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快意八九年

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 作者:洪業(yè) 著


第二章
快意八九年

——杜甫《壯游》

公元736—745年
長安—兗州—偃師—洛陽—陳留—兗州

在杜甫的時代,唐帝國有前途的學者們都立志要通過進士科考[1]。科考告捷之后會有官方任命,由進士科入仕通常會在官僚體系中升遷較快。每年,僅僅只有大約三十人能夠從好幾百名候選人中脫穎而出。成功的難度極大地增加了進士科的榮耀和誘惑力?!?5】

一個學者必須首先申請參加州郡舉行的初試,從而獲得參加全國考試的候選人資格。州郡試的科目與全國考試的科目類似:首先是詩賦;然后是五篇策論,以當下政府面臨的現實情況為主題;接下來是一些儒家和道家經典中的問題。地方官在選拔時會極其審慎,因為一旦他們不能選拔真正優(yōu)秀的舉子,或者經他們選拔的舉子有太多人在進士科考中表現欠佳,那么他們的磨勘考評會被記過。仲冬時節(jié),通過州郡考的舉子們要到政府的相關部門登記造冊。全國科考將在第二年春天舉行,由吏部分管科考的部門的主要長官(吏部考功員外郎)擔任主考。

在舉子們被鎖入貢院進行考試之前,他們在長安如何打發(fā)時間呢?我們也許以為他們能忙著溫習書本。事實上,很少有人會這么勤奮。一般來說,當時的風氣是舉子們會忙著作自我宣傳。若干世紀之后,對考卷進行糊名的措施才開始實行。因為考官能夠直接在卷面上看到舉子姓名,所以很自然,如果他們碰巧認識舉子本人,或者認識舉子的權貴親屬、引薦者,或者了解此人的文學聲名,他們的判卷就會在某種程度上受到影響。這樣的風氣助長了舉子們提升自己聲名的行為。在長安,春天成為一個尋歡作樂的季節(jié),無數的宴會在舉行。如果一位才學之士寫出了一首敏捷之作,它很快會被傳誦在歌妓們嘴邊;這是獲得名聲的最好途徑之一。不過,大多數學者們會把時間用來拜謁達官貴人,他們有著或真或假的文學興趣。以尋求批評和指導為借口,一個舉子可以向官員行卷,卷中抄錄了他的詩文之作。如果這位顯貴碰巧被一段文字、一聯(lián)詩語所打動,他可能會對朋友們引述,而作者的聲名就這樣很快傳開了。【26】

那么,735年的晚冬和736年的初春,舉子杜甫在長安做些什么呢?我傾向于認為他沒怎么宣傳自己。他可能覺得沒必要這么做,因為他完全有信心以真才實學在考試中贏得至高榮譽。后來的兩首詩告訴我們[2],在考試之前,杜甫就已經讀破萬卷書,下筆行文,如有神助。杜甫只拿自己與前代最優(yōu)秀的作家相比,對于與同時代的人競爭,他毫不畏懼。當然,這些回憶可能會有詩歌的夸張。至少,環(huán)境會賦予他這些少年輕狂。難道他不是杜審言的孫子嗎?那可是以文學技藝自詡、瞧不上一切對手的大詩人。難道他不是京兆選送的舉子嗎?京兆的中心城市長安可是整個帝國的文化和政治中心。來自這座偉大城市學術和智慧寶藏之外的“蠻荒之野”的舉子就有八千之眾。自然,京兆的選拔考試極其嚴格。事實上,成為代表京兆的舉子本身就已經是一種杰出榮譽了,京兆舉子很少聽說不能通過全國科考的。再說了,我們的詩人在這座城市并不缺乏聲名。在老輩官員中,有李邕和王翰,兩人都是成名已久的文人。杜甫并未拜訪二人,但李邕自己要求與他見面(“李邕求識面”),王翰甚至希望能與這位驕傲的舉子住得近一些(“王翰愿為鄰”)。

736年的科舉考試頗為有名,因為一次激烈的爭論導致了后來的科考改由另一個部門掌管。這次科考的主考官是考功員外郎李昂,此人性格剛急,想標榜自己完全以卷面的優(yōu)劣來評判試卷。他毫無必要地將舉子們聚集起來,批評那些試圖通過其他途徑影響他的舉子的文字疏漏。其中一名被他批評的舉子請求道,對于這樣尖銳的批評,可否采取“來而不往非禮也”的回應。李昂怒氣沖沖回答說:“有何不可?”這名舉子引用了下面兩句:【27】

耳臨清渭洗,心向白云閑。

并問道,這著名的兩句是否是這位大主考所寫?!笆堑?。那又如何?”舉子繼續(xù)說,洗耳的故事來自古代隱士許由,他洗耳是為了不想聽到皇帝將禪讓帝位于他。舉子問道,一個人是否可以假設當今皇帝會傳位給他?主考官又怒又怕,眼淚都快流出來了。李昂轉而向朝廷抱怨,而這導致了那位不順從的舉子被關押。但皇帝也因此覺得考功員外郎的聲威不足以使舉子們敬畏,他下令從今以后由一名禮部副長官(侍郎)擔任科考主考官[3]。

杜甫某句詩曾透露,他在這次人事變動之前就已經參加了科考(“忤下考功第”)。他還進一步說,這次科考失敗之后,他曾經“快意八九年”,之后才于745年再次返回長安。我們這里把此次考試的時間放在736年,而不是通常的735年。

杜甫沒有通過科考。我們并不知道為什么。我傾向于相信我們的詩人自己也難辭其咎。杜甫生在這樣的時代,唐代偉大的文藝復興正在形成。散文方面,古文復興運動尚未達到其頂峰,那要到杜甫之后的半個世紀。杜甫本人受新潮流的驅使,正試著用漢代(前206—前220)文學大家的文體寫作。保留在杜甫集子的三十二篇散文中,確實有一些在思想和形式上都充滿活力。當然其中也有一些因為嘗試而顯得不夠流暢、過于枯澀,有些段落幾乎難以句讀。在詩歌方面,杜甫取得了最高成就,在他的筆下,激情升華崇高,痛苦愈轉深沉,他的詩歌變化多方,格律森嚴,用事精準,他還創(chuàng)造性地采攫俗語入詩。但是,他的大部分詩歌缺乏那些易受歡迎的通俗特質——簡單的措辭,流暢的意思,迅疾的節(jié)奏——這些因素容易立刻被人關注,引發(fā)贊美。只有經過長時間的研習之后,讀者才能學會欣賞杜甫的詩歌。杜甫廣泛的閱讀經驗也助長了他使用隱晦典故的習慣。有許多詩行經過上千年的博學之士的努力也仍未能被讀解?!?8】

杜甫在考試中如何寫作他的詩賦呢?難道他只寫自己想說的和自己擅長寫的嗎?或者他只寫主考官能夠理解和愿意閱讀的嗎?我恐怕他選擇的是前者。在這種情況下,杜甫的成敗就必須取決于他的主考官是不是碰巧有學識,并且愿意耐下性子去評判他所寫的詩賦。

當然,失敗是始料未及的。《壯游》中有一句詩說到:“獨辭京尹堂。”這里的“獨”包含了沉痛的哀傷。所有其他來自京兆的舉子都通過了考試;一些人已經接到了任命,其他人正在等待任命;他一個人卻失敗了,玷污了京兆舉子那令人艷羨的聲望。

這不僅是對京兆說再見,還是對一切朝廷事業(yè)和科考的告別。盡管杜甫懷著極其沉重的心緒離開了京兆,這之后的生活仍然經歷豐富,使得他在晚年仍懷著眷戀追憶。他把離開長安到再次回來之間的這段時期稱為“快意八九年”。因為我們知道杜甫后來回到長安是在745年初冬,因此這次離別可能在737年初。在科舉失敗和最終真正離開之間的這段時間,杜甫做了些什么呢?我們一點也不清楚。

當然,他得面對失望的父親和繼母。這次見面應該發(fā)生在737年春夏的兗州(在長安東北大約632英里),杜甫的父親是此地的司馬。這是杜甫集子中可以系于此年的一首詩。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