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紅樓夢》的修行門檻

禪解紅樓夢 作者:陳嘉許


(三)《紅樓夢》的修行門檻

修行門檻,就是對于宿世善根的要求。作為全書的開篇,第隱夢幻識通靈,賈雨村風(fēng)塵懷閨秀”,是從追溯修行人的宿世說到甄士隱放下俗緣跟著道士走掉,來拉開全書的修道序幕。

什么叫“宿世善根”呢? 就是你過去多少輩子干了哪些善事,相當(dāng)于說你過去在銀行存了多少錢,制約著這輩子的提款額度。對修行人來說,過去佛緣有多深厚,制約著這輩子在佛門里的修行成就,于是乎就有了上等根器、下等根器這些說法。上等根器的,這輩子就可能悟道,下等根器的,修福修慧慢慢來,總會開花結(jié)果的。

《紅樓夢》怎么追溯“宿世善根”呢? 他先是說那塊石頭,是女媧當(dāng)年煉過的,這就跟普通石頭不一樣了,是“自經(jīng)鍛煉之后,靈性已通,自去自來,可大可小”的,萬事俱備只欠東風(fēng),就等來人世走一遭了。

說完石頭,開始說“甄士隱”,說他是“仁清巷”“葫蘆廟”旁邊的,“稟性恬淡,不以功名為念,每日只以觀花種竹、酌酒吟詩為樂,倒是神仙一流人物”,這就是說這種上等根器的人,來人世投胎之后,骨子里從小就會有這種稟性。為什么會有這種稟性呢? 因為必須有。修行,就是要回到本心,整天追逐財色名利的凡夫,叫他往心里看,他會接受不了,最要命的是,他不一定有那個閑暇,吃個早餐可能都是一邊往嘴里塞一邊跑步去趕公交,好不容易“五一”小長假了,又得忙著哥幾個搓搓麻將,沒辦法,他心里裝的都是別人,唯獨沒有他自己。《紅樓夢》最后,空空道人想找個傳書的人,結(jié)果“仍袖至那繁華昌盛地方遍尋了一番。不是建功立業(yè)之人,即系糊口謀衣之輩,那有閑情去和石頭饒舌?”《西游記》開頭,美猴王尋仙訪道,到了南贍部洲之后,“見世人都是為名為利之徒,更無一個為身命者”,也是差不多的意思。

“仁清”,是世間人倫道德,“巷”是條條框框,“仁清巷”比喻修行人做過很多輩子的世間善人?!昂J”是糊涂,超越善惡對立,“廟”跟佛法有關(guān),“葫蘆廟”比喻修行人熏修過很多輩子的佛法。

“甄士隱”,就是“真士隱”,真正的“士”,他是有個人原則的,活著不是為了個人的功名利祿,這種人即使高官厚祿,也不會以高官自居,以厚祿自傲,始終在內(nèi)心里平平凡凡的。古人稱這種情形為“大隱在市朝”。甄士隱的老婆姓“封”,“性情賢淑,深明禮義”,這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這種上等根器的人,對于外界誘惑天生有抵抗力。在《大般涅槃經(jīng)》里,佛說,須陀洹人(就是初果羅漢)即使在野蠻的時代投胎到野蠻的地方,也不會作惡,因為他有前世帶來的“道力”。

當(dāng)然,有人會反駁說,那賈雨村整天想著功名利祿,他不也是修行人的一個心理側(cè)面嗎? 是的,假如修行人只有甄士隱這一個心理側(cè)面,后面的小說不用寫了。就因為修行人還要追求覺悟,所以才來人世走一遭。對于凡夫來說,富貴是最大的建功立業(yè);對于修行人來說,成佛是最大的建功立業(yè)。都是建功立業(yè),表面不一樣,性質(zhì)上是相通的,都叫躁動,只不過凡夫的明顯一點而已。凡夫的躁動容易看見,三杯酒一灌就出來了,修行人的躁動,則每每是暗流涌動,所以才會有很多人對于宗教徒的詆毀,才會有這部《風(fēng)月寶鑒》的問世,幫修行人照照鏡子,因為潛在的很多心理側(cè)面,連修行人自己都不知道,看看這部書,就知道了。

“賈雨村”是什么呢? 就是“假雨村”,濛濛細(xì)雨中,一處偏僻村落,看我多悠閑,看我多清高,其實心里浮躁得要死,諷刺得很。禪宗很多公案,就是幫人認(rèn)清內(nèi)心深處的這種浮躁?!百Z雨村”所比喻的這種煩惱習(xí)氣,對于修行人來說,一是體現(xiàn)在早年對世間功名的不死心上,二是體現(xiàn)在修行方面對于證果的熱望上。賈雨村“風(fēng)塵懷閨秀”又是怎么回事呢? 想在色聲香味觸法這六塵世界里抓個東西到手,以為佛法是可以到手的,卻不知道可以到手的都不是真貨,禪宗公案里,好多人在挨棒子之前大約都是這樣的,挨了棒子,沒準(zhǔn)就老實了,再也不想了。成佛作祖不是向外求的,向六塵里討究竟想成佛,跟懷念女子的俗情性質(zhì)上是一樣的,都是對于外在某個對象的“念茲在茲”,只不過結(jié)果不一樣罷了,前者可以通過三寶熏修來達到放下的目的,后者則是局限在五欲里打滾。

說完甄士隱的來歷,小說開始說“神瑛侍者”和“絳珠仙子”的來歷:

只因當(dāng)年這個石頭,媧皇未用,自己卻也落得逍遙自在,各處去游玩。一日,來到警幻仙子處,那仙子知他有些來歷,因留他在赤霞宮中,名他為赤霞宮神瑛侍者。他卻常在西方靈河岸上行走,看見那靈河岸上三生石畔有棵絳珠仙草,十分嬌娜可愛,遂日以甘露灌溉,這絳珠草始得久延歲月。后來既受天地精華,復(fù)得甘露滋養(yǎng),遂脫了草木之胎,幻化人形,僅僅修成女體,終日游于離恨天外,饑餐秘情果,渴飲灌愁水。只因尚未酬報灌溉之德,故甚至五內(nèi)郁結(jié)著一段纏綿不盡之意,常說:“自己受了他雨露之惠,我并無此水可還;他若下世為人,我也同去走一遭,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淚還他,也還得過了!”因此一事,就勾出多少風(fēng)流冤家都要下凡,造歷幻緣。那絳珠仙草也在其中。

“警幻仙子”,就是佛菩薩。靈河岸上三生石畔的故事,就是進一步交待宿世深厚佛緣。神瑛侍者大體比喻阿賴耶識,絳珠草比喻修行人所理解的“佛法”,是阿賴耶識里所種下的一個種子,其他的“多少風(fēng)流冤家”代表的是修行人的其他妄情。一念妄動,無量無邊的烏云都跟著起來了,就像張拙秀才的偈子說的,“一念不生全體現(xiàn),六根才動被云遮”?!敖K日游于離恨天外,饑餐秘情果,渴飲灌愁水”,是說沒有明白的人,還得靠讀經(jīng)維持慧命,其中感覺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煩惱了就自己捧一本經(jīng)來品品。西方靈河岸邊灌溉久了,絳珠草決心投胎走一遭,以眼淚還報灌溉之恩,是比喻累世佛緣既深,這輩子將以證悟佛法為惟一使命,不窮盡“佛法”,決不罷休。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