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凡例

中華吟誦讀本:大學生古代詩詞曲素養(yǎng)100篇 作者:李昌集 編


凡例

一、選篇、注釋與題解

(一)本書所選的作品,主要從朱東潤主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等國內(nèi)大學用為教材的作品集選出,少量作品為新選。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版所選作品,原則上不再重復。

(二)所選作品兼顧中國古代詩歌的主要體式、各個時代的優(yōu)秀作品和重要作家的代表作,同時兼顧體裁、題材、思想情感和藝術風格的多樣性。所選作品先按體裁分類,各類中大體按時代先后排列。

(三)作品版本,主要采用大學古代文學作品選教材,少量新選作品和有異文者,采用經(jīng)專家整理校勘后的版本和善本。

(四)近體詩中的五、七言絕句和律詩,詞,依據(jù)《平水韻》標注平、仄,分別用“—”“∣”標示,入聲字用“▲”標示。不屬于近體詩中五、七言絕句和律詩的詩歌,不注平、仄;曲韻與詩韻不同,字聲平仄接近今天的普通話,因入聲字已派入平、上、去三聲,故字音規(guī)范以《中原音韻》為準而僅注平仄。

(五)作品注釋主要為詞語簡釋和異文說明;多音字和非常見字注以拼音。

(六)題解和大意,重在簡要串通理解文意和提示主要藝術特色。

(七)本書不屬學術專著,注釋和題解中的引文、參考書目等,凡涉現(xiàn)今出版的專著、論文等,在行文中說明論著和作者,具體書目、版本、論文的出處,不再加注釋和列出參考書目。

二、文字說明

本書的文字說明包括三個部分:

(一)古詩文朗誦的歷史傳統(tǒng)與規(guī)則要領;

(二)古詩文吟誦的歷史傳統(tǒng)和基本規(guī)則;

(三)漢語方言區(qū)與傳統(tǒng)方言吟誦概述。

三、音頻

(一)本書音頻包括朗誦、吟誦和昆唱,以展示不同有聲形式對古體詩詞的表現(xiàn),通過比較增進對傳統(tǒng)吟誦的把握和理解。

(二)本書的作品朗誦,一律采用普通話朗誦,朗誦者為資深朗誦藝術家和各省市優(yōu)秀朗誦家。

(三)本書的意圖,在于較全面地展示漢語傳統(tǒng)吟誦的本來面貌和各種吟誦風味,吟誦作品采錄來源有三。

(1)已故老一輩留下的吟誦錄音。

(2)從小習得吟誦的健在前輩的現(xiàn)場采錄,年齡在80歲上下,最高齡已100多歲,所以本書的吟誦具有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性質(zhì)。老一輩的珍貴錄音,由于錄音時間較早,受當時條件限制,有些聲音質(zhì)量不高,今為保存?zhèn)鞒杏?,本書亦酌情收入?/p>

(3)60歲以上,得前輩傳授并研習傳統(tǒng)吟誦多年的專家學者的吟誦,均為現(xiàn)場采錄。

(四)本書收錄的吟誦有通語吟誦和方言文讀吟誦兩大類。每篇作品的吟誦者以年輩為序;一些較明顯的吳語、粵語、閩語的方言吟誦報幕時加以說明;普通話吟誦及帶有方言口音的官話吟誦,不另特別說明。

(五)每篇作品的吟誦數(shù)量不等。一般有三四則,有些經(jīng)典作品選錄了五六位吟家的吟誦,目的在于通過不同吟家對同一首作品的吟誦,體會傳統(tǒng)吟誦的共同規(guī)則,感受傳統(tǒng)吟誦的不同風味。

(六)散曲、戲曲作品,古代吟誦甚少涉及,因此僅配以朗誦和昆腔曲唱,演唱者由專業(yè)昆曲演員擔任。

四、附錄

附錄一:琴歌與歌曲歌詞。附錄歌詞和說明表演者。

附錄二:音頻人員簡介。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