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處世智慧

元曲名篇的人生哲理:樂山樂水兩相宜 作者:喬力 主編


薄伽丘在《十日談》中講到:“愚蠢往往使得人們從幸福的境界墮入苦難萬分的深淵,而聰明人卻往往能憑著智慧,安然度過險境,走上康莊大道。有些人本來可以快快樂樂過日子,只因為愚蠢,弄得整天愁眉苦臉。”面對世界的紛繁復雜、世事的變化無常,只有領悟了生命的意義和處世的技巧,才能找到通向幸福的途徑。在命運面前,經受過嚴峻考驗的元代文人,要告訴我們的太多太多……

生活是一門平衡藝術——白樸《唐明皇秋夜梧桐雨》

中國古人把“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看成人生最為得意的時刻,今人把愛情和事業(yè)雙豐收當作人生的最高理想。事實上,在生活中真正能夠做到“顧此”而不“失彼”、“魚”與“熊掌”兼得的成功人士的確不少。不過,也有一部分人生活并不圓滿,他們有的攀上了事業(yè)的高峰,卻不得不面對支離破碎的家庭;有的傾心照顧家庭,面對工作又不思進取。那么,怎樣才能將自己的生活安排得更合理呢?其實,關鍵就在于能否把握、調整生活的平衡。每個人只有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生活支點,才能使人生的杠桿平衡,才能輕松自如、游刃有余地面對生活。所以,“生活就是一門平衡藝術?!?/p>

《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是白樸的代表作。這個劇本寫的是唐玄宗(唐明皇)和楊貴妃的愛情故事。作者對他們的愛情悲劇表達了深切的同情,但又毫不掩飾地揭露了唐玄宗晚年父納子妃、不辨是非、昏庸誤國的行為。且不管作者的主觀創(chuàng)作意圖是什么,這個故事在客觀上揭示了一個歷久彌新的生活哲理,那就是:任何時候都要為自己的生活找尋平衡,否則,隨時都會摔跟頭。劇本的情節(jié)是這樣的:

唐玄宗即位20多年來,任人唯賢,先后重用姚崇、宋璟、韓休、張九齡為相,君臣同心致治,天下太平。

玄宗起初寵愛武惠妃,但自從惠妃死后,后宮雖有數千宮女,卻沒有一個中意的。上一年八月中秋,玄宗夢游月宮,見到嫦娥,十分傾慕。后來,他偶然發(fā)現兒子壽王的妃子楊玉環(huán)酷似嫦娥,從此念念不忘。唐玄宗也知道父納子妃顯然有悖倫理。他只好先讓楊玉環(huán)做了女道士,賜號太真,移居太真宮,然后再將其冊封為貴妃。這時,唐玄宗已經60多歲,而楊玉環(huán)年僅27歲。

自從玄宗得到貴妃,便天天朝歌暮宴,再也無心管理朝政。楊家也由此一榮俱榮,楊玉環(huán)的三個姐姐都被封為國夫人,哥哥楊國忠更是官拜丞相,權傾天下。

這天,幽州節(jié)度使張守珪將手下一名打了敗仗的軍官押赴京城,請朝廷論罪。此人便是安祿山。安祿山是營州(今遼寧錦州)雜胡,父親是胡人,母親是突厥人。他原本姓康,后來跟母親改嫁胡將安延偃,于是隨了安姓,改名安祿山。開元年間,安延偃攜安祿山歸唐。安祿山被分到張守珪部下,任捉生討擊使。這次,在平定契丹的反叛時,他恃勇輕敵,結果損兵折將。

丞相張九齡見安祿山花言巧語、面有異相,不像良善之輩,便打算依照軍法,將其處死。沒想到上奏皇帝之后,玄宗卻赦免了他的死罪。原來,安祿山向唐玄宗聲稱自己武藝高強,又通曉西域諸國語言,被玄宗當成了不可多得的人才。而且,安祿山身材肥碩,形象滑稽,又會巧言獻媚,討人歡心。他肚子下垂過膝,自稱三百多斤。玄宗開玩笑問他:“你這么大的肚子,里面裝的什么呀?”他竟不假思索地答道:“沒有別的,只有一顆赤心而已!”玄宗聽了非常高興。安祿山雖然身材臃腫,但跳起胡旋舞來卻非常靈敏,疾轉如風。玄宗看得很有興致,楊玉環(huán)也覺得十分有趣。玄宗見貴妃喜歡,便毫不猶豫地說:“那就讓他給你做義子吧,你領回去!”

這天,玄宗來到太真宮。剛到門口,便聽到里面?zhèn)鱽黻囮囆β暎譄狒[。原來,楊玉環(huán)認安祿山為義子,正在舉行洗兒會呢。貴妃高興,玄宗就高興,不僅賜給安祿山百文金錢作為賀禮,還將其封為平章政事,以便更自由地出入宮中。張九齡擔心皇上養(yǎng)虎為患,禍及天下,楊國忠也害怕安祿山一再得寵,對自己形成威脅。兩人一起向玄宗進諫,指出安祿山的狼子野心,勸阻玄宗。玄宗雖然心中不情愿,但又怕難服百官,便改封安祿山為漁陽節(jié)度使,讓他統(tǒng)領胡漢兵馬,鎮(zhèn)守邊庭,并囑咐他早立軍功,以便升遷。安祿山嘴上感謝圣恩,心中卻十分不滿。他不想離開長安,劇中有這樣一句念白:

別的都罷,只是我與貴妃有些私事,一旦遠離,怎生放得下心?

安祿山離京之后,玄宗更加倦于朝政,每日只是和貴妃“夜同寢,晝同行,恰似鸞鳳和鳴”,朝廷大權則由楊國忠、李林甫把持。

這天是農歷七月七,是天上牛郎、織女一年一度相會的日子。楊貴妃心里有些傷感,她讓侍女在長生殿安排下瓜果,準備對月乞巧。原來,在貴妃心中也有一段隱情,請看她的這段念白:

此人滑黠能奉承人意,又能胡旋舞。圣人賜與妾為義子,出入宮掖。不期我哥哥楊國忠看出破綻,奏準天子,封他為漁陽節(jié)度使,送上邊庭。妾心懷想,不能再見,好是煩惱人也!

看來,年輕的貴妃與安祿山之間確實有些曖昧,這也是楊國忠急于將安祿山逐出京城的重要原因。這天晚上,玄宗賜給貴妃金釵鈿盒作禮物,倆人在月下漫步。遙望天上的星星,楊玉環(huán)不由地羨慕起牛郎織女那長久的感情來,她對皇上感慨道:“妾蒙陛下恩寵無比,但恐春老花殘,皇上恩移寵衰,倒不如織女長久呢!”玄宗連忙安撫貴妃,并指天發(fā)誓:“妃子,你說哪里話?朕與卿要今生偕老。百年以后,世世永為夫婦。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

安祿山來到漁陽,加緊操練兵馬。眼看已聚集了戰(zhàn)將千員,精兵40萬。而朝廷這時政治腐敗、武備廢弛,他想:“如今我以討賊為名,起兵到長安,搶了貴妃,奪了唐朝天下,這才趁我平生之愿!”接著,他假傳皇帝密旨討伐楊國忠,派史思明作為先頭部隊,領兵三萬,直指潼關,逼近長安。

這天,玄宗和貴妃一起來到御花園沉香亭。皇上興致勃勃,要在這兒欣賞貴妃新學的霓裳羽衣舞。這時,四川使臣前來進獻新鮮荔枝。原來,貴妃愛吃荔枝,玄宗便下詔從四川往長安運送。沿途增設驛站,快馬傳送,甚至不惜踏壞禾苗,撞死百姓。荔枝送到長安,色味不變,貴妃非常高興。玄宗一片癡情,只要能博得貴妃一笑,他不惜代價。吃過荔枝,樂師奏樂,貴妃翩翩起舞。一曲舞罷,玄宗親自為貴妃捧酒。大家興致正濃,突然左丞相李林甫慌慌張張前來上奏:

“邊關飛報安祿山造反,大批軍馬殺來了!陛下,怎生是好?”

“你慌什么?不就是邊庭造反嗎?你怎么分不清個輕重緩急,就不能等我歌舞宴會結束了再上奏嗎?”玄宗龍顏大怒。

“陛下,如今賊兵已攻破潼關,眼看就到長安了!可京城空虛,無力防守,怎生是好?”李林甫心急如焚。

“既然賊兵壓境,你們眾官計議,選將出征就是了!”玄宗不以為然。

“如今京營兵不滿萬,將官衰老,像哥舒翰這樣的名將都支持不住,哪一個能出征?。 崩盍指Ω揪蜔o計可施。

“卿等有何計策可退賊兵?”玄宗這才感覺到形勢嚴峻。

“安祿山部下兵馬40萬,都是一能當百的精兵,怎么和他對抗?不如陛下先去四川避難,等叛亂平定之后再說。”李林甫建議道。

賊兵離京城越來越近,玄宗不得不帶上六宮嬪妃、諸王百官,由大將陳玄禮統(tǒng)領禁軍護駕,前往四川。唐玄宗這才認識到自己的過失,他慨嘆道:

寡人目不識人,致令狂胡作亂。事出急迫,只得西行避兵,好傷感人也呵!

走著走著,一群鄉(xiāng)里百姓跪在玄宗的車隊前叩頭。原來,百姓擔心玄宗和太子都去四川避難,中原無主,他們懇求太子留下來鎮(zhèn)守大唐江山。玄宗感到百姓言之有理,當即決定留下太子統(tǒng)兵殺賊,又命郭子儀、李光弼為元帥,分撥3000兵馬與太子一起掉頭東還。臨行,玄宗將傳國寶留給太子,授以全權。

陳玄禮率禁軍繼續(xù)護駕西行,走到馬嵬坡,突然軍士停步不前。玄宗驚問其故,陳玄禮答道:“楊國忠專權誤國,又私下勾結吐蕃,不殺之不足以平民憤!”眾軍喊聲震天,玄宗害怕軍士嘩變,只得依陳玄禮所言??蓺⒘藯顕遥娛恳廊徊磺靶?,陳玄禮又提出要皇上處死楊貴妃。玄宗又驚又怒,高力士見事態(tài)危急,勸皇上說:“貴妃雖然無罪,可楊國忠已被殺掉。若貴妃在陛下左右,將士豈敢自安?愿陛下深思,將士安,則陛下安??!”玄宗聽罷,心如刀絞。

一邊是陳玄禮催促“愿陛下早割恩正法”,一邊是貴妃哀求“陛下,怎生救妾身一救”,禍變近在須臾,玄宗難以取舍,直感嘆:“寡人怎生是好!”陳玄禮道:“安祿山反叛,皆因楊氏兄妹。若不正法以謝天下,禍變何時能消?望陛下傳令楊氏,使六軍馬踏其尸,大家方能相信!”天哪,這也太殘忍了!玄宗不舍得讓貴妃走得這樣痛苦,無奈之際,他對高力士說:“引妃子去佛堂中,令其自盡,然后叫軍士驗看?!备吡κ咳〕霭撞?,貴妃回頭望著玄宗,只留下一句話:“陛下,你真能拋舍得下呀!”

集三千寵愛于一身的楊貴妃,就這樣結束了生命?;蛟S是對楊氏兄妹的怨恨積壓得太深太久了,在驗看了楊玉環(huán)的尸體之后,眾軍又馬踏其尸。貴妃尸臥黃沙,只留下一個汗巾兒。玄宗心痛欲碎,從此睹物思人,整日以淚洗面。

戰(zhàn)亂終于被平定了,玄宗從四川回到長安。太子李亨即了帝位,即唐肅宗。玄宗從此退居西宮養(yǎng)老。他讓畫工描了一幅貴妃的畫像,每日與畫像相對,沉浸在悲傷中無法自拔。眼看半年過去了,玄宗白發(fā)添了不少。他有心想蓋一座楊妃廟,可畢竟已謝位辭朝,手中無權。這令他倍覺孤獨凄楚。

這天,他來到沉香亭散心,可睹物思人更加煩惱?;氐轿鲗m,玄宗做了一個夢,夢到貴妃邀自己去長生殿赴宴,正要吩咐梨園子弟準備奏樂,不料夢被驚醒,玄宗十分懊惱。仔細一聽,原來是窗外雨打梧桐的聲音:

這雨一陣陣打,梧桐葉凋。一點點滴,人心碎了。

玄宗再也無法入睡,他想起當年就是在這棵梧桐樹下,曾看貴妃起舞,曾與貴妃盟誓。想著過去的一幕幕往事,玄宗不禁暗暗思量:“難道是當年的歡會,栽排下今日的凄涼嗎?”他聽了一夜雨,流了一夜淚:

斟量來這一宵,雨和人緊廝熬。伴銅壺點點敲,雨更多,淚不少。雨濕寒梢,淚染龍袍,不肯相饒,共隔著一樹梧桐直滴到曉。

故事在玄宗的一曲悲歌中結束,余音裊裊,令人感慨萬端。玄宗前半生英明神武,晚年竟落得如此悲涼。細細想來,這結局也終究怨不了別人,都是他自己沒有把握好生活的平衡。

一方面,唐玄宗在情感與理智之間失去了平衡。雖然追求愛情是他的權力,但作為國家的象征和最高統(tǒng)治者,作為曾經開創(chuàng)“開元盛世”的一代明君,不考慮人情倫理,不在乎世人評說,不顧惜身后清名,只為了滿足自己的情感欲望要求,居然拐彎抹角搶了自己兒子的媳婦,“勇氣”固然可嘉,可做法實在讓人齒冷。這時的玄宗,早已被欲望沖昏了頭腦而不知理智為何物了??梢哉f,唐玄宗迎娶楊貴妃的時候,就已經為后來的災變埋下了伏筆。

另一方面,唐玄宗也沒有把握好愛情與事業(yè)的平衡。在“愛上了不該愛的人”之后,他又一往而深,難以自拔。作為堂堂一國之君,他和貴妃如膠似漆,形影不離,卻從此荒廢了朝政。貴妃的喜怒哀樂甚至成了他的用人標準、行事準則。楊國忠作丞相,安祿山受重用,千里送荔枝,哪一件事不是為了討貴妃歡心,又哪一件不是誤國擾民?玄宗徹底被愛情沖昏了頭腦,甚至欣賞貴妃跳舞遠比平定邊庭叛亂還重要。作為國君,他一味沉湎于愛情,全然不顧朝政,人生的杠桿徹底傾斜了。肢體失去平衡會摔跟頭,生活若失去平衡,又怎能不自討苦吃呢?

玄宗的一生給我們留下的是正反兩方面的經驗。開元時期,他任人唯賢,勵精圖治,把唐代貞觀以來的大好形勢推向了全盛。只可惜他沒有做到善始善終,到天寶以后,尤其是天寶四年(745)冊封楊玉環(huán)為貴妃之后,他昏庸得一塌糊涂,唐朝也隨之一步步走向衰落。而安史之亂的爆發(fā),不僅給江山社稷帶來了災難,玄宗自己也不得不吞下這顆自釀的苦果。由此可見,一個人的成功和失敗不是一成不變的。所以,我們所說的人生平衡,也不是一個僵化的概念,而是動態(tài)的、不斷變化的系統(tǒng)。一個人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不同環(huán)境下,放在人生天平上的東西往往不一樣,必須始終對自己的平衡保持敏感,時時留心天平兩端砝碼的變化,及時調整,才能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平衡,保證自己在人生道路上不摔跟頭。

對平衡的認識,我國有悠久的歷史。古代的太極圖,傳統(tǒng)醫(yī)學的陰陽平衡理論,都反映了古人對平衡的階段性、相對性、動態(tài)性的理解。我們的生命就是在陰陽契合、內外互補、得失兼?zhèn)?、相輔相成中達到平衡的。營養(yǎng)平衡,身體才會健康;動作平衡,才能穩(wěn)過獨木橋;生態(tài)平衡,才能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心理平衡才能保持愉快,遠離煩惱。

平衡意味著取舍,它需要我們用理智駕馭情感,確定自己的人生坐標,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平衡支點。這樣,我們就不會在紛繁的生活中迷失方向。找到平衡,也就找到了應對生活的定海神針。所以,生活的藝術,就是平衡藝術。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關漢卿《鄧夫人苦痛哭存孝》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是我們常說的一句話,也是非常重要的處世原則。這個道理在關漢卿根據民間傳說創(chuàng)作的歷史劇《鄧夫人苦痛哭存孝》中,得到了生動的演繹:

唐代末年黃巢起義,朝廷封李克用為破黃巢天下兵馬大元帥。李克用有一個養(yǎng)子李存孝,此人原名叫安敬思,自幼父母雙亡,長大后有打虎之力,被李克用招為義兒家將,更名李存孝,加封十三太保飛虎將軍。

李存孝作戰(zhàn)勇猛,屢立奇功,協助義父大破黃巢?;实巯铝铌p李克用的義兒家將,只要是從黃巢那里復奪回來的城池,都派他們去鎮(zhèn)守。李克用許諾存孝,要派他去管轄地廣民富的潞州天黨郡,而派另外兩個養(yǎng)子李存信、康君立去鎮(zhèn)守邢州。

邢州與另一路諸侯朱溫的地盤接壤,朱溫與李克用不和,因此雙方經常在此相持廝殺。李存信、康君立武藝低微平常,只會以唱歌跳舞哄李克用開心。他們嫉妒李存孝的赫赫戰(zhàn)功,又擔心自己去邢州遇險,于是,趁李克用飲酒作樂之際,用一番花言巧語,使義父改變了主意:

(李存信云)阿媽、阿者,想當初一日,阿媽的言語,將潞州天黨郡與俺兩個鎮(zhèn)守來。今日阿媽與了存孝,可著俺兩個邢州去。(做悲科)(李克用云)孩兒存信,你做什么哭?(李存信云)阿媽,俺兩個也早起晚夕,舞者唱者,扶持阿媽歡喜,怎下的著您兩個孩兒往邢州去?(康君立云)阿媽,想那邢州是朱溫的后門,他與阿媽不和,倘若索戰(zhàn),俺兩個不會什么武藝。倘若拿將俺兩個去了,俺兩個死不打緊,阿媽吃起酒來,尋俺兩個舞的唱的,不在眼面前,阿媽不想成病?那其間,生藥鋪里贖也贖不將俺兩個來!(李存信云)阿媽怎生可憐見,著俺兩個去潞州去,把邢州與存孝兩口兒鎮(zhèn)守吧??梢埠茫浚ɡ畲嫘虐驯K科云)哥哥將酒來,與阿媽把一盞?。ɡ羁擞迷疲┖脙蓚€孝順的孩兒,我著你潞州天黨郡去呵便了也。(康君立云)既是這等,謝了阿媽者!

“阿媽”即父親,“阿者”即母親,李存信、康君立一口一個“阿媽”,他們哭求,撒嬌,巧言求告,在他們一杯又一杯的勸飲下,李克用喝得酩酊大醉,糊里糊涂地就改變了原先的決定。

存孝得知義父改變了主意,既震驚又氣憤,他怒斥李存信、康君立:“想當日攻破黃巢,天下太平,是我的功勞。你兩個馬不會騎,弓不會射,只會喝酒吃肉,有什么功勞?”李存信得意忘形,道:“俺兩個雖無功勞,可會唱歌跳舞哩!”存孝無奈,只得攜妻鄧夫人到邢州赴任去了。

來到邢州,存孝操練軍卒,安撫百姓,朱溫不敢侵擾,倒也太平無事。

可李存信、康君立在達到目的之后,并未死心,他們打算唆使李克用殺了存孝,永絕后患。為了實現陰謀,他們來到邢州,假傳義父命令,說:“李存孝,阿媽命你更名復姓,還叫安敬思,如若不依,罪該處死?!苯又?,他們詐稱要回去復命,便匆匆離去。

存孝心中不免疑惑,他覺得自己虧得義父抬舉成人,又封妻蔭子,義父怎么會要他改回本姓呢?可他又不敢違抗。他想,畢竟這是奉命改姓,即便其中有詐,他也可以辯白清楚。

由于有義兒家將在各處鎮(zhèn)守,李克用每日只知飲酒作樂。這天,李存信、康君立從邢州匆匆趕回來,裝出一副大驚小怪的樣子說:“阿媽,阿媽,出事兒啦!李存孝怨恨您不讓他守潞州,又改叫安敬思,還要帶著飛虎軍來殺您哪!”李克用震怒,立即就要帶兵擒拿李存孝??衫羁擞玫钠拮觿⒎蛉苏J為,存孝一向忠心耿耿,不會叛變。于是,她主動要求先去邢州審查虛實。而李克用則派李存信、康君立調兵遣將,隨時做好捉拿的準備。

劉夫人到邢州審明真相之后,立刻帶存孝回來,要當李克用之面揭穿兩個小人的謊言。

這時,李存信、康君立正陪侍李克用飲酒。得知劉夫人回來,李存信知道不妙,便趁李克用酒醉,謊稱劉夫人的親生兒子打獵墜馬受傷。劉夫人救兒心切,便匆匆離開了。

劉夫人一走,李存信、康君立兩人報告李克用,說李存孝就在門口。這時的李克用早已被他倆灌得醉成爛泥,醉醺醺地說了一聲:“我五裂篾迭!”這是蒙古語“不知”或“不管”的意思。本是醉人醉語,李存信、康君立卻將“五裂”說成是五車裂死的酷刑,立即假傳李克用之令,將存孝處死。

存孝死后,他的妻子鄧夫人哭得死去活來、撕心裂肺。義母劉夫人也十分傷心,義父李克用更是后悔不及,當即拿下李存信、康君立,剖腹剜心,為存孝報仇雪恨。

需要說明的是,關漢卿在創(chuàng)作這個劇本時并沒有完全遵照史實。他隱去了史實中李存孝因反叛李克用而被殺的情節(jié),而刻意強調他身經百戰(zhàn),磊落光明,始終忠于李克用,即使心有不平,也能顧全大局??删褪沁@樣一個忠心耿耿、功勛卓著的英雄,卻慘死于兩個小人之手。當然,嫉賢妒能、惡意害人的小人最終也得到了應有的下場。且不管歷史上的李存孝為何而死,單就劇本中的故事而言,李存孝之死與他自己缺少防人之心是有關的。大破黃巢之后,義父李克用確實有些昏庸,但還談不上對義子存孝有什么偏見。存孝之所以惹怒了義父,是因為他擅自改名。為何改名呢?還不是因為李存信和康君立前來假傳義父命令?李、康二人的人品,存孝在來邢州之前,就已經領教過一次了??墒沁@次,盡管他心存疑惑,但還是沒有引起足夠的戒備。其實,只要他再多幾分警惕,李、康的計謀就不會那么容易得逞。作者在借這個故事影射抨擊當時小人當道、英雄失路的社會現象時,客觀上也提醒了世人:“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中國人相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所以,做人要為善而不可有害人之心。但是,你沒有害人之心,并不等于他就沒有傷人之意。自古以來,君子與小人的斗法還少嗎?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封建社會里,君子與小人斗法,結果還多是小人贏而君子敗。因為那些身處權力頂端的君主,頤指氣使、作威作福慣了,最喜歡有人處處曲意逢迎,給他吹喇叭、抬轎子,讓他充分感受君臨天下的美妙滋味。既然君主有此嗜好,自然就會有奸佞小人瞅準機會,投其所好。結果,會做事的不如會做人的,有功勞的不如沒功勞的。功臣勛將辛辛苦苦殺敵建功,踏踏實實理政治事,到頭來還不如那些奸佞之徒一個諂笑、一記馬屁能讓君主開心受用。英雄豪杰煞費苦心在君主那里培植起來的一點好感,只要有奸佞之徒輕飄飄一句讒言,就可以讓它消失得無影無蹤。甚至,在猝不及防的情況下還可能遭遇厄運。輕則被剝奪權力、廢黜官位;重則陷身囹圄,授首刑場,誅滅九族。這種事情說起來令人痛心疾首,可歷史上的例子卻不勝枚舉。在這種情況下,沒有防人之心能行嗎?

今天,防人之心仍然不可松懈。利用人們疏于防范的心理實施詐騙的案件幾乎每天都在發(fā)生,甚至花樣翻新,防不勝防。而那些擅長在關鍵時刻給別人放冷槍、暗箭的人也并不罕見。俗話說“人心隔肚皮”,壞人不僅不會給自己貼上標簽,甚至可能偽裝得比親朋還親切,比雷鋒還熱情,比君子還正直。所以,我們在生活中要以不變應萬變,多留幾分防備之心,防患于未然。

勇于質疑,善于質疑——關漢卿《錢大尹智勘緋衣夢》

明朝學者陳獻章曾說:“學貴置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币胝嬲龑W有所成,必須具有質疑精神,只有多疑、善疑、探疑,才能獲得更淵博的學識。其實,不僅學習知識是這樣,對待工作以及紛繁復雜的生活,也應該勇于質疑、善于質疑,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我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錢大尹智勘緋衣夢》,是關漢卿的公案劇之一,這里邊講了一個具有質疑精神的官員平反冤案、捉拿真兇的故事。

王員外和李十萬原本是北宋開封府的兩個財主,兩家人曾經給孩子指腹為親,約好了王家的女兒王閏香長大后嫁給李家的兒子李慶安??僧敽⒆娱L大后,李家已經敗落了。王員外嫌貧愛富,想要退婚。于是,吩咐妻子將十兩銀子和一雙閏香做的鞋送往李家,按照風俗,慶安穿上這鞋,踏斷了線,就算悔了親事。

父親李十萬為王家退婚的事情十分懊惱,可兒子李慶安天真爛漫,一心讀書,并不把這當回事。這一天,他穿上新鞋子,出去放風箏。誰知風箏斷了線,飄落在一家后花園的梧桐樹上。慶安進入園中,脫下鞋子,爬到樹上去取風箏。沒想到這正是王員外家。此時,王閏香因為父親給她退了婚事,心中不悅,來到后花園散心。她發(fā)現樹下有一雙鞋,仔細一看,竟然是她親手做的那雙。她非常驚訝,抬頭一望,發(fā)現樹上有一位長得眉清目秀的少年,十分可愛。閏香一問姓名,才知道原來他就是自己的未婚夫。閏香對慶安一見鐘情,便介紹了自己的身份,并問慶安:“你家為何不來迎娶?”慶安說:“只因家貧無錢?!遍c香約慶安晚上再來花園,到時候她會讓丫環(huán)梅香帶一包袱金銀財物在太湖石邊等候,讓他拿回去作聘禮。

說來也巧,開封府有個屠戶叫裴炎,他曾經到王員外的典當鋪里當過舊衣服,結果被王員外罵走,因此懷恨在心。就在這天晚上,裴炎闖進了王宅,打算殺死王員外全家報仇雪恨。他躲在太湖石邊,伺機行動。這時,梅香拿著包袱走了過來,裴炎跳出來一刀將其殺死,搶走財物,逃之夭夭。慶安隨后到來,不料被梅香的尸體絆倒在地,一摸兩手鮮血,嚇得他魂飛天外,慌不擇路地跑回家去,把事情經過告訴了父親。父親李十萬問明兒子確實沒有殺人,也就任其自然,關門歇息。

王閏香久等梅香不回,心中焦急,親自到花園尋找。她發(fā)現梅香已經被人殺死,嚇得趕緊叫來母親。母親問明原委,認為殺人兇手就是慶安。盡管閏香哭著為慶安辯護,也毫無用處。王員外得知這件事后,也推斷是慶安因為悔親之事意圖報復,所以殺了梅香。于是,王氏夫婦倆拿了兇手用的刀子,沿著血跡,一直走到李家門口,只見大門上有兩個血手印,更是鐵證如山。他們立刻把慶安扭送至開封府。慶安連聲叫冤,可是在嚴刑逼供之下,他被屈打成招。

不久,新任開封府尹錢可上任。此時,李慶安的案子已由前任官員審理完畢,只等他判個“斬”字,就要行刑。

李十萬陪著兒子走上公堂,傷心欲絕。這時,慶安看見墻角蜘蛛網里粘住了一只蒼蠅,他心生憐憫,讓父親把蒼蠅救了出來,慨嘆道:“蒼蠅,我救你免災,可有誰能救我呀!”

錢可為官清廉,做事細致。他認真翻閱了李慶安的案卷,不禁心生疑惑:“這樣一個斯文的小孩兒,怎么會殺人?”他擔心這案子有冤枉,于是親自審問:“李慶安,是你殺了他家梅香嗎?你是不是還有什么心里話?盡管說出來,老夫為你做主!”慶安為免皮肉之苦,不敢翻供。錢可看到兇器是一把大刀更加懷疑:“這個小孩兒怎么能拿得起這么大的一把刀子呢?而且這刀子的形狀看起來應該是屠戶使的,看來案中必有隱情!”雖然心存疑惑,可前任官員已經審理完畢,而慶安又不翻供。錢可無奈,就要提筆判一個“斬”字。可是,他剛提起筆,就見一只蒼蠅飛來,抱住了筆尖。幾次三番,趕也趕不走。他捉住蒼蠅塞進筆管里,提筆時,筆管竟突然爆裂了。錢可感到這事十分蹊蹺。于是,他命令史打開慶安的枷鎖,安排他去獄神廟里歇息。同時,讓令史在廟里燒些紙錢,向獄神祈禱,然后在門外仔細傾聽慶安在睡夢中說些什么。

令史依言行事,只聽得慶安夢中說:“非衣兩把火,殺人賊是我。趕的無處藏,走在井底躲?!绷钍穲蟾驽X可。錢可仔細琢磨:“非衣”加起來是個“裴”字,兩把火則是個“炎”字,那么殺人賊不是姓裴名炎就是姓炎名裴;至于“走在井底躲”一語,如果不是意味著兇手已投井而死,就是暗示這城中某一街巷或橋梁的名稱里有個“井”字,而兇手就藏在那里。得出這一推論,他馬上派人調查。結果,這里果然有個巷子叫做“棋盤井底巷”。錢府尹立即命差役竇鑒去捉拿兇手。

窶鑒來到棋盤井底巷,坐在茶坊里吃茶。正巧這時屠戶裴炎走過來,硬要將狗肉賣給開茶坊的婆婆。竇鑒見此人強硬霸道,一打聽名叫“裴炎”,正是自己要找尋之人。于是,他命手下人張千化裝成一個貨郎,將那把兇刀放在擔子上,到裴炎家門口叫賣。裴炎的老婆因家里只剩了一個刀鞘,正要配刀。她一看這把刀是自己家里的,誤以為是貨郎偷了她家的刀子,她揪住張千,告到竇鑒面前。這一下不打自招,物證在手,竇鑒立刻逮捕了裴炎。

真兇被緝拿歸案,錢府尹當堂釋放了李慶安。在他的勸說下,李、王兩家講和,兩個孩子正式成親。

這是一個公案故事,故事的主角是一位秉公辦案的清官。盡管劇中錢可破案的根據,是獄神通過李慶安的夢話透漏的信息,這種手段有些荒誕不經,但真正的關鍵,還在于錢可勇于質疑和善于質疑的精神。

首先,錢可是一個有責任心、有質疑精神的人。否則,面對前任官員已經審理完畢的案件,他完全沒有必要勞心費神。正是出于良心和責任感,他非常認真地翻閱了李慶安的案卷,并從中發(fā)現了疑點。其次,錢可是一個善于質疑的人。這個案子看起來似乎慶安殺人的證據十分確鑿,但錢可并沒有被表面現象所迷惑,而是針對案情,對慶安的作案動機和作案能力提出質疑。這兩點正是破案的基礎。由此可見,錢可能夠透過表象抓住問題的實質。其實,即使沒有什么獄神的提示,錢可也已經發(fā)現兇刀是屠戶所用之刀,這實際上是找到了偵破案件的關鍵線索。

事實上,要想深入透徹地研究任何問題,都離不開勇于質疑和善于質疑的精神。我們常說“學問學問”,學問從何而來?就是靠既“學”又“問”,而“問”,就是從“疑”而來,所以說“學貴質疑”。亞里士多德說:“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耙伞笔撬季S的開端,是創(chuàng)造的基礎。

勇于質疑、勤于質疑、善于質疑,是一種良好的思維習慣。法國作家巴爾扎克說:“打開一切科學的鑰匙毫無疑義地是問號,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問個為什么?!钡拇_如此,如果達爾文沒有對“神創(chuàng)論”的懷疑,就不會有“進化論”的誕生;如果哥白尼沒有對“地心說”的懷疑,也不會有“日心說”的創(chuàng)立。

可是,現在來看,我們很多人是缺乏質疑的精神和思維習慣的。著名科學家楊振寧曾做過這樣的對比:中國留學生在美國學習時,學習成績往往比美國的學生好得多,然而十年以后,科研成果卻比人家少得多。何以造成這樣的差距?楊振寧認為,主要是因為美國學生思維活躍,善于提出問題;而中國教育體制只注意培養(yǎng)學生解答問題的能力,而不鼓勵學生提出問題,獨立思考。所以,他給中國學生指出的第一條成功法則就是質疑。

看來,提倡質疑,鼓勵質疑,有意識地培養(yǎng)質疑的思維習慣,該值得我們大家重視了。因為只有勇于質疑,善于質疑,才能使我們的智慧成為有源的活水,汩汩而出。

覺醒后的抗爭,勢不可擋——關漢卿《感天動地竇娥冤》

《感天動地竇娥冤》是關漢卿的代表作,劇中展示了竇娥這個受盡摧殘和迫害的善良女性,在覺醒之后的抗爭精神和至死不熄的復仇意志。

竇娥原本叫竇端云,三歲那年,母親就死了。父親竇天章是個窮秀才,功名未遂,一貧如洗。父女兩人相依為命,日子過得十分艱難。眼看端云長到七歲,家境日益窘迫。竇天章曾經向放高利貸的蔡婆借過20兩銀子,一年后本利相加竟然達到40兩之多。蔡婆多次索要,他卻無力償還。

蔡婆丈夫已死,膝下只有一個8歲的男孩兒。她相中端云長得可喜可愛,便有心讓端云做她家兒媳婦,以此抵債。這時朝廷即將開考,竇天章求功名心切,卻苦于沒有盤纏,再加上欠債累累,只好忍痛將女兒給了蔡婆,算是抵消了債務。那蔡婆反過來又送給親家竇天章10兩銀子作盤纏。竇天章與女兒揮淚告別,進京趕考去了。

端云來到蔡家,改名叫竇娥,并隨蔡婆搬到了楚州山陽縣。17歲那年,竇娥與丈夫成親,不久丈夫便得病去世了。轉眼間,竇娥20歲了。每次想到自己的經歷,竇娥都十分傷感,但她認為這或許是自己的生辰八字不好,或許是自己上輩子燒香不夠,所以今生今世就該受苦。她不怨天、不尤人,默默地忍受殘酷的生活,把為婆婆盡孝、為丈夫守節(jié)作為自己的生活信念。

這一天,蔡婆出去向開藥鋪的賽盧醫(yī)索債。賽盧醫(yī)是個無賴。他欠蔡婆20兩銀子,為了賴賬竟起了殺人的歹念。他把蔡婆騙到郊外,四顧無人,便掏出一根繩子要勒死蔡婆。就在這危急時刻,張驢兒父子正巧從這兒經過。賽盧醫(yī)見有人來,嚇得丟下繩子倉皇逃走。誰知這張驢兒父子也不是善良之輩,他們得知蔡婆家境殷實,又只有守寡的婆媳兩人,頓時生了不良之心,以報答救命之恩為由,要蔡家婆媳分別嫁給他們父子倆。蔡婆不答應,張驢兒便威脅說:“賽盧醫(yī)的繩子還在,不答應,我就勒死你!”蔡婆害怕,只得將兩個惡棍領回家。

竇娥雖然已經習慣忍受苦難的生活,但她品行端正、性格剛強,面對張驢兒父子卑劣無理的要求,她非常憤怒。她一邊苦心勸婆婆打消這個念頭,一邊將上前調戲她的張驢兒一把推倒在地。可蔡婆為人怯懦軟弱,雖然婚事未成,卻仍留下這倆人在家同住,等待竇娥回心轉意。

張驢兒見竇娥不順從,便又生毒計。他打算趁蔡婆生病之機將她毒死,然后再強迫竇娥成親。這一天,他來到賽盧醫(yī)那兒要了一服毒藥?;丶液?,他故作殷勤地到蔡婆跟前詢問病情。蔡婆身體不舒服,想喝羊肚湯,張驢兒連忙吩咐竇娥去做。湯做好后,他借口缺鹽少醋,趁竇娥去拿調料之機把毒藥放入湯里。不料陰錯陽差,這時蔡婆突然一陣惡心,便把湯讓給張驢兒的父親吃了。張父當場七竅流血,一命嗚呼。

父親一死,張驢兒大叫大嚷,口口聲聲說是竇娥下毒,那蔡婆早已嚇得不知所措。這時張驢兒給竇娥指出兩條路供她選擇:第一條路是“私休”,即竇娥同意嫁給他做老婆,此事便不再追究;第二條路是“官休”,他要把竇娥拖到官府去告狀。竇娥不愿承擔殺人的罪名,更不愿意嫁給這個惡棍,她相信官府“明如鏡,清似水”,一定能夠明辨是非。于是她情愿見官。就這樣,張驢兒將竇娥告到了楚州府。

楚州太守桃杌是個昏庸殘暴的貪官,他一向認為“人是賤蟲,不打不招”,辦案全靠嚴刑逼供。竇娥在公堂上把事件經過說得明白無誤,但他卻偏信張驢兒的巧言狡辯,認為沒有兒子藥死自家老子的道理,對竇娥施以重刑,“一杖下,一道血,一層皮”,“肉都飛,血淋漓”,“才蘇醒,又昏迷”。在棍棒之下,竇娥異常堅強,她堅決不招。桃杌無可奈何,便轉而拷打蔡婆。竇娥實在不忍心年邁的婆婆受刑,便含冤負屈地承認了藥死公公,于是被判處死刑,即行處決。

貪官污吏的大棒打破了竇娥對官府的幻想,被判死刑的事實徹底喚醒了她的覺悟。在一切希望和幻想都破滅之后,她看清了天下衙門都一樣的昏暗,對原以為“公正無私”的天地鬼神也開始懷疑和否定,在被押赴刑場的路上,她一腔怒火噴薄而出,高唱道:

〔端正好〕沒來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憲。叫聲屈動地驚天!頃刻間游魂先赴森羅殿,怎不將天地也生埋怨!

〔滾繡球〕有日月朝暮懸,有鬼神掌著生死權。天地也,只合把清濁分辨,可怎生糊涂了盜跖、顏淵。為善的受貧窮更命短,造惡的享富貴又壽延。天地也,做得個怕硬欺軟,卻原來也這般順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哎,只落得兩淚漣漣。

這兩支曲子是竇娥怨天咒地的心聲,她罵天地不分清濁、不辨善惡、欺軟怕硬、錯勘賢愚。這驚天動地的吶喊是竇娥以生命為代價換來的認識,是對整個黑暗社會的強烈抗議和憤怒聲討。在封建社會里,統(tǒng)治者總是用天地鬼神來麻痹、禁錮人民的思想。竇娥也曾虔誠地迷信過它們。但當幻想逐一破滅之后,她氣憤填膺,怒火中燒,叱天罵地,控訴天地的不公平,貧富夭壽的不合理。這是生活在社會最底層,受壓迫、受愚弄最深,也最善良的人民的覺醒。

覺醒后的竇娥不再乞求憐憫。臨刑之前,為了證明自己確實冤枉,她對天發(fā)下三樁誓愿:第一,血濺白練。頭顱被砍下之后,她的一腔熱血全部噴濺在高高懸起的白布上,不會有半點兒灑在地上;第二,六月飛雪。行刑之后,老天會在悶熱的六月天降下鵝毛大雪來掩蓋她的尸體;第三,亢旱三年。楚州這個地方未來三年會滴雨不下,出現嚴重旱災。竇娥發(fā)下的誓愿一樁比一樁大,一樁比一樁毒,發(fā)完誓愿,竇娥憤怒地說:

不是我罰下這等無頭愿,委實的冤情不淺。這都是官吏每無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難言!

剎時間,刑場上浮云蔽日,悲風飛旋。竇娥被劊子手斬于刀下,果然出現了血濺白練、六月飛雪的奇怪現象,連監(jiān)斬官都意識到“這死罪必有冤枉”。

再說竇天章當年進京趕考,一舉中第,官拜參知政事。他曾經派人尋訪女兒,可是由于蔡婆遷居,沒有找到。多年來他思女成疾,頭白眼花。竇娥死后三年,他官升兩淮提刑肅政廉訪使,到各地檢查官吏辦案情況。這一次,他來到楚州,見楚州三年滴雨不下,深感驚疑。夜里,他仔細查閱楚州歷年案件的卷宗,頭一宗就是竇娥藥死公公一案。他認為這種罪過十惡不赦,不必細察,順手將其壓在卷底。突然,他感覺神思困倦,便伏案睡去。這時,屈死的竇娥前來給父親托夢。竇天章在夢中隱約見到了女兒端云,醒后卻不見女兒的蹤影。于是他打算繼續(xù)審閱卷宗。這時,桌上的燈忽明忽滅,就在他動手剔燈花之際,竇娥的魂靈上前,把壓在最下面的卷宗又翻到最上面。竇天章低頭一看,好生奇怪,他把卷宗再次放在底下,竇娥則又將它翻上來。幾次三番之后,竇娥的鬼魂終于被竇天章發(fā)現了。她哭著向父親解釋,竇娥就是父親尋找已久的端云,而自己是被冤屈致死的。竇天章悲痛之余,決定重審此案,為女兒報仇。

第二天,竇天章將當年有關案犯全部緝拿歸案,重新審理。張驢兒在審問中仍然狡辯,可竇娥的鬼魂出現在公堂上,張驢兒嚇得魂飛魄散,不敢再嘴硬。而賽盧醫(yī)也供出當時是張驢兒親自來買的毒藥。真相大白,張驢兒被判死刑,賽盧醫(yī)邊遠充軍,已經升官的昏官桃杌則被痛打一百棍,永不錄用。竇娥的沉冤終于得到了昭雪。

這個故事里,竇娥的身世、遭遇是悲苦的,結局是悲慘的,但她那百折不回、至死不屈的反抗精神是悲壯的。從竇娥身上,我們看到一個人覺醒之后的反抗力量的確不可遏止、勢不可擋!竇娥本是一個孤苦無依的弱女子,她相信命運,默默承受生活的苦難;她不了解社會,天真地信任官府;她從沒有想過要反抗什么,過著與世無爭的日子。這樣一個安分守己的人,竟在社會無處容身。地痞流氓欺負她,濫官污吏迫害她,她無緣無故被剝奪了生的權力。臨死之前,她才算看清了這個顛倒黑白的世界。她不再忍氣吞聲,不再逆來順受,她那弱小的身軀爆發(fā)出震天撼地的憤怒吼聲,她用天大的誓愿警示天下,她死后變成鬼也不放過迫害她的流氓、濫官!她從弱者變成了強者,終于為自己報仇雪恨。

當然,三樁誓愿和鬼魂報仇,在現實生活中是不可能實現的。關漢卿之所以安排這樣的情節(jié),是為了強調竇娥覺醒后勢不可擋的反抗精神和復仇意志。那是一個覺醒了的弱者的力量。其實,竇娥的命運正是元代廣大漢族百姓命運的縮影。元代實行民族歧視政策,漢人被壓在社會最底層,處處受到壓迫、排擠,處處感受社會的不公。關漢卿是以竇娥的抗爭呼吁廣大百姓的覺醒呀。杜勃羅留波夫曾說:“我們知道,以極端反抗極端,最后從最軟弱和最能忍耐的人們心中所提出來的抗議,是最有力的?!?/p>

當然,抗爭的前提是覺醒。今天,我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我們面對世界經濟、技術的高速發(fā)展,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中國和世界強國的差距,時刻銘記“落后就會挨打”的歷史教訓。只有這樣,我們才不至于對取得的成績沾沾自喜。同時,我們每一位國人也都應清醒地懂得“國家興衰,匹夫有責”的道理,也只有這樣,才能凝聚民族力量,眾志成城,面對所有的困難和考驗。

竇娥的故事提示我們:面對邪惡,面對不公,忍耐只能坐以待斃。只有覺醒,才有抗爭;只有抗爭,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

多行不義必自斃——馬致遠《破幽夢孤雁漢宮秋》

“多行不義必自斃”,意思是說:壞事干多了,必定自取滅亡。這句話千百年來得到了無數次的驗證,它像“惡有惡報”一樣,不僅是對惡人的警示,也表達了人們對懲處惡人惡行的期盼。著名作家馬致遠的雜劇《破幽夢孤雁漢宮秋》是元代“四大歷史劇”之一,劇中所塑造的毛延壽這個角色,就是一個平日作惡多端,最后自取滅亡的典型。西漢元帝時期,四海安寧。朝中官員毛延壽,是個“不義”之人。他一上場就有這樣一段自我介紹:

為人雕心雁爪,做事欺大壓小。全憑諂佞奸貪,一生受用不了。某非別人,毛延壽的便是。見在漢朝駕下,為中大夫之職。因我百般巧詐,一味諂諛,哄的皇帝老頭兒十分歡喜,言聽計從。朝里朝外,那一個不敬我,那一個不怕我?我又學的一個法兒,只是教皇帝少見儒臣,多溺女色,我這寵幸才得牢固。

此人心術不端,卻偏偏憑借花言巧語騙得了漢元帝的寵信。

這天,漢元帝在毛延壽面前感嘆:“后宮寂寞,如何是好?”這正中毛延壽下懷,他忙趨步上前道:“陛下,田舍翁多收十斛麥子,還想換媳婦兒呢,何況陛下貴為天子,富有四海,何不派官員遍行天下選擇宮女?不分王侯宰相軍民人家,只要15歲以上20歲以下容貌端莊的,都選來充實后宮,有何不可?”漢元帝點頭稱是,隨即加封毛延壽為選擇使,遍行天下篩選美女,而且要將每個選中的女孩畫成一幅圖畫,將來漢元帝要按圖臨幸。

毛延壽奉旨到各地篩選美女。誰家不希望自己的女孩兒能受到皇帝的寵幸?誰不希望畫師把自己畫得漂亮一點兒?于是,各家紛紛向這位選擇使饋贈金銀。毛延壽乘機大肆敲詐,收取不義之財。眼看已挑選了99個女孩,金銀也撈了一大筆。這天,他來到成都秭歸縣,又發(fā)現了一個女孩。這個女孩名叫王嬙,字昭君,剛好18歲,長得光彩照人,十分艷麗,可謂天下絕色。毛延壽獅子大開口,張嘴就要百兩黃金,答應把她選為第一。可是昭君出身莊戶人家,哪里有錢?再說昭君自信憑借自己出眾的品貌,根本無須行賄。這可掃了毛延壽的興。他本想把昭君退回,可轉念一想,又生出一個壞主意,下面是他的念白:

不要倒好了她,眉頭一縱,計上心來。只把美人圖點上些破綻,到京師必定發(fā)入冷宮,教她受苦一世。正是恨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

果然,毛延壽在昭君的畫像上做了手腳,而且是在眼睛部位點上了瑕疵。這樣,她就不可能被皇上相中,也就沒機會見到皇上。這天晚上,她心情郁悶,彈起琵琶消愁。說來也巧,漢元帝正好來后宮巡游,他循著琴聲來到昭君的住處,只見燭光下的女孩身姿婀娜,美艷絕倫。昭君萬沒想到皇上會深夜突然駕臨,連忙起身接駕,道:“妾身早知陛下駕臨,只合遠接,接駕不早,妾該萬死?!闭丫利惖娜菝擦钤廴缱砣绨V,落落大方的風度更令他暗暗吃驚:這樣出眾的女孩自己怎么從來不知道呢?

在元帝的詢問下,昭君將毛延壽索賄不成、點破畫像之事說出。元帝命人取來畫像,果然如昭君所言。漢元帝龍顏大怒,下令將毛延壽斬首。而對昭君,元帝則是相見恨晚,馬上封為明妃。

毛延壽聽說東窗事發(fā),倉皇逃命?;琶χ?,他帶上了昭君的畫像,投奔匈奴王呼韓邪單于。自漢高祖以來,漢匈之間一直有“和親”的傳統(tǒng),每代單于都會娶漢朝公主為妻。前些時,呼韓邪單于曾派使臣到漢朝求婚,可漢元帝以公主尚幼為由,將其回絕了。呼韓邪單于心中很不高興,甚至想借此機會起兵南侵。不過又不愿輕易打破幾代的友好關系,正處在矛盾之中。

就在這時,毛延壽前來投奔。他對呼韓邪單于謊稱:“我們漢朝西宮有個美人叫王昭君,堪稱天下絕色。前段日子,您派使臣求婚之際,那昭君曾主動請行,只是漢元帝舍不得。我再三向皇上苦諫說‘豈可重女色而失兩國之好?’沒想到皇上竟要殺我。所以,我?guī)Я诉@美人圖獻給大王,您如果按圖索要昭君,肯定能得到她。”呼韓邪單于看到昭君的畫像,驚嘆道:“世間還有這么漂亮的女人?如果能得到她做閼氏,我平生之愿足矣!”于是,他馬上派人去漢朝討要昭君,并威脅漢元帝,如不放人,匈奴大軍將即日南侵。

元帝自從有了昭君,便將萬千寵愛集于一身。這天,突然有尚書稟報,說匈奴派使臣索要昭君和親。元帝大驚,急忙召文武大臣商量對策??墒牵鎸π倥陌偃f大軍,滿朝文武面面相覷,毫無辦法,只能一再勸皇上以社稷為念,忍痛割愛。元帝痛罵群臣無能,枉食俸祿,可是也無計可施。

看到國家危在旦夕,皇上處境兩難,昭君雖然依依不舍,但還是上奏元帝道:“妾既蒙陛下厚恩,當效一死,以報陛下。妾情愿和番,得息刀兵?!闭丫绱松蠲鞔罅x,令滿朝文武大為吃驚。元帝心如刀割,但也只好依從。

第二天,元帝率大臣到灞陵橋送別昭君。臨行,二人把酒話別,不禁淚流滿面。在匈奴使者的再三催促下,昭君脫下漢裝,換上胡服??粗丫凉u行漸遠,元帝佇立良久,愧疚萬分。

得知昭君前來,呼韓邪單于喜出望外,親自出境迎接,封昭君為寧胡閼氏,扶為正宮。同時下令息兵,退軍北行。

這天,昭君隨大隊人馬行到黑龍江邊,她聽說這就是漢番交界,南邊屬漢朝,北邊屬匈奴。她對呼韓邪單于說:“大王,借一盅酒往南澆奠,待我辭別漢家,再遠行吧!”單于答應了??烧l曾想昭君澆奠完畢,突然縱身跳入江中,來不及相救就被急流卷走了。單于頓足而嘆,只好下令將昭君葬在江邊,墳墓號為“青塚”。

佳人已逝,呼韓邪單于也不愿再和漢朝結下仇怨,但想起毛延壽來仍氣得咬牙切齒:“這個小人背主私奔,又拿著美人圖來哄我,說什么‘昭君主動請行’,要我強行索取。結果昭君投江而死,我也落得一見銷魂。像這等奸邪逆賊,留著他早晚是個禍根,不如送他回漢朝處置,反倒能使?jié)h番關系和好?!毕氲竭@兒,呼韓邪單于下令拿下毛延壽,押赴漢朝。

昭君走后,漢元帝朝思暮想,百日不曾上朝。這晚,他迷迷糊糊夢見了昭君,正欲相見,番兵又將其抓走。元帝一下子被驚醒,只聽得空中孤雁悲鳴,不禁越發(fā)凄楚。天亮之后,尚書報告明妃已投江而死,番使綁送毛延壽還朝。漢元帝悲憤交加,下令將毛延壽斬首,祭奠明妃。

這是一個悲劇故事。悲劇的直接制造者毛延壽,是個“欺大壓小”、“諂佞奸貪”、“百般巧詐”的小人。他自以為八面玲瓏、聰明過人,結果卻“機關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他這一生正可謂“多行不義必自斃”。

“多行不義必自斃”出自《左傳·鄭伯克段于鄢》。它的背后還有一段典故:春秋時期,鄭武公的夫人武姜生了一個兒子,因為生產時非常艱難,就取名寤生,武姜很不喜歡這個兒子。后來,武姜又生一子,取名為段,非常寵愛。武姜常在鄭武公面前稱贊段很能干,要求立他為太子,可鄭武公沒有答應。公元前743年,鄭武公病死,寤生繼位,即鄭莊公。

武姜要求莊公把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的制邑封給段,莊公不同意。武姜又要求把最大的京邑封給段,莊公同意了。鄭國大夫祭仲向莊公進諫說:“都城超過三百方丈,就會成為國家的隱患。依照先王的定制,大的都城不能超過國都的三分之一,中都不能超過五分之一,小都不能超過九分之一?,F在,京邑太大,不合法度,將來會成為您的負擔,難以對付?!鼻f公說:“姜氏非得要,有什么辦法呢?”祭仲道:“姜氏哪會知足呢?不如早早給他換個地方或者減小他的領地,別讓他蔓延。野草一旦蔓延開來就難以鏟除,更何況是您的親弟弟呢?”莊公回答說:“多行不義必自斃,你就等著瞧吧!”

果然,段到京邑后,膽子越來越大。他不斷沒收京邑周圍的土地占為己有。莊公明明知道卻不予理睬。段加緊擴軍備戰(zhàn),伺機謀反,姜氏也做好內應的準備。此時莊公看到時機成熟,得知他們發(fā)動叛亂的確切消息后,派出蓄積已久的軍隊,迅速出擊,包圍了京邑。而此時京邑的守軍早已對段不滿,紛紛陣前倒戈。段只身逃到鄢地,莊公馬上親自率軍攻鄢,段又只好逃到共國。

后來,人們就借用鄭莊公說他弟弟“多行不義必自斃”的話,來說那些做壞事的人,早晚會因為自己的惡行招來災禍,受到懲處。正所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不過,說到“多行不義必自斃”,其中“多行”這兩個字眼,值得大家琢磨。如果說“多行”是量的積累,那這個量得積累到什么程度才得到質的飛躍,即“斃”的結果呢?難道非得等壞人“多行”了不義之事才能得到懲處嗎?這不禁讓我們想到那些平日里忘乎所以,最終自食其果的違法犯罪分子。且不說搶劫、盜竊之流,就說那些貪官吧,他們肆無忌憚地貪污受賄,那巨額的黑金顯然不只是行一、兩次“不義”的結果。要知道,“多行不義”的結果,絕不僅僅是一個壞人自取滅亡的問題,蒙受更多損失的是國家和人民。所以,我們真正應該做的是采取措施,早一些結束那些“不義”之人的惡行,早一些使他們受到相應的懲罰,而不是等他們“多行不義”之后才一并算總賬,否則,真正吃虧的還是好人。上面提到的鄭莊公,他明知道弟弟“多行不義”卻置之不理、放任自流,他的縱容其實就是毀滅弟弟的一種手段。所以,雖然弟弟罪有應得,但鄭莊公的處心積慮也讓人齒冷。

“多行不義必自斃”這句話,是我們對壞人的詛咒。同時,它還能啟發(fā)我們考慮采取更積極的辦法,比如健全監(jiān)督制約機制,從根本上減少惡人惡行。

當忍則忍,當爭必爭——紀君祥《趙氏孤兒大報仇》

中國人歷來講究一個“忍”字,所謂“小不忍則亂大謀”,“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而如今的社會,又處處離不開一個“爭”字,不論是國家、集體還是個人,都要在競爭中確立地位,證明實力。那么,如何處理“忍”與“爭”的關系,就成為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其實,元代作家紀君祥的《趙氏孤兒大報仇》雜劇,就曾把“忍”與“爭”的關系,通過一場復仇斗爭戲劇性地放大出來。

春秋時期,晉靈公昏庸,大將屠岸賈嫉恨相國趙盾,在靈公面前搬弄是非,將趙盾一家300多口人全部殺掉。由于趙盾的兒子趙朔是駙馬,不能隨便下手,屠岸賈就假傳靈公的命令,逼趙朔在弓弦、藥酒、短刀中選一樣自盡。趙朔自盡之前,叮囑懷孕的公主:要是生下兒子,就取名趙氏孤兒,待他長大成人,給趙家報仇雪恨。

不久,公主分娩,正是個男孩。屠岸賈怕孤兒長大報仇,打算滿月后將他殺掉。在此期間,他命手下將軍韓厥率兵把守駙馬府門,若有盜出孤兒者,全家處斬,滅其九族。

駙馬門下有個醫(yī)生叫程嬰,感念趙朔生前對他的恩德。公主被軟禁后,他每天傳茶送飯,悉心照料。這天,程嬰身背藥箱,又來到駙馬府。公主求他帶出孤兒,可程嬰想到屠岸賈的禁令,猶豫不決。公主跪下,苦苦哀求。程嬰心存顧慮,對公主說:“如果我救了孤兒,屠岸賈追問起來,你說給了我,我程嬰一家死了也罷,可這孤兒也活不成了?!惫髀犃顺虌氲脑挘闵系踝员M,從而免除了程嬰的顧慮。程嬰把孤兒放在藥箱里,上面又蓋了些草藥,冒死帶著孤兒走出駙馬府。

將軍韓厥雖奉命把守駙馬府,卻十分痛恨屠岸賈殘害忠良的行為。他見程嬰身背藥箱,慌慌張張從駙馬府出來,就嚴加搜查,發(fā)現了箱子里的孤兒。程嬰慌忙跪倒,韓厥慨然放行??沙虌胱吡藥撞?,又回來跪在韓厥面前說:“我出了府門,你若報告給屠岸賈知道,他再派別人來追殺,孤兒依然是個死。你還是拿我去請功,讓我跟孤兒死在一起吧!”韓厥長嘆一聲,拔劍自刎。

屠岸賈聽說公主自縊、韓厥自刎,知道一定是有人把孤兒救走了。為了斬草除根,他假傳國君的命令,要搜尋全國半歲以下、一個月以上的嬰兒,全部處死。程嬰在逃亡的路上看到了到處張掛的告示,又恨又急,連夜趕往太平莊,投奔趙盾的同僚好友公孫杵臼,商量如何挽救孤兒。程嬰提出:他有個孩子還沒有滿月,可以做孤兒的替身,讓公孫杵臼檢舉他窩藏孤兒,把他們父子二人一起處死,再由公孫杵臼撫養(yǎng)孤兒長大,將來為趙家報仇。但公孫杵臼認為,自己年已70,生死難料,不如把程嬰的兒子交給他,由程嬰檢舉他窩藏孤兒,他和程嬰的兒子一起赴死,讓程嬰完成撫養(yǎng)孤兒的任務。

定好了計策,程嬰便出面檢舉公孫杵臼窩藏趙氏孤兒。屠岸賈立刻帶人來到太平莊,抓住了公孫杵臼。公孫杵臼不承認窩藏孤兒,屠岸賈便命程嬰親自拷打,公孫杵臼咬緊牙關承受。這時,兵士從地洞里搜出一個嬰兒,屠岸賈大喜,對著嬰兒連砍三劍。親眼看著兒子被活活砍死,程嬰心如刀絞,但臉上還得不露聲色。公孫杵臼大罵屠岸賈,撞階身亡。

屠岸賈自以為殺了趙氏孤兒,心滿意足。為了獎賞程嬰檢舉的功勞,就收留他做了自己的門客,并認程嬰的兒子作為義子,留在府中習文練武。

轉眼20年過去了,趙氏孤兒已經長大成人,取名程勃。跟程嬰習文,跟屠岸賈練武,這孩子文武全才,本領出眾。

這天,程勃練武回來,看見父親偷偷哭泣,追問原因,卻不肯回答。就在程嬰匆忙避入后堂之際,掉下了一個手卷。程勃展開手卷,上面是一幅幅圖畫。原來,程嬰把趙家受屠岸賈迫害的經過一一畫在了手卷上,故意留給程勃觀看,以便乘機說明他的身世。果然,程勃看完手卷后疑惑不解,請父親解釋。程嬰就把當年的事情原原本本講了一遍,但隱去了屠岸賈的名字。程勃聽得驚心動魄,問:“那孤兒現在何處?”程嬰說:“他如今20歲了,堂堂七尺,文武全才,卻不能為父母報仇,還說他干什么!”程勃道:“父親,我就像睡在夢里一樣,聽不明白?!背虌朐僖踩滩蛔×?,叫聲:“孩子,奸臣就是屠岸賈,趙盾是你爺爺,趙朔是你爸爸,公主是你母親,我是存孤棄子的程嬰,你就是九死一生的趙氏孤兒!”程勃如五雷轟頂,頓時昏倒在地,半晌才蘇醒過來,咬牙道:“我拼死也要生擒屠岸賈老賊!”當下謝過程嬰的救命之恩,便怒沖沖上朝去了。

這時國君已經換成了晉悼公,他聽了程勃的奏本,命其親自捉拿屠岸賈,為趙家報仇。程勃仗劍來到鬧市,正趕上屠岸賈離開帥府回家。程勃殺散衛(wèi)兵,生擒屠岸賈。屠岸賈大驚道:“孩子,這是為何?”程勃道:“我不是你的孩子,我是你害不死的趙氏孤兒!今天我要給趙家報仇雪恨!”這時,程嬰和大臣魏絳趕到,宣讀了晉悼公的旨意:屠岸賈陷害忠良,罪當千刀萬剮;孤兒賜名趙武,繼承祖父的爵位;程嬰忠心護主,撫養(yǎng)有功,賜田十頃;還要給公孫杵臼等義士建墳立碑,讓他們萬古流芳。

故事到這里就結束了。當然,在我們普通人的生活中很少會有這樣你死我活的爭斗,不過,我們還是可以把這個故事作為一個范本,來分析“忍”和“爭”的關系。在這出戲里,幾乎所有正面人物都是能夠忍常人所不能忍的“忍者”。公主、韓厥、公孫杵臼以自殺來保護孤兒的安全,這是甘愿放棄生命的“忍”。而程嬰的“忍”更是走到了極致,他眼看著兒子慘死、老友自盡,卻要裝得無動于衷,更要忍受著世人的唾罵和內心的煎熬,茍活在仇人的蔭庇下20年。對程嬰來說,忍就是心頭的一把刀??!但是,這些“忍”不是無目的的逃避,而是有一個共同的指向——報仇。正因為有了前面諸多含血和淚的“忍”,最后復仇時的一“爭”才顯得格外動人心魄,痛快淋漓。在這里,“忍”和“爭”是相通的,“忍”是“爭”的準備,“爭”是“忍”的目的。時機不成熟的時候就要忍耐,要保全自己,壯大力量,而時機一旦成熟,就要毫不猶豫地“爭”,而且要一擊必中,一舉成功。

說到最能忍的中國人,恐怕當數春秋末期的越王勾踐。當年吳越爭霸,越國吃了敗仗。勾踐聽從范蠡和文種的建議,自貶身家到吳國,充當吳王夫差的奴仆,干盡下賤的差事,受盡對方的羞辱,甚至親嘗吳王的糞便,這才獲得了夫差的信任,得以回國?;貒?,勾踐臥薪嘗膽,苦志復仇,把越國治理得國富民強,兵精糧足。十年生聚,十年教訓,再加上做俘虜的十年,前前后后忍了30年,終于一舉滅掉了吳國,盡雪前恥??梢姡棠艹纱笫?。元朝學者吳亮說:“能忍者,必能立天下之事。圮橋匍匐取履,而子房韞帝師之智;市人笑出胯下,而韓信負侯王之器。噫,可不與忍歟!”這里提到的張良能忍拾鞋之辱、韓信能忍胯下之辱,最后都成就了一番事業(yè),說明凡是有志向、有抱負的人,都應該學會“忍”。

不過,“忍”的目的未必一定是“爭”。有些時候,“忍”是為了“不爭”。我們都很熟悉將相和的故事,藺相如對廉頗的種種刁難始終保持忍讓,他的目的就不是為了“爭”,而是為了“和”,藺相如的“忍”表現為一種國家利益至上的大局觀。當然,還有些時候,我們之所以忍,是因為不值得爭。清代有一個“六尺巷”的故事,說的是康熙年間,當朝宰相張英家人打算擴大府宅,便讓鄰居葉家讓出三尺地面。葉家不買賬,張英的家人就寫信讓張英出面干涉。張英對家人仗勢欺人的做法很不滿意,寫了一首詩回答:“千里家書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奔胰丝葱藕?,甚覺慚愧,便按他的意思后退了三尺筑墻。葉家受到感動,也將院墻后退了三尺。結果,在張、葉兩家之間讓出一條方便鄉(xiāng)鄰的六尺小巷??梢?,這里的“忍”又變成了一種不斤斤計較的寬容,一種做人的氣度。

對待“忍”和“爭”的關系,我們一定要辯證地看。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要爭,爭要爭得有價值;也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要忍,忍要忍得有意義。如果說爭而不忍是小人,那忍而不爭就是弱者。任何忍都必須有限度,忍不是不講原則,不分是非,萬事皆忍,逆來順受。如果無限度地忍下去,就會導致軟弱可欺、任人宰割,直至淘汰,甚至滅亡。魯迅就曾對這種忍性極好、忍得近乎麻木的人,發(fā)出過“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感嘆。同樣,任何爭都必須講方法,有分寸。瘋狂地去“爭”、不講策略地去“爭”,不僅爭不到想得到的,甚至可能失去已經擁有的。有理、有力、有節(jié)地去爭才是最明智的。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能抓住每一個便宜都去占,適當地放寬自己的心態(tài),得饒人處且饒人,不該占的便宜絕不能眼紅。有了這樣的心態(tài),你會發(fā)現每個人都很好交往,你也會感覺很輕松。

該忍時就不要爭,該爭時就不要忍。在爭中忍,在忍中爭,二者融會貫通了,才能在為人處世中表現出非凡的氣度、風度和力度,才能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三思而后行——康進之《梁山泊李逵負荊》

“三思而后行”是我們常說的一句話,它告誡我們做事之前要多一些思考,少一些沖動,否則,就得為自己的莽撞行為付出代價。

元代作家康進之的《梁山泊李逵負荊》劇本,講的就是黑旋風李逵因做事沖動而冤枉好人,最后又負荊請罪的故事。

宋代梁山泊地方,聚集了以宋江為首的108位英雄好漢。他們打家劫舍,殺富濟貧,在梁山上豎起一面杏黃旗,上面寫道:“替天行道救生民”。

梁山下面有個杏花莊,莊民王林開了一家小酒店。這一天,店里來了兩位客人,一個自稱宋江,一個自稱魯智深。王林久聞這兩位好漢的名字,非常熱情,還把自己18歲的獨生女兒滿堂嬌喊出來,給客人斟酒,以表敬意。沒想到,那位“魯智深”竟攛掇著“宋江”要滿堂嬌做壓寨夫人。酒過三巡,他們將滿堂嬌強行帶走,并揚言三日后送回。臨走,還留下一個紅娟褡膊做定親禮。王林的老伴早已去世,就這么一個女兒,又眼睜睜看著被人搶走,他后悔莫及,痛哭不已。

正巧趕上是清明節(jié),宋江給弟兄們放假三天,大家都紛紛到山下游玩。李逵(又名李山兒)愛喝酒,便來到王林的小酒店里,開懷痛飲。喝著喝著,只聽老板王林在一邊痛哭。李逵十分掃興,問道:“老王,我沒給你酒錢嗎?怎么這般煩惱?”王林說:“哥哥,不干你的事,我女兒被一個賊漢奪去了?!苯又?,王林哭哭啼啼將事情經過說了一遍。李逵一聽是自己的兩位哥哥所為,火冒三丈,問王林:“你有什么證據嗎?”王林說:“有一個紅娟褡膊為證。”李逵一看,對王林說:“老王,你做下一甕好酒,宰下一個好牛犢,三天之后,我親自將你女兒滿堂嬌送回來,怎么樣?”王林千恩萬謝。

李逵拿著紅褡膊,一路上摩拳擦掌,“怒氣如雷”,回到山寨。這時,宋江、吳學究、魯智深正在議事。李逵開口便說:“滿堂嬌在哪里?請出來和俺拜兩拜,俺有些零碎金銀,送與嫂嫂作拜見錢!”宋江聽得一頭霧水,道:“這廝無禮,胡言亂語?!崩铄咏又f:“給你慶喜啊,你那壓寨夫人在哪里?”又指著魯智深一陣臭罵:“禿驢,都是你做的好事!”宋江聽他說得越發(fā)沒譜,便道:“山兒,你有什么事情,何不對我明說?”李逵壓不住心頭怒火,舉起板斧便砍倒了杏黃旗。大家趕忙奪下他手中的斧頭,宋江非常生氣:“你這鐵牛,有什么事也不查個明白,就砍倒杏黃旗,是何道理?”李逵大聲喊道:“眾弟兄們都來,擺個慶喜的宴席!”宋江道:“山兒,你下山在哪兒喝酒來?遇見什么人?想必說我些什么?你從頭說個明白!”李逵說:“你搶了人家花朵兒般女孩兒,拋閃下白發(fā)老頭!人家又氣又恨,罵咱梁山泊水不甜、人不義!”宋江一聽,明白了三分,對吳學究說:“想必附近有人冒充咱們姓名做出這等事情,只是山兒也應該討個證據?。 崩铄拥溃骸斑@個紅褡膊不是證據?”宋江說:“山兒,我今天和你打個賭,如果是我搶了人家女兒,我輸掉這顆頭。如果不是我,你輸些什么?”李逵說:“我擺一席酒?!彼谓溃骸斑@太便宜了你!”李逵急了:“罷罷罷,若不是你,我情愿輸掉這顆牛頭!”宋江讓他立下軍令狀,交給吳學究收好。

下山前,李逵(正末扮)面對眾弟兄,有這樣一段念白:

(正末云)俺如今和宋江魯智深同到那杏花莊上,只等那老王林道出一個“是”字,你那做媒的花和尚,休要怪我一斧分開兩個瓢,誰著你拐了一十八歲滿堂嬌!單把宋江一個留將下,待我親手伏侍哥哥這一遭。(宋江云)你怎生伏侍我?(正末云)我伏侍你,我伏侍你,一只手揪住衣領,一只手揝住腰帶,滴留撲摔個一字,闊腳板踏住胸脯,舉起我那板斧來,覷著脖子上,可叉!

看來,如果宋江、魯智深真干出了這等不仁不義的事,李逵是下決心要跟他們決裂的。

一路上,李逵仔細觀察這倆人的一舉一動。如果宋江走在前邊,他就說:“你也等等我,一聽說到老丈人家去,你好歡喜??!”一會兒宋江、魯智深落在后面,李逵便說:“花和尚,你是小腳兒?多半是做媒的心虛,不敢走了!宋公明,你也快點兒,我看你是拐了人家女孩兒,害羞不敢走了吧!”說話間,三人來到酒店。王林出來一看宋江,忙說:“不是他,不是他?!崩铄右宦牐绷耍骸案?,你等他好好認一認,怎么先瞪著眼嚇他?這一嚇,他還敢認你嗎?老王,為了你那女孩兒,俺弟兄倆賭著頭呢,這不是拐了你女兒的宋江嗎?”王林再認,還是搖頭說:“不是,不是?!崩铄痈绷耍骸袄贤?,你來,那個禿廝便是做媒的魯智深,你去認一認!”王林認了兩認,忙說:“不是,不是。那兩個人一個是青眼高個,一個是稀頭發(fā);如今這一個是黑臉矮個,一個是剃頭發(fā)和尚。不是!不是!”李逵急得直喊:“老王,我的兒,你再認一認!”老王道:“哥,我說不是他,就不是他了!叫我再認又能怎樣?”李逵氣得抬手就打王林。宋江、魯智深拂袖而去,剩下李逵唉聲嘆氣,最后沒辦法,也只能灰溜溜地返回山寨。

李逵知道自己闖了禍,半道上砍了一束荊杖,負在背上?;厝ヒ豢?,宋江和眾弟兄端坐堂上。李逵道:“哥哥,您兄弟山澗下砍了一束荊杖,求哥哥打幾下。這都是兄弟我一時間沒見識,做出這樣的事來?!彼谓溃骸拔液湍阗€的是頭,不是打!小嘍羅,將李山兒踹下聚義堂,斬首報來!”李逵求吳學究、魯智深,說:“學究哥,你勸一勸吧!智深哥,你也勸一勸吧!”大家一起為李逵求情,宋江道:“這是軍令狀!我不打他,就要他那顆頭!”李逵狡辯道:“哥哥,你真?zhèn)€不肯打,打一下是一下疼,那殺的只是一刀,倒不疼哩!”宋江說:“我不打你?!崩铄拥溃骸安淮?,謝了哥哥也?!闭f著起身便走。宋江堅持要殺,李逵沒辦法了,說:“罷罷罷,他殺不如自殺,借哥哥劍來,待我自刎而亡?!?/p>

正在這時,王林氣喘吁吁地趕上山來,大喊:“刀下留人!”原來,李逵剛離開酒店不久,搶他女兒的那兩個賊漢便送滿堂嬌回到店里。王林賠著笑臉,冷一碗,熱一碗,將他們灌得爛醉,然后急忙上山來搭救李逵。宋江見狀,對李逵說:“山兒,我如今放你去拿這兩個棍徒,將功贖罪;若拿不住,兩罪并罰。你敢去嗎?”李逵笑道:“管教他甕中捉鱉,手到擒來!”穩(wěn)妥起見,吳學究讓魯智深陪李逵一起下山。

到了酒店,兩個賊漢才剛剛醒過來,他們一聽李逵、魯智深的名字,早嚇得屁滾尿流。李逵、魯智深將他倆押上山寨,宋江親自審訊。原來他們一個叫宋剛、一個叫魯智恩,卻冒名宋江、魯智深為非作歹。宋江下令殺了二賊,擺下酒宴,為李逵、魯智深慶功。

劇中李逵一副俠義心腸,一聽王林遭難,就要拔刀相助,哪怕是自己結拜的哥哥也不容情。只可惜他做事過于沖動,沒有把事情搞清楚就貿然行動。當然,李逵也曾向王林要過證據,可僅憑一個紅娟褡膊就定下宋江的罪名,也實在是太草率了。其實,他只須多問一句那賊漢的外形、長相,也不至于有后邊這么多誤會發(fā)生。退一步講,就算王老漢指名道姓說是宋、魯二人所為,也不過是一面之詞,李逵沒有經過確鑿的調查分析,就以頭相賭,這既是他的可愛處,也是他的莽撞處。所以對于李逵來說,“三思而后行”這一課還是有必要補一補的。

戲劇里的沖突總是被放大了的,而現實中的人們一不小心也會犯下同樣的錯誤。

有一對夫妻養(yǎng)了一只愛犬。這條狗非常聰明,甚至還能幫助照看出世不久的小主人。有一次,夫婦倆外出,回來的路上遇到事故,直到第二天中午才趕回家。剛打開門,他們就發(fā)現地上有些血跡,他們趕忙跑進屋,兒子卻不在搖籃里。這時,狗從里屋跑出來,嘴上和身上都是血跡。夫婦倆看后心如刀絞,認定是狗咬死了他們的兒子。男主人瘋了似的把狗拖到院子里,用劈柴的斧子生生把狗砍死了。這時,里屋傳來了嬰兒的哭聲。夫婦倆跑進去一看,兒子正好好地躺在床上。接著,他們又在外面的大床下發(fā)現了一條被咬得遍體鱗傷的蛇的尸體。他們這才明白,原來是他們的狗發(fā)現有蛇入侵,就把小主人叼到里屋,然后獨自在外面和蛇搏斗,保護了小主人的安全。夫婦二人知道自己錯怪了愛犬,但是已經無法挽回,只好把狗帶到郊外埋葬,還為它立了塊碑,上面寫著“義犬之墓”。顯然,這對夫婦的行為就是一時沖動的結果。

2005年春節(jié)聯歡晚會上有一句臺詞,現在常被人掛在嘴邊:“沖動是魔鬼”,仔細想想,這話說得還真有道理。沖動是什么?沖動是我們情感的一種。平常,我們情感的流動總要受到理智的約束,就好像河水在河道中流淌,而一旦沖動起來,情感就變成洶涌的洪水,不斷沖擊著理智的堤壩。沖動得過分,人就會失去理智的約束,輕則失去常態(tài),像我們發(fā)脾氣,掉眼淚都屬于這種反應,重則可能做出一些出格越軌的事情,給自己或者別人帶來麻煩。其實很多人都有過類似的情感體驗,脾氣上來時控制不住自己,說話容易傷人,辦事不計后果。事后后悔不迭,但又很難挽回。

人是有感情的,在一些特殊的情況下產生沖動也是正常的。但是,由于沖動可能帶來禍患,我們還是應當注意防范。其實人們已經提煉出不少言簡意賅的句子來相互提醒,“三思而后行”就是其中之一。清代禁煙英雄林則徐性情剛烈,疾惡如仇,為了防止自己發(fā)脾氣時做錯事,他在書房里掛了一個條幅,上書“制怒”兩個大字來隨時提醒自己。座右銘可以掛在墻上,擺在桌上,但比這更重要的是,我們應該在心里繃緊“三思而后行”這根弦。

不過,提倡“三思而后行”也不能把它絕對化,更不能做事謹小慎微、優(yōu)柔寡斷。三思而后行是行動的前導,后面還應當有該出手時就出手的果斷。二者都是成功者的必備素質,不可偏廢。

莫做金錢的奴隸——鄭廷玉《看錢奴買冤家債主》

美國有這樣一條諺語:“Money is a good servant but a bad master.”直譯過來就是:“金錢是個好仆人,但卻是個壞主人。”意思是說,錢被人所用是件好事,但反過來,人若被錢支配就壞了。而元代作家鄭廷玉的諷刺喜劇《看錢奴買冤家債主》,就是通過一個貪婪、吝嗇、損人利己的看錢奴形象,讓人們在笑聲中明白了這個道理。故事的情節(jié)是這樣的:

宋代,曹州有個秀才叫周榮祖,祖上非常富裕。其爺爺周奉記信奉佛教,曾蓋起一所佛院,每天看經念佛,祈保平安??傻搅怂赣H這一輩兒,已無心念佛,為了修理家宅,還把那所佛院毀了,取用磚瓦。結果,宅舍蓋好了,父親也病逝了。人們都說這是不信佛之過。

父親死后,家產由周榮祖繼承。周榮祖從小愛讀詩書,滿腹文章。朝廷即將開考,他決定攜妻帶子前去赴試。臨行前,他將祖上傳下來的金銀裝滿一石槽,埋在了后院的墻下,一家三口便動身了。

當地有個窮漢叫賈仁,父母雙亡,又沒親眷,白天幫人家挑土筑墻,晚上就睡在城南的破瓦窯里,人們都稱他“窮賈兒”。這賈仁眼看著別人吃好用好,偏偏自己衣不蔽體、食不果腹,便整日心中不平,怨天尤人。這天,他給人家打一堵墻,打到一半兒,覺得困乏,就順便來到東岳神廟訴苦,向神靈乞求富貴。他向神靈保證:但凡得到一點兒富貴,他就會“齋僧布施,蓋寺建塔,修橋補路,惜孤念寡,敬老憐貧”。經不住他指天劃地,賭咒發(fā)誓,神靈可憐他,便答應借給他20年福力。這福力從何處借來呢?原來,周榮祖的父親曾拆毀佛院,為了懲罰周家,神靈決定將周家的財富借與賈仁20年,20年后,再交還周家。神靈說完,賈仁醒了,原來他在廟里做了一個夢。

夢醒之后,賈仁想起還有半堵墻沒打完,又去接著干。沒想到,他竟挖出來一石槽金銀。從此,賈仁成了當地巨富的財主,開起了解典庫、粉房、磨房、油房、酒房,生意越做越大,旱路有田,水路有船,人稱“賈員外”。

這賈員外腰纏萬貫,可就是不舍得花錢。他家解典庫的管賬先生陳德甫說他“一文錢也不使,半文錢也不用,別人的東西恨不得劈手奪將來,自己東西舍不得與人,若與人呵就心疼殺了”,所以又有人叫他“慳賈兒”。賈仁一心積財,媳婦兒娶進好幾年了,就是不生孩子,這讓他很著急。于是,他囑咐陳德甫幫他留意買個孩子。

再說周榮祖,應試落第之后回到家中,發(fā)現埋在墻下的錢財被盜,全家一貧如洗,只好到洛陽去投奔親戚。結果親戚沒有找到,無奈空手而歸。時值嚴冬季節(jié),連日的大雪,使得道路越發(fā)難走。周榮祖一家三口無家可歸,流落到一家酒店里避雪。這酒店是賈員外開的,平日里由店小二照應。天寒地冷,周榮祖身無分文,好心的店小二給他們一人一杯酒暖和身子。看他們一家實在難以活命,店小二建議他們把兒子賣給別人養(yǎng)活。周榮祖夫婦無奈,只得同意了。

陳德甫從店小二那里得到了消息,便帶著周榮祖一家去見賈仁。賈仁現在財大氣粗,見到周榮祖一家,根本看不起他們。談到買孩子的事情,賈仁提出要立文書為據。他說著,讓陳德甫寫下來:

立文書人周秀才。因為無錢使用,口食不敷,難以度日,情愿將自己親兒×人,年×歲,賣與財主賈老員外為兒。當日三面言定,付價多少,立約之后,兩家不許反悔。若有反悔之人,罰寶鈔一千貫與不反悔之人使用??趾鬅o憑,立此文書,永遠為照。

陳德甫邊聽邊記,最后問道:“這反悔之人罰寶鈔一千貫,那買孩子的錢是多少呢?”賈仁很不耐煩地說:“這個不用你管,我是個財主,我指甲里彈出來的他也吃不了!”周榮祖雖然心存疑慮,不過一想到他畢竟是個大財主,估計不會有什么問題,就提筆簽下了文書。

賈仁當爹心切,剛簽了文書,就讓孩子過去,命令孩子說姓“賈”,孩子不說,那賈仁和他老婆劈手就打。周榮祖夫婦痛在心里,卻敢怒不敢言,他們想拿了錢趕緊離開。對賈仁來說,把自己的錢給別人,可是比挑他一根筋都難受,他咬了咬牙,忍痛給人家拿出一貫鈔。辛辛苦苦把孩子拉扯到七、八歲,就換了一貫鈔,這讓周榮祖夫婦心痛不已,后悔不迭。周榮祖的妻子感嘆道:“可怎生與我一貫鈔?便買個泥娃娃兒,也買不得!”陳德甫實在看不下去,在他的說情下,賈仁又添了一貫鈔,并聲明不會再加錢了。

陳德甫為賈仁管賬,每個月也只能掙到一貫錢,可他不忍心就這樣將周榮祖打發(fā)走,不得已,他從賈仁處預支了兩個月的工錢,湊足了四貫,給了饑寒交迫、傷心后悔的周榮祖。周榮祖夫婦對陳德甫感激不盡,頂著風雪離開了賈家。

賈仁買了兒子,取名叫賈長壽。一晃20年過去了,賈仁的老婆已經死了。這一天,賈仁也染病在床,不能動彈。兒子賈長壽來到父親床邊,賈仁給兒子講了自己得病的原因(小末扮賈長壽):

(賈仁云)我兒也,你不知我這病是一口氣上得的。我那一日想燒鴨兒吃,我走到街上,那一個店里正燒鴨子,油淥淥的,我推買那鴨子,著實的抓了一把,恰好五個指頭抓的全全的。我來到家,我說盛飯來我吃,一碗飯我咂一個指頭,四碗飯咂了四個指頭。我一會瞌睡上來,就在這板凳上,不想睡著了,被個狗餂了我這一個指頭。我著了一口氣,就成了這病。罷罷罷,我往常間一文不使,半文不用,我今病重,左右是個死人了,我可也破一破慳,使些錢。我兒,我想豆腐吃哩?。ㄐ∧┰疲┛少I幾百錢?(賈仁云)買一個錢的豆腐。(小末云)一個錢只買得半塊豆腐,把與哪個吃?興兒,你買一貫鈔罷?。ㄅd兒云)他則有五文錢的豆腐,記下賬,明日討還罷。(賈仁云)我兒,你則依著我。(小末云)便依著父親,只買十個錢的來。(賈仁云)我兒,恰才見你把十個錢都與那賣豆腐的了。(小末云)他還欠著我五文哩,改日再討。(賈仁云)寄著五文,你可問他姓什么?左鄰是誰?右鄰是誰?(小末云)父親,你要問他鄰舍怎的?(賈仁云)他假是搬的走了,我這五個錢問誰討?(小末云)直是這等。父親,你孩兒趁父親在日,畫一軸喜神,著子孫后代供養(yǎng)著。(賈仁云)我兒也,畫喜神特不要畫前面,則畫背身兒。(小末云)父親,你說的差了,畫前面才是,可怎么畫背身的?(賈仁云)你哪里知道,畫匠開光明,又要喜錢?。ㄐ∧┰疲└赣H,你也忒算計了?。ㄙZ仁云)我兒,我這病覷天遠,入地近,多分是死的人了。我兒,你可怎么發(fā)送我?(小末云)若父親有些好歹呵,您孩兒買一個好杉木棺材與父親。(賈仁云)我的兒,不要買,杉木價高。我左右是死的人,曉得什么杉木柳木?我后門頭不有那一個喂馬槽?盡好發(fā)送了。(小末云)那喂馬槽短,你偌大一個身子,裝不下。(賈仁云)哦,槽可短,要我這身子短,可也容易。拿斧子來把我這身子攔腰剁做兩段,折疊著,可不裝下也!我兒也,我囑咐你,那時節(jié)不要咱家的斧子,借別人家的斧子剁。(小末云)父親,俺家里有斧子,可怎么問人家借?(賈仁云)你哪里知道,我的骨頭硬,若使我家斧子剁卷了刃,又得花幾文錢鋼。

賈仁在臨死之前還忘不了損人利己,真是既可笑又可悲。為了父親,賈長壽決定到東岳廟里燒香。臨行前,賈仁囑咐兒子的最后一句話是:

我兒,這一樁事要緊,我死之后,休忘記討還那五文錢的豆腐!

就這樣,一個腰纏萬貫的大財主,一輩子連塊豆腐都不舍得吃,燒鴨就更不舍得買,一心只想占別人便宜,最后跟狗生了一場大氣,臨終惦記著那五文錢撒手人寰。

賈長壽跟賈仁不一樣,這是個散漫用錢的主兒。他開了庫,取出金、銀各十錠,錢鈔一千貫,帶著童仆興兒來到東岳廟。這一天是三月二十七,第二日便是東岳大帝誕辰,有許多人趕來進香。賈長壽想在廊下尋個干凈地方安歇,可先有一對老叫化子在那里了。長壽命興兒把他們打走,雙方發(fā)生了爭執(zhí)。他不知道,這對老叫化不是別人,正是周榮祖夫婦,是他的親生父母。20年不見,他們彼此不認得了。

20年來,周榮祖夫婦流落四方,可心里總掛著孩子,所以特來燒香保佑孩子無病無災,一家早日團圓。沒想到,竟遇到個富家子弟,挨了打,受了氣。燒完香,周榮祖的妻子犯了心疼病,老兩口來到一家藥鋪討藥。

說來也巧,藥鋪老板正是陳德甫,兩位老人彼此相認,悲喜交集。在陳德甫的安排下,周榮祖父子見面。周榮祖一看,原來打他的那個人就是自己的兒子,不禁怒從中來,要告長壽忤逆。賈長壽一時慌了,忙取出一匣子金銀,想買個息事寧人。周榮祖打開匣子,只見每錠銀子上都寫著“周奉記”三個字,這正是他爺爺的名字呀!這時,他恍然大悟,原來賈仁不過是替他看守了20年錢財罷了。

《看錢奴買冤家債主》這個劇本,明顯含有貧富天定、因果報應的思想,這屬于作者的歷史局限問題,我們在此不作討論。單就賈仁這個守財奴形象的塑造而言,此劇可謂入木三分,不僅不比吳敬梓《儒林外史》中的嚴監(jiān)生遜色,而且堪與巴爾扎克的小說《歐也妮·葛朗臺》中的葛朗臺、莫里哀的話劇《慳吝人》中的阿巴公相媲美。更重要的是,這個劇本在今天依然有其現實意義,可以引發(fā)我們對金錢的思考。

人活于世,確實離不開錢。沒有錢,就無法滿足基本的生存需要,就會挨餓受凍。但是,擁有大量金錢并不是一個人幸福的標志。賈仁倒是有萬貫家財,可他只知一味占有,卻不懂如何使用。他這一輩子得到的只是一堆冷冰冰的銀子,卻得不到真正的快樂。就像劇本的名字所言,他就是一個“看錢奴”,一個看守錢財的奴隸而已。

令人感慨的是,金錢的奴隸并非只存在于文學作品里,生活中這樣的人并不少見。為了得到更多的錢,有人不惜透支自己的健康和生命;有人不惜犧牲與親人的交流和溝通;有人甚至昧著良心,不擇手段。他們以為,賺錢越多就會生活得越好。殊不知,結果往往是得不償失。有這樣一個故事,引人深思:

曾經有一個人很想得到屬于自己的一片土地,當有人答應他可以實現他的愿望時,他是那樣的開心。能滿足他愿望的那個人告訴他:“清晨,你從這里出發(fā),在天黑以前趕回來,在這期間,你所用竹竿圈到的土地,全部歸你所有?!睘榱说玫礁嗟耐恋?,他在炎炎烈日下拼命地往前跑。太陽漸漸西下,晚霞的余暉把天空渲染得那樣迷人。就在這時,他氣喘吁吁地趕了回來,趕到了能實現他愿望的人身邊。可是,當宣布這些土地將屬于他時,他卻精疲力竭地倒在了那片土地上。周圍的人為他挖了一個坑,將他安葬了。從此,他靜靜地躺在了那三平方米大小的地方。

是啊,人活一世,我們帶來了什么?需要多少?又能帶走什么?

還有一個故事,同樣給人啟發(fā)。一個歐洲觀光團來到一個叫亞米尼亞的原始部落,部落里有一位老者專做草編制品。草編非常精致,吸引了一位法國商人。他想,要是將這些草編運到法國,巴黎的女人肯定喜歡!想到這里,商人問這位老者:“這些草編多少錢一件?”

“10比索?!崩先嘶卮?。

“天哪,這么便宜!”商人欣喜若狂,“假如我買10萬件一模一樣的草帽和10萬個一模一樣的草籃,那多少錢一件呢?”商人想把價格再壓低一點,這樣就可以賺到更多的錢了。

“如果是那樣的話,就得20比索一件!”老人不動聲色地答道。

“什么?”商人不能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幾乎大喊著問:“這是為什么?”

“為什么?”老人生氣地說,“做10萬件一模一樣的草帽和10萬個一模一樣的草籃,我就做不了其他任何事情,它會讓我乏味死的!”

試想,如果我們處在老人的位置,是不是會為自己接到這樣大的訂單而滿心歡喜呢?是不是即使忙得不亦樂乎、天昏地暗也在所不辭呢?但老人的回答值得我們深思。的確,生命里不是只有賺錢這一件事,還有很多重要的東西。如果讓賺錢本身將生活填得滿滿當當,容不下其他,即使有再多的錢,也不會感到快樂。真正具備生活智慧的人不應該是苦行僧,他們也會追逐財富,但是不會做金錢的奴隸。

美國人對金錢的理解是非常深刻的。在他們看來,金錢的價值不在乎它的總數有多少,只有能花掉的那一部分,才是屬于自己的,那無法花掉的部分全是別人的。不少文章都提到過,美國人奉行吃光、玩光、花光的“三光習俗”。他們把錢大多花在了旅游、遷徙、搬家等方面,這讓他們更自由,更快樂,生活質量更高。這種生活邏輯的目的,就是不讓自己成為金錢的奴隸。當然,這種“三光習俗”也得益于美國社會良好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無需后顧之憂。

值得我們注意的是,美國人奉行“三光習俗”,但在日常消費中,他們并不講排場、擺闊氣。大家喜歡買打折商品,甚至以買到便宜貨為榮。更令我們吃驚的是,美國人在“三光習俗”的理念下,還能夠樂于捐助行善。美國《商業(yè)周刊》剛剛評出2005年美國“50位最慷慨慈善家”排行,其中,“頭號慈善家”是英特爾聯合創(chuàng)始人高頓·摩爾與妻子貝蒂夫婦,他們在2001-2005年期間總共捐款或承諾捐款70.46億美元。同期,美國首富比爾·蓋茨夫婦捐款或承諾捐款54.58億美元。而美國銀行家沃倫·巴菲特則在他的遺囑中宣布,他會將總值約305億美元的個人財產的99%,捐贈給慈善事業(yè)。在美國,富翁們的捐獻確實創(chuàng)造了很多驚人的紀錄,但據有關統(tǒng)計,每年天文數字般的捐獻中,有70%來自普通人。而這些捐款,在文教衛(wèi)生、消除貧困、預防犯罪、社區(qū)改造等方面發(fā)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可見,金錢本身并沒有罪過,關鍵是人如何對待。人如果做了金錢的奴隸,就會套上沉重的黃金枷鎖,受盡其累,甚至還有可能被拖入物欲的深淵;相反,人如果成為金錢的主人,不但能夠享受金錢帶來的自由和快樂,還可以把它作為傳遞幫助和關愛的載體。所以,愚蠢的人把金錢頂在頭上,將自己壓得卑微;聰明的人把金錢踩在腳下,讓自己更為高大。

合同:個人利益的防火墻——無名氏《包龍圖智賺合同文字》

相信每個現代人對“合同”這個字眼都不會陌生。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合同就是指兩方面或幾方面在辦理某事時,為了確定各自的權利和義務而訂立的共同遵守的條文。早在我國古代,人們就開始訂立合同,圍繞“合同”也曾產生一些糾葛,發(fā)生一些故事。元代無名氏留下一個雜劇,名字就叫做《包龍圖智賺合同文字》。

宋朝,在東京汴梁(今河南開封)西關義定坊住著劉氏兄弟二人。哥哥劉天祥沒有親生兒女,后妻楊氏帶來一個女兒,名叫丑哥。弟弟劉天瑞一家三口,有妻子張氏和兒子劉安住。劉天瑞和鄰居李社長私交很好,曾經指腹為婚,結為兒女親家。

這一年,汴梁城遭遇災荒,顆粒無收。劉天瑞見哥哥年事已高,就主動提出讓哥嫂看守家業(yè),自己一家外出逃荒。臨行前,劉天祥請來李社長,在兄弟倆立的合同文書上簽字作證。合同文書寫道:

東京西關義定坊人劉天祥、弟劉天瑞,幼侄劉安住。因遇災年,奉上司文書,分房減口。弟劉天瑞愿攜妻帶子往他鄉(xiāng)逃荒。所有家產田地均未分割?,F立下合同文書二紙,各執(zhí)一紙為照。

劉天瑞離家后,來到潞州高平縣下馬村,住在張秉彝員外店中。張員外為人慈善,見劉天瑞一家流落在外非??蓱z,經常接濟他們。誰知劉天瑞夫婦染上疾病,先后去世。劉天瑞臨死前,把兒子劉安住托付給張員外,懇請他將兒子撫養(yǎng)成人,日后好回鄉(xiāng)與親人團圓,并將自己夫妻二人的尸骨葬入祖墳。張員外一一答應。

轉眼15年過去了,劉安住已經長大成人。張員外向他說明往事,命他啟程回鄉(xiāng),認祖歸宗,實現父母遺愿。

這十五年里,劉天祥一家日漸興旺,夫妻倆給女兒丑哥招了女婿,日子過得十分愜意。但楊氏始終有個心病,擔心劉天瑞一家回來分家產。這天,她在門口閑坐,正遇上擔著父母遺骨前來探問的劉安住。楊氏眉頭一皺,計上心來。她笑著告訴安住,要想認親,必須先驗看合同文書。安住不知是計,趕忙將合同交給楊氏。楊氏拿到合同,立刻將大門緊閉,不再露面。安住一直等到劉天祥回家,才告訴伯父事情的原委。劉天祥見侄兒前來認祖歸宗,心中大喜,叫楊氏開門迎客。不料楊氏翻臉不認人,倒說安住是騙子,非要安住拿出合同文書才肯相認。

安住這才看出楊氏的險惡用心,但合同已被騙走,爭辯又無濟于事。于是他再三表明不要分文家產,只求把父母的遺骨葬入祖墳。楊氏見安住老實可欺,更加肆意撒潑,不僅不允許安住歸葬父母,反而大打出手,用磚塊砸得安住頭破血流,又把劉天祥拖進門,不管侄兒如何呼叫,再也不加理睬。

安住無端受辱,氣得淚流滿面。正在無可奈何之際,正好碰到李社長走來。他問明事情原委,確信安住就是自己的女婿,便收留了安住,叫他據理告官。此時,包拯恰巧路經此地。李社長帶著安住攔轎告狀,包拯問明情況,將劉安住等人帶到了開封府。

十天之后,包拯升堂問案。楊氏一口咬定沒見到合同文書。包公再問劉天祥,劉天祥懼內,只得依從楊氏,不認安住。接著,包公故意讓劉安住對劉天祥用刑,安住不忍下手,呆立不動。包公已經明白安住的話可信,但仍然佯裝大怒,命人給安住帶上枷鎖,打入死牢。劉安住、李社長又驚又氣,大呼冤枉。楊氏卻暗自得意,喜形于色。不久,衙役稟報說劉安住在牢中突然發(fā)病,氣絕身亡,病因是楊氏用磚塊擊傷安住頭部,破傷風發(fā)作而死。包公沉思片刻,忽然又問楊氏,到底與安住是不是至親,楊氏仍然矢口否認。包公聽罷,厲聲喝道:“你不認便罷了,為何打破他的頭?如今他患破傷風死去,若是至親,誤傷人命,尚可罰錢結案。既非至親,你要替劉安住抵命!”楊氏一聽,嚇得魂飛魄散,面如土色,連忙下跪說:“大人,劉安住確是婦人的侄兒?!卑恍?,楊氏趕忙拿出兩張合同文書作證,并將騙安住合同的事情說了出來。包公看過文書,叫人將“尸首”抬出,讓楊氏買棺下葬。正當楊氏叩頭謝恩的時候,劉安住站了起來。楊氏知道中計,只得低頭認罪。

俗話說:“清官難斷家務事”。包公之所以能把這樣一件歷時十余年、牽扯兩代人的官司斷得干脆利索、清楚明白,就是因為他抓住了“合同”——這一案子的關鍵。劉安住拿著合同上門認親,本來是順理成章??墒?,他只把合同看成認親的憑據,卻沒有意識到這同時也是保護自己權益的唯一武器,所以輕易就把合同交給了楊氏。而楊氏的精明之處,就在于她對合同的重要性認識得非常充分。她清楚地知道,安住手里有合同,想把他拒之門外,就必須得把合同搞到手。所以,她先是做出一副和善的樣子,利用安住的年幼無知,把合同騙到手,然后馬上翻臉不認人。她之所以敢賴賬,就是因為她騙到了合同,掌握了主動權。包公在面對這樁案子的時候,恐怕也是頗感棘手。明知道安住有理,但唯一的證據——合同,卻掌握在楊氏手中。要是強迫楊氏交出合同,于理無憑,于法無據。沒辦法,包公只得利用貪財之人往往怕死的心理,導演了一場欲擒故縱的好戲,使楊氏陷入兩難的選擇:不認親就得償命,想活命就要認親。楊氏為了保命,只得認下安住,并將合同拱手交出。于是,真相大白。

《包龍圖智賺合同文字》講的是古代的故事,可如果把它的背景換成今天,也絲毫不顯得脫節(jié)。如今的社會,經濟生活紛繁復雜,人們之間的利益關系千絲萬縷,“合同”已經滲透到生活的每一個細節(jié)當中。大到上市公司價值億萬的生意,小到尋常百姓購房買車,甚至處理家庭倫理關系,都離不開合同的約束與保障。不過,現在的合同早已不是一紙字句那么簡單,而是一個非常專業(yè)、非常復雜的法律問題,涉及社會生活與個人生活的各個層面。世界上幾乎所有的國家都制定了法律法規(guī)來加以規(guī)范。而我國在1981年就頒布了《經濟合同法》,隨后,幾乎每一部與經濟生活相關的法律都有關于合同的內容。

合同如此重要,而我們作為普通人,又很難對這些卷帙浩繁的專業(yè)知識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所以,在處理相關問題時,必須非常謹慎。

首先,要有明確的書面合同意識。合同有書面的,也有口頭的。一般來說,口頭合同的約束力很差。一旦發(fā)生糾紛,往往無法提供證據來支持自己的要求。所以,在與他人或單位發(fā)生利益關系的時候,最好是用書面形式把約定好的雙方或幾方的權利和義務明確下來。也就是俗話說的:“口說無憑,立據為證”。當然,合同簽訂之后,還要妥善保管,不能隨便丟棄毀壞,更不能隨便交給別人。否則,一旦需要的時候拿不出來,只能陷自己于被動。就像劇中的劉安住,如果他不是輕易把合同交給楊氏,也就不會有后面那么多麻煩。

其次,要主動征求專業(yè)人士的意見。合同所規(guī)定的權利和義務一般都比較復雜,牽扯到很多法律術語和專業(yè)知識。作為普通百姓,我們很難清楚地了解和掌握這些知識,稍不留神,就可能給自己留下后患,尤其是一些所謂“格式合同”,更是步步陷阱。如今經常被媒體報道的諸如買房買出官司、裝修裝出麻煩之類的情況,很多都是因為消費者在簽訂合同的時候缺少專業(yè)知識才導致上當受騙的。所以,與其出了問題再請律師打官司,倒不如未雨綢繆,在簽訂合同之前,就請專業(yè)人士幫自己把好合同關。

第三,維護權益要及時。我國法律規(guī)定,主張自己的權利必須在一定的期限之內。如果超出了這個期限,即使手中掌握著對自己有利的證據,法院也不會受理。因此,在訂立合同時,我們就要對雙方承擔義務、行使權利的時間進行明確的規(guī)定,并盡可能使這個規(guī)定有助于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對于每一個現代人來說,學會用合同的手段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已經成為一門必修課。充分認識合同的重要性,上好“合同”這門課,我們就可以為自己筑起一道有效的防火墻。

人不能沒有憂患意識——張養(yǎng)浩〔中呂〕紅繡鞋(才上馬齊聲兒喝道)

《老子》中說:“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意思是,災禍是幸福的根源,幸福又埋伏著災禍的種子。張養(yǎng)浩有一首散曲,對這句話的后半句做了形象的解釋:

〔中呂〕紅繡鞋

才上馬齊聲兒喝道,只這的便是送了人的根苗。直引到深坑里恰心焦。禍來也何處躲,天怒也怎生饒。把舊來時威風不見了。

張養(yǎng)浩一生為官30多年,從東平(今山東東平)學正,歷任縣尹、監(jiān)察御史、禮部尚書等。30年間,他閱盡官場百態(tài),幾經宦海沉浮。在他眼中,越是得意忘形之人,越容易給自己招來災禍。

這首曲子是他退官歸隱時所作。曲子的第一句,是對達官貴人的一聲棒喝?!安派像R齊聲兒喝道,只這的便是送了人的根苗”。瞧瞧,這些人剛得官就耀武揚威、不可一世,衙役們前呼后擁,大聲喝斥百姓讓道。在他們最興奮的時候,作者迎頭一瓢冷水潑上去,語氣斬釘截鐵地告訴他們,這樣下去非得斷送性命不可呀!作者給他們敲響警鐘:不要得意忘形,不要飛揚跋扈,不要等陷進深坑再著急!天網恢恢,疏而不漏,胡作非為之輩怎能逃脫天怒人怨的懲罰?最后一句“把舊時威風不見了”,與開頭一句緊相照應,揭示了“福兮禍所伏”的道理。

為什么“福兮禍所伏”呢?說到底,就是因為當人們一味沉浸在幸福之中的時候,往往眼光狹隘,對潛在的災難和危險缺乏警惕,所以一旦隱患爆發(fā),根本無力應付。

那怎樣才能避免“?!毕颉暗湣鞭D化呢?其實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具備憂患意識。春秋時期,公儀休因德才兼?zhèn)涠贿x為魯國的宰相。他喜歡吃魚,就有人送魚給他,公儀休拒而不受。送魚的人說:“聽說你喜歡吃魚,為什么不肯接受我送的魚呢?”公儀休說:“正因為我喜歡吃魚,所以更不能接受你的魚。我現在做宰相,買得起魚,自己可以買來吃。如果我因為接受了你送的魚,而被免去宰相之職,我就買不起魚了,難道你還會再給我送魚嗎?這樣一來,我還能再吃到魚嗎?因此,我決不能接受你送的魚?!?/p>

身居宰相之職,公儀休連一條魚都不肯收受,這樣的人怎么可能貪污受賄,妄自尊大呢?怎么會陷入“深坑”呢?與曲子里的官員相比,公儀休多的是一份憂患意識,所以才不會在官場迷失自己。

有人說,最高的幸福是一種不忘隱憂的幸福,即快樂而不迷失,得意而不忘形。當自己的幸福感處于頂峰時,一定要提醒自己多些冷靜,這才是明智的人生態(tài)度。憂患意識,是淡淡的哀愁,它能提醒我們不被眼前的歡樂所淹沒,它能讓我們在快樂中不忘福禍相依、苦樂相隨的道理。

“?!比菀紫颉暗湣鞭D化,但并不是絕對的、無條件的。命運最終會向哪個方向轉變,除了環(huán)境的因素之外,人本身的素質和行為更是起決定作用。憂患意識,可以幫助我們看清自己的處境,也是保持幸福的前提。

功成身退——白樸〔中呂〕陽春曲·知幾(張良辭漢全身計)

實現自我價值,追求事業(yè)成功,這幾乎是所有人的理想。可功成名就之后,怎樣做才算明智呢?白樸的這首散曲,表達的是一種功成身退的觀點:

〔中呂〕陽春曲

知幾

張良辭漢全身計,范蠡歸湖遠害機。樂山樂水總相宜,君細推,今古幾人知?

這首散曲的題目叫“知幾”,意思是“識時務者”。作者先是引了兩個歷史典故:一個是“張良辭漢”,一個是“范蠡歸湖”。張良是輔佐漢高祖劉邦平定天下的功臣,卻在大功告成之后自請告退,摒棄人間萬事,專心修道;范蠡是幫助越王勾踐滅吳的謀士,吳國滅亡之后,范蠡看清了勾踐可以共患難卻難以共安樂的真面目,便主動辭官,攜妻泛舟五湖。在白樸看來,張良、范蠡功成身退的做法,是避害全身的明智選擇,他們才是真正的識時務者。

的確,在封建社會,統(tǒng)治階級內部爭權奪利的斗爭非常殘酷。君臣之間,打天下時可以共患難,但坐天下時,卻難以共安樂。所謂“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歷史上,因居功自傲或不甘寂寞招來殺身之禍的功臣名將比比皆是。與張良同為漢朝開國元勛的韓信,為劉邦打江山立下汗馬功勞,正是由于功高蓋主、居功自傲,才導致被殺;與范蠡同殿為臣的文種,也曾為勾踐的興復大業(yè)出謀劃策,但他不聽范蠡的忠告,功成身不退,結果被勾踐賜以利劍飲恨自盡。所以,白樸接下來說:“樂山樂水總相宜”。在他看來,功成之后移情山水才是遠離煩惱、享受生活的最好方式。不過,他非常遺憾地感嘆道:“君細推,今古幾人知?”是啊,細細推究,功成身退的道理,又有幾個人能真正明白呢?當費盡千辛萬苦,好不容易達到權力的巔峰時,有幾個人能甘于寂寞,舍得抽身而去呢?

功成身退不僅是歷史的教訓,也是符合自然規(guī)律的。老子說:“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币馑际钦f,過分自滿,不如適可而止;鋒芒太露,則難保長久。金玉滿堂,不能永遠擁有;富貴而驕奢,則自取滅亡。功成身退,才合乎自然的法則。任何事物都遵循萌芽、發(fā)展、成熟、衰亡的規(guī)律,無論多么嬌艷的花朵,只要花期已過,也就完成了使命,該退去了。人不也是這樣嗎?無論你曾取得過多么驚人的成就,作出過怎樣的貢獻,可一旦鼎盛時期過去了,精力就會呈現衰退之勢。況且,長江后浪推前浪,新的一代又迅速成長起來,此消彼長,生生不息。所以,一個人在其鼎盛期激流勇退,往往會受到人們的尊敬和愛戴,如果非得“把功名進行到底”,玩到江郎才盡,未必就是明智的選擇。

功成身退并不完全是一種消極被動的應世方法,更多時候,它還是一種積極而充滿智慧的處世方式,體現出一個人的胸懷和氣度。華盛頓是美利堅合眾國的締造者,美國的開國總統(tǒng)。1797年,當他的第二屆任期還未結束的時候,他就主動提出不再參加下一屆總統(tǒng)競選。當時他的年齡還不到65歲,而美國憲法對總統(tǒng)尚無任期限制。憑他的貢獻、威望完全可以終身坐在總統(tǒng)寶座上,但他卻對人民說自己“年事增高,越來越感到退休的必要”,因此“下定決心謝絕將我列為候選人”。他把功成身退看作一件愉快的事情,因為,從繁忙的政務中解脫出來,隱退到弗農山莊舊居之后,“除非有不速之客來訪,我與我的妻子可以做20年來想做而沒能做的事情,可以坐下來共進晚餐”。這位開國總統(tǒng)在自己的莊園里盡情享受晚年,直到1799年12月14日與世長辭。功成身退的華盛頓并沒有被人民忘記,相反,他的名字永遠在歷史和人民的心中閃光。美國人民用他的名字來命名自己的首都,還在每年法定的休假日期中,專門設立了總統(tǒng)日來紀念華盛頓。的確,生活本是豐富多彩、樂趣無窮的,功成身退,可以為后來人提供施展的空間,可以讓自己保全盛名,還可以獲得更多的時間享受家庭樂趣,欣賞田園風光。相比之下,那高處不勝寒的官位,就不見得那么讓人留戀了。

不過,能像華盛頓那樣功成身退的人,可以說鳳毛麟角,就像白樸所云“君細推,今古幾人知?”大多數掌權者,一旦掉進權力的迷宮,戀棧之心難以揮去。多少為官之人不愿意退休,多少人在退休之后不甘寂寞,心情苦悶。其實這都沒有必要。公元2世紀的羅馬皇帝馬可·奧勒留·安東尼,在他的名著《沉思錄》里,把人生比作舞臺,他諷刺有的人覺得自己在這個舞臺上“只演了三場,還沒有演完第五場哩!”而在他看來,“在一個人的生命里,三場也就是一整出戲了”,再演下去就沒有人捧場了。華盛頓演了兩場就激流勇退,但他的美名卻流芳百世,受到人們的景仰。

今天,功成身退并非是隱居山林,它更多的是一種心態(tài),一種胸懷,是一種明智的處世智慧。懂得功成身退,就不會居功自傲,就不會不甘寂寞;懂得功成身退,才能保持一顆平常心,享受多彩的生活。

淡泊名利,逍遙自得——馬致遠〔雙調〕夜行船·秋思

曹雪芹在《紅樓夢》第一回中,就寫一位瘋跛道人用一首《好了歌》點化甄士隱,度他出世,其中有兩段歌詞是這樣的:“世人都曉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薄笆廊硕紩陨裣珊?,唯有金銀忘不了!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边@幾句話深刻地揭示了人們熱衷功名富貴的荒謬可笑。其實,元代也有不少文人在作品中表達過這樣的觀點。其中,馬致遠的〔雙調〕夜行船·秋思,就很有代表性:

〔雙調〕夜行船

秋思

百歲光陰一夢蝶,重回首往事堪嗟。今日春來,明朝花謝。急罰盞夜闌燈滅。

〔喬木查〕想秦宮漢闕,都做了衰草牛羊野。不恁么漁樵沒話說??v荒墳橫斷碑,不辨龍蛇。

〔慶宣和〕投至狐蹤與兔穴,多少豪杰。鼎足雖堅半腰里折。魏耶?晉耶?

〔落梅風〕天教你富,莫太奢。無多時好天良夜。富家兒更做道你心似鐵,爭辜負了錦堂風月。

〔風入松〕眼前紅日又西斜,疾似下坡車。不爭鏡里添白雪,上床與鞋履相別。休笑鳩巢計拙,葫蘆提一向裝呆。

〔撥不斷〕利名竭,是非絕。紅塵不向門前惹,綠樹偏宜屋角遮,青山正補墻頭缺,更哪堪竹籬茅舍。

〔離亭宴煞〕蛩吟罷一覺才寧貼,雞鳴時萬事無休歇。何年是徹?看密匝匝蟻排兵,亂紛紛蜂釀蜜,鬧攘攘蠅爭血。裴公綠野堂,陶令白蓮社。愛秋來時那些:和露摘黃花,帶霜烹紫蟹,煮酒燒紅葉。想人生有限杯,渾幾個重陽節(jié)?人問我頑童記者:便北海探吾來,道東籬醉了也。

這個套曲是馬致遠散曲中隱逸題材的代表作。曲子的大意是這樣的:

人生百年如夢,回首往事,不禁令人感慨萬千。今日春來,明朝花謝,人生苦短,快快飲酒享樂吧!圖王霸業(yè)有何用?曾經金碧輝煌的秦宮漢闕,如今已衰草連天,變?yōu)槟翀?;曾經君臨天下的古代帝王,如今已淪為漁父樵夫的閑談對象。即使在墓碑上刻下豐功偉業(yè),千百年后,也無人能辨認上面的字跡。英雄豪杰又能怎樣?生前功勛顯赫,死后的墳墓也不過成為狐兔的洞穴而已。再穩(wěn)固的功業(yè)也終歸覆滅,而今魏在哪里?晉在哪里?擁有大筆財富,也不必得意忘形,人生短暫,能用多少?可憐那守財的癡人,辜負了人生大好時光!眼看又是一天過去了,時光飛逝,鬢已斑白,與其把精力耗費在毫無意義的事情上,還不如丟開一切,美美睡上一覺。莫笑斑鳩不會筑巢,大智若愚有啥不好?不爭名利,不辨是非,遠離紅塵,投身自然,何其逍遙!看看世上爭名奪利的人吧,一天到晚忙得不可開交,你擁我擠像螞蟻排陣,嘈嘈雜雜如蜜蜂釀蜜,爭來搶去似蒼蠅爭血??捎蛛y填,爭到何時是盡頭?看破紅塵,我選擇的是陶淵明和裴度那隱居林泉的生活方式,贏得了心靈的寧靜與自由,這才是真正的人生享受!生命有限,我還能再過幾個重陽節(jié)呢?一醉方休吧,哪怕孔融來訪,我也不見!

馬致遠在這套曲子里表達了對追名逐利的厭倦和對隱居生活的熱愛,“和露摘黃花,帶霜烹紫蟹,煮酒燒紅葉”,的確是馬致遠晚年生活的寫照。馬致遠是大都(今北京)人,他年輕時曾胸懷大志,熱衷功名,后來在浙江做過地方小吏,大約50之際,他選擇了在杭州歸隱。這首曲子應該是他切身的人生感悟。在他看來,人生短暫,富貴無常,追名逐利毫無意義。只有淡泊名利,投身自然,才能擺脫煩惱,獲得精神自由,真正享受人生。馬致遠深受道教影響,道教要求人們放棄世俗生活,投身自然,追求“清靜無為”,使心靈達到空明的境地,以維護精神的自由和身體的健康。

盡管我們現在不必選擇歸隱,但馬致遠的肺腑之言對我們還是有啟發(fā)意義的。人生在世,只有淡泊了名利之心,才能不患得患失,才能贏得心靈的寧靜和自由。的確,人生不過百年,我們真正需要的物質其實并不多,那又何苦不顧一切地追求身外之物呢?

《莊子》中曾講過一個故事。古時有一位賢者叫許由,堯帝仰慕其名,想把天下讓給他??稍S由對堯帝說:“鷦鷯巢于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币馑际?,小鳥在樹林里筑巢,最多不過占用樹的一枝;偃鼠在河里飲水,所需不過滿腹。既然“一枝”、“滿腹”就已經足夠,又何苦貪戀“天下”呢?那不是毫無意義嗎?

可是,生活中有幾人甘心只得到“一枝”和“滿腹”呢?當權力、財富、職稱、學歷成為衡量成功的標準時,人們不惜透支自己的健康和精力,不惜放棄種種享受快樂的機會,去追求進一步的“成功”??墒牵松嵌虝旱模谴嗳醯?,試想,當我們一路匆匆趕到人生終點的時候,得到的是什么?失去的又是什么呢?

生活中有太多的樂趣值得享受,貪戀自己并不需要、也無法帶走的東西,就意味著放棄更多的快樂和自由。這又何苦呢?馬致遠在50歲之際,遠離是非,贏得了寧靜;舍棄名利,獲得了自由。有失才有得,“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生活豐富多彩,如果你渴望多一份逍遙和自由,那就只有將名利看得淡一些,本來嘛,“一枝”足矣!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