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冉耕

孔門弟子畫傳 作者:鄭仲遜,楊義堂 主編


冉耕

一、生平

冉耕(前544年—?),字伯牛,春秋末年魯國東原(今山東東平)人,比孔子小7歲。

冉耕貧民出身,為人正派,孔子對他十分器重。魯定公十年(前500年),任命冉耕為中都宰。冉耕以德惠民,以仁施政,政績顯著,深得民心,所治中都成了其他諸候國學(xué)習(xí)的榜樣,受到孔子的高度贊賞。隨孔子周游列國途中,他廣施教化,為世人所敬重。后來,冉耕得了不治之癥,孔子前去探望,望天長嘆,悲痛異常。

冉耕在仁德修養(yǎng)方面有突出的成就,不論在大的仁德修養(yǎng)方面,還是在小的待人接物方面,都能做得恰到好處,在孔門弟子中享有很高的威望?!睹献印す珜O丑上》曾記載:“子夏、子游、子張皆有圣人之一體,冉牛、閔子、顏淵則具體而微?!泵献诱J為子夏、子游、子張各自具有孔子某一方面的特長,但冉耕和閔子騫、顏回一樣具備了孔子的才德。

從唐朝到清朝,冉耕不斷受到祭祀和追封。唐玄宗開元八年(720年),冉耕列“十哲”配享孔子。開元二十七年(739年),被封為“鄆候”。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被封為“東平公”。南宋度宗咸淳三年(1267年),被封為“鄆公”。明世宗嘉靖九年(1530年),被封為“先賢”從祀孔子。清乾隆二十一年(1765年),冉耕列“十二哲”配享孔子。

二、冉耕的故事

冉耕偷學(xué)

有一天是拜師日,孔子端坐在屏風(fēng)前的教席上,弟子們都穿著儒服,整齊地站在杏壇兩側(cè),高擎摯禮。這時,顏無繇攙扶著一個受傷的青年來到杏壇。這個青年,大家差不多都認識。原來,孔子聚徒講學(xué)后,他常常來偷聽,有時伏在墻頭聽,有時爬上大樹聽,學(xué)生們朗誦,他也跟著輕聲念。日子一久,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如此好學(xué),為何不來主動拜師呢?顏無繇扶著他,來到孔子跟前,這位青年雙膝跪倒:“冉耕早想拜夫子為師,但出身卑賤,久不敢登門拜師,今日爬樹偷學(xué)不慎摔傷,幸得相救。冉耕斗膽拜夫子為師,請夫子收下學(xué)生!”孔子扶起他,說:“孔丘廣收弟子,不分身份貴賤和年齡大小,只要肯學(xué)就可以!”冉耕拜謝孔子,在孔子的教育下成為一代大賢。

冉耕收牛

有一次,冉耕過河的時候看到一個少女掉到河里,毫不猶豫地跳下去,冒著生命危險將女孩救了起來。后來,女孩的父親為了表示對冉耕的感謝送給了他一頭牛。冉耕正好也需要一頭牛,就毫不客氣地收下了。周圍的人們知道后,紛紛指責冉耕,說他救了人就收人家東西,沒有風(fēng)度。冉耕感到憋屈,把事情的原委告訴了孔子。孔子說:“收得好!你要不收的話,以后就沒有人冒著危險幫助別人,也沒有見義勇為的人了?!?/p>

三、遺存

山東肥城冉耕故里

今山東省肥城市西南處,冉氏后裔聚族而居。村內(nèi)有冉子祠和冉子廟,距廟10公里有冉子墓。

山東東平冉子祠遺址

傳冉耕去世后,初葬汶上城西門外感化橋畔。唐朝時,移葬現(xiàn)今的山東泰安市東平湖畔老湖鎮(zhèn)冉子村?,F(xiàn)在東平冉子祠,只留遺址。

河南孟津冉伯牛墓

冉伯牛墓位于今河南省孟津縣白鶴鎮(zhèn)東南二里許牛莊。伯牛死后,此處的學(xué)生們將其文房四寶及書籍等物,葬于邙山北麓五龍溝口之左,并將村名改為“伯牛村”,以表達對冉伯牛的尊敬和懷念。

四、《論語》中關(guān)于冉耕的章句

1.伯牛有疾,子問之,自牖執(zhí)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論語·雍也》)

【譯文】冉耕生了重病,孔子前去看望他,從窗戶外拉住他的手,說:“真活不了的話,這也是天命啊!這樣的人卻得了這樣的??!這樣的人卻得了這樣的病!”

2.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xué):子游、子夏。(《論語·先進》)

【譯文】孔子的弟子中,德行優(yōu)秀的有:顏回、閔子騫、冉耕、冉雍。善于辭令的有:宰予、端木賜。擅長政事的有:冉求、仲由。通曉文獻知識的有:言偃、卜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