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包法利夫人,就是我”
如果我的論斷——《包法利夫人》的主題是愛情的幻想與幻滅——是合理的,那么,為了使讀者更深入地理解這一論斷,我們必須追究到作者本人。因為福樓拜說過:“包法利夫人,就是我!——根據(jù)我來的?!?/p>
好一個“根據(jù)我來的”!根據(jù)“我”的什么來的?從心理學(xué)的觀點看,所謂“根據(jù)我來的”,就是根據(jù)“我”的人格形成和人格特征來的。也即是說,在《包法利夫人》這一“文本”中,總是要深深地打上福樓拜本人的人格烙印——盡管他總是聲稱,一個小說家,“沒有權(quán)利表達他的意見”。
在這章中,我試圖表明,福樓拜在《包法利夫人》中,表達了他基本的愛情心理學(xué)思想(《情感教育》與《布瓦爾與佩居榭》也當(dāng)屬他愛情心理學(xué)的代表作);而在這一思想的背后,深蘊著他多姿多彩的愛情歷程和愛情經(jīng)驗。也就是說,不了解福樓拜的愛情,你就不能理解“包法利夫人”的愛情;不弄清福樓拜本人的愛情觀,你就無法解讀《包法利夫人》的愛情心理學(xué)思想。
“幸?!庇腥齻€先決條件,但不包括愛情
福樓拜不僅在他的文學(xué)作品中,更是在一些隨意、任性的私人信件,特別是在寫給女友路易絲·科萊的情書中,直接表達了他對所謂“幸?!钡目捶āS性u論說,他的幸福觀帶有虛無主義色彩。的確,他曾在給科萊的信中這樣寫道:“正好,我要是沒有孩子!我的隱晦的名字和我一起消滅,而世界則繼續(xù)它的路程,就好比我留下了一個不朽的名字。這是一個我自己歡喜的觀念,就是絕對的虛無。格言:生慰死,亦慰生。”
作為福樓拜帶有虛無色彩的幸福概念,他曾這樣說,幸福有三個先決條件:愚蠢、自私和健康。這其中,愚蠢又是自私和健康的基礎(chǔ)。他自認,在這三個條件中,他肯定只能擁有第二條即自私。李健吾在《福樓拜評傳》中揶揄地說:“福樓拜‘有一個久病的身子,同時一點也不愚蠢,他只有抓住自私,作他幸福的池塘的土岸。因為幸福,如果有的話,卻在一潭死水里面,因為池塘沒有風(fēng)波。’”
福樓拜還寫道:“然而絕不要向往幸福。這會招來魔鬼的,因為這種觀念,就是他造出來,好叫人類吃苦。天堂的概念比起地獄的概念,其實更加地獄。幸福的假設(shè),比起永生苦難的假設(shè)更加慘苦,因為我們命里注定了達不到。好在我們絕想象不出它來;這還令人欣慰?!?/p>
而最能隱晦地表達《包法利夫人》之主題的,是福樓拜說的這樣一句話:“幸福是一個債主,借你一刻鐘的歡悅,叫你付上一船的不幸?!痹谶@里,我不妨斗膽地將這句話中的“幸?!币辉~換成“愛情”,就更能貼近福樓拜所要表達的含義:愛情的收益與代價,就等于“一刻鐘的歡悅”與“一船的不幸”;從古至今,概莫能外!
愛瑪?shù)幕橥鈶僬沁@樣。無論是和羅多爾夫,還是與萊昂,愛瑪?shù)乃弥炼嘀皇且豢嚏姷臍g悅。愛情所給予愛瑪?shù)男腋?,實在是太短暫、太有限了。誠然,在與羅多爾夫第一次發(fā)生性關(guān)系后,她確實感受到了“愛情的歡樂、幸福的迷醉”,她發(fā)現(xiàn)自己的身體被某種神奇的東西注入,已煥然一新。特別是到了相戀的高潮階段:
包法利夫人從來沒有這個時期漂亮,簡直漂亮得難以形容。這是喜悅、熱情和成功所致,是性情和環(huán)境調(diào)諧的結(jié)果。她的貪欲、苦惱、聲色方面的體驗和永遠天真爛漫的幻想,猶如肥料、雨水、風(fēng)和陽光之于花木,使她天生的特質(zhì)逐步展露,最后鮮花怒放般徹底展開了……夏爾像在新婚期間一樣,覺得她楚楚動人,無法抗拒。
而與萊昂的“第一次”,更是浪漫、愜意甚至情色極了:
一輛馬車,放下窗簾,比墳?zāi)惯€密不透風(fēng),不停地到處奔跑,像海船一樣顛簸,這種事在外省實屬罕見。中午時分,車子駛到了田野里。強烈的陽光直射在鍍銀的舊車燈上。這時,一只沒戴手套的手,從黃色的小窗簾下伸出來,把一些碎紙片扔到車外。
隨后,是堪稱“真正的蜜月”的充實、甜蜜和瑰麗的那三天……
但是,不管愛情多么的熾熱、癲狂、如癡如醉,最終等待愛瑪?shù)模际腔钌摹耙淮牟恍摇?。愛瑪?shù)淖詺?,不過是這“一船的不幸”的一個表征。
福樓拜:患“婚姻恐懼癥”的解剖師
1857年,《包法利夫人》出版。當(dāng)時法國著名的評論家圣波甫(Sainte-Beuve),用一個絕妙的“隱喻”道出了福樓拜寫作風(fēng)格的真諦:“福樓拜先生出自醫(yī)生世家,他寫作時就像在操作解剖刀。從他的手上,我看得出來,就像個解剖師和生理學(xué)家?!闭腔谶@一評價,當(dāng)時著名漫畫家勒莫(A.Lemot)為福樓拜畫了一幅這樣的漫畫:福樓拜左手持著一把解剖刀,刀上翹著愛瑪血淋淋的心臟,右手拿著一個大型放大鏡,而左后方的桌上則是愛瑪身體的其他部分。這幅漫畫恰到好處地展現(xiàn)了福樓拜的所謂“解剖式風(fēng)格”。那么,他要解剖的究竟是什么呢?
在這幅漫畫里,福樓拜被喻為是性、愛情與婚姻的“解剖師”。
說到底,他要解剖的是愛情(還有性和婚姻)的本質(zhì)。但令我們感興趣的是,他解剖的結(jié)果,讓我們看到了他對婚姻的恐懼!這種“恐懼”,既體現(xiàn)在《包法利夫人》中,也體現(xiàn)在他的個人愛情生活中。
福樓拜力圖揭示這樣一個頗具心理學(xué)意味的主題:愛瑪始自少女時代的愛情幻想(包括一定程度的性幻想),最終導(dǎo)致她再也無法忍受那平淡無味的婚姻生活!她不得不——的確是“不得不”——走向婚外戀!從而表明“永恒的婚姻”(福樓拜語)不過是人類的一種無聊之舉。愛瑪與羅多爾夫、萊昂的婚外情,盡管對她來說是一個悲劇,但對福樓拜來說,則是一個表明婚姻必然要失敗,且令人恐懼的悲劇。
看看福樓拜本人愛情生活的實情,可以說,他對婚姻的恐懼支配了他的一生。盡管他在去世的前幾年,曾對他的外甥女說他后悔自己沒有結(jié)婚,但他一直非常清楚“婚姻”這種形式并不適合他這種人。他認為自己只適合“短暫的”戀愛。1845年(那時他24歲),他在致朋友的一封信中說:“我需要戀愛,但可不要太長久。那種正常的、規(guī)律性的、維持得很好的穩(wěn)定兩性生活,會叫我付出太多,會令人厭煩。一旦進入這樣的生活狀態(tài),對肉體世界的專注就會讓人分心,無法好好做正經(jīng)事。我每次企圖干這類事情,就會給自己帶來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