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詩歌的多義性
關(guān)于文學(xué)作品的多義性,劉勰在《文心雕龍》里已經(jīng)談到了?!段男牡颀垺る[秀篇》說:“隱以復(fù)意為工?!庇终f:“隱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sup >〔1〕他所說的“復(fù)意”、“重旨”,就是我在這里所說的多義性。然而,劉勰并沒有專門論述詩歌的多義性問題,更沒有把多義性作為詩歌藝術(shù)的一個獨立范疇來看待。此后,在中國古代的詩歌批評著作中,也偶爾有涉及多義性的,如皎然《詩式》所謂“兩重意”〔2〕,但都沒有從理論上對多義性進行深入的探討。
在西方,對詩的多義性也有人談到過。亞里士多德在《詩學(xué)》里所講的“雙意復(fù)言名詞”以及“三義”詞、“四義”詞〔3〕,就是一個與多義性有關(guān)的問題。但丁在《致斯加拉大親王書》中曾談到詩有字面的、寓言的、哲理的、秘奧的四種意義。其《神曲》也“具有多種意義”,“通過文字得到的是一種意義,而通過文字所表示的事物本身所得到的則是另一種意義。頭一種意義可以叫做字面的意義,而第二種意義則可稱為譬喻的、或者神秘的意義”〔4〕。這實際上也是一個多義性問題。不過,對多義性的深入研究,卻是20世紀以后隨著語義學(xué)的建立而開展起來的。據(jù)美國哲學(xué)家查爾斯·莫里斯(Charies Morris)在1938年出版的《符號理論基礎(chǔ)》一書,語義學(xué)是符號學(xué)的三個分支之一,研究語言符號和它所指的對象之間的關(guān)系(其他兩個分支是:句法學(xué),研究符號與符號之間的關(guān)系;語用學(xué),研究符號與其使用者之間的關(guān)系)。符號學(xué)認為,許多理論問題都可以通過分析、研究表達這些理論所使用的語言符號,而得到解決或說明。有人用符號學(xué)的理論來研究詩歌,把詩歌也看做是一種符號,叫“復(fù)符號”。這種“復(fù)符號”所投射出來的語意,只是它所包含的意義的一部分。這就涉及詩歌多義性的問題了。英國著名文學(xué)批評家、語言學(xué)家理查茲(I. A. Richards)的學(xué)生恩普遜(William Empson),在1930年出版了一部書,書名叫《意義曖昧的七種類型》(Seven Types of Ambiguity)。它的主旨是說明,為什么對同一首詩的意義會有不同的理解。恩普遜從作者方面、讀者方面以及作者和讀者兩方面,找出七條原因,歸納為七種類型,舉了許多詩例加以具體分析。這部著作曾經(jīng)產(chǎn)生了較大的影響。朱自清先生寫過一篇題為《詩多義舉例》的文章〔5〕,就是用恩普遜的方法分析了四首中國舊詩。這四首詩是《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陶淵明《飲酒》(結(jié)廬在人境)、杜甫《秋興》(昆明池水漢時功)、黃庭堅《登快閣》。這是關(guān)于中國古典詩歌多義性的一篇專論??上е煜壬约簩@個問題沒有繼續(xù)深入地研究,學(xué)術(shù)界對這個問題也沒有重視,以致到今天我們在這方面仍無進展。
中國古典詩歌的多義性是值得認真研究的。這項研究是文學(xué)史、文藝理論、訓(xùn)詁學(xué)、語義學(xué)共同的課題。文學(xué)既然是語言的藝術(shù),詩歌又是語言最精粹的一種文學(xué)體裁,那么,研究詩歌特別是研究詩歌藝術(shù),自然離不開詩歌語言的研究,離不開語義的研究。從語義學(xué)的角度研究詩歌藝術(shù),無疑是一條途徑。但是,決不能用語義分析代替對于詩歌藝術(shù)規(guī)律的探討。恩普遜從語義學(xué)的角度研究詩歌里的曖昧語、含糊語,固然有其價值,但這并不等于詩歌藝術(shù)的研究。所謂多義并不是曖昧和含糊,而是豐富和含蓄。這是必須加以說明的。研究中國古典詩歌的多義性,要從中國古典詩歌的實際出發(fā),把基礎(chǔ)建立在對大量作品的具體分析上;要科學(xué)地總結(jié)古代關(guān)于這個問題的論述,借鑒國外的語義學(xué)成果,以建立我們民族的詩歌美學(xué)語義學(xué)理論。
詩歌的多義性與詞匯學(xué)上所謂詞的多義性有相通的地方,詩歌可以借助詞的多義性以取得多義的效果,然而它們并不是一回事。
按照詞匯學(xué)的解釋,詞義是客觀事物或現(xiàn)象在人們意識中的概括的反映,是由使用這種語言的群體在使用過程中約定俗成的。由于語言中詞的數(shù)量有限,不可能一對一地表示復(fù)雜的客觀事物和現(xiàn)象,所以不可避免地會出現(xiàn)多義詞。然而,不管一個詞有多少種意義,這些意義都是確定的,可以在詞典里一一注明。而且這些意義都是社會性的,為社會所公認的。詩的多義性與詞匯學(xué)上所說的詞的這種多義性不同。詩人不僅要運用詞語本身的各種意義來抒情狀物,還要藝術(shù)地驅(qū)使詞語以構(gòu)成意象和意境,在讀者頭腦中喚起種種想象和聯(lián)想,激起種種感情的波瀾。詩人寫詩的時候往往運用藝術(shù)的手法,部分地強調(diào)著或改變著詞語的意義,賦予它們以詩的情趣,使一個本來具有公認的、確定的意義的詞語,帶上復(fù)雜的意味和詩人主觀的色彩。而讀者在讀詩的時候,他們的想象、聯(lián)想和情感,以及呈現(xiàn)在他們腦海里的形象,雖然離不開詞義所規(guī)定的范圍,卻又因人因時而有所差異。生活經(jīng)驗、思想境界、心理氣質(zhì)和文藝修養(yǎng)互不相同的讀者,對同一句詩或一句詩中同一詞語的意義,可以有不同的體會。同一個讀者在不同的時候讀同一首詩,體會也不完全一樣??梢?,詩歌的多義帶有一定程度的主觀性和不確定性。一首含義豐富的詩歌,好像一顆多面體的寶石,從不同的角度可以看到光的不同折射和色的不同組合。
另外,在詞匯學(xué)里講詞的多義性,是把同一個詞在不同語言環(huán)境中的不同意義加以總結(jié),指出它的本義和引申義。如果孤立地看,一個多義詞固然有多種意義,但在具體運用的時候,一般說來,一次卻只用其一種意義,歧義是一般情況下使用語言時需要特別避忌的毛病。但是在詩歌里,恰恰要避免詞義的單一化,總是盡可能地使詞語帶上多種意義,以造成廣泛的聯(lián)想,取得多義的效果。中國古典詩歌的耐人尋味,就在于這種復(fù)合的作用?!霸姛o達詁”這句話,如果理解為詩是不能解釋的,那么這句話當(dāng)然是錯誤的。如果從詩的多義性上理解,這句話倒也不無道理。由于中國古典詩歌具有多義性,讀詩的時候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人們有不同的體會和理解,這是很自然的。
為了進一步闡明中國古典詩歌的多義性,我在這里提出兩個新的概念:宣示義和啟示義。宣示義是詩歌借助語言明確傳達給讀者的意義;啟示義是詩歌以它的語言和意象啟示給讀者的意義。宣示義,一是一,二是二,沒有半點含糊;啟示義,詩人自己未必十分明確,讀者的理解未必完全相同,允許有一定范圍的差異。宣示義,是一切日常的口語和書面語言共有的;啟示義,在文學(xué)作品中特別是詩歌作品中更豐富。所謂詩的多義性,就是說詩歌除了宣示義之外,還具有種種啟示義。一首詩藝術(shù)上的優(yōu)劣,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啟示義的有無。一個讀者欣賞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也取決于對啟示義的體會能力。
關(guān)于中國古典詩歌的啟示義,我大致分為以下五類:雙關(guān)義、情韻義、象征義、深層義、言外義。這五類啟示義,以它們依賴宣示義的程度,構(gòu)成一個系列。雙關(guān)義與宣示義關(guān)系最密切,雙關(guān)義的兩個意義之中的一個就屬于宣示義。情韻義是附著在宣示義之上的各種詩的感情和韻味,它不能離開宣示義單獨存在。象征義,有的附著在詞語的宣示義上,有的在整句詩或整首詩之中。深層義可以含蓄在詞語之中,但多半含蓄在全句或全篇之中。言外義既不在詞語之中,也不在句子之中,而是在字句的空檔里,即所謂字里行間的“行間”。它雖然并未訴諸語言,但讀者可以運用自己的聯(lián)想和想象去加以補充。
雙 關(guān) 義
在一般場合下,使用語言的時候,一個詞只傳達一種意義,而排斥它的其他意義,以避免發(fā)生歧義。而雙關(guān)卻是讓兩個意義并存,讀者無法排斥掉其中任何一個。
雙關(guān)義可以借助多義詞造成。例如,“遠”有兩種意義:遠近的“遠”,表示空間的距離長;久遠的“遠”,表示時間的距離長?!豆旁娛攀住分小跋嗳ト找堰h,衣帶日已緩”的“遠”字,就可以作這兩種不同的解釋,或者兩方面的意思都有。關(guān)于這個“遠”字的雙關(guān)義,朱自清先生在《詩多義舉例》里已經(jīng)講得很清楚了。又如賀知章的《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fēng)似剪刀?!鼻皟删溆帽逃裥稳萘鴺洌粯渚G柳高高地站在那兒,好像是用碧玉妝飾而成的。碧玉的比喻顯出柳樹的鮮嫩新翠,那一片片細葉仿佛帶著玉石的光澤。這是碧玉的第一個意思。碧玉還有另一個意思,南朝宋代汝南王小妾名叫碧玉,樂府吳聲歌曲有《碧玉歌》,歌中有“碧玉小家女”之句,后世遂以“小家碧玉”指小戶人家出身的年輕美貌的女子?!氨逃駣y成一樹高”,可以想象那裊娜多姿的柳樹,宛如凝妝而立的碧玉。這是碧玉的第二個意思。碧玉這個詞本來就有這兩種意思,而在這首詩里兩方面的意思似乎都有,這就造成了多義的效果。又如,“虛室”這個詞,陶淵明在《歸園田居》里兩次用到它:“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薄鞍兹昭谇G扉,虛室絕塵想。”前一個“虛室”與“戶庭”對舉,后一個“虛室”與“荊扉”連用,可以理解為虛空閑靜的居室。然而,“虛室”又見于《莊子·人間世》:“瞻彼闋者,虛室生白,吉祥止止。”陸德明《經(jīng)典釋文》引司馬彪語:“室比喻心,心能空虛,則純白獨生也。”陶淵明所說的“虛室”又是用《莊子》的典故,指自己的內(nèi)心而言。在陶詩里這兩種意思都有,造成多義性。
雙關(guān)義還可以借助同音詞造成,南朝民歌里有大量這類例子,如以蓮花的“蓮”雙關(guān)愛憐的“憐”,以絲綢的“絲”雙關(guān)思念的“思”。劉禹錫的《竹枝詞》:“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币躁幥绲摹扒纭彪p關(guān)愛情的“情”,也屬于這一類。
雙關(guān)義在詩的多義性里是最簡單的一種,無須贅述了。
情 韻 義
中國古典詩歌的語言,經(jīng)過無數(shù)詩人的提煉、加工和創(chuàng)造,擁有眾多的詩意盎然的詞語。這些詞語除了本身原來的意義之外,還帶著使之詩化的各種感情和韻味。這種種感情和韻味,我稱之為情韻義。情韻義是對宣示義的修飾。
詞語的情韻是由于這些詞語在詩中多次運用而附著上去的。凡是熟悉古典詩歌的讀者,一見到這類詞語,就會聯(lián)想起一連串有關(guān)的詩句。這些詩句連同它們各自的感情和韻味一起浮現(xiàn)出來,使詞語的意義變得豐富起來。而這種種豐富的情韻義,往往難以用訓(xùn)詁的方法予以解釋,也是一般詞典中難以包括的。
例如“白日”,除了指太陽以外還帶著一種特殊的情韻。曹植說“驚風(fēng)飄白日”(《箜篌引》);左思說“皓天舒白日”(《詠史》其五);鮑照說“白日正中時,天下共明光”(《學(xué)劉公幹體》其五);李商隱說“白日當(dāng)天三月半”(《無題》)?!鞍兹铡边@個詞有一種光芒萬丈的氣象,用白形容太陽的光亮,給人以燦爛輝煌的聯(lián)想。盛唐詩人王之渙《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币婚_頭的“白日”二字和詩里那種樂觀向上的精神正相吻合。這首詩所寫的景色是日落黃昏時的景色,但絲毫也沒有黃昏時分的蕭瑟、暗淡和朦朧,而是給人以輝煌燦爛的感覺。詩里激蕩著對于光明的留戀和追求,是那一輪當(dāng)空四照無比輝煌的“白日”,漸漸地隱沒于山后了,所以要“更上一層樓”,追上那將要隱去的白日,追回那光輝壯麗的時光。此中的意味是何等深長!
“綠窗”,意思是綠色的紗窗。但是它在詩詞中另有一種溫暖的家庭氣氛,閨閣氣氛。如劉方平的《夜月》:“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崩罴澋摹耳L鶯歌》:“綠窗嬌女字鶯鶯,金雀婭鬟年十七。”溫庭筠的《菩薩蠻》:“花落子規(guī)啼,綠窗殘夢迷。”韋莊的《菩薩蠻》:“勸我早歸家,綠窗人似花?!碧K軾的《昭君怨》:“誰作桓伊三弄,驚破綠窗幽夢?!?/p>
“拾翠”,意思是拾取翡翠鳥的羽毛,古時以為飾物。如果只從字面上理解,意思很簡單??墒窃谠娫~里,“拾翠”卻是一個飽含著感情和韻味的詞語。這個詞最早可能見于曹植的《洛神賦》:“爾迺眾靈雜遝,命儔嘯侶,或戲清流,或翔神渚,或采明珠,或拾翠羽?!睂懙氖且蝗号裨谒叺幕顒印K齻兊拿利?,她們的風(fēng)采,她們那種飄飄然的儀態(tài),通過采珠和拾翠等活動很生動地表現(xiàn)了出來。此后詩詞中出現(xiàn)“拾翠”這個詞,便常常和年輕美貌的女子聯(lián)系在一起,和水邊綺麗的風(fēng)景聯(lián)系在一起,和美好的回憶聯(lián)系在一起,令人產(chǎn)生懷念和向往之情。如杜甫《秋興》其八:“佳人拾翠春相問,仙侶同舟晚更移?!笔菍Π彩分畞y以前長安的和平安定生活的美好回憶。孫光憲《八拍蠻》:“越女沙頭爭拾翠,相呼歸去背斜陽。”宛如一幅美麗的圖畫。張先《木蘭花》:“芳洲拾翠暮忘歸,秀野踏青來不定?!崩罴住兜叟_春》:“憶得盈盈拾翠侶,共攜賞、鳳城寒食。”寫婦女春日在水邊的嬉游,也很有氣氛。
又如“南浦”,大水有小水別通叫浦,也就是水流分支的地方,“南浦”無非是南邊的一個浦口,它本來的意義很簡單。屈原在《九歌·河伯》里說:“子交手兮東行,送美人兮南浦?!苯?jīng)他用后,“南浦”便染上了離愁別緒,有了更豐富的情韻。后代詩人再寫送別的時候便常常用這個詞。而一寫到浦口,便總是用“南浦”,似乎東浦、西浦、北浦都不夠味了。如江淹《別賦》:“春草碧色,春水綠波。送君南浦,傷如之何!”白居易《南浦別》:“南浦凄凄別,西風(fēng)裊裊秋。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狈冻纱蟆稒M塘》:“南浦春來綠一川,石橋朱塔兩依然。年年送客橫塘路,細雨垂楊系畫船?!毙翖壖病蹲S⑴_近》:“寶釵分,桃葉渡,煙柳暗南浦?!?/p>
“憑欄”、“倚欄”,意思是依靠著欄桿,但是詩詞中用“憑欄”、“倚欄”,卻有多種意味,或表示懷遠,或表示吊古,或抑郁愁苦,或悲憤慷慨。杜牧《初春有感寄歙州邢員外》:“聞君亦多感,何處倚欄桿?”正說明倚欄或憑欄是一種寄寓感情的方式,而這兩個詞也隨之染上了濃郁的感情和韻味。如李璟《攤破浣溪沙》:“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多少淚珠無限恨,倚欄桿?!崩铎稀独颂陨沉睢罚骸蔼氉阅獞{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馮延巳《鵲踏枝》:“一晌憑欄人不見,鮫綃掩淚思量遍?!苯纭饵c絳唇》:“今何許,憑欄懷古,殘柳參差舞?!痹里w《滿江紅》:“怒發(fā)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這些詩句中的“憑欄”都是和某種激動的感情聯(lián)系在一起的。
又如,“板橋”就是木板橋,卻比“木橋”更有詩味兒。劉禹錫《楊柳枝》:“春江一曲柳千條,二十年前舊板橋。曾與美人橋上別,恨無消息到今朝?!睖赝ン蕖渡躺皆缧小罚骸半u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薄鞍鍢颉边@個詞也有一種特殊的情韻,換成“木橋”就索然無味了。
由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詩歌語言的情韻義是由于詩人反復(fù)使用而逐漸涂上去的。這種情韻在詩里所起的作用,有時甚至比詞語原有的意義更重要,它可以給人以多方面的啟示和聯(lián)想,使詩的含義更加豐富飽滿。
但是在使用這類富有情韻義的詞語時,也需要加以創(chuàng)新,使它們不至于成為陳詞濫調(diào);要以充沛的思想感情來駕馭它們。正如章學(xué)誠所說:“譬彼禽鳥,志識其身,文辭其羽翼也。有大鵬千里之身,而后可以運垂天之翼;雀假雕鶚之翼,勢未舉而先躓也,況鵬翼乎!故修辭不忌夫暫假,而貴有載辭之志識,與己力之能勝而已矣?!?sup >〔6〕例如,“丁香結(jié)”喻指心中郁結(jié)的憂愁,李商隱《代贈》:“芭蕉不展丁香結(jié),同向春風(fēng)各自愁。”李珣《河傳》:“愁腸豈異丁香結(jié)?因離別,故國音書絕?!迸陡卸鞫唷罚骸白詮哪掀謩e,愁見丁香結(jié)?!崩瞽Z《攤破浣溪沙》:“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jié)雨中愁?!倍际窃谶@個意義上使用“丁香結(jié)”的。但也有從另外的角度下筆的,陸龜蒙《丁香》:“江上悠悠人不問,十年云外醉中身。殷勤解卻丁香結(jié),縱放繁枝散誕春。”“解卻丁香結(jié)”就是使丁香的花苞開放,丁香花一開,春意才更熱鬧而濃郁。這首詩運用富有情韻的詞語,而用法有所創(chuàng)新,使人覺得十分新鮮。
象 征 義
象征義專指那些用象征的手法派生出來的意義,有的附著在詞語的宣示義上,有的并不在詞語上,而在整個句子之中或整篇詩歌之中。象征義和宣示義之間的關(guān)系是指代與被指代的關(guān)系,宣示義在這時往往只起指代作用,象征義才是主旨之所在。
在中國古典詩歌里,象征義是很常見的。在那些題為《詠懷》、《感遇》的作品里,尤其是如此。阮籍的《詠懷》八十二首,庾信的《擬詠懷》二十七首,陳子昂的《感遇》三十八首,張九齡的《感遇》十二首,便是這類作品中的名篇。在這些詩里,取作象征的事物相當(dāng)廣泛,而表現(xiàn)的內(nèi)容多半是政治的感慨,或傷時,或憂生,或言志,或譏刺。如阮籍《詠懷》中“西方有佳人”一首,以不能與佳人交接象征理想不能實現(xiàn)。陳子昂《感遇》中“蘭若生春夏”一首,以蘭若的搖落象征盛年易逝,壯志難酬。張九齡《感遇》中“江南有丹橘”一首,以丹橘經(jīng)冬不凋象征自己的堅貞的品格。這些詩都是含蓄深沉、意義豐富的佳作。李白、杜甫的一些詩,雖然不以《感遇》、《詠懷》為題,但是也以象征的手法抒寫政治的感慨,實際上也屬于這一類。如李白《古風(fēng)》中的“桃李開東園”、“美人出南國”,杜甫的《客從》、《病橘》等。這類作品構(gòu)成中國古典詩歌優(yōu)良傳統(tǒng)的一個組成部分。
象征義有兩個特點:一、用具體的、可感知的事物象征抽象的意義;二、用客觀的事物象征主觀心理和情緒。例如:以松菊象征高潔,以美人香草象征理想等等。有些詞語由于反復(fù)使用,已經(jīng)有了固定的公認的象征義,如:
“東籬”,陶淵明《飲酒》:“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本是寫實,陶家庭院東邊有一道籬笆,籬下種著菊花。因為陶淵明是一位著名的隱士,他又特別喜歡菊花,在詩里屢次詠菊,菊花幾乎成了陶淵明的化身,所以連帶著“東籬”這個詞便有了一種象征的意義。一提“東籬”,就讓人想起那種遠離塵俗的、潔身自好的品格。因為“東籬”有了這種象征意義,后人寫詩的時候?qū)懙交h笆,便常常說“東籬”,似乎“西籬”、“南籬”、“北籬”,都缺乏詩意了。如劉眘虛的《九日送人》:“從來菊花節(jié),早已醉東籬。”蘇軾的《戲章質(zhì)夫寄酒不至》:“漫繞東籬嗅落英。”李清照的《醉花陰·九日》:“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p>
“新亭”,由于《世說新語·言語篇》里記載過一個“新亭對泣”的故事,所以“新亭”這個普通的地名也就有了一種象征義,象征憂國傷時的悲憤之情。辛棄疾的《水龍吟》:“長安父老,新亭風(fēng)景,可憐依舊?!眲⒖饲f的《賀新郎》:“多少新亭揮淚客,誰夢中原塊土?”
除了公認的象征義,還有屬于個人的象征義,這是詩人臨時創(chuàng)造出來的,帶有強烈個性色彩的。如陶淵明詩中屢次出現(xiàn)的“歸鳥”象征著他自己的歸隱。王士禛的名作《秋柳》組詩,其一以南京白下門的秋柳寄托故國之思,“他日差池春燕影,祗今憔悴晚煙痕”的秋柳,遂亦具有象征的意義。這類象征義都是詩人自己的創(chuàng)造,因為個性色彩很濃,所以比較難懂。李商隱的詩因為較多地用了這種個人的象征,所以顯得朦朧。例如《初食筍呈座中》:
嫩籜香苞初出林,于陵論價重如金?;识缄懞?yīng)無數(shù),忍剪凌云一寸心!
這首詩是李商隱22歲時所寫的,當(dāng)時他在兗州觀察使崔戎幕中掌書記。據(jù)《竹譜》注,兗州附近出產(chǎn)一種竹筍,味最美,是難得的佳肴。這首詩就以初生的嫩筍為象征,表現(xiàn)了一個壯志凌云的青年對不公正的社會的憤慨,以及對自己前途的憂慮。那初出林的鮮嫩芬芳的竹筍本來有希望成為一棵凌云的大竹,可惜在她還幼小的時候就被采來吃掉了?;识紤?yīng)有無數(shù)水陸的美味,怎么還忍心剪伐這幼小的竹筍呢!〔7〕
李商隱筆下的牡丹也有象征意義,《回中牡丹為雨所敗》其二:
浪笑榴花不及春,先期零落更愁人。玉盤迸淚傷心數(shù),錦瑟驚弦破夢頻。萬里重陰非舊圃,一年生意屬流塵。前溪舞罷君回顧,并覺今朝粉態(tài)新。
這首詩是李商隱在涇州時寫的,用被雨所敗的牡丹象征自己。石榴初夏才開花,錯過了春天的大好時光,牡丹似乎有資格譏笑她。但是遭受風(fēng)雨的摧殘?zhí)崆傲懵涞哪档?,她的命運恐怕還不如石榴呢!詩的最后兩句又遞進一層,牡丹為雨所敗而夭折固然可憐,但畢竟還有幾分粉態(tài),如果等她自己凋謝了,那時再回想今天的情形,反而會覺得今天的粉態(tài)新鮮了。在這首詩里,牡丹的形象和詩人自己的形象融合在一起,意味很豐富。
個人的象征義如果得到普遍的理解和運用,可以轉(zhuǎn)化為公認的象征義。漢班婕妤《怨歌行》,以被棄的秋扇為象征,抒寫了遭人玩弄而終被遺棄的婦女的悲愁。本是班婕妤個人創(chuàng)造的象征,后來已成為公認的了。
公認的象征義的建立依賴于民族的歷史、文化傳統(tǒng),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象征習(xí)慣。例如,以鳥象征不祥,以杜鵑象征悲哀,就具有中國的特色。前者源自漢賈誼《鳥賦》,其序曰:“誼為長沙王傅三年,有鳥飛入誼舍,止于坐隅。似鸮,不祥鳥也?!薄段骶╇s記》也說:“賈誼在長沙,鳥集其承塵而鳴,長沙俗以為至人家,主人當(dāng)死。”后者源自古蜀帝杜宇化為杜鵑的故事,見漢揚雄《蜀王本紀》、晉左思《蜀都賦》、晉常璩《華陽國志·蜀志》等書??梢?img alt="alt" src="https://img.dushu.com/2024/03/18/22432940253941.gif" />鳥、杜鵑的象征意義由來已久,深深地植根于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之中。聞一多先生有《說魚》一文,指出“魚”在古代是一種隱語,有象征“匹偶”或“情侶”的意義。以此解釋《詩經(jīng)·周南·汝墳》,遂得出不同于前人的勝解。
深 層 義
深層義隱藏在字句的表面意義之下,有時可以一層一層地剖析出來。如歐陽修《蝶戀花》的最后兩句:“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薄豆沤裨~論》引毛先舒云:“詞家意欲層深,語欲渾成。……‘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此可謂層深而渾成。何也?因花而有淚,此一層意也;因淚而問花,此一層意也;花竟不語,此一層意也;不但不語,且又亂落,飛過秋千,此一層意也。人愈傷心,花愈惱人,語愈淺而意愈入,又絕無刻畫費力之跡。謂非層深而渾成耶?”
又如李白的《早發(fā)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盡,輕舟已過萬重山。
從字面上看,這首詩無非是寫三峽水流之急,船行之快,是一首詠山水、紀行旅的詩。我們還可以引《水經(jīng)注》寫三峽的那一段文字來印證。但是詩的意思如果僅僅是這些,那不過是把《水經(jīng)注》改寫成為一首詩而已,就不會成為千古絕唱了。這首詩還有更豐富的意思,那就是表現(xiàn)了詩人自己心情的輕松和喜悅。這首詩是李白在流放途中走到三峽,遇赦返回的時候?qū)懙?。正因為不久之前有逆水而上的艱辛,所以遇赦歸來順流而下才格外感到輕松和喜悅。這種感情,詩里沒有直說,而是以輕快的節(jié)奏流露出來的。除此之外,我感到詩里還有一種惋惜與遺憾的感情。上三峽的時候,李白大概沒有心情欣賞周圍的景色。當(dāng)時他寫過一首《上三峽》,詩里說:“巫山夾青天,巴水流若茲。巴水忽可盡,青天無到時。三朝上黃牛,三暮行太遲。三朝又三暮,不覺鬢成絲?!笨梢娝?dāng)時的心情是多么沉重。如今他遇赦返歸,順著剛剛走過的那條流放路,重又泛舟于三峽之間,他一定想趁這個機會飽覽三峽的壯麗風(fēng)光。可惜他還沒有看夠,沒有聽夠,沒有來得及細細領(lǐng)略三峽的美,船已飛駛而過:“兩岸猿聲啼不盡,輕舟已過萬重山。”在喜悅之中又帶有幾分惋惜和遺憾,似乎嫌船走得太快了。
深層義在以下幾類詩里比較豐富:
第一類是感情深沉迂回、含蓄不露的。如杜甫的《江南逢李龜年》: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fēng)景,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
從字面上看,“落花時節(jié)”是點明與李龜年相逢的時令,但它還有更深的意思。李龜年當(dāng)初是紅極一時的音樂家,經(jīng)常出入于王公貴戚之門。如今他流落江南,也許已成為一個流浪街頭的藝人,這對于李龜年來說是他的“落花時節(jié)”。“落花時節(jié)”暗指李龜年不幸的身世,這是第二層意思。杜甫當(dāng)年在長安雖然不得志,但也曾出入于岐王、崔九之門,在那盛世里無論如何也比他后來四處飄泊的生活要好些。何況那時他才三十幾歲,而寫這首詩的時候已經(jīng)是“老病有孤舟”,他自己的境況也大不如前了。所以“落花時節(jié)”又暗指自己不幸的身世,這是第三層意思。此外還有更深的意義,對于唐王朝來說,經(jīng)過一場“安史之亂”,盛世的繁榮已經(jīng)破壞殆盡,也好像是“落花時節(jié)”。我們必須透過字面的表層義,體會出這幾層意義才算真正懂得了這句詩。
又如杜牧的《秋夕》: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這首詩寫一個失意宮女的孤獨生活和凄涼心情。在一個秋天的晚上,微弱的燭光給屏風(fēng)上的圖畫添了幾分暗淡而幽冷的色調(diào)。這時,一個孤單的宮女正用小扇撲打著飛來飛去的螢火蟲?!拜p羅小扇撲流螢”這一句有多重的含義:第一,古人說腐草化螢,雖然是不科學(xué)的,但螢總是生在草叢冢間那些荒涼的地方。如今,在宮女居住的庭院里竟然有流螢飛動,宮女生活的凄涼也就可想而知了。第二,從宮女撲螢可以想見她的寂寞與無聊。她無事可做,只好以撲螢來消遣她那孤獨的歲月。她用小扇撲打著流螢,一下一下地,似乎想驅(qū)趕包圍著她的陰冷與索寞,但這又有什么用呢?第三,扇子本是夏天用來揮風(fēng)取涼的,秋天就沒有用了,所以詩詞里常以秋扇比喻棄婦。從詩題可以看出這是一個秋天的晚上,這宮女手中的小扇便是一把秋扇,從這把秋扇可以聯(lián)想到持扇宮女被遺棄的命運。三四句“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椗恰?,也很耐人尋味?!耙股珱鋈缢卑凳疽挂焉畛?,寒意襲人,該進屋去睡了。可是宮女依舊坐在石階上,仰視著天河兩旁的牽牛星和織女星。牽牛織女的故事觸動她的心,使她想起自己不幸的身世,也使她向往那種真摯的愛情。滿懷心事都在這舉首仰望之中了。這首詩沒有一句抒情的話,但宮女那種哀怨與期望交織的復(fù)雜感情蘊涵在深層,很耐人尋味。
第二類是在自然景物的描寫中寄寓了深意的。如柳宗元《江雪》: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表面看來這不過是一首富有畫意的寫景詩,在大雪迷漫之中,鳥飛絕,人蹤滅,只有一個身披蓑衣、頭戴斗笠的漁翁在孤舟上,一竿在手,獨釣于江雪之中。但細細想來卻不只是寫景,而另有深意。在這漁翁身上,詩人寄托了他理想的人格。這漁翁對周圍的變化毫不在意,鳥飛絕,人蹤滅,大雪鋪天蓋地,這一切對他沒有絲毫的影響,依然釣他的魚。他那種悠然安然的態(tài)度,遺世獨立的精神,正是謫居在外的柳宗元所向往的。我們可以用張志和的《漁父歌》作比較:“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fēng)細雨不須歸?!边@首詩寫的是春天的斜風(fēng)細雨,再加上白鷺飛、鱖魚肥,閑適中帶著瀟灑,是一幅漁家樂的圖畫。柳宗元詩中的那個漁翁,更多的是孤寂與清高,他仿佛是被社會所遺棄的,又是遺棄了社會的,他不像張志和詩中的那個漁父,心目中有肥肥的鱖魚。他的垂釣并不在得魚,而只是想找一個安靜的去處,讓他忘掉世上的庸俗和紛擾,暫時得到一點休息。所以這首詩與其說是一幅真實景物的素描,不如說是表現(xiàn)了詩人自己對于人生的態(tài)度,而后者就是它的深層義。
第三類是富有哲理意味的詩歌。如杜甫的《江亭》:
坦腹江亭暖,長吟野望時。水流心不競,云在意俱遲。寂寂春將晚,欣欣物自私。故林歸未得,排悶強裁詩。
“水流”二句,王嗣奭《杜臆》說:“景與心融,神與景會,居然有道之言。蓋當(dāng)閑適時道機自露,非公說不得如此通透。”仇兆鰲說:“水流不滯,心亦從此無競。閑云自在,意亦與之俱遲。二句有淡然物外、優(yōu)游觀化意?!彼麄兌贾赋隽诉@兩句詩的哲理意味。這兩句詩不止是一般的情景交融,還包含著深刻的哲理。江水的流動是它自然的本性,并不是要和誰競爭,自己的心也像水流那樣不爭不競;閑云悠然地停在那兒,得其自在,自己飛馳的意念也和閑云一樣地遲滯了。在杜甫看來,水也好,云也好,都是自在之物,它們的動,它們的靜,都是出自本性,并不是有意要怎樣,也沒有什么功利的目的與追求,只是各行其素而已。杜甫感受到云水的這種性格,并從中悟出了人生的道理,便覺得自己也化做了云水,和它們一樣地達到自如自在的境地。
言 外 義
上述四種意義,或是詩歌語言所負荷的,或是詩歌語言所蘊涵的,或是詩歌語言所指代的,可以總稱之為言內(nèi)義。然而古典詩歌的多重意義不僅表現(xiàn)在言內(nèi),還可以寄托在言外。言外之義是詩人未嘗言傳,而讀者可以意會的。言內(nèi)義在字里,言外義在行間,詩人雖然沒有訴諸言辭,但在行間有一種暗示,引導(dǎo)讀者往某一個方向去想,以達到詩人意向的所在。富有言外義的詩歌,狀物而不滯于物,引導(dǎo)讀者由此及彼地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它總是讓人讀后還要思索一下,尋一尋余味。在尋思中有所領(lǐng)悟,有所發(fā)現(xiàn),遂得到藝術(shù)欣賞的滿足。
大凡事物的發(fā)展總有其前因后果,感情的發(fā)展也有它的脈絡(luò)。然而中國古典詩歌通常不是把感情脈絡(luò)的連續(xù)性呈現(xiàn)給讀者,而是從感情的發(fā)展脈絡(luò)中截取最有啟示性的一段,把其他的略去,留給讀者自己去聯(lián)想補充。同時句子之間有較大的跳躍性,句子之間留下了較大的空白。從感情脈絡(luò)中略去的部分就隱約地浮現(xiàn)在這無言的行間,并以它們的多姿與多彩豐富著言內(nèi)之物,構(gòu)成詩歌的多義效果。
司馬光《續(xù)詩話》:“古人為詩貴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故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也。近世詩人惟杜子美最得詩人之體,如:‘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山河在’,明無余物矣;‘草木深’,明無人矣?;B,平時可娛之物,見之而泣,聞之而悲,則時可知矣。他皆類此,不可遍舉?!?sup >〔8〕王夫之《夕堂永日緒論·內(nèi)篇》舉崔顥的《長干行》說:“墨氣所射,四表無窮,無字處皆其意也。”〔9〕類似的富有言外義的詩例還可以舉出許多,如盧綸的《塞下曲》: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詩寫一個大雪之夜,準(zhǔn)備集合輕騎兵,去追擊潰退的敵人。詩人只寫了準(zhǔn)備出擊的場景,究竟出擊沒有,追上敵人沒有,統(tǒng)統(tǒng)略去了?!坝麑⑤p騎逐,大雪滿弓刀”,并不是戰(zhàn)斗的結(jié)束,可是那種艱苦的自然環(huán)境、肅穆的戰(zhàn)斗氣氛和將士們的英雄氣概,都被烘托出來了。神龍見首不見尾,并不是沒有尾,尾在云中,若隱若現(xiàn),更有不盡的意味和無窮的魅力。又如元稹的《行宮》:
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
紅色的宮花和白頭的宮女,色調(diào)形成鮮明的對比。紅的宮花讓人聯(lián)想到宮女們已經(jīng)逝去的青春,而宮花的寂寞又象征著宮女們當(dāng)前的境遇。在這樣一座古行宮里,幾個白頭宮女閑坐在一起,談?wù)撝诘耐隆T娎镉昧艘粋€“在”字,說“白頭宮女在”,言外昔日行宮的繁華已不復(fù)存在,如今只有“白頭宮女”還在這里,好像是那段繁華歷史的見證人。詩只寫到宮女說玄宗就結(jié)束了。至于她們的身世如何,詩里沒有交代。反正已經(jīng)把那種凄涼寂寞的氣氛和撫今追昔的情調(diào)表現(xiàn)出來了,其他也就不言而喻。前人說這首詩“語少意足,有無窮之味”〔10〕,是不錯的。又如蔣捷的《虞美人》: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fēng)?! 《衤犛晟畯]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這首詩以聽雨為線索,選取少年、中年、暮年三個不同的時期,歌樓、客舟、僧廬三個不同的地點,串起了作者自己一生的經(jīng)歷。這三個時期作者的生活發(fā)生了急劇的變化,然而作者把變化的過程統(tǒng)統(tǒng)略去了,只是跳躍地選了三個點來寫,讓讀者自己在對比中體會其他的一切。作者少年時代的浪漫,中年時代的飄泊,暮年時代的凄苦與灰心,曲折地反映了南宋亡國前后的時代氣息,是十分耐人尋味的。
寫詩的困難往往不在于取而在于舍。詩中那無言之處也需要認真經(jīng)營。剪裁得體,才能收到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效果?!吨袂f詩話》引《漫齋語錄》說:“用意十分,下語三分,可幾風(fēng)雅;下語六分,可追李杜?!?sup >〔11〕可見前人對這一點的重視。然而大詩人也難免贅疣,柳宗元《漁翁》:
漁翁夜傍西巖宿,曉汲清湘燃楚竹。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乜刺祀H下中流,巖上無心云相逐。
《冷齋夜話》引蘇軾曰:“詩以奇趣為宗,反常合道為趣。熟味此詩有奇趣,然其尾兩句,雖不必亦可?!?sup >〔12〕蘇軾的批評是有道理的。詩的前四句,漁翁由顯而隱,山水由隱而顯,漁翁與大自然和諧地融為一體。漁翁那種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已經(jīng)恰到好處地表現(xiàn)了出來。詩寫到這里實在是應(yīng)該結(jié)束了。可是柳宗元猶嫌不足,又用兩句詩交代漁翁的去向,描寫他的那種悠悠然的神情。這兩句孤立地看,的確是佳句,但是在這首詩里未免多余。正如傅庚生先生所指出的:“柳河?xùn)|《漁翁》詩至‘欸乃一聲山水綠’收束,頗有含蓄之致,實于不足之中見足。乃必藉云之相逐,點出‘無心’二字,政見其有心于‘無心’,了無余蘊,是求其足乃轉(zhuǎn)不足也?!?sup >〔13〕
以上所講的雙關(guān)義、情韻義、象征義、深層義和言外義,構(gòu)成中國古典詩歌含蓄蘊藉的藝術(shù)特色。但這五種意義的區(qū)別,只能說是大致的、相對的。在有的詩里,各種意義可能并存著,很難十分嚴格地劃分開來,不必過于拘泥。
注 釋
〔1〕《文心雕龍·隱秀》:“隱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秀也者,篇中之獨拔者也。隱以復(fù)意為工,秀以卓異為巧,斯乃舊章之懿績,才情之嘉會也?!狈段臑憽段男牡颀堊ⅰ肪戆?,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58年第一版第632頁。
〔2〕皎然《詩式》卷一《重意詩例》:“評曰:兩重意已上,皆文外之旨。若遇高手如康樂公,覽而察之,但見情性,不睹文字,蓋詩(原作“詣”,據(jù)《詩學(xué)指南》本改)道之極也?!薄笆f卷樓叢書”本。
〔3〕見《詩學(xué)》第二十一章,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62年版第72頁。
〔4〕引自伍蠡甫主編《西方文論選》上卷,上海譯文出版社1979年第一版第159頁。
〔5〕原載《中學(xué)生雜志》,收入《朱自清古典文學(xué)論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6〕《文史通義》內(nèi)篇四《說林》,嘉業(yè)堂本《章氏遺書》卷四。
〔7〕馮浩注曰:“《竹譜》云:‘般腸實中,為筍殊味?!⒃唬骸隳c竹生東郡緣海諸山中,有筍最美?!齼己5匾??!瘪T注“陸海”,引《漢書·地理志》:“(秦地)有鄠、杜竹林、南山檀柘,號稱陸海。”據(jù)馮注,此二句意謂:皇都陸海亦有無數(shù)竹林,何須剪伐此兗海之竹?然兗海之竹既不應(yīng)剪,陸海之竹豈應(yīng)剪乎?細繹義山詩意,凡竹之筍皆不忍剪。何焯批曰:“陸海,言陸地海中所產(chǎn)之物也”,近是。白居易《輕肥》:“樽罍溢九醞,水陸羅八珍。”“陸?!豹q“水陸”。義山意謂:皇都多有水陸所產(chǎn)各種珍肴,豈忍剪此幼筍食之耶?般腸筍既然味最美,必進貢皇都,故有此感慨。
〔8〕何文煥輯《歷代詩話》本,中華書局1981年第一版第277頁。
〔9〕《姜齋詩話》卷二,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61年第一版第162頁。
〔10〕《詩人玉屑》卷十引《隨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新一版第211頁。
〔11〕見《竹莊詩話》卷一“講論”。
〔12〕見毛氏汲古閣刊《冷齋夜話》十卷本,卷五。
〔13〕《中國文學(xué)欣賞舉隅》二○《剪裁與含蓄》,陜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一版第15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