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楔子:“假活佛”的死亡或消隱

只為途中與你相見:倉央嘉措傳與詩全集 作者:蘇纓,毛曉雯 著


楔子:“假活佛”的死亡或消隱

汝愛我心,我憐汝色,以是因緣,經(jīng)百千劫,常在纏縛。

——《楞嚴經(jīng)》

1706年,清康熙四十五年,一隊蒙古士兵在美麗的青海湖畔一路向東。只消再走四五百里,會合清政府的西寧駐軍,他們就可以完成這次使命了。

四五百里的道路,對于以騎射著稱于世的蒙古軍隊來說,不過是區(qū)區(qū)的咫尺之遙,但他們走得很慢很慢,似乎永遠也不希望走到這條路的盡頭。

路的盡頭就是西寧,是青藏高原河湟谷地那南北對峙的兩山之間的一處軍事要沖,是清政府駐軍控制的西部前沿重鎮(zhèn)。西寧,早在唐代就已經(jīng)成為青藏高原與中原地區(qū)的交通樞紐了,那時候叫做鄯州,后來改稱青唐城,做了吐蕃唃廝羅政權(quán)的國都,直到宋崇寧三年(1104),宋軍進駐,這才改稱西寧州,取的是“西部安寧”的意思。但是,由宋崇寧三年到清康熙四十五年,六百多年過去了,“西部安寧”每每只是一個善意的希望、一個甜美的夢想。

此刻在西寧,清政府的專員們正等待著這支蒙古軍隊的到來。只消四五百里路了,見面之后也不過是履行一個簡單的手續(xù),這支隊伍還會繼續(xù)向東,直奔京城。但是,一進西寧,就進入清政府的直轄地帶了,一個燙手的山芋也就算接過來了。西寧,西寧,從此之后,西部地區(qū)恐怕再無寧日了。

一支蒙古軍隊行進在青海湖畔,這個畫面似乎飽含著沖突感,但是,若當真把它畫下來,卻又那么地和諧。——青海湖的確是美麗的,但不是“杏花春雨江南”的秀美,卻是“駿馬秋風冀北”的蒼涼之美。青海湖湖面的海拔足有三千多米,每年有一半的時間都是冰期,冰澌融泄之后更是風高浪急,經(jīng)常還會卷起漫天的沙暴,打磨著每一個過客的臉頰。

高原的風沙摧愴著這里的每一個人,只除了隊伍中心的那個青年。風沙無法使青海湖的湖面蒙塵,也無法玷污他眼神中的那分清澈。在這支隊伍里,他高貴得如同全軍的統(tǒng)帥,卻低賤得只是一名生死未卜的囚犯。他記起十年之前聽自己的根本上師講過妙音天女的水緣,今天看來,難道就應驗在這青海湖畔么?

行軍的腳步聲掩住了妙音天女的歌聲,這支蒙古軍隊的任務(wù)就是把這個高貴的青年押送到清政府的首都北京,屆時將由正值政權(quán)鼎盛期的康熙皇帝鑒別他的身份,權(quán)衡對他的處置。從西藏到蒙古,從蒙古到中原,無數(shù)人都在關(guān)注著他的命運,或者希望他生,或者希望他死;或者希望他君臨天下,或者希望他永遠消失。

希望很多,各式各樣,但沒有一種希望是他的。

千萬人的命運都與他的生死榮辱息息相關(guān),無論他是生、是死,是君臨、是消隱,都會有這些人或那些人為之而人頭落地,也會有這些人或那些人因此而享盡榮華。

他的命運,把握在他們每一個人的手里,卻唯獨不在他自己手里。

他的命運,關(guān)乎藏民的福祉,關(guān)乎蒙古貴族的勢力消長,關(guān)乎清政府西部邊陲的安危存亡,唯獨不關(guān)乎他自己的幸福。

自然,他是一個地位顯赫的人。他的名字叫做倉央嘉措,是西藏黃教的六世達賴,是永生不滅的轉(zhuǎn)世活佛。不過,他也是一個詩人,一個二十五歲的藏族青年。

達賴活佛在西藏地位崇高,一身而兼政教之首,本來不是能被輕易撼動的。是的,就連蒙古人的首領(lǐng)拉藏汗也不得不承認達賴的權(quán)威,他說他之所以派人擒下倉央嘉措,并非出于對活佛的不敬,而是因為倉央嘉措根本就是個假活佛。

為什么說倉央嘉措是假活佛呢?在一些人的眼里,除了他的身世來歷頗為可疑之外,他平日里的言談舉止也不像一位有道高僧。拉藏汗向清政府奏稱倉央嘉措“耽于酒色,不守清規(guī)”,提議把他廢掉,康熙帝并沒有立時作出廢立的決議,只是讓拉藏汗把倉央嘉措“執(zhí)獻京師”,等把他押到北京之后再從容決定,這才有了青海湖畔的一幕。

轉(zhuǎn)世的活佛怎么可能有假?倉央嘉措的身世來歷究竟如何?西藏僧眾如何看待這件事情?他的“耽于酒色,不守清規(guī)”究竟是不是空穴來風、事出有因?活佛的身份屬于西藏的宗教事務(wù),為什么要經(jīng)過清政府的政治裁斷?被“執(zhí)獻京師”的倉央嘉措究竟后事如何?……要把所有這些問題的來龍去脈講清,實在是一件費時費力的事情,似乎只有作為當事人的倉央嘉措本人永遠是那么地云淡風輕、無牽無掛?!獡?jù)說早在拉藏汗圖窮匕見之前,倉央嘉措就以一首詩預言了自己的被虜:

頭上戴好帽子,發(fā)辮甩到背后。

這個說:“請慢些走。”

那個說:“請多保重?!?/p>

“這一去可有悲傷?”

“不久還會重逢?!?/p>

盡管有人認為這首詩正是倉央嘉措“耽于酒色,不守清規(guī)”的一件證據(jù),說明他在布達拉宮做活佛的時候打扮成俗人的樣子深夜外出,與情人相會。但是,藏民們相信這首詩是倉央嘉措的預言,預言著他自己將被拉藏汗捕去,將在蒙古軍隊的押解下與藏民別離。這只是短暫的別離,所以,不管此去是否滿懷憂傷,他很快還會回到西藏這片土地。

回來,怎么回來?孤身一人陷落在蒙古人訓練有素的軍隊里,除非有白鶴的翅膀才能飛回來吧?——倉央嘉措望著青海湖畔盤旋的白鶴,吟一首詩,為愛他的人們指出了那個重逢的地點:

白色的野鶴啊,請借給我飛翔的本領(lǐng);

我不會飛到遠處,不會耽擱很久,只到理塘作片刻的停留。

理塘,確實不是很遠的地方,就在今天的四川省西部,屬于甘孜藏族自治州。那里有一處毛埡草原,藏民稱之為“平坦如同銅鏡的草原”,這正是“理塘”一詞在藏語里的意思。理塘縣城號稱“世界高城”,海拔比拉薩還要高出三百多米。這里離天空格外地近,離白云格外地近,離白色的野鶴也格外地近。

野鶴可以飛越世界屋脊,但藏民們說,有些野鶴并不遠飛,你若在理塘的毛埡草原上見到野鶴,那或許就是從青海湖飛過來的。只是野鶴并不常見,因為地上有偷獵的人,天上有兇猛的雕。

但是,據(jù)一位當?shù)氐纳飳W者說,其實,偷獵的人很難獵到野鶴,一來數(shù)量很少,二來它們的警惕性很高;再說,青藏高原的野鶴都是飛長途的。雕確實有,學名叫草原雕,主要是吃各種野鼠和蜥蜴,況且它們也已經(jīng)相當罕見了,罕見到了被定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但在這個問題上,科學的解釋終歸無關(guān)人心,因為在藏民的心中,理塘的白鶴早已經(jīng)投射著倉央嘉措的影子。三百年前,倉央嘉措的那只孑孑然的白鶴載著不知多少“一路小心”和“沿途珍重”的囑托,在天上的雕和地上的獵手的重圍里,可曾飛到了他的夢鄉(xiāng)?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