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 東條英教發(fā)跡

二戰(zhàn)風云人物-戰(zhàn)爭狂魔:東條英機 作者:鴻儒文軒 著


二 東條英教發(fā)跡

當然,任何改革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明治維新也不例外。一方面,以舊武士為代表的昔日之貴族從未放棄顛覆明治政府的努力。另一方面,戊辰戰(zhàn)爭結束后,原先的革新派也因利益分配不均、政見不和等原因出現(xiàn)了分化。1877年2月,原本積極主張革新的西鄉(xiāng)隆盛在西南諸藩(熊本、宮崎、大分和鹿兒島等地區(qū))舊武士的擁護下樹起了武裝反抗明治政府的大旗。

明治天皇立即興兵討伐,雙方在植木、田原等地展開了激戰(zhàn),史稱西南戰(zhàn)爭。在這次戰(zhàn)役中,政府軍中一個年輕的中士因足智多謀、作戰(zhàn)勇猛脫穎而出,受到了高級將領的賞識,此人便是東條英教。

東條英教祖籍江戶,出身下層武士。他的父親東條錠之助因擅長能樂(起源于日本鐮倉時代的一種武士音樂)得到了日本南部盛岡藩主的器重,被聘為能樂教師。此后,東條家族便從江戶遷到了巖手縣盛岡市新莊鹿島下。

幕府倒臺后,明治政府通過發(fā)行公債等方式,逐步收回了各藩士族的薪俸。和當時的大部分舊貴族一樣,不善經營、缺乏謀生能力的東條家族生活陷入了窘境。此時,東條英教剛滿16歲。

在傳統(tǒng)武士道精神的刺激之下,日本的軍國主義思想這時已經開始抬頭,右翼勢力極力鼓吹“大力充實軍備,耀國威于海外”,高層的一些狂熱分子甚至制定了對外侵略擴張的詳細計劃。按照他們的設想,日本第一期應征服中國的臺灣;第二期征服朝鮮;第三期征服中國滿蒙(東北和內蒙古地區(qū));第四期征服中國內地;第五期征服全世界。這就是日后明治政府確立“大陸政策”的思想基礎和雛形。

在這種背景下,明治政府于1869年在京都創(chuàng)立了專門培養(yǎng)陸軍士官生的兵學寮。不久,兵學寮由京都遷到了大阪,辦學規(guī)模也不斷擴大。

1872年,日本趁清政府內憂外患之際入侵大清帝國的屬國琉球王國。1874年,明治政府又以清政府未對臺灣東南部實施有效統(tǒng)治為由,悍然入侵臺灣,屠殺當地居民,制造了慘烈的“牡丹社事件”。1875年,日本海軍少佐井上良馨指揮軍艦“云揚號”以武力占領漢城的門戶江華島(位于漢江的入???,日艦可沿著漢江而上,直逼漢城),迫使朝鮮簽訂了《江華條約》,強行打開了朝鮮國門。朝鮮歷史學家將此稱為“云揚號事件”,日本史書則稱之為“江華島事件”。

為給日后發(fā)動大規(guī)模的侵略戰(zhàn)爭儲備人才,明治政府將兵學寮教導隊遷到了東京,并擴充為教導團。此即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的前身。

東條英教,東條英機之父

在政府的鼓吹下,加之傳統(tǒng)武士道精神的影響,軍人成了最受青年人歡迎的職業(yè)。東條英教就是此時考入陸軍教導團的。1876年,東條英教從陸軍教導團畢業(yè),被授予中士軍銜,分配到小倉第十四聯(lián)隊服役。

作為一名軍人,東條英教是幸運的。他的軍旅生涯尚不足一年,西南戰(zhàn)爭就爆發(fā)了。東條英教隨小倉第十四聯(lián)隊一起,參加了鎮(zhèn)壓叛亂的作戰(zhàn)行動。在植木、田原等戰(zhàn)役中,東條英教作戰(zhàn)兇猛,常常身先士卒,而且顯示出了優(yōu)秀的指揮才能。

西南戰(zhàn)爭打了7個月,以西鄉(xiāng)隆盛的徹底失敗而告終。至此,明治政府徹底鏟除了反對勢力,消除了新政府被顛覆的可能性。東條英教也因這場戰(zhàn)爭邁出了發(fā)跡的第一步。1878年,東條英教被擢升為陸軍少尉,調任參謀本部任職。

參謀本部原稱參謀局,隸屬陸軍省管轄。為加強天皇對軍隊的控制,明治政府遂將參謀局從陸軍省獨立出來,成立了直屬天皇管制的特別軍事機關——參謀本部。作為參謀本部最年輕的參謀軍官之一,東條英教自然而然地成為了陸軍的重點培養(yǎng)對象。

在此前后,東條英教同萬德寺住持的女兒德永千歲結為夫婦,租住在四谷區(qū)須賀町。和大部分日本女性一樣,東條千歲(按照日本的習俗,女子婚后改姓夫姓)性格樸實,不茍言笑,一門心思地協(xié)助丈夫處理家務?;楹螅瑬|條夫婦先后育有兩子。不幸的是,兩個兒子均在出生幾天后即夭折了。日本深受中國儒家文化的影響,將無后視為奇恥大辱,膝下無子成了東條夫婦的一塊心病。

東條英教的家庭生活雖然很不幸,但在仕途上卻順風順水,頗為得意。1883年之前,日本陸軍以法國陸軍為藍本,發(fā)展迅速。1883年之后,日本改以德國陸軍為學習對象,不但在東京設立了陸軍大學,還從德國參謀本部高薪聘請了雅克布·邁克爾少校為戰(zhàn)術教官。

雅克布·邁克爾少校是德國陸軍中的佼佼者,頗具軍事才能。上任伊始,雅克布就對日本陸軍的體制和訓練方法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深受日本陸軍高層的器重。陸軍省和參謀本部立即決定,從軍內挑選10名優(yōu)秀的年輕軍官,作為陸軍大學的第一期學員。

一天,時任參謀本部次長的川上操六將軍把東條英教叫到辦公室,開宗明義地說:“東條君,陸大招生,本職打算推薦你為首批10名學員之一?!?/p>

東條英教挺胸抬頭,雙腳一并,向川上操六行了一個漂亮的軍禮,朗聲道:“獲此殊榮,卑職不勝惶恐!”

川上操六笑了笑,說道:“既然東條君不反對,這件事情就這么定下來了。你準備去陸大報到吧?!?/p>

幾天后,東條英教就來到陸大,投入了邁克爾的門下,學習軍事指揮藝術。包括東條英教在內的10名陸大首屆學員皆是陸軍中的佼佼者,可謂精英中的精英。在邁克爾少校的指導下,眾人學習十分刻苦,進步也很神速。

東條英教進入陸軍大學的第二年春,他的家庭生活也迎來轉機。該年3月底,東條千歲再次懷孕了。東條英教聞訊,又喜又憂。妻子懷孕,這對一直渴望能有個孩子的東條英教來說自然是值得高興的事情。但與此同時,他的內心當中又有隱隱的擔憂。他不知道這個孩子會不會像他的兩個哥哥一樣,夭折在襁褓之中。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轉眼間就到了1884年的隆冬季節(jié)。12月24日,蓄謀已久的明治政府終于按捺不住,再次將侵略的魔爪伸向了鄰國朝鮮。日本人直接參與策劃了朝鮮開化黨人發(fā)動的甲申(1884年為農歷甲申年)政變,企圖進一步掌控朝鮮。大清王朝應朝鮮政府之邀,派袁世凱率部進行干涉,最終挫敗了日本的陰謀。

就朝鮮的歷史進程而言,“甲申政變”是一次具有資產階級革命性質的試探性活動。開化黨人發(fā)動甲申政變的目的有二:其一,脫離大清帝國,實現(xiàn)完全獨立;其二,效仿日本,改革內政。遺憾的是,開化黨人沒有看清日本人的真實面目,便貿然投入其懷抱,無異于引狼入室。

事變結束后,明治政府派伊藤博文同清廷實權人物李鴻章簽訂了《中日天津條約》(日本稱之為《天津會議專條》),規(guī)定中日兩國同時從日本撤軍,日后兩國出兵朝鮮須相互通知。就中國而言,這是一次外交上的失??;就朝鮮而言,從此獲得了與大清帝國對等的外交關系;就日本而言,為日后全面入侵朝鮮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

伊藤博文(1841年10月16日—1909年10月26日)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