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隨時尚的潮流寫作詩文,內(nèi)心深處卻渴望著新變與突破
天圣六年(1028)春末,歐陽修打點行裝出發(fā)了,他的目的地是離隨州約三百里地的漢陽(今湖北漢陽)。歐陽修早就聽說漢陽知軍[1]胥偃是一個著名的文人,因此他把漢陽作為自己游學(xué)的第一站。他認真寫好一封自薦信,連同平時創(chuàng)作的詩文,一起呈送到知軍府,然后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等待著回音。
沒想到很快就收到了回信,胥偃不僅高度贊揚了歐陽修的文學(xué)才華,而且還預(yù)言他必將“有名于世”(《胥氏夫人墓志銘》)。不久,胥偃就在知軍府西齋特意備了一桌豐盛的筵席,款待這位前來請謁的貧寒士子。推杯換盞之際,老少二人親切交談,十分相得,令歐陽修喜出望外,無比感動。得知歐陽修自幼失怙,家境清苦,胥偃慷慨地伸出了援助之手,他叫歐陽修搬到知軍府來住,專心讀書,在政事之暇,也能隨時指點。
這年冬天,胥偃調(diào)任判三司度支勾院,主管朝廷財政支出事宜,歐陽修以門生的身份隨同赴京。此時,天下太平,內(nèi)外無事。京城的士大夫們大都過著十分精致優(yōu)雅的生活,每當(dāng)節(jié)假日,可說是家家宴飲,處處笙歌,盛世的光景格外動人。在胥偃的延譽和引薦下,歐陽修結(jié)識了許多的名公巨卿。他去參加文人們的雅聚,有時在胥家吟詩,有時在鄭府分題,新鮮的、充滿濃郁文化氛圍的生活中,讓他如魚得水,心情極為舒暢。在交往中,歐陽修大大豐富了學(xué)識,擴大了眼界,他的才華也倍受人們矚目。
一天,雨過天晴,春景明媚,胥偃在自家花園擺酒設(shè)宴,邀請朋友聚會,歐陽修陪侍末座。酒過三巡,大家賦詩助興。園中蘭桂嫩葉垂掛的滴滴宿雨,在陽光的映射下熠熠生輝,雙雙對對的鴛鴦在水池中浮游嬉戲,美麗的翡翠鳥在枝葉間自在翔舞,鵝黃、淡紫的花兒隨處開放,惹來蜂縈蝶繞……這一切美得讓人心醉、讓人感動,更讓人憐惜。歐陽修突然覺得萬千的情緒涌上心頭,他急忙拿過紙筆,低頭疾書,以掩飾自己內(nèi)心情愫的澎湃洶涌:
桂樹鴛鴦起,蘭苕翡翠翔。風(fēng)高絲引絮,雨罷葉生光。蝶粉花沾紫,蜂茸露濕黃。愁酲(酲:chén,形容酒醉后神志不清)與消渴,容易為春傷。(《小圃》)
這是一首體物精細,風(fēng)格旖旎的作品,頗有晚唐詩人李商隱的余韻,切合當(dāng)時的時尚。詩人運化典故,不露痕跡。如“蘭苕”句其實是晉代郭璞《游仙詩》中的句子:“翡翠戲蘭苕,容色更相輝?!薄俺铛ā眲t出自《詩經(jīng)·小雅·節(jié)南山》中“憂心如酲”一句。最妙的是,《史記》司馬相如傳說:“相如口吃而善著書,常有消渴疾(即今所謂糖尿病)?!痹娙私璐它c明自己體弱多病的文人身份,更是自然貼切。在座賓客紛紛傳閱著詩稿,你一言我一語,嘆賞不止。恩師胥偃也感到臉上有光。
又有一次,鄭工部家舉行雅集,歐陽修也應(yīng)邀前往,席間所做的《早夏鄭工部園池》,再一次受到大家的交口稱贊:
夜雨殘芳盡,朝輝宿霧收。蘭香才馥徑,柳暗欲翻溝。夏木繁堪結(jié),春蹊翠已稠。披襟楚風(fēng)快,伏檻更臨流。(《早夏鄭工部園池》)
詩人以敏銳的觀察力捕捉到季節(jié)的遷移所帶來的景物的細微變化,用詞華美,屬對工整,十分符合當(dāng)時文壇的審美時尚。憑著天分極高的穎悟和才情,把詩歌與文章寫得精美絕倫,無懈可擊,對歐陽修來說并非難事。但在內(nèi)心深處,他卻始終有一份不滿,一份不甘,總覺得當(dāng)今文壇應(yīng)該有所新變,有所突破。閑暇的時候,他仍會常常翻閱那幾卷殘破的韓愈文章。當(dāng)代文壇的革新是否就應(yīng)該從學(xué)韓開始呢?他仍是迷茫?;蛟S,他還需要一些不同流俗、勇于創(chuàng)新的良師益友。
此時的文壇,“西昆體”雖然是主流時尚,但并沒有一統(tǒng)天下。“山東人范諷、石延年、劉潛之徒,喜豪放劇飲,不循禮法”(元·脫脫《宋史·顏太初傳》),他們“或作概量歌,無非市井辭,或作薤露唱,發(fā)聲令人悲”(宋·顏太初《東州逸黨》),與時尚大異其趣,令當(dāng)?shù)氐母鍨橹畟?cè)目。其中石延年尤其詩格奇峭,氣概雄奇。
石延年,字曼卿,比歐陽修年長十五歲。他狀貌偉然,以氣自豪,“讀書不治章句,獨慕古人奇節(jié)偉行非常之功,視世俗屑屑”(《石曼卿墓表》),天下沒有幾個人能入他的青眼,他也因此與世相忤,與時不合。他喜歡豪飲。有一次,聽說京師沙行王氏新開酒樓,他與好友劉潛相約前往。兩人對飲終日,不交一言。店主王氏在一旁越看越奇,以為遇上了異人,急忙親自出來獻上菜肴瓜果,又取出輕易不示外人的上等美酒,恭恭敬敬地為他倆斟上。二人吃喝自若,毫不在乎旁人怎么看,一直喝到黃昏時候,才分別而去。沒想到第二天京城四處紛傳,說王氏酒樓曾有兩位酒仙喝酒,一傳十,十傳百,酒樓暴得大名,生意驟然紅火。
與石延年等人同時,文壇上也還有幾個悖逆時尚的文人,他們是穆修(字伯長)和蘇舜元(字才翁)、蘇舜欽(字子美)兄弟。穆修年紀(jì)最長,此時已年過半百。在“西昆體”盛極一時之際,他卻特立獨行,論文崇儒、道,尊韓、柳,提倡古文不遺余力。穆修性格急躁,又恃才傲物,在官場屢受同僚排擠,甚至一度丟了官職,家境十分清苦。生活雖然窘困,但他仍向親友募集資金,刻印家藏的《柳宗元集》,并親自到人來人往的相國寺設(shè)攤出售。他這種敢為天下先的精神,深深地影響了二蘇兄弟。二蘇兄弟出身世家,祖父蘇易簡曾任參知政事(副宰相),父親蘇耆也頗有才名。蘇舜欽“筆力豪雋,以超邁橫絕為奇”(《六一詩話》)。穆修、二蘇兄弟以狂放的氣勢與豪邁的風(fēng)格,沖擊日趨柔靡空洞的“西昆體”詩風(fēng)。盡管輿論嘲笑他們,但他們坦然自若,我行我素。
天圣六年,蘇耆敘階升任朝奉大夫,蘇舜欽隨父自明州來到汴京,遂得與歐陽修相識。他比歐陽修小一歲,兩位年輕人氣味相投,一見如故,結(jié)下了終生不渝的友誼。天圣七年前后,石延年在朝廷充任館閣??保瑲W陽修曾慕名拜訪,相見甚歡。不過,此時歐陽修并未加入石延年、蘇舜欽等人的行列。這是因為貧寒的家境,寄人籬下的處境不允許他這樣做。他必須勤奮努力,日夜苦讀,以迎合時尚的作品鋪墊生活之路。
不久,他就要參加國子學(xué)廣文館的入學(xué)考試了。
[1] 軍,相當(dāng)于州,知軍即管理該地區(qū)軍民政事的行政長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