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詣超師院讀禪經(jīng)
柳宗元
汲井漱寒齒,清心拂塵服。
閑持貝葉書,步出東齋讀。
真源了無取,妄跡世所逐。
遺言冀可冥,繕性何由熟。
道人庭宇靜,苔色連深竹。
日出霧露余,青松如膏沐。
澹然離言說,悟悅心自足。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中唐著名文章家、詩人。
◎ 師:超禪師,永州僧人。
◎ 拂塵服:拂去衣服上的塵土。
◎ 貝葉書:用貝多羅葉抄寫的書,指佛經(jīng)。
◎ 真源:真理的本源。
◎ 妄跡:錯誤的行為。
◎ 遺言:經(jīng)書中記錄的佛祖言論。
◎ 冀可冥:希望可以領會。
◎ 繕性:修養(yǎng)心性。
◎ 膏沐:洗浴。
柳宗元參加王叔文領導的“永貞革新”失敗后被貶到永州,在抑郁之際常常借助佛教來慰藉自己的情緒。在柳宗元的認識中,自己之所以因為改革失敗而被貶,是由于個性太過乖僻張揚,得罪了太多同僚所致。因此,他每天早上洗漱之后換上輕松的心情,在禪院中閱讀經(jīng)書,希望能夠領會佛祖話語中的“真源”,改正自己在世間因為不成熟而做出的“妄跡”,甚至進一步改變自己外露的性格。
從詩歌的后半段看來,這樣的修心方法無疑是成功的。在佛寺清幽安靜的環(huán)境里,地上苔蘚和窗邊翠竹的綠色連成一片,初升的太陽還沒有完全驅散夜晚的霧氣,樹林里的青松布滿了水汽,如同剛剛經(jīng)歷了一場沐浴。眼前的這些景物雖然都沒有言語,但是用其淡然清幽的姿態(tài)闡述著萬物本清凈的佛理,它們讓主人公忘記了塵世的焦慮,將關注點轉移到和諧的自然之中,并從中獲得平淡而持久的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