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推薦序 梁漱溟:國性不存,我生何用

梁漱溟傳 作者:金鴻儒


推薦序 梁漱溟:國性不存,我生何用

夕琳

梁漱溟原名煥鼎,字壽銘,中國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和哲學家,也是杰出的儒學大師、愛國人士和社會活動家。他開創(chuàng)了新儒家學派,被稱為“中國最后一位大儒家”。

梁漱溟的家世深厚,其先祖是元朝宗室,世代崇文尚武,既有“書香之氣”,又有“兵者情懷”。梁漱溟自幼深受父親梁濟的影響,小小年紀便滿腹經(jīng)綸。20歲起,他潛心向佛,幾度想要出家修行。后來,他經(jīng)過幾年的沉思,開始研究中國傳統(tǒng)文化。

梁漱溟又將儒家思想分為三種,即孔子學說、孟子學說和王明陽學說。在多年潛心研究儒家學說之后,梁漱溟又將儒家學說、佛學和西方的生命哲學相糅合,最終開創(chuàng)了現(xiàn)代新派儒學。

梁漱溟擁有獨特的世界觀。他認為宇宙就是人的生活,即人不斷產(chǎn)生欲望到欲望不斷得到滿足或不滿足的過程。在他看來,意欲是人和宇宙的根本,“宇宙實成于生活之上,托乎生活而存者也”。(引自梁漱溟《活的說明》一文)

梁漱溟將東西方文化分為三類:中國文化、西方文化、印度文化。他認為中國文化可以使人自行調(diào)和自己的欲望,是持有中國根本精神的。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印度文化有著本質(zhì)的不同:中國文化以儒家學說為根本,是一種具有倫理本位和崇高精神歸宿的文化,它比西方文化、印度文化要“高妙”得多。同時,梁漱溟堅定地認為世界文化的未來就是中國文化的復興。梁漱溟推崇儒家思想,認為中國人應該具有儒家思想的價值取向,只有這樣,世人才能體會到“人生的真味”。

在東西方文化激烈碰撞的時代浪潮中,當大多數(shù)人都在推崇西方文化、批判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時候,只有梁漱溟挺身而出,宣稱要為捍衛(wèi)中國傳統(tǒng)文化,復興中國優(yōu)秀文化,并立誓要做研究東方學第一人。他認為利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便能解決中國的發(fā)展問題,西方文化無法從根本上解決我們自身的問題。因為中國文化可以教我們自己對自己有辦法,而西方文化只能教我們對外物有辦法。

在救國運動方面,梁漱溟主張圍繞辦學來發(fā)展鄉(xiāng)村建設運動。他是鄉(xiāng)村建設運動的代表人物。他所領導的鄉(xiāng)村建設運動是對社會組織的重新構建,是對整個中國社會的改造實驗。他曾這樣說:“我愿終生為華夏民族社會盡力,并愿使自己成為社會所永久信賴的一個人。”

梁漱溟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偉大發(fā)揚者,也是中國知識分子的一面旗幟。他的一生除了研究人生問題外,還致力于研究社會問題,并撰寫了多部著作,包括《東西文化及其哲學》《中國文化要義》《讀書與做人》《人心與人生》《唯識述義》等。

本書系統(tǒng)而全面地介紹了梁漱溟先生的一生,通過細膩的筆觸描寫了梁先生各種不為人知的生活細節(jié)和精神思想,全方位刻畫了他耀眼奪目的大儒形象。

了解一個人就要了解他的世界,梁漱溟的世界是怎樣的?通過這本書就能打開這一世界的大門。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