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上大學的艱難歷程

外交官是這樣煉成的(中文版) 作者:馬振崗 著


第一章

上大學的艱難歷程


一、海邊長大的孩子

我常說自己是青島人,其實我出生在沂蒙山區(qū)臨朐縣的胡梅澗村。祖父是村上的私塾先生,但也干農活,有四個兒子。我父親是第二個兒子,因叔祖的兒子年歲大一些,排行老二,父親就成了老三。祖父本來地不多,分給四個兒子就更少了,靠這點地實在難以維持生計。先是五叔闖了關東,后來父親和四叔也去了青島。大伯因是老大,按傳統(tǒng)只能留在故鄉(xiāng)守祖業(yè)。大伯母一連生了九個女兒,沒有兒子。我生下來后,父親有兩個男孩,就把我過繼給了大伯父。由于連年災荒,又加上地方鬧土匪,母親生下我不到一個月,在家鄉(xiāng)實在活不下去,抱著我,帶著四個姐姐和哥哥,同四嬸一家逃難去青島找父親和四叔去了。不久,留在家鄉(xiāng)的大伯父就活活餓死了,伯母也哭瞎了雙眼。據(jù)說大伯父臨死之前,還念念地說:“我有兒子呀,養(yǎng)不起,放在青島了?!?/p>

就這樣,我從一個月大起,一直在青島生活了二十年,一次也沒有回過家鄉(xiāng)。母親靠沂蒙山的水生育了我,我身子里有沂蒙的魂脈,又是喝著青島的水長大,全身又都是青島的筋骨。

alt

德國強租膠州灣

青島是一座海濱城市,三面環(huán)海。我從小就是伴著海潮、聞著海腥、吃著海鮮發(fā)育成長的。一年四季沐浴著海風,每逢霧天,海港傳來“海?!币宦暵暽畛恋奈锁Q,伴隨著我睡眠。海,充滿我年輕歲月的全部記憶,也養(yǎng)成了我海一樣的性格,滿口都帶著海味的青島腔。

我家住在四方區(qū)海泊橋附近,那是海泊河上面的兩座小橋。海泊河穿過一片樹林流入大海,平時水量不大,就像一道寬闊的臟水溝。但暴雨之后,渾濁的黃水洶涌而下,也是蠻有氣勢的。從我家走二十來分鐘就到海邊??亢3院#≡谀且粠У娜思医?jīng)常下海挖蛤蜊、撿海螺、釣蝦虎(琵琶蝦)、摸魚抓螃蟹,或到海邊撿破爛、拾煤核、淘煤渣。小時候我總跟著娘和姐姐到海邊撿煤核什么的,不遠處能看到停泊的軍艦和來往的輪船。有一次我同小朋友玩耍,回來見母親不在家,就一個人去找。在海邊偏僻的小路上,我突然發(fā)現(xiàn)有個大男人緊跟著我。我很緊張,拼命朝前跑,那人也越來越靠近。就在這時候,我看見娘在遠處發(fā)瘋一般奔過來,手里握著一根木頭棍子,那個男人看到后,急忙調頭離開了。娘是纏腳的,卻跑得那么快,煤渣筐子扔在遠處。原來,那一帶發(fā)生過幾次小孩丟失的事,這悲劇差一點就發(fā)生在我身上。這件事讓我第一次知道了危險,也更體驗到母親深切的愛。長大些后,我就跟著鄰近的男孩子去撈海貨,在海邊的礁石間拾螺螄、抓螃蟹、挖蛤蜊,倒是也撈不到多少海貨,就是作為海邊孩子的一種童年樂趣。

alt

青島天主教堂

青島原本是膠州灣畔一個平靜的小漁村。在外國列強瓜分中國的年代,德國首先看中了青島的優(yōu)越地勢,借山東巨野縣發(fā)生兩名德國傳教士被殺事件,強迫清政府簽訂了《膠澳租借條約》,租期99年。這個小漁村就被德國占據(jù)了,并逐漸被按照德國風格進行了改造,變成一個帶有明顯歐洲特色的城市。在向城市轉化的開始,青島就被打上濃重的殖民地烙印。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德國撤走了,日本軍隊接踵而至?!岸?zhàn)”后,日本撤走了,美國軍艦隨即侵占膠州灣,于是青島海港里充滿了美國軍艦。那時我年歲還很小,但工廠門旁手持刺刀的日本兵,街道上飛馳的坐著美國大兵的吉普車,都在我年幼的腦海里留下了深刻的記憶。

青島海濱確實很美,不過那主要是在市里一帶。沿著太平路轉入萊陽路,接著南海路走下來,再進入八大關(八條叫山海關等名稱的林蔭路),直到太平灣一帶,是青島最美的海濱地區(qū)。沿路南側是碧波翻涌的大海,青島灣中的棧橋與琴島(小青島)隔水相對,匯泉灣畔的魯迅公園青松千姿百態(tài),幾座古典亭閣屹立海邊。這一帶海水浴場接二連三,是盛夏消暑的良好去處。而沿路的北側,則是矗立在綠樹叢中的紅瓦黃墻小樓,樣式各異,美不勝收。

alt

海濱景色

但在我的記憶中,我家附近的海確實遼闊,是一片望不到邊的蒼茫海水,然而海邊并不美。漲潮時是一道道翻卷而來的洶涌白浪,落潮后卻是一片黑乎乎的泥潭。大海附近是一道鐵路,火車冒著濃煙轟隆隆地駛來駛去,沿著海邊到處是附近工廠傾倒的廢渣雜物,堆成高低不平的垃圾堆。只有大海的寬闊胸懷,才容納得下這些齷齪。

青島的建筑確實洋氣,大都是歐式建筑,一座座像豪華的別墅,不過這也是在市區(qū)。而我家住的那地方卻跟農村差不多,那里叫作東太平村,附近還有吳家村、仲家洼、小村莊等等。我家附近就是菜園,到處都能看到糞堆,再遠一點兒,就是一片片農田。那時候我們把市區(qū)叫“街里”,仿佛那是另一個世界。四鄰八舍的家庭婦女偶然結伙去逛一趟“街里”,就像出國旅游一樣,回來說個沒完沒了的。

alt

魯迅公園風光

海泊橋是臺東區(qū)和四方區(qū)的分界標志,東邊是威海路,直通市區(qū),西邊是小陽路(那是日本占領時留下的名字,現(xiàn)在叫人民路),一直通到四方嶺。沿小陽路西行,不遠的路旁有一個小土坡,走上坡是一條狹長的小胡同,胡同一側是一連四個院落,另一側是座工廠。據(jù)說這些院落是當年日本人的職工宿舍,都是兩間和三間一套的小平房,我家就住在中間的那個小院里。院子兩側是門對門、窗對窗的五戶人家,全都是靠賣力氣謀生的貧苦家庭。十戶人家中,有四個拉大車(地排車)的,兩個拉洋車(人力車)的,一個挑擔做小買賣的,一個木匠,還有一戶人家做糖球(糖葫蘆)賣。也有三個人進了工廠,兩個是紡織廠的擋車工,一個是印染廠里最勞累的漿染工。窮歸窮,鄰里卻相處得像一家人。誰家有事,全院都來幫忙,誰有困難,也都竭力相助。記得1948那年的陽歷年,我家斷了糧,鄰居張大娘一家也是一樣。張家二哥傍晚拉洋車攬了一個客,用掙的車錢買了幾斤豆腐渣,回來立即分給了我家一份,“好孬咱也得過個飽年啊”。二哥人很好,就是快三十了還窮得娶不上媳婦。新中國成立前,征兵很兇,有錢人家買人頂兵役,張大娘一時糊涂,竟把二哥用20袋面粉錢賣了兵,說回來用這些錢給他娶媳婦。臨走前,張二哥到我家對著我娘放聲大哭,說:“俺娘糊涂啊,當兵那是玩命的事,還娶什么媳婦?”張大娘有三個兒子,就數(shù)老三有出息,當上了警察。有一次他帶著母親和鄰居大娘們去看了一場京戲,我也跟著娘去了。看著他穿著警服那個“威風”樣子,我敬佩極了。他從難民窟里挑選了個女孩結了婚,但臨近解放時,卻扔下老娘和結婚不到一年的妻子,跟著隊伍去了臺灣,一去就杳無音訊。張大娘三個兒子走了兩個,直到去世也沒見到他們的面。新中國成立后,張大娘經(jīng)常偷偷哭泣。

alt

別具特色的街區(qū)

父親當年從農村跑到青島謀生,一輩子干的都是工廠“大師傅”(工廠伙房的炊事員)、建筑小工這類粗活。沒有什么技術,全靠出力氣,掙錢少,家里日子總是緊緊巴巴的。我有四個姐姐和一個哥哥,兩個大姐出嫁了,后來三姐考進紡織廠,我家的生活稍有改善,哥哥也上了小學。但不幸三姐生了病,那是在工廠遭搶劫時被嚇出來的,因一直沒有錢治,一年多后(1947年)去世了。父親把里屋的兩扇門卸下來,又找了點木料打了一口薄棺送走了三姐。轉過年,不幸接踵而至,父親也失了業(yè),只得靠夜晚打更、做臨時工賺點錢養(yǎng)家糊口。找不到活,就上山薅草賣。剛剛上了三年多小學的哥哥只得輟學,干些零雜活掙點錢幫助家庭。

alt

平生第一照,1950年

alt

小學畢業(yè)的我

alt

初中畢業(yè)的我

alt

高中畢業(yè)的我

進入1949年,青島社會更加動蕩不安,日子也更加艱難。那時社會上謠言很多,鬧得人心惶惶的。有錢有勢的紛紛搶購機票、船票逃往臺灣。到處都在抓兵,男人們都不敢上街。我們院的幾個大哥白天都躲進附近的山溝里,夜深了才敢回家。就是這樣,還是有三個大哥被抓走了。在這樣的環(huán)境長大,使我在小小年紀就飽嘗辛辣苦酸,也懂得了不少人情和社會世故。

1949年6月1日,青島近郊響了整整一夜的槍炮聲,全院里的人都緊張得整夜沒合眼。第二天清晨,解放軍浩浩蕩蕩開了進來,大家都懷著惴惴不安的心情站到路邊觀看,看到解放軍紀律嚴明秋毫不犯,大家才慢慢放下心來。6月2日青島解放了。這座歷經(jīng)德國、日本和美國長期占領的華北名城,終于回到了中國人民手中。我家也開始了新的生活。

二、艱難的上學之路

新中國成立后,四姐和哥哥陸續(xù)進了工廠,父親也找了個比較穩(wěn)定的工作,家里的生活改善了許多。姐姐過去一天學沒能上,哥哥只上過三年半小學,學習的熱情都很高,每晚堅持去職工業(yè)余學校,后來姐姐達到了小學畢業(yè)的程度,哥哥進修到了高中水平。我也順利地讀完了初中。

新中國成立后,國家為窮苦孩子上學提供許多方便,周圍的男孩子都進了學堂。我家前后四個院,有近百戶人家,幾乎家家戶戶都是體力勞動者。他們認為男孩子上幾年學,認幾個字會算賬就不錯了,沒有人家期望自己的孩子讀書“成龍”的。父母們覺得男孩子早點干活掙錢,早點成家立業(yè)才是正經(jīng)事。鄰近的男孩一般都上完了小學,少數(shù)幾個讀到初中畢業(yè),十六七歲時都開始進工廠當了學徒。爭取考上技術??茖W校的,也是鳳毛麟角了。至于上高中、上大學,就有點像癩蛤蟆想吃天鵝肉,連想都不用去想。

alt

大學一年級的我

1957年我初中畢業(yè)后,父親也想要我找工作??汕赡悄旯S不招學徒工,??茖W校也不招生,找工作就更難了。班主任老師專門找我談話,說我學習好,勸我考高中。我也想繼續(xù)念下去,就向姐姐求助。她覺得我年歲還小,如今家境也并不是那么困難,與其讓我在家里閑著還不如上學。我又寫信向已在北京工作的哥哥求助,他也勸說父親。母親心疼我,沒有支持父親的意見,就這樣我考入了高中,成為附近唯一上了高中的男孩子。但這卻沒有贏得周圍鄰里的贊賞,反而覺得我那么大了還白吃白喝家里的,不能幫家里掙錢,有些不應該,父母也承受了不小的壓力。還沒開學,就碰上“反右”,知識分子變得很不吃香,周圍人更覺得上學沒有出息。1958年又開始“大躍進”,學校里也是三天兩頭勞動,加上當時社會上運輸緊張,搞搬運的掙錢挺多,父親又動了要我退學的念頭。幸好姐姐和哥哥都認為靠賣力氣掙錢終究不是一條有出息的長遠門路,多讀點書將來找個技術活更好一些,父親就沒再堅持。

alt

我們一家人:前排父親和母親,后排姐哥嫂和我

其實父親也不是不關心我的學習。他小時候跟祖父上過幾年私塾,毛筆字寫得不錯。我剛一上學,他就給我買了毛筆和硯臺,要我練毛筆字。他還常常檢查我的練習本,批改我的字。我后來的毛筆字,就是那時父親給我打下的基礎。考初中時,他還幫我選擇學校。但在那種社會環(huán)境中,父親也是想要我早點工作,早點成家立業(yè),也算盡到他做父親的責任。我一旦考上高中,他還是挺支持的,該花的錢他都毫不猶豫地支付。

青島二中是一所名氣很大的重點中學,我心氣挺高,硬去報考,結果初中考上了,又考上了高中。班里的同學多是附近干部、職員和教師的子女,家境較好,穿著比我講究,口袋里也有零花錢。我覺得自己能上學就很幸運,生活上根本不敢提什么要求,與班里的同學相比是挺艱苦的。我家離二中有十幾里路,從初中到高二整整五年時間,我來回全靠兩條腿。一清早,匆匆吃完一碗熱水泡玉米餅子和咸菜,包上一塊餅子和幾塊咸菜,我就一路小跑直奔學校。有時晚了,就向母親要三分錢坐五站路的公共汽車,然后下車再跑。碰到天氣不好,那就更加艱難。有一次下大雪,回家路上我一不小心滑到,從登州路的高坡上一直滾下來,站起來拍拍滿身的雪繼續(xù)趕路。就是這樣,我五年沒有遲到過一次。很辛苦,卻也為我的身體打下了厚實的基礎。后來我參加長跑、越野跑比賽,還跑過一次馬拉松,雖沒取得名次,卻都順利地跑了下來。

alt

我家住過的老房子

中午,我們家遠的同學都是自己帶飯,有些離家不遠的也不愿來回走路,早晨值日的同學把大家?guī)У娘埵占饋?,用根粗繩子串在一起,送到學校的大蒸籠里,中午拿回教室坐在一起吃。市區(qū)同學的飯菜都不錯,我和幾個家境差的同學湊在一塊,啃著玉米餅子和咸菜照樣覺得挺香。有幾次飯弄丟了,我就躲在校園里轉一會兒,回教室說到外面吃過了,實際上我口袋里是一文不名,沒錢買東西吃,只能餓著肚皮上課。有一次被班上一位同學發(fā)現(xiàn)了,他硬拉著我到飯鋪里給我買了燒餅,我一直沒忘記這位同學的友情。每天放學后趕回家都挺晚,匆忙吃完母親留在鍋里的飯菜,開始在那盞15瓦的昏暗燈光下,擠在桌子一角做作業(yè)。經(jīng)常是大人們在旁邊喝著茶水聊天,我一面做作業(yè)一面聽,偶爾還要插上幾句嘴,但我的學習一直不錯。后來我在嘈雜情況下還能集中精力做事,可能就是那種環(huán)境下練下的功底吧。

alt

哥哥現(xiàn)在家住的宿舍樓

那個時候,家長很少操心孩子的學習,也沒有這種那種的課外培訓,一切都靠自己,成長環(huán)境相當寬松。我哥哥喜歡看書,我從小受他的影響,逐漸養(yǎng)成看書的習慣。他在青島時,從工廠圖書館借書來,我就跟著看。什么巴金的、茅盾的趙樹理的,當時那些名人的書,我上初中前就看過。附近院里誰家有書我就去借來看,什么“三字經(jīng)”“二十四孝”“五言雜字”之類,甚至連皇歷都讀過,還偷偷地看過不少劍俠小說,特別喜歡那些描寫俠義的書,如《大八義》《小八義》《七俠五義》等等。初中時我基本閱遍中國的古典名著,還看了不少外國小說。大量的閱讀開闊了我的知識面,也打下了扎實的文字基礎,熏陶了我的精神和性格。愛國、盡忠、仗義、行孝等中國的傳統(tǒng)倫理,逐漸潛入我少年的心靈。所有這些,都對我以后的人生道路大有裨益。

“反右”后學校政治的氣氛加濃了,開始看重家庭出身。青島二中是位于市區(qū)的一所名校,高中班里工農家庭的同學很少。我這個工人的孩子大概也沾了不少光,學校很重視對我的培養(yǎng)。高中時,我在全班第一個入了團,最后還擔任了班里的團支部書記。

alt

改造后的海泊河

高中是我成長的時期,那時也正是我國處于重大變化的時期。先是“反右”斗爭,學校一些有名氣的老師都成了“右派分子”,我們這些學生也跟著“揭發(fā)”老師右傾言論。接著是大煉鋼鐵、大躍進、勤工儉學、人民公社運動,后來是“反右傾”。期間,我們經(jīng)常下農村勞動,夜晚搞運輸,參加了青島“月子口”水庫和青島大會堂等重要工程的義務勞動等。有一次因運輸緊張,四方一家鋼鐵廠緊急需要耐火磚,我們學校接受了運磚的任務。大家步行十幾里路先到耐火磚廠,每人挑上四塊耐火磚,再步行十幾里送到鋼鐵廠。開始還覺得不太重,可越走越累,到達時幾乎都要癱瘓了。夜晚搞運輸,回到學校經(jīng)常是半夜,大家就在教室里過夜。第二天上課時都無精打采的,有的忍不住就睡著了,老師一般也不管,只是埋頭講課。盡管如此,我們都是上進的年輕人,政治活動和勞動時間再多,大家還是熱情很高。從積極的角度衡量,這雖然對正常學習生活影響不小,卻也確實使我們得到多方面鍛煉,并接觸到社會的方方面面,促進了我們的成熟。青島二中有很好的勤學傳統(tǒng),學校還是想方設法抓學習,保證課程的基本進度。學校為高考獲得好成績,決定高三學生原則上不再參加各種活動,專心學課業(yè)。經(jīng)過這段時間“惡補”,大家的學習成績都有了不小的進步,充滿信心地迎接高考。但對我來說,卻又是一個難以抉擇的關口。

alt

1956,初二暑假少先隊活動

高中畢業(yè)了,父親說什么也不讓我再上學。母親也有她的考慮,哥哥已經(jīng)在北京工作,他是工廠的技術骨干,調回青島沒多大指望,我要是考上大學,肯定也要遠走高飛,她實在不想看到兩個兒子都遠離家門。姐姐也覺得年歲漸大,遲早要嫁人,父母老了眼前不能沒人照顧。全家都不希望我考大學。我自己心里也很躊躇,家里情況我完全了解,很理解父母的心情。再說我也快20歲了,與我年歲相仿的男孩子都已工作,有的成了家庭收入的主力,我覺得自己也該為家庭出力了。然而“大躍進”期間各地都新辦了許多高等學院,生源嚴重缺乏。國家動員畢業(yè)生考大學,機關里也動員年輕干部去考大學,甚至已參軍的高中生也讓退伍報考。學校更是一再動員考大學,這也成為團組織的一項重要任務。我是班里的團支書,怎能說服別人考大學而自己卻不考。我挺苦惱,家里的情況又不便說出口,表面上我也在溫課,可心里真不知怎么辦才好,只是走一步算一步地硬拖著。

alt

1957年初三時的合影

三、意外的機會

就在我感到為難的時候,教導主任把我叫去,通知我被選定報考留蘇預備生。那一年高中畢業(yè)生運氣特好,有四種繼續(xù)上進的機會:一是飛機駕駛員,二是留蘇預備生,三是海軍軍校,四是高等院校。駕駛員身體要求特殊嚴格,我校選了兩卡車男生去檢查身體,大部分在眼睛第一關就被涮了下來,我只過了眼睛和鼻子兩關,沒能過耳朵關。兩車男學生最后只通過兩個,后來又因營養(yǎng)狀況不良全都泡了湯。留蘇預備生的人選,當時全校就選中我一個人,學校特別重視,要專門安排老師幫我復習功課。那時全國各省市高考成績競賽激烈,學校出了幾個留蘇預備生,幾個考取清華、北大等全國重點高校,都是相互評比的重點項目。青島二中是省里的重點學校,全校就我一個能考留蘇預備生,這關系到學校的榮譽,對我來說已沒有選擇的余地。那時候誰家出個到蘇聯(lián)留學的孩子,可算是極大的榮耀。我家的情況卻不同,聽說要我考留蘇預備生,全家都沉默了。最后,母親說:“聽聽你哥哥的意思吧。”很快哥哥回信說:“國家選派弟弟到蘇聯(lián)留學是好事,要是弟弟能考上,就讓他去吧?!蹦菚r哥哥是全家生活的主要靠山,他的意見分量最重。父親也感到,自己的兒子被國家派去留學挺光彩,也沒有反對,這樣我心里的一塊石頭總算落了地。

alt

高二五班合影

就在我全力以赴備考的時候,又出了一件意外的事。青島二中素以數(shù)理化見長,像我這樣工人家庭出身的孩子,最大的理想是將來能成為工程師或者科技方面的專家。我原來心目中的專業(yè)是清華大學自動控制系。到蘇聯(lián)留學,自然想學個科技門類的專業(yè)。我語文、俄語、政治三科底子比較雄厚,半年多溫課時間全都用到復習數(shù)學和物理上了。就在離高考還有一個來月的時候,教導主任又突然把我叫去,告訴我情況有變化,根據(jù)上級指示,省里決定絕大多數(shù)留蘇預備生改考文科,我也需要改專業(yè)。我一聽就傻了,那么長時間的溫課功夫全白費了不說,這與我多年的理想也完全背離了。我腦子里亂哄哄的,不知說什么好,老師的話都沒聽進去。直到最后老師說:“全校就你一個留蘇預備生人選,你可不能辜負學校的希望?!蔽也培卮穑骸拔衣爮膰野才牛瑫^續(xù)努力的?!?/p>

alt

高中團支部討論會

我怕再節(jié)外生枝,這一變動沒敢對家里說,心想先考取了再說,也許還會有變化的。政治、語文和俄語我都不太怕,就是歷史一點兒都沒準備。我趕忙回到家,把扔在床底下三年的歷史課本重新翻出來,只有三十來天了,我必須抓緊時間啃完這六本書。教過我俄語和歷史的老師熱心地對我說,他們愿全力以赴地幫助我復習。我表示了感謝,但我最需要的是時間。

考完后我很放松,好像把一直馱在背上的一塊石頭放了下來。反正一切都過去了,考上固然好,如果考不上,至多是面對失望的校領導和老師們,我想他們也能理解,我父母興許更高興呢。不過我自覺考得不錯,需要做考上去北京的物質準備。家里很難拿出去北京的旅費,再說上學手頭里也需要有些零用費。我同幾個家境差的要好同學約定好,利用假期干活自己去掙點有關的費用。那時活路很多,基本上都是一天一元錢。干了幾天,我們覺得錢太少,就另找了一個海邊養(yǎng)殖場的活,又苦又累,不過一天能掙上一塊五毛錢。后來一個初中的同學碰到我,見我曬得又黑又瘦的樣子,說將來到蘇聯(lián)會被人笑話,就讓我?guī)退o一所業(yè)余學??讨v義蠟版,刻一張兩塊五毛錢。我一天能刻兩張多,這也成了我最大的一筆收入。高考一結束,我立即從緊張的腦力勞動轉入繁重的體力勞動,這就是我大學前的最后一個暑假。

alt

下鄉(xiāng)勞動:刨地瓜

一天下午,我正悶頭刻蠟紙,郵遞員高叫著我的名字,交給我一個普通黃信封。看到是山東省教育廳發(fā)來的,我心頭撲通亂跳。我用顫抖的手指掏出來一張不大的白紙,上面油印著短短幾行字,通知我被錄取留蘇預備生,要求九月前到魏15村北京外國語學院報到。我聲音哆嗦著說:“娘,考上了。”母親笑了,不過眼圈也紅了。

alt

入團一周年時與介紹人高天賓和欒億先合影

我拿著通知書一路小跑趕到青島二中,學校里有不少老師和同學,他們紛紛向我道賀,初一的班主任老師還拍著我的肩膀向同事們夸耀:“這可是我的大弟子啊。”

到了這一步,父母可開始忙碌起來,為我出遠門做準備。家里沒錢為我置辦新衣裳和臥具等物,母親就把我的舊被褥、被單、枕套、棉衣等全都翻洗得干干凈凈的,幾件好點的衣服也都洗補一番,另外把姐姐一條較新的褲子改成男褲,姐姐的一件小大衣也給了我。盡管錢和布票都很緊張,父親還是給我買了枕巾、毛巾和一套新的棉毛衣褲,另外還買了一個新搪瓷臉盆。家里最好的一個塑料提包也給了我,姐姐買了一個新塑料網(wǎng)兜。

我用假期掙的錢買了去北京的車票,還置辦了一些常用的零碎物件。臨走那天,我把行李打成一個背包,衣服和雜件裝在提包里,臉盆放到網(wǎng)兜里,里面放著我的幾本書。這就是我的全部行囊。母親包了餃子為我送行,還煮了幾個雞蛋供我路上用。六年前哥哥支援首都建設要去北京時,離家時母親也是包了餃子,那時她還撐得住,畢竟還有我在她身邊。這次我離開,兩個兒子都走了,母親心里顯然更加痛苦。她看著我吃餃子,自己卻吃不下。臨出門時,她幾乎是含著眼淚囑咐我:“有事就找你哥。”父親一直沉默不語,心里卻不忍家中另一個“男子漢”遠去。院里大都是相處多年的老鄰居,平時就像一家人一樣。我是第一次出遠門,他們也紛紛出來送行。將要告別我生活了近20年的這個小院,離開從小熟悉的鄰里,告別難以割舍的父母和姐姐,我心里酸楚楚的。

alt

高三五班團支部合影

火車站聚集了不少同學,大家都戀戀難舍,含著淚相互囑托和祝愿著。同學幫我托運了行囊,我提著包和網(wǎng)兜上了火車。一聲長吼,列車駛出我熟悉的青島火車站,車窗外青島的建筑物一閃而過,很快進入曠闊的原野。我知道這次是要與青島長別了,心中有著難以名狀的滋味。第一次出遠門,過去最遠也就去過青島鄰近的農村,而且是集體去的,而這是我第一次去那么遠的地方,又是單獨一個人出行,難免心里有些緊張。但我們那時的年輕人,特別像我這樣寒門出身的一代人,又經(jīng)過高中三年風雨磨煉,獨立生活能力都比較強,對社會生活也不完全陌生。從青島到北京的39次快車要跑15個多小時,我一個人坐在座位上看著一閃而過的田野,既感到有點孤獨,卻又充滿了憧憬。無論北京,還是蘇聯(lián),都是我多少年來向往的地方,未來生活將會是什么樣?

alt

1960年6月高三五班畢業(yè)合影

alt

高中畢業(yè)一年后暑期聚會

alt

給母校學弟學妹講傳統(tǒng)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