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真想再見到老楊的菜車

下鄉(xiāng)手記 作者:王慧敏 著


2.真想再見到老楊的菜車

家住報社的一個小區(qū),盡管居住面積不大,可有一樣讓我很是滿意,買菜極方便。每天早上,天麻麻亮,一輛“小四輪”就會悄然駛進家屬區(qū)。須臾,樓前的空地上便擺滿了還帶著露珠的各色蔬菜。賣菜的是位老漢,人挺老實,靜靜地蹲在那兒,從不大聲喧擾院子里的住戶。他的菜,不僅新鮮,價格也比街上的便宜。顧客付了錢,臨走時,他還總忘不了添上一把。這份真誠,深得大伙兒信賴。幾天不見老漢的身影,大伙就會互相打問。也怪,每月總有幾天老漢會無影無蹤。待他再出現(xiàn),大伙兒問起原因,老漢總是一臉歉意:“這兩天,城管查得緊,沒敢來?!睅啄觊g,老漢總是悄悄地來,又悄悄地走。大伙兒也不約而同地遵守著這種默契。

時間長了,和老漢熟識起來。他姓楊,河北三河人。談起生計,老楊總是很落寞。說,近些年,掙錢越來越難!

老漢愣是整不明白,為啥老是走背字兒!他說,單靠種糧,富不起來。1993年,他一咬牙承包了村里的5畝魚塘。全家人當作心肝寶貝侍弄,老天爺也幫忙,年終,不管鯉魚還是白鰱,都長到了三四斤??赡悄辏B(yǎng)魚的人太多,活蹦亂跳的大鯉子,一斤兩塊五也沒人要,飼料本兒都搭了進去。養(yǎng)魚不行,咱養(yǎng)點兒稀缺的吧。瞅準餐館蝦價看漲,養(yǎng)的人又少,來年,他上了趟江蘇,買了3萬尾羅氏沼蝦苗。剛開始,蝦苗長得挺歡實,可長到寸把長的時候,蝦苗開始大批大批死掉。他心急火燎地跑到南方一家水產(chǎn)研究所,搬來救兵。啥法兒都用盡了,還是不管用。那年,欠了4萬多元饑荒。1996年,聽市里一位搞外貿(mào)的同鄉(xiāng)講,種日本的“理想大根”,一畝地純收入四五千,還不愁賣,產(chǎn)品由外貿(mào)部門負責收購。他借錢承包了村西10多畝河灘地,眼看豐收在望,誰料一場大水,全泡了湯。這些年,致富的法兒試了不少,有的,是沒有市場;有的,有市場,又沒有技術……

9月的一天,我買菜時,老楊憂心忡忡對我說,今后他可能不再來了,最近城管、交警查得緊,他已被罰了好幾次,今早來時,又給逮著了。城管說,再來,連車子也沒收!老楊說,他承包的這十幾畝菜地,還有3年合同才到期。菜賣不出去,今后可如何是好?此后,再沒看到老楊的身影。

沒了老楊,大家不免有些失落。起初,還可以上街去買菜,過了不久,門口的各色攤檔全不見了,只剩下空蕩蕩一條長街。當然,超市里也賣各種包裝精美的蔬菜,但價格要貴得多,對工薪階層來說,掏腰包時便免不了躊躇再三。

80年代初,集貿(mào)市場重新在城鎮(zhèn)出現(xiàn)時,曾有多少人為之歡呼雀躍!這些市場,不僅為市民提供了方便,也有效地解決了農(nóng)產(chǎn)品的賣難。近些年,城市越建越漂亮,但不能否認的是,有些地方,群眾購物卻越來越不方便。事實上,衡量一個城市的建設水平,不僅看環(huán)境,更應該看社區(qū)設施、吸納勞動力和輻射周邊的能力。從老楊的經(jīng)歷看,目前農(nóng)民增收,由于受科技、基礎設施的限制,增收渠道有限。城市能不能敞開廣博的胸懷,給農(nóng)民提供盡可能大的增收空間?這樣做,實際上是一根甘蔗兩頭甜!

真想再看到老楊的菜車……

(2000.11.13)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