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夢想如燭火般明滅

天使在人間:赫本傳(珍藏版) 作者:白皙卉 著


第二章 夢想如燭火般明滅

饑餓的夢魘

戰(zhàn)爭的殘酷,無情的硝煙,還是沒能放過荷蘭。奧黛麗·赫本與母親也被卷入了戰(zhàn)爭彌漫的硝煙中。往日寧靜和諧的昂赫姆小城轉眼間成了淪陷區(qū)。德國人控制了這里所有的報紙、電視臺以及其他一些通訊設施。

這時,艾拉是非常明智的,為了避免遭受懲罰,她并沒有公開表現(xiàn)出對德國的敵意。但是她永遠不會忘記德國人帶給她的傷痛。因為她的哥哥以及一個堂兄弟,都被德國人當做敵人處以死刑。這些觸目驚心的事件,在艾拉心中刻下了深深的傷痛,也更堅定了她領導昂赫姆地下活動的決心。

不久以后,奧黛麗繼續(xù)了她的學業(yè),但是學校里的一切都變了。那些猶太籍的老師全部被清除了,而那些反對德國人的老師們也紛紛被撤職。所有教科書都要經過嚴格的審查,審查不合格的都被強行沒收了。因此教科書中充斥著宣傳德國的教育內容,學生們也必須學習德語和德國歷史。

不過幸好音樂是沒有國界的。在世界上的每一個角落,優(yōu)美的旋律所承載的感情是一樣的。音樂涵蓋著生活,涵蓋著政治,又與其區(qū)別開來而存在。雖然在學校里,那些非德國和非奧地利的作曲家的作品都遭到了禁止,但是巴赫、莫扎特、貝多芬和海頓的作品卻可以盡情地享受。

優(yōu)美的旋律里,沉淀著奧黛麗美麗的芭蕾夢。即使是在戰(zhàn)爭年月,她依然堅守著自己最初的夢想。

更讓奧黛麗·赫本感到痛苦的,還是德國軍隊入侵荷蘭昴赫姆的那一刻。作為局外人的我們,似乎無論怎么樣也想不到,幼小的奧黛麗該是多么害怕和無助!荷蘭被德國占領后,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加困難。

1942年,艾拉的房屋被強行征用,財產也被沒收了,銀行的賬戶也被查封了。所以,她們的生活更加困苦,只能靠當局給一些微薄的津貼來維持生活。

她曾經親眼目睹了自己的兄弟被納粹拖去集中營,那時奧黛麗的大哥亞歷山大已經21歲,二哥伊恩也已經17歲。

在飽受戰(zhàn)爭的蹂躪和饑餓的煎熬之余,奧黛麗·赫本不僅感受到了殘忍、恐怖的戰(zhàn)爭,也體會到了貧窮且饑渴的顛沛流離的生活。我們很難想象,奧黛麗·赫本與母親那互相攙扶、帶著行李的逃亡路程是怎樣的一幅凄涼景象。

硝煙四起,戰(zhàn)亂危機,不幸總是來得那么突然,讓人措手不及,一切都顯得那么的悲涼與不安。

美好的幸福不可能永存,一切就像是暴風雨來臨前的平靜,不幸終究還是會發(fā)生。

這就是戰(zhàn)爭的可怕。人類的廝殺掠奪,就如狂風大作,飛沙揚塵,直刮得天昏地暗,日月無光。血腥、殺戮,會讓花園里嬌艷美麗的花瓣兒因為狂暴的大風而凋落、飄零,不見蹤影。山河的支離破碎,國家的動蕩不安,就在這硝煙彌漫的土地上瞬間到來。

或許,我們應該慶幸,因為上天對奧黛麗·赫本與她的母親還是眷顧的,沒有在最艱難的時刻將她們逼入絕境,沒有因為殘酷的戰(zhàn)爭而奪去她們寶貴的生命,她們雖然生活艱辛,但依舊可以有親情相守。但這逃亡路上所經歷的種種,足以讓人驚心動魄。

戰(zhàn)亂時期的生活是什么樣,我們多多少少也能猜想得到,而奧黛麗與母親日后的苦難生活我們也可想而知,依舊充滿著各種困苦與艱難。因為戰(zhàn)爭的慌亂,讓饑餓的百姓們時時刻刻在與死神做斗爭。翻天覆地的變化似乎只在轉眼之間,一切,已不再如往昔那般美好。白駒過隙,荏苒歲月覆蓋了往日的美好,時光的印痕,匆匆的鑄成一抹哀傷。曾經的曾經,現(xiàn)在也都只能在夢里相見。

在音樂的海洋里,奧黛麗依然可以享受那美妙的旋律。美好的青蔥歲月,正是一個少女的發(fā)育時期,可奧黛麗·赫本卻由于食品的缺乏而導致了身體嚴重的營養(yǎng)不良,一米七的身高,瘦得好像就只剩下骨頭而已。

為了繼續(xù)生存下去,奧黛麗有時候會在公立的藝術學校,教女孩們跳舞和彈琴。她也曾為荷蘭人民的地下活動,去給別人演出一些古典的芭蕾舞片段。從那時開始,她便日夜不辭辛苦地為反納粹工作努力著。納粹的統(tǒng)治一直是她痛恨的,她永遠不會忘記曾經有70個荷蘭學生因計劃破壞納粹的電纜和煤氣供應中心而被捕入獄的場面。

奧黛麗經常會和哥哥去野外找一些野生萵苣或者是郁金香莖,然后摻在燕麥粥里來喂飽饑腸轆轆的肚子。

可是有些時候,奧黛麗連這些野菜也找尋不到。在沒有任何食物的情況下,奧黛麗的兄弟們就只有去吃狗食?!懊姘际蔷G色的,因為能得到的面粉都是用豌豆磨的。為了不讓自己饑餓,我整天都躺在床上看書?!?/p>

盡管生活艱苦,但卻絲毫沒有減少奧黛麗堅持反納粹的決心。

當時昂赫姆正在積極地進行著地下抵抗活動,以保護荷蘭的愛國者。地下組織印刷假的配給證和假的通行證,以配合愛國者們的反納粹運動。而孩子們也都參加到了地下活動中來,因為孩子們的年紀很小,不會引起敵人的注意,所以,許多孩子都成了出色的通訊員。孩子們都非常勇敢,他們將情報藏在衣服的夾層里,或藏在自行車胎里,四處行動。而奧黛麗也成了這其中的一員,她也曾出色地完成了許多傳遞情報的任務。

不過,也發(fā)生過一些驚險的故事。有一次,一隊英國傘兵降落在了附近的樹林,德國人正在全力搜捕,情況非常緊急,需要有一個人把情報送給傘兵,幫助他們盡快轉移。因為奧黛麗能講英語,所以這一次送信的任務就落在了她的身上。

那是一個美麗的春季,而身處水深火熱之中的人們卻無暇欣賞這迷人的春色。當時13歲的奧黛麗裝作開心玩耍的樣子,蹦蹦跳跳地穿過樹林。而德國人就在離她不遠的地方。當?shù)聡俗哌^來看到一個小女孩無憂無慮地玩耍,就聳聳肩走開了。而奧黛麗則抓住時機將情報放到了傘兵藏身的石頭旁,告訴了對方她是朋友,便將情報順著石頭迅速滑過去,然后若無其事地采了一大束花,原路返回。

正在奧黛麗以為自己完成了任務的時候,一個德國兵忽然出現(xiàn)在她的眼前,奧黛麗心頭一驚,但瞬間掩飾了過去,并且微笑著將鮮花遞給了德國兵。這友好的舉動讓德國兵很意外,他用手整理了一下帽子,放走了這個女孩。而奧黛麗也成功地完成了這次任務。

此時的奧黛麗已經完全不似當年那個為自己的相貌和身材發(fā)愁的小女孩。她清瘦、修長的身材,不是出于愛美的虛榮,而是戰(zhàn)爭留下的永久創(chuàng)傷。

年少的奧黛麗親眼見證了一場殘酷的戰(zhàn)爭——英國空運支隊空降奪橋的戰(zhàn)役。

灰蒙蒙的天淅淅瀝瀝地下著小雨,絲絲冰涼。奧黛麗抬頭望向天空,一個個傘兵從天而降,猶如一朵朵小巧的蘑菇,可是他們帶來的不是希望,而是一場殘忍的大屠殺。

德國的戰(zhàn)斗機和坦克將英國的傘兵殲滅了1/10,一些幸存者或是受到了槍傷,或是遭到了焚燒,紛紛涌到地下室去避難。短短的一個小時,原本美麗的花園城市就變成了讓人慘不忍睹的死城。

而德國占領軍也早就做好了打算:城里的居民一個都不能留,都要撤走。德軍下令,所有的人都要在24小時內撤走,包括受傷的病人,否則格殺勿論。

于是,一場殘酷、恐怖的大逃亡開始了。人們開始慌亂地收拾自己的東西,或是裝進背包里徒步逃亡,或是用嬰兒車裝載重要的東西撤走,還有一些人騎著木質自行車匆匆逃離。為了活命,沒有人敢多說一句話而浪費時間,他們恨不能時間停滯在此刻,哪怕是一分一秒,只要能多給他們一些時間就好。在那戰(zhàn)火連天的歲月里,沒有人知道哪一場離別轉瞬就會成為永訣。

天空中的小雨依舊沒有停止,無助的女人和年幼的孩童在街邊掩面哭泣,盡管如此,還是不肯停下自己的腳步。飛機的轟鳴聲,炸彈的爆炸聲,人們的嗚咽聲,交錯刺耳。那些生病受傷的人們也被醫(yī)院趕了出來,不能行走的,就只能在地上爬行,他們渴望自己能遠離現(xiàn)在的戰(zhàn)火硝煙,雖然爬行緩慢,卻也不愿再在這里多待一分鐘。

人們常說:福無雙至,禍不單行。有些時候我們不得不承認,生活就是這樣的殘酷無情。戰(zhàn)爭的恐怖加上饑餓的夢魘,壓得人們苦不堪言,其實他們要求的并不多,他們只是想安安靜靜地生活,然而在強大的戰(zhàn)爭機器面前,這一點點希望也成了奢望。在這一次大屠殺中,逃離的十萬人有三千人都死在了路上。

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生到死,從相聚到離別,人們永遠也抵抗不過命運的安排,就像是當時的人們無法避免戰(zhàn)爭的到來,終究要靠忍受解決問題;就像那潺潺的流水,不能與那寒冷的天氣抗衡,終究要凝結成冰;就像那樹上的枝葉,終究抵擋不住秋風的急勁,紛紛落下,滿地枯黃。

那種惡劣的心緒在時時刻刻地纏繞著奧黛麗·赫本。這種不安與無助,讓她隱隱覺得,心中的無力和彷徨越來越深,無法自拔。奧黛麗還只是一個十多歲的孩子,可就是這短暫的十多年,竟是如此的悲苦不堪。但生命的輪回,怎是小小的奧黛麗·赫本所能左右得了的?到頭來,也是徒勞,奈何,世間的很多事情我們都無法改變。此時此刻,也唯有一聲嘆息罷了。

奧黛麗·赫本,在短短的幾年里,經歷了家庭的變故,經歷了戰(zhàn)爭的硝煙,經歷了生活的艱辛。她幼小的身體承擔了太多本不應該是她這個年紀所應該承擔的東西。背負著沉重和繁冗,奧黛麗·赫本那瘦弱的肩膀卻支撐著一顆不曾墮落和改變的心。

終于,在1945年的3月底,昂赫姆小城自由了。骨瘦如柴的幸存者們拖著瘦弱的身子去迎接解放者們,奧黛麗也走出了陰暗狹小的地下室。重獲新生的奧黛麗跟隨著母親艾拉和哥哥來到了阿姆斯特丹,往日的天倫之樂又溫馨再現(xiàn)。

善良純真的孩子,他們都不曾涉足這紛繁的塵世,也都未曾在俗世的喧囂中迷失自己,他們眼中的世界,只有日出的光芒,沒有日落的余暉。

后來的奧黛麗曾說過:“在戰(zhàn)爭期間,條件改變了,但人的內心世界是不會改變的,如果在戰(zhàn)前你想要成為一個舞蹈家,盡管戰(zhàn)爭發(fā)生了,但想當舞蹈家的決心并不會因此而改變。”

沒錯,戰(zhàn)亂讓奧黛麗體會到了世間的殘酷和血腥,可是心中想要成為舞蹈明星的理想依舊閃閃發(fā)亮,與周圍的黑暗相比,它的亮光實在是微小渺茫,但卻足以給她信心和希望,穿越過黑暗之后,迎接自己的就是耀眼的陽光。

在阿姆斯特丹,奧黛麗在白俄芭蕾舞教師索尼婭·加斯凱爾處繼續(xù)學習。當索尼婭第一次看到瘦弱的奧黛麗的時候,不禁吃了一驚:這樣嬌小瘦弱的身材怎么能夠從事芭蕾舞這樣消耗體力的行業(yè)?然而當奧黛麗有模有樣地做了幾個動作的時候,索尼婭還是滿意地笑了,奧黛麗那微微斜睨、吊著眼梢的大眼睛,高高的顴骨,秀氣的小鼻子,苗條的身材和修長的大腿,怎么看都是舞蹈家的胚子,而一切也都預示著奧黛麗將會成為一個芭蕾舞蹈家。

她曾經跳過那么多芭蕾舞,有著寬廣的戲路和扎實的基本功。可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奧黛麗一米七的身高,在芭蕾舞演員中,似乎有些太高了。

重拾音樂和舞蹈,讓奧黛麗信心倍增,也心懷感激。在1946年奧黛麗生日那天,母親艾拉給了奧黛麗一張價格不菲的音樂會票;圣誕節(jié),奧黛麗又收到了母親給自己的貝多芬弦樂四重奏的系列票。來之不易的機會,讓奧黛麗在舞蹈課結束之后,匆匆忙忙地趕去聽音樂會,只為不錯過。

韶華易逝,奧黛麗沒有閑暇時間慨嘆自己過往的不幸人生。為了美好的未來,奧黛麗·赫本不得不掙扎著自謀生路。

奧黛麗決定離開阿姆斯特丹,去倫敦,她要到倫敦找一份工作。正是因為到了倫敦,奧黛麗·赫本才會在幸存之后,散發(fā)出有生以來最耀眼的光芒。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