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
二月初一日
四位老弟足下:
去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寄去書函,諒已收到。頃接四弟信,謂前信小注中誤寫二字,其詩比即付還,今亦忘其所誤謂何矣。
諸弟寫信,總云倉忙。六弟去年曾言城南寄信之難,每次至撫院賚奏廳打聽云云,是何其蠢也!靜坐書院三百六十日,日日皆可寫信,何必打聽折差行期而后動筆哉?或送至提塘,或送至岱云家,皆萬無一失,何必問了無關(guān)涉之賚奏廳哉?若弟等倉忙,則兄之倉忙殆過十倍,將終歲無一字寄家矣。
送王五詩第二首,弟不能解,數(shù)千里致書來問,此極虛心,余得信甚喜。若事事勤思善問,何患不一日千里?茲另紙寫明寄回。家塾讀書,余明知非諸弟所甚愿,然近處實(shí)無名師可從。省城如陳堯農(nóng)、羅羅山皆可謂明師,而六弟、九弟又不善求益,且住省二年,詩文與字皆無大長進(jìn)。如今我雖欲再言,堂上大人亦必不肯聽。不如安分耐煩,寂處里閭,無師無友,挺然特立,作第一等人物,此則我之所期于諸弟者也。昔婺源汪雙池先生,一貧如洗,三十以前在窯上為人傭工畫碗,三十以后讀書,訓(xùn)蒙到老,終身不應(yīng)科舉,卒著書百余卷,為本朝有數(shù)名儒。彼何嘗有師友哉?又何嘗出里閭哉?余所望于諸弟者,如是而已。然總不出乎“立志有恒”四字之外也。
買筆付回,刻下實(shí)無妙便,須公車歸乃可帶回。大約府試院試可得到,縣試則趕不到也。諸弟在家作文,若能按月付至京,則余請樹堂看。隨到隨改,不過兩月,家中又可收到。書不詳盡,余俟續(xù)具。兄國藩手草。
三月初五日
四位老弟足下:
二月有折差到京,余因眼蒙,故未寫信。三月初三接到正月二十四所發(fā)家信,無事不詳悉,忻喜之至!此次眼尚微紅,不敢多作字,故未另稟堂上,一切詳此書中,煩弟等代稟告焉。
去年所寄銀,余有分饋親族之意,厥后屢次信問,總未詳明示悉。頃奉父親示諭,云皆已周到,酌量減半。然以余所聞,亦有過于半者,亦有不及一半者。下次信來,務(wù)求九弟開一單告我為幸!
受恬之錢,既專使去取,余又有京信去,想必可以取回,則可以還江岷山、東海之項(xiàng)矣。岷山、東海之銀,本有利息,余擬送他高麗參共半斤,掛屏、對聯(lián)各一付,或者可少減利錢,待公車歸時帶回。父親手諭要寄銀百兩回家,亦待公車帶回。有此一項(xiàng),則可以還率五之錢矣。
率五想已到家,渠是好體面之人,不必時時責(zé)備他,惟以體面待他,渠亦自然學(xué)好。蘭姊買田,可喜之至。惟與人同居,小事要看松些,不可在在討人惱。
歐陽牧云要與我重訂婚姻,我非不愿,但渠與其妹是同胞所生,兄妹之子女,猶然骨肉也。古者婚姻之道,所以厚別也,故同姓不婚。中表為婚,此俗禮之大失。譬如嫁女而號泣,奠禮而三獻(xiàn),喪事而用樂,此皆俗禮之失,我輩不可不力辨之。四弟以此義告牧云,吾徐當(dāng)作信復(fù)告也。
羅蕓皋于二月十八到京。路上備嘗辛苦,為從來進(jìn)京者所未有。于二十七日在圓明園正大光明殿補(bǔ)行復(fù)試。湖南補(bǔ)復(fù)試者四人,予在園送考,四人皆平安,感予之情。今年新科復(fù)試,正場取一等三十七人,二三等人數(shù)甚多,四等十三人,罰停會試二科。補(bǔ)復(fù)者一等十人,二三等共百六十人,四等五人,亦罰停二科。立法之初,無革職者,可謂寬大。湘鄉(xiāng)共到十人。鄧鐵松因病不能進(jìn)場。渠吐血是老病,或者可保無虞。
蕓皋所帶小菜、布匹、茶葉俱已收到,但不知付物甚多,何以并無家信?四弟去年所寄詩已圈批寄還,不知收到否?汪覺庵師壽文,大約在八月前付到。五十已納征禮成,可賀可賀。朱家氣象甚好,但勸其少學(xué)官款,我家亦然。嘯山接到咨文,上有“祖母已沒”字樣,甚為哀痛,歸思極迫。予再三勸解,場后即來予寓同住。我家共住三人。郭二于二月初八到京,復(fù)試二等第八。上下合家皆清吉。余耳仍鳴,無他恙。內(nèi)人及子女皆平安。樹堂榜后要南歸,將來擇師尚未定。
六弟信中言功課在廉讓之間,此語殊不可解。所需書籍,惟《子史精華》,家中現(xiàn)有,準(zhǔn)托公車帶歸?!稘h魏百三家》,京城甚貴,予已托人在揚(yáng)州買,尚未接到。《稗?!芳啊督椏芗o(jì)略》亦貴,且寄此書與人,則必幫人車價(jià),因此書尚非吾弟所宜急務(wù)者,故不買寄。元明名人古文尚無選本,近來邵蕙西已選元文,渠勸我選明文,我因無暇,尚未選。古文選本惟姚姬傳先生所選本最好,吾近來圈過一遍,可于公車帶回,六弟用墨筆加圈一遍可也。
九弟詩大進(jìn),讀之為之距躍三百,即和四章寄回。樹堂、筠仙、意誠三君,皆各有和章。詩之為道,各人門徑不同,難執(zhí)一己之成見以概論。吾前教四弟學(xué)袁簡齋,以四弟筆情與袁相近也。今觀九弟筆情,則與元遺山相近。吾教諸弟學(xué)詩無別法,但須看一家之專集,不可讀選本以汩沒性靈,至要至要。吾于五七古學(xué)杜、韓,五七律學(xué)杜,此二家無一字不細(xì)看。此外則古詩學(xué)蘇、黃,律詩學(xué)義山,此三家亦無一家不看。五家之外,則用功淺矣。我之門徑如此,諸弟或從我行,或別尋門徑,隨人性之所近而為之可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