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燕山亭·北行見杏花

秋色連波,不關風月:宋詞原來這么美 作者:八月安妮 著


燕山亭·北行見杏花

趙佶

裁剪冰綃[1],輕疊數(shù)重,淡著燕脂勻注。新樣靚妝,艷溢香融,羞殺蕊珠宮女[2]。易得凋零,更多少、無情風雨。愁苦。問院落凄涼,幾番春暮。

憑寄[3]離恨重重,這雙燕,何曾會人言語。天遙地遠,萬水千山,知他故宮何處。怎不思量,除夢里、有時曾去。無據(jù)[4]。和[5]夢也、新來不做。

注釋

[1]冰綃:潔白的綢。

[2]蕊珠宮女:指仙女。

[3]憑寄:憑誰寄,托誰寄。

[4]無據(jù):不知何故。

[5]和:連。

譯文

杏花薄弱的花瓣像是用白綢一片片裁剪出來的,層層相疊,摞在枝頭,靜美清新,賽過淡妝的仙女。然而那嬌弱的花朵最容易凋落飄零,凄風苦雨一來,愁意在人間四散。院落中只剩一地寥落的花痕,不禁問道,這又是第幾番蕭條的暮春之景?

我被一路拘押去了北方,誰能夠體會這重重的離恨?這雙燕子,又怎能理解人的心情?已經(jīng)走過了萬水千山,哪里還能看到故宮的影子?細細思量,卻只能在夢里歸鄉(xiāng)??捎植恢呛尉壒剩鼇砭惯B夢也沒有了。

賞析

一宵冷雨葬故國

這是宋徽宗趙佶于公元1127年與其子欽宗趙桓被金兵擄往北方時在途中所寫的詞,是詞人悲慘身世的寫照。全詞通過寫杏花的凋零,抒發(fā)對自己悲苦無告、橫遭摧殘的命運的感慨。帝王與俘虜兩種生活的對比,使他唱出了家國淪亡的哀音,百折千回,悲涼哀婉。

詞的上闋先以細膩的筆觸對杏花飽滿的線條、流暢的色彩展開描繪:片片俏立枝頭的花瓣,仿佛是先由一疊疊潔白的縑綢裁剪而成,又輕輕地拍打上淺淡均勻的胭脂。詞人將杏花擬物又擬人,寥寥數(shù)筆,勾勒出一幅靜美的杏花圖?!靶聵印比?,先承接上文,將杏花擬作裝扮入時的美人,光艷照人,散發(fā)出陣陣暖香,比天上蕊珠宮里的仙女還要勝三分?!靶邭ⅰ倍?,是說連天上的仙女看見它都要自愧不如,以進一步強調杏花的形態(tài)、色澤和芳香都不同于凡俗的花,也充分展現(xiàn)了杏花盛開時的動人景象。

接著,詞人筆鋒突轉,描寫杏花遭到風雨摧殘后的黯淡場景。春日杏花絢麗非常,正如柳永《木蘭花慢·拆桐花爛漫》中所云:“正艷杏燒林,緗桃繡野,芳景如屏。”但過不了多久就逐漸凋謝,嬌嫩的花朵又經(jīng)受不住料峭春寒和無情風雨的摧殘,終于花落枝空。更可嘆的是暮春的時候,庭院無人,美景已隨春光逝去,顯得那樣凄涼冷寂。這里不僅是在憐惜杏花,同時也是在自憐。試想詞人以帝王之尊,淪為階下之囚,流徙至千里之外,其心情之愁苦非筆墨所能形容。杏花的爛漫和容易凋零引起他的種種感慨和聯(lián)想,往事和現(xiàn)實交織在一起,使他感到杏花凋零,猶有人憐,而自身淪落,卻只空有“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的無窮慨恨?!俺羁唷敝陆右粋€“問”字,其含意與李后主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相似。

詞的下闋,以杏花的由盛轉衰暗示詞人自身境遇的急轉直下,抒寫詞人對自身遭遇的沉痛哀訴,表達出詞人內(nèi)心的無限苦痛。前三句寫一路走來,忽見燕兒雙雙,從南方飛回尋覓舊巢。詞人在這時不禁有所觸發(fā),想托付燕兒寄去重重離恨。然而他轉念一想,這對無知的燕子又怎么能夠理解自己百轉千回的愁緒和遺恨呢?

“天遙”二句是徽宗嘆息自己父子同時降為臣虜,與宗室臣僚三千余人同被金兵虜往異國他鄉(xiāng),路途是那樣遙遠,回首南望,再也見不到汴京的故宮,真可謂是“別時容易見時難”了。下句在內(nèi)容上緊接上句,以反詰的形式,不僅表現(xiàn)出對故國的懷戀之情,更點明此生再無法返回汴梁的悲涼現(xiàn)實。絕望之際,詞人只得在夢中幾度重臨舊地,靠夢里的溫存汲取片刻的安慰。

結尾兩句補寫一筆,為籠罩全詞的絕望情緒收尾。晏幾道《阮郎歸》的最后兩句“夢魂縱有也成虛,那堪和夢無”,秦觀《阮郎歸》結尾“衡陽猶有雁傳書,郴陽和雁無”,均與其有異曲同工之妙。夢中的一切,本來就是虛幻的,但近來連夢都不做了,看來真是一點希望都沒有了,詞人的心灰意冷可見一斑。真真是哀痛至極,肝腸寸斷!

漫志

可嘆生在帝王家

公元1100年正月,宋哲宗病薨,死時無子,向太后于同月立趙佶為帝。第二年改年號為“建中靖國”。

趙佶即位后不久,即重用蔡京、王黼、童貫、梁師成、李彥、朱勔,后人稱之為“北宋六賊”。趙佶生活窮奢極欲,政策上濫增捐稅,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大興土木,修建華陽宮等宮殿園林。他還設立蘇杭應奉局,搜刮江南民間的奇花異石,運送花石的船隊不斷往來于淮汴之間,號“花石綱”。這些江南奇石被運送到汴京,投入園林的修筑,最終建成了赫赫有名的“艮岳”。北宋政府歷年積攢的財富很快被揮霍一空?!盎ㄊV”害得許多百姓傾家蕩產(chǎn),家破人亡。誰家只要有花石被看中了,官員們就帶領差役闖入民宅,用黃紙一蓋,告明宅主這是皇上所愛之物,不得損壞,然后就拆門毀墻地搬走花石,組織船隊將花石運送到汴京。有一次官府要行船運一塊四丈高的太湖石,一路上強征了幾千名民夫搖船拉纖,遇到橋梁太低或城墻水門太小的情況,負責押運的人就下令拆橋毀門。有的花石體積太大,河道不能運,官員就下令走海道運送,常常釀成船翻人亡的慘劇。百姓在這般殘害之下痛苦不堪,方臘、宋江等人揭竿起義,趙佶又派兵進行血腥鎮(zhèn)壓。

趙佶還崇信道教,大建宮觀,自稱“教主道君皇帝”,并經(jīng)常請道士看相算命。據(jù)說,他的生日本是五月初五,道士認為不吉利,他就改成了十月初十;他的生肖為狗,為此下令禁止汴京城內(nèi)屠狗。

趙佶在政治上是一個昏君,但是他在藝術上造詣頗深,是一位才華橫溢的書畫家。他書法技藝高超,獨創(chuàng)了“瘦金體”。同時,他的工筆花鳥畫也堪稱一絕。

公元1125年10月,金軍大舉南侵,金軍統(tǒng)帥完顏宗望統(tǒng)領的東路軍在北宋叛將郭藥師的協(xié)助下,直取汴京。趙佶接到報告,連忙下令撤去“花石綱”,下“罪己詔”,承認了自己的一些過錯,想以此挽回民心。然而此時金兵已經(jīng)長驅直入,逼近汴京。趙佶又急又怕,拉著一個大臣的手說:“沒想到金國人這樣對待我?!痹挍]說完,一口氣沒喘上來,昏倒在床前。被救醒后,他伸手要來紙和筆,寫下“傳位于皇太子”幾個字。12月,他宣布退位,自稱“太上皇”,讓位于兒子趙桓(欽宗),然后帶著蔡京、童貫等賊臣,借口燒香,倉皇逃往安徽亳州蒙城(今安徽省蒙城)。第二年4月,圍攻汴京的金兵被李綱擊退,趙佶這才回到汴京。

公元1126年閏11月底,金兵再次南下。12月15日攻破汴京,金帝將趙佶與其子趙桓廢為庶人。公元1127年3月底,金帝將徽、欽二帝,連同后妃、宗室、文武百官、教坊樂工、技藝工匠,以及法駕、儀仗、冠服、禮器、天文儀器、珍寶玩物、皇家藏書和天下州府地圖等齊齊押往北方。汴京中公私積蓄被擄掠一空,北宋滅亡。因此事發(fā)生在靖康年間,史稱“靖康之變”。

靖康之變后,宋徽宗趙佶被金國囚禁了九年。公元1135年4月甲子日,終因不堪精神折磨而死于五國城,金熙宗將他葬于河南廣寧(今河南省洛陽市附近)。公元1142年8月乙酉日,宋金根據(jù)兩國協(xié)議,將趙佶遺骸運回臨安(今浙江省杭州市),由宋高宗葬于永佑陵,立廟號為徽宗。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志南《絕句·古木陰中系短篷》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陸游《臨安春雨初霽》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