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jié) “不沉之舟”為何首航沉沒?
無論涌現(xiàn)出多少舍生忘死的勇士,也無論誕生了多少感天泣地的愛情,泰坦尼克號作為人間重大悲劇,教訓還是極其深刻的。在100分鐘之內(nèi),1514人命喪冰海,僅有710人獲救,在人類災難排行榜上,無論是罹難人數(shù),還是獲救比例,泰坦尼克號都是榜上有名,令人痛惜。
問題在于,作為“不沉之舟”的泰坦尼克號,為什么在處女航中,就遭遇冰山,而且是一撞即沉?100年來,個中玄機,有很多人從不同學科、不同角度加以研究,見仁見智,莫衷一是,至今還沒有得出公認的結(jié)論。但是,有幾個意見,還是比較有說服力的。
一、史密斯玩忽職守
已經(jīng)在白星公司效力38年的史密斯,銀須飄飄,慈眉善目,是白星公司最有航海經(jīng)驗的老船長。在退休之前,將世人矚目的泰坦尼克號處女航交給他,可以視為公司對他的信任和褒獎。史密斯?jié)M懷喜悅地踏上航程,希望為白星公司爭得“藍飄帶”,為自己的航海生涯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可是,意外總是出在意料之外。據(jù)專家分析,史密斯船長對于泰坦尼克號事故,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憑老經(jīng)驗辦事,對友船發(fā)來的冰情電報未加重視。按照慣例,4月份,北冰洋的冰山不會出現(xiàn)在英國南安普頓至美國紐約的航道上。但是,科學家研究發(fā)現(xiàn),1912年1月4日,地球和太陽、月球形成了一條直線,那一天,月球距地球的“近地點”距離,是1400年之中的最短距離。這一史上罕見的月球“近地點”距離,在海洋上引發(fā)了異常兇猛的“近地點潮”。本來沿著拉布拉多半島(在哈得孫灣與圣勞倫斯灣之間)、紐芬蘭的海岸漂浮的大量冰山,在異常潮汐的推動下,成群結(jié)隊地涌進北大西洋。
在北大西洋上跑了一輩子的史密斯船長,當時并不知道這一點,是可以理解的;讓人不能理解的是,從14日上午9時,卡路尼亞號向其通報冰情,之后,又有友船接連發(fā)來了5封冰情電報,都沒有敲響他腦海里的警鐘。也許,他認為不必大驚小怪,即使航道上有冰山,也是小小的,螳臂擋車,堅固的泰坦尼克號也會把它們撞得粉身碎骨,自己卻毫發(fā)無損;即使航道上有冰山,對于操作靈活的泰坦尼克號來說,也會迅速避開?!浟耍箅y掉頭。作為4萬多噸的海上“巨無霸”,又是快速行駛,要想改變航向,慣性有多大啊!一旦近距離發(fā)現(xiàn)冰山,船大舵小速度快,躲避根本來不及。
違規(guī)飲酒。作為船長,航行途中不能飲酒,是基本常識。謹慎了一輩子的史密斯船長,老夫聊發(fā)少年狂,7天航程,已經(jīng)過半,紐約的燈火似乎隱約可見,勝利的喜悅讓他忘乎所以。當股東之孫哈利·魏登納盛情邀請時,他爽快應約,而且推杯換盞,一醉方休。甚至連乘客都發(fā)現(xiàn)了他的醉態(tài)。海難發(fā)生兩天后,泰坦尼克號的生還者、二等艙英國乘客艾米莉·理查茲在救生船上給家人寫信說:“史密斯船長曾在交誼廳飲酒,將掌舵任務交給手下。這一切都是船長的錯,就我們所知,可憐的史密斯……已不幸溺斃?!边@封信證實了一些歷史書籍的記載:花甲之年的史密斯,在泰坦尼克號撞上冰山之前,曾參加頭等艙晚宴,然后,在晚上9時20分下班,囑咐大副默多克:“如果情況變差就通知我?!北慊氐阶约悍块g睡覺去了。
錯誤指令,雪上加霜。泰坦尼克號撞上冰山后,史密斯船長隨即從舵房旁的艙室趕到駕駛室,簡要地了解了一下情況,就信口下達了“中速前進”的命令。已經(jīng)多處受傷、破損的泰坦尼克號,繼續(xù)地快速前進,洶涌的海水在巨大的力量擠壓下,撕裂傷口,灌入船艙。如果能夠拋錨、停船,及時堵漏,即使不能阻止泰坦尼克號的沉沒,至少可以延緩它的壽命,為船上乘員爭取寶貴的救援時間。
泰坦尼克號大海難發(fā)生以后,美國和英國迅速組織人力進行調(diào)查,調(diào)查人員認為許多種因素疊加在一起導致了這場災難,但泰坦尼克號當時的航速太快,史密斯船長很少留意洋面上漂浮冰山的警告,是重要原因之一。
二、伊斯梅好大喜功
1860年代,參與經(jīng)營橫渡大西洋客運業(yè)務的各船運公司,為了標榜自己的實力,紛紛以“速度最快”為追求目標,逐漸形成了一個約定俗成的慣例:以最快平均速度橫渡大西洋的郵船,有權在主桅頂上升起一條長長的藍色飄帶,作為自己速度最快的“桂冠”。如果新船在處女航中贏得藍飄帶,則是大西洋兩岸各家船運公司及其船長最大的榮譽。在當時,這頂桂冠不僅能夠帶來更多的乘客,而且也能帶來無上的榮耀——那是一個重視榮譽勝于商業(yè)利潤的年代。
20世紀初,為爭奪北大西洋航運的市場份額,明里暗里,白星公司與卡納德公司展開了激烈角逐。泰坦尼克號是白星公司擊敗卡納德公司的“秘密武器”,也是白星公司的一大豪賭,勝敗都很重要。因此,處女航上,伊斯梅總經(jīng)理親自坐鎮(zhèn)指揮。
在總經(jīng)理的授意下,老練、穩(wěn)健的史密斯船長也經(jīng)不住所謂報紙頭條的引誘,受了好大喜功的“傳染”,為了能夠在退休之前著實風光一把,不顧引擎尚未跑順、磨合的事實,命令泰坦尼克號快速行駛,而且,為了保證贏得藍飄帶,他還特意選擇了一條較短的夏日航線橫越北大西洋,計劃提前一天到達紐約港,無形中增大了與冰山相撞的概率,為遭遇冰山埋下了隱患。
英國女作家帕滕是泰坦尼克號幸存二副萊托勒的孫女。她在新著 《Good as Gold》(一諾千金)中說,若不是“那個錯誤,他們本可輕松避開冰山”。
書中披露,沉船之前,4名主管緊急召開了最后一次會議。伊斯梅敦促史密斯船長繼續(xù)快速行駛。他是總經(jīng)理,是史密斯船長的老板,史密斯船長只能是無條件地服從,結(jié)果,又讓泰坦尼克號帶傷行駛,在大海中前進了10分鐘,大大增加了船殼中涌入海水的水壓,加速了它的沉沒。
帕滕認為:“伊斯梅堅持繼續(xù)前進,無疑是擔心失去他的投資及公司名聲受損。距離游輪最近的船當時在4小時航程外,假如游輪保持‘不動’,它就可以保持漂浮等來救援?!?/p>
三、設計與建造存在“軟肋”
盲目樂觀、麻痹大意的情緒具有極強的傳染性。
撞擊冰山前夕,也就是當晚6時45分左右,安德魯斯理性地拒絕了宴請,在頭等艙內(nèi),與奧羅夫林醫(yī)生共進晚餐。之后,他給愛妻寫信,驕傲地告訴她:“泰坦尼克號現(xiàn)在已經(jīng)接近完成了,不知道起航后會收獲何等贊譽。”
人類一自大,上帝一耳光。
通過多年研究,人們發(fā)現(xiàn),泰坦尼克號在設計上存在不少“軟肋”:
作為當年最先進、最科學的設計產(chǎn)物,泰坦尼克號擁有雙層船底,由設有自動水密門的15道水密隔墻,將船底分為16個水密隔艙。
水密門由電氣或人力驅(qū)動,可將漏水沉船的風險減至最低,即使其中的4個水密艙破裂灌滿了水,也無關緊要。
問題在于,這15道水密隔墻并沒有延伸得很高,頭兩道水密隔墻與最后的5道水密隔墻,只建到了較高的D層甲板,中間的8道水密隔墻,則只建到了低一層的E層甲板。如果前2個水密艙大量漏水且無法堵漏,海水就會逐步越過第3、4道水密隔墻,把中間的幾個水密艙灌滿水,也會導致沉船。
在《人類歷史上最重大的100次災難排行榜》中,美國作家史蒂文·斯皮格內(nèi)西把泰坦尼克號沉沒事故列為第50名,并用肯定的語氣指出:
泰坦尼克號在設計上一個最為致命的缺陷是,沒有將水密門之間的隔離墻一直建到水密室的頂端。如果水密室的隔離墻結(jié)實,并且頂端沒留空隙的話,那么,從裂縫中滲進的水在充滿了一個水密室之后,就不可能再進入另一間密室。而實際情況是,大水涌了進來,從頂部的縫隙溢滿了臨近的所有的水密室。大水淹沒了一間又一間的水密室,直到輪船前部由于過重而開始沉沒,輪船的后半部從水面上蹺了起來,這使輪船攔腰斷裂,并迅速沉入海底。
救生艇太少,也是一大“軟肋”。北大西洋風大浪狂暗礁叢生,再加上冰山神出鬼沒,是海難事故多發(fā)航線。像泰坦尼克號這樣的大型游輪,本該配備與乘客數(shù)量相匹配的救生艇,以防不測,但是,“我們花2小時討論頭等艙的地毯,但只花了15分鐘討論救生艇”。在伊斯梅總經(jīng)理出面否決48艘救生艇方案之后,安德魯斯并沒有從安全角度據(jù)理以爭,也為海難發(fā)生后乘員無法乘艇逃生埋下了伏筆。
在其他細節(jié)方面,也有許多不足。比如,裝飾豪華的泰坦尼克號,卻沒有配備便于觀察瞭望的探照燈,望遠鏡僅有一副,沒有備用……
建造方面的短斤缺兩,還是近年來深海探測、打撈,才逐漸發(fā)現(xiàn)的又一大“軟肋”。
1991年,科學考察隊才有能力潛入4000米海底,打撈泰坦尼克號的殘骸碎片,進行科學研究。研究表明,造船工程師只考慮到要增加鋼的強度,而沒有想到要增加其韌性。把殘骸的金屬碎片與如今的造船鋼材對比試驗,發(fā)現(xiàn)在泰坦尼克號沉沒地點的水溫中,如今的造船鋼材在受到撞擊時可彎成V形,而殘骸上的鋼材,則因韌性不夠而很快斷裂。由此發(fā)現(xiàn),建造泰坦尼克號的鋼板,有許多降低鋼板硬度的硫黃夾雜物,導致船體鋼板非常脆,在-40℃~0℃的溫度下,鋼板力學行為由韌性變成脆性,一撞即碎。
1992年,俄羅斯科學家約瑟夫麥克尼斯博士在文章中寫道:“敲擊聲很脆的船體鋼板,或許使人感到它可以在撞擊下被分解成一塊塊——實際上是從船的側(cè)面被打開的口子?!?/p>
另外,據(jù)美國《紐約時報》報導,一個海洋法醫(yī)專家小組對打撈起來的泰坦尼克號船殼上的鉚釘進行了分析,發(fā)現(xiàn):固定船殼鋼板的鉚釘里含有異常多的玻璃狀渣粒,因而使鉚釘變得非常脆弱、容易斷裂。由此推論,在冰山的撞擊下,可能是鉚釘斷裂導致船殼解體,使泰坦尼克號攔腰折斷,沉沒大海。
持類似觀點的,還有冶金專家??撕望渼P特。
2004年,他倆在合著的《泰坦尼克沉沒真相》一書中指出,哈蘭德·沃爾夫造船廠因為要為白星公司同時建造幾艘巨輪而不堪重負。
當時,每艘在建的巨型輪船都需要300萬顆鉚釘,它們就像膠水一樣將船身各部分固定在一起。但由于資金緊缺,造船廠最終以低價購買了一批含雜質(zhì)很多的3型鐵鉚釘,而不是優(yōu)質(zhì)的4型鐵鉚釘。
劣質(zhì)3型鉚釘上因為含有大量礦渣會形成無數(shù)的小洞,它可以使鉚釘變脆并且容易折斷。
哈蘭德·沃爾夫造船廠認為,泰坦尼克號承受壓力最大的僅限于中心船體部分,所以除了龍骨部分,船艏和船艉使用的仍是劣質(zhì)的3型鐵鉚釘。所以在泰坦尼克號與冰山發(fā)生相撞時,位于船艏的鐵鉚釘首先發(fā)生斷裂、脫落。
為了驗證自己推論的科學性,他倆還以泰坦尼克號殘骸處打撈上來的48顆鐵鉚釘為標準,制作了一批3型鐵鉚釘,并進行了一系列實驗,結(jié)果發(fā)現(xiàn),3型鉚釘只能承受4000公斤的壓力,而優(yōu)質(zhì)的4型鐵鉚釘卻能承受9000公斤的壓力。他們說,更好的鉚釘很有可能使泰坦尼克號在海面上漂浮的時間更長久一些,這樣,乘員們獲救的幾率也會更大一些。
四、船員們在關鍵時刻出現(xiàn)失誤
1912年5月28日,在華盛頓的美國上院做出裁定:在泰坦尼克號游輪災難性的沉沒事故中,操作人員玩忽職守。倫敦海上失事法庭也持相同看法。經(jīng)過了36次審理,該法庭認為:冰山從未出現(xiàn)在那么南的海域;電報員忙于拍發(fā)、接收私人電報,而忽視了友船發(fā)來的冰情預警電報;游輪是在快速行駛的情況下,與冰山相撞導致沉沒的……
這些結(jié)論,即使是現(xiàn)在看來,也是站得住腳的。
電報員是泰坦尼克號的順風耳??上У氖?,順風耳卻患了“耳鳴”。泰坦尼克號起碇后,友船先后給泰坦尼克號發(fā)來7封預警電報,前5封,都被送給了史密斯船長,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后2封,卻被電報員耽誤了。特別是第7封,大約22點50分,加利福尼亞人號發(fā)現(xiàn)航道上遍布冰山,出于安全考慮,船長羅德下令加利福尼亞人號拋錨過夜,并向附近的所有航行船只發(fā)出警告;泰坦尼克號接到了他們的冰情通報,電報員正忙于為乘客們發(fā)送商務、禮儀、接站商務電報,而將這封生死攸關的預警電報,隨手壓到了茶杯底下,沒有及時送到船長的房間。
瞭望員是泰坦尼克號的千里眼。遺憾的是,千里眼卻患了“白內(nèi)障”。4月份的北大西洋,乍暖還寒,海面溫度高,而海水溫度低,因此,冰山的頭部與下部的比例,就不是1∶8,而是更小。也就是說,這個時候的冰山頭小體大,大部分堅冰都隱沒在寒冷的海水中,極難融化。露出水面的只有極小一部分,在洋面上漂蕩游弋,肉眼很難發(fā)現(xiàn)它們的蹤影。如果有風有月,海浪打在冰山上,可以生成白森森的浪花,辨認起來還容易一些??墒牵斕煲估餂]有風月,僅有星光,肉眼看的距離近,難以發(fā)現(xiàn)遠距離的冰山。泰坦尼克號沒有探照燈,這是設計問題,不易改變。但是,卻配備有望遠鏡,盡管被人帶走了鑰匙,望遠鏡靜躺在柜子里,但是,為了安全,難道就不可以請示船長,敲碎鎖頭,取出望遠鏡?試想一下,如果瞭望員手持望遠鏡瞭望,可以提前幾千米發(fā)現(xiàn)冰山,那么,舵手全速轉(zhuǎn)動船舵之后,泰坦尼克號極有可能與冰山擦肩而過,有驚無險;即使被冰山碰了一下,也不至于劃出長達93米的大口子,使6個水密艙進水,導致水密門整體失效,大船沉沒。
操舵員是泰坦尼克號的雙手。可悲的是,這雙手卻患了“多動癥”。泰坦尼克號有兩套截然相反的操作系統(tǒng),分別針對帆船模式和蒸汽船模式,出事當晚,游輪不斷地在兩種模式變換下航行。發(fā)現(xiàn)冰山之后,大副默多克緊急下令“右滿舵”,在舊的系統(tǒng)中,其意思是向右轉(zhuǎn)舵,而在新系統(tǒng)下,則是向左轉(zhuǎn)。默多克的本意是要舵手控制船只向左轉(zhuǎn)舵,以規(guī)避前面的冰山,但舵手希契斯卻誤解了指令,按照帆船模式向右轉(zhuǎn)舵,雖然他很快便被告知并糾正錯誤,但為時已晚,船身右側(cè)被冰山撞出致命的大口子。
日前,美國廣播公司報道說,美國探險家使用俄羅斯的深海潛水艇,對泰坦尼克號殘骸的底部結(jié)構進行檢查,結(jié)果發(fā)現(xiàn)泰坦尼克號殘骸底部的切口非常整齊,而這樣的切口不可能是斷裂形成,而應是由一種特殊的外來壓力造成的。
換句話說,泰坦尼克號是因為被冰山撞中了船身,而非船頭;巨大的沖擊力使它裂成兩半,轉(zhuǎn)瞬沉入水底。
科學家相信,泰坦尼克號船員的錯誤決定,導致了該船的最終沉沒。泰坦尼克號船員發(fā)現(xiàn)冰山后,顯得驚慌失措。制片人詹姆斯·霍尼伯尼說:“在驚慌中,機組人員下令將引擎反轉(zhuǎn),這是一個錯誤的決定。由于泰坦尼克的方向舵很小,只有高速動力才能確保它有效轉(zhuǎn)向,但當時明顯缺乏足夠動力,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船身撞向冰山?!?/p>
“冰山撕裂了該船的大部分,海水沖向引擎室,沖向貨艙室,沖向該船本來應該保持干燥的部分。”世界主要冰山研究專家、加拿大紐芬蘭紀念大學冰山和船舶工程教授克勞德·達雷還原當時情景時說。
達雷假設,如果船員們沒有轉(zhuǎn)舵,而是讓泰坦尼克號和冰山迎頭相撞,那么船上的所有乘客也許都能生還?!叭绻┨鼓峥颂柊凑赵瓉砗骄€行駛,和冰山頭對頭相撞,那么船會在震動中停泊下來。船頭會被撞碎,但它同時也會對整艘船起到緩沖作用,乘客們會被撞翻在地板上,船上的瓷器也會落地碎裂,但這場撞擊并不會導致船只沉沒。船員們重新密封好破裂的船艏艙,就可以繼續(xù)原來的航程。所有乘客都能活著回家?!?/p>
其他的問題,還有不少。比如,駕艇員業(yè)務不夠熟練,相互配合不默契,組織指揮不得當,船上救生艇建造得十分堅固,可以超員運輸,但船員們對此一無所知,多數(shù)救生艇尚未裝滿,就手忙腳亂地劃走了,使相當多的位置空著,沒有發(fā)揮出應有的救生作用。右舷七號的第一艘救生艇,滿員可載60人,僅載28人;右舷一號,可搭載40人,僅登上了12人。后來,形勢危急,右舷十三號搭載64人,右舷十五號搭載70人,分別安全放出;在施放救生艇時,由于技術、心理、風浪顛簸等多種原因,有兩艘艇沒有放下來;還有兩艘艇艇身好不容易放了下來,但為時已晚,卻被泰坦尼克號沉沒時制造的巨大旋渦卷翻了……能載1200人的救生艇設備,最后僅搭乘了620多人(其他的幸存者,是泰坦尼克號沉沒時跳海,又被折回的救生艇或后來趕到的救援船只一一救起的),四五百條生命成為冰海冤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