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康橋
面對徐志摩的感情,林徽因選擇了向自己的父親尋求幫助,其實林長民也十分欣賞這個充滿才情的小伙子,他多次和徐志摩書信,非常欽佩這個年輕人的談吐。林長民甚至代替女兒與徐志摩書信往來。
仲昭愛覽:
前書計達。未及旬日,乃有不欲相告,而又不忍不使吾仲昭一聞之訊。雖此事關(guān)吾生死,吾今無恙。昭讀此萬勿憂惶,憂惶重吾痛,昭為吾忍之。中旬別后,昭返常熟,吾以閩垣來電,再四受地方父老兄弟之托,勉任代表。
當時茍令吾昭知之,必以人心相背尚屬一斗訌時代,不欲我遽冒艱險。然迫促上道,我亦未及商之吾昭,遂與地方來者同行赴寧。車行竟日,未得一飽。入夜抵下關(guān),微月映雪,眼底繽紛碎玉有薄光。倏忽間人影雜遝,則亂兵也。下車步數(shù)武,對面彈發(fā),我方急避,其人追我,連發(fā)未中。但覺耳際頂上,飛火若箭,我昏,撲地有頃。兵亦群集,訊我姓名。我呼捕狙擊者,而刺客亦至,出上海新將軍捕狀,指我為敵探,遂繩系我送致城內(nèi)軍令部,囚車轢雪,別有聲響。二十里間,瘦馬鞭曳,車重路難,我不自痛,轉(zhuǎn)憐茲畜;蓋同乘者五六人,露刃夾我,載量實過馬力。寒甚,我已破裘淋濕,遍體欲僵。只有一念語昭,心頭若有熾火,我增溫度。夜半抵營門,立候傳令。又經(jīng)時許,門開,引入一廳事,曰是軍法庭,數(shù)手齊下,解余衣搜索,次乃問供。我不自憶夾帶中帶有多少信件,但見堂上一一翻閱。問曰黃可權(quán)何人,答曰吾友,河南代表,分道赴武昌矣。又曰昭何人,我聞?wù)衙?,神魂幾蕩。蓋自立候營門后至此約二時間,念昭之意,已被邏騎盤問,軍吏搜索,層層遮斷。今忽聞之,一若久別再晤,驚喜交迸。少遲未答,咤叱隨之,則曰亦吾友。曰黃函敘述事跡,尚無疑竇,昭函語氣模糊,保無勾煽情事?再三詰問,我正告之曰,昭吾女友,吾情人,吾生死交,吾來生妻。函中約我相見于深山絕巘中,不欲令世間濁物聞知,無怪麾下致疑之。今若以此函故磔我,較之中彈而死,重于泰山矣;三彈不中,而死于一封書,仇我之彈,不足亡我,憂我之書,乃能為我遂解脫,吾甘之也!此虜聞我怒罵,乃微笑曰,好風流!聽候明日再審。于是押送我一小室中,有褐無被,油燈向盡,煙氣熏人。我困極饑極,和衣躺下,一合眼間,窗紙已白。默祝有夢,偏偏不來。忽念世事,覺得人類自家建設(shè),自家破壞,吾勇吾智,吾仁人愛物之性,盡屬枉然。此是吾平生第一次作悲觀語。自分是日再審,必將處決。但愿昭函發(fā)還,使我于斷脰前有嗓,尚能高聲一朗讀之。于是從頭記憶,前后凌亂,不能成章,懊憹起步,不覺頓足。室外監(jiān)卒突入,喝問何事,不守肅靜。彼去我復(fù)喃喃,得背誦什八九喜不自勝。嗚呼吾昭!昭平日責我書生習氣,與昭競文思,偏不相下,今則使我傾全部心力,默記千百余字,亂繭抽緒之書,一讀一叫絕,不足以償吾過耶?吾昭,吾昭!昭聞此不當釋然耶?有頃求監(jiān)卒假我紙筆,居然得請,然吮墨濡寫,不能成文,自笑丈夫稍有受挫折,失態(tài)至此!計時已促,所感實多,一一縮其章句,為書三通,一致吾黨二三子,一致老父,一致昭也。正欲再請,乞取封面,窗外槍響,人影喧鬧。問何事,監(jiān)者答云,兵變。復(fù)有人馳至,曰總司令有令,傳林某人,書不及封,隨之而去。至一廣庭,繞廊而過,候室外,有人出,則夜來審問者,揖余曰,先生殆矣!余曰,即決乎?曰否,今已無事,昨夕危耳。入則酒肉狼藉,有人以杯酒勸飲。我問誰為總司令,曰我便是。我問到底何事,彼云英士糊涂,幾成大錯。我知事已解,總司令且任根究,英士上海將軍字也。嗚乎吾昭,此時情境,恨不與昭共視之,將來或能別成一段裨史,吾才實所未逮。昭近狀恐益多難堪事,我乃刺刺自述所遇,無乃為己過甚?此間事解,我已決辭所任,盼旬日內(nèi)能脫身造常,與昭相見,再定大計,并請前此未及就商之罪。蒼蒼者留我余生,將以為昭,抑將使我更歷事變苦厄,為吾兩人來生幸福代價耶?旬日期近,以秒計且數(shù)十萬,我心怔動,如何可支。我吻昭肌,略擬一二,亦作鎮(zhèn)劑,望昭察之!
苣冬書
千九百十一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雖然內(nèi)心之中十分欣賞這個青年才俊,但林長民并不想過多干涉女兒的情感問題,面對女兒的求助,他選擇帶女兒回國。林長民替徽音書信給徐志摩:“足下用情之烈,令人感悚,徽亦惶恐不知何以為答?!彪S后,父女兩人動身回國,1921年10月回到家中。
林徽因要回國的消息讓徐志摩陷入了深淵,他不允許那朵純潔的白蓮花離他而去,那一刻,他仿佛聽見了自己心碎的聲音。黑夜吞噬了周圍的美麗景色,綠蔭和河水都不見了,在昏暗的燈光下,徐志摩呆坐在書桌前,胡亂地擦了擦眼鏡上的灰塵,他知道,自己的女神還是離開他了。
康橋那兒有他們肩并肩的印記,劍橋圖書館是他們探討文學的地方,這一切的一切都讓徐志摩沉浸其中無法自拔。這世間最殘忍的感情就是原本攜手走過的路,如今卻要一個人去回憶了。林徽因雖然回國了,可她帶給徐志摩的震撼還在,太多的情感交織在一起成了一首首膾炙人口的詩歌。
不久,徐志摩收到了張幼儀產(chǎn)下兒子的喜訊,而他卻郵遞給張幼儀一張離婚申請書,看著無情而決絕的紙上寫滿的內(nèi)容,張幼儀只能是無奈地笑了笑,她一貫?zāi)鎭眄樖?,可這次卻堅決不肯在紙上簽字,除非再見上徐志摩一面。這種異乎尋常的堅持讓遠在倫敦的徐志摩沒有任何辦法,他只想盡快處理完這段婚姻,之后對自己心愛的姑娘表白。他決定立即去巴黎見張幼儀,快刀斬亂麻。
兩個人的見面平淡而平靜,張幼儀想要先征求父母意見,之后再談離婚的事,可徐志摩卻厲聲拒絕了:“不行,不行,你曉得,我沒時間等了,你一定要現(xiàn)在簽字……林徽因要回國了,我現(xiàn)在就要離婚!”張幼儀瞬間錯愕,直到此刻她才明白,不管是自己還是剛出生的孩子,或者是遠在他鄉(xiāng)的父母和長子,加在一起的分量都比不上林徽因。
張幼儀簽下了離婚協(xié)議書,便毅然決然轉(zhuǎn)身離開了,而她的“前夫”只顧盯著離婚協(xié)議書看,沒有和她說過一句話。就這樣,張幼儀成了民國以來新式離婚的第一人。
友人胡適曾經(jīng)在徐志摩去世后寫下《追悼志摩》的文章,上面有一段敘述:“他正式向他的夫人提出離婚,他告訴她,他們不應(yīng)該繼續(xù)他們的沒有愛情沒有自由的結(jié)婚生活了。他提議‘自由之償還自由’,他認為這是‘彼此重見生命之曙光,不世之榮業(yè)’。他說‘故轉(zhuǎn)夜為日,轉(zhuǎn)地獄為天堂,直指顧間事矣……彼此尊重人格,自由離婚,止絕苦痛,始兆幸福,皆在此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