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祝融取火

中國神話故事:全彩修訂本.第一輯 作者:


祝融取火

人類一開始利用的火是天然火,比如雷擊產生的火,而第一個發(fā)明了人工取火的,就是燧人氏。燧人氏偶然發(fā)現(xiàn),啄木鳥用又尖又長的嘴在樹木上的小窟窿里找蟲子吃,有時候,由于蟲鉆得很深,啄木鳥的嘴巴夠不上,只好用尖硬的喙去鉆,不料卻鉆出了小小的火花。受這一現(xiàn)象的啟發(fā),燧人氏掌握了鉆木取火的方法。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木頭都能鉆出火種,人們在長期的實踐中發(fā)現(xiàn):只有少數(shù)品種的木頭能鉆出火來,而且隨著季節(jié)的變換,也必須使用相應的木頭才行。如果隨便撿一根木柴去鉆,那是鉆不出火種的。

對遠古的先人們而言,取火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黃帝時期,各地都設有專門管理鉆火的官員,他們的主要職責就是常年選用能鉆出火的木頭并保存起來,以備不時之需。如春季鉆木取火必須選用干榆木或干柳木;夏天必須選用干棗木、干杏木或干桑木;秋季選用柞木;冬天選用槐木或檀木。

用鉆木的方法取火,既麻煩也很累人,人們迫切需要發(fā)明一種更簡便、更容易的取火方法。于是,順應這種潮流,祝融發(fā)明了火鐮,直到今天,不少偏僻山區(qū)仍然在使用這一古老的發(fā)明。

燧人氏發(fā)明了鉆木取火后,到了黃帝時期,人類已開始用火燒熟食物,用火取暖,用火驅趕毒蟲猛獸,用火打仗。可是人們只知道用火,卻不會保存火種,這對過著遷徙不定的游牧和游獵生活的人來說很不方便。他們必須經(jīng)常帶著火種行路,每到一個地方,頭一件大事就是用火種燃火燒飯,燒過飯后又得把火種小心地保存起來。

有一年,黃帝帶著他的部落的人民,由南向北遷移。那是夏天的時候,途中突然遇到一場暴雨,山洪暴發(fā),遍地是水,大人小孩被雨水澆得像一只只落湯雞,又冷又餓。

黃帝手下負責管理火種的官員叫祝融,黃帝令他生火,可是他隨身所帶的火種也被暴雨撲滅了。大家不得不在一個大石洞里暫住下來,等待天晴之后再走。誰知,老天爺好像故意與人們作對,一連幾天,雨一直不停地下著。石洞里的人們饑寒難忍,但因失去了火種,無法生火做飯取暖。

祝融著急萬分,想用鉆木取火的方法取火,可是帶來的木柴全是濕的,鉆了很長時間,也未鉆出火星。眼看天黑了,祝融累得滿頭大汗卻毫無效果,一氣之下,他把手里的鉆頭狠狠地扔出去。不料,鉆頭碰擊在石洞的巖石上,卻濺出了許多火星。祝融心里頓時由憂變喜,他忘記了疲勞,找來好多石塊互相碰擊,只見火星不斷飛濺。

可是,怎樣才能使火星燃燒呢?這又成了一個難題。

黃帝走過來對祝融說:“你不要太急,從石頭上能擊出火星,這就是很大的成功。下一步怎么辦,需要多找些人來共同商量?!?/p>

黃帝的這番鼓勵使祝融信心倍增。他找來常先、大鴻、力牧和嫘祖等人一同想辦法。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說個不停,唯有常先一句話也不說。大家以為他餓病了,勸他去休息。

不料,常先猛然站起來說了聲:“有辦法了!”說著,把自己纏腰的圍腰解下來,用勁撕開,從里面掏出一團蘆花絮對祝融說:“你把這些蘆花絮放在石頭下面,再擊石取火?!?/p>

祝融按他的建議把蘆花絮擺好,再擊石塊,火星濺落得越來越多,點燃蘆花絮的火就越來越大,祝融用口輕輕一吹,隨著一股濃煙躥出了火苗。取火成功了!有了火,人們就有了生存的希望。石洞里的大人小孩無不歡呼跳躍。黃帝專門為祝融舉行了慶功會,給他記了大功,并封他為“火正”。

祝融發(fā)明的“擊石取火”,使人不再為保存火種發(fā)愁,這就大大方便了人類的生產生活。因為火是紅色的,所以后人都把祝融稱為“赤帝”。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