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楹聯的本質

楹聯知識手冊 作者:季世昌,朱凈之 著


第一章 楹聯的本質

第一節(jié) 導言

自從有人類以來,整個人類社會的全部歷史,就是一部建設符合人類生存、發(fā)展和幸福所需求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歷史。每一個國家和民族,都在自己特定的自然地理條件、社會歷史條件和文化心理條件下創(chuàng)造著具有個性特色的文明價值和文化形態(tài),并以此對人類文明總體發(fā)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一個國家和民族,就精神文化方面來說,它首先創(chuàng)造的是國家和民族的東西,但同時又是在特定的國際關系和世界文化背景下孕育產生的帶有世界性意義的東西。這些精神文化財富,既是民族的,也是屬于全人類的,因為它代表著特定歷史時期人類精神文化所達到的水平和繼續(xù)發(fā)展的基礎。與此同時,我們也應當看到,人類的創(chuàng)造力是極其活躍而多能的。有些國家和民族,由于具有某些特殊的情況和獨異的條件,也會創(chuàng)造出獨具一格的純屬于自己的文化形態(tài)。這種獨創(chuàng)而又特殊的文化形態(tài),雖然不能直接地被其他民族的文化吸收和融合,但它仍以其形質之奇和意趣之美,如同奇花異卉,裝飾著千姿百態(tài)、美不勝收的人類文化大觀園,并以其曲折的形式為世界文明的發(fā)展提供思想上的啟迪和創(chuàng)新的借鑒。我國的楹聯就是這樣。

現在讓我們來欣賞幾副反映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楹聯??纯撮郝撌窃鯓右运毺氐男问剑枥L了中華民族作為炎黃子孫五千年來所創(chuàng)造的光輝燦爛的歷史,中華兒女怎樣以自強不息的精神,奮斗、創(chuàng)造、進取、奉獻,為人類文明做出巨大而杰出的貢獻。

河南淮陽太昊陵墓清代王掌絲題聯曰:

泄造化之機緘,萬世文章開易象;
規(guī)山川之形勝,千秋陵寢奠淮陽。

黃河流域的中原地區(qū),即所謂華夏地區(qū),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搖籃。太昊即古帝伏羲,相傳為中華民族的始祖。這副楹聯頌揚了太昊的赫赫功績,他發(fā)露了“造化之機”,與女媧兄妹相婚而繁衍了人類,創(chuàng)制了八卦而開發(fā)了“萬世文章”,規(guī)劃了山川地理而形成了錦繡江山。太昊的形象,乃是中華民族集體塑造的自我形象。對太昊的稱頌,實際上就是對中華民族始祖集體化身的贊頌和景仰。又如:四川青城山古黃帝祠于右任題聯寫道:

啟草昧而興,有四百兆兒孫,飛騰世界;
問龍何道?是五千年文化,翊衛(wèi)神州。

中華民族從誕生、成長以至成為具有悠久歷史和優(yōu)秀文化傳統的民族。在這一過程中,逐漸形成和發(fā)揚著勤勞、勇敢、智慧、追求真理和正義、崇尚文明和幸福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獲得“文章大國”、“禮儀之邦”的美譽,真是“物華天寶;人杰地靈”(集唐代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名句聯)。一九八〇年蘇州費之雄在全國十八市職工書畫篆刻展覽會上的題聯對此做了精彩的概括:

泰岱日,洞庭月,黃山松,西湖堤,漓江水,南海潮,黃果瀑,故宮殿,昆侖雪,珠穆峰,江南園林,北國長城,阿里林濤,天塹三峽,點神州錦繡江山,增吾胸中丘壑;

諸子文,屈原騷,相如賦,司馬史,右軍帖,道子畫,李杜詩,蘇辛詞,漢卿曲,雪芹夢,龍門石窟,秦漢古墓,敦煌彩筆,雄文四卷,數中華燦爛文化,壯我筆底波瀾。

中國共產黨的創(chuàng)始人李大釗寫過一副有名的題贈聯:

鐵肩擔道義;
妙手著文章。

聯文僅改明人楊繼盛題聯的一個字,卻另鑄新義,抒發(fā)了中國共產黨人的豪情壯志,同時又恰恰是我們整個中華民族的藝術寫照。為了統一、團結、和平、發(fā)展、振興、文明和幸福之大義,中華民族任重道遠,自強不息,煉就一副鐵肩鋼脊,一腔浩然正氣。

今天,古老的中華民族已經煥發(fā)起青春的活力,在社會主義天地里,進行更偉大的開辟、創(chuàng)造、振興、貢獻,猶如一條昂首騰飛的巨龍。一九八三年春節(jié)中央電視臺等四單位迎春征聯第三聯就吟出了中華民族繼往開來,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而奮斗的新的歷史使命和崇高偉岸的形象。

出山海,踞嶺催濤,縱觀千秋華夏風流史;
立昆侖,倚天仗筆,好繪四化神州壯麗圖。

通過以上所舉的幾副楹聯,我們可以看出:它不僅記錄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歷史和燦爛文化,而且含蘊豐富,形象生動,形式整齊,音韻和諧,充分顯示了楹聯本身是一種思想藝術性很強的文學樣式,它是中華民族的古老文化中有待于進一步開發(fā)的蘊含極為豐厚的藝術寶藏之一。深入地開掘和研究我們民族的這一獨創(chuàng)的文化建樹,繼承和吸收這份文化遺產,讓我們的人民從中認識我們祖先的創(chuàng)造偉力和藝術才華,深刻地了解我們民族以往的文化生活和精神世界,乃是培養(yǎng)和提高全民族的思想文化素質,振奮民族精神,發(fā)揚優(yōu)秀的民族傳統的內在條件,更是建設我們國家和民族的高度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歷史文化基礎之一。

楹聯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特產之一,它構成了我國人民一千多年來文化生活的一個重要側面,并反過來對人們的生活、思想、感情和文化心理素質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因此,發(fā)掘和整理楹聯遺產,研究和闡述楹聯史和楹聯學的理論,既是歷史給我們規(guī)定的任務,又是現實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對我們提出的要求。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