界能進一步加強魯迅思想的研究,使魯迅思想能在當代中國發(fā)揮更大的作用。此外,從統(tǒng)計結(jié)果中也可以看出,中華民國期間(1913~1949.9)共出版了80部魯迅研究著作,僅占中國魯迅研究著作出版總數(shù)的大約5%,平均每年2部,而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共出版了魯迅研究著作1636部,占中國魯迅研究著作出版總數(shù)的95%,平均每年近26部?!拔母铩焙笃诘?年、20世紀80年代(1980~1989)和21世紀第一個10年期間(2000~2009)是魯迅研究著作出版的高峰期,這三個時段共出版魯迅研究著作835部,大約占中國魯迅研究著作出版總數(shù)的48.7%。其中,“文革”后期的3年共出版魯迅研究著作134部,平均每年近45部;20世紀80年代共出版魯迅研究著作373部,平均每年37部;21世紀第一個10年期間共出版魯迅研究著作431部,平均每年達43部。另外,“十七年”(1990~1999)期間、“文革”期間和20世紀90年代是魯迅研究著作出版的低潮期,其中“十七年”期間共出版魯迅研究著作162部,平均每年近10部;“文革”期間共出版魯迅研究著作213部,平均每年21部;20世紀90年代共出版魯迅研究著作220部,平均每年22部。
如果說,“文革”后期和20世紀80年代的魯迅研究文章出現(xiàn)發(fā)表的高峰期和魯迅研究論著出版的高峰期是和國家的政治意識形態(tài)對魯迅的重新定位和對魯迅研究的大力推動有關,那么21世紀第一個10年出現(xiàn)的魯迅研究文章發(fā)表的高峰期和魯迅研究論著出版的高峰期則是與魯迅回歸人間成為學術研究的對象以及國內(nèi)新生的魯迅研究力量大量涌現(xiàn)有很大的關系。因此,中國的魯迅研究雖然已經(jīng)有100年的曲折發(fā)展歷史,但是魯迅研究這門學科還存在著鮮活的生命力,還有著美好的發(fā)展前景。展望未來,可以說雖然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總是光明的,相信21世紀第二個10年的中國魯迅研究會取得更大的成就!
展望未來的中國魯迅研究,有幾個重要的問題需要關注。
首先,要把魯迅研究工作與國家當前的文化戰(zhàn)略緊密結(jié)合起來,以魯迅為媒介進一步促進中外民間文化交流,把魯迅作為中國文化“軟實力”的杰出代表推廣到世界各地。魯迅不僅是中國現(xiàn)代先進文化的杰出代表,也是享譽世界的大文豪。近百年來,魯迅的作品被翻譯成眾多的外國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發(fā)行,外國學者也通過研究魯迅來了解現(xiàn)代中國。但是,一個無法否認的現(xiàn)實就是,近20年來的國外魯迅研究相對比較冷清,魯迅研究隊伍顯得青黃不接。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魯迅研究者應當肩負起推動國外魯迅研究的重任,通過魯迅研究方面的學術交流,一方面促進魯迅在國外的傳播與研究,另一方面也通過魯迅展示中華文化的“軟實力”,促進中外民間文化交流。目前由中國學者葛濤參與發(fā)起成立的國際魯迅研究會已經(jīng)于2011年在韓國正式注冊成立,來自2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100多位漢學家加入了這個學會。在國際魯迅研究會各位領導人特別是會長樸宰雨教授的推動下,印度中國研究所及印度尼赫魯大學、美國哈佛大學、韓國外國語大學及全南大學陸續(xù)舉辦了國際魯迅研討會,今后還規(guī)劃在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學、俄羅斯圣彼得堡大學、日本東京大學、馬來西亞博特拉大學等陸續(xù)舉辦國際魯迅研討會,以此來推動世界各國的魯迅研究工作。在國外魯迅研究重新活躍的大好形勢下,中國魯迅研究者也要抓住這一時機,一方面呼應國家推動中國文化走出去,在國外展示中國文化“軟實力”的戰(zhàn)略,另一方面也要和國外魯迅研究者密切配合,共同推動魯迅在外國的傳播與研究工作。
其次,要把魯迅研究工作與中國當代現(xiàn)實緊密結(jié)合起來。回顧百年魯迅研究史,可以看出魯迅研究與20世紀90年代以前的中國歷史進程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但是從20世紀90年代之后,隨著社會思潮的轉(zhuǎn)變,魯迅研究也逐漸和現(xiàn)實社會脫離,成為一種學院式的研究。這種學院式的魯迅研究雖然不無其學術價值,但是卻在很大程度上背離了魯迅的精神,失去了魯迅研究所應當具有的介入中國社會現(xiàn)實生活的鮮活的生命力。在十八大之后,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出要實現(xiàn)“中國夢”,其實魯迅早在1906年就在《文化偏至論》中提出先“立人”后“立國”的設想:“取今復古,別立新宗,人生意義,致之深邃,則國人之自覺至,個性張,沙聚之邦,由是轉(zhuǎn)為人國?!敝袊斞秆芯空邞斪プ∵@一機遇期,通過魯迅研究來弘揚魯迅精神,改造落后的國民性,從而幫助國人實現(xiàn)“中國夢”,同時也是實現(xiàn)建立“人國”的“魯迅夢”。
最后,中國的魯迅研究也要高度重視創(chuàng)新。國家在“十二五”規(guī)劃中提出了“哲學與社會科學創(chuàng)新工程”,中國的魯迅研究也需要實施創(chuàng)新工程。撰寫過《中國魯迅學通史》的張夢陽研究員在20世紀90年代舉行的一次魯迅研究會議上說,中國的魯迅研究成果90%都是重復前人已經(jīng)取得的研究成果。在引起一些學者的議論之后,張夢陽研究員又重新思考了這一觀點,并作了修改:中國的魯迅研究成果99%都是重復前人已經(jīng)取得的研究成果。雖然這一說法有很大的爭議,但是毫無疑問,百年以來的中國魯迅研究在整體上可以說創(chuàng)新性不足,有很多的研究成果都是在重復前人的勞動?!扒喑鲇谒{而勝于藍”,近年崛起的年輕一代的魯迅研究者在知識結(jié)構(gòu)等方面具有優(yōu)勢,加之又遇到了良好的學術環(huán)境,因此也希望他們能夠刻苦鉆研,在創(chuàng)新方面有所突破,從而提升中國魯迅研究的學術水平。
“中國魯迅研究名家精選集”叢書編委會
2013年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