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多彩花季

蔣英傳 作者:王文華,王曦 著


第二樂章 大師初啟,音樂情緣

蔣英回憶,她之所以能走上音樂道路,和父親蔣百里的支持密不可分。她說:“他喜歡音樂,當他留學德國的時候,住的那家的主人是業(yè)余音樂家,凡是有大音樂會、大歌劇,主人都帶著我父親去,我父親很欣賞……父親就給我買了一架鋼琴。由此我就走入音樂之道了?!?/p>

1.多彩花季

蔣英的四妹蔣華在《憶我的爸爸蔣百里》一文中寫道:

父親是年紀大些后才生育子女,因此,對我們極為寵愛,在家中,父親是慈父,母親就扮演著“嚴母”的角色。

父親對我們的教育,是采中西合璧的方式。放假時,他讓我們游泳、騎馬;他注重我們的功課,卻不看重我們的分數(shù),每次我考了第一名,或是拿到高分,父親從來沒有夸贊過。不過,他寵我們,愛我們,從來沒有對我們發(fā)怒,或是責備過。

1924年,蔣英五歲時,蔣百里全家由北京遷至上海,蔣英便就讀于上海中西女子學校。上海中西女子學校是近代中國最著名的女子學校,蔣百里夫婦送孩子上這所名校,為的就是能給孩子們最好的教育。

蔣百里一家遷往上海后,住在上海市國府路、唐孟瀟為老師購買的一處宅院。國府路緊挨著江蘇路的中西女子學校(今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學)。蔣家五姐妹先后都進入上海中西女子學校讀書。這所女子學校的學制實際上是從小學到高中,但世人習慣稱其為“中西女中”。從1926年至1934年,蔣英就是在中西女中附小、附中學習,在中西女中度過了她快樂的青春歲月。

童年蔣英

中西女中的前身是中西女塾,由美國基督教監(jiān)理會創(chuàng)辦于1892年,舊址設(shè)在今黃浦區(qū)漢口路西藏中路口。英文名稱“McTyeire School”得名于南方衛(wèi)理公會的墨梯主教。中西女塾的創(chuàng)辦人是美國衛(wèi)理會駐滬傳教士林樂知,首任校長是海淑德。1917年,中西女塾遷入滬西憶定盤路(今江蘇路)占地八十九畝的經(jīng)家花園。1929年,中西女塾向中國政府立案,聘請楊錫珍為首任華人校長。1930年,向國民政府立案,改名私立中西女子中學。中西女中是近代上海最著名的女子學校,專教中華女子中西書史與一切相關(guān)實用之學。前六任校長均為美國人,早期教材除了語文外均用英文教科書,學科中強調(diào)英文、算學、音樂、家政等,其中家政教育在上海最為出名。學制十年,主要招收當時的富家女子入學。

中西女塾時期,女校本著“以學輔教”的理念,希望通過啟發(fā)民眾的智慧進而改造中國文化和社會現(xiàn)狀,并且最終引導中國人民信仰基督教。而到了中西女中時期,女校在教學理念和課程設(shè)置上都做了大幅調(diào)整,開始華人治校。

曾擔任校長的林樂知在《全球五大洲女俗通考》的序中寫到了女性受教育的重要性,他認為必須要把女性教養(yǎng)成才,這樣才能真正振興中華。他的觀點在中西女中的辦學過程中得到推崇,中西女中的創(chuàng)辦符合了林樂知對于教養(yǎng)女性的要求。在過去的一個多世紀里,中西女中培養(yǎng)了一大批杰出的女性,包含科學家、醫(yī)學專家、藝術(shù)家、實業(yè)家、社會活動家等。中國現(xiàn)代史上最富有傳奇色彩的宋氏三姐妹——宋慶齡、宋藹齡、宋美齡都曾就讀該校。教育家俞慶棠,外交家龔澎,曾任中國科學技術(shù)部部長的朱麗蘭,中國科學院院士黃量,中國工程院院士陳亞珠、聞玉梅,文學家張愛玲,藝術(shù)家顧圣嬰、黃蜀芹,著名企業(yè)家榮漱仁、吳舜文,美國俄勒岡州副議長鄧稚風等,都畢業(yè)于此。建校伊始,中西女塾實行“通才教育”方針,其中西洋音樂教育成為其教育方針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近代著名女音樂家史鳳珠、王瑞嫻、李虞貞、邱貞藹、周淑安、蔣英、姚錦新等都曾受教于此。學校在國內(nèi)外享有盛譽,被譽為“女子人才的搖籃”。

中西女中校歌

揚子江濱兮歇浦旁,有女校兮世界光。春風和藹兮讀書堂,教人處世立身方。幼而學長為眾所望,邦之英俊國之祥。積中發(fā)外兮端且莊,憑將學識整紀綱。更愿身心健與康,馳譽中西翰墨場。智圓行方柔且剛,轉(zhuǎn)移風俗兮趨純良。精神永兮歲月長,勤勤懇懇名顯揚。中西女校兮百世芳,吾校萬壽永無疆。

中西女中在不停地探索最合適的學制方式,尋找最適合學生的學制制度,由剛開始的十年制,到劃分小學與中學,改革后的十二年學制又從“四四四”到“六三三”,這樣的劃分是不斷實踐的結(jié)果。20世紀20年代以后實施的“六三三”學制,即小學六年、中學三年、高中三年,一直沿用至今。因前身中西女塾為教會學校,所以英文課程的比重是最大的,進校直至畢業(yè)貫穿始終,這也是西方文化傳播的最重要課程——語言。除此以外,學校中藝術(shù)類選修課,如音樂科、游藝科等課程全部采用西式教材和教學方法。每逢西方的文化節(jié)日,學校都會進行慶祝。無論開展什么活動,用英語交流是學校的一個重要特色,學校的音樂會節(jié)目單、期刊以及畢業(yè)證書,全部采用英文書寫。

中西女塾

據(jù)??赌荨酚涗?,學校特別重視對學生的音樂教育,音樂課程的安排非常精心。所有的學生必須要學習聲樂,有專職音樂教師,并且教授不同的課程,有基礎(chǔ)樂理、音樂史和視唱法等。器樂以鋼琴和風琴為主,后又增設(shè)小提琴。琴科對于考試異常重視,認為這是學生學習成果的展示,只有能夠出色完成考試的學生,才可以獲得琴科畢業(yè)證書。注重音樂教育后來也成為中西女中的一個辦學特色,吸引了眾多藝術(shù)愛好者,同時中西女中也培養(yǎng)了一大批藝術(shù)人才,為中國近現(xiàn)代音樂發(fā)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學校學生畢業(yè)以后大多數(shù)在各地的學校任教,這為傳播新式的教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為中國近代的教育文化事業(yè)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中西女中的學生通過學習不斷自立自強,解放思想,提高了女性的地位,拓寬了女性的眼界。

商務(wù)印書館創(chuàng)辦人張元濟先生的孫女張瓏女士也畢業(yè)于中西女中。她在《中西女中教給我的……》一文中講述,從入中西女中附小四年級開始,直到1947年高中畢業(yè),沒有經(jīng)歷過一次考試。沒有受過“小升初”“初升高”的洗禮,甚至沒有受過“期中考”“期末考”之類過五關(guān)斬六將的考驗。成績是平日分數(shù)的總和,包括小測驗、做實驗,寫作文、周記、讀書報告,上臺演講、演戲,品行、辦事能力等,綜合考量。

文中講述:“一入學,就有高班的學姐告訴我,見了老師和同學都要禮貌地打招呼,上午說‘早’,下午說‘好’。于是我養(yǎng)成了一個習慣,見了人總是愉快地打招呼?!x謝’和‘對不起’則是待人接物的基本口頭語。曾經(jīng)看過一部電影《最后的貴族》,影射的就是中西女中,把女學生們描述成嬌滴滴的貴族小姐,穿著高跟鞋,挽著男友,翩翩起舞。殊不知學校不允許學生著裝奢侈,更不準施脂粉。記得班上一個同學,星期一早上來上課時,涂著紅指甲。被陳觀裕老師發(fā)現(xiàn),當堂令她回去把指甲油擦掉再來上課。

“學校教育之嚴涵蓋了生活的各個方面。許多良好的習慣就是從小培養(yǎng)起來的。例如,出門時必須禮讓他人先行;咳嗽打噴嚏時要用手帕捂住嘴鼻,不可出聲;在教室或圖書館走動要踮起腳跟,更不可大聲喧嘩干擾別人??傊幪帪閯e人著想,不可僅想到自己的方便或好惡。中國的古訓‘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在一日三餐中都得以貫徹。任何浪費食物的行為,如扔掉半個饅頭或倒掉飯菜,都要受到批評。從家里帶來的零食不準帶入寢室,一律由老師鎖在‘吃食間’里,每天下課后四點到四點半是一天中唯一可以吃家里帶來的零食的時間。那時我們都是住校的。對衛(wèi)生的要求更是嚴格:每天早起必須把屋子打掃干凈,書籍衣物擺放整齊,紙屑雜物不準亂扔。我們?nèi)ド险n后,訓育主任都會逐間檢查。發(fā)現(xiàn)有不整潔的屋子,是要被叫到她的辦公室批評的,學生們稱之為‘吃大菜’。這些說來都是小事。但良好的生活習慣反映的卻是學生是否有教養(yǎng)。

“學校向以它的英語教學著稱。今天的人們也許很難想象,我們當年沒有專為英語教學編制的教材,更沒有英文語法書!我們讀的是英文原版的古典文學小說。今天有些已經(jīng)翻譯成中文的小說如《簡·愛》《傲慢與偏見》《雙城記》等,其原文著作都曾經(jīng)是我們的課本。甚至莎士比亞的原著劇本也曾是我們高中的讀本。老師挑重點的章節(jié)在堂上講,其余部分留作課外閱讀。語法、詞法等都在講授課文的過程中結(jié)合起來講解。老師引導我們從文學角度來理解和欣賞課文,往往讓我們聽得出神。從這些經(jīng)典作品中,我們不僅積累了對英語豐富的感性認識,更開闊了眼界,對西方世界的文化、歷史和人文習俗也有了了解,從而學會如何用英語思考并用符合英語習慣的表達方式寫英文作文或讀書報告。

“練習是多種多樣的。模仿原著寫自己的小故事,或?qū)⒃械囊欢尉幊啥虅”闶蔷毩曋环N。老師往往讓我們上臺講自己編寫的故事。這種練習是經(jīng)常性的,久而久之,上臺講話或演戲成了家常便飯,使所學到的詞匯、語法,連同語音、語調(diào)都變成了活的知識,根本不需要死記硬背。學校里有非常好的開架圖書館,老師們都鼓勵我們廣泛閱讀。

“回顧當年,母校從小培養(yǎng)我們有自信心,能獨立思考,教導我們養(yǎng)成‘誠懇做人,踏實做事’的良好風范。一個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nèi),我們有強烈的責任感,勇于面對挑戰(zhàn)。這種辦學方針遠非今天一味追求高升學率和索要高額贊助費的功利主義所能及?!?/p>

1952年7月,上海市教育局接管中西女中和圣瑪利亞女中,并把兩校合并為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學。

1935年,蔣英十六歲,轉(zhuǎn)入上海工部局女子中學學習。

2.在父親引導下走向音樂王國

蔣英的父親蔣百里業(yè)余時間很喜歡音樂,1906年赴德國留學期間,曾住在德國的一位音樂家家中,備受音樂熏陶,非常喜歡貝多芬的曲子,一些著名的片段哼唱自如。

蔣英回憶,她之所以能走上音樂道路,和父親蔣百里的支持密不可分。她說:“他喜歡音樂,當他留學德國的時候,住的那家的主人是業(yè)余音樂家,凡是有大音樂會、大歌劇,主人都帶著我父親去,我父親很欣賞,很欣賞。我父親最喜歡貝多芬,貝多芬曲子的主題他都能哼哼出來。他也教我,他看見我小時候喜歡蹦跳,也喜歡唱歌,就說,這個孩子將來學音樂吧!我學音樂的第二個原因是,我們在上海上的中學是教會學校,他們有一個音樂組,有四個老師教鋼琴,而且學校里有很多鋼琴,我就報名學鋼琴了。八點鐘上課以前半個小時一定要去練琴。我練得很有樂趣,回來就告訴父親,跟父親說我天天練琴,練得很好、很有樂趣,你給我買一架鋼琴吧,所以父親就給我買了一架鋼琴。由此我就走入音樂之道了。”

2009年9月7日,九十歲的蔣英做客央視《音樂人生》。她說,是父親蔣百里將她帶進了音樂王國。蔣英在鳳凰衛(wèi)視《中國記憶》欄目中也回憶了這段往事:“有一天我放學回來,家里來了一架鋼琴。當時我才高小,五六年級的時候,父親給我買了一架鋼琴,那時候我就與音樂分不開了?!?/p>

蔣百里文才很好,只是文名被將名所掩,詩名又為文名所掩。在日本時,他就主編了革命刊物《浙江潮》,并撰寫了創(chuàng)刊詞。在德國期間,他曾拜德文老師阿司特夫人為干娘。三十年后重游柏林時,這位老大娘向蔣百里的兩位女兒述說蔣百里往年的生活:“柏林多得是橡樹,秋天到了,橡樹的葉子落下來鋪在地面上,黃澄澄的,就像天公織成的地毯一樣,淡淡的陽光從繁密的樹丫里透出來,恍如一幅燦美的畫圖。樹林的兩旁直挺挺地躺著兩條人行道,在謖謖的松風下,有人席地而坐,朗誦德國詩人歌德的作品,依稀如神仙中人。此人就是你們的父親?!?/p>

這位“神仙中人”所購文史方面的書比軍事方面的書更多,性又好游,曾暢游德國各地名勝,跟隨梁啟超去歐洲考察,在佛羅倫薩瀏覽雕刻及古畫,對歐洲文藝復興時代悠然神往,回國后著譯過《歐洲文藝復興史》《近世我之自覺史》等書,曾與鄭振鐸、沈雁冰等發(fā)起組織“文學研究會”,與胡適、徐志摩等組織新月社,其在文史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詣。

蔣百里多才多藝,通曉多種外語。他主張對女兒們因材施教,適合哪個方面發(fā)展就去從事哪個方面的工作。

蔣英的兒子錢永剛評價外公蔣百里對他的女兒們?nèi)绾我虿氖┙虝r說:“他對女兒的熱愛一點都不遜色于對兒子,這在那個時代是很難做到的。他一點也不冷落女兒,觀察女兒的成長。在適當?shù)臅r候他會告訴你適合干什么?!?/p>

“外公觀察到我媽喜歡藝術(shù),就說,小三,你去學藝術(shù)。后來我媽說,‘我覺得念藝術(shù)很順很通,書也念完了,也成才了’。其實是外公把她的積極性調(diào)動起來了。

“二姨有營養(yǎng)學方面的愛好,外公就讓她學營養(yǎng),后來干得挺好。四姨有經(jīng)商方面的才能,就去經(jīng)商。記得美國前國務(wù)卿基辛格去比利時,就住我四姨開的那飯店?!?/p>

“五姨從小語言才能很好。到四川去,三個星期就學會了四川話。外公一看,啊,你去學語言。后來我五姨英語、德語都精通。”

蔣百里對女兒也從不疾言厲色。錢永剛講了一個小故事:“我媽初中那會兒做作業(yè),數(shù)學題。外公說,你做你的題,我看看。一看,看出問題來了。外公呵呵一笑,你這兒改一改。我媽被提醒后,果然就改對了?!?/p>

“作為一個軍事理論家,那肯定得除了武好,文也得好。要有文的基礎(chǔ)才能當。外公從私塾到求是書院,都是打好文的基礎(chǔ),后來留學學軍事,沒有文,也不行。他對子女都是講究言傳身教,我從母親對我的教養(yǎng)就可以看出來?!?/p>

說起外公的家教,周瑾和錢永剛都是一個觀點,就是因材施教。她也說:“外公從小就教育女兒們要自立,要發(fā)揮長處。我媽媽因為最小,所以外公很寵愛她,工作的時候也要把我媽抱在他膝蓋上。我媽媽有很深的印象,去歐洲的時候,比如坐船到蘇伊士運河,在羅馬,在巴黎……外公用他淵博的人文地理知識,一路走一路給女兒講解。媽媽一直覺得外公真是一個好父親?!?/p>

蔣百里年輕時有“善騎者”之稱,他也喜歡領(lǐng)著女兒們騎馬。關(guān)于騎馬,他有很多竅門,像“第一要練膽”“不能怕跌”“善于臨機應(yīng)變”等。有一年,一家人到青島避暑,他每天天未亮就把女兒們叫起來,每人一匹馬,在海濱淺灘上散步。有時乘馬到了山頂,他一聲口令“當心”,鞭打著女兒們所騎的馬,那些馬就騰云駕霧般跳下山去。有時候女兒喊救命,蔣百里便笑著說:“這是第一課,你們要學會自己救自己的辦法?!?/p>

有一次,蔣英偷偷跑到馬房外試騎父親那匹白馬。白馬發(fā)覺背上的不是主人,一氣之下,在院子空地繞了兩個圈子后突然奮身沖入馬房。此時,蔣英從馬上跳下來是不可能的,不跳又有撞破腦袋的危險,說時遲那時快,她急中生智用手攀住了馬房的屋檐。但兩腳懸空,手又抓不牢,她一下子跌在地下。蔣英覺得又疼又丟臉,一句話也不說,這時的她只有十三歲??匆娕畠翰徽f話,蔣百里心里很慌,生怕她受了重傷。發(fā)現(xiàn)女兒無恙后,他拍著她的肩膀安慰道:“別害臊,你今天才算畢業(yè)了?!?/p>

眾所周知,蔣英出身名門,是一位大家閨秀。錢永剛說,母親蔣英雖然有著十分優(yōu)越的生活環(huán)境,但外祖父對這幾個女兒卻從來不慣養(yǎng)。他采取“中西合璧”的教育方式,讓她們接受比較嚴格但卻非常豐富的教育。從“中學”方面來說,母親從小就背誦唐詩宋詞,聆聽歷史故事,對傳統(tǒng)文化了解很深,也因為生在將門,所以對中國歷史上民族英雄的故事尤其耳熟能詳。而在“西學”方面,受到外祖父的影響,母親很早就開始學習鋼琴,她在中西女中就讀時走上音樂之路,按外祖父的話來說就是“擇其性之所近而輔導之”。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