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人生一直在告別 作者:王臣 著


1883年8月19日,法國曼恩-盧瓦爾省的索繆濟(jì)貧院,一個叫作讓娜的二十歲女子產(chǎn)下一名女嬰。她叫嘉柏麗爾·香奈兒??煽?,是她后來自己取的名字。這是讓娜和那個叫作阿貝爾的男子所生的第二個女兒。阿貝爾從未想過結(jié)婚。兩個女兒,相繼都成了私生女。嘉柏麗爾十五個月大時,讓娜方才成為合法母親。

嘉柏麗爾之后,讓娜還生了三個兒子和一個女兒,最小的兒子早夭。父親阿貝爾太年輕了,想要過的仍舊是自在無拘的浪蕩生活。他很少在家。讓娜一個人拉扯六個孩子過著貧苦的生活。反復(fù)懷孕讓她的身體每況愈下。1895年,2月寒冬,疲憊的讓娜因肺病,在家中那張冰凍刺骨的床上離開人世。

那一年,嘉柏麗爾剛滿十二歲。

連讓娜去世的時候,阿貝爾都不在身邊。還能指望他什么呢?很快,不堪負(fù)重的阿貝爾便回來把兩個兒子送給別人當(dāng)免費的童工,又把幾個女兒送去巴黎附近一個叫作“瑪利亞圣心會修道院”的孤兒院。修道院所在的村莊叫作奧巴辛。多年以后,它因為嘉柏麗爾名滿世界。然而,阿貝爾去了美國。

在孤兒院,她生活到十八歲。

最好的少女時光,她在那個充滿米色窗框和馬賽克走廊的孤兒院里度過。她出身寒微,從不是什么天之驕女。父母都是普通的行游商人,走集串市,兜售圍裙和罩衫。歲月待她,始終未見溫柔。不見明媚,只有潮濕。在修道院,她學(xué)會了裁裳縫衣。日子在她手中,她靠著一針一線,縫出了自己舉世無雙、無可替代的一生。

童年時期的香奈兒

十八歲,嘉柏麗爾離開了孤兒院。

成人之后,只有繼續(xù)請愿當(dāng)修女的人才能留在修道院。嘉柏麗爾自然不愿。好在,父親兄弟姐妹很多,據(jù)說有十八個。當(dāng)中,兩個姑母與嘉柏麗爾親近。最小的姑母阿德里安娜只比她年長一歲,與她最是親密,一同走過很多年。年長的姑母露易絲沒有子女。離開修道院之后,嘉柏麗爾去了姑母露易絲所在的城市。

阿列省首府,穆蘭。

姑母待她很好,除了幫助嘉柏麗爾提升自己的縫紉技巧,還從報紙上剪下連載的言情小說給她看。她最愛皮埃爾·德庫爾塞勒的小說。她在別人的故事里,看到從來不曾了解的人情物事。世間情意,最是婀娜。哪怕在露易絲處,她也知道那不是自己的家。小說,讓她對家、對愛有了深之又深的向往。

后來,露易絲幫她物色了一所教會學(xué)校。從小到大,她都不怎么起眼。貧窮人家的尋常女孩,沒有什么可以令她與眾不同的資本。直到,教會學(xué)校的校長幫她在一家針織品鋪子找到了一份店員兼縫紉女工的工作。這份工作讓她與隔壁一家的裁縫相識。

有時,嘉柏麗爾也為隔壁的裁縫做些針線活。有一次,裁縫讓她去給附近的駐軍軍官們縫補(bǔ)褲子。她便去了。她身材小巧,可是眼神倔強(qiáng)。也是那次,她才意識到自己已出落成一個令男子頻頻回顧的美人。軍官們邀請她去參加為駐軍舉辦的音樂會。她得去為軍人表演。

可是,她表演什么呢?

對了,她會唱歌。她唱了一首《誰見過可可?》。那首歌,寫的是一名丟了愛犬的少婦。曲調(diào)歡快活潑,嘉柏麗爾唱得也好,惹得在座的軍人們不停喚她“可可”。她于是拿走了歌中那條走失的小狗的名字。可可·香奈兒,這個名字的來源并無什么驚心動魄的故事,也無什么神秘莫測的因果。

它來得簡單、純真又干凈。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