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PART 1 春生

山居歲月 作者:濱斌


在山里住,

雨天就是天然假期,

休息得心安理得,

也沒什么比在家做點吃的更暖和的事了。

1.Chapatti

一個人山居,早上起來,沒有冒著熱氣的包子鋪,也沒有冰箱里的剩余材料可以隨意拼湊,新鮮的菜要早飯后去地里采摘。所以,早飯吃什么是需要前一晚就要想好的事。否則,就等著一早在廚房里,對著鍋和一架子瓶瓶罐罐干貨發(fā)一陣子呆。

比如昨晚就會想,明天早上吃Chapatti。它是一種印度北部常見的面食之一,另外還有Roti、Naan。Chapatti吃起來面香最濃,是在北印旅行時的最愛,還為了它帶回一本印度面食食譜。何況一看做法簡單,就是它了。

做Chapatti的面團需要略微發(fā)酵。家里沒有干酵母,用一勺蜂蜜檸檬酵素和在面粉里代替。

全麥面粉揉成團,放一晚。

早上將面團再揉幾下,揪成小團。撒上干面粉搟成餅狀,放在干鍋上烙。因為面團略微發(fā)酵,搟好的薄餅在熱鍋上會像氣球一樣鼓起來。

等鼓到完全中空,再塌下去,就好了。我想正是這個過程,使Chapatti口感和其他的餅口感不同。

表面撲撒上的干面粉,也是吃起來面香的原因之一。

它適合慢慢嚼,沒有美味咖喱,就泡杯茶。

在山里住,雨天就是天然假期,休息得心安理得,也沒什么比在家做點吃的更暖和的事了。

原來以為搖蜜是像榨汁一樣將蜂巢擠壓,

其實不然,搖蜜也可以不破壞蜂巢,

蜜蜂可以繼續(xù)將采集回來的花粉在已有的巢中釀制。

2.山村里的柔情蜜意

在村里住久了,和大家熟絡(luò),就慢慢知道些各家的“家底”。養(yǎng)蜂這項“甜蜜的事業(yè)”,在山里再合適不過了。一天,村口賣菜的阿婆告訴我,下午要“搖蜜”,看來大家已經(jīng)知道我喜歡看東看西的習(xí)性了。午覺過后,去阿婆家的養(yǎng)蜂小院,兩口子正忙著呢。

阿婆家養(yǎng)的,是意大利蜂,產(chǎn)蜜量較高,便于管理。剛進小院還有些害怕,走近了竟然一點也不蜇人。

原來以為的“搖蜜”,是像榨汁一樣將蜂巢擠壓,其實不然。阿公將整塊的蜂窩板從封箱中取出,放進類似洗衣機的圓筒中,轉(zhuǎn)動把手,利用離心力將蜂窩中的蜂蜜甩出。不破壞蜂巢,蜜蜂可以繼續(xù)將采集回來的花粉在已有的巢中釀制。

甩出來后,都在桶的底部,倒出來就算取蜜完成?;丶疫^濾裝瓶就可以賣。蜂巢板,搖蜜桶都重得很,絕對是個體力活兒。

這個工具是“煙吹”,里面點燃,擠壓噴在蜂箱中把它們暫時趕跑。

新鮮取出的蜂蜜里面有花瓣、花粉、蜂巢碎片,甚至還有很多小蜜蜂淹死在自己釀的蜜里……

客氣的阿公阿婆看我饒有興致,不停地講養(yǎng)蜂知識。阿公挑了一擔(dān)蜜到家后回來,拿了碗和熱水瓶,一定要讓我嘗嘗新鮮的蜜。他說,今年是比較難得的紫云英蜜,現(xiàn)在大家基本都不種了,今年他補貼村里幾戶肥料錢,才得以釀成。

阿公舀一大勺在碗里,香甜可口。老兩口都70多歲了,健朗得很,氣色也和蜂蜜一般,金燦燦的。

無論如何,我們都走在自己內(nèi)心通往理想的路上,

每天的喜悅之情,

唯有同樣在此路上的人能夠品嘗得到。

我們要的不多,

希望我們都健康、快樂。

3.初心

好友曾與何叔去到桐廬畬鄉(xiāng)務(wù)農(nóng)半年,每每提及何叔,總是忍不住想前去拜訪。終于在3月的農(nóng)忙開始前,坐上杭州去桐廬的大巴,輾轉(zhuǎn)兩趟中巴車,一路打聽,近40分鐘山路,看到了何叔所在的山村。這里是山的腳下,路的盡頭。

我站在村口給何叔打電話,雖未曾見面,但那頭的聲音完全沒有陌生感。他在山腰的梯田收菜,看到了我,大喊一聲“濱斌!”然后掛掉了電話,下來接我。

我繞著田埂路也一路向上,全身已是汗透,呼吸間都是山野里春天的味道。

何叔指著兩塊梯田說:“這就是我的菜地,這塊種的是紫云英。今天上午給豌豆插了竹竿,昨天種了土豆。明天要去城里見朋友,給他們帶點菜?!迸赃叺拇迕窨吹胶问鍙牡乩锿诔鰜肀仁种复簏c的胡蘿卜,苦口婆心地說:“你看,就是跟你說嘛!不放化肥怎么長得大,這樣沒收成!”何叔只是笑笑,也不作答。

何叔住的,是個村民廢棄的土木房。門前他已經(jīng)修整好石路,置了石凳石桌子,就對著層巒疊嶂。還挑來后山竹林的土,起了兩行小壟,種著大蒜、白菜、包心菜。

進屋后,廳堂里有一輛二手捷安特山地車,還有一堆樹枝柴火?!拔沂峭饷鎭淼娜寺?,不好去附近的山上弄樹當(dāng)柴,這些是村民砍回來后不要的樹枝,我把它搬回來?!?/p>

何叔就著屋后的泉水,給我洗了個杯子,接著抓一把米撒在門前的石桌上。“天氣冷,鳥兒都沒吃的了?!?/p>

我們就站在屋前,聊起來。

何叔比我大8歲,屬馬,皮膚已經(jīng)黝黑,戴一副銀色眼鏡,臉上是飽滿健康的神色。憨憨的樣子叫“叔”比“哥”更生動。所以傳呼就順理成章了。大學(xué)學(xué)的是機械,過去在城里10年的工作,一句話帶過。我們更多地聊了是如何決定回到田地上來,還有近幾年來的農(nóng)耕生活。何叔考察過好多種農(nóng)法,向我一一介紹了一番,并囑咐我要選擇適合自己的一種。但我其實早就打算好采用和他現(xiàn)行一致的耕作方式,自然生長,加上一點自家天然有機肥。

這是何叔來村的第二個春天,之前一直和朋友一起做。去年經(jīng)介紹,選定了這個村子。鄉(xiāng)里的書記也找過他,建議他規(guī)模搞大點,政府也能有些扶持補貼。何叔說:“沒想過要做大,未來如果能有5~10個穩(wěn)定客戶,就夠我忙的了?!蔽颐靼?,這無關(guān)于“事業(yè)心”,是一種堅持。何叔已經(jīng)三年沒有賣過菜,基本都是送朋友。說起銷售問題,理工科男顯然不夠會表達。關(guān)于生活經(jīng)濟來源,何叔說,在鄉(xiāng)下基本花不了什么錢,地租500一年,房租2000一年,買種子,一年寬帶800,每月去一次城里辦事會朋友的交通費,就這些開銷,之前有個證掛靠在朋友公司每年能拿一萬塊錢,過日子足夠了。說著話,何叔知道我平時做飯,就在門前的菜地里,割了白菜、包心菜、大蒜,裝好,讓我回去時帶上。

“來這里種地,你父母怎么看?”何叔一笑:“哈哈,他們現(xiàn)在更關(guān)心的是找到個合適姑娘結(jié)婚。種地還是干嘛的,他們已經(jīng)不在意啦!現(xiàn)在的姑娘,都喜歡城里的?!?/p>

“對,你來了,給我用手機拍個照!有人說要給我介紹女朋友?!焙问逭苏路?,站在屋前,馬上又覺得有什么不對勁,轉(zhuǎn)身把門合上,讓廳堂里的農(nóng)具、雜物消失在鏡頭里。這才準備好得意的笑容。何叔一看我拍的照,不好意思地搖頭:“最近冬天農(nóng)閑,沒干什么活兒,胖了胖了!”照片里,老房子的門框上還留著四個字:錦繡前程。

城里的姑娘,你也許可能會說,我就喜歡田園男!仔細想想,你僅喜歡田園詩意的幻想,還是你同樣也熱愛雙腳踏在土地上,為菜苗澆上糞肥,勞作一天后,睡在四面透風(fēng)的房子里?

要準備晚飯了。廚房里一口大灶臺,有著一切生活必需物品。對照著我廚房里那些冠以各種美名的工具,何叔的廚房簡單樸素,但這絲毫不影響做出一頓可口的晚飯來。天色漸暗,山里頭比外面冷些,我坐下灶后去燒火,灶膛里噼里啪啦竄著火苗,在這個遠山做背景的房子里,格外安靜。何叔怕我餓,先在鍋里烤了一個粽子,熱乎乎遞到我手上。我吃著粽子,把下午進山汗?jié)竦囊r衣搭在膝上烘干。晚飯是青菜臘肉炒年糕,何叔在暖鍋里溫了一小壺自釀米酒,我們就著窗外的暮色開飯了?!把?,咸了,有咸肉我還加了點鹽!”我知道,這臘肉是第一次炒在這頓的年糕里。

吃完,何叔便準備將明天要送朋友的菜理好?!懊魈煊?個朋友家要去,杭州的這個不吃大蒜,就都給湖州的朋友。紅心菜都給另外一個同學(xué)?!卑牟擞?4個,“3個人,怎么分呢?”何叔有些犯愁。我提議“5、5、4。4個的那位個頭大一點?!焙问宥自诘厣险J真挨個兒比了下大小,分成了3份,每人配上一塊去年在農(nóng)家買來腌制好的咸肉,背包里放進換洗的衣服和一本書,這樣出門的行李算是準備妥當(dāng)了。

聽說我第二天早上要去建德,何叔想起:“村里有人明天要去建德拉雞蛋,我去說下,搭他車去?!比缓蠓乓话腥A煙在我手里,“你明天下車時候給他,不要說是我給的?!焙问宓暮靡猓救莶坏脛e人拒絕,你能做的,只能是默默接受。我跟著他走下村子里,說好了明天搭車事宜。

回到屋里,他馬上上樓去給我這個來客鋪床,我實在已經(jīng)不好意思再給他添事。他拿出干凈的枕巾鋪在枕頭上,“屋里晚上會透風(fēng)的,你要戴上我的帽子睡覺。”鋪完床,何叔用溫水兌好一杯自制橘子酵素讓我喝下,說對鼻炎流鼻涕有好處。

躺在木床上,聽著貓狗在山間對話。晚飯吃的兩大盤年糕,已經(jīng)消化了。但是今天何叔的好意與細心,撐在我的腦子里,遲遲不能入睡。

下雨了。

春雨落在瓦片上的聲音把我叫醒了。

也聽見了何叔下樓做早飯的咚咚聲。黑豆豆?jié){,煎粽子,昨晚的炒年糕,都熱在鍋里。何叔已經(jīng)吃好了,將昨晚打包好的菜放進兩個編織袋里,用木棍挑著,走路出山去搭車。

鄰居勸他出門要上鎖,他交待我的,是那輛自行車的軟鏈條鎖,鎖好后推門兩個人都能直接進屋去。

我看了下我那份早飯,粽子是中間帶餡的塊兒,兩頭沒看見。而昨晚年糕里的大塊肉,分明在我的盤子里。我端起坐在門前,看見鳥兒們圍在石桌上啄食,也和它們一起,細心地將盤中餐吃下。

何叔將他的博客名字取作“鄉(xiāng)下親戚”。我想也只能是親戚,才能承受這般好意。他在博文中寫道,并不覺得這樣的日子苦,因為在做著自己想做的事,農(nóng)閑時看書、會友,忙時二畝多地,也是力所能及。今年會考慮一些銷售問題,不僅維持生活,更是希望對于自己的理想有所回饋。這幾天去城里,拜托朋友幫忙辦理一些淘寶店事宜,到時賣一些自制干貨、酵素,拿到鎮(zhèn)子上去發(fā)快遞。

在去建德的路上,村里大哥也和我聊起何叔,和住的那房子。那房子在村里最多值1萬多塊錢,看何叔是外來人,不好說話。房東見房子被打理修整,反而心疼了起來,賣或不賣,反反復(fù)復(fù),一直沒個說法,而這房子前面就是房東的新洋房別墅。村里荒地也很多,500塊一畝的租金也并不能算便宜。何叔想好好修整,但是不是該在這房子上投入,卻因此一直定不了主意,比較被動。

這是理想主義者的無奈。我不得不說,比空氣水質(zhì)污染更可怕的,是利益熏誘之下的觸角正在伸往每一個角落的山村。我忽然理解了,為什么現(xiàn)在大家都說要用年輕的時光賺夠了錢,然后用年邁的身軀去“實現(xiàn)理想”。

楊絳先生在她的《一百歲感言》中寫道:在這物欲橫流的人世間,人生一世實在是夠苦。你存心做一個與世無爭的老實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擠你。你大度退讓,人家就侵犯你損害你。你要不與人爭,就得與世無求,同時還要維持實力準備斗爭。你要和別人和平共處,就先得和他們周旋,還得準備隨時吃虧。

楊絳先生還說:上蒼不會讓所有幸福集中到某個人身上,得到愛情未必擁有金錢;擁有金錢未必得到快樂;得到快樂未必擁有健康;擁有健康未必一切都會如愿以償。

何叔開玩笑說,他的目標是活到120歲,愿能聽到他的《一百二十歲感言》。無論如何,我們都走在自己內(nèi)心通往理想的路上,每天的喜悅之情,唯有同樣在此路上的人能夠品嘗得到。我們要的不多,希望我們都健康、快樂。

每天清晨,公雞開始打鳴,鴨子在屋后嘎嘎嘎討食。

這兩幫活體鬧鐘,

教我雨天想睡個懶覺也不行。

4.雞鴨

山里來養(yǎng)的第一個小動物,是雞。

有院子,屋后有山,養(yǎng)些雞再合適不過了。經(jīng)常去買雞蛋的老阿姨養(yǎng)了很多雞,有次去說雞蛋要留給孫子,她提議:“不如你自己也養(yǎng)幾只?!闭衔倚囊馍蟻恚槃菡埱螅骸翱梢詭臀曳跻桓C嗎?”沒想到爽快答應(yīng)。因為即使在山村,自孵雞也不多了,大部分村民在夏天去鎮(zhèn)上菜場,買2斤多重的回來,養(yǎng)到過年,也是“土雞”。

小雞很活潑,兩人又追又攔,使上網(wǎng)兜,一身汗才捉齊。

于是在清明后的幾天,領(lǐng)回了雞仔回來。

來的幾天,連日陰雨。第一個晴天,滿個院子跑了個遍,算是認了新家。院子里沒有割除雜草,加上有獼猴桃藤遮陰,看來對喬遷還算滿意。

小雞的菜單,也隨著地里不同時節(jié)的收獲而變化。豆子、番茄,尤其是甜玉米,都是它們最愛。有啥吃啥不挑,也讓我省心不少。當(dāng)然,這些已經(jīng)很奢豪了。

家中新來客,餐食自然馬虎不得,第一餐是玉米粉拌粽葉碎。雞消化系統(tǒng)發(fā)育潛力很大,自小不給精糧,強健嗉囊和腸道。

住所自然也要和鳥兒巢穴一樣,干燥溫暖蓬松。修剪下來的茶樹細枝,地里干枯的雜草鋪在木桶里,床墊一周一換。

沒過多久,它們就把屋里也當(dāng)作了自己家。外面下雨就上樓逛逛,累了草叢里休息,有興致一起結(jié)伴,下山去看看。

再后來,有次在鎮(zhèn)上看到有白毛烏雞仔。沈從文的《菜園》,白色母雞、玉白菜、一場白雪,這些意象美好得印象深刻,也逮回幾只。

相比于每天勞勞碌碌的我,它們才是信步閑庭的主人。已經(jīng)半年,也快下蛋了。

養(yǎng)鴨是為了水稻田,吃草捉蟲。小雞滿山都是它們的樂園,而山上沒溪,鴨子就委屈多了。

可能是因為從小在孵房長大,一直很怕人,連吃食都高度警覺,我消失在它們視線以后才放開胃口。

我一向好客,伙食上自然不會虧待。院子里的野生獼猴桃,早已加入小鴨豪華午餐。

野生獼猴桃南瓜藤蕎麥面沙拉。

安頓幾天,就應(yīng)該去稻田玩耍了。稻田離家里有段路,得在田邊有個窩??持?、收集舊料,搭個鴨棚。

我覺得這個建筑,天然采光、100%可再生材料、舊物利用、拆除后對原有環(huán)境零傷害、通風(fēng)同時增加抗臺風(fēng)系數(shù),應(yīng)該可以通過LEED認證。

在家加工好模塊,到田邊拼裝。

每天早上放進稻田,傍晚趕回鴨棚。有一天,發(fā)現(xiàn)有一只行動特別遲緩,就覺得不對勁,把它領(lǐng)回家里照看,喂了米飯和紅糖水,還是沒有力氣站起來,兩腿一蹬,看著它死了。

其他的鴨子,每天沖向水田里吃個不停,這種“番茄炒蛋特餐”會特別光顧一下,一般對我給的喂食不怎么搭理。好在都長得很快。

稻子長穗以后,它們又搬了回來,勉強安居屋后山溝里。

每天清晨,公雞開始打鳴,鴨子在屋后嘎嘎嘎討食。這兩幫活體鬧鐘,教我雨天想睡個懶覺也不行。

至于長大會不會吃它們的問題,電影《蝸牛餐廳》給了最好的答案。

雖說晴耕雨讀好,可是這次學(xué)期也太長了點。

下山臺階濕滑,家里有吃的,

甚至有幾天都沒踏出院子一步。

濕濕冷冷,有什么比和朋友們在一起更好呢?

5.雨中來客

他叫洋洋,村里孩子最乖的一個。

某天看到一條朋友圈:“有種你就下滿一個月”。

今天已經(jīng)是杭州地區(qū)連續(xù)下雨第27天了,這位朋友,你打算怎么對付老天?

雖說晴耕雨讀好,可是這次學(xué)期也太長了點。下山臺階濕滑,家里有吃的,甚至有幾天都沒踏出院子一步。

濕濕冷冷,有什么比和朋友們在一起更好呢?

平常來得最多,是村里的小伙伴。自從我養(yǎng)了汪汪,他們周末或是一放學(xué),就帶上汪汪的同胞們,一起到我家來撒歡。汪汪在地上耍鬧,他們負責(zé)掃蕩可見范圍內(nèi)的零食,再偵察一下我家里多了什么新鮮玩意兒。而就這兩件事,足夠他們歡騰半天。

有次幾個小伙伴一起來,自帶了零食,包裝袋在院子角角落落里吃了一地。快走的時候我看到說:“把丟在院子里的垃圾撿起來。”其他小伙伴紛紛否認是他們丟的,只有洋洋沉默不語,暗自心中進行著正義與友情的斗爭。

最終他忍不住,對大家說:“哎呀,好了!不管是不是我們丟的,反正把垃圾清理干凈是對的,我們就去做!”說罷就向塑料袋沖過去,其他小伙伴馬上停住了辯解,跟著把自己丟的撿干凈了。之后每次來我家里,都是他走在最前面,我想就是此事奠定了他在村中小伙伴的領(lǐng)導(dǎo)地位。

相比于熊孩子和汪汪們,大人朋友們玩耍正經(jīng)多了。整個山頭浸沒在雨霧中的一天,想喝咖啡。于是黃健來了。

先復(fù)述一下幾年前我在咖啡店工作與他初見對話,來奠定大家對他印象的基調(diào)。解釋一下,是“基礎(chǔ)”的“基”。

那天也很冷,室內(nèi)濁熱干燥的空調(diào)更難受,我坐在室外辦公。他填好了資料表格,坐下來。

“談一下你為什么想來這里工作?!?/p>

“我覺得人生需要三樣?xùn)|西:讀書,咖啡,旅行。我上大學(xué)時騎車去過一次海寧,平時也愛讀書。所以現(xiàn)在需要咖啡?!?/p>

開場隨便聊聊讓聽膩了千篇一律企業(yè)文化之類回答的我一下子覺得這是個有趣的人。

“那你想象中,這里的工作會是什么樣的呢?”

他認真地想了一會兒,“我覺得,在咖啡店工作,都是有故事的人?!?/p>

之后黃健就成為了來我這里不需要提前打招呼的朋友,到了加雙筷子就能開飯。有次天快黑了,他說:“濱斌,我在去你那兒的路上,二十幾分鐘后到山里。”我說:“嗯,我今天有事昨天來杭州了……”

這次他包里帶著手沖裝備來,坐下豆子磨好了,發(fā)現(xiàn)忘帶濾紙。

“我們?nèi)ジ舯谏筋^民宿朋友的咖啡吧借?!?/p>

“好?!?/p>

開車盤山路半小時,借得濾紙和場地一用。

我們都離開了原來公司,但當(dāng)時選擇那份工作的根本原因不同,所以我辭職是因為要去做自己熱愛的事情;而他只是需要換一個環(huán)境讓他的熱愛生長得更好。

他還說過:“等看完一千本書的時候,就開一家自己的店?!蔽野涯壳八€沒有自己店的種種現(xiàn)實原因,都歸結(jié)為一千本書還沒看足。

另一個雨天來山里的,是翀(chong)。

和翀相識,是因為暄和。

她說,有朋友想來山里玩。我說好。

喝了兩款豆,熱乎乎,過完癮回家做飯。

她又加一句:這女子好酒,隨我。立馬又加分不少。

果不其然,幾杯酒下肚,就聊起了未來山居的想法。就憑一到,我看到她穿了雨鞋,就覺得是適合山居之人。

酒飯罷,翀從包里拿出隨身帶的尺八,對著山霧濛濛,吹奏幾曲。

我初次聽到尺八之音,沒有辦法分辨其中的氣韻。只覺屋子里的空氣,像懸而未滴的水珠,靜止了。

翀遞給我尺八:“你試試。”

據(jù)說吹響不容易,我一吹竟然有音?!坝芯墶!?/p>

去菜地溜達,看到竹林,她說可以找做尺八的竹子。

“好啊?!?/p>

誰知她馬上去車里,拿出了工具套裝:鎬、鋸、刀一樣不少。不會做尺八的伐竹工不是好弟子。服。

熱愛就是這樣的,隨時隨地準備著,永遠“以后再說”的再也沒有以后。

吹尺八,跟隨老師學(xué)習(xí)數(shù)年,但仍只吹奏幾首本曲。每周去師父那兒學(xué)形意拳,亦是早晚練習(xí)。功利來說,是身體變好了。雖然現(xiàn)在城里工作,但在她身上,沒有焦慮煩倦之情。她的堅持,讓我覺得日復(fù)一日的勞作有了歸屬于自己的意義。倘若每日有時間花在自己所愛之事上,城市或者山里,只是地點問題。

大半年過去,厭倦了記者式的來訪問答,和心理救助站式的傾訴。你懂,就是那些一連串的問題。

下雨可茶可酒,晴天曬谷剝豆。無需特意備餐,加雙筷子飯有。

有意趣之友,晴雨皆迎。

排在冬冷、夏蚊之前的不適,

就是這季潮濕。

6.梅雨季

氣象部門會發(fā)布消息,定下出入梅時間,但這對我來說并沒有什么用。

山里的梅子黃了,雨也連著下了大半個月。濕不用說,偶有日出,也是悶熱難耐,這樣子起碼得要扎扎實實一個多月。

山居的四季時節(jié),排在冬冷、夏蚊之前的不適,就是這季潮濕。

我怕潮。平日里襪子也是吹風(fēng)機吹鼓脹了才穿。這些天更加,散出的熱氣能給眼鏡蒙上一層霧氣。穿衣服,首先要成為體溫烘干機。

屋子在半山腰。

院子邊的松、烏桕樹,枝條終日浸沒在水霧之中,秋冬的遒勁變成困倦乏力。

門口照壁后面的山,風(fēng)云變換依然。

我覺得,若真有仙丹,主要功能一定是“祛濕”。

相較去年,今年的水氣更盛。樓梯前面幾檔石階,基本就是濕度表,到了后來,樓下整個地面結(jié)出晶瑩水珠。往往一覺醒來,家物已經(jīng)上粉上妝成這個樣子。

“直到長出菌菇”

直到某天晚上的紅茶,一下把我拉回兩年前,在中東那些干燥的日子。

主要是因為這種香料。

2015年5月1日

去年朋友送的一株,在地頭隨便種下,安然越冬,今年已經(jīng)好大一叢。

基于非光滑的葉面和靠根系越冬繁衍,我就判定它為薄荷吧。

對于它,我一直在九層塔和薄荷之間辨不清楚。九層塔的話,它葉片并不光滑,有粗糙絨毛感。說是薄荷,又沒有清涼,只是一種濃郁的異國風(fēng)味。因為在異鄉(xiāng)初嘗,所以不管在哪里再次遇見,就認定是屬于那里的味道。而味道比起照片,喚起記憶的能力是觸電般的。

旅行時,常常傍晚在旅店院子里,并不回想白天的行程,而念念自己的家鄉(xiāng),水墨山水的江南景,那時叫作的“故鄉(xiāng)”,美過一切地方。

當(dāng)認定自己只是一個過客,即使氣候難耐、飲食不適,也都一切安好。一旦決定在某處定居下來,缺點開始放大。

喏,就是約旦、埃及隨處可得的茶飲。

泡好的熱紅茶,杯中加白糖,和一大撮這種鮮葉薄荷。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