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少年歐陽修顯露出穎異的資質(zhì)

歐陽修傳 作者:王水照,崔銘 著


少年歐陽修顯露出穎異的資質(zhì)

少年歐陽修就生活在這樣一個文化復(fù)興的時代。隨著年歲一天天長大,歐陽修的讀書面也越來越廣。因為家境貧寒,沒有藏書,他便經(jīng)常去當(dāng)?shù)啬切┳x書人家里借書。每次借來一本好書,他總是如獲至寶,立即鋪開紙筆,用蠅頭小楷悉心抄錄,往往是抄錄未畢,書中精彩片段都已能倒背如流。他常常因為讀書入迷,以至于忘記了吃飯睡覺。

廣泛的閱讀使歐陽修很早就具備了良好的藝術(shù)感悟力和鑒賞力。隨州城南有一李姓大戶,家道殷實,藏書頗豐,李家的兒子李堯輔十分好學(xué),和歐陽修為兒時好友。他們時常一起讀書,一起在李家東園的佳樹美草間游玩。歐陽修十歲那年,有一天,他們在李家大屋里捉迷藏,在一堵夾壁間偶然發(fā)現(xiàn)一個盛滿舊書的破竹筐,幾個孩子七手八腳地將筐子抬出來,爭先恐后地翻找自己喜歡的書籍。其中一本殘破的《昌黎先生文集》引起了歐陽修的注意,雖然此時他已讀過不少的書,可“昌黎先生”的名字卻還沒有聽說過。懷著強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他向李家伯伯求得了這本只剩六卷而且“脫落顛倒無次序”(《記舊本韓文后》)的舊書,回到家里迫不及待地閉門攻讀。盡管年紀(jì)幼小,學(xué)識有限,他還不能完全理解韓愈文章豐富而深刻內(nèi)涵,但韓文渾厚的力度和開闊的境界已經(jīng)把他深深吸引住了。他將這六卷文稿珍藏在書箱中,一有機會便拿出來欣賞。歐陽修沒有想到,這一偶然性的經(jīng)歷,竟是他日后繼承韓愈,倡導(dǎo)古文運動的最初契機。

少年歐陽修資質(zhì)穎異,年紀(jì)不大,但“所作詩賦文字,下筆已如成人”(歐陽發(fā)等《先公事跡》)。叔叔歐陽曄每次讀過他的文章,總是無比欣慰地對鄭氏夫人說:“嫂嫂不必因家貧子幼而憂慮,這孩子非同一般,將來不僅能光大我歐陽氏門庭,還必定會名重當(dāng)世!”

兒子如此聰慧,又是如此地勤奮好學(xué),鄭氏夫人倍感欣慰。為了陶冶兒子的人格,她經(jīng)常跟歐陽修講述他父親當(dāng)年辦理刑獄案件的故事,講他父親的仁義惻隱之心。

叔叔歐陽曄“為人嚴(yán)明方質(zhì),尤以潔廉自持”(《尚書都官員外郎歐陽公墓志銘》),不畏權(quán)勢,不循私利,臨事明辨,長于決斷,在外也有很好的名聲。鄭氏夫人對他十分敬重,她常常對兒子說:“你想知道你父親樣子嗎?看看叔叔吧,他的言談舉止、行為風(fēng)范和你父親當(dāng)年是一樣的?!?/p>

父親的遺訓(xùn),叔父的楷模,深深地烙進了歐陽修幼小的心靈。在以后四十多年的從政生涯中,他始終以父親、叔父為榜樣,身體力行他們的為政之道。

對歐陽修人格塑造發(fā)生深遠影響的,更在于母親的身教。鄭氏夫人“恭儉仁愛而有禮”。丈夫去世后,家“無一瓦之覆,一垅之植”,她帶著一雙兒女來到隨州,在小叔歐陽曄的幫助下,勤儉持家,自力衣食,身處憂患之中,而言笑自若(《瀧岡阡表》)。這種不怨天、不尤人、倔強奮發(fā)、善處逆境的精神氣質(zhì),給少年歐陽修以潛移默化的熏陶,培養(yǎng)了他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這也成為他一生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