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紅的時候不爭排名

三十年細說從頭 作者:李翰祥 著


紅的時候不爭排名

初入電影界,本想成為一個演員,也弄個大明星當當,可是越演越不對路,連二三流的角色都輪不到。不用說大明星了,大猩猩都當不上,還不如袁和平呢。吳思遠沒找他當導(dǎo)演之前,還在《猩猩王》里當過大猩猩呢。邵氏公司還真是藏龍臥虎,可惜方逸華小姐的慧眼還不到識英雄的時候。每天看見袁和平在幾個日本特技師的擺布之下,穿起毛絨絨的猩猩皮,戴上假面具,張牙舞爪地埋頭苦干?,F(xiàn)在想一想還不得不佩服他,不管怎么樣,他總算當過《猩猩王》的主角了。我不用說主角,連鍋貼也沒有落著。從頭算起,戲份最重的,要算在《嫦娥》里演的月下老人了,粘了一臉大胡子,瞇著一雙小眼睛,對了,大概導(dǎo)演但杜宇就是看上我的小眼睛了。

說真格的,不管怎么樣,做演員一定要有一雙好眼睛。套句文明詞:“眼睛是靈魂之窗?!倍业难劬偤檬鞘フQ節(jié)前后的窗子,好像叫誰噴上了一層白霧似的,無精打采的,再加上蒙古人似的單眼皮,外帶二百五十度的近視。還好香港的天氣比較暖和,換了北方就更糟糕了,到了冬境天兒,西北風一刮,我的二目還經(jīng)不起刺激,有點迎風流淚。要是導(dǎo)演叫我來個眉目傳情的鏡頭,一使眼神還真能嚇人一跳!

影星黃河最喜歡照鏡子。大概跟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一樣,也有些顧影自憐吧:“照見了我的朱顏,比什么花枝都美麗?!彼运?jīng)常照著鏡子擰擰領(lǐng)帶、擦擦鼻頭兒或者輕輕地理一理鬢角的散發(fā),透著那份“帥”(如今這個動作沒有了,因為戴了頭套,鬢角兒不聽使喚了),走在馬路上也不時地朝窗櫥里左顧右盼,側(cè)側(cè)脖子仰仰頭,好不洋洋自得,大概越看越比什么花枝都美麗的關(guān)系吧;而我不行,一照鏡子就“順妞”的姐姐——別扭,所以決定改行做編導(dǎo)。

做編導(dǎo)除了充實自己,和細心地觀察生活之外,更要有片場的實際經(jīng)驗。按順序,第一步該從場記做起,所以我參加了李英導(dǎo)演的《霧香港》場記兼美術(shù)。

《霧香港》的編劇是吳鐵翼(一九七八年在香港病逝),女主角是和李英導(dǎo)演同居的契妹(不是契女)藍鶯鶯小姐,男主角就是喜歡照鏡子的黃河了。因為劇務(wù)王震(王豪弟)和助導(dǎo)蘇誠壽(王震內(nèi)弟),和我都很談得來,導(dǎo)演李英也相當?shù)乜吹闷鹞?,所以我提出做場記,他倒?jié)M口答應(yīng),不過他說有點委屈了我這位美術(shù)家,所以除了場記之外,還叫我兼了美術(shù)。

提起美術(shù),倒叫我想起了一件相當有趣的事:一九六一年我導(dǎo)的《梁山伯與祝英臺》在臺灣風靡一時,居然有人一看再看地看了一百多遍,家家電臺播送《遠山含笑》,人人嘴里歌唱“春水綠波映小橋”,一時臺北也被人譏為“狂人城”。所以有幾個片商鼓勵我離開邵氏,到臺北去組國聯(lián)公司。一下飛機在西門町看見一幅大廣告,李翰祥三個字比片名《雨夜歌聲》還大。我還真有點丈二的和尚摸不著頭,《雨夜歌聲》是李英導(dǎo)演的,主演是白光、黃河,可是他們的名字比我小得多。我早已忘記我在《雨夜歌聲》里扮演個什么角色。仔細一看上面有兩個小字——美術(shù),恍然大悟之余,還真有點啼笑皆非。所以我常勸一些年輕同業(yè),紅的時候用不著爭排名,不紅的時候爭排名也沒有用。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