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清水絲綿 □

這是我想過的日子 作者:周華誠 等 著


清水絲綿

經(jīng)過一個月的變化,蠶寶寶消失了,變成了蠶繭,它們變成蛹躲在潔白的蠶繭里,等待著羽化成蛾。

蛾會咬破蠶繭的頭部后飛出來,飛出來的唯一目的是交配產(chǎn)籽,開始新一輪的生命變幻。

我在思考一個問題,如果所有的蛾都飛了出來,雌雄最終數(shù)量是奇數(shù),那一定是很悲慘的,因為總有落單,我不知道那只落單的蛾會怎么想,因為它費盡力氣,最后卻沒有完成使命。

接到通訊員兒媳婦的電話,徐阿姨開始做絲綿了。

我進(jìn)門后,徐阿姨不在家,但是我已經(jīng)看到大廳里的蛹。聞到一股熟悉的味道,因為我的奶奶和父親當(dāng)初都在國營絲廠工作,這股味道就是燒蠶繭后的特殊氣味。小時候,蛹是可以吃的,曬干后油炸,放入些許鹽巴和蔥花,美味無比。

做絲綿,主要是將蠶繭變成綿兜的過程,整個操作要在水中完成,故稱“清水絲綿”。

1.燒繭。將新鮮的蠶繭放入沸水中煮熟,相當(dāng)于破壞蛹化蛾的過程。水中放入少許菜油和堿,幫助蠶絲脫脂,脫脂后的蠶絲不容易板結(jié)。燒繭的時候,水和蠶繭的比例,以及燒多久都是很有講究的。燒得不好,拉出來的絲綿兜會有結(jié)塊。

2.洗繭。將燒好的繭子撈出,放入清水中洗凈,沖洗到水中無明顯的雜質(zhì)和顏色為止,洗干凈的蠶繭擠干備用。到這一步,蠶繭就失去了生命。

3.剝繭。將燒完洗凈的繭子里的蛹剝出,并順勢將蠶繭拉成小的綿兜,這步工作在水中完成。剝繭一般從蠶繭的頭部入手,挖出蠶蛹,然后拉扯蠶繭套入手中,一般套入五六個蠶繭后擠干。這一步工序,關(guān)鍵在于拉扯蠶繭套入手中的力度。我嘗試了幾次,都在剝蠶繭后套入手中的環(huán)節(jié)失敗,因為力度不對都被我拉破了,徐阿姨笑著說沒關(guān)系,她有辦法補(bǔ)救。

▲ 做絲綿,主要是將蠶繭變成綿兜的過程,整個操作要在水中完成,故稱“清水絲綿”。

4.拉綿兜。將上一步套入手中的小綿兜,在水中重新拉扯,套入一個半圓形的竹框架中,制作成尺寸一致的絲綿兜,這步工作在水中完成。絲綿只有在水中拉扯時,才更有韌性。拉完后,在竹框中撐開的綿兜,看到有黏合在一起的絲塊,就用手將其彈松,便于曬干后更加均勻蓬松。

5.晾干。綿兜制作完畢后,擠干,再次用手和嘴的配合將其扯平,有更講究的方法就是再次套入竹框架中定型。然后,將定型完畢后的綿兜穿線晾曬即可。通常,在一個大晴天就可以曬干了。徐阿姨扯綿兜的動作極富力量感,我趕忙拍攝下來,估計她看到這些影像后,自己都不敢相信吧!

至此,我終于記錄完了“蠶——繭——絲”的全部過程,就像是記錄了一輩子。不止一次地,我問徐阿姨,最終做完的絲綿能賣給我嗎?畢竟我是看著蠶寶寶由出生到長大、做繭、變絲的,這一批絲綿對我來說也有不同的意義。徐阿姨總是不說話,笑著。我知道,這是對我的婉拒,因為今年是徐阿姨最后一次養(yǎng)蠶做絲。

臨行前,我跟徐阿姨作別,說下次照片印出來送過去時再去看她。因為,她自己都不知道養(yǎng)蠶做絲時是多么美。我也要送給徐阿姨的街坊,不知道能否通過這粗糙的鏡頭和笨拙的文字讓鄰居夸獎幾句,夸獎徐阿姨是這個村最后的養(yǎng)蠶人、制絲匠。

▲ 燒繭

▲ 剝繭

▲ 拉綿兜

▲ 晾干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