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美的追求與期待

博雅導讀叢書:中國現(xiàn)代詩導讀(1917—1937) 作者:孫玉石 主編


美的追求與期待

——讀朱湘的《雨景》

陳夢家在《新月詩選》序言中說:“朱湘詩,也是經(jīng)過刻苦磨煉的”,“《雨景》一首在陰晦中啟示著他的意義”。《雨景》不僅被入選,且得到陳夢家的一句贊語,可見這首短詩在詩人陳夢家眼中的價值了。

陳夢家的一句贊語實在朦朧,令人難解,可是它的好處也在這里。朦朧的贊語正好與朱湘《雨景》的朦朧情調(diào)相和諧。那點余味留給我們讀者品嘗,豈不更好?

《雨景》是情與景高度融合的一首美麗的詩篇,它在短短的篇幅中啟示著深雋的意味。

全詩共十行,總體上都是以一種快樂的調(diào)子在寫自己“心愛的雨景”的種種情態(tài)。從第二行到第五行的四行詩,每一句都描繪了一種美的“雨景”,詩人把四種雨景都與作者感情緊密聯(lián)系起來,使你讀時感到,句句寫雨景又句句寫人情:春夜夢醒時聽見窗前細雨的淅瀝,使人溫暖,也引人遐思;夏天急驟的雨點打在芭蕉葉上的聲音,給人快慰,也催人奮起;那拂人臉龐的霧一樣的雨絲有溫柔而纏綿的情意,而電光中潑下來的雷雨就叫人震悚,也激發(fā)人們產(chǎn)生一種心理上的快感。朱湘是聰明的,他懂得移情于景、情景交融的美學情趣。他以這種情趣捕捉了這種種雨景,實際上也在這雨景中暗示了種種人生的經(jīng)驗、種種內(nèi)心的情態(tài)。愛這雨景者才真正是生活的理解者與嘗味者。太單調(diào)了,人生又有什么豐富的快樂可言呢?

然而,這四種雨景描寫還只是這首小詩的鋪墊。朱湘對生活美和自然美有廣泛的興味和追求。他寫了現(xiàn)實生活中已經(jīng)呈現(xiàn)的美,這千姿百態(tài)的自然美也象征了豐富多彩的生活美,同時,朱湘更喜歡那期待中的美好的一切。他將筆調(diào)一轉(zhuǎn),便引贊美的歌喉到了另一番境界:他“最愛”的還是那將雨未雨的“天”,因為那里雖然是灰色的,卻又是那樣給自己一種“透明”的感覺,而且在這灰色而透明的氛圍中,還“蘊藏著一種無聲的期待”,寂靜的云氣中又會飄來一聲“清脆的鳥啼”。這情景是多么令人神往而深思!自然美和人情美在作者的筆下融成了一片詩情美。

朱湘是懂得人們的審美心理的。對于現(xiàn)實生活中習以為常的“雨景”所象征的美好的一切,人們固然充滿了欣喜和熱愛,更重要的,一種普遍存在的趨新心理,又使人們不滿足于已實現(xiàn)的一切,而在未知的期待中獲得更大的美的享受與滿足。那一種“無聲的期待”中給人們多少遼遠遐想的時間和空間!詩人在清貧中生活,他對生活美和感情美的期待感十分強烈。這里詩人追求人生無限的愿望,對于一切美的追求,確實在陰晦中“啟示”著無限的人生意義。為了這期待的實現(xiàn),每個人都有畢生求索的必要。

這首詩在朱湘詩中是挺拔獨秀的。他沒有如慣常地注意韻腳的整齊,而是采用無韻的自由體式,字數(shù)大體整齊而不押韻,更顯得聲隨情轉(zhuǎn),瀟灑自如。詩中注意了意境的創(chuàng)造,四種雨景似四幅印象派的小品,又在其中融入了中國傳統(tǒng)詩歌的意境,“春雨夢回時窗前的淅瀝,急雨點打上芭蕉的聲音”,都勾起人們深潛于心中的對古代詩詞意境的聯(lián)想和呼喚。而全詩最后兩行,更得之于“鳥鳴山更幽”的啟示,在最寧靜的氛圍中寫出了最清脆的聲音,這聲音,使人得到了一種生氣,一種美感,一種期待中出乎意料的獲得。色調(diào)的搭配,動靜的協(xié)調(diào),都表明了詩人藝術(shù)錘煉的匠心,而這匠心又不露一絲斧鑿的痕跡。末尾的兩行神來之筆,似信手拈來,卻蘊藏著多少詩人藝術(shù)創(chuàng)造的苦心。

朱湘懷著美的理想,在社會生活的重壓下,29歲就沉江而死了。他的突然夭逝打斷了人們對他藝術(shù)創(chuàng)造的“無聲的期待”。但是他留下的詩還活著。我們至今可以幸福地諦聽著從云氣中飄來的這一聲“清脆的鳥啼”,它永遠給我們?nèi)松悦赖淖非蟮膯⑹尽?/p>

(孫玉石)

雨景

朱湘

我心愛的雨景也多著呀:

春夜夢回時窗前的淅瀝;

急雨點打上蕉葉的聲音;

霧一般拂著人臉的雨絲;

從電光中潑下來的雷雨——

但將雨時的天我最愛了。

它雖然是灰色的卻透明;

它蘊著一種無聲的期待。

并且從云氣中,不知哪里,

飄來了一聲清脆的鳥啼。

(選自《草莽集》,上海開明書店,1927年)

  1. 見《新月詩選》,上海新月書店,1931年。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