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楚漢相爭

劉邦傳·劉備傳·趙匡胤傳·朱元璋傳:四大草根皇帝奮斗史(超值金版) 作者:禾君 編著


第3章 楚漢相爭

霸王神勇

劉邦是一個不會打仗的人,所以幾乎是逢戰(zhàn)必敗。彭城一戰(zhàn),是劉、項的第一次大規(guī)模正面戰(zhàn)爭,項羽3萬兵馬勝劉邦56萬兵馬,以劉邦的慘敗而告終。

西魏王魏豹、洛陽王申陽、殷王司馬相繼被張良、韓信征服,歸附劉邦的時候,劉邦又得到了重要謀臣陳平,于是信心爆棚,恨不得立即擁有天下,不聽張良、韓信、酈食其等人苦勸,準(zhǔn)備貿(mào)然進(jìn)攻項羽都城彭城。

漢二年四月(公元前205年),劉邦調(diào)集人馬親自東征,渡過平陰津(今河南孟津縣東北),到達(dá)洛陽。劉邦看到洛陽地形險要,左據(jù)成皋之險,右借污池之固,前有崧山,后有大河,東有綿延的崤山,西接無盡漳、津,景色優(yōu)美,山川秀麗,心中喜之不盡。

劉邦途中經(jīng)過新城(今河南省商丘市南)時,有十幾個鄉(xiāng)老站在路邊求見。其中一位被人稱作董公的,年齡最大,代表眾鄉(xiāng)老要跟劉邦交流。劉邦傳旨:速速相見。

董公對劉邦說:“前些日子我們在大江里打撈到義帝的尸體,就殮棺送到郴州。現(xiàn)在漢王駕到,來我們洛陽,有一句話獻(xiàn)給大王,望大王明鑒?!?/p>

當(dāng)時項羽為了遷都彭城,又不愿意受到義帝節(jié)制,就逼迫義帝離開彭城。在去郴州的途中,項羽暗自命令英布等人殺死義帝,拋尸江里。傳說義帝尸體投入江中,漂浮著溯江而上,被人撈上岸,送到郴州安葬。打撈義帝的人,就是這個董公。

劉邦一聽董公提到義帝,就覺得蹊蹺,忙問:“你有什么話?快說!”

董公說,“俗話說‘順德者昌,逆德則亡’,‘師出無名,事必?zé)o成’。大王如今師出無名,只不過是為了爭奪土地,即使一仗打敗項羽,天下之人也不會心服。項羽不講道義,弒殺義帝,已經(jīng)成為天下百姓的敵人。仁不憑勇,義不恃力,大王應(yīng)該帶領(lǐng)三軍,為義帝發(fā)喪,傳檄天下諸侯,一起聯(lián)兵討伐項羽?!?/p>

劉邦覺得董公說得有道理,心里很高興,立即為義帝發(fā)喪,下令群臣素服,士兵戴孝,傳檄天下諸侯,檄文說:

天下諸侯共立義帝,北面為臣。項羽大逆不道,強占彭城,弒殺義帝,人神共憤。寡人悉起關(guān)中之兵,會合天下義士,愿跟著各位諸侯王一起討伐項羽,為義帝報仇雪恨……

義帝活著的時候,本是項羽手中的一張大牌,項羽棄之如敝屣;死了以后,劉邦順手撿起,用途卻很大。他派人四處傳送檄文,天下諸侯聞風(fēng)而至。董公等人一席話,就讓劉邦在不到一月之間,網(wǎng)羅兵將多達(dá)數(shù)十萬之眾。劉邦于是更加飄飄然,專門請來韓信等人,商議攻打項羽之事。

韓信說:“行軍打仗是國家的頭等大事,必須明察天時地理,看歲星,推命運,才可以興師動眾。我每天晚上都觀察天象,認(rèn)真分析和推算了大王歲命,目前不能出師。與其盲目行動,不如休兵養(yǎng)士。等到明年,必定能破楚。大王如果硬要用兵,韓信不敢奉命?!?/p>

劉邦不聽,反駁韓信說:“我拜將軍為大將不到兩個月,將軍力勸寡人出兵東征,很快就平定三秦大地?,F(xiàn)在兵強馬壯,遠(yuǎn)非昔日可比,將軍為什么反倒懼難不干了?”

韓信說:“大王雖然奪得關(guān)中大地,但實際上并沒有和項王正面打仗。如今項王的勢力如日中天,正是強盛的時候,幸好他正忙著與齊、梁爭戰(zhàn),燕、趙又從中作梗,天下諸侯都分散了項王的力量,大王正好進(jìn)行各方面的準(zhǔn)備。目前,大王雖然擁有數(shù)十萬兵馬,但是缺乏必要的訓(xùn)練,還不能用以對抗強敵。等到明年,項王疲憊,大王有了充分準(zhǔn)備,乘機揮師攻打,哪有不勝的道理?何必忙于一時?”

劉邦不高興,說:“機不可失,時不可違。如今項王出征在外,正是我奪取彭城的大好時機,哪有不勝的道理?將軍帶著人馬去鎮(zhèn)守三秦,我親自去征伐項王。我如果失利,將軍就趕快來救援,也是將軍的功勞?!?/p>

劉邦上下嘴唇一碰,剝奪了韓信的兵權(quán)。

張良等人見此,急忙苦勸,可是劉邦哪里聽得進(jìn)去。

韓信又說:“項王勇冠天下,歷來所向無敵,漢軍恐無大將與之匹敵!大王一定要審時度勢,千萬不要輕敵冒進(jìn)!”

酈食其覺得韓信言之有理,認(rèn)為漢軍失去韓信就失去了主心骨,忙勸韓信:“將軍與其為漢王精心策劃,不如跟著漢王一起去攻彭城,何愁大功不成!”

韓信說:“秦地剛剛歸附,漢兵盡數(shù)出征,萬一失利,人心不穩(wěn),一定會有反叛!那時無家可歸,后悔莫及。我愿帶領(lǐng)本部人馬鎮(zhèn)守三秦,保證根本,進(jìn)可攻,退可守,這才是萬全之策!”于是把帥印交付漢王,韓信自帶人馬鎮(zhèn)守三秦大地去了。

劉邦奪了韓信兵權(quán),喜不自禁,不管三七二十一,帶領(lǐng)大軍就殺奔彭城。沿途郡縣風(fēng)聞劉邦要攻彭城,紛紛拜會,只有趙相陳余,派使者告知劉邦:只有劉邦殺死張耳,他才肯出兵。

劉邦自然不會殺死張耳,想來想去,才終于想出了一條瞞天過海之計:他令人尋來一個與張耳相貌相差無幾的人,斬首送給陳余,陳余派兵相從,劉邦就湊齊了56萬大軍。

漢元年(公元年206年)四月,劉邦兵過外黃,彭越率兵來會,劉邦任命其為魏相,令他率兵去奪梁地。自己帶著大兵橫渡汴河。三軍爭渡,有一軍士被推落水,眾人喧嘩不已,肆無忌憚,諸將沒人能夠禁止。可見烏合之眾是何等可怕。

劉邦忙召陸賈、酈食其等人計議:“由于沒有三軍主帥,軍士缺乏紀(jì)律。我想在諸將之中選擇一人為帥。魏豹是魏王孫,人們稱他賽太公,我想把帥印交他掌管,諸位以為如何?”

陸賈說:“魏豹言過其實,恐怕難為大將!”

酈食其也說:“張良也看不起魏豹,況且,魏豹與諸將關(guān)系不和,恐怕難以服眾!”

陳平也說:“魏豹有小才而無大器,最終難以成就大事。”

劉邦不顧眾人反對,說:“魏豹門第高貴,五世將種,與韓信受辱胯下,乞食于人迥然不同。拜為大將,諸將豈有不服之理?”

劉邦說不出魏豹有何超人之處,只說他與韓信出生有異。正因為如此,他遲遲不拜韓信為將。他應(yīng)該明白,韓信攻必克,戰(zhàn)必勝,那是大多數(shù)的人都望塵莫及的。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jié)論,劉邦但凡不聽下屬勸告,必敗無疑。

魏豹就這樣迷迷糊糊地當(dāng)上了大將,自我感覺良好,竟不推辭,點校三軍,調(diào)配諸將,催動人馬,開赴彭城。

楚都彭城守兵很少,又無險可守,劉邦不費吹灰之力,進(jìn)入彭城,自以為立下不世大功,暗笑韓信、張良等人見識短淺。

劉邦進(jìn)入彭城,看到楚宮宏麗,自個兒走進(jìn)后宮,收寶物,取美女,朝飲醇酒,夜擁嬌娃,享受人間溫柔之情。各路將士,上行下效,日日逍遙,好不快活。

彭城失守的消息很快傳到城陽,項羽暴跳如雷,留下龍且、鐘離昧率兵攻齊,自帶3萬精兵,由魯?shù)爻龊?,到蕭縣,直抵彭城以西。

《資治通鑒》綜合《史記》等書所載,作了如下描敘:

晨,擊漢軍而東至彭城;日中,大破漢軍。漢軍皆走,相隨入谷、泗水,死者十余萬人。漢卒皆走南山,楚又追擊至靈壁東睢水上;漢軍卻,為楚所擠,卒十余萬人皆入睢水,水為之不流。圍漢王三匝。會大風(fēng)從西北起,折木,發(fā)屋,揚沙石,窈冥晝晦,逢迎楚軍,大亂壞散,而漢王乃得與數(shù)十騎遁去。

劉邦這一仗,真是兵敗如山崩,狼狽不堪,如果不是那一陣神風(fēng),劉邦可能死于亂軍之中也未可知。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風(fēng),刮開了楚軍鐵桶一般的重圍,劉邦居然能夠在慌亂之中策馬前行,逃出重圍。

大風(fēng)稍停,項羽重整兵馬,但是劉邦卻不知去向。范增忙勸項羽務(wù)必趁此機會擒拿劉邦,否則將來恐怕難有如此機會。項羽立即命丁公、雍齒率領(lǐng)3000騎兵,務(wù)必星夜追趕。二人得令,帶兵向東南大道追趕劉邦。

劉邦在彭城戰(zhàn)敗,被雍齒追趕甚緊,正好一路大軍到來,打著“興劉破楚大將軍韓信”和“司徒張良”的大旗,雍齒知道難以取勝,領(lǐng)軍逃遁而去。這支部隊是張良、陳平收羅的3萬漢兵殘卒,打著韓信旗號,一路找尋而來,不想在此處遇著劉邦。

張良、陳平大喜。

漢王說:“二位再三勸我今年不可興兵,寡人失聽,果然喪師失家,實在羞愧不已。如今又得先生收兵相救,深恨魏豹匹夫智疏才淺,喪我五十六萬大軍,后悔不及?!?/p>

張良勸解說:“大王不要再后悔。此處不可安營,如果楚兵追來,何以御敵?不如急赴滎陽,暫時屯住人馬,再整軍威,仍以韓信為帥,以雪彭城之恥!”

劉邦此時自然言聽計從,催兵往滎陽而去。

滎陽守將韓日休,聽說漢兵到來,即開城迎接劉邦入城。數(shù)日之間,樊噲、周勃、王陵等一干將領(lǐng),各帶不等人馬,相繼來到滎陽。只有魏豹到了今日方知自己是個什么角色,驚恐慚愧交加,徑自回平陽去了。

丁公、雍齒回奏項王,備言追趕詳情。項羽無所謂,可是范增追悔不已,對項羽說:“劉邦雖敗,尚未與韓信遇敵。昨日用兵之人仍是魏豹,劉邦誤用言過其實之人,所以遭此失敗。若遇韓信用兵,大王切不可輕敵!”

項王笑道:“韓信在楚,其能不過如此。亞父何必贊揚至此?韓信如果真有大才,昨日也跟著劉邦一起進(jìn)彭城,哪里又有睢水如此之?dāng)∧??亞父不必過慮!”

范增似乎覺得項羽分析得有道理,無言而退。其實,了解雙方情況的人,都覺得項羽的理由不充分。由于劉邦急躁冒進(jìn),輕用烏合之眾、訓(xùn)練無素之軍,破壞了韓信、張良的總體部署,延緩了戰(zhàn)爭的進(jìn)程。

這一仗,項羽3萬人破劉邦56萬人,抓獲了劉老太公和呂雉,已經(jīng)歸附的諸侯又紛紛反漢降楚,劉邦的這一重大失誤,造成多么慘痛的后果。所以,我們不得不說,項羽與劉邦單個相比,項羽遠(yuǎn)勝劉邦,但是劉邦的用人謀略卻遠(yuǎn)遠(yuǎn)超過項羽。彭城一戰(zhàn),實際上是劉邦急于求成而冒險的表現(xiàn)。這次失敗,時機不成熟,軍紀(jì)很渙散,而且正值項羽勢力強盛。結(jié)果是直接導(dǎo)致以漢為核心的反楚聯(lián)盟的土崩瓦解,延緩了統(tǒng)一戰(zhàn)爭的進(jìn)程,劉老太公也被項羽抓去做了人質(zhì)。劉邦無可奈何,不得不退守滎陽,劉、項相爭進(jìn)入了相持階段。

魏豹反水

劉邦敗后,諸侯紛紛順風(fēng)倒,背漢附楚去了,其中就包括劉邦攻打彭城時的三軍主帥魏豹。

彭城慘敗之后,通過張良的調(diào)度,韓信利用車戰(zhàn)打敗了項羽。楚、漢雙方罷兵,項羽清點軍馬,損失慘重,忙向范增問計。

范增說:“如今新敗,不可用兵。劉邦在彭城用魏豹為大將,后者喪師辱軍,時刻害怕劉邦治罪。如今劉邦返回關(guān)中,魏豹告假回歸河南。魏豹一定意欲再次糾合人馬,謀求獨立。大王差遣一位能言善辯之士,只需數(shù)句言語,必然鼓動其心,反漢之心必定。魏豹反漢必然附楚,而只有韓信才能抵?jǐn)澄罕n信攻打魏豹,那時大王乘虛奔襲滎陽,何愁大事不成?”

項羽聽說,忙問:“差何人前往?”

項伯說:“我跟一個相命先生許負(fù)交往不錯,此人正在河南,與魏豹深交,魏豹每遇大事,都要叫此人看相行事,言聽計從。我寫一封書,差人送給許負(fù),只需一言半語,大事必成?!?/p>

范增在一旁稱善,項羽于是囑項伯行事。許負(fù)接到項伯專人送來的信件,盡知詳情,認(rèn)為項羽勢大,項伯情重,即往魏豹府中拜見。魏豹此時也正想禮請許負(fù)為他相面,忙叫請入。

魏豹說:“我正要派人相請先生,看看近日氣色如何?”

魏豹準(zhǔn)備反漢自立,所以準(zhǔn)備請許負(fù)為他作一決斷。

許負(fù)一聽,正好就湯下面,忙說:“大王未曾用過酒食,正好看看貴氣?!?/p>

魏豹忙說:“有請?!蔽罕鼇肀鴶?,勞頓,許負(fù)看來,一無良兆,只得玩弄相命先生巧嘴說:“大王貴相,紅光滿面,喜氣重重,百日之內(nèi),大王心想事成,大功立成,豈止王爵之尊,九五之位可正?!?/p>

一句話,正好說在魏豹心坎之上。

許負(fù)進(jìn)而說:“愿望王后尊面,看看后宮之氣?!?/p>

魏豹忙叫喚出。許負(fù)一見,伏地便拜:“娘娘貴不可言!他日當(dāng)母儀天下,下臣絕不敢謬言?!?/p>

魏豹暗喜,心想:“我有九五之尊,夫人怎不母儀天下!”

許負(fù)走后,魏豹起兵反漢。

大夫周叔勸他“切切不可”。

魏豹說:“漢王劉邦前日用我為大將,不想大敗,被他羞辱一場,奪去帥印。而今韓信為帥,大敗項羽。劉邦整天當(dāng)著諸將罵我,早晚必然加害,今日不反,更待何日?”

周叔說:“千萬不可。漢王寬厚,天下歸心。韓信用兵如神,項王尚且不能抵?jǐn)常笸醣⒐?,怎能與漢兵為敵?專心跟著漢王,不失魏王之位,不可欲心太甚!”

魏豹說:“天命所歸,何在弱強!許負(fù)之相法,不是你等可知!”

周叔說:“先論人事,再說天理,人定勝天。輕信相士胡言亂語,倉促興兵,亡在旦夕,大王切不可為!”

魏豹大怒,斥退周叔,命柏直為大將,馮敬為騎將,項它為步將,封鎖黃河渡口臨晉關(guān),阻止?jié)h軍,上表復(fù)降項羽。

劉邦聽說魏豹已反,笑著說:“匹夫反叛,能成什么大事!”就要興兵征討。

酈食其說:“大王兵馬久動未息,如又興師征討,唯恐師勞力竭。我與魏豹交好,愿前去以理勸他,如果他不回心轉(zhuǎn)意,大王再興兵討伐不遲。”

劉邦高興地說:“如果先生憑三寸之舌說服魏豹來降,可是萬金之力,千城之功?!?/p>

酈食其來到河北直接去見魏豹。

魏豹說:“故友遠(yuǎn)道而來,要為劉邦當(dāng)說客嗎?”

酈食其說:“我不顧路途勞頓,不是為我自己打算,實在是念及故人之情,特來陳說利害,可從則從,不可從則已,大王何必疑為說客呢?”

魏豹笑著說:“請先生說吧!”

酈食其說:“人不能首鼠兩端,腳踏兩只船。多疑之人常是敗家,反復(fù)無常之人往往自取其辱。如果大王昨日降漢是對的,那么今日投楚就錯了;如果大王今日降楚是對的,那么昨日投漢就錯了。是非顛倒,反復(fù)無常,豈不自遭其禍。況且當(dāng)今天下大勢,不識時務(wù)者,認(rèn)為楚強;能明天之大勢者,必然會知道漢王當(dāng)興,楚王當(dāng)敗。漢王寬仁而項王暴戾,漢王明智而楚王愚蠻,不用細(xì)說,已是明明白白的事情。大王歸漢,實為上計,而今復(fù)歸楚王,實在是反復(fù)不定。以我之見,不如罷兵息戰(zhàn),一心一意依附漢王,大王可以永保富貴!”

魏豹說:“漢王謾罵無禮,辱人太甚。我既然已經(jīng)動念,沒有再生反復(fù)之理。大丈夫頂天立地,豈肯久居人下?蘇秦、張儀再生,我的心也不能改變!”

酈食其知他已經(jīng)鬼迷心竅,非言辭可動,十分惋惜,告別回報漢王。

劉邦問:“魏豹主將是誰?”

酈食其答:“柏直!”

劉邦說:“此人乳臭未干,黃口小兒,怎能比我大將韓信!騎將是誰?”

“馮敬,秦將馮無擇之子?!?/p>

“此人雖有賢名,但是缺乏智謀不能敵我灌嬰。步將是誰?”

“項它。”

“不能抵擋我的曹參,我可以高枕無憂了?!?/p>

劉邦任命韓信為左丞相,與灌嬰、曹參率兵攻打魏豹。

韓信得令,詢問酈食其說:“魏豹沒有任用周叔為大將嗎?”

酈食其回答說:“是柏直。”

韓信說:“只不過是小子!”遂率師進(jìn)兵。

韓信率領(lǐng)漢兵來到臨晉津(今陜西大荔東朝邑舊縣城東黃河西岸),看見魏兵早已到來,只得傳命兵將安營,與魏豹隔河相拒。

韓信密令灌嬰:“魏豹憑借黃河天險,不設(shè)舟橋,不用船只,我軍也一時難以打造這些器械。你帶著能工巧匠伐木打造木罌,此物渡河最方便。”

灌嬰領(lǐng)命,監(jiān)督工匠加緊打造,不久就造出了數(shù)千個木罌。韓信又令灌嬰砍伐木材,將木罌縛在木材上制成木罌筏子。

韓信一面加緊制造各種渡河器械,一面親自帶領(lǐng)士卒在黃河邊上練習(xí)渡河,做出強渡的樣子。魏豹、柏直看到漢軍聚集對岸操練演習(xí),加倍小心,四處抽調(diào)兵將防守。

一日傍晚,韓信查驗渡河器械完畢,命令灌嬰率兵數(shù)千,搖旗吶喊,登船佯攻,準(zhǔn)備渡河。他和曹參統(tǒng)領(lǐng)大軍,搬運木罌,星夜趕到夏陽(今陜西韓城南),將木罌放于黃河中,每個木罌可載兩三個士兵,用木作槳,向?qū)Π秳澣?。木罌筏子則運載車馬輜重,往對岸渡去。大隊人馬渡過黃河,居然沒有碰上一個魏國之兵。

漢軍渡過黃河,往北不斷推進(jìn),一路席卷而去,魏兵幾乎難以抵?jǐn)?,很快攻占安邑(今山西夏縣北)。魏豹聽說漢軍已從夏陽渡過黃河,安邑等城先后失守,一時六神無主、戰(zhàn)戰(zhàn)兢兢。

魏豹倉促之中,急率大隊人馬離開臨晉渡口,回師救急。漢兵與魏兵在曲陽相遇。漢兵本來孤軍深入,有進(jìn)路無退路,韓信、曹參親自督戰(zhàn),無不以死相拼。魏豹本來就是一個膽怯無謀之輩,漢軍如潮水般席卷而來,喊聲、鼓聲,震得大地發(fā)顫,魏豹首先失去斗志,搶先帶頭逃跑。兵敗如山倒,群龍無首,紛紛潰退。漢軍乘勢追趕,哪肯有半點放松。魏豹逃到東垣,被漢軍團(tuán)團(tuán)圍困。魏豹外無救兵,內(nèi)無斗志,窮途末路,只剩下一條路,下馬伏地,投降漢軍。

眾將押魏豹來見韓信。

韓信說:“漢王命你為元帥,統(tǒng)領(lǐng)幾十萬大軍,睢水一陣喪師三十多萬,睢水?dāng)嗔?。主上不忍加誅,只是奪去帥印,不失王爵之貴。你應(yīng)該感激不盡,思恩圖報,如今反而聽信術(shù)士謊言,貿(mào)然起兵謀叛。如今被擒,本當(dāng)殺戮。但念你為一國王爵,若漢王寬恩,或許可免你一死。”

韓信令軍士用囚車監(jiān)押了魏豹,驅(qū)兵攻占魏地,安撫百姓,先叫周叔管理國事,派人押送魏豹及其家屬去滎陽,聽候劉邦發(fā)落,又修書一封,請求添兵3萬,繼續(xù)北向伐趙。

劉邦聽說韓信準(zhǔn)備北伐燕趙,東擊齊魯,南絕楚軍糧路,立即撥出精兵3萬,令張耳率領(lǐng),前往魏地輔助韓信。

魏豹押到,劉邦一見勃然大怒,下令推出斬首。魏豹本來害怕劉邦,頓時嚇得雙腿發(fā)抖,下跪求饒。劉邦見如此狀況,可憐之意頓生,念他曾經(jīng)東征彭城,膽小無能,難有什么作為,遂饒恕不殺,只將他痛罵了一頓。魏豹撿得一命,急忙叩頭謝恩,唯唯諾諾而退。

劉邦又下令,魏豹家屬削官為奴,帶上堂來過目。魏豹夫人薄氏長得花容月貌,令先發(fā)往織室作工。薄氏后來成了劉邦之妾,生子繼位為漢文帝,正應(yīng)了許負(fù)看相時說魏豹夫人將會“母儀天下”的那句話。

魏豹的確屬于無能之輩,且反復(fù)無常,缺乏自知之明,不聽酈食其苦口良言,而以相士之言作為行動準(zhǔn)則,企圖與劉、項三分天下,可悲之極。結(jié)果一戰(zhàn)為虜,成為千古笑柄,令人可笑又可氣。

韓信將兵

韓信用聲東擊西之計大敗魏豹、盡定魏地后,設(shè)置河?xùn)|、上黨、太原三郡,訓(xùn)練兵馬,等待劉邦增兵。不久,張耳率3萬漢兵到來,開始進(jìn)攻趙地。

劉邦東征彭城之時,曾經(jīng)聯(lián)合趙王趙歇和趙相陳余一起攻楚。陳余深恨張耳,以劉邦殺張耳為出兵攻楚條件。劉邦尋找一個外形酷似張耳之人斬首送給陳余,陳余于是率趙兵協(xié)助劉邦攻楚。彭城劉邦兵敗,陳余知道張耳未死,立即反漢歸楚。陳余本來被趙王歇分封在代地,但是由于趙國初立,所以陳余仍在趙為相國,命夏悅為代相駐守代地。

韓信為了翦除趙國羽翼,決定先攻代郡。韓信率領(lǐng)漢軍人馬,直撲代郡。夏悅得情報,急與諸將計議。

夏悅說:“韓信人馬如今離城三十里扎寨安營,乘勝而來,氣驕意盛;我軍以逸待勞,正該趁其立足未穩(wěn),攻其不備,定獲全勝?!?/p>

眾將以為此乃妙計,各個依命而行。

韓信安營完畢,急召諸將聽令說:“夏悅等人素知用兵,一定會趁我遠(yuǎn)來疲憊,乘機攻打我軍,我等應(yīng)將計就計……”

諸將得令,各自準(zhǔn)備而去。

夏悅率領(lǐng)1萬代兵,直奔韓信大寨殺將過來,午后時分,擺開陣勢,直討韓信答話。漢軍軍門開處,曹參出馬,一面將旗跟隨而出“漢大將曹參”。漢軍旌旗不整,隊伍零亂。

夏悅大笑:“人說韓信胯夫善能用兵,如今這樣用兵,有什么可怕的?!庇谑谴舐暫葐枺骸绊n信胯夫為何不來受死,派你這樣一個無名小卒出戰(zhàn),污了我的刀劍!”

曹參大怒,指揮漢軍與代軍交戰(zhàn)。兩軍交戰(zhàn)沒幾回合。曹參引著漢軍敗走,夏悅率代兵隨后追趕。漢軍在前面逃跑,代軍在后面追趕,兩軍且戰(zhàn)且走,不覺已過20來里。忽然喊聲大震,左右兩邊殺出兩支漢軍,截斷了夏悅大軍退路。曹參引兵殺回,三路夾攻,夏悅大敗,慌亂中率百十騎兵往平山逃去。

現(xiàn)在輪到漢軍追趕代軍了。代軍在前,三路漢軍在后,追殺不過一二里,前面又是一路漢軍。夏悅大驚失色,無處逃命,只見山旁微露一絲亮光,急忙奔去,原來這是一條山谷,夏悅進(jìn)得來出不去,只得拼命往前逃命。只聽前面一聲炮響,原來韓信伏兵在此。夏悅走投無路,被漢軍生擒。

此地就是歷史上很有名的閼與。

公元前270年,趙國大將趙奢曾在這里憑借險要的地形大敗秦軍,而今夏悅被擒,歷史又在這里重演。

夏悅被擒,押回漢軍大營,已是半夜三更。

韓信中軍坐定,陳列刀槍劍戟,十分威武雄壯。小校將夏悅押進(jìn)中軍。

韓信說:“漢王仁義,威名廣布海內(nèi),你等如何不如歸附,遠(yuǎn)勞王師?而今軍前被擒,理當(dāng)安心歸順,勿生叛逆之心?!?/p>

夏悅說:“我也想自立為王,如今被擒,一死而已,決無投降之理!”

韓信罵道:“夜深殺你,難以號令三軍,細(xì)心監(jiān)押,明日開刀問斬,號令三軍?!?/p>

代郡城中不斷有殘兵逃回,敘說夏悅出戰(zhàn)之情。守將驚恐不已,四處巡察,小心守城。次日韓信率兵來到城下,城中閉門堅守,不肯出降。韓信將夏悅押到城下,傳示城上,急早歸降。

城中主將見夏悅被綁縛著囚在陷車之中,大哭而言:“我不忍看到將軍如此被虜,我的心已破碎!”

夏悅乘機大叫:“一定要以死固守,不要因為我一個人而投降一個胯夫!”

韓信聞報勃然大怒,下令將夏悅自囚車中取出,在城下斬首示眾。城中主將見此情況,大叫一聲,從城上一跌而下,墮城而死。城中群龍無首,開城投降韓信。

韓信引兵入城,安民已畢,差人赴滎陽報捷。

韓信料敵如神,未雨綢繆,又為漢家奪下若干城池。

漢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韓信發(fā)兵由代地進(jìn)攻趙國。

趙王歇與陳余聽說韓信已滅夏悅,奪取代地,忙引兵馬,駐扎在井陘口,號稱20萬大軍,阻止?jié)h軍前進(jìn)。

井陘口位于今河北省井陘縣北的井陘山上,叫井陘關(guān),也稱土門關(guān)。

宋白《續(xù)通典》說:“鎮(zhèn)州石邑縣有井陘山,甚險固?!?/p>

《穆天子傳》注:“燕、趙謂山背為陘。陘山在縣東南十八里,四方高,中央下,如井,故曰井陘。”

陳余的20萬趙軍就駐扎在這易守難攻之地,專等韓信、張耳來攻,仿佛在守株待兔。

韓信當(dāng)然不會輕舉妄動,把兵馬駐扎在井陘口的另一頭,派出密探,四面打探陳余軍情。

趙軍謀士廣武君李左車給陳余獻(xiàn)策說:“漢將軍韓信涉西河,擒魏王;奪代郡,虜夏悅。如今張耳為輔,欲攻趙國。這是乘勝利之師離國遠(yuǎn)征,其鋒的確難當(dāng)。但是,‘千里饋糧,士有饑色;尋柴為炊,師難飽腹’。井陘之路,戰(zhàn)車不能并行,騎兵不能成列。韓信如果由此進(jìn)軍,糧草輜重必在后面。請撥給我精兵三萬,自小路偷襲,截斷漢軍給養(yǎng)。丞相深溝高壘,堅壁固守。漢軍前不能斗,退不能回,野無所掠,必然糧斷水絕,不過十日,兩人之首,必至麾下。希望相國采納我的建議。否則,必為韓信、張耳所困?!?/p>

陳余素以儒者自稱,不聽李左車之計,反而說:“我本仁義之師,不用詐謀奇計。兵法常說‘十則圍之’,‘倍則戰(zhàn)之’。如今韓信之兵雖然號稱數(shù)萬,其實不過數(shù)千,千里奔襲趙國,早已疲勞至極。如今遇到如此之輩尚且避而不戰(zhàn),今后若遇到大敵,又該如何對付呢?這樣,諸侯都會認(rèn)為趙國膽小怕事,動不動就會向我趙國用兵!”

陳余可謂迂得可以,似乎又是一個宋襄公。辭退李左車,不用其謀,只在那里坐等韓信率兵到來。

漢軍密探得到如此消息,飛報韓信。

韓信大喜,方敢引兵從井陘口進(jìn)擊趙軍。韓信大軍開到距離井陘口30里地,下令扎寨安營。

夜半時分,韓信召來常山太守張蒼,撥給2000軍馬,人持一旗,從僻靜小路偷偷逼近陳余寨棚,潛伏在草叢之中,以觀動靜。

韓信密告張蒼:“我軍與趙軍對敵,我軍詐敗,趙軍必然空營追趕。你指揮士兵沖進(jìn)趙營,拔盡趙國旗幟,全部插上漢軍紅旗,堅壁拒守,不必參戰(zhàn),趙軍自會不戰(zhàn)而亂?!?/p>

張蒼等人得令而去。

天邊剛露出一絲晨曦。

韓信軍中傳出號令:“今日破趙會食!”每個軍將只分到一份早餐。后人如淳說:“小飯日餐。言破趙乃當(dāng)共飽食也。”因此諸將皆不敢相信,但是軍令如山,只聽得整齊而有力的一聲回應(yīng):“是!”

韓信自領(lǐng)1萬人馬先行,渡過槐河,在岸邊排下陣勢。趙軍看到韓信背水列陣,盡皆發(fā)笑,認(rèn)為韓信實在不會用兵。漢軍將士心中也疑惑不已。但是韓信用兵神出鬼沒,軍律甚嚴(yán),只得依令而行。

太陽東升,陽光普照大地。

韓信對張耳說:“趙軍不見我軍大將旗幟,恐怕不肯出來交戰(zhàn),我倆必須親自督戰(zhàn)?!?/p>

韓信、張耳披掛上馬,率領(lǐng)萬余精兵,前面盡布大鼓旌旗,殺進(jìn)井陘口中。

陳余在趙營之內(nèi),看到韓信、張耳如此耀武揚威,大模大樣地闖入井陘口,不禁產(chǎn)生被人輕視之感,特別是見到他的仇人張耳,頓時氣得咬牙切齒,立即下令,開營迎敵。

井陘口中,道路狹窄,雙方都難擺開陣勢。趙軍人多勢眾,拼命向漢軍壓過來;漢軍也不示弱,個個奮勇當(dāng)先,舍死激戰(zhàn)。

大戰(zhàn)良久,韓信下令諸將盡皆拋棄大鼓旌旗,一時漫山遍野,全是漢軍旗鼓。韓信率兵固守河邊陣地。

趙軍看到如此眾多的戰(zhàn)利品,紛紛搶奪,以便邀功請賞。陳余等人率兵直追韓信,認(rèn)為韓信不過如此而已。

只聽得韓信高呼:“前面深水,后有追兵,你死我活,在此一舉。后退半步,立斬不赦!”

漢軍素懼韓信法度,誰敢怠慢半分,人人回身奮戰(zhàn),莫不死拼,無不以一當(dāng)十。俗話說:一人舍死,十夫難當(dāng)。漢軍數(shù)萬之眾,將是一種什么樣的力量!

陳余見漢軍敗退,正在高興,不料漢軍忽從營中殺出,個個突然間都變成了亡命徒。趙軍爭搶旗、鼓,隊伍混亂,雖然人多,但是很難擊退漢軍。

兩軍混戰(zhàn),難解難分!

張蒼率領(lǐng)的2000士兵看見趙軍紛紛出營搶奪漢軍旗、鼓,飛快馳入趙營,盡拔趙旗,插上漢軍紅旗。

趙軍突然看見自己的營寨盡被漢軍占領(lǐng),一時間全無斗志,紛紛后退。陳余連誅數(shù)人,也不能禁止。漢軍看見趙軍后退,攻勢更加猛烈。趙軍死傷無數(shù),陳余死于亂軍之中。趙軍只剩下投降一條路可走了。

韓信此役,真是“滅此朝食”。一天之晨,破趙20萬眾,擒趙王歇,殺陳余。韓信此法,謂之背水列陣。

《史記·淮陰侯列傳》曾經(jīng)記下韓信對這場戰(zhàn)斗的分析和評論:

諸將……問信曰:“兵法:左倍山陵,前左水澤。今者將軍令臣等反背水陣,曰破趙會食,臣等不服。然竟以勝,此何術(shù)也?”

信曰:“此在兵法,顧諸君不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謂‘驅(qū)市人而戰(zhàn)之’,其勢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為戰(zhàn);今予之生地,皆走,寧尚可得而用之乎!”

諸將皆服,曰:“善,非臣所及也?!?/p>

曹操注《孫子兵法》說:“前有高山,后有大水,進(jìn)不得,退有礙者?!边@就是曹操對“右倍山陵,前左水澤”的解釋。韓信就是在這種地形展開戰(zhàn)斗的。值得注意的是,韓信置之死地的時間很短,只有半天;并且還有一支2000人的隊伍在策應(yīng),所以韓信能夠出奇制勝。而三國時期的馬謖雖然也將隊伍置之死地,但是由于時間太長,所以士氣很快被削減了。兵法闡述的是一般原理,全在于靈活運用,千萬不能犯教條主義的錯誤。

韓信大破趙國之兵,下令不得殺害廣武君李左車,有能活捉者懸賞千金。李左車被士卒活捉綁縛韓信軍中。

韓信走下帥座,親手解開綁縛繩索,將李左車扶上座位,以師長之禮相待。

李左車很是感激。

韓信問李左車:“學(xué)生準(zhǔn)備北攻燕,東伐齊,怎樣才能事半功倍呢?”

廣武君李左車說:“敗軍之將,不可言勇;亡國大夫,不可圖存。我是一個戰(zhàn)俘,有什么資格討論大事?”

韓信真誠地說:“古時候的百里奚居住在虞國而虞國滅之,在秦國為官則秦穆公稱霸,不是在虞國就愚蠢,在秦國就聰明,而在于是得到重用還是得不到重用,當(dāng)官的聽從建議還是不聽從建議。如果成安君陳余聽從先生之計,我韓信已被擒拿了。因為陳余不用先生之謀,所以韓信才僥幸取勝。”

廣武君李左車為之感動,說:“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常言說:‘狂夫之言,圣人選擇?!m然我的愚計不一定有用,但是愿意效勞。成安君陳余有百戰(zhàn)百勝的良計,但是一旦失去機會,軍敗身亡。目前將軍涉西河,虜魏王,攻代郡,擒夏悅,一舉而下井陘,一早晨破趙20萬眾,誅陳余。將軍名聞海內(nèi),威震天下,農(nóng)夫莫不輟耕釋耒,整衣甘食,傾心聽從將軍之命。這些都是將軍的長處。但是,漢軍久戰(zhàn)疲憊,必須休整。如今將軍企圖用疲憊之師去攻打燕國的堅城深池,持久作戰(zhàn),急切不下,兵勢減弱,糧草匱乏。弱燕尚不能下,而齊國必然擁兵自強。與燕、齊相持不下,劉、項之爭何時能見分曉。這些就是將軍的短處。善用兵之將,絕不會以短擊長,而是以長擊短?!?/p>

韓信說:“先生之言,鞭辟入里。為今之計,該如何是好呢?”

李左車說:“目前將軍之計,最好是案甲修兵,安撫趙國,撫恤孤老。這樣,百里之內(nèi),牛酒日至,自然會來犒賞三軍。北邊的燕國,派一個能言善辯之士,持一份安撫招降之書,讓燕國感到以兵相抗的威脅,燕國必然會卷甲而降。燕國歸順,宣言于齊國,齊國也會聞風(fēng)而從。即使企圖支持齊國反漢之人也無能為力了。如果這樣,那么天下大計可圖。用兵本來講究先禮后兵,就是這個道理?!?/p>

韓信十分高興,聽從李左車的建議,派使者去燕曉以利害,燕國果然聞風(fēng)而降。韓信忙派使者到滎陽向劉邦告捷,并請立張耳為趙王,安撫趙國。劉邦同意,立張耳為趙王。張耳本來就是項羽所封的趙王,所以名正言順。從此韓信、張耳在燕、趙之間進(jìn)行安撫兩國工作。韓信用李左車之計,又輕取大燕。

劉邦慘敗之后,為了集中力量攻伐項羽,韓信建議首先掃除反叛的諸侯,再與項羽決戰(zhàn)。劉邦采納了這個建議,使得韓信不僅平叛了魏豹,還連克趙國、齊國等地,為劉邦自己在楚漢相持中積蓄了足夠的力量。

滎陽相峙

滎陽以北有一城名成皋(今河南滎陽縣汜水鎮(zhèn)),又名虎牢關(guān),兩城南北連成一線,戰(zhàn)略位置十分重要。成皋靠山臨水,地形十分復(fù)雜,進(jìn)可攻,退可守,是關(guān)東進(jìn)入關(guān)中的咽喉要地,又是關(guān)中威懾關(guān)東的軍事重鎮(zhèn)。成皋、滎陽一線,黃河與濟(jì)水在這里會合,又有鴻溝與淮水流域相通,水陸交通極為便利。劉邦調(diào)兵遣將,決心在這里阻擊楚軍,形成武裝割據(jù)的形勢。

楚軍準(zhǔn)備乘劉邦彭城新敗,一舉攻入關(guān)中,消滅劉邦。但是,由于張良、韓信的巧妙調(diào)度,蕭何又從關(guān)中不斷地送來兵馬糧草,阻止著楚兵西進(jìn)。

韓信向劉邦推薦故秦將領(lǐng)李必、駱甲為騎兵主將,兩人推辭不就。劉邦只得令灌嬰為騎兵中大夫令,李必、駱甲為左右校尉,率兵前去阻止楚軍西進(jìn)。韓信巧妙調(diào)度,與楚軍交戰(zhàn)3次:一次在滎陽之東,兩次在滎陽以南的京亭、索亭之間,打敗楚軍,有效地阻止楚兵西進(jìn)勢頭,形成相持之勢。

韓信又奏請劉邦,指揮將士沿著河畔修筑甬道,運送敖倉儲備糧食,供給軍需。兩軍局勢日趨穩(wěn)定。

六月,劉邦看到局勢漸穩(wěn),把軍權(quán)重新交給韓信,自己攜兒帶女,返回他在關(guān)中的臨時首都櫟陽。劉邦回到關(guān)中,水淹廢丘,消滅了章邯的殘余勢力,立兒子劉盈為太子,大赦天下,罪人充軍,命蕭何輔佐太子守衛(wèi)關(guān)中,并制法令、立宗廟、建社稷、修宮室、置郡縣,穩(wěn)定后方,籌備給養(yǎng),補充兵源。

八月,劉邦返回滎陽,督兵東征天下。

為了打敗項羽,劉邦與張良商議用人之事。

劉邦說:“今日漢兵雖然又逐漸強大起來了,但是三軍無帥,難以調(diào)用。韓信因為前日被奪帥印,一向消息全無,寡人新敗,也不遣人救援。此時再起用,寡人問心有愧,恐怕難服其心。先生有何妙計,讓韓信不請自來,趁機重新拜帥,制服其心?!?/p>

張良說:“這也不難。我親自去見韓信,管保韓信自來。但是韓信只能抵擋一面,韓信以外,九江英布、大梁彭越,都有大將之才。如果再得此二人,楚敗無疑?!?/p>

劉邦說:“英布是楚王親封九江王,怎肯歸附于我呢?”

張良說:“英布雖然是楚臣,但是近來與項羽產(chǎn)生了矛盾。前些日子,英布帶兵追趕太公,兵敗回楚,被項王責(zé)罵侮辱,回到了九江。項王攻打齊、梁,派使令英布出兵,英布只派少許弱兵相助,因此項羽與英布已經(jīng)矛盾重重。趁英布心懷二志的時候,大王派一個能言善辯之士去游說他,他必然會歸附大王?!?/p>

方針雖然確定,可是很難找到合適的人選。拉攏英布的工作是很困難的,需要有位膽大心細(xì)、能言善辯之士,而酈食其雖然能言善辯,可是常常過分夸張,對質(zhì)樸而個性強悍的英布來說,這樣的人是不合適的。由于找不到適當(dāng)?shù)娜诉x,劉邦為此相當(dāng)頭痛。

彭城敗訊傳出后,鎮(zhèn)守關(guān)中的蕭何便將關(guān)中守軍分出一個軍團(tuán)去進(jìn)占米倉滎陽,以斷絕楚軍和其他諸侯軍對中原糧食的控制。接著他急速編組未滿20歲的青年軍和年紀(jì)較大的老弱軍,由其負(fù)責(zé)關(guān)中地區(qū)的守備,以及關(guān)中和滎陽間的聯(lián)系和補給。

劉邦經(jīng)常說:“只要蕭何還在,我就有拼下去的本錢!”

稍微安心后,如何拉攏英布成了他近期須全力以赴的主要工作目標(biāo)。

英布是項羽手下大將,而且脾氣暴躁,搞不好便可能會有生命危險,因此沒有人愿意冒這個風(fēng)險。

劉邦因找不到適當(dāng)人選而感到焦躁不安,心想或許可以運用激將法來看是否有勇于建功的奇才,因此他故意讓左右侍衛(wèi)放出風(fēng)聲:“真是一群庸才,沒有一個能共同策劃天下事的?!?/p>

果然有位叫做隨何的人有了反應(yīng)。隨何的官位是謁者,是慶典或國家間交往的禮儀官,這種官職一般都由儒生來擔(dān)任。

劉邦本人不喜歡儒生,因為實在受不了他們的繁文縟節(jié),什么事都磨嘰。但儒生有不少地方很有用,譬如在舉行儀式和國家間交往方面,他們很懂得要怎么準(zhǔn)備,絕不會失禮或沒面子,是頗讓人放得下心的幕僚。

但是這些儒生一碰到辦理大事就不行了,不但瞻前顧后,沒有效率,并且缺乏彈性。所以劉邦在重要的工作上很少用到他們。

隨何主動晉見劉邦,問道:“陛下認(rèn)為沒有人才,是什么意思呢?”

劉邦說:“如果有誰能為我說服九江王,讓他背叛楚國,牽制項羽不敢離開彭城,那么只要再給我?guī)讉€月的時間,我便能以全勝的方式取得天下了。”

隨何大膽地表示:“我愿出使九江,做大王的使者?!?/p>

眼前實在沒有人肯干這件事,既然隨何肯冒險出使,劉邦自然非常高興,于是派遣20人的特使團(tuán)前往九江去游說英布。其實劉邦對隨何并沒有足夠的信心,但策反英布是既定策略,就讓隨何去試試也好。

隨何到了九江,住在九江王府對面的館舍里,投書求見英布。

英布與謀士費赫商議針對隨何之行的策略。

費赫說:“這次隨何來,一定是因為漢王新敗睢水,無力與項王為敵,差他來下說辭,勸說大王歸漢。大王暫且以病推辭,不要輕易相見,讓漢王知道大王分量?!?/p>

英布讓門官告訴漢使暫且回去,等到自己病好了,再來相見。

隨何得到回報,猜想一定是謀士費赫從中作梗,即到費赫門下求見。費赫返家,聽說隨何求見,想知道究竟,忙下階迎接。

相見禮畢,費赫說:“大夫來此有何貴干?”

隨何說:“漢王新敗于彭城,在滎陽招募兵丁,著諸將各歸鄉(xiāng)里。我是六安人,久念父母之邦,歸來拜掃父母之墓。經(jīng)過九江,敬慕九江王英名,特來求見。九江王懷疑我是漢使,稱病不見。我本來想一直到六安去了,但是怕此懷疑始終不解!所以特來拜見大夫,請求代為轉(zhuǎn)告。并且,大王坐鎮(zhèn)九江,應(yīng)當(dāng)折節(jié)下士,招募天下賢士,成為一代明主,使天下之人仰慕,大夫也因此可以成為輔弼賢臣。如今我慕名而來,卻被拒而不見,四方賢士聽說九江王倨傲如此,誰還愿來相投呢?像大夫這樣的善輔之人,豈可坐視不言?”

費赫內(nèi)心被隨何說得忐忑不安,但臉上卻不表現(xiàn)出來,從容地說:“大夫暫住一宿,待明日英王病情好轉(zhuǎn),我就入朝告稟?!?/p>

第二天,費赫去見英布,說:“隨何不是漢王說客,而是歸家探親,途經(jīng)九江,羨慕大王英名,特來請見。”

英布說:“慕名求見,拒之非禮?!苯腥巳フ堧S何進(jìn)見。

隨何與英布相見禮畢,英布問道:“先生跟隨漢王日久,必知漢王許多備細(xì)。前日漢王睢水之?dāng)?,如何不用韓信?”

隨何說:“前日漢王親發(fā)手書,布告天下,為義帝發(fā)喪,兵將縞素,天下諸侯聞書而到者,都深恨項羽放弒義帝,都愿協(xié)助漢王討伐項羽。因此漢王留韓信鎮(zhèn)守三秦大地,作為大本營。不想霸王秘密派人持書,通告天下諸侯,放弒義帝之人是九江王。其罪盡歸大王,因此諸侯轉(zhuǎn)而深恨大王,不助漢王攻楚。因此有睢水之?dāng)?。齊、梁、燕、趙都準(zhǔn)備起兵與大王爭衡。弒逆之惡,古今都認(rèn)為是第一大罪,如果項王一旦把這個罪名公告諸侯,天下匯兵而來,大王尚且不知,而君王百姓都會把大王當(dāng)成天下罪人,大王就是一家一戶的去勸說,人們也不會相信了!大王憑什么立身于天地間呢?”

英布一聽,起立北指大罵:“江中放弒義帝,實是項羽主謀,我不過是執(zhí)行他的命令而已。如今卻把這等惡名加在我的頭上,讓我一個人去遭受萬世人的譏誚!”

隨何急忙勸阻說:“大王不要生氣,唯恐左右之人聞聽,傳入彭城,項王必加罪責(zé)。”

英布說:“我曾經(jīng)常常思量,殺子嬰,掘皇陵,弒義帝,這三件事都是項王之命,但是心中時常負(fù)疚不已,要是有朝一日,天下諸侯以此為借口,我怎么去辯白?哪知今日項王把這些罪惡都?xì)w于我的頭上,我就是用盡長江之水、南山之竹,誰人又能明白我的內(nèi)心呢?”

隨何說:“大王要想表明心跡,這也不難,只要同心協(xié)力支持漢王,合兵伐楚,聲討項王之罪,清濁自然分明。如果像現(xiàn)在這樣坐守九江,等到諸侯合兵討罪,大王現(xiàn)今又是楚臣,即使有千張嘴巴,也辯白不清。以我愚見,不如歸附漢王,讓天下諸侯盡知,項王乃弒殺義帝主兇,大王為洗惡名,已經(jīng)有了討賊之舉,這才是長久之策。如今形勢,楚已經(jīng)不如漢。大王不歸順萬全之漢,而依附危亡之楚,恐智者不取。”

英布進(jìn)前附身說:“我近日與楚有隙,也準(zhǔn)備洗此不白之冤。我也知漢王為長者,實有心從之。先生少待幾日,我當(dāng)計議與先生同行?!?/p>

英布與隨何正在密謀,左右傳報楚使送項王詔書到。

英布叫隨何進(jìn)內(nèi)室,忙接詔。詔書說:

九江王英布,偷安自逸,楚兵伐齊,裝病不起;睢水會戰(zhàn),坐觀勝負(fù)。朕勞師疲士,久無一言相慰,實失君臣之禮……會兵伐漢,星夜前來,毋誤!

英布看完詔書,沉吟良久不語。

隨何從內(nèi)室走出,對楚使者說:“九江王已經(jīng)歸附漢王,哪有發(fā)兵助楚之理?”

楚使者驚問:“你是何人?”

隨何說:“我是漢使隨何,已與九江王約定同心伐楚,為義帝發(fā)喪,共誅暴逆,你尚不知進(jìn)退?”

楚使看到英布不說話,又聽到隨何之言,知道事情發(fā)生重大變故,急欲下階逃走。

隨何說:“從項王詔書上看,已有殺大王之意,企圖殺大王以滅天下人之口,使放弒義帝的罪惡,全部推到大王身上!大王應(yīng)該立即斬殺楚使,表示助漢攻楚的明確態(tài)度!”

英布大怒,立斬楚使,扯碎詔書,起兵攻楚。項羽令項莊、龍且攻打英布。龍且擊敗英布軍。英布準(zhǔn)備帶兵歸依漢王,但恐目標(biāo)太大,被項兵追殺,所以與隨何自小路趕到滎陽。

隨何帶著英布去見漢王劉邦。劉邦正坐在床上洗腳,召他入見。

英布見此,懊悔不已,退出之后,與隨何說:“我被你騙來依附漢王,我是一國王爵,相見之際,一點兒禮節(jié)都沒有,讓我進(jìn)退兩難。不如自盡,以懲罰我的不智?!?/p>

隨何忙制止說:“漢王醉酒未醒,過一會兒相見,自有特殊待遇,大王千萬不可性急?!?/p>

隨何把英布介紹給張良、陳平,各自都有專門房舍,帷帳器用極甚齊全,飯食供給與漢王一般無二。英布又大喜。少傾,文武大臣一起陪英布進(jìn)見漢王。漢王禮儀謙恭,態(tài)度親近,君臣之間,毫無嫌疑。

英布自思:“漢王的確是忠厚長者,剛才差點自誤?!庇谑撬佬乃氐馗藙?。

彭越又是怎樣被劉邦收服的呢?

彭越是昌邑人,原先在巨野澤打魚,后來當(dāng)了山大王,也就是《史記》所說的“為群盜”。陳勝、項梁起事,他的同伙對他說:“而今豪杰并起,紛紛叛秦,你也可以組織一批人,效仿他們?!?/p>

彭越說:“方今兩龍爭斗,再等一時吧!”

這樣又過了一年多,巨野澤中之盜百余人相聚在一起,一起去找彭越,請求說:“你來當(dāng)我們的頭頭吧!”

彭越推辭說:“我不能帶領(lǐng)各位弟兄,能力不足?!?/p>

眾人強求不已,彭越方才同意。

彭越說:“明天早晨日出會集,遲到者斬首。”并反復(fù)告誡大家千萬記清楚。

到了第二天,絕大多數(shù)人準(zhǔn)時到達(dá),但是還是有十幾人遲到。最遲的一個到的時候已經(jīng)是中午了。

彭越集合眾盜訓(xùn)話:“我沒有能耐,但是眾位兄弟強推我為頭頭。如今約定會集,但是遲到的人很多,不可能盡皆殺頭,如今把最后一人斬首示眾?!彪S即下令他封派的司法官行刑。

眾盜都笑著說:“何必如此嚴(yán)格,以后不遲到就是了!”

彭越大怒,親斬最后到的那人,設(shè)立祭壇,號令群盜。群盜大驚,十分害怕,不敢違反彭越將令。彭越帶領(lǐng)部屬,攻城略地,收羅諸侯的散兵游勇,很快發(fā)展到千余人。

劉邦入關(guān)的時候來到昌邑,彭越就協(xié)助劉邦攻打昌邑。劉邦繼續(xù)西進(jìn)后,他仍然留在臣野。就是自那時起,他們有了交往。后來項羽分封天下,彭越又變成了項羽的部下。

劉邦冒險進(jìn)兵彭城時,項羽伐齊、梁、燕、趙未回,彭城守將是彭越。因為是故交,劉邦就令陸賈修書彭越,歷數(shù)項羽放逐義帝,殘暴不仁等罪惡,力勸彭越開城投降,做一個流芳千古之人。陸賈帶上書信,親見彭越,勸說論理。彭越大喜,開城迎接漢王入城。劉邦被項羽打敗后,彭越一直在楚地開展游擊戰(zhàn)爭。

經(jīng)過張良的推薦之后,為了聯(lián)絡(luò)彭越,劉邦派劉賈、盧綰帶領(lǐng)人馬前去尋找、安撫他,從此,彭越就一直在項羽的后方開展敵后游擊戰(zhàn)。當(dāng)項羽帶兵來攻之時,彭越領(lǐng)兵退走;當(dāng)項羽帶兵攻劉邦之時,他又率兵在后方騷擾。彭越十分了解楚地情況,楚軍輜重糧草武器,大部分都囤積在燕西,但是平時兵力不足,一直未敢攻擊。劉賈、盧綰帶兵來后,彭越就決定偷襲楚軍糧食輜重囤積之地。

彭越、劉賈、盧綰率領(lǐng)人馬,借著濃濃的夜幕,悄悄地圍住了這個楚軍后勤補給之地。只見一些裝扮為楚軍的漢軍潛進(jìn)庫區(qū),四處放火,一時間火光沖天而起。守衛(wèi)楚軍方從夢中驚醒,正準(zhǔn)備撲滅大火,四面八方喊聲、殺聲,驚天動地。楚軍尚未組織有效還擊,漢軍早已殺將過來,殺得楚軍四散逃命。燕西囤積物資,除了燒焚的,盡被漢軍運走。彭越也是一個與英布類似的猛將,乘勢奪取梁地,連下睢陽、外黃等17座城池。

漢三年(公元前204年)四月,楚、漢相爭到了最激烈、最殘酷的時期。劉邦、項羽在滎陽相持一年之久,最后項羽采納部下建議,派鐘離昧切斷了漢軍敖倉的糧道和外援,把劉邦死死困在滎陽。劉邦被困城中,內(nèi)缺糧草,外無救兵,情況十分危急。劉邦聽從陳平、張良之謀,派使告知項羽,愿割滎陽以東之地與項羽講和,尋求緩兵之計。項羽深恨劉邦反復(fù)無常,偷襲彭城,再加上范增等人力勸乘機消滅劉邦,項羽也欲置劉邦于死地,當(dāng)然不肯盡棄前功,與劉邦簽訂如此孤城之盟。

眼望緩兵之計前途渺茫,劉邦更是憂慮重重,有惶惶不可終日之感。

劉邦召來陳平說:“天下動蕩紛紛,什么時候才能得到安寧?”

陳平獻(xiàn)謀說:“項羽為人恭敬仁愛,守節(jié)之士、好禮之人都喜歡追隨;但是,一到賞賜功臣,他又十分吝嗇爵位和封地,因此真正有才能的人都不愿意依附他。大王雖然不講禮數(shù),品行清廉的人大都不肯曲節(jié)相從,但是大王能夠慷慨厚封功臣,因而有才能的亡命之徒、嗜利之人都紛紛歸依。大王如果能夠去其短,用其長,天下彈指之間可定。但是大王秉性輕慢,動不動就出口傷人,怎么能夠吸取項王之長,招納廉潔之士呢?我反復(fù)考慮,可以攪亂楚國之人,就是項王的那些忠心赤膽的重臣,如亞父范增、鐘離昧、龍且、季布、周殷這幾人。大王如果舍得幾萬斤金子,施行反間之計,離間楚國君臣,讓他們互相懷疑,上下離心。項羽本喜猜忌信讒,必然內(nèi)訌日起,互相殘殺。到了那時,大王乘機舉兵反攻,楚王必滅?!?/p>

陳平的這篇策論,起伏跌宕,是經(jīng)過長時間認(rèn)真構(gòu)思,反復(fù)揣摩而成的。陳平不怕劉邦生氣,贊揚項羽講仁談義,是項羽的長處;而劉邦不講禮數(shù),出口傷人,是劉邦的短處。項羽手下之人品行高潔,而劉邦手下無賴頗多。

劉邦聽了這些話,難免面紅耳赤,但是劉邦奪取天下向來是不擇手段的,所以他不會生氣,大概他熟知“道吾弱者是吾師”的古訓(xùn)。

陳平告訴劉邦:楚軍將士重身份、講名節(jié),因此難免迂腐,缺乏足夠的爭利進(jìn)取精神;而漢軍將士出身低微,雖然是一些爭名奪利的亡命之徒,但是他們敢于赴湯蹈火,為吃一口飯就敢去殺人越貨,極有進(jìn)取之心。

陳平還告訴劉邦:項羽舍不得本來毫無實際價值的爵位,企圖把天下裝進(jìn)自己一個人的口袋里,因此無法籠絡(luò)人心;劉邦拿天下土地封賜下人,用本無實際價值的爵位換取將士的拼死圖報,獲得慷慨的名聲,這正是奪取天下的正道。

像這樣明白而刺耳的話,只有陳平這樣有膽識的人才能說得出來;也只有劉邦這樣大度的人才能夠聽得進(jìn)去。劉邦“乃出黃金四萬斤與陳平”,任憑他支用,“不問出入”;劉邦可謂“用人不疑”。

陳平用重金收買楚軍將士,一時間流言紛紛,競相傳言鐘離昧等人為項羽部下大將,屢建奇功,但是一直不得裂地封王,企圖與劉邦聯(lián)合,消滅項氏而分地為王。項羽果然懷疑鐘離昧等人,恐怕夜長夢多,拼死攻打滎陽。

劉邦組織將士拼死抵抗。

張良、陳平等人見形勢危急,為了繼續(xù)施行反間之計,假意派使去告訴項羽,劉邦情愿回軍關(guān)中,把關(guān)東之地交還項羽。項羽久攻不下,又怕內(nèi)部生變,不聽范增勸告,只得派使者到滎陽城中與劉邦談判,以便探聽虛實。項羽派誰為使,史書沒有記載,小說家們說是項羽的舅子虞子期。

虞子期到了滎陽城中,劉邦大睡未起,先被招到了館舍里面。他進(jìn)入館舍,陳平等人即來相見,送上太牢大宴。太牢大宴是招待重要人物的宴席,一般不可輕用。虞子期進(jìn)見,覺得劉邦確有求和之意。

尚未進(jìn)食,陳平問虞子期說:“亞父派你進(jìn)城,不知有何賜教?”

虞子期一驚,如實說:“我是楚王使者,不是亞父使者,不知亞父有何交代!”

陳平立即起身,出門低聲對侍者說:“我還以為是亞父使者,原來是項王使者……”

虞子期在屋內(nèi)聽得清清楚楚,心中懷疑不定。侍者進(jìn)到房內(nèi),將太牢大宴盡數(shù)撤去,只拿一些粗茶淡飯招待虞子期。虞子期心中十分憤怒,但是尚未見到劉邦,只得等候接見。

過了好一陣子,才有人來請虞子期進(jìn)見劉邦。劉邦不在公堂接見楚使,而在內(nèi)室外面接見。虞子期去的時候,劉邦尚未穿戴完畢,又被引到另一密室,等待劉邦收拾。

虞子期獨自一人待在房間里,只見到處都是文書檔案,忍不住隨手翻看,不想競發(fā)現(xiàn)一封不具姓名的書信,其書曰:

“項王彭城失守,興兵遠(yuǎn)來,人心不服,天下離心,兵力不過二十萬,勢孤力弱。大王不可退回關(guān)中,急喚韓信回軍,老臣與鐘離昧等作為內(nèi)應(yīng),楚軍指日可破。黃金不敢拜受,破楚之日,愿裂地封于故國,子孫享受百世……”

虞子期大驚,這一定是范增密書,急忙藏于身上。哪知壁間早有人監(jiān)視,見此情況,急忙報與張良、陳平。

過了不一會兒,侍者來叫虞子期去見劉邦。

劉邦依舊睡意濃濃,糊里糊涂地說:“吾跟項王都是楚懷王臣下,先入關(guān)中者為王,我先入關(guān)中,應(yīng)當(dāng)為王。如今已得關(guān)中,我要當(dāng)王……”

虞子期聽了半天不得要領(lǐng),劉邦睡意來襲,兩個女人扶入里屋歇息去了。虞子期只得出城將出使詳情報與項王。項羽因此十分懷疑范增。

范增聽說項羽派人與劉邦講知,急忙進(jìn)諫,項羽哪里聽得進(jìn)去,反把范增罵了一頓。

范增看到項羽最終難成大事,自己忠心耿耿反被懷疑,也生氣了,請求項羽讓他回歸故里。范增可能也是賭氣,哪知項羽更是薄情,竟同意范增的請求。范增解甲歸田,又氣又悔,回歸途中死于彭城。

范增是項羽手下唯一的著名謀臣,竟被陳平用計除去。后來大將周殷在英布引誘下叛楚歸漢,鐘離昧也遭到疑忌。

范增之死,終于喚醒了項羽,招來鐘離昧等人加以勸慰,驅(qū)兵向前,拼力攻城。滎陽城內(nèi),傷亡慘重,三軍將士,筋疲力盡。滎陽朝不保夕。陳平、張良又獻(xiàn)一計,派相貌與劉邦相似的紀(jì)信假扮劉邦,詐降項羽,劉邦乘機帶謀臣將士棄城而去。

劉邦與項羽滎陽相峙的基本格局是:蕭何鎮(zhèn)守關(guān)中,補充兵卒和糧草,建設(shè)根據(jù)地;劉邦自統(tǒng)大軍,正面牽制項羽;韓信開辟北邊戰(zhàn)場,征討反叛諸侯,消除左右威脅,壯大力量,孤立項羽;彭越在楚國后方作戰(zhàn),牽制項羽,相約英布,共擊項羽。劉邦在張良、韓信的精心策劃之下,布局遠(yuǎn)勝項羽。

項羽破城

范增死后,項羽才恍然大悟,這是劉邦的離間之計,大怒之下,下令立即攻打滎陽,為范增報仇雪恨,項羽親臨城下冒著箭矢攻城。

就在劉邦走投無路之時,張良用計,讓紀(jì)信代替劉邦出城投降,并留下周苛、樅公、韓王信等人守城,而劉邦自己則帶張良、陳平等一班干將能臣,偷開西門,奪路而逃。

再說劉邦從滎陽逃到成皋之后,聽說紀(jì)信被殺,又悲傷,又氣憤,立即派人去關(guān)中要蕭何征集人馬糧草,準(zhǔn)備再赴滎陽,與項羽死打硬拼。

劉邦帳下一位謀士轅生,獻(xiàn)了一條調(diào)虎離山之計,說:“兩家交兵,距今數(shù)月,我軍十分疲憊。大王不用再去滎陽與項王爭鋒,只需率精兵從武關(guān)出發(fā),直取宛洛。項王見此,必然顧及彭城安危,定會引兵攔截。這樣,可以減輕成皋的壓力,我軍可以乘機得到休整。大王在宛城,高城深池,固守不戰(zhàn),等到時機成熟,再回滎陽,一決雄雌!”

劉邦采納了轅生的意見,出兵武關(guān),直抵宛城,深挖護(hù)城河,加固城墻,積蓄糧草,以逸待勞。

項羽聽說劉邦引兵南進(jìn)宛城,害怕漢軍深入楚地,又占彭城,忙撤滎陽之圍,趕赴宛城,找劉邦決戰(zhàn)。劉邦憑險固守,項羽一時難以取勝。項羽雖然不斷勝利,但是被劉邦和他的手下人弄得一籌莫展。

正在這時,被劉邦封為魏相國的彭越帶兵轉(zhuǎn)戰(zhàn)楚、梁之間,打敗下邳楚軍,殺死楚將薛公,氣焰十分囂張。項羽大怒,留部分將領(lǐng)監(jiān)視劉邦,自帶精銳之師,追殲彭越。

彭越聽說項羽親來,自知難敵,引兵渡過睢水,撤退而去。項羽無法追趕,只好忿忿而止,再攻滎陽。

項羽由于長期東奔西走,心中一股無名火無處發(fā)泄,下了嚴(yán)令,五日內(nèi)定要破城。各位楚將誰也不敢違令,催促士兵攻城。

項羽親自率兵攻打東門,季布攻打南門,龍且攻打西門,鐘離昧攻打北門。這是楚軍最強的陣容,攻城之將皆為最有名的將領(lǐng)。只聽得四門金鼓震天動地,云梯、弓箭、甩石車,一應(yīng)攻城工具,十八般兵器,各顯神通,戰(zhàn)斗異常激烈。

城內(nèi)將士,在周苛、樅公的指揮之下,日夜提防,整日苦戰(zhàn),弓箭、磚石、灰瓶、蠻牌,乃至開水、垃圾、大便,都成了守城武器,攻防結(jié)合,奮不顧身。

魏豹看到這種情況,知道滎陽必破,不去協(xié)助周苛、樅公守城,反而去為項羽充當(dāng)說客。

他乘馬來到城頭戰(zhàn)場,對周苛和樅公說:“漢王棄城逃走,就是因為滎陽已成廢城,兩位將軍不明此理,如今反而堅守不降,這豈不是白白受罪嗎?這對國家有何益處?一旦城破,你二位也想與項王為敵?”

周苛、樅公大怒:“你這個反復(fù)無常的小人,連豬狗都不如,也敢談?wù)撥娛拢诖藬_亂軍心!漢王臨行,把滎陽交給我們,知道我們有能力守住此城?,F(xiàn)在你卻勸我們投降,貪圖榮華富貴!我等頭可斷,血可流,志不可移!留下你這樣一個無恥小人,最終必為禍患?!毕铝顚⑽罕魇资颈姡柫钊姡骸按巳擞鰞?nèi)應(yīng),擾亂軍心,今日斬首示眾。大家齊心守城,不得懷有二心!”

眾軍士齊說:“愿與將軍拼死守城,絕不怕死貪生?!?/p>

項羽聽到如此情況,更加憤怒不已,嚴(yán)令諸將拼死攻城。城內(nèi)又緊靠城墻筑起土城,防守更加嚴(yán)密,楚軍見了,各有退兵之意。項羽大軍整整攻了九日,滎陽依舊在漢軍手中。

項羽又召集軍事會議,說:“滎陽久攻不下,各位將軍有何良策?”

項伯、鐘離昧說:“攻取城池,怕就怕兵士不肯舍命而上,如果一人拼死縱火燒毀城樓,眾軍一擁而上,此城哪有不破之理?如果拖延時間太久,劉邦率領(lǐng)救兵到來,我軍就難以攻下滎陽了?!?/p>

項羽決定:“明日攻城,活著回來的立地斬首!”

次日,項羽與各位將領(lǐng)身先士卒,奮力攻城??鄳?zhàn)半日,漢軍實在無法抵抗,楚軍攻入城內(nèi),周苛、樅公、韓王信都成了俘虜。

項羽將周苛喚到面前,和氣地說:“你率軍堅守一座孤城,內(nèi)無糧草,外無援兵,直到今日方破,真是將才,如能歸順,我封你為上將軍,食邑三萬戶!”

周苛大怒:“你不去投降漢王,反而勸我投降你,真是豈有此理?你難道是漢王對手?”

項羽大怒:“我看你是個人才,憐愛而已。你如此不識抬舉,難道我殺不了你?”

項羽下令將周苛投入鼎鼐烹殺,片刻之間變成一鍋肉羹。

項羽又將樅公叫入,大罵:“量你一個匹夫,也敢抗拒天兵!今日被擒,若肯歸順,封你做個滎陽太守,否則,叫你死無葬身之地!”

樅公說:“城破被擒,勢窮力竭,有死而已,豈肯歸降你這暴君?恭請早戮,以盡臣節(jié)!”

項羽見樅公忠義,又叫季布勸降。

樅公說:“大丈夫建功立業(yè),成就美名,生順安死,只求心中無愧而已,我已竭力守城,不是才智不足,實是實力不足。你勸我今日投降,我明日又反,只知有漢,不知有楚,忠貞不貳,萬金不移!”

項羽見此,默然良久,下令推出斬首。

只有韓王信投降了項羽。

項羽盛怒,準(zhǔn)備盡屠滎陽百姓。

項伯力勸:“與大王爭天下的是劉邦,不是滎陽百姓。天下百姓都是大王赤子,如果盡皆屠殺,豈不傷天下人之心?大王應(yīng)該撫恤百姓,安定人心,休整幾日,進(jìn)兵成皋,截斷劉邦退路,叫他無處可逃,劉邦必然束手待斃?!?/p>

項羽聽從項伯勸告,不殺滎陽百姓,乘勢進(jìn)逼成皋,劉邦自知難敵,棄城而去。項羽輕取成皋,心中大喜。下令休整,繼續(xù)西進(jìn)。

在將近一年的相持時間里,項羽不斷取得勝利,但是疲于奔命,勢力不僅沒有強大,而且逐漸勢孤力窮。從戰(zhàn)略上講,他缺乏總體布局,君王干了將軍的事;從戰(zhàn)術(shù)上講,他經(jīng)常聽從劉邦指揮,劉邦逃到哪里,他追到哪里。事實上,劉邦已經(jīng)在這個時候取得了楚漢爭霸的主動權(quán)。

分一杯羹

項羽打下滎陽后,留下大將曹咎守城,叮囑他要堅守城池,切勿出戰(zhàn),只要堅持15天就是勝利。孰料,項羽剛走,劉邦,張良就在城下來了個“罵城計”,派人日夜辱罵曹咎,什么詞難聽就撿什么詞用,什么話難堪就挑什么話說。這簡直就讓曹咎煩透了!于是怒火中燒的曹咎就帶兵殺出城,沒想到卻中了漢兵的埋伏,很快就全軍覆沒。劉邦馬上派人占領(lǐng)了成皋和滎陽,奪回了這一戰(zhàn)略要地。

正在追擊彭越的項羽聽到成皋失守、曹咎自殺的消息,即派鐘離昧率師先行,自己領(lǐng)大軍隨后趕赴成皋。

劉邦知道項羽西進(jìn),派重兵把項羽先頭部隊鐘離昧圍在滎陽東邊。鐘離昧遠(yuǎn)道而來,兵微將寡,抵擋不住以逸待勞、兵多將廣的漢軍,眼看支撐不住,正巧項羽大兵到來,很快擊退漢軍,救出了鐘離昧,進(jìn)軍廣武,與漢兵夾澗對峙。

廣武,位于滎陽東北20余里處,本是山谷。廣武山,西接汜水,東連滎澤,地勢高聳,非常險峻。山中一道澗水,也叫廣武。廣武澗旁,坐落著兩座山峰,相距只有50余米。西邊山峰旁,劉邦因山勢構(gòu)筑好了堅固的工事,赤旗飄舞,兵器林立,一面大旗,上書“劉”字。東邊山峰旁,項羽新筑石壘,與劉邦工事遙遙相對,刀槍劍戟密布,大旗上一個大大的“項”字。

兩軍你望著我,我望著你,雖然距離不遠(yuǎn),卻發(fā)動不了進(jìn)攻,雙方只好怒目而視。劉邦的糧食補給從敖倉源源不斷運來,而項羽卻要從南方運來,經(jīng)常受到彭越這樣的游擊隊截、搶、燒等,所以情況越來越不妙。

項羽糧草缺乏,忙與項伯、鐘離昧等人商議說:“目前兩軍相持,我軍糧草缺乏,難以為繼,諸位有何良策?”

項伯說:“劉邦之父劉太公拘禁在此已經(jīng)幾年,何不請他來,叫他修書給劉邦,令他退兵,然后放他回去。如果劉邦不依,定將太公誅戮,讓劉邦成為萬世罪人!大王若依此計,可抵百萬雄師!”

項羽依言,令人從彭城取來太公。

項羽對太公說:“劉邦一直擁兵拒我,一點都不顧及你的處境。我今天叫你來,讓你修書一封,令劉邦罷兵息戰(zhàn),我放你和呂雉回去,讓你們父子夫妻團(tuán)聚,你認(rèn)為如何?”

劉太公說:“劉邦從小貪財好色,不顧及父母家小,如今以富貴為重,把我們丟在這里不管不問,恐怕寫封信也沒有什么用處。”

項羽說:“你先寫書寄去,看他如何?!?/p>

劉太公只得修書一封交給項羽。

項羽看完說:“劉邦見書如不退兵,真是衣冠禽獸不如?!奔床钊藢潘团c劉邦。

劉邦聽說楚使送劉太公家書到來,忙喚張良、陳平問計。

張良說:“太公送來家書,必是項羽退兵之計。大王見書,不可哭泣,只需如此……”

劉邦喚楚使送上家書。家書略云:

太公付書漢王劉邦:

我曾經(jīng)聽說,虞舜天下孝子,棄天下如敝帚;你如今以富貴為重,把我當(dāng)成路人。我遭虜至今,已經(jīng)數(shù)年,幸得項王恩惠,未加殺戮,日給飲食,得保性命。王后呂氏思念子女,日日以淚洗面。你恣意縱橫天下,一點兒也不想念我等,真是鐵石心腸,土木形骸。如今項王把我押到廣武,屢次欲殺,懸頭成皋,揚你不孝之名。我再三求告,特修家書給你。你要細(xì)細(xì)思量,你的身體從何而來?世界上的萬事萬物什么最重?你如果明白這個道理,就像虞舜棄天下如敝帚那樣,立即罷兵息戰(zhàn),取我回去,使父子夫婦團(tuán)聚。如果繼續(xù)屯兵相抗,我命難保。你即使擁有天下,也是用你老父的性命換來的,萬世罵名,你的心難道能平安嗎?

劉邦裝著醉酒未醒的樣子,看完家書,兩眼朦朧,隨隨便便地說:“我與項王北面侍奉懷王,結(jié)拜為兄弟,我的父親就是他的父親。我父親在楚地就同在我漢營一樣,何必要分彼此?如果項王殺我父親,天下人不只罵我,也會照樣罵他!前日項王殺了義帝,天下諸侯至今咬牙切齒;如果今天又殺我父親,難道不怕天下人唾罵?孟老夫子曾說:殺人之父,人亦殺其父,相差不過一丁點兒。你回去對太公說,寬心在項王那里住些日子,就像在我身邊一樣……”說著說著,劉邦兩眼微垂,被兩個女人扶入后面歇息去了。

楚使未得回復(fù),不想回去,劉邦已經(jīng)進(jìn)去了;回去,怎么交代也是個問題。

張良、陳平設(shè)酒相待,勸他回去。楚使回見項羽,將具體過程詳述一遍。

項伯說:“看劉邦的所作所為,最終也成不了什么大氣候!大王只準(zhǔn)備與他交戰(zhàn),劉邦不可能取得勝利?!?/p>

項羽說:“劉邦這個酒徒,視父母妻子如草芥,怎么能跟他談?wù)撌欠??我自有妙計?!?/p>

項羽下令在峰頂筑一方臺,臺中放一大俎,把劉老太公押上高臺,置于俎上。

項羽帶領(lǐng)眾將齊上峰頂,大呼:“請劉邦答話!”

漢兵見此情景,急忙報告劉邦。

劉邦聽說放聲大哭:“我生不能奉養(yǎng)父母,為了爭奪天下,反讓我父受此痛苦,不如早早休兵罷戰(zhàn),救我太公回國?!?/p>

張良、陳平急忙制止說:“大王不必如此。項羽現(xiàn)今糧缺兵疲,所以拿太公作質(zhì),要挾大王休兵罷戰(zhàn)。大王不要心急,須用智慧勝之?!?/p>

劉邦說:“太公被置俎上,我心中哀痛十分。即使得不到天下,有什么要緊,救我父親是第一要事!”

張良說:“退兵也未必能救太公。只有狠心堅持下去,才能保證太公平安……”

劉邦只得擦干眼淚,振作精神,在眾將簇?fù)硐?,登上峰頂。劉邦看到太公被綁縛在俎上,心如刀絞,但是臉上卻裝著若無其事的樣子。

項羽見劉邦上來,高聲大吼:“劉邦聽著,你若不快快投降,我將烹食你的父親!”

漢兵一聽,盡吃一驚,項羽殺人如麻,兇殘無比,遂目光一齊投向劉邦。

劉邦鎮(zhèn)靜自若,略微向前移動,也大聲說:“項羽聽著,我與你都北面受封于懷王,早已結(jié)為兄弟。我的父親就是你的父親,今天你如果定要烹殺你的父親,烹了之后,不要忘記分我一杯羹!”

劉邦一副無所謂的樣子,兩軍將士一聽此言,都感到一驚,既而竊笑不已。

項羽一聽,頓時找不到恰當(dāng)?shù)恼Z言,不可想象,天下居然有如此禽獸不如的人,氣得面皮變青,用手一指劉邦,“你……你……”抽出佩劍,要斬太公。

項伯急忙勸阻:“天下之事尚未可知,不要做得太過分。要想爭奪天下之人,哪一個會顧及家口。如今殺人之父,有何益處?只不過惹人更加仇恨罷了。”

項羽大喝一聲:“關(guān)起來!”又對西峰上的劉邦說:“天下大亂已經(jīng)多年,都是因為我倆的緣故。與其讓天下百姓遭受如此苦難,不如今天我倆‘單挑’,一決雌雄,免去天下苦難?!?/p>

“單挑”就是兩個人單個兒打斗,就像外國人的決斗。項羽提出要與劉邦“單挑”,劉邦自知不是項羽對手,當(dāng)即笑著說:“我愿意斗智,不愿意斗力。”

項羽遇到這樣軟硬不吃的刺頭,無可奈何,只得令三位勇士向前挑戰(zhàn)。劉邦手下有一神箭手叫樓煩,箭無虛發(fā),百步穿楊,連放三箭,三名楚軍將士被射殺澗前。項羽大怒,親自躍馬橫槍,親到澗邊挑戰(zhàn)。樓煩看見項羽馬駿人威,目如閃電,聲如震雷,目不敢視,未射先懼,雙臂發(fā)抖,拉不開弓,邁不開步,抖抖退回營中。

劉邦看到這種情況,十分吃驚。

項羽到了澗邊,指著劉邦說:“劉邦,我跟你斗三個回合,你勝了,我收兵回去!”

劉邦也上前去,罵道:“項羽,你不要逞匹夫之勇!自從反秦以來,你犯有十大罪行,你知道不知道?第一大罪,背叛義帝入關(guān)盟約,把我封到巴蜀;第二大罪,殘殺大將軍宋義,篡奪軍權(quán),目無尊長;第三大罪,奉懷王之命救趙,得勝不報,劫持天下諸侯入關(guān);第四大罪,焚燒秦國宮室,挖掘秦始皇陵墓,劫取天下財寶;第五大罪,擅殺秦降王子嬰,竊取滅秦大功;第六大罪,詐坑秦兵降卒二十萬人于新安城南,殘暴不仁;第七大罪,擅自分封天下,任人唯親,宰割不均,你的親信,盡封好地,故將功臣,被逐被殺;第八大罪,放逐義帝,建都彭城,強占韓、魏土地為己有;第九大罪,弒殺義帝,人神共憤;第十大罪,為政不平,主約不信,昏庸無道,天理難容。我親率仁義之師,聯(lián)合天下諸侯,共誅人民公敵,你只配與刑徒罪犯交手,你有什么資格跟我對陣?”

劉邦一席嘴巴仗,把項羽氣得眼冒金星,根本不想跟劉邦再說什么,霸王鞭一揮,早就埋伏在澗邊的弓弩手,一齊發(fā)弩射箭,箭如急雨,紛紛向劉邦飛來。

劉邦見到情況不妙,正想回馬逃走,一箭早射在胸上,一陣疼痛鉆心。

劉邦害怕攪亂了軍心,忙提起右腳,用手摸摸,說:“賊兵射中了老子的腳趾?!?/p>

左右衛(wèi)士保鏢已知漢王用意,忙扶著劉邦,急回大帳,招來醫(yī)官,取出箭頭,敷上金槍藥。幸好傷得不重,不致取命。

項羽看到射中劉邦,心中大喜,由于深澗相隔,無法揮兵追殺,眼看漢兵退去,只好怏怏收兵回營,派人打探劉邦受傷消息。

劉邦受傷躺在床上呻吟,張良強勸劉邦帶傷巡行軍中,穩(wěn)定軍心。劉邦知道事關(guān)重大,只得裹好胸傷,左右心腹扶持上車,巡視軍營。漢軍大小將校見劉邦尚能巡視,放下了一顆懸著的心。劉邦巡視軍營后,立即秘密返回成皋養(yǎng)病去了。

廣武山的這一場對峙,劉邦經(jīng)歷了一場靈魂大交戰(zhàn)。后世人們據(jù)此評論,認(rèn)為劉邦是一個大無賴、大痞子。英雄斗不過流氓,這是一個有力的證據(jù)。其實,劉邦的這一系列舉動,都是超級謀略大師導(dǎo)演,劉邦精彩表演的千古名戲。

垓下之戰(zhàn)

就在劉邦奪回成皋的時候,韓信也取得了伐齊的勝利,漢家可謂雙喜臨門??墒沁@場勝利,是很富有戲劇性的。

酈食其在勸劉邦攻打成皋之后,又主動請求任務(wù),去游說齊國投降歸順。

他說:“燕、趙已經(jīng)歸附,只有齊國未下。齊國東有泰山和大海,北有濟(jì)水,西有濁河,南連楚地,并且齊人歷來詐變無常,所以韓信幾萬兵,恐怕一時難以平定。為了免動刀兵,我愿去游說齊王?!眲钸B聲叫好,派遣酈食其出使齊國。

本來酈食其憑他三寸不爛之舌,借助韓信的軍事威脅,說服了齊王田廣拱手將擁有70余座城市的齊國歸附劉邦??墒亲詈髽窐O生悲,酈食其不僅功虧一簣,還搭上了性命。

韓信得到酈食其大功告成消息時,就與張耳商議起兵伐楚之事。這時,韓信的謀士蒯徹竭力勸阻,說:“將軍奉命伐齊,經(jīng)過多少努力才到如今這個地步,豈可不戰(zhàn)而退?漢王獨派酈生到齊游說田廣,具體情況如何尚難料定。況且,漢王并未下令制止將軍攻齊,怎么能憑酈生一封私人信件,就移兵攻楚呢?酈生,只不過一介儒生,任他那巧嘴滑舌,不用一兵一卒,收復(fù)齊國七十余城;而將軍卻統(tǒng)兵數(shù)萬,征戰(zhàn)不已,方才得到趙國五十余城。將軍為大元帥數(shù)年,功勞反而不如一位儒生,將軍不感到有愧乎?將軍與其率兵擊楚,不如整頓三軍,乘齊無備,直抵齊都,干戈到處,齊王必然束手就擒!”

韓信說:“酈生此行,乃是漢王之命,我如果又興師討伐,恐怕違背漢王之令,也對酈生不利!”

蒯徹說:“漢王先派將軍伐齊,后又遣酈生游說,這一定是酈生貪功,用言辭鼓動漢王,并非漢王本意。將軍回師,諸將也會以為將軍無能,此后漢王必然輕武將而重儒生!”

張耳也說:“此言深為有理,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元帥不要過于拘泥!”

韓信忌酈食其之功,貪下齊之利,于是整頓軍馬,殺向齊國。

韓信揮師渡過黃河,經(jīng)過平原,攻歷下,斬田解,擒華無傷,直逼齊國都城臨淄。

齊王田廣終日與酈食其飲酒取樂,聽到如此回報,大驚不已,忙著人召見酈食其。齊王田廣說:“先生前日得書,說韓信已回成皋,如今怎么又來攻齊?顯然通同共謀,使我無備!”

“我來齊國,不是私人行為,是奉漢王明旨而來。如今韓信背約攻齊,不光是賣我,也是欺負(fù)漢王?!?/p>

齊王說:“先生勸我歸漢,如今韓信又兵臨城下,先生即使不是欺詐,但是形跡可疑。勞煩先生修書韓信,如果大兵退去。先生實為不欺;如果大兵不退,就是合伙欺我,天理難容?!?/p>

酈食其不無感激地說:“寫書恐怕不會有多大作用,等我和齊使同去曉以利害,韓信之兵可退?!?/p>

齊王嘲笑說:“先生此去,韓信依言退兵,尚可看到你回來;如果韓信不退兵,這不是放虎歸山嗎?豈有再回來的道理!我正準(zhǔn)備留下你作為人質(zhì)!”

酈食其說:“既然大王懷疑我,我就立即修書給韓信,死生存亡,在此一舉!”

韓信見酈食其之書,久久沉默不語。

蒯徹說:“將軍還猶豫不決,聽從酈生之言退兵嗎?”

韓信說:“酈生奉漢王之命游說齊國,我如今攻破齊國,齊國必然加害酈生!恐怕對于漢王的命令,也有所阻礙?!?/p>

蒯徹說:“漢王先派將軍伐齊,又沒有詔令叫你停止,將軍伐齊是漢王詔令。既然派遣了將軍,又去派酈生,過錯在漢王,不在將軍,將軍有什么可猶豫的呢?”

韓信說:“如果齊國殺了酈生,這跟我殺的有什么兩樣?我心中實在不忍?!表n信多次得酈食其之助,他是一個很講情分的人。

蒯徹說:“一個人的性命與平定一國之功,輕重大小,明明白白,元帥向來大智大勇,如今怎么變得如此兒女情長?”

韓信在大功面前,終于失去了心理天平,拒絕回書,對來人說:“酈大夫前日下齊之時,應(yīng)該先奏明漢王明詔于我,令我暫屯趙境,然后由趙到齊。酈大夫不奏知漢王,私下說齊,貪功領(lǐng)賞,齊國其實是害怕我大兵,假意歸順,不是本心。今日降,明日反,人馬征勞,往返之費,這怎么了得!今日一鼓滅之,斬草除根,實為國家著想。如今傷害大夫一人之命,成就我平定一國之功!他日漢王論功行賞,大夫子孫也得裂土封君,不要今日怨我!”

差人進(jìn)入臨淄,將韓信之話細(xì)陳一遍。

酈食其聞言,只得大罵一通。

齊王大怒,將酈食其投入油鑊烹殺!

韓信貪功不僅增加了他的驕傲情緒,而且為自己將來滅亡埋下了隱患。酈食其借助韓信的軍事壓力和軍事才能,迫使齊王歸附劉邦,這對整個漢國來說,具有重要的戰(zhàn)略意義。但是韓信貪功,從自己的利益出發(fā),葬送了這次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的成果,值得后世反復(fù)玩味。

劉邦回到成皋養(yǎng)病,傳來了韓信攻下齊國,大敗楚將龍且的好消息。劉邦忙遣使祝賀,便約韓信率兵會師滅楚。韓信挾功請賞“假齊王”,劉邦感到很氣憤,但是由張良、陳平建議,趁機立韓信為齊王,叫他帶兵速來滅楚。

到了此時,項羽才最終認(rèn)識到韓信的作用,忙派說客武涉游說韓信反漢歸楚,但是韓信思念劉邦之情,武涉無功而返。

漢五年(公元前202年)七月,劉邦久等韓信不來,立英布為淮南王,叫他帶兵回九江,截斷項羽退路;又令彭越在楚、梁大力開展游擊戰(zhàn),截斷楚軍糧道。

項羽軍中缺糧,后方不穩(wěn)。此時張良、陳平勸劉邦乘機講和,救回太公和呂雉。

項羽求之不得,與劉邦簽訂條約:鴻溝之西屬于楚國,鴻溝之東屬于劉邦。項羽簽約之后,高高興興地帶著他的隊伍去彭城享受天下太平去了。劉邦父子相聚,夫妻團(tuán)圓,也想回家鄉(xiāng)過幾天和平的日子。

張良、陳平力勸劉邦趁此進(jìn)軍,一舉消滅項羽;鴻溝簽約不過是為了救回太公等人。劉邦經(jīng)不住眾人勸說,決定趁機消滅項羽。

由于韓信占領(lǐng)了黃河中、下游的廣大地區(qū),彭越又在梁地不斷騷擾,使楚軍供應(yīng)困難,形勢對項羽越來越不利。而漢軍方面,蕭何不斷從關(guān)中運送兵員和糧草,支援前線,劉邦兵多糧足,在滎陽以西穩(wěn)住了陣腳。

漢五年十月,劉邦見圍殲項羽的時機已經(jīng)成熟,便采納張良、陳平的建議,率兵出陽夏,同時以封王為獎勵,傳令各路諸侯率軍西向,在固陵會師。不久,韓信、彭越、英布等諸路兵馬先后到達(dá),從成皋到滎陽一路相連數(shù)百里,人馬躍動,震天動地。劉邦見諸路兵馬如期而至,心中大喜,當(dāng)下命韓信為總統(tǒng)帥,指揮各路大軍;又命蕭何、夏侯嬰運輸糧草,供應(yīng)前方。

漢五年十一月,劉邦率兵進(jìn)入楚地,圍攻壽春。又派人誘使駐舒縣的楚國大司馬周殷叛楚降漢。到了十二月,終于將項羽圍困于回奔彭城的路上垓下。

項羽兵至垓下時,登高西望,只見四面八方的漢兵像螞蟻一樣多,不禁仰天長嘆道:“我悔不該當(dāng)初不殺劉邦,又受他欺騙,與他議和。如今他背約發(fā)兵,太無信義了!”項羽怒不可遏,命10萬將士就地扎營,布兵列陣,準(zhǔn)備與漢軍決戰(zhàn)。

韓信受命漢軍總統(tǒng)帥之后,將30萬人馬分成10隊,布置了十面埋伏陣,四環(huán)接應(yīng)。請劉邦守住大營,他親率3萬人馬上前挑戰(zhàn)。士兵按韓信命令,沖著楚營高喊:“人心皆背楚,天下已歸劉。韓信屯垓下,要斬霸王頭!”項羽一聽,氣得七竅生煙,率眾沖殺出去。兩軍相接,交戰(zhàn)幾個回合,韓信且戰(zhàn)且走,把項羽引進(jìn)了包圍圈。楚將虞子期怕中埋伏,打馬追上項羽。勸道:“韓信多謀,漢軍勢眾,主公不必急于追殺,待我江東援兵趕到,漢兵糧草空虛,再殺他也不遲?!贝藭r項羽已怒不可遏,如何能聽進(jìn)這些話,他狠狠瞪了虞子期一眼,全不把漢軍放在眼里,一直殺奔過去。

忽然殺聲四起,漢軍伏兵兩路殺出。兩軍鏖戰(zhàn)一陣,項羽沖開漢軍,直追韓信。沒追出多遠(yuǎn),又有兩路伏兵殺出,截住項羽,再度廝殺,不多時,又被項羽沖破。項羽氣得血往上涌,一心要抓住韓信,徑直追去。接連漢軍伏兵四起,十面埋伏,一起殺出,將楚軍團(tuán)團(tuán)圍住。項羽方知中計,余氣未消,身心俱憊,只得奮力殺開一條血路,帶領(lǐng)殘部退回垓下大營。

10萬楚軍經(jīng)過幾番廝殺,剩下的已不足兩三萬人,垓下被圍,豈能動彈!一晃幾日過去,糧草斷絕,外無援兵,不禁陷入一籌莫展的苦境。時值隆冬,寒風(fēng)刺骨,雪飛冰凝,楚軍將士忍饑受凍,多有怨聲。這天夜里,寒風(fēng)凄凄,忽高忽低,像是怒號,又像是哭泣。隨著凄切的風(fēng)聲,四面隱約地傳來楚歌,低沉凄愴,如泣如訴:

寒月深冬兮,四野飛霜,天高水涸兮,寒雁悲愴。

最苦戍邊兮,日夜彷徨,披堅執(zhí)銳兮,孤立山崗。

雖有田園兮,誰與之守?鄰家酒熱兮,誰與之嘗?

白發(fā)倚門兮,望穿秋水,稚子憶念兮,淚斷肝腸。

終生在外兮,何時反?。科拮雍慰百?,獨宿空房。

一旦交兵兮,蹈刃而死,骨肉為泥兮,衰草沓茫。

魂魄幽幽兮,不知所往,壯士寥寥兮,付之荒唐。

項羽聽了,暗暗吃驚:莫非漢軍已把楚地全占了嗎?為什么漢軍中有那么多楚人呢?楚軍將士也被這歌聲引動了思鄉(xiāng)之情,無心再戰(zhàn),紛紛逃散,連跟隨項羽多年征戰(zhàn)的將軍們,也暗地里不辭而別,項羽的叔父項伯也偷偷離去了。軍心大亂,一夜之間,項羽身邊只剩下了千余人。項羽愁眉不展,坐臥不安,連聲嘆息。次日凌晨,項羽別姬突圍,幾經(jīng)轉(zhuǎn)戰(zhàn),只身來到烏江邊,見前有滔滔江水,后有漢將灌嬰率兵緊追不舍,心灰意冷,無顏再見江東父老,便拔劍自刎了。一代悲劇英雄,就這樣血灑烏江之濱,年僅31歲。

自此,歷時四年的楚漢戰(zhàn)爭終于以劉邦的勝利而告終。

垓下之戰(zhàn),是楚漢相爭中決定性的戰(zhàn)役。它既是楚漢相爭的終結(jié)點,又是漢王朝繁榮強盛的起點,更是中國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轉(zhuǎn)折點。它結(jié)束了秦末混戰(zhàn)的局面,統(tǒng)一了中國,奠定了漢王朝四百年的基業(yè)。因規(guī)模空前,影響深遠(yuǎn),被列為世界著名的古代七大戰(zhàn)役之一。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