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民國臨水照花人
臨水照花
她的文字像一把華麗又寒冷的劍,而她是那個臨水照花人,優(yōu)雅地揮舞她的劍,可以舞動落花的爛漫,亦可以粉碎明月的光芒。
月色傾城。這是上海灘,一座遍地都是傳奇的都市。多少人,在這個充滿誘惑的人間劇場,一意孤行地導(dǎo)演悲歡。從繁華燦爛,到寂寞黯然,消耗的也不過是數(shù)載光陰。時令徙轉(zhuǎn),浪里浮沉,有些人想要記住卻已遺忘,有些人想要遺忘卻總會記起。今夜,不知道那場沉睡多年的海上舊夢,又將被哪個行色匆匆的過客喚醒。
后來才知道,曾經(jīng)許諾了地老天荒的人,有一天會分道揚鑣;曾經(jīng)說好了永不相見的人,有一天會不期而遇。緣分這條河流,從容流淌,從來就不是你我所能把握的。張愛玲說過:“于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遇見的人,于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里,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那也沒有別的話可說,唯有輕輕地問一聲:‘噢,你也在這里嗎?’”
你也在這里嗎?誰曾有幸,被這一聲婉轉(zhuǎn)的詢問,絆住了即將遠行的步履。在恍惚的幸福中,做短暫的停留。原以為,這位穿過民國煙雨的驚世才女,無須在情感的路上依附于任何人。可她在熙攘人流中,還是為了一個陌生背影,轉(zhuǎn)身回首。她終是俗世女子,渴望一個人可以用溫情填滿她凄涼的內(nèi)心,從此與之煙火一生。
關(guān)于張愛玲,也許她的故事充滿迷幻,讓許多人無法真正懂得。但她的名字,是眾所周知的。想起她,總忘不了那張塵封多年的黑白照片。穿一件舊色卻華麗的旗袍,昂著高貴的頭,孤傲又漠然地看著凡塵往來,那么地不屑,那么地?zé)o關(guān)悲喜。她是美的,帶著極致的璀璨,亦帶著堅定的孤獨。讓她做個尋常平庸的女子,自是不能。
在她不曾邂逅愛情的時候,已知愛是一場局,聰明如她,也只能做個局外人,無法真正知曉局內(nèi)的境況。當(dāng)她過盡千帆,抵達那個久違的渡口,卻不知,流年偷換,歲月山河早已物是人非。明知飛蛾撲火,可她還是不管不顧地縱容自己,直到在最絢爛的時候灰飛煙滅,化作一地殘雪,終肯作罷。
胡蘭成說,張愛玲是民國世界的臨水照花人。不錯,張愛玲是靈性女子,她的文字似乎通曉世事,實則她的經(jīng)歷卻很薄淺。她無須深入紅塵,這個時代的一切自會來與她交涉。她不想成為傳奇,可是她本身就已是傳奇。張愛玲的才情是與生俱來的,所以,她會在恰當(dāng)?shù)臅r候,恰當(dāng)?shù)刈晕揖`放,自我枯萎。
世間沒有一種植物配得了她,包括那種叫作獨活的藥草也不能??伤齾s說:“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里,但她心里是歡喜的,從塵埃里開出花來。”多么深情款款的話,莫說是倜儻風(fēng)流的胡蘭成,哪怕是任何一個平凡男子,都會對她俯首稱臣??赡菚r的張愛玲,只為胡蘭成花枝招展。并非她情迷雙目,而是她需要一場不同凡響的愛,來裝扮青青韶華。沉淪之時,亦是清醒。
于是,胡蘭成做了那個幸運的賞花之人。他亦是真的愛了,因為張愛玲是他人生中一段意外的驚喜,是命定的恩賜。胡蘭成的一生,邂逅了無數(shù)女子,他用最浮華的姿態(tài),跪拜在她們的裙擺之下,最后都如愿以償。但張愛玲是唯一的傳奇,也是他耗盡一生都還不了的情債。
胡蘭成當(dāng)初寫下“愿使歲月靜好,現(xiàn)世安穩(wěn)”的詞句,許下“同住同修,同緣同相,同見同知”的諾言??裳矍爸朔既A依舊,他卻風(fēng)云更改。不是遺忘,而是紅塵路上山遙水遠,他需要太多風(fēng)景的相陪。如今試想,倘若胡蘭成果真守諾,愿和張愛玲安穩(wěn)度日,張愛玲又是否真的可以做到如藤纏繞,不離不舍?
很難想象,這樣一個骨子里冷傲疏離的女子,如何能夠一花一草,一塵一土,那般堅守得情深意長。胡蘭成亦曾說過,張愛玲是個無情之人。在他認定是應(yīng)當(dāng)?shù)母星?,在張愛玲那兒都是沒有的應(yīng)當(dāng)??蓮垚哿嵴娴臒o情嗎?或許在她心底,情感分成許多種,有些愛相處若即若離就好;有些愛則需要將自己磨碎,和著歲月一起熬煮喝下去,才肯罷休。
不是張愛玲無情,而是千萬人當(dāng)中,她錯遇了那個人。胡蘭成的背離,讓她覺得春水失色,山河換顏;覺得愛是懲罰,是厭倦。所以,當(dāng)她覺知一切無法挽回時,做了一次傾城的轉(zhuǎn)身。而那個自以為是的男子,還認為她會守著那座古老的公寓,為他等到新月變圓。殊不知,衣櫥里各式花樣的旗袍還在,留聲機的老歌還在重復(fù)旋轉(zhuǎn),而人已放縱天涯。
張愛玲說,愛過之后的心,像被水洗過一樣潔凈。胡蘭成的背棄,確實令她悲戚,可她依舊淡定地說:“我倘使不得不離開你,亦不致尋短見,亦不能再愛別人,我將只是萎謝了。”說這句話的時候,張愛玲的心就是一面深不可測的湖。雖被人投石問路,卻寧靜平緩,波瀾不驚。
此后,是平庸,是驚世,是絢麗,是落魄,都與人無關(guān)。那種攜手花開,靜看日落的煙火愛情,她早已不屑。背井離鄉(xiāng),是為了無愛無恨地活著;離群索居,是為了被人無聲無息地忘記。所以,她后來沒來由地選擇和一個年過花甲的異國老者執(zhí)手相望,亦是值得原諒。并非她不舍得萎謝,而是繁花疏落,需要一個百轉(zhuǎn)千回的過程。
是否幸福,已不重要。是否可以走到終點,亦是無謂。當(dāng)她誓與紅塵決絕時,她就打算再也不回去了。顯赫的家世,沒落的貴族,風(fēng)華的過往,都做了漂水浮萍。那些費盡心思來算計自己結(jié)局的人,其實早被命運算計。莫如做一個寡淡的人,任憑世事桑田滄海,我自從容不迫,無痛無恙。
日子原該這樣樸素?zé)o華的,是時間左右了我們太多,才給了我們闖蕩江湖的勇氣,給了我們踏遍河山的決心。然而,歲月終究不肯饒恕,你走過的一山一水,要用一朝一夕來償還。許多時候,以為幸福觸手可及,可它卻在天明的窗外,需要等到朝霞破暝的晨曉,才能將門環(huán)叩響。
在她韶華初好的時候,寫過這么一句話:“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蚤子?!痹撌窃鯓用鞒旱呐?,才能夠悟得如此醒透。仿佛她真的是個天才少女,可以煮字論命,卜算前世今生之卦。她明白,人生從來就不是唐詩宋詞,不是陽春白雪。所以,有一天,如若遭遇了種種風(fēng)霜不幸,實屬尋常。而塵世于她,不過是一件遮身蔽體的旗袍,褪去了,便什么也不是。
她的文字像一把華麗又寒冷的劍,而她是那個臨水照花人,優(yōu)雅地揮舞她的劍,可以舞動落花的爛漫,亦可以粉碎明月的光芒。如果說她曾經(jīng)誤入花海,是為了成全一場姹紫嫣紅的花事,那么匆匆旅途中,一次驀然回首的遇見,也只是剎那驚鴻的留影。不是她轉(zhuǎn)身太急,而是沒有人值得她等到遲暮。
是那萬水千山過盡,是那春風(fēng)誤了一生。盡管世事依舊,可她無所畏懼,在無可回憶的時候,牽掛已是多余。心如夜雨滌塵,真的干凈了。她讓自己孤獨遺世,活到雞皮鶴發(fā),活到忘記自己當(dāng)年的模樣,甚至名和姓。多么徹底啊,也只有張愛玲,可以這樣孑然獨我,不同流俗。
十六年前的那個月圓之夜,她沉沉睡去,并且再也沒有醒來。那一晚的時光,寂靜無言,仿佛聽得到塵埃落地的聲息。許多人都在這樣猜測,張愛玲轉(zhuǎn)世后,究竟去了哪里,化作什么。可我至今相信,沒有任何生物可以取代她。這樣的女子,根本就不需要來生,一生足矣。
眾生皆有情,眾生皆過往。愿此時平淡,若彼時燦爛。唯有真正擁有,才不負一世光陰。風(fēng)流云轉(zhuǎn),又是清秋時節(jié)。也許我們真該相信,那個叫張愛玲的女子,著一襲華美旗袍,穿過民國煙雨,穿過舊上海悠長的弄堂,正風(fēng)情款款地向我們走來。
簪纓世族
生命原本就充滿了太多的驚奇與杜撰,沒有誰可以清楚地詮釋那些隱藏在劇幕后的謎底。
落霞孤鶩,秋水無塵。倚一扇老舊的軒窗,看過落花飛雨,又見明月中天。終于明白,只要內(nèi)心澄明,哪怕處身亂世,風(fēng)云驟起,日子亦可以簡靜清朗。李白有詩吟:“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的確,無論世事山河如何覆雨翻云,那一輪明月,始終凈若琉璃,千里澄輝。
人世浩蕩,我們只不過是寥廓銀河里的一顆星子,是碧藍滄海里的一朵浪花。關(guān)于如何降落到這人間,我們一無所知;關(guān)于降臨到哪里,亦是無從選擇??傊?,前世的榮華與清苦,喧鬧與岑寂,都和今生無關(guān)。生命原本就充滿了太多的驚奇與杜撰,沒有誰可以清楚地詮釋那些隱藏在劇幕后的謎底。
張愛玲亦是一顆星子,只是恰遇晚云收起,她比凡人更明亮些。九十年前一個寒意漸起的秋日,她出生在十里洋場的上海。那一天,是農(nóng)歷八月十九。月圓之后的幾日,想必夜間仍有清輝鋪灑在瓦檐里弄、閣樓窗臺。仿佛她就這樣與秋月結(jié)緣,被這一剪清涼縈繞了一生。
世間因緣和合,并非偶然。多年以后,她寫了這么一句話:“月亮該是銅錢大的一個紅黃的濕暈,像朵云軒信箋上落了一滴淚珠,陳舊而迷糊?!边@個女孩,在未經(jīng)多少春風(fēng)秋雨時,便已世事洞明,人情練達。有人說,張愛玲驚世不凡的才情,緣于她高貴的血統(tǒng)。所以,至今人們提起張愛玲,仍津津樂道于她簪纓世族,豪門之后的身份。
殊不知,隨著大清帝國的衰落,那些冠蓋如云的晚清貴族,早已失去了可以炫耀的資本,背負著一種無所適從的頹敗與沒落生存于民國。張愛玲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的張家公館,臨近蘇州河。這座清末民初的老洋房,是晚清名人李鴻章留給后代的禮物。
我們甚至可以想象當(dāng)年這座宅院是何等氣派,高雅園林,逸趣橫生。陽光抵達之處,盡是草木蔥蘢。歷史更替,幾十載的光陰,已將諸多如此豪門大族化作塵土。從此,朝代又多了一個觸摸不到的暗傷。張愛玲在這座老宅里,還可以感受到先人的余溫。只是輝煌的過往,已不復(fù)存在。
張愛玲后來有過一段很是動情的話:“我沒趕上看見他們,所以,跟他們的關(guān)系僅只是屬于彼此,一種沉默的無條件的支持,看似無用,無效,卻是我最需要的。他們只靜靜地躺在我的血液里,等我死的時候再死一次。我愛他們。”這里的“他們”,自然也包括李鴻章。可見張愛玲并非真的無情,在她看似冷艷的外表下,藏著一顆熱誠懷舊的心。
李鴻章,晚清重臣,官至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華殿大學(xué)士。張愛玲的祖父張佩綸在青年時代是個舊時官場的清流人物,耿直自負。他不僅在正史上留名,還被寫進著名的四大譴責(zé)小說之一的《孽?;ā分小T趶埮寰]年過四十、仕途不濟之時,李鴻章對他伸出了援手,將年僅二十二歲的愛女李菊耦許配給他。究其緣由,或許是因為政治,或許因為其他,已不得而知。
然而,張佩綸在官場上大勢已去,他沒能東山再起。但李鴻章沒有虧待他們,送給女兒殷實富足的嫁妝。至于田地多少,房產(chǎn)幾處,古董價值幾何,沒有準確數(shù)目。但是幾十年后,分到張愛玲父親名下的財產(chǎn),計有花園洋房八處及安徽、河北、天津的大宗田產(chǎn)。
笙歌歸院落,燈火下樓臺。歷史就像一場散去的戲,可那氣焰熏天的繁鬧,在時代的夜空久久回蕩,不肯退去。甲午戰(zhàn)爭爆發(fā),北洋水師又遭敗績,大清國被迫簽下屈辱的《馬關(guān)條約》。李鴻章也因此成了民族罪人,門庭冷落。不久后,李鴻章在落魄不達的悲哀中死去。而張佩綸變得更加頹廢,借酒澆愁,度過殘生。
李鴻章死后僅一年多,張佩綸也抑郁而終,拋下了愛妻和一子一女。男孩是張愛玲的父親張廷重,女孩就是張愛玲一直深為喜愛的姑姑張茂淵。由盛而衰的家族,帶給他們的是一種難以言狀的傷感。盡管前朝留下的萬貫家財,讓他們依舊可以過上錦衣玉食的生活,可有一天終會坐吃山空。如此境況,像是日落前的短暫余暉,有一種無可挽回的遺憾和壯美。
在民國初年,這樣沒落的貴族家庭數(shù)不勝數(shù)。他們從賓客如云的盛景,剎那間跌入了無人問津的角落。有人滿腹牢騷,有人醉生夢死,有人惶恐不安,也有人簡樸度日。他們寄居在祖上遺留的房舍里,隔著軒窗看紛呈萬象。曾幾何時,這是屬于他們的絢麗時光,如今卻成了別人的風(fēng)景。
張愛玲的父親張廷重,做了這個時代的悲劇人物。他自小熟讀八股文,終日繞室吟哦??勺詮目婆e廢除后,他滿腹學(xué)問,已是英雄無用武之地。盡管他也想跟隨時代激流,走出這個腐朽家族的陰影,可是前朝名臣后裔的身份,讓他在新舊雜陳的人生況味里進退兩難,他這一生都沒有擺脫祖上遺留下來的風(fēng)氣。而他的人生,還不曾揚帆遠航,就已失去方向。
張愛玲還記得,小時候見到父親屋里到處亂攤著各式小報,讓她有一種回家的感覺。此后,張愛玲喜歡讀市井小報,也是受到父親的影響。乃至她對《紅樓夢》《三國演義》的興趣,也是源自父親。她甚至在很小的時候,就能感知父親內(nèi)心那種無所適從的寂寞。她說,父親的房間里永遠是下午,在那里坐久了便覺得沉下去,沉下去。
后來這位前朝遺少,因無法舒展平生抱負,染上了抽大煙的嗜好。他期望用另一種與夢想大相徑庭的快樂,來麻醉自我。張愛玲和張廷重一樣,背負著七零八落的貴族血統(tǒng),用自己的方式,卑微又驕傲地活著。只是他們畢竟不是活在李鴻章的時代,所以,他們的榮辱并不直接相關(guān)。他們這一生,從未真正富有過。
張愛玲的母親黃素瓊,亦是名門千金。但她對這宗媒妁之言,宗族包辦的婚姻,并不情愿。她沒有上過新學(xué)堂,甚至還纏過腳??伤齾s拒絕陳腐,渴望新潮,她崇尚獨立,不愿依附像張廷重這樣的男人。張愛玲也說過她母親“踏著這雙三寸金蓮橫跨兩個時代”。
黃素瓊濡染了五四風(fēng)潮的新思想,成了民國初期一位時尚的新女性。她之后的人生,也因為她的果敢而生出許多意想不到的驚奇??催^一張黃素瓊的黑白照片,面容清秀,目光深邃,眉間自有一份孤傲與高遠。這樣的女子,如何經(jīng)受得起張廷重那種醉生夢死的活法?或許為了維持這段婚姻,或許為了孩子著想,她勸誡過、努力過,但那時的張廷重早已被鴉片迷了心性,縱是想要回頭,也力不從心了。
所以,黃素瓊干脆冷了心,給自己尋找樂趣,花心思學(xué)鋼琴、讀外語、裁剪衣服……任由張廷重在屋內(nèi)吞云吐霧,或在外面納妾嫖妓,她全然不顧。當(dāng)一個女人不再愛一個男人的時候,那個男人無論犯下怎樣的錯誤,她都不屑去過問。任何的詢問與低喚,都是煩膩的糾纏。黃素瓊不僅對丈夫漠不關(guān)心,甚至舍得丟下一雙兒女,去開始自己的人生。
張愛玲的姑姑張茂淵也是個新派女性,她與嫂子黃素瓊意氣相投,同樣看不慣兄長張廷重的頹廢。她們形同姐妹的感情,給這個沉悶的家庭增添了幾許鮮活的氣息。姑姑張茂淵給張愛玲以后的人生亦帶來了許多溫情,她曾經(jīng)說過:“亂世的人,得過且過,沒有真的家。然而我對于我姑姑的家卻有一種天長地久的感覺。”
張愛玲體內(nèi)雖流淌著貴族血液,可在不曾綻放便已凋謝的家族里,她的人生無疑添了更多的戲劇性。但我始終相信,一個人的才華與出身沒有瓜葛,一切因果,緣于前生。殊不知,命運之神早已守候在你今生必經(jīng)的路口,不期然地與你相遇。之后用他認定的方式,主宰你的一生。張愛玲這顆閃亮的星,亦跳不出柔軟的時光,逃不過塵世的種種劫數(shù)。
春意遲遲
既然沒有力氣去愛陌生的別人,那么就愛珍貴的自己。
春山如黛,垂柳畫橋。白云出岫,倦鳥還巢。采一束不知名的野花,扎一個紫藤的秋千架;看幾只燕子筑巢,或和幾只螞蟻對話。這樣美好的時光,仿佛留在那個叫童年的記憶里。悠長,不復(fù)與見。
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童年時光。無論幸或不幸,歡樂總比苦悶多。因為任憑世事飛沙走石,那顆童心始終光潔如鏡,純真美好。少年就開始做雨打芭蕉的夢,為賦新詞強說愁。之后那個漫長的成長過程,像是江南的梅雨季節(jié),怎么也看不到晴天。再往后的歲月,日影如飛,說老就老了。
驚世才女張愛玲,亦同我們一樣,有過一段簡約如畫的童年。也許她的童年并不盡如人意,但對于一個小小女孩,她所能銘記的,依舊是那些值得留戀的趣事。人的一生,最美好、最潔凈、最單純的回憶,莫過于童年舊事了。張愛玲后來在她的作品《私語》里,有過對童年那段日子比較細致入微的描寫。
張愛玲兩歲那年,張廷重因為和二哥張志潛的關(guān)系不和睦,舉家從上海搬遷到天津。張志潛是張廷重同父異母的二哥(大哥早夭),為張佩綸與原配夫人朱芷薌所生,比張廷重大十七歲。天津的那座洋房在英租界里,房子是當(dāng)年爺爺張佩綸結(jié)婚時自己購置的,也算豪華寬敞。張廷重來到這里,此后更是無人干涉,便有恃無恐地縱情享樂,自在逍遙。
那時候的張愛玲還不叫張愛玲,叫張煐。這個名字是誰給取的已不得而知,世人所知道的只是那個叫作張愛玲的民國才女。
在天津的生活,對小張煐和她弟弟張子靜來說,是明亮而靜美的。她曾說過,天津的家有一種春日遲遲的空氣,讓她喜歡。想來,她那時年紀尚小,所看到的只是浮華的表象,而歷史帶給那個家族的衰落陰影,她還不能體會到。
弟弟張子靜在晚年時對天津那段生活有過飽含感情的回憶:“那一年,我父母二十六歲。男才女貌,風(fēng)華正盛。有錢有閑,有兒有女。有汽車,有司機;有好幾個燒飯打雜的用人,姊姊和我還都有專屬的保姆。那時的日子,真是何等風(fēng)光?。 ?/p>
是的,何等風(fēng)光。倘若甘愿做一個平凡的人,安于現(xiàn)狀,守著殷實的祖業(yè),也算是一種幸福。但許多人始終念念不忘祖上的鼎盛光輝,還做著不可逆轉(zhuǎn)的前朝舊夢。他們的心在激流里漂蕩,永遠都無法平靜。
當(dāng)然,這些沉重的歷史,在小張煐的童年記憶里都不存在。她只記得院內(nèi)有一個秋千架,她的快樂時光以及童年的夢,在秋千架上放飛。她記得后院養(yǎng)了雞,夏日的中午她穿著白底小紅桃子紗短衫,紅褲子,坐在板凳上,喝完滿滿一碗淡綠色、澀而微甜的六一散,看一本謎語書,沉浸在迷幻的世界里,朦朧有趣。唱幾首童真婉轉(zhuǎn)的歌謠,歡快無比。
天井一角架著個青石砧,有個通文墨、胸懷大志的底下人,時常用毛筆蘸了水在上面練習(xí)寫大字。他瘦小清秀,講《三國演義》給小張煐聽?;蛟S是她自小就對文字敏感的緣故,小張煐沒來由地喜歡他,替他取了一個莫名的名字叫“毛物”。而毛物的妻子,被她稱為“毛娘”。毛娘生著紅撲撲的鵝蛋臉,水眼睛,藏了一肚子“孟麗君女扮男裝中狀元”的故事。
領(lǐng)弟弟的女傭喚作“張干”,裹著小腳,伶俐要強,處處占先。領(lǐng)小張煐的叫“何干”,因為帶的是個女孩子,自覺心虛,凡事都讓著她。也因此,張愛玲在小的時候就想到要男女平等,想到要銳意圖強,凡事務(wù)必勝過弟弟張子靜。后來張子靜在回憶錄里說:“她不必銳意圖強,就已經(jīng)勝過我了。這不是男女性別的問題,而是她的天賦資質(zhì)本來就比我優(yōu)厚?!?/p>
弟弟張子靜從小體弱多病,卻實在長得秀美可愛。小張煐任性好強,有著奇異的自尊心,對弟弟不甚喜歡。但她畢竟是個未諳世事的孩子,況且她在天津除了弟弟,只怕沒有幾個玩伴。所以,他們姐弟之間的情意一直不算深厚,但也不至于疏離。
張愛玲在《私語》里還寫道:“我記得每天早上女傭把我抱到她床上去,是銅床,我爬在方格子青錦被上,跟著她不知所云地背唐詩。她才醒過來總是不甚快樂的,和我玩了許久方才高興起來?!边@里的“她”,指的是張愛玲的母親。在張愛玲的記憶里,母親似乎一直都不是很重要。家里沒有母親,也不感到有任何的缺陷。
張愛玲的這篇《私語》,描寫了許多她在天津的童年趣事。讀完之后,勾起了許多人對童年時光的美好記憶。與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還有林海音的《城南舊事》有著相似的趣味,都讓人情不自禁地想起那些春水漸漲、燕子來時的青蔥歲月。童年是鎖在抽屜里,那一張張黑白的老照片。光陰過去越久,越值得懷想、回味。
小張煐四歲不到的時候,家里給她和弟弟請了私塾先生,從此悠長的誦讀成了她年幼時又一段美好的記憶。從霧靄迷蒙的晨曉,到煙霏云斂的黃昏。窗外稀疏的星光,掛在梧桐樹上,清輝灑地。幾只倦鳥返巢,江岸垂釣的老翁,也踏著山徑歸來。我始終相信,在張愛玲幼小的心靈深處,有一方外人窺見不到的天地。那時候的她就已經(jīng)悟得,自然萬物有著各自不同尋常的美麗。
在小張煐的記憶中,還有一位蒼涼的老人。這個老人是她的堂伯父張人駿,有時用人會帶她去請安。她對他的印象,以及當(dāng)時的場景,到成年后依舊歷歷在目。她記得一個高大的老人家永遠坐在藤椅上,此外似乎沒有什么家具陳設(shè)。她喚一聲:“二大爺?!边@位老人每次都問:“你認了多少字了?”然后就是“背個詩給我聽”。而他每次聽到“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就流淚。
那種不知所以的蒼涼,像一幅畫,就這樣鏤刻在張愛玲腦中。當(dāng)時的她,并不懂得這個老人為何總聽那句詩落淚。那場彌漫在民國時代的前朝遺風(fēng),在許多人心上,劃過了無以復(fù)加的傷痕。但一個對人世恍惚的小女孩,還無法辨別出其間的無奈與悲涼。她的世界,似那片琉璃月色,干凈,純粹。
張愛玲四歲的時候,因為姑姑張茂淵要出國留學(xué),母親趁此機會借口要陪同小姑出洋,給自己改了一個文藝新潮的名字,黃逸梵。她就這樣不顧一切,拋夫離子,遠走高飛去了英國。此后關(guān)山萬里,滄海無垠,再重逢,不知是何年何月。她是個敢于求索的女子,哪怕前途渺茫,一無所獲,也強過在這個腐朽的家里屈辱一生。
不是她心狠,是這個殘缺零落的家,實在找不到容身之處,更別說安放心情。黃逸梵是一只民國青鳥,不甘愿被囚禁在這座潮濕發(fā)霉的老宅,她渴望水波瀲滟的盛日。所以,她割舍親情,將自己放逐天涯,去追求自己內(nèi)心的花好月圓。
沒有值與不值,沒有對與不對。因為人生的方向,從來就沒有標(biāo)準。找一條適合自己的路,堅定地走下去,是窮途末路還是一馬平川,都要無悔。張愛玲在日后談到對母親的印象時說:“我一直是用一種羅曼蒂克的愛來愛著我母親的。她是個美麗敏感的女人,而且我很少機會和她接觸,我四歲的時候她就出洋去了,幾次回來了又走了。在孩子的眼里她是遼遠而神秘的?!?/p>
的確,這位新潮的母親,堅強得甚至有些冷漠。她的一生似流云來去自由,飄逸中帶著迷幻,冷傲里藏有溫情。在張愛玲生命中許多場宴會里,她總是缺席,卻又無處不在。
張愛玲從來沒有責(zé)怪過她的母親,以她的心性和情懷,比任何人都要深刻地理解母親的選擇。既然沒有力氣去愛陌生的別人,那么就愛珍貴的自己。
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歸來海上
她是有幸的,命運在無形之中給了她一次選擇的機會,成就了她不同凡響的未來。上海灘因為這個傾城女子,而有了另一種驚世的美麗。
春日遲遲,光陰這般緩慢地過去了。許多值得回味的片段,最后也似淡水輕煙,模糊不清。能夠記住的,只是人生歲月里,必定不能遺忘的情景。其實世間最美的,莫過于四季流轉(zhuǎn),讓我們遍賞春花絢麗,秋月朦朧。
如今想來,那些身處民國時代的前朝遺少,大可不必怨天尤人,醉生夢死。要知道,江山經(jīng)歷無數(shù)次的更改,滄海無數(shù)次變換桑田,只不過恰好被你遇見而已。多少人,被煙熏火燎的歷史給嗆傷,但物換星移,時間會修復(fù)所有傷痕。那時候,山河寂靜,盛世平寧。
天地沙鷗,同樣微如芥子。張愛玲的父親張廷重,沉溺在亂世煙火中,自暴自棄。張愛玲的母親黃逸梵卻掙脫俗世樊籬,渡洋遠去。人生如一場夢,只是醒夢談何容易!哪怕選擇自己最想走的路,也無法做到徹底地灑脫。
黃逸梵留洋的時候,張愛玲雖然只有四歲,但她對母親別離時的感傷,有著非常清晰的記憶?!拔夷赣H和我姑姑一同出洋去,上船的那天她伏在竹床上痛哭,綠衣綠裙上面釘有抽搐發(fā)光的小片子。用人幾次來催說已經(jīng)到了時候了,她像是沒聽見,他們不敢開口了,把我推上前去,叫我說:‘嬸嬸,時候不早了。’(我算是過繼給另一房的,所以稱叔叔嬸嬸。)她不理我,只是哭。她睡在那里像船艙的玻璃上反映的海,綠色的小薄片,然而有海洋的無窮盡的顛簸悲慟?!?/p>
可見黃逸梵走得并不決絕,因為她舍不得。母親的離去,難免給張愛玲的童年生活,帶來些許遺憾,但她習(xí)以為常。黃逸梵走后,張廷重包養(yǎng)在小公館的妾就堂而皇之地搬進來了。小張煐喚這位姨太太為姨奶奶,早在小公館的時候,張廷重就抱她去那里玩過。所以,她的到來,對小張煐來說并不陌生。
這位姨太太的出身遠不及黃逸梵那樣高貴,她本是張廷重在外面尋花問柳時所結(jié)識的妓女。只因有幾分姿色,又解風(fēng)情,才被張廷重包養(yǎng)。如今這里的女主人留洋遠去,她亦算是青云直上。張廷重每日抱著大煙吞云吐霧,只要姨太太把他伺候得舒坦,其余的大小事務(wù),便不再過問。
姨太太搬進來的那段生活,張愛玲在《私語》中有過簡短的描寫?!澳赣H去了之后,姨奶奶搬了進來。家里很熱鬧,時常有宴會,叫條子。我躲在簾子背后偷看,尤其注意同坐在一張沙發(fā)椅上的十六七歲的兩姊妹,打著前劉海,穿著一樣的玉色襖褲,雪白地偎倚著,像生在一起似的。”
年幼的張愛玲尚不能解這般風(fēng)塵的場景,只是覺得好奇,以一個小主人的身份參與他們的盛宴。而姨太太不喜歡弟弟張子靜,便對張愛玲甚為寵愛。每晚帶她到一個叫“起士林”的西餐館去看跳舞,給她吃雪白的奶油蛋糕。直到三四點鐘,才讓用人背著回家。
姨太太還給小張煐做了一套雪青絲絨短襖長裙,笑著對她說:“看我待你多好!你母親給你們做衣服,總是拿舊的東拼西改,哪兒舍得用整幅的絲絨?你喜歡我還是喜歡你母親?”一個天真單純的孩子,哪里分辨得出人與人之間復(fù)雜的感情。她自是滿心歡喜地答道:“喜歡你?!睘榇?,長大之后的張愛玲還覺得自己當(dāng)初不該那樣見利忘義。然而,這是一個小女孩真實的想法,畢竟姨太太給她做衣裳,也并非出于純粹的討好。
但姨太太和張廷重畢竟只是露水情緣,無法長久。張廷重雖然喜歡采折天涯芳草,卻在她們凋零之時,隨手丟棄,不再眷念。在他心中,黃逸梵的地位只怕誰也不能取代,可惜他本有心托明月,誰知明月照溝渠。黃逸梵無法將她美麗柔軟的感情,交給這樣一個不解芳心的男人。
姨太太走了,原因是她和張廷重吵架時,用痰盂砸破了他的頭。于是族里有人出面說話,逼著她走。本就不是明媒正娶,她的下場早在來時就可預(yù)見。她在這座豪華的洋房里也算是風(fēng)光了一陣,被趕走也并無多少遺憾可言。走的那一天,小張煐坐在樓閣的窗臺上,看見大門里緩緩出來兩輛榻車,都是姨太太帶走的銀器家什。仆人們都說:“這下子好了!”
可見姨太太在府中并不得人心,此去經(jīng)年,前程未卜,但她以后的人生未必是寥落。母親的出走都不曾使小張煐的心靈泛起更多漣漪,姨奶奶的離開就更是波瀾不驚了。離別的感覺,也許到她長大后才能深刻懂得。有些人走了,像一縷清風(fēng),無牽無礙。有些人離開,似要將魂靈一同抽去,痛徹心骨。姨太太屬于前一種,對小張煐來說,那一天車行緩緩的情景,如同看一場日落那般尋常。
姨太太走后,整個家從繁雜喧鬧驟然變得安靜無聲。而張廷重也因近年來抽鴉片、嫖妓、和姨太太打架等諸多丑聞,鬧得四處流言蜚語。他在天津自覺待著無趣,回首往事,遺憾涌上心頭,于是決意痛改前非。他寫信給遠在英國的黃逸梵,承認錯誤,答應(yīng)戒鴉片,從此再不納妾,只求她回國,重新把家安置到上海。
黃逸梵居然同意了,至于是何種原因,并不清楚。也許是幾年漂泊,有些疲累,想要回到舊巢做短暫的棲息。也許是想要回來,和張廷重做最后的了斷。又或許是想念一雙兒女,回家重續(xù)這段親情??傊饝?yīng)了,后來她對小張煐說過:“有些事等你大了自然就明白了。我這次回來是跟你父親講好的,我回來不過是替他管家?!?/p>
這一年,張煐八歲,她在天津的這段童年生活,就此戛然而止。那時候的她并不知道,她行將奔赴的城市叫作上海灘,也不知道,她有一天會在這座風(fēng)起云涌的大都市,掀起波瀾壯闊的文字浪潮。她是有幸的,命運在無形之中給了她一次選擇的機會,成就了她不同凡響的未來。上海灘因為這個傾城女子,而有了另一種驚世的美麗。
小張煐登上了開往上海的船,旅途給她帶來的是難以言說的喜悅:“坐船經(jīng)過黑水洋綠水洋,仿佛的確是黑的漆黑,綠的碧綠,雖然從來沒在書里看到海的禮贊,也有一種快心的感覺。睡在船艙里讀著早已讀過多次的《西游記》。”
抵達上海后,這座國際性的大都市,顯然比天津更為繁華?!暗缴虾?,坐在馬車上,我是非常侉氣而快樂的,粉紅底子的洋紗衫褲上飛著藍蝴蝶。我們住著很小的石庫門房子,紅油板壁。對于我,那也有一種緊緊的朱紅的快樂?!?/p>
父親張廷重到了上海之后,并沒有獲得重生之感。相反他因為心力交瘁,加之旅途勞累,打了過度的嗎啡針,離死亡很近了。他獨自坐在陽臺上,聽著窗外嘩嘩的雨聲,嘴里不知所云,這讓小張煐感到害怕。但這一切,都有驚無險。上海雖然沒有為他挽回往日家族的鼎盛,卻續(xù)寫了他的人生。
當(dāng)張愛玲來到上海,由驚喜轉(zhuǎn)為恐懼的時候,用人告訴她,母親和姑姑要回來了,她應(yīng)該高興。的確,這樣毫無防備的遷徙,令小小的她需要溫情的偎依,盡管倔強的個性讓她并不畏怯陌生,但她畢竟還是個孩子。
海上花開,海上花落。這座城,雖沒有天津春日遲遲的空氣,卻主宰了她一生的命運。她最傳奇的故事,因上海灘開始,也因上海灘結(jié)束。此刻,黃浦江濤聲依舊,水上的漣漪,蕩漾著許多不知朝代的從前。從無到有,由緩至急。它知道一些什么?又能告訴我們一些什么?
時光如歌
一部《紅樓夢》,讓許多迷茫失落的文人找到了依托,哪怕是殘荷冷月,都有了意境,有了風(fēng)雅。
這個清晨的外灘,剛剛蘇醒。霧中的高樓,褪盡了一夜的燦爛繁華,披上了朦朧色彩。黃浦江畔,汽笛的鳴響,破開平靜的水面,將日出江花,寫成一幕撩人心扉的風(fēng)景。這座城市所有的記憶在頃刻間被打開。那些黑白影像,還有過往時光,從來不曾被人遺忘。
黃浦江兩岸,無數(shù)艘輪船在江上游走,它們迎來歸人,又送走過客。張愛玲的母親黃逸梵和姑姑張茂淵,就是乘其中一艘輪船回國的。一路風(fēng)塵的趕赴,幾年時光,全然不知這座城市早已優(yōu)雅地換上新的華裝。
小張煐清晰地記得,母親回來的那一天,她吵著要穿上她認為最俏麗的小紅襖,可是母親看到她第一句話就說:“怎么給她穿這樣小的衣服?”也許經(jīng)過四年歐風(fēng)熏染的黃逸梵,品味早已和從前大相徑庭。再則突然看到自己離別幾載的女兒已經(jīng)長大,心生一種陌生的憐惜吧。不久后,張愛玲就做了新衣裳,而她亦因為母親的回來,和過往的生活做了訣別,在上海重新開始了她的人生。
張廷重見到妻子回來,萬分激動,發(fā)誓痛改前非,讓過往種種都化為煙塵。他被送去醫(yī)院治療,這個家似乎又回到了從前,停止紛亂,多了一份祥和。全家人住進了寶隆花園的一座歐式洋房里,張愛玲在《私語》里記述道:“我們搬到一所花園洋房里,有狗,有花,有童話書,家里陡然添了許多蘊藉華美的親戚朋友。我母親和一個胖伯母并坐在鋼琴凳上模仿一出電影里的戀愛表演,我坐在地上看著,大笑起來,在狼皮褥子上滾來滾去。”
房間墻壁的顏色,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隨意調(diào)配。第一次生活在自制的世界里,溫暖而親近,小張煐內(nèi)心的喜悅難以言說。她甚至還給天津的一個小玩伴寫信,描寫她的新屋,畫上了幾個圖樣。那時的她已經(jīng)充滿了創(chuàng)意,向往心靈自由。她懂得,哪怕是一株草木、一塊山石,也需要依照自己的方式成長,才可以活出自己的驕傲和尊嚴。
母親開始關(guān)心小張煐的成長,讓她學(xué)繪畫、彈鋼琴、學(xué)英文。她將西洋的那種浪漫氣息帶至這個家庭。小張煐仿佛住進了童話般的城堡里,她被母親優(yōu)雅華美的氣質(zhì)感染,愛上了這樣溫馨幸福的時光。天津的童年,仿佛已經(jīng)成了一段久遠的往事,被流年鎖進了記憶的相片里。張愛玲后來對這段生活生出感慨:“大約生平只有這一個時期是具有洋式淑女的風(fēng)度的?!?/p>
母親穿起時尚漂亮的洋裝,彈著優(yōu)美的鋼琴曲,告訴她倫敦是個美麗的霧都,時常下著浪漫多情的煙雨。那時候,小張煐的心里充滿了一種感傷。她看到書里夾的一朵花,聽母親說起它不同尋常的歷史,說起那些浮華清涼的往事,竟掉下淚來。小張煐的內(nèi)心深處,已經(jīng)知曉世情冷暖,只是她還無法用恰當(dāng)?shù)恼Z言來表達那份情懷。
八歲,她讀《紅樓夢》和《三國演義》。里面的錦詞佳句,勾起她與生俱來的文字情結(jié)。這本叫作《紅樓夢》的文學(xué)巨著,從此伴隨了她一生的寫作生涯,不離不棄。始終覺得,張愛玲驚世的才情,和她自小讀《紅樓夢》有著莫大的關(guān)聯(lián)。一部《紅樓夢》,讓許多迷茫失落的文人找到了依托,哪怕是殘荷冷月,都有了意境,有了風(fēng)雅。
后來張愛玲說:“人生恨事:(一)海棠無香;(二)鰣魚多刺;(三)曹雪芹《紅樓夢》殘缺不全;(四)高鶚妄改——死有余辜?!睆垚哿徇€寫了一部作品《紅樓夢魘》,那些別出心裁的見解,讓她自己形容考據(jù)《紅樓夢》是一種瘋狂的情形。故得句:“十年一覺迷考據(jù),贏得紅樓夢魘名。”
張愛玲在八歲之前就讀過《紅樓夢》,那時候是受到父親的影響。每次她看明月掛在窗外,皓輝千里,總會想起從前的許多模樣??吹酱猴L(fēng)拂柳,燕子來時,竟說不出一句話來。她不知,那份古典情結(jié)種在心里,早已生根發(fā)芽。而母親帶來的西洋文化并未與之抵抗,相反張愛玲將它們巧妙地糅合在一起,并在未來的歲月里得到極致的發(fā)揮。
黃逸梵是民國初期的新女性,但沒受過正規(guī)教育,又嘗過男女不平等的苦,所以,她不想讓自己的女兒重蹈覆轍。加之她很早就發(fā)現(xiàn)女兒有著比尋常孩子更好的天賦和悟性,她希望女兒可以進學(xué)堂,接受新式教育,讓這朵人間奇葩,可以在雨露和陽光下,靜靜開放,不負錦繡光年。
關(guān)于女兒上學(xué)堂的事,黃逸梵幾次三番和張廷重提起,都無法得到他的認同。張廷重不答應(yīng),他不愿在這上面花錢,或許他依舊堅持傳統(tǒng)的思想。兩人為此爭吵過,張廷重還是固執(zhí)己見,大鬧不依。黃逸梵索性不與他溝通,趁他休息之時,帶著女兒直接去了教會辦的黃氏小學(xué)。因為之前小張煐已有厚實的國學(xué)基礎(chǔ),所以一進去,就直接插班到六年級。
這一年,小張煐十歲。在報名處填寫入學(xué)證時,黃逸梵一時猶豫,總覺得“張煐”這兩個字叫起來有些不響亮,不生動。但又無法在短時間內(nèi)想出更好的名字,于是暫用英文名字Eileen“胡亂”譯了中文,寫成“愛玲”填上。黃逸梵那時想著,日后再好好更改也不遲。但她萬萬沒想到,就是這個張愛玲的名字會風(fēng)靡整個上海灘,乃至在中國文學(xué)史上都刻下了深沉華麗的一筆。
或許是時間久了,張愛玲這名字,成了一種習(xí)慣。盡管她自己一直不滿意,甚至覺得自己的名字惡俗不堪,但是她最終還是從容接受。她曾說過這么一句話:“我愿意保留我的俗不可耐的名字,向我自己作為一種警告,設(shè)法除去一般知書識字的人咬文嚼字的積習(xí),從柴米油鹽,肥皂,水與太陽之中去找尋實際的人生。”畢竟是張愛玲,哪怕沉落紅塵,也要入骨徹底。
1931年秋天,張愛玲就讀于上海圣瑪利亞女校。她有著很好的文學(xué)天分,其余各科成績也十分優(yōu)異。上學(xué)以后,她一直堅持學(xué)鋼琴。日子如歌,總是給那些懂得生活,尊重情感的人以雅致,以高貴。歲月會情不自禁地為他們留下剎那韶華,瞬間春光。
當(dāng)張愛玲學(xué)會用文字來寄懷心事,懂得調(diào)一杯情緒,自斟自飲的時候,命運又自作主張地做了一次轉(zhuǎn)彎。后來,她才明白,這幾年家里的快樂與幸福,其實一直都是表象。留洋之前的母親無法接受父親的沉淪,留洋歸來的母親更是輕視父親的落魄。
張廷重太不爭氣了,他病愈出院后,沒有遵守諾言,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反而操起了煙槍,做回了原來的自己。他又怕黃逸梵再次離家,便使出計謀,不肯拿出生活費,讓妻子貼錢。他的打算是,等黃逸梵把錢用光了,想要遠走高飛,就沒有護航的羽翼了。
如此做法,實在卑鄙。張愛玲對父親的行為亦是印象深刻,她后來有多部小說,都出現(xiàn)過男人企圖騙光女人錢財?shù)那楣?jié),如《金鎖記》《傾城之戀》《小艾》等。可見,小說的素材來源于生活,盡管張愛玲是天才,但是天才背后也需要故事來填充。張愛玲的家世背景無疑成了創(chuàng)作的源泉,讓她以后的文字更加有血有肉,感人肺腑。
父母終于離婚了。經(jīng)歷了一段漫長的爭吵,張愛玲甚至渴望父母早點結(jié)束他們悲劇的婚姻。父母的離婚沒有征求她的意見,但她心里表示贊成。因為她明白這個家再也維持不下去了,時間越久,只會看到更大的破碎。
張廷重起先是不同意的,但他理虧在先,視諾言為塵土。他想要再度挽回時,黃逸梵只說了一句話:“我的心已像一塊木頭!”滔滔逝水,任誰也不能力挽狂瀾。張廷重在離婚協(xié)議上簽了名字。這醒目的一筆,結(jié)束了中國式的悲哀婚姻,徹底解散了一個家,也解放了兩個靈魂。張愛玲對父母的離異,似乎一直表現(xiàn)得云淡風(fēng)輕。但我們都明白,她內(nèi)心的惆悵與受傷在所難免。
人生就像一部起伏有致的小說,情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缺少任何一步,或者任何一個地方做了刪改,都無法按照從前的安排走到終點。既是注定,就不必患得患失,順應(yīng)自然走下去。無論路途有多少溝壑,都需要自己去填滿。逃避無用,這世上,別人無法代替你去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