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維·托卡列娃與當代俄羅斯女性文學創(chuàng)作研究

語用學視角下的維·托卡列娃作品研究 作者:王娟 著


第一章
維·托卡列娃與當代俄羅斯女性文學創(chuàng)作研究

1.1 當代俄羅斯女性文學中俄研究現(xiàn)狀概述

當代俄羅斯文壇上不僅活躍著新生代女性作家,而且活躍著老一輩女性作家。無論是老一輩女性作家還是新生代女性作家,她們都在積極創(chuàng)作,她們的作品主題新穎、內容豐富。達·雷科娃(Дарья Рыкова)在《21世紀前十年的女性小說:傳統(tǒng)與創(chuàng)新》一文中指出:“一方面,俄羅斯新生代的女性作家繼承了老一輩女性作家代表人物的創(chuàng)作風格和主題(如對家人的愛、日常生活、外表與內心的美、家庭、孩子、房子等主題);另一方面,俄羅斯新生代的女性作家在創(chuàng)作主題和語言運用上又帶有新世紀的烙印。21世紀是互聯(lián)網的時代,網民們孤獨的內心、虛擬的關系及網絡流行語不可避免地反映在新生代女性小說的作品中。”[1]由于這些女性作家勤勤懇懇地創(chuàng)作,她們的作品不斷涌現(xiàn),這引起了國內外研究者對她們作品的高度關注,從而開始了與其相關的各種研究。

1.1.1 當代俄羅斯女性文學俄羅斯研究現(xiàn)狀概述

本節(jié)主要從四個方面對俄羅斯學者的有關當代俄羅斯女性文學的研究進行概述:(1)當代俄羅斯女性文學的宏觀研究;(2)性別與詩學理論角度的當代俄羅斯女性文學研究;(3)文學理論角度的當代俄羅斯女性文學研究;(4)語言學角度的當代俄羅斯女性文學研究。從所收集的國外學者有關當代俄羅斯女性文學的研究資料來看,從文藝學角度對女性文學的作品進行研究的文章大多都登載在《變容》(?Преображение?)、《瑪利亞》(?Мария?)、《文學問題》(?Вопросы литературы?)、《新文學評論》(?Новое литературное обозрение?)、《舊文學評論》(?Старое литературное обозрение?)等期刊上,從語言學的角度對女性文學的作品進行研究的文章大多都登載在《俄語言語》(?Русская речь?)、《國外俄語研究》(?Русский язык за рубежом?)等期刊上。除此之外,在一些學術會議的論文集及網絡上也散見一些見解獨到、內容豐富的評論文章。下面逐一論述國外學者對俄羅斯女性文學的研究情況。

1.當代俄羅斯女性文學作品的宏觀研究

從宏觀角度概述當代俄羅斯女性文學作品的文章相當豐富(研究者有:達·雷科娃、納·加布里埃良〈Габриэлян Н.М.〉、尤·謝爾戈〈Серго Ю.Н.〉、伊·薩夫金娜〈Савкина И.〉和彼·薩特克里夫〈Сатклифф Б.〉等[2])。納·加布里埃良的《夏娃意味著“生命”:當代俄羅斯女性文學中的空間問題》是概述當代俄羅斯女性文學較為深入的一篇文章,文中作者以五位當代女作家的小說為基礎“分析了女性文學創(chuàng)作與‘空間’的相互作用問題。作者說,這個空間并不是‘物理意義上的空間,或者說不完全是’,它是‘某種其他的東西’。縱觀全文,作者所指的‘空間’實際上就是傳統(tǒng)的社會和文化對男、女兩性思維模式和心理模式進行的定義,而女性文學同這兩種模式的關系決定了不同類型作品的產生”[3]。塔·羅文斯卡婭(Ровенская Т.А.)在“《言說女性的現(xiàn)象:80-90年代俄羅斯女性文學中的自我意識》一文中從心理學的角度對當代女性作家的總體創(chuàng)作情況進行了分析”[4]。伊·薩夫金娜在《說吧,瑪利亞:點評當代女性文學》一文中對20世紀90年代女性文學創(chuàng)作中的人物形象的總體特征進行了歸納,并指出當代女性作家在作品中喜歡顛覆傳統(tǒng)文學作品中所塑造的男性形象和女性形象。

學者們深刻、多角度地總結了當代女性文學的創(chuàng)作情況及學者們關心的問題,這為讀者及研究者全方位地了解俄羅斯女性文學的總體創(chuàng)作情況提供了豐富的資料。

2.性別與詩學理論角度的當代俄羅斯女性文學研究

“гендер”(性別)一詞較早出現(xiàn)在尼·普什卡列娃(Пушкарева Н.Л.)的《歷史研究中的性別觀點》一文中。文中作者寫道:“1958年加州大學的精神分析家羅伯特·斯托勒首次在個人的研究中運用了‘性別’這一術語,羅伯特把‘性別’理解為‘(社會學上的)性別(социальный пол)’。他的這一概念是建立在‘гендер’與‘пол’的不同意義的基礎之上的。羅伯特認為對‘пол’的研究是生理學家的任務,而對‘гендер’的分析是心理學家、社會學家、文化學家的任務。因此,羅伯特的‘性別’這一概念的提出促成了現(xiàn)代人文學科的又一流派的形成,即性別理論的興起?!?sup>[5]

隨著各國學者在不同領域對“性別”研究的不斷深入,性別理論應運而生。其中,奧·沃羅尼娜(Воронина О.А.)和阿·博利沙科娃(Большакова А.Ю.)兩位學者有關性別理論的研究各具特色。奧·沃羅尼娜強調,“必須區(qū)分出生物學上的性別(英語中是‘sex’)和社會學上的性別(英語中是‘gender’)?!鸳支擐乍支狻辉~在概念本質上是一個復雜的社會文化過程,它指男性和女性在角色、行為、心理和情感特色上不同。與此同時,奧·沃羅尼娜又詳細地論述了‘гендер’的構成過程,論述了社會中男性角色與女性角色的特色及男性與女性的心理和情感特色?!?sup>[6]阿·博利沙科娃認為,“性別作為文化符號不僅有社會學的闡釋,而且具有文化符號學的闡釋。許多與性別無關的概念和現(xiàn)象(比如自然、文化、自然現(xiàn)象、顏色、天堂與陰間、惡等等)與男性和女性因素聯(lián)系起來。因此,出現(xiàn)了‘女性的’與‘男性的’符號學意義?!行缘摹c上帝、創(chuàng)作、光明、力量、積極性等聯(lián)系起來,而‘女性的’與自然、軟弱、從屬、混亂、消極等聯(lián)系起來”。[7]

在20—21世紀之交的俄羅斯廣泛流行的性別理論對文藝學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俄羅斯期刊大量刊登了從性別的角度闡釋藝術語篇的文章。俄羅斯學者奧·片濟娜(Пензина О.В.)撰文指出,“19世紀末性別理論就作為現(xiàn)代文藝學的重要概念而被研究。”[8]與此同時,文中她還提出了用“性別理論分析藝術語篇的準則及女性文學判定的標準”[9]。除此之外,研究女性文學作品的性別特點的學者還有塔·羅文斯卡婭、塔·梅列什科(Мелешко Т.А.)、斯·奧霍特尼科娃(Охотникова С.Р.)、葉·特羅菲莫娃(Трофимова Е.И.)及塔·斯塔馬特(Стамат Т.В.)等。其中,塔·羅文斯卡婭和塔·梅列什科兩位學者是運用性別理論研究女性文學的典范。塔·羅文斯卡婭的《1980年代末—1990年代初的女性文學:問題、心理、鑒定》這一博士論文具有明顯的文化學特色,文中作者對20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女性文學這一社會文化現(xiàn)象進行了總體研究。在這篇論文的標題中雖然沒有體現(xiàn)出“性別”這一概念,但文中作者提出了在俄羅斯文藝學中怎樣發(fā)展性別研究,怎樣使女權主義運動理論演化成性別研究等一系列問題。與此同時,塔·羅文斯卡婭還注意到了女性文學中所反映的社會問題,注意到了女主人公的自我認同(самоидентификация)問題,并且用詩學理論研究身體與性欲概念等等。塔·梅列什科在《現(xiàn)代國民女性小說:性別觀點中的詩學問題》一書中運用文藝學理論中的性別學理論分析了柳·彼特魯舍夫斯卡婭、塔·托爾斯泰婭、斯·瓦西連科、瑪·帕列依和瓦·納爾比科娃五位作家的文學作品。

從性別詩學角度對女性文學進行較為完備的研究的論文有加·普什卡里(Пушкарь Г.А.)的博士論文《女性文學的類型和詩學:性別角度》。文中,作者首先詳細地論述了性別研究的起源、發(fā)展及其對女性文學研究的影響。其次,作者從性別理論的角度把當代女性文學分為“蘇聯(lián)時代的女性作家創(chuàng)作的帶有男性類型的女性小說(這些小說描寫蘇聯(lián)時期的社會生產和戰(zhàn)爭場面。之所以把這類小說稱為女性小說,是因為這些小說的作者是女性,這完全根據生理的性別劃定)、雌雄共體型的女性小說(這類小說對男性和女性都進行了顯著的描寫,以塔·托爾斯泰婭的小說為典型)、湮滅型的女性小說(這類小說把女性因素和男性因素進行綜合,甚至于相互殲滅,最后形成某個第三種東西,以柳·彼特魯舍夫斯卡婭的小說為典型)和女性型小說(以柳·烏利茨卡婭的小說為典型)”[10]。最后,作者又從文藝學的角度以三位女性作家的作品為例具體地分析了“何為雌雄共體型小說、湮滅型小說和女性型小說”。這篇博士論文資料翔實、立論深刻、角度新穎、給人啟迪。

“性別”理論采用了新的方法闡釋女性看待世界的觀點,對女性作品的研究方法進行了有益補充。學者們運用性別理論對作品進行分析的同時還發(fā)現(xiàn),女性文學現(xiàn)象的復雜性與矛盾性又表現(xiàn)在如何自我鑒定的問題上。女性文學的鑒定問題成為現(xiàn)代文藝學研究的基本問題,同時也成為理解這一文學現(xiàn)象實質的鑰匙。作家們在把自身與女性文學等同起來的同時,又試圖與這一文學形態(tài)相離,因為這些作家本能地認為自己是父系文化傳統(tǒng)的承載者和代言人。

“俄羅斯文學中是否存在‘女性文學’”這一論題一直是學者們爭論的焦點。弗·伊萬尼茨基[11](Иваницкий В.Г.)、葉·特羅菲莫娃[12]和上面提及的奧·片濟娜等學者的文章中對“女性文學”這一范疇都有涉及。對如何界定“女性文學”,學者們不僅劃分標準不同,甚至觀點都不一致??傮w而言,目前“女性文學”的劃分標準分為“是否是女性書寫”“體裁是否是日記式”及“女性文學是否來源于性別學”等。除此之外,某些學者甚至否定女性文學的存在。他們認為,文學僅有好與壞之分,不可能存在另外鑒定文學作品的觀點。

綜上所述,學者們從性別文藝學與詩學角度對女性文學的研究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于研究時間短,研究內容不成體系,還有待于進一步地探索。

3.文學理論角度的當代俄羅斯女性文學研究

雖然大量文獻從文學的角度研究女性文學,但是大多數文章只是以某個作家或某幾個作家的個別作品為例來簡要的介紹這些作家的作品的主題、女性形象、母親形象及女性作家作品的特點等。如在《20世紀末女性文學中的母親形象》[13]一文中,作者主要論述了斯·瓦西連科和伊·波里揚斯卡婭兩位女性作家作品中的母親形象,描述了作品中的母親與女兒之間的微妙關系。奧·米庫連科[14](Микуленко О.Е.)和柳·普里亞米奇基娜[15](Прямичкина Л.В.)兩位研究者也主要對當代俄羅斯文壇上最著名的四位女性作家——維·托卡列娃、柳·彼特魯舍夫斯卡婭、柳·烏利茨卡婭和塔·托爾斯泰婭的作品特色進行了簡要的分析。

據目前所搜集的有關女性文學研究資料可以發(fā)現(xiàn),研究者們大多關注作家的作品主題和寫作特色,并對其進行研究。遺憾的是,研究者們的分析程度不夠深刻。

4.語言學角度的當代俄羅斯女性文學研究

從語言學角度研究當代俄羅斯女性文學的文章為數不少(研究者有:納·圖拉尼娜〈Туранина Н.А.〉[16]、阿·納多利斯卡婭〈Надольская А.А.〉[17]、尼·法捷耶娃〈Фатеева Н.А.〉與扎·哈奇馬福娃〈Хачмафова З.Р.〉等),學者們主要從修辭學和認知語言學的視角分析女性作家的語言個性。其中,尼·法捷耶娃與扎·哈奇馬福娃是從語言學角度對女性文學進行研究的代表人物,她們論述角度新穎、分析深刻、見解獨到。尼·法捷耶娃在2000年、2001年先后發(fā)表了《現(xiàn)代女性文學的語言特點》《現(xiàn)代俄羅斯女性文學:女性作家的自我鑒定方式》及《20世紀末詩學語言的基本發(fā)展趨勢》等論及現(xiàn)代女性文學語言的文章。這些文章基本上闡釋了女性作家在語篇的敘述手法和構成方法上的語言修辭特點:比如,現(xiàn)代女性作家在作品中喜歡使用與性及懷孕、生育等有關的詞匯;喜歡使用指小表愛形式的詞匯;喜歡造新詞及使用否定語氣詞和其他否定形式的詞匯等。扎·哈奇馬福娃的貢獻主要在于她從認知語言學的角度描寫女性文學的語言特性。她在完成博士論文的同時,還在雜志上發(fā)表了與其內容相關的多篇文章。在《文學作品語篇中的女性語言個性(以俄語和德語為語料)》這篇博士論文中,扎·哈奇馬福娃運用篇章語言學、話語理論、修辭學、文藝學理論,尤其是認知語言學理論,以20-21世紀俄國和德國的現(xiàn)代女性文學為語料,系統(tǒng)地分析了文學作品語篇中女性語言個性的口語特點。除此之外,扎·哈奇馬福娃還發(fā)表了名為《現(xiàn)代女性小說詞匯中的“感覺”一詞的詞匯主題類型》和《現(xiàn)代語言學中研究女性語言個性的現(xiàn)實流派》兩篇從認知語言學的角度對女性語言個性進行研究的文章。前一篇文章主要是以現(xiàn)代女性小說的語言為語料研究“感覺”這一詞匯的主題類型,并把這一類型作為女性語言個性的代表特征。后一篇文章主要對藝術語篇語言為代表的女性語言個性的方法進行了概述。在這兩篇文章中,作者都認為,語言個性的基本特點表現(xiàn)在語言的三個層面上(即詞匯語義層、語言認知層〈語匯層〉及動機-語用層),并在綜合地分析所有這些語言個性層的基礎上明晰作家的世界觀。

綜上所述,我們發(fā)現(xiàn),俄羅斯學者在宏觀概述當代俄羅斯女性文學研究現(xiàn)狀的同時主要從性別理論、詩學理論、文學理論和語言學角度對當代俄羅斯女性文學進行剖析與研究。

1.1.2 當代俄羅斯女性文學國內研究現(xiàn)狀概述

在我國,學者們對當代俄羅斯女性文學的研究主要是:對為數不多的女性作家作品的譯介及發(fā)表在期刊上的一些學術文章。代表學者有陳方、段麗君、孫超等。目前,對當代俄羅斯女性文學進行系統(tǒng)研究的學術著作中最為突出的是陳方2007年出版的專著《當代俄羅斯女性小說研究》。書中,作者主要運用女性主義文學理論的觀點和方法,并結合傳統(tǒng)的文學分析方法對當代俄羅斯女性文學做了一個全面系統(tǒng)的梳理和總結。

我國學者主要從當代俄羅斯文學中是否存在女性文學、當代俄羅斯女性文學的發(fā)展概括、女性作家的創(chuàng)作主題、創(chuàng)作風格及女性文學的發(fā)展動態(tài)等方面對俄羅斯的女性文學進行研究。

俄羅斯文壇對“是否存在女性文學”一直存有爭議。我國學者孫超與段麗君撰文表明了自己的態(tài)度。孫超認為“不宜將女性文學作為單獨文學分析術語來看待”,而段麗君不僅肯定了當代俄羅斯文學中存在女性主義文學這一文學形式,而且還梳理了當代俄羅斯女性主義文學的發(fā)展歷程,探究了當代俄羅斯女性主義文學的主要特征,探討了20世紀80年代后半期俄羅斯女性主義文學快速發(fā)展的主要原因。

梳理我國學界對女性文學的概述研究,不能不提孫美玲研究員。她的《俄羅斯女性文學翼影錄》一文是有關20世紀俄羅斯女性文學的較為全面的概述文章。這篇文章主要分為四個部分:(1)作者首先對“否定女性文學的存在”“女性永遠是中等才能的作家”的觀點進行了駁斥;(2)作者對女性文學遭到貶低、否定及輕視的原因進行了歸納;(3)作者系統(tǒng)地回顧了從20世紀初到80年代末的俄羅斯女性文學發(fā)展歷程;(4)作者簡要地論述了柳·彼特魯舍夫斯卡婭、塔·托爾斯泰婭和瓦·納爾比科娃三位女性作家的創(chuàng)作特征。

陳新宇的《當代俄羅斯文壇女性作家三劍客》一文主要介紹了當今俄羅斯文壇上各領風騷的三位女性作家——維·托卡列娃、塔·托爾斯泰婭、柳·彼特魯舍夫斯卡婭。作者指出,她們分別代表了溫柔、冷峻、殘酷三種各具特色的創(chuàng)作風格,她們可謂當代俄羅斯文壇上的女性三劍客。這篇文章使得讀者對三位作家的主要代表作品有了一定的了解。

在我國,有關俄羅斯女性作家的創(chuàng)作主題和風格的研究文章較多,這類作品的代表作有于正榮的《失落與回歸——俄羅斯當代文學中女性作家的創(chuàng)作主題風格敘事》、陳方的《當代俄羅斯女性小說創(chuàng)作的風格特征》《殘酷的和感傷的——論當代俄羅斯女性小說創(chuàng)作中的新自然主義和新感傷主義風格》及《俄羅斯當代女性作家創(chuàng)作中的身體敘述》和段麗君的《當代俄羅斯女性主義小說對經典文本的戲擬》等系列文章。其中,陳方在《當代俄羅斯女性小說創(chuàng)作的風格特征》和《殘酷的和感傷的——論當代俄羅斯女性小說創(chuàng)作中的新自然主義和新感傷主義風格》兩篇文章中從風格特征入手對當代俄羅斯女性作家的創(chuàng)作進行概括和總結。這里的創(chuàng)作風格主要指新自然主義、新感傷主義、后現(xiàn)代主義以及神話風格、“反烏托邦”風格和童話風格等多種風格。

關于俄羅斯女性文學的發(fā)展狀況還有一些動態(tài)報道。比如,2007年王樹福在《俄羅斯文藝》上發(fā)表的《從2006年俄語布克獎看俄羅斯女性小說的凸顯》和2010年在《外國文學動態(tài)》上發(fā)表的《女性文學的興起——2009年度俄語布克獎評選解析》兩篇文章中主要通過對俄語布克獎的提名及評選過程的解析來反映20世紀90年代以后俄羅斯男性作家獨霸俄羅斯文壇的局面的變化,并指出俄羅斯“女性文學”發(fā)展成為不可小覷的文學現(xiàn)象。侯瑋紅1995年在《外國文學評論》上發(fā)表的《美國人談俄羅斯婦女小說》一文中指出現(xiàn)代女性文學在俄羅斯文學界的地位日益提高。

此外,還有一些文章僅僅在概述俄羅斯當代文學發(fā)展狀況時對女性文學有所提及。比如,陳方的《俄羅斯后現(xiàn)代文學的全景圖——讀‘俄羅斯后現(xiàn)代文學’》一文是對白俄羅斯大學語文系俄羅斯文學教研室的女教師斯科羅帕諾娃所著的《俄羅斯后現(xiàn)代文學》一書所做的評論,文中作者對俄羅斯女性文學這一現(xiàn)象有所提及。張建華和殷桂香分別在《世紀末俄羅斯文學泛化現(xiàn)象種種——20世紀90年代俄羅斯小說現(xiàn)象觀》和《轉型時期的俄羅斯文學》兩篇論文中提到了當代俄羅斯女性文學這一現(xiàn)象。

綜上所述,當代俄羅斯女性文學引起了中俄學者的廣泛關注與研究。不論是俄羅斯研究者還是中國研究者,他們都注重宏觀剖析當代俄羅斯女性文學特點,微觀研究女性作家作品的文學特色和語言學特點。因此,在學者們對當代俄羅斯女性文學作品廣泛研究的這個大背景下,柳·彼特魯舍夫斯卡婭、塔·托爾斯泰婭、柳·烏利茨卡婭和維·托卡列娃4位女性作家因其寫作風格的迥異而備受研究者們的關注。尤其是維·托卡列娃作品以其詼諧、幽默、簡潔、易懂等特征而深受讀者和研究者的青睞。

[1] Дарья Рыкова,кандидат филологических наук(г.г.Ульяновск-Москва).Женская проза в первом десятилетии XXI века:традиции и новаторство.http://www.rospisatel.ru/konferenzija/rykova.htm

[2] 參見:Дарья Рыкова,кандидат филологических наук(г.г.Ульяновск—Москва).Жнская проза в первом десятилетии XXI века:традиции и новаторство.http://www.rospisatel.ru/konferenzija/rykova.htm;Серго Ю.Н.“Не помнящая зла…”:культура вины,дискурс признания и стратегии женского письма в творчестве русских писательниц конца ХХ -начала ХХI веков.//Материалы международной научно-практической конференции“Современная русская литература:проблемы изучения и преподавания”.http://www.pspu.ru/sci_liter2005_sergo.shtml;Габриэлян Н.М.Взгляд на женскую прозу.Преображение(Русский феминистский журнал),1993(1);Габриэлян Н.Ева—это значит жизнь:проблема пространства в современной русской женской прозе.Вопросы литературы,1996(4);Ровенская Т.?。锭支擐唰蕨支?женщины говорящей.Проблема идентификации женской прозы 80-90-х годов.Русские женщины в XX веке.Опыт эпохи.Проект Женской Информационной Сети(CD).М.,2000.http://www.a-z.ru/women_cd1/html/rovenskaiar.htm;Савкина И.Л.Говори,Мария?。ě┃学蕨支洄堙?о современной женской прозе).Преображение,1996(4).http://www.a-z.ru/women_cd1/html/savkina1r.htm;Сатклифф Б.Критика о современной женской прозе.Филологические науки,2000(3).

[3] 陳方:《當代俄羅斯女性小說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第19頁。

[4] 同上書,第20頁。

[5] Пушкарева Н.Л.Гендерный подход в исторических исследованиях.Вопросы истории,1998(6).С.81-82.

[6] Воронина О.?。ぇ支擐乍支猝擐学?экспертиза законодательства РФ о средствах массовой информации.М.:МЦГИ/Проект гендерная экспертиза,1998.http://www.a-z.ru/women/texts/$gend.htm

[7] Большакова А.Ю.Гендерный архетип и проблема автора.http://sociosphera.ucoz.ru/publ/konferencii

[8] Пензина О.В.Критерии гендерного анализа женской прозы конца XIX века в современном литературоведении.Вестник ставропольского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го университета,2008(56).С.130-137.http://vestnik.stavsu.ru/56-2008/20.pdf

[9] Пензина О.В.Критерии гендерного анализа женской прозы конца XIX века в современном литературоведении.Вестник ставропольского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го университета,2008(56).С.130-137.http://vestnik.stavsu.ru/56-2008/20.pdf

[10] Пушкарь Г.?。揣讧岌唰荮唰鸳讧?и поэтика женской прозы:Гендерный аспект:на материале рассказов Т.Толстой,Л.Петрушевской,Л.Улицкой:Дисс…канд.Филологич.Наук.-Ставрополь,2007.С.60.http://revolution.allbest.ru/literature/00015803_0.html

[11] 參見:Иваницкий В.Г.От женской литературы к“женскому роману”(парабола самоопределения современной женской литературы).Общественные науки и современность,2000(4).http://www.apropospage.ru/lit/lit2.html

[12] 參見:Трофимова Е.И.О книжных новинках женской русской прозы .Преображение,1995(3);Трофимова Е.И.Женская литература и книгоиздание в современной России.Общественные науки и современность,1998(5).

[13] Образ матери в женской прозе конца ХХ века.http://olga-gavrilina.livejournal.com/1076.html

[14] Микуленко О.Е.Особенности современной женской прозы(Курсовая работа).http://gendocs.ru/v27952/курсовая_работа_-_особенности_современной_женской_прозы

[15] Прямичкина Л.В.Особенности женской прозы.http://revolution.allbest.ru/literature/00299071_0.html

[16] 參見:Туранина Н.А.Сравнение как ведущий троп в современной женской прозе.http://www.bsu.edu.ru/unid_new/res/result/pub/detail.php?

[17] Надольская А.А.Разговорное начало в современной женской прозе //Материалы международной научно-практической конференции“Современная русская литература:проблемы изучения и преподавания”.http://oldwww.pspu.ru/sci_liter2005_nadol.shtml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