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培養(yǎng)獨立思考的教育

我的世界觀:國家圖書館第十四屆“文津圖書獎”獲獎作品 作者:[美]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Einste 著


培養(yǎng)獨立思考的教育

本文是愛因斯坦應《紐約時報》教育版編輯請求,就教育問題而接受的采訪,發(fā)表于1952年10月5日《紐約時報》。本文據(jù)德文版《我的世界觀》(27~28頁)翻譯,參考英文版《觀念與見解》(73~74頁)。

只教人專業(yè)知識是不夠的。這種教育培養(yǎng)出來的人可以成為一個有用的機器,卻成不了一個人格完整的人。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對“價值”有所理解并獲得切身的感受。學生必須對何為美以及何為道德上的善有敏銳的辨識力,否則只是靠那點兒專業(yè)知識,更像一只訓練有素的狗,而不是一個均衡發(fā)展的人。學生必須學會理解人們的動機、幻想以及他們所遭受的苦難,以便獲得正確的態(tài)度與他的同胞及其共同體相處。

這些寶貴的東西是通過與教育者親身接觸,而不是——至少主要不是——通過教科書傳授給年輕一代的。這就是文化本身和文化的主要內(nèi)容,也是我在提倡“人文學科”同等重要時心中所想的東西,而不是歷史和哲學領域里那些干巴巴的專業(yè)知識。

過分強調(diào)競爭體系,以及為了立竿見影的用途而過早地專門化,將會扼殺包括專業(yè)知識在內(nèi)的一切文化賴以生存的那種精神。

對于有價值的教育而言,發(fā)展年輕人的批判思維也是至關重要的,而過于繁重的課業(yè)壓力(學分制)則會大大危及這種批判思維的發(fā)展。負擔過重必然導致膚淺和粗俗。教學應該是讓學生在受教中覺得像收到了一份寶貴的禮物,而不是一份沉重的責任。

  1. 此處德文版用的是Kulturlosigkeit,可譯為“粗俗”、“缺乏教養(yǎng)”以及“野蠻”?!幾g者注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