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為國家興衰憂思

徐悲鴻(下) 作者:劉明山 著


為國家興衰憂思

1931年,是中國國難極其深重的一年。

日本帝國主義發(fā)動九一八事變,大舉入侵我東北三省。由于蔣介石下令“絕對不抵抗”,以致數(shù)十萬東北軍幾乎未放一槍,就將東北的大好河山拱手送給日本侵略軍,引起全國人民無比的悲憤。

國民黨政府推行的反動賣國政策,一面軟弱地向帝國主義屈膝投降,一面瘋狂地鎮(zhèn)壓人民群眾和民主運動,陷人民于水深火熱之中。

徐悲鴻走進自己簡陋得沒有一件古玩,沒有一件硬木家具的小畫室。這里沒有畫案,只有一張用來作畫的舊圓桌。他隨手掩上吱吱作響的屋門,坐下來后打開手中那一卷報紙,翻閱起來。

新聞標題映入他的眼簾:

“日軍滅絕人性,奸淫燒殺,無惡不作!”

“尸橫遍野,血流成河,我東北三省大部陷落!”

“戰(zhàn)禍蔓延,國難當頭;江淮大水,關中大旱!”

看著看著,徐悲鴻的耳邊仿佛響起了難民們凄苦的呼喊聲。在報紙上,也在他的腦子里,出現(xiàn)了一張張憔悴的臉,一雙雙失神的眼睛,一個個孱弱的身軀,一只只瘦骨嶙峋的手……

他自言自語道:“戰(zhàn)禍、天災,餓殍遍野,民不聊生,如何是好?”

現(xiàn)在,《田橫五百士》畫成功了。徐悲鴻以這一歷史畫卷來歌頌“威武不能屈”的民族精神,鼓舞人們的斗志,抨擊那些媚敵求榮的民族敗類!

國破家亡的慘狀,嚴酷的社會現(xiàn)實,使悲鴻滿腔義憤。他不能再安于一般的教學和創(chuàng)作,他要為人民控訴,為國家呼吁,他懷著強烈的不滿,開始構(gòu)思巨幅油畫《徯我后》。

《徯我后》取材于《書經(jīng)》,描寫的是夏桀暴虐,商湯帶兵去討伐暴君,受苦的老百姓盼望大軍來解救他們,紛紛地說:“徯我后,后來其蘇?!?/p>

意思是說,等待我們賢明的領導人,他來了,我們就得救了。

畫面描繪一群窮苦的老百姓在翹首遙望遠方,大地干裂了,瘦弱的耕牛在啃著樹根,人們的眼睛里燃燒著焦灼的期待,那種殷切的心情,就如同大旱的災年,渴望天邊起云下雨一樣。

畫面高2265厘米、寬3155厘米,共有16個人物,每個都有真人般大小。

1933年初春,徐悲鴻用血淚和憤慨凝結(jié)成的大型油畫《徯我后》問世了。他面對畫卷,忘卻了疲勞,高興地發(fā)出了一陣爽朗的笑聲,聲音溢滿畫室,飛向夜空。

徐悲鴻在構(gòu)思中,曾數(shù)易其稿。現(xiàn)在保存在徐悲鴻紀念館里的素描畫稿上,還有“吊民伐罪”的旗幟。作品表現(xiàn)了徐悲鴻對國民黨政府的反動統(tǒng)治強烈的痛恨和對苦難中的中國人民深厚的感情!

《徯我后》和《田橫五百士》兩幅大型油畫,一起懸掛在中央大學大禮堂里。畫面壯闊,立意深刻,使每一個前來參觀的人感到震撼,感到力量,深深地打動著他們的心弦。

徐悲鴻的畫也讓一些人害怕了。當時就有人跑去向當局報告,說他的畫是蠱惑人心。徐悲鴻說:這就是我作畫的目的!

1932年4月,徐悲鴻帶領中大藝術系的學生們?nèi)ケ逼絽⒂^和寫生。經(jīng)過天津時,應南開大學的邀請,徐悲鴻前往講演。聽到徐悲鴻在講演中熱烈贊揚中國民間藝術的豐富多彩,校長張伯警先生便對徐悲鴻談笑風生地講起天津泥人張的故事。

最后,他十分惋惜地說:“我少年時曾見過泥人張,可是,后來就不知他的下落了?!?/p>

徐悲鴻津津有味地聽著。因為他早已聽到過關于泥人張的種種逸事,傳說泥人張能在袖子里捏塑人像,而且惟妙惟肖。但徐悲鴻未曾親眼見到,總不免有些懷疑。

張伯警告訴徐悲鴻:“我認識一位嚴范孫先生,泥人張?zhí)嫠母赣H和伯父都塑過像,我可以陪你去嚴宅?!?/p>

于是,他們驅(qū)車前往。嚴范孫先生很熱情地接待了他們,立刻捧出他父親和伯父的塑像。兩座塑像分別被放置在玻璃座中,座高約1尺8寸,像旁有桌椅,是木制的,其他都是泥塑。

嚴先生的伯父像蓄有胡須,戴了瓜皮小帽,帽上綴有寶石,右手倚靠桌上,身穿黑色的長袍馬褂,神采畢現(xiàn),栩栩如生。

嚴先生的父親戴眼鏡,穿背心,未留胡須,唇邊略略下陷,現(xiàn)出微笑的神情。兩座塑像都上了顏色,色彩簡潔而淡雅。至于人物比例的精確,骨骼的肯定,與傳神的微妙,都是當時在雕塑中很難見到的。

嚴范孫先生回憶說:“如果泥人張活到現(xiàn)在,將近有100歲了。他的后代也都以制泥人為業(yè)?!?/p>

徐悲鴻提出想欣賞更多的泥人張作品,待客熱情的嚴范孫先生點頭同意,便帶著徐悲鴻和張伯警先生一同來到泥人張當年開設的商店參觀。

他們走進門面狹窄的商店,只見上上下下,全是泥人。有古代的美人西施、王昭君及現(xiàn)代的摩登女郎和西裝少年等,多姿多彩。但使徐悲鴻感興趣的還是那些民間人物:賣瓜者、占卜者、臃腫不堪的和尚等,真是各盡其態(tài),美不勝收。

店主說,這都是泥人張的第五個兒子所作的。徐悲鴻激動地在那些泥人面前流連、觀賞。離開商店時,他選購了一個賣糖者、兩個賣糕者、一個占卜者和兩個胖和尚。

當悲鴻結(jié)束行程,回到南京以后,他仍念念不忘泥人張的事跡,提筆寫了一篇《泥人張感言》。他懷著熱愛自己民族藝術的深厚感情,熱烈贊揚泥人張的非凡成就,并為他鳴不平。

他對腐朽的藝術界發(fā)出深深的慨嘆:“今日中國之藝術,人猶欲以寫四王山水者,為之代表?!?/p>

徐悲鴻在南京住的中央大學宿舍房子,比較狹窄,也沒有能作畫的地方。錢昌照先生等幾位朋友,曾倡議湊錢,給徐悲鴻建一所帶有畫室的住房。

房屋于1932年12月正式落成。徐悲鴻全家便由南京丹鳳街遷入了新建的傅厚崗6號的樓房。

這座精巧的兩層小樓,有客廳、餐廳、臥室、畫室、浴室、衛(wèi)生間等,還有很寬闊的庭院,院內(nèi)有兩株高達數(shù)丈的白楊樹,蕭蕭作語。

雖然個人有了這樣安適的新居,但徐悲鴻的心情卻很沉重。因為國家、民族正陷于深重的災難中,九一八事變后,國難日益嚴重。他是帶著和全國人民同樣痛苦的心情而遷入這所新居的。他將它命名為“危巢”。

徐悲鴻在《危巢小記》中寫道:

古人有居安思危之訓,抑于災難喪亂之際,臥薪嘗膽之秋,敢忘其危,是取名之義也。

徐悲鴻在《危巢小記》中還作了一個極為深刻的比喻:

黃山之松生危崖之上,營養(yǎng)不足,而生命力極強,與風霜戰(zhàn),奇態(tài)百出。好事者命石工鑿之,置于庭園,長垣繚繞,灌溉以時,曲者日伸,瘦者日肥,奇態(tài)盡失,與常松等。悲鴻有居,毋乃類是。

徐悲鴻與妻子蔣碧薇總是有著不可調(diào)和的矛盾。為此,徐悲鴻只有更熱烈地投身于工作,只有工作才能使他忘記心靈上的痛苦。

一天,徐悲鴻收到了一個陌生青年的來信,里面還夾著一張照片。寫信的人名叫滑田友。他在信上說他是江蘇淮陰縣一個貧苦木匠的兒子。少年時便開始學做木匠活。不久前,他用寫生的方法,給他3歲的小兒子雕刻了一個木雕頭像,然后用照相機拍下,現(xiàn)在寄來請徐悲鴻大師指正。

徐悲鴻從照片上看到那生動、可愛的幼兒頭像,十分欣喜,親自寫信鼓勵他。處在窮鄉(xiāng)僻壤的滑田友收到悲鴻的親筆信,感到極大的鼓舞,便帶著這個木雕幼兒頭像來到南京,求見徐悲鴻,希望能獲得學習雕塑的機會。

當時,著名的雕塑家江小鶴正在塑造孫中山先生的雕像,徐悲鴻很快把滑田友介紹到江小鶴的工作室里,充當助手。從此,滑田友向雕塑家的道路邁出了第一步。完成孫中山先生的雕像后,滑田友被請去蘇州一個大寺廟里,修理相傳為唐代楊惠之所作的泥塑羅漢像。通過兩年努力摸索和實踐,滑田友掌握了雕塑的許多技法,決心獻身于雕塑事業(yè)。

在1933年,徐悲鴻利用到法國辦展覽會之機,為滑田友出路費,將他帶到巴黎。于是,滑田友在巴黎開始了半工半讀的學習生活。

在那里,滑田友曾和我國著名音樂家冼星海同住在一間廉價的小屋里。冼星海也和他一樣貧困,有時,背著手風琴上街賣唱,疲乏不堪地回來,總是隨手將掙到的幾個法郎往桌上一摔,豪爽地說:“田友,你一半,我一半?!?/p>

滑田友就這樣在巴黎刻苦學習多年,隨后又在法國從事雕塑工作,終于成為一個出色的雕塑家。

當時,備受徐悲鴻器重的還有出身于貧寒家庭的蔣兆和。他慕徐悲鴻的名前往求教,徐悲鴻以敏銳的眼光,發(fā)現(xiàn)了他的卓越天才。于是,讓他住在家里跟從自己學習素描。后來,蔣兆和成為中國著名的畫家,特別以人物畫出色。他的作品兼有中西畫法之長,造型嚴謹,筆墨生動而傳神,創(chuàng)造性地豐富了中國畫的表現(xiàn)方法,具有鮮明的個人風格。特別是他筆下的那些現(xiàn)實人物的描繪,如流浪的兒童,魯迅作品中的阿Q等,感人至深,使他成為一代宗師。這些成就是和他那深厚的素描基礎分不開的。

九一八事變后,中國的國際地位一落千丈。這使每一個具有愛國心的中國人,無不痛心疾首。

如何能使世界各國認識中國是一個有高度文化的國家呢?徐悲鴻常常這樣冥思苦想,似乎有一種不可推卸的責任感在驅(qū)使著他,要是能到國外舉辦一次中國近代繪畫展覽該多好啊。這樣可以取得世界人民的了解和同情,也可以提高中國的國際地位。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