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墻為紙
從蘇州歸來的顏真卿,似乎陡然長大了許多。不但認的字更多了,字寫得更好了,懂得的事更多了,學習也更自覺了許多、刻苦了許多。用不著母親催促、哥哥們監(jiān)督,雖然家境竭蹶,布衣糲食,屢屢肚內半飽,卻總是三更方寢,五更即起,夜以繼日,朝夕勤學、苦讀,苦練書法,務求對伯父元孫、姑母真定、母親殷氏,以及外祖父在蘇州講給自己的每一段經(jīng)典、每一首詩歌、每一篇文章、每一則典故、每一個或平凡樸素或幽微深邃之理,融會貫通,熟記于心,以博通五經(jīng)微言、百家精理;務求將他們傳授給自己的書法點、橫、豎、折、撇、捺的下筆、運筆、頓筆、折筆、提筆、回筆,以及緩疾輕重、間架結構、布局謀篇之法,嫻熟自如于筆下,并精益求精,日有所增。
他晚年的一首詩這樣寫道: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立志時。
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頭應悔讀書遲。
這首詩廣為傳誦,題目是《勸學》。也許人們并不清楚為顏真卿所作。其勸勉后輩勤學、苦學之誠篤懇切、苦口婆心,分明可見;字字句句,無不得自于顏真卿自己的切身經(jīng)歷,是對自己少年時期勤學、苦學情景及其感懷的真切憶寫和描繪。高點明燈,苦讀至夜半三更方才入寢,而五更雞叫之時即翻身起床;也許并未頭懸梁,并未錐刺股,也許會困倦,會打盹兒,卻能憑借遠大的志向、宏偉的雄心和堅韌的毅力,奮發(fā)自勵,振作精神,夜以繼日,日日不懈,孜孜以求。如果年輕時不知道這樣早早地下苦功勤學,到了滿頭白發(fā)的暮年才捶胸頓足,痛悔自己幼年讀書的慵懶、怠惰和荒疏,那就為時已晚,無可彌補。這是顏真卿回首往事,對自己以及身邊無數(shù)人,或成或敗的切膚經(jīng)驗的深刻省思和總結。
幼年顏真卿,不但能勤學、苦學,還能儉學——父親的早逝,家境的敗落,也迫使他不得不想方設法地以十分節(jié)儉的方式學習。他自知一家人生計的艱難,能省一個錢,絕不多花半個錢。他心頭深深地鐫刻著母親給他講過的故事:父親當年與伯父元孫一起寄養(yǎng)于他們的舅父殷仲容家,跟隨殷仲容學書法,由于家境清貧,缺少紙筆,兩人便以黃土和泥涂在墻上,以樹枝、石塊代筆,在墻上練字,時間長了,他們都練出了一手好字。特別是伯父,不但書法出眾,還深知諸家書法之妙。玄宗皇帝曾命他判定數(shù)十卷諸家書跡之真?zhèn)?,他一一辨別得清清楚楚,備受贊賞。他還曾作詩和玄宗,玄宗批答:“翰墨之妙,莫之與先。”顏真卿也仿效父親和伯父,墻上涂以黃土泥,以墻代紙,練習書法。墻上寫滿了,重新涂上黃土泥再寫,寫滿了再涂,涂了再寫……日復一日,孜孜不倦,不厭煩,不氣餒,不松弛,不懈怠。在氣候宜人的春秋兩季自不待言,即使赤日炎炎的盛夏三伏天、寒風砭人肌骨的隆冬三九天,也從不間斷。
不過,書法歸根結底是寫字之法,是把字寫得好、寫得耐看、寫得讓人賞心悅目之法;而字是要寫在紙上的,無紙何以有書法?在墻上、紙上寫字,不但會有迥然不同的感覺,也會有大相徑庭的效果。以墻為紙,可以練“壁書”,但“壁書”畢竟只是書法的一種,所謂書法,則常指“紙書”;“以墻為紙”雖也可以是為著節(jié)儉而采用的練習“紙書”的代替之法,但墻只是能代替,而無論如何也不能取代紙的。在經(jīng)過一段時間以墻為紙的刻苦練習之后,顏真卿也會在紙上練習書法。同樣,為了節(jié)儉,他總是先用淡墨,再用較濃點兒的墨,再用更濃點兒的墨,后用更更濃點兒的墨寫,正面寫了翻過來在背面寫,背面寫了再翻過來用濃濃的墨寫……這樣,通過墨色由淡而濃的變化和紙面的多次翻轉,一張紙總能寫四遍、五遍,甚至六遍、八遍,直到滿紙墨黑,不能再寫為止。
夢中的啟悟
那是早秋的一天,顏真卿遵照伯父的要求,寫完一篇文章,正坐在院子的老槐樹下背誦《論語》。秋風習習,透過老槐樹綠傘般巨大樹冠的枝葉縫隙,太陽向地面灑下一朵朵形態(tài)各異的金花,兩旁的石榴樹上垂垂聯(lián)枝的石榴果一天天碩大起來,由青而紅,彌散著清香,成長著可愛。顏真卿一邊背書,一邊無心地觀看著那一顆顆從密匝匝的綠葉中露出臉來的可愛的石榴果。背著,看著,看著,背著,迷迷糊糊地,禁不住上下眼皮竟打起架來了。清早起來讀書,直到此刻,已近中午,一時實在太困倦了,太困倦了!
恍恍惚惚,蒙蒙眬眬,顏真卿感覺到有人撫摸自己的腦袋,抬頭一看,是一個約摸六十歲左右的老人,個兒不高,面目慈善,眼睛里投射著睿智、聰慧的光。伯父站在陌生人身后,面帶微笑。真卿看著站在面前的這個陌生人,把詢問的眼神投向了伯父。
陌生人卻向伯父搖了搖手,盯視著顏真卿。那閃動著炯炯亮光的眼神那么親熱,又那么諧謔逗人,開口便問:“顏公子,你叫真卿,小名羨門子,排行十三,對吧?不認識我這個老頭子嗎?你光屁股的時候,我還抱過你呢!”
顏真卿從沒有見到過哪個陌生人以那樣的眼神、那樣的口吻面對自己、詢問自己,還說他抱過自己,只覺得好別扭、好尷尬??!不由得竭力地在頭腦中搜尋著記憶:這個人到底是誰呢?
伯父正要開口,陌生人卻又向伯父直搖手:“還是我自己介紹吧!我叫賀知章。祝賀、慶賀的賀,可不是災禍的禍、惹禍的禍!我可不想惹禍,也不愿遭受災禍!你就叫我賀老頭子吧!你父親在世的時候,我們是三天不見就心慌的好朋友,和你伯父元孫也是!”
“哦,是賀伯父!是寫《詠柳》那首詩的賀伯父嗎?”真卿不禁心花怒放,脫口問道。母親和伯父都曾告訴過自己,賀伯父倜儻風流、才華橫溢、詼諧善談,有著“清談風流”之譽,官居太常博士、禮部侍郎、秘書監(jiān)、太子賓客,響當當?shù)拇蠊賰?!他不但擅長吟詩,草隸的品位也很少有人可以比并。他寫的那首《詠柳》,簡直把春天的柳樹描畫得栩栩如生。他把下垂的柳絲兒比喻為綠色的絲絳,太貼切了!設問說,柳樹美麗的纖纖細葉,是剪刀似的二月天的春風裁出來的嗎?真是妙想天成,慧心雅致,美不勝收,真不知道是怎么想出來、吟出口的!聽母親說,父親病逝后,賀伯父前來吊喪,后來還讓他的夫人和家中其他人多次來家探望、安慰母親。但那時真卿太小,不記得他的相貌舉止。此刻,他就站在面前,讓自己一睹風采,顏真卿心里別提多高興、多激動啦!
“哦,你也知道《詠柳》那首歪詩?會背嗎?試背給我聽!”賀知章捋著胡須,彎腰問真卿。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顏真卿背得口袋倒核桃般流利。
賀知章驚喜地點點頭,“不錯。不錯。是誰教給你的?”
“外公教的。在吳縣。外公還說您是當今的大才子,大書家,大官兒!”
“你看我大嗎?哪兒大?我可比你伯父矮多了!”賀知章說出口的話,總那么幽默風趣。
伯父笑了。真卿也禁不住笑出聲來。
“慚愧!慚愧!元孫空長著個大個頭啊!別的一切一切,都比賀兄矮多了!”伯父似乎很自慚。
“免了,免了,不要在賢侄面前自謙了?!辟R知章對伯父直搖手,轉身問真卿,“十五歲了,對吧?”
“是的。十五歲了?!闭媲潴@異賀伯父居然把自己的年齡說得這么準。
“奇怪我知道你的年齡?我可不是瞎猜,是日月告訴我的——信不?哦,不說這個了。剛才,你像是默默地背《論語》,能背一段——就背‘為政’篇中‘子曰:吾十有五……’那一段——給我聽聽嗎?”賀知章停止了打趣,向面前的顏真卿提了個要求。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闭媲涿摽诙?。
“不錯,能講講是什么意思嗎?”
“意思是:孔子說,我十五歲立志于學,三十歲自立,四十歲不迷惑是非,五十歲明白了天地之道,六十歲有所聞而不驚慌失措,到了七十歲,能夠隨心所欲而不逾越準則?!鳖佌媲浠卮鸬?。
“講得好,很好!孔老夫子十五歲志于學,聽你伯父說,我們的羨門子可是不到十歲就立志學習了??!你父親在九泉之下可以欣慰了!但是,不要怪我賀老頭子多嘴,羨門子,孔子三十而立,你能二十而立嗎?”
“真卿可不敢與孔子相比?。〉?,我想我能夠不到三十歲就自立的!我們家的生計多艱難啊,我不能到了三十歲才自立,不能!”真卿的理由很充分。
“好,回答得好!很好!但我們?yōu)槭裁淳筒荒芘c孔子相比呢?難道你不明白,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樓的道理嗎?”賀知章也很有道理。
顏真卿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不知如何回答才好。
賀知章?lián)崦媲涞念^:“講不出道理來了吧?沒了道理,就應該聽賀伯父的,發(fā)奮苦讀!你身邊有伯父、有姑母這樣的鴻儒,有母親、伯母——她們都滿肚子學問,還有已經(jīng)學有所成的春卿、允南、杲卿等各位兄長,有他們教你、指點你,何愁不早于三十而自立呢?”
“我……我會努力,會努力的!”顏真卿不愿讓賀伯父失望,更不愿讓伯父、母親和一家人,還有九泉之下的父親、舅父失望。
“好!賀伯父相信你。到你自立那天,我會來祝賀的!”
賀知章摸了摸真卿的頭,又揮了揮手,轉身與伯父一起去了廳堂。出于好奇之心,真卿偷偷來到廳堂之外,透過窗欞窺視。
廳堂的幾案上,伯母已擺好了幾碟菜、兩只酒碗,一樽高高的桂花稠酒壇靜靜地恭候在碗、碟旁邊。
“呵,有酒有菜!知章今天又要享口福了!”賀知章一走進廳堂,看見了幾案上的酒菜,欣喜地捋著胡須道。
“飲中一仙駕臨敝舍,豈能無酒相待?只是自釀的濁酒一樽,粗瓷大碗,不成敬意?!辈敢贿呎f著,一邊斟滿了兩只酒碗。
不等伯父舉碗相邀,賀知章已“吱兒咂”一聲,將面前的一碗酒一飲而盡。“見笑,見笑,豈敢稱仙!……嗯,桂花稠酒!嫂夫人釀的?好酒,好酒!”
“是的,夫人釀的。我被貶官回來后,夫人釀了一壇,正趕上踐猷來看望我——唉,可惜他已英年早逝,與我等陰陽兩隔了!不說這些了,不說這些了。”伯父搖著頭,長嘆一聲,“前些日子夫人又釀了一壇,我一直舍不得喝。這不,正巧,今日與賀兄相見,一醉方休!”
“有人說我把醉酒栽跟頭全不當回事,掉進井里反倒會鼾聲大作,睡得香甜。我賀知章喝了酒會那么瀟灑、悠閑、安逸嗎?賀知章只知酒能解憂,酒能消愁啊!”賀知章哈哈一笑,自斟一碗,“其實,李太白有句詩寫得好,我最喜歡。沒有比這句詩更能道出飲酒之妙了:‘與爾同銷萬古愁!’”
“好,與爾同銷萬古愁!”伯父與賀知章笑呵呵地舉碗相碰。
連著呷了幾碗,賀知章問伯父:“元孫兄,該出山了吧?”
“出山?元孫只知正道直行,不會拍馬逢迎、茍合取容,能出山嗎?有道是,虎離深山遭人欺??!實不相瞞,元孫早已心如死灰了!再說,枉遭奸佞誹謗,至今創(chuàng)痛未平。何況已屆花甲,子女中僅春卿一人以明經(jīng)入仕,做了一介芝麻官,尚有四子學無所成;弟弟惟貞留下的十個侄兒侄女,也僅允南一人官拜郎中,不說侄女,六個侄兒尚未成人自立。就說真卿吧,你剛才看見了,是棵好苗子吧?若不訓教成才,我顏元孫之身還有仁、慈在嗎?九泉之下,將愧對英年早逝的弟弟惟貞,是為不義;無顏面對父母,大孝無存。不孝不仁、不義不慈,元孫將不但羞愧,也自負疚于心,枉活于世??!”
“哦!為了子侄兒女,元孫兄不惜委屈自己的滿腹經(jīng)綸、一身才干!仁義孝慈如此,知章自愧弗如,自愧弗如??!”賀伯父又呷了一碗,深沉地感喟道。
槐樹下,顏真卿怦然心動:我不能有負于伯父的如此苦心??!他猛地睜開眼來,面前不見伯父,不見賀知章。陽光透過老槐樹的枝葉灑在地面上,灑在自己身上,暖烘烘的;習習秋風中,一顆顆青綠中透著紅色的石榴果,把清香撲面送來……哦,是做夢?怎么會是做夢呢?
鴻儒的溫暖
與顏元孫交往的朋友,還有陸象先、寇泚、源光俗、蘇晉、崔璩等。源光俗、蘇晉、崔璩等人,都是滿腹經(jīng)綸的鴻儒,也都是朝廷的官員。這些人大都很正派,很廉潔,很義氣,都有一副熱心腸。顏惟貞去世后,他們都曾來顏家吊唁,以后還曾多次來家看望,都很關心真卿一家人的溫熱冷暖。顏真卿雖然記不得他們的體形相貌、言談舉止,但卻深深感受到這些鴻儒的溫暖。顏真卿的哥哥允南已經(jīng)入仕,官拜郎中,不但以其才華為寇泚、陸象先、尚書韋陟、陸景融等人所賞識,還以其待人的誠懇,與相國房琯、尚書韋陟、張倚,結為忘年之交,與河南陸據(jù)、彭城劉煉、劉秩、隴西李揆、河東裴士淹結為莫逆之友。顏允南的這些朋友,也都不時地如春風送暖,給予了顏家、給予了真卿及其兄弟們,以各自不同的關懷和關切。
對于寇泚,顏真卿腦子里還有印象。那是他十一二歲時候的事。有一天,舅父殷踐猷與一個官員模樣的人來到家中。舅父向母親介紹說:這位是崇文館學士、我的好朋友,也是惟貞生前的好朋友寇泚。他來看看孩子們。母親給他們沏了茶,喚他們兄弟幾個來見寇伯伯??懿疂M眼憐愛,撫摸著他們弟兄幾人的頭,問他們最近讀什么書。顏真卿回答他讀《禮記·中庸》。他點點頭,道:是伯父教你們嗎?要好好學,真正弄懂這幾句話的意思:“喜怒哀樂之未發(fā),謂之中;發(fā)而皆中節(jié),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弄懂了這幾句話,也就容易弄懂整個《中庸》。弄懂了《中庸》,一生受用無窮。
多謝寇伯伯指教。顏真卿和兄弟們不約而同地道謝。
舅父和母親說了幾句什么,寇泚就與舅父匆匆告辭而去。
送他們回來,真卿發(fā)現(xiàn)寇泚剛才所坐的地方,有個用一方小彩絹包裹著的東西,打開一看,里面竟裝滿了錢,還有一張紙,上寫一句話:留給小侄們買筆墨、糖果吧!
看著這句留言,真卿和兄弟們激動得久久說不出話來。
顏真卿還見到過父親生前的好友——也是伯父的朋友陸象先。二兄允南出仕后,陸象先很器重他。有一次,伯父回憶家道的浮沉,告訴真卿,在你父親病逝、我也遭受誣陷而免官回鄉(xiāng)的年月,家境中落,除了你舅父殷踐猷而外,還有你父親當年的幾位好友,如賀知章、陸象先、寇泚、源光俗、崔璩等,都給予了我們關懷和援助。為了你父親的喪事,他們都行了厚禮;其后多次或寫信、或打發(fā)家人來探視;年節(jié)之時,還總要送你們兄弟姐妹每人一份很不菲薄的壓歲錢。你們不能忘了他們,長大了,要報答他們的恩情。
伯父特別說到陸象先,還講了他的一些逸聞趣事。伯父說,陸象先原來只是一個不起眼的小官,但他器識深邃,言論高雅,很得朝野好評。那時,一心仿效武則天、野心勃勃地企圖做天下女主的太平公主,決意拔擢她的一名心腹做宰相。但這個心腹卻不敢上任,力薦陸象先,說陸象先的才干、名望高于自己,如果不讓陸象先做宰相,自己無論如何也不敢奉命。太平公主無奈,只好同時拜她的心腹與陸象先為相。陸象先于是意外地撿到了一只宰相的桂冠。宰相的桂冠得自太平公主,陸象先卻并不逢迎、趨附她。后來,太平公主企圖廢掉皇上李隆基,陸象先問公主道,當今皇上是怎樣即位的?回答是因功勞而即位的。陸象先說既然是因功勞而即位的,就應當因罪過而退位。當今皇上并沒有什么罪過,怎么能逼他退位呢?太平公主無奈,只好作罷。太平公主發(fā)動政變時,其父太上皇睿宗李旦本來是支持她的。睿宗躲在承天樓上,對群臣道:“愿意幫助我的,就留下來,不愿的,你們都走開!”事變以太平公主的慘敗而平息,玄宗李隆基得到了那份為睿宗護駕大臣的名單,交給宰相陸象先去一一搜捕。陸象先卻冒著滅門喪生的風險,將名單付之一炬,焚為灰燼。玄宗李隆基勃然大怒,這還得了,公然抗命忤旨!陸象先坦然無驚,道:國有兵變,大臣們保護太上皇,那是忠貞的表現(xiàn)?。”菹乱缘赂谢煜?,怎么能搜捕、殺害那些忠貞大義的官員呢?我違背了陛下的圣旨,目的只在于使那些當時出于忠貞之心的大臣放下心來。如果是我犯了罪,我絕不逃避罪責!玄宗李隆基恍然大悟,恕陸象先無罪。這樣,陸象先焚毀了一張名單,保護了一大批官員。后來,玄宗誅殺了太平公主的黨羽,又追查其枝葉,陸象先巧施心計,又使不少官員免于一難。他有句名言:“政在治之而已”——當官,按大道辦好公務就可以了。他自己總是清靜寡欲,不介意區(qū)區(qū)小事;為人寬厚、仁恕,從不為難、苛刻他人;自以為“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第澄其源,何憂不簡邪?”——天下本來是平靜的,就因為那些庸人們想入非非,總在制造紛擾。如果能夠從心靈的源頭上自我清理得清清亮亮,天下的事本來就那么簡單,還憂愁什么呢?
那是早春的一個傍晚,風清月朗,星光熒熒。油燈下,顏元孫正在廳堂給真卿等幾位子侄講訓詁,忽家人入報,有客來訪。顏元孫急忙出迎。燈光下,只見來人一襲布衣,眉宇清雅,仙風道骨,竟一時認不出來者何人。
顏元孫正在緊張地搜尋記憶,來人豁然大笑:“顏兄,認不出我陸象先了!”
“嗬,陸兄,真是你!貴客,貴客!多年不見,真不敢相認了!你怎么這身打扮,微服暗訪?”顏元孫急忙攙扶來人坐于上位,回頭對真卿兄弟道,“這位就是我給你們說過的陸象先大人??煜蜿懖甘┒Y!”
“微服倒是微服,暗訪卻不敢。剛從揚州都督府長史任上內遷回京,想著顏兄,想著英年早逝的惟貞賢弟的孩子們,趁夜來訪,這樣穿戴,方便一些?!标懴笙炔换挪幻Φ卣f。
“哦,陸伯父!侄兒有禮!”真卿弟兄們急忙上前施禮。
“少禮,少禮!”陸象先搖著手道,“多年不見,你們一個個長得都認不出來了?!?/p>
陸象先一個一個地詢問面前后生的名字。問到真卿,道:“聽說你很有雄心壯志,誓言二十而立,是嗎?”
真卿不知該怎么回答才好,正自尋思,陸象先哈哈大笑道:“不好意思,是不?賀知章告訴我的!有這回事兒吧?”
真卿紅著臉道:“我不敢那么狂,要超過孔子。那是我做夢說過的話,被伯父知道了,可能是他說給了賀伯伯。我是說,我們家家道艱難,我要早早地立身做事,奉養(yǎng)母親。不能總讓伯父這么操心……”
“孝心可嘉,孝心可嘉啊!”陸象先慈祥地看著真卿,“不過,你們顏家從來以德行、書翰、文章、學識名世,可不能單單為了孝而丟了顏家家風啊!要好好地修德,好好地讀書,好好地練書法,好好地問學、明理。想不想上太學?”
“想啊。只是……”顏真卿喃喃地說道。
“我只要你回答想不想。”
顏真卿難為情地從牙縫里擠出一個字:“想。”
“元孫兄,我和知章兄已經(jīng)向太學推薦了,你就送孩子去吧。”陸象先轉身對伯父道。
“陸兄,元孫多謝你,謝你和知章兄!但真卿是我的侄兒,我早就考慮過送他上太學的事了。所以還沒有送,只是想再過一兩年,我暫時還教得了他。既然你與知章兄已經(jīng)推薦了,元孫也便從命了。”
“如果孩子的上學費用有困難,你盡管明言,包在我和知章身上!”陸象先又道。
“不!我顏元孫再拮據(jù),也不會讓孩子失去這個機會的!放心吧!”伯父急忙搖著手回絕道。
陸象先似乎有點兒生氣,道:“元孫兄,你太把朋友不當回事了!太見外了??!孩子是你的侄兒,也是我陸象先的朋友、賀知章的朋友的孩子!孩子也叫我、叫賀知章伯父?。‰m然是異姓的伯父,但畢竟也是伯父??!孩子是棵好苗子,我和知章也應該為撫育這棵好苗子成長,盡一份責任??!惟貞九泉之下有靈,不會拒絕我和知章的心意,不會否認我們的責任的!我說得不對嗎?”
顏元孫許久說不出話來。顏真卿只覺渾身熱烘烘的,胸腔內的一顆心咚咚咚地劇烈敲打著自己的胸脯……
進士及第
伯父和姑母的教授與訓導、兄長允南和堂兄杲卿等的督促與幫助,加上父輩好友們的關懷與鼓勵,不斷激發(fā)著顏真卿“三更燈火五更雞”的學習熱情和激情,砥礪著顏真卿的雄心壯志和堅持不懈、鍥而不舍的無限毅力。開元十五年(727),次兄允南入仕為官,使家境有了改變,顏真卿也便得以更加專心致志地潛心攻讀。幾年后,經(jīng)過在國子監(jiān)——太學的就讀,于開元二十一年(733)順利通過了國子監(jiān)的經(jīng)學考試,寓居于長安福山寺,準備應舉。
次年正月,二十六歲的顏真卿,壯志凌云、信心百倍地參加了尚書省主持的“春闈”——進士科考試。當時,每年舉行的常科考試,主要是明經(jīng)、進士兩科。進士考試是最難的,每年一般只取二三十人,約為參加考試人數(shù)的百分之一左右,連年赴考而不得取者比比皆是,以致有“三十老明經(jīng),五十少進士”之說——三十歲的明經(jīng)顯得太老了,而五十歲的進士卻還很年輕。顏家子弟以經(jīng)學傳家,世代為官,自顏思魯以下四世,也只有顏元孫進士及第,其他子弟都由明經(jīng)入仕。而不管你后來官做得多大,不由進士出身,似乎總比進士及第者低了一頭,缺少了點兒仕進的本錢和光彩,甚至覺得羞恥。而進士及第,可比于鯉魚登龍門、鴻鵠翔天際,實在令大多數(shù)生徒——考生們覺得太艱難了、希望太渺茫了。他們莫不仰首翹望,自嘆弗及。那些進士及第、喜登龍門者,不但揚名一時,光耀門庭,而且能夠理直氣壯、理所當然地步入官場,來到能夠登上高位的青云之梯的入口。以至唐人稱進士及第為“一品白衫”,意思是有望官高一品,只是暫時還穿著生徒的白衫而已。事實上,大唐開國以來位極人臣的宰相,大多都出自于進士。
那年的進士“春闈”,由尚書省考功員外郎孫逖“全知貢舉”——主持考試,擔任主試官。所考一是詩賦,讓生徒以“武庫”為題作詩、“梓材”為題寫賦;二是“帖經(jīng)”——蒙上經(jīng)書某一頁的左右兩邊,中間露出一行,再用紙貼去三字,讓生徒填充,并詮釋經(jīng)文字句;三是策對——讓生徒就一些時務問題提出自己的解決方案和方法。
科考后,時逾半月,過了二月二,已是“龍?zhí)ь^”的季節(jié)。這一年的春天似乎來得格外早,春光融融,春燕呢喃,柳梢隱隱約約地濡染著嫩黃,路邊、田野萌生著若有若無的春草幼芽。顏家院子里的老槐樹梢頭、石榴樹枝條上,也似乎不動聲色地消退著干枯,孕育著無形的迎春生機。就在這躍動的春色中,科考發(fā)榜了。經(jīng)過皇上御覽的所取進士皇榜之上,顏真卿赫然有名,且以“經(jīng)策全通”的優(yōu)異成績被選入甲等。
按例,及第進士須先舉行拜謝座主——“權知貢舉”的主試官、參謁宰相等一系列禮節(jié)和儀式,然后一起參加曲江飲宴、雁塔題名、杏園賞花、月燈打球等活動。這都是為天下選取英才而特辦的盛事,是進士及第者與其父母、家族乃至親朋的無限榮光,也是得中皇榜者結交同榜英才、建立友情的好時機。顏真卿作為顏家歷世以來、顏元孫之后的第二位進士,不但自己揚眉吐氣,神采飛揚,春風得意,滿懷歡快,也為顏家老老少少帶來了多少喜悅和欣慰、多少自豪和榮耀。他不會不去參加這些活動的。
與顏真卿一同喜“登龍門”的二十七名同榜進士中,賢才濟濟,“數(shù)年間宏詞、判等入甲第者一十六人,授校書郎者九人,其余咸著名當世,已而多為顯官?!?sup>其中,如狀元李琚,才高過人;郗昂、王昌齡、梁洽、閻防、申堂構,頗富詩名;杜鴻漸后來在代宗李豫朝曾任宰相,郗純則曾與權相元載相抗爭。第二年,孫逖再次權知貢舉,及第者賈至(狀元)、蕭穎士、李華、趙驊、李頎、柳芳等人,也都是才華杰出的一代俊彥。李華,這位古文家曾這樣寫道:“尚書顏公重名節(jié),敦故舊,與茂挺少相知。顏與陸據(jù)、柳芳最善,茂挺與趙驊、邵軫、洎華最善,天下謂之顏蕭之交。殷寅、源衍睦于二交之間。”茂挺即蕭穎士,進士及第之年只有十九歲。柳芳與顏真卿是遠親。顏真卿曾祖顏勤禮的后妻柳氏是柳芳的祖姑;而柳芳還是顏真卿姑父殷履直之子殷嘉紹的女婿。柳芳后來長期擔任史官修國史。陸據(jù)頗有文名,又與顏真卿之兄允南相友善。殷寅是殷踐猷的次子,既與顏真卿為表兄弟,也是顏真卿的內弟,此后于天寶四年進士及第。柳芳、殷寅、顏真卿等人,“皆稀世鴻寶,一相遇便為莫逆之交?!?sup>因進士及第而結交了這么多英才好友,實在令顏真卿喜上加喜,喜不自勝。
更令顏真卿欣喜的是,喜“登龍門”之后,繼有一喜,即由自己的“伯樂”——座師孫逖做媒,與太子中書舍人韋迪之女喜結良緣。韋家乃長安巨族,世代書香。韋迪之父韋景駿官居房州刺史,二弟韋述乃一代史家,是顏真卿舅父殷踐猷的摯友,曾在朝廷書府供職四十年,在修史的職位上二十余年,酷好讀書,手不釋卷,雅有良史之才。韋述兄弟六人無不進士及第,同有“人之杞梓”——人中高才之譽。韋述家有藏書二萬卷之多,都經(jīng)過自己校定刊?。磺矣泄沤癯紙D、歷代名人畫、魏晉以來草隸真跡數(shù)百卷,有許多古碑、古器以及錢譜、璽譜之類,和當代名公尺牘題記。顏、韋兩家通過殷踐猷,必早已互有了解,顏真卿與韋迪之女的才貌風采,雙方也已洞明于心。只是由于韋家對才華和功名的看重,由于顏真卿矢志苦讀而無暇顧及自己的婚事,兩家雖心內戚戚焉同有通婚之愿,真卿與韋小姐也靈犀相通,但卻并未提親。顏真卿進士及第之后,窗戶紙一捅便破,兩家欣欣然如愿以償,很快便互換庚帖,訂立了百年婚約。顏家張燈結彩,鐘鼓齊鳴,笙簫喧天,迎娶韋小姐入門。新郎新娘同拜天地,有情人終成親眷。花好月圓,洞房花燭,紅袖添香;兩情相偕,沉浸于共照菱花、交扣芙蓉的甜蜜云水之中……
韋家為有一位出身于書香世家、志高才雋的進士女婿而欣慰,顏真卿為與史才博識、花容月貌的韋家之女結緣而喜不自禁。韋家的苦讀家風和豐富藏書,韋述、韋迪兄弟的誠善為人和郁郁才氣,都成為一種無形的力量,砥礪著、塑造著顏真卿此后的人生……
- 顏真卿:《朝議大夫守華州刺史上柱國贈秘書監(jiān)顏君(元孫)神道碑銘》,《顏魯公集》卷九。
- 李白、賀知章、張旭等八人有“飲中八仙”之譽。見杜甫詩《飲中八仙歌》。
- 李白:《將進酒》。
- 《中庸》中的這幾句話的大意是:心里蘊生著喜怒哀樂的感情,卻并未表現(xiàn)于外,這就叫“中”;喜怒哀樂的感情表現(xiàn)得很恰如其分,這就叫“和”。中,是天地間的本有的常態(tài);和,是天地間的根本準則。達到中和之境,天地之間的一切便各安其位,萬物便自自然然地生長繁衍。
- 正史無顏真卿進入國子監(jiān)學習的記載。嚴杰《顏真卿評傳》謂:“顏真卿……入國子監(jiān)的可能是很大的?!币娫摃?3頁,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 王定保:《唐摭言》卷一:“開元以前,進士不由兩監(jiān)者,深以為恥?!薄伴_元以前”實應包括開元年間;“兩監(jiān)”指設在西京長安和東京洛陽的兩座國子監(jiān)。
- 顏真卿:《尚書刑部侍郎贈尚書右仆射孫逖公集序》,《顏魯公集》卷五。
- 李華:《三閑論》,《全唐文》卷三一七。
- 陸據(jù):《源衍墓志》,《隋唐五代墓志匯編·洛陽卷》第十冊,天津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