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先
千秋歲
數(shù)聲[1],又報芳菲[2]歇。惜春更把殘紅折。雨輕風色暴,梅子青時節(jié)。永豐柳[3],無人盡日花飛雪。
莫把幺弦撥[4],怨極弦能說。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wǎng),中有千千結。夜過也,東窗未白凝殘月[5]。
【作者介紹】
張先(990~1078年),字子野,北宋著名詞人。張先在仕途上并不如意,做過縣令、判官、通判、知州等官,最后也不過以尚書都官郎中的頭銜致仕,因為他曾經(jīng)做過知安陸縣(今湖北安陸)事,所以被稱為“張安陸”。致仕后,張先來往于杭州和吳興之間,以詩酒自娛,和蘇軾、蔡襄等名士交游,卒年八十九歲。
張先在詞上的造詣很高,當時與柳永齊名,對于宋詞來說,起到了承先啟后的重要作用。陳廷焯在《白雨齋詞話》中說:“張子野詞,古今一大轉(zhuǎn)移也。前此則為晏、歐,為溫、韋,體段雖具,聲色未開;后此則為秦、柳,為蘇、辛,為美成、白石,發(fā)揚蹈厲,氣局一新,而古意漸失。子野適得其中,有含蓄處,亦有發(fā)越處?!痹u價是很準確的。對于自己所填的詞,張先認為最得意的是“云破月來花弄影”“嬌柔懶起,簾幕卷花影”和“柔柳搖搖,墜輕絮無影”三句,所以他也被戲稱為“張三影”。
【注釋】
[1]:鳥名,通常認為是杜鵑鳥,別名子規(guī),“子規(guī)啼血”在傳統(tǒng)文藝作品中是表哀傷的重要象征之一。[2]芳菲:原指花草的芬芳和艷麗,后直接用來指代花草。[3]永豐柳:永豐是洛陽城內(nèi)坊名,白居易有《永豐坊園中垂柳》詩,一時傳唱,因此永豐、永豐柳后來就成為柳樹的別名。[4]幺弦:幺是末、小的意思,幺弦指琵琶的第四弦,聲音很細。[5]凝殘月:別本作“孤燈滅”,意境不如“凝殘月”。
【詞牌說明】
中調(diào),《宋史·樂志》入“歇指調(diào)”,《張子野詞》入“仙呂調(diào)”,正格上下闋共七十一字,張先詞衍一字(“惜春更把殘紅折”句正格為“三,三”)。此外還有八十二字的《千秋歲引》。
【語譯】
我聽到子規(guī)的數(shù)聲啼鳴,仿佛又來報告說春日已暮,繁花落盡。因為惋惜春天逝去,我特意折了幾枝殘花來憑吊。這正是微雨如絲、狂風驟起、梅子青青的時節(jié),荒園中的楊柳也無人光顧,只是寂寞地飄灑著柳絮,漫天飛舞,仿佛冬雪。
不要再去撥弄幺弦吧,幺弦聲細,如同低語輕訴,只能彈奏出我內(nèi)心深深的怨恨。蒼天不會衰老,我的深情也永不會斷絕。在心中仿佛籠罩著雙重絲網(wǎng),互相糾纏著千千萬萬難解的繩結。如此這般,又一個夜晚已經(jīng)悄然過去,東窗外天還未曉,天際只凝結著殘余的月色。
【賞析】
悲秋傷春,本是詩歌中永恒的主題,悲秋主要應和離愁別緒,傷春主要應和感情挫折,雖然都很哀傷,都有自憐之意,但前者重乎親情和自我境遇,后者重乎愛情和韶光飛逝,含義并不完全相同。張先此詞,就是一首悲春的情詩。
首句從耳聞開始,轉(zhuǎn)入目見。先聽到子規(guī)鳴叫,再發(fā)現(xiàn)殘紅滿地——屈原《離騷》中有“恐之先鳴兮,使夫百草為之不芳”句,意為子規(guī)悲啼,代表春日已盡,盛開的花朵全都要凋零了。詞中用此意,但并非詠物起興,本身就蘊含著明確的比喻——百花就如同你我昔日的情感,曾經(jīng)那般絢爛,留下如此美好的回憶,但終究還是像春景逝去一般,凋殘了,消逝了。
百花為何會凋零呢?春景為何會消逝呢?都因為“雨輕風色暴”,表面上是說季節(jié)改換,已經(jīng)到了梅子青青的初夏時節(jié),這時候經(jīng)常下雨,還偶爾刮起狂風,嬌艷的花朵又如何能夠久存呢?實際上是說明詞人所緬懷的昔日的情感不是自然淡漠然后消亡的,而是受外力摧殘的結果。
既然是因為外力摧殘,把我們?nèi)藶榈胤珠_,那么你我心中,就應當仍隱藏著深深的情愫吧,也正因為如此,才會如此悲涼地懷想著昔日的美好時光。白居易詩中說:“一樹春風千萬枝,嫩于金色軟于絲。永豐西角荒園里,盡日無人屬阿誰?”如此柔嫩美麗的楊柳,竟然沉寂荒園,無人欣賞,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呀!
上闋是景中蘊情,下闋則情中蘊景。首先寄語琵琶,不要去撥動幺弦呀,它如泣如訴的音色,怕會將我內(nèi)心因被拆散而產(chǎn)生的怨恨暴露無遺呢。但是只要天地不老,我對你的感情就永遠不會斷絕。
古代民歌中經(jīng)常使用諧音寄情的手法,文人詩詞也偶爾采用,比如劉禹錫的《竹枝詞》中就有“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情)卻有晴(情)”句。張先在此詞中則以“絲”線來諧音“思”念:我的心中充滿了對你的思念,就如同雙重絲網(wǎng)一般,絲線糾纏成千萬繩結,其實是我內(nèi)心有無窮的心結難以解開啊——“千千結”就此成為表現(xiàn)內(nèi)心懷想和糾葛的最佳用語。
用比喻、諧音等手法直抒情懷以后,詞的最終又歸結到景物上來。越是夜晚,越是寂寞,對你的思念越是強烈,我想你想了整整一夜,直到黎明。但是天際還并沒有亮起,并不能帶給我任何的希望和溫暖,窗間仍只有孤清的月色而已。沉痛之情,通過景物而體現(xiàn)得更加深刻和悲涼。
【對照閱讀】
洛陽春
冷艷幽香奇絕,粉金裁雪。
無端又欲恨春風,恨不解、千千結。
曲檻小池清切,倚煙籠月。
佳人纖手傍柔條,似不忍、輕攀折。
韋驤這首詞借用了張先“中有千千結”的手法,同樣描寫愛情,描寫內(nèi)心的糾葛,但抒發(fā)的不是離別之苦、失戀之痛,而是深陷于情感中的女子對愛情前景的疑惑彷徨。就情感上來說,比起張先詞要舒緩得多了,而就文學手法來說,也缺乏景與情一一對應,深相糾纏的層層遞進。張先“數(shù)聲”即非絕品,亦為上品,韋驤此詞就要差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