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奉化蔣氏先祖
從西晉末年起,有一些蔣姓的氏族,陸續(xù)從各地移民到山明水秀、商市云集的浙江。
東漢時已定居在江蘇宜興徐舍鎮(zhèn)的蔣澄,父親蔣橫在東漢初官拜將軍之職。漢光武帝建武二年(26年),蔣橫隨劉秀征討赤眉軍有功,被封為浚遒侯;后來,遭到中央監(jiān)察官匡路的誣陷,被判死刑。蔣橫的九個兒子被迫向四處遷徙。最小的兩個兒子蔣默和蔣澄,到陽羨(今江蘇宜興)安身。
后來,蔣橫的冤案得到平反昭雪。蔣默封云陽侯,官拜諫議大夫。蔣澄封函亭鄉(xiāng)侯,任婺州刺史。
蔣澄因政績顯著,多次受到朝廷嘉獎。六十多歲,他告老還鄉(xiāng),在陽羨安居。他熱心公益,修橋鋪路,周濟貧民。蔣澄和蔣默的子孫,分別任丹陽太守、荊州刺史、兗州刺史等官職。蔣氏便成為宜興的名門望族。
蔣澄于七十二歲時無疾而終。鄉(xiāng)人為了紀念他,在宜興城內(nèi)東廟巷及官林鎮(zhèn)各建一座函亭侯祠。官林鎮(zhèn)的函亭侯祠的庭院中,還有一石碑。碑額上篆刻“九侯世家”四字。
蔣澄的后裔,曾于晉朝時遷居到以天臺山得名的浙江臺州。他的第五代蔣顯,竟任四明鹽官,除主收鹽稅外,私下與鹽商聯(lián)絡,獲利不少,因此將全家搬至四明(今浙江寧波)。
蔣顯的兒子蔣光,在五代后梁時又移居風光綺麗的奉化山嶺,成為奉化蔣氏的始祖。
蔣光有兩個兒子。長子名宗祥,次子名宗霸。宗祥名祥,命卻不祥,早年便夭折。宗霸字必大。名字中含義自大逞霸,他為人倒慈善溫順,而且敬神信佛。因祖上曾封侯為官,加上本人熟讀經(jīng)書,被遴選為明州“評事”,去寧波上任。這是一種職位不高而責任重大的小官吏,專事決斷疑獄。
幾年下來,他埋頭在一堆堆案卷里,釋疑解難,使他終日苦心冥想、殫思竭慮,不禁終日神志恍惚、疑心疑惑,仿佛有無數(shù)冤魂糾纏不休地向他求援討命??赡苁且驗樗麩o權為民申冤,不由得義憤填膺,忍不住常與上司頂撞,也可能他一時糊涂,錯斷冤案;或者是明知故犯,使罪犯冤上加冤,成為冤魂。使多少無罪的人關入牢內(nèi)甚至進入地獄,也讓有罪的逍遙法外。最后終因“評議”不當,不善理案為由,遭黜罷官。他從此洞悉人世,看破紅塵,棄家出走,皈依佛門。在寧波天童寺旁小盤山上自筑一間小庵,超凡脫塵地躲在里面隱居靜修。從早到晚,嘴里只念一句:“摩訶般若波羅蜜多?!边@是梵文佛經(jīng)的音譯。意為“勝利者到達彼岸”??偟暮x是凡崇仰苦行主義的信徒,通過布施、持戒、忍辱、精進、靜慮和智慧的“六度”,可以擺脫物質(zhì)世界的束縛而達到靈魂的解脫。他自稱是“摩訶居士”,鄉(xiāng)人也就稱他為“蔣摩訶”。
一個人獨宿小庵,口中只念一句“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很難成為一個解脫靈魂、到達彼岸的勝利者。他聽到奉化大橋有座岳林寺,寺里住著一個出生于長汀村、名叫“契此”的和尚,形體肥胖,面帶笑容,袈裟披身,袒胸露肩,肩上背根木棒,棒上吊只口袋,常常到鬧市行乞,嘴里念念有詞,宣讀佛經(jīng),教化百姓。人們被他落拓不羈的神態(tài)和那嬉哈笑謔的講道所吸引,一等到他出現(xiàn)在街頭,就道路壅塞,聽他笑談,把冷飯殘菜倒進他的布袋。不知道他名字的干脆叫他“布袋和尚”。蔣摩訶仿佛受到啟示和點化,認為這位游方和尚一定能帶領他到達解脫靈魂的彼岸。于是從狹小而黯暗的小庵里破門而出,四處尋訪。最后,終于在奉化剡溪旁找到了“布袋和尚”。
他當著眾人的面,撲身下跪,口稱“師父”?!安即蜕小奔炔恢t讓,也不拒絕,仰面呵呵大笑,揚長而去。蔣摩訶急急跟隨,亦步亦趨,緊追不舍。從此,師徒二人,云游四方,浪跡天涯?!安即蜕小泵康揭惶帲瑵M面嬉笑,施教布道。蔣摩訶站在一旁,神色肅穆,口口聲聲:“摩訶般若波羅蜜多?!?/p>
相傳在后梁貞明二年,他們跋山涉水去到福建長汀,因氣候燠熱,滿身風塵,便脫下僧衣,跳入溫泉里洗浴。蔣摩訶意外地在“布袋和尚”赤裸的背心上發(fā)現(xiàn)有一只眼睛,炯炯發(fā)光。他驚奇地呼叫起來:
“師父背心長眼,莫非是仙佛?”
“布袋和尚”緩緩轉(zhuǎn)過身,收斂笑容,露出從未有過的尊嚴神態(tài),喃喃相告:
“吾已被你窺破,當去矣!”
于是,他迫不及待地回到浙江奉化。一踏進岳林寺,就將從不離身的那只布袋,交給跟隨三年的蔣摩訶,以莊重而又神秘的口吻囑咐:
“吾將此布袋送給你?!闭f罷,臥躺在寺院東廊的磐石上,仰天呵呵大笑,笑個不停。蔣摩訶接過布袋后,想牽扶他進禪房安息。不料布袋和尚盤膝坐起,敞開袈裟,瞇縫雙眼,張著大嘴,吐出一句驚動天堂人間的遺言:“吾乃彌勒佛化身是也!”驟然含笑圓寂。
彌勒佛原是印度菩薩,是釋迦牟尼的弟子。在千萬年以后,竟然化身為布袋和尚,下凡到浙江奉化,這一震動天界凡間的奇跡,當然引起哄動。身為彌勒佛弟子的蔣摩訶更是受寵若驚,魂不附體。他四處宣揚,召來鄉(xiāng)民,以最隆重的佛教儀式,將彌勒佛化身的遺體葬于岳林寺的后山。還和寺院的和尚一起外出摹化,按照“布袋和尚”生前的形態(tài)塑成笑口長開的彌勒佛神像,供在天王殿正中神龕里,其左右是高大的四大天王像,更顯得宏偉莊嚴。
之后,蔣摩訶就像布袋和尚生前一樣,用木杖背著布袋,四處布施。有人問他:為何不把布袋與和尚同葬。他就將彌勒佛的神旨,鄭重宣告:“這布袋是菩薩賜給蔣家,世世代代可高官榮祿?!苯璐诵麚P蔣家未來的榮耀。一年之后,有人從四川回奉化,驚惶地告訴蔣摩訶:他曾經(jīng)在峨眉山遇到布袋和尚。蔣摩訶不信,一起到岳林寺,發(fā)冢一看。墳內(nèi)只有禪杖和凈瓶,和尚的遺體印跡全無。眾人都目瞪口呆,只有蔣摩訶領悟到他的師父是真正神仙,連忙問:“你見到我?guī)煾?,他有沒有提到我?”那人思索片刻,記了起來,“布袋和尚要我?guī)Э谛沤o你,只有一句話:相見之日已近,愿自愛!”
蔣摩訶聽了,頓時渾身寒栗。他原以為師父會暗示蔣家未來的榮顯,不料反明告他本人生命的結(jié)束。他恍惚地自語一句:“我知道了?!北惚樵L親友,一一告別,然后回到他的小庵,閉門不出。幾天之后,他的兒子前去探訪,打開庵門,只見蔣摩訶也學布袋和尚,盤膝而坐,無疾而終。那只布袋卻不知去向,遍尋不得。家屬和鄉(xiāng)人便將這位彌勒佛弟子,自稱摩訶居士的蔣氏太公葬在小盤山上,成為奉化蔣氏先祖中第一位成佛的神仙。
蔣摩訶成佛,他的兒子卻碌碌無為,只是個俗世凡夫。凡夫的兒子蔣浚明,居然又能立志繼承祖業(yè),也許受到彌勒佛贈布袋、傳神旨的鼓勵,發(fā)奮求學,居然高官榮祿,在北宋神宗時,拜大理“評事”。他和祖父蔣摩訶同任“評事”,但地位懸殊。祖父隸屬地方,孫子擢升“中央”,復審各地方的奏劾和疑難大罪。后來,又升職為尚書金部員外郎,在皇帝左右辦事,掌管文書奏章,協(xié)助皇帝處理政務;還掌管全國庫藏錢帛出納賬籍的審核等政令,是中央官員中的要職。更由于他忠心耿耿,盡責盡力,受到皇帝寵信,又御賜他為金紫光祿大夫。他“懷黃金之印,結(jié)紫綬于腰”,一身穿戴高級階官的衣冠。每年清明,他總要衣錦榮歸,到寧波小盤山祖父蔣摩訶墳前祭拜。非但顯示本人高官進爵,還借此榮宗耀祖。奉化鄉(xiāng)民也都蜂擁而至,稱贊蔣氏祖輩積德,蔣門有后。也總有人提到:光祿大夫的紫綬衣冠,就是彌勒佛升天時贈給蔣摩訶的那只討飯布袋。蔣浚明雖登官階,還不滿足,為了抬高自己在眾官中的地位,查考蔣氏宗譜。發(fā)現(xiàn)在《左傳》里記載有:“凡蔣、邢、茅、胙、祭,周公之胤也?!本筒还軄睚埲ッ},肯定奉化蔣氏就是周文王之后,還考查出最早的祖先是周公的第三子伯齡的嫡系!他就更為自豪,也不免自大,竟敢公然上書反對丞相王安石主張的新法,惹皇帝發(fā)怒,遭謫降職。他心灰意懶,告老還鄉(xiāng),在寧波采蓮橋一帶河巷安居。他的兩個兒子蔣璿、蔣珫后來雖都登“進士”,但與尚書相比,有天壤之別。直至元朝,蔣氏后裔蔣仕杰,因不能再在寧波逗留安居,便在白水巷筑造一座蔣家祠堂,供奉蔣浚明牌位,以顯示蔣家在浙江的榮祿,自己率領全家連同蔣家數(shù)世墳塋,一起遷回奉化。其利用先祖為官時獲得的余蔭和財帛,在奉化溪口買進田地、竹山和房屋;從此,蔣家十幾代子孫都是男耕女織,依靠收租換糧,過著式微的農(nóng)村生活,直到第二十六代蔣斯千,奉化蔣氏的命運才有較大的轉(zhuǎn)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