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北京和上海的廣闊世界(1918—1921)
毛澤東26歲生日前不久,他第一次離開家鄉(xiāng)湖南省。
《三國演義》描寫了三個豪杰,毛澤東和楊教授的另外兩個學(xué)生也自稱“三豪杰”。蕭瑜是其中之一。再一個是蔡和森,他來自毛澤東母親娘家那個縣,是個激進的青年。
1918年,楊昌濟離開長沙到北京大學(xué)任教。他從首都給這“三豪杰”寫信,談到去西方勤工儉學(xué)為什么能幫助中國。新民學(xué)會討論了這封信。蔡和森代表長沙就赴法國勤工儉學(xué)計劃北上到了北京。毛澤東和另外20人于1918年秋也隨其后去了北京。途中先是步行,又坐船到武漢,隨后再坐火車到北京。
毛澤東本來就要去北京的。有了楊昌濟搭橋,《新青年》雜志做中介,他已經(jīng)進入新文化運動的外圍。關(guān)于北京出版的這份雜志,他對蕭三說:“它有兩個宗旨,其一是反對古文,其二是反對舊禮教?!?/p>
北京看上去是個了不起的大城市,但毛澤東的境況卻不那么好。很多大學(xué)生在中小學(xué)的小池塘里是大魚,但到了大學(xué),感到又成了小魚。毛澤東就體驗到這種痛苦。他必須找個工作,否則無以度日。
楊教授住在北大后門附近的一所大房子里,毛澤東最初就和這所房子的看門人同住一間小屋子。后來他同另外七個湖南來的青年理想主義者在三眼井這個地方的一個大雜院里共同租住一間小房子。他們八個人并排睡在北方民居特有的炕上,空氣中散發(fā)著體臭味。毛澤東回憶那些像沙丁魚一樣擠在一起的夜晚時說:“每逢我要翻身,得先同兩旁的人打招呼。”
北京物價比長沙高,買柴火燒炕使他們手頭拮據(jù)。每人有一件棉外衣更是不可能的。他們八個人合買了一件(這種棉衣對湖南人來講是罕見的,就像佛羅里達人罕有裘皮大衣一樣),在嚴(yán)寒中他們只能輪流穿。北京很快就變得寒氣逼人了。
在這個陌生的地方怎樣才能找到工作呢?毛澤東跑去請楊教授幫忙。毛澤東盡管很窮,但他在湖南上的是好學(xué)校,使他認識了一些人,也學(xué)會了想辦法辦事。楊教授給北大圖書館館長寫了一個便條:有沒有一個差事給一個參加勤工儉學(xué)運動的窮學(xué)生?
在閱讀《新青年》的過程中,毛澤東最敬仰兩位作者。他說:“他們一時成為我的楷模?!逼渲兄皇抢畲筢摻淌?,原來他就是北大圖書館館長。
毛澤東得到一份在期刊室的工作,月薪8元。工作是很卑微的,薪水也很少。整理書架,打掃房間,登記借閱者的姓名。對一個具有師范學(xué)校畢業(yè)證書、已經(jīng)26歲的人來講,這簡直稱不上是一份工作。
對于北京大學(xué),毛澤東不是來自長沙的一個出眾的學(xué)生,而只是把雜志擺擺整齊的兩只蒼白瘦弱的手。毛澤東回憶說:“我的職位低微,大家都不理我?!?sup>
無論是在一個臨窗的三屜桌前忙碌,還是沿書架巡查,穿著褪色的藍布長褂和布鞋的毛澤東,不會漏過他眼前的事物。在借閱登記簿上,他認出新文化運動的主要領(lǐng)導(dǎo)人物?!拔掖蛩闳ズ退麄兣收?wù)魏臀幕瘑栴},”他心酸地回憶說,“可是他們都是些大忙人,沒有時間聽一個圖書助理員說南方話?!?sup>
在大學(xué)的其他地方,他的處境同樣不好。他可以到課堂上去旁聽,但不能發(fā)言。有一次他貿(mào)然向胡適提了一個問題。胡適是當(dāng)時出名的激進分子,后來成為著名的自由主義者,并當(dāng)過蔣介石的駐美大使。胡適問提問人是誰。發(fā)現(xiàn)毛澤東不是一個正式在冊的學(xué)生時,這位激進而時髦的教授拒絕同他對話。
但是,毛澤東像水蛭一樣,對周圍任何好的東西都盯住不放。由于急切希望踏入知識界圈子,他參加了新聞研究會和哲學(xué)研究會。這的確是恰當(dāng)?shù)倪x擇,因為新聞和道德是他思想上主要的關(guān)切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