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見龍在田
1957年,上海電影制片廠曾一度改名為上海電影制片公司,下設(shè)江南電影制片廠、海燕電影制片廠和天馬電影制片廠。不久,撤銷江南電影制片廠,上海電影制片公司改建為上海市電影局。1973年后,海燕廠(當時名為紅旗電影制片廠)和天馬廠(當時名為東方紅電影制片廠)重新合并為上海電影制片廠。也就是說,天馬電影制片廠存在于1957—1973年間,謝晉就在該廠工作,著名的《紅色娘子軍》就是天馬電影制片廠名下的作品。
1959年,也就是新中國建國的第10年,電影在數(shù)量和質(zhì)量上都取得了可喜的進步,是為大眾所公認的中國電影史上的一個高峰。建國10周年的喜悅帶給許多電影人以創(chuàng)作的動力和源泉,佳作如雨后春筍般問世。這部由梁信編劇、謝晉執(zhí)導、沈西林攝影的《紅色娘子軍》應運而生。若要說到它的緣起,卻要歸功于一場偶遇了。20世紀50年代,廣東軍區(qū)的作家梁信在瓊崖深入生活時,遇到三個女戰(zhàn)士,聽了她們的戰(zhàn)斗經(jīng)歷以及她們所參加的30年代組建于海南的共產(chǎn)黨婦女民兵團的故事后,頗有觸動,便于1958年夏天完成了《紅色娘子軍》電影劇本的初稿。幾經(jīng)投稿而杳無音信。經(jīng)梁信所在的廣東軍區(qū)文學部門的老領(lǐng)導鼓勵并支持,劇本繼續(xù)向外投遞,于是《紅色娘子軍》電影劇本出現(xiàn)在了天馬電影制片廠文學部負責人錢鼎德的案頭上。經(jīng)錢鼎德的推薦,謝晉看了劇本后,敏銳地捕捉到了它的閃光之處。他們邀請梁信到上海改編劇本,這一年,謝晉37歲,梁信32歲,正當創(chuàng)作的好年華,熱血的歲月里,熱血的青春勢必將創(chuàng)作出熱血的作品來。
1959年下半年,由謝晉擔任導演的《紅色娘子軍》開始進入拍攝階段。1960年,影片完成了。當時,為慶祝建國10周年,電影從業(yè)人員制作了大量影片,《紅色娘子軍》就是其中之一,而且是較為優(yōu)秀的作品之一。
《紅色娘子軍》的劇情如下:
貧農(nóng)女兒吳瓊花受到惡霸地主南霸天的殘酷壓迫,幾次反抗后,遇到化裝成華僑富商的紅軍干部洪常青和通信員小龐。瓊花在他們的幫助下,決心走上革命道路。她來到娘子軍營地,要求參加娘子軍隊伍,連長批準瓊花入伍,并發(fā)給她一支槍,娘子軍戰(zhàn)士們決心打下椰林寨、活捉南霸天。南霸天的公館賓客滿堂,正為南霸天做壽?;b成華僑巨富的洪常青來到壽堂,南霸天見他氣度不凡,接到壽禮后對他更是深信不疑。深夜,瓊花帶領(lǐng)一名女戰(zhàn)士化裝成丫頭,潛入南府,準備里應外合捉住南霸天。但瓊花見到仇人分外憤怒,貿(mào)然行動致使南霸天漏網(wǎng)脫逃。
連長嚴肅批評了瓊花并收回她的槍,讓她深刻反省,瓊花對自己的錯誤悔恨不已。部隊又與敵人展開了激烈戰(zhàn)斗,但洪常青為掩護主力不幸被俘,面對兇殘的敵人,他寧死不屈,英勇就義。瓊花繼任黨代表,帶領(lǐng)娘子軍配合主力攻打椰林寨,擊斃了南霸天。
值得強調(diào)的是,影片并沒有從一開始就把吳瓊花塑造成一個十全十美的女英雄,而是耐心地描述了她成長的過程,從自發(fā)反抗的女奴,到加入娘子軍、一心報仇卻不講策略的鹵莽戰(zhàn)士,最后成長為一個有覺悟、有斗爭經(jīng)驗的女英雄。影片所設(shè)置的情節(jié)真實可信,演員的表演逼真,有很高的藝術(shù)水平。這既歸功于編劇、導演、演員的通力合作,也和謝晉準確的藝術(shù)直覺和精確的藝術(shù)手法有關(guān)。在《紅色娘子軍》籌拍期間,謝晉和梁信等人深入到海南瓊崖體驗過生活——瓊崖就是當年娘子軍革命、斗爭過的地方,也是“吳瓊花”的原產(chǎn)地。在瓊崖,他們拜訪了當年的娘子軍連長——如果說作家梁信遇到的三個娘子軍女戰(zhàn)士為他提供了寫作的藍本,那么這位老連長則為謝晉提供了《紅色娘子軍》電影的原型。雖然這位女連長當時年事已高,有70多歲了,但她精神矍鑠,有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這雙眼睛給謝晉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他察覺到了靈感的躍動,捕捉住了“吳瓊花”的靈魂!在尋找并確定演員時,他堅持要找這么一位有著炯炯的眼神的女演員,以出色地傳遞人物形象所包孕的精神。他找到了,她叫祝希娟。1960年畢業(yè)于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是個爽直大膽的女孩。1961年被定為“吳瓊花”的扮演者時,她才23歲,這是她參拍的第一部影片。第一次拍片就擔當主角,遇到大戲、重頭戲的挑戰(zhàn),導演謝晉的膽子可說真夠大的。而祝希娟接下這么一個角色,她所受到的壓力也不小,她要經(jīng)受前所未有的考驗。謝晉是個好導演,也是個好演員苗子的發(fā)現(xiàn)者,在電影界素有“演員伯樂”之稱。從他一生所拍的電影看,隨著作品的問世,總會有那么一兩個被謝晉“帶出師”的演員——男女演員都有,祝希娟就是其中之一。在拍攝《女籃五號》時全一炮走紅的向梅,也在《紅色娘子軍》里扮演角色。
眼神炯炯的女主角難找,好不容易找到了,但在表演過程中還有很多問題有待解決。事隔多年后,祝希娟回憶起當年跟謝晉一步一步學著演好吳瓊花這個角色的情景時,就情不自禁地微笑,好似回到了從前的“學徒”時代。她說,剛開始演吳瓊花時,她特別把握不好度——吳瓊花眼神的表達力度過于平淡吧,不符合人物的身世性格;過于濃烈吧,又不能收發(fā)自如。這比起她以后在1979年《??!搖籃》以及1989年《最后的貴族》里的表現(xiàn),顯然青澀多了。出生于江西贛州的祝希娟性格外向,有男孩子的風范。和向梅一樣,她也熱愛表演藝術(shù),所以高中畢業(yè)時就直接報考了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1959年《紅色娘子軍》劇組開始籌拍,謝晉到上海戲劇學院物色女主角人選,無意中遇到祝希娟與男同學為角色而爭論的場面,也許是祝希娟在男同學面前巾幗不讓須眉的氣度打動了謝晉,也許是謝晉發(fā)現(xiàn)了祝希娟骨子里的倔強、磊落,當時謝晉想,“吳瓊花”找到了!
比起初出茅廬的祝希娟,扮演洪常青的王心剛已經(jīng)在當時的影壇嶄露頭角了。1949年,王心剛應征入伍時年僅17歲,他進入了東北軍工局文工團(后改為抗敵話劇團),成為一名話劇演員。盡管他僅在一些劇中扮演過配角,然而王心剛有顆淡泊的心,不急不躁,做好他自己想做的就可以了。1956年,長春電影制片廠即將開拍反特故事片《寂靜的山林》,開始挑選男主角,王心剛中選了。他特有的軍人氣質(zhì)使主創(chuàng)人員非常認同他的銀幕造型,于是他的表演事業(yè)開始蒸蒸日上。1959年,王心剛受邀扮演《紅色娘子軍》中的黨代表洪常青。他的加入,將《紅色娘子軍》的故事演繹得更為精彩。從21世紀的角度看,王心剛有著現(xiàn)代人往往缺失的純良本質(zhì):淡泊、從容、盡心于事業(yè)、永遠做自己。
然而在王心剛身上,這些優(yōu)點如長河靜水,默默無聲地流淌著,流淌了大半個世紀——這份從容、盡心,可能就是王心剛和洪常青最像的地方?!都t色娘子軍》里的洪常青是吳瓊花的革命引路人,是她崇拜的對象,洪常青身上所具備的堅毅從容是她在日后的道路中孜孜以求的品質(zhì)??催^《紅色娘子軍》的觀眾大多能從中體會到洪常青與吳瓊花亦師亦友的關(guān)系,演員以自然的表演水到渠成地呈現(xiàn)劇情所蘊涵的內(nèi)在信息,這是導演謝晉最樂于看到的藝術(shù)方式,也是新中國的早期電影最為純粹、最為本色、最為動人的藝術(shù)方式。
1961年,《紅色娘子軍》首次在國內(nèi)公映,可謂恰逢其時。為提高電影業(yè)的總體水平,在周恩來總理的大力支持下,全國文藝座談會和全國故事片創(chuàng)作會議于1961年夏天在北京新僑飯店召開。會議提出了放寬電影政策,尤其是“四好”政策——好故事、好演員、好鏡頭、好音樂,激發(fā)了電影人的創(chuàng)作動力和公眾的討論?!都t色娘子軍》公映之后,大部分有關(guān)它的討論也大都圍繞著這四個標準而展開。
首先,《紅色娘子軍》有好故事。故事的來源十分真實可信,它取材于海南瓊崖地區(qū)娘子軍奮勇斗爭的故事。早在20世紀50年代時,周恩來總理就已經(jīng)聽說了“紅色娘子軍”的故事,他當即表示希望電影工作者能將之拍成電影,但由于條件不成熟,就暫時擱置了。60年代,梁信敏銳地捕捉住了稍縱即逝的機會和靈感,從聽說到有感再到創(chuàng)作,故事的表述形式雖然隨著敘述者的身份和角度有所變化,但故事卻如同百煉之鋼,越打磨越堅實精粹了。革命者是怎樣成長的,是生來就堅毅剛強、富有斗爭經(jīng)驗的嗎?《紅色娘子軍》很好地回答了這個問題。
其次,《紅色娘子軍》有好演員。攝制組的演員在與“娘子軍”老戰(zhàn)士馮增敏交流溝通的過程中,得到了關(guān)于當年革命斗爭的大量信息。而最大的受益者當然是祝希娟——光有炯炯的眼神還不夠,祝希娟需要大量地學習,她做得很好。她有很多的老師,老戰(zhàn)士馮增敏就是其中之一。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海南“娘子軍”里的每個人都會有一個長長的故事。馮增敏應當是吳瓊花的原型之一,但也不會是唯一的吳瓊花的范本?!澳镒榆姟敝械拿總€女戰(zhàn)士都可以是吳瓊花。可惜到《紅色娘子軍》進行拍攝時,“娘子軍”戰(zhàn)士在世的已經(jīng)不多,被找到的馮增敏當然是祝希娟最好的范本。在謝晉的要求下,祝希娟著力觀察學習馮增敏的言行舉動,力求最大程度地貼近角色——扎綁腿、佩槍生活。她平時不和飾演南霸天的演員陳強多說話,以免削弱角色意識和鏡頭前的表演力度——入戲在觀眾而言,或許會被指認為“癡人”,但在演員的立場,不“癡”可不行——試想作為演員你都不入不癡,那怎能把觀眾帶進你的表演天地呢?
當然,《紅色娘子軍》也有好鏡頭和好音樂。影片中有不少關(guān)于吳瓊花和洪常青的特寫。視角各不相同,關(guān)于吳瓊花投奔革命隊伍,訴說自己苦大仇深的那一段,就刻意安排了這樣一段特寫:吳瓊花如火的眼神被著重突出,炯炯有光,她對迫害者的刻骨仇恨和對起來反抗、參加革命掌握自己的命運的渴望等思想感情都是通過這對炯炯有神的眼睛來演繹,來傳達的??梢哉f,當時的觀眾記住吳瓊花,記住祝希娟,媒介就是這一雙眼睛,一雙綻放生命渴望、不屈的靈魂之光的眼睛,這是祝希娟在鏡頭前的上乘表現(xiàn),更是謝晉對鏡頭的近乎直覺的精確掌控。好音樂?自然不用多說了吧,風靡至今的《紅色娘子軍》的主題曲《紅色娘子軍連歌》是梁信作詞、著名作曲家黃準作曲的:“向前進向前進/戰(zhàn)士的責任重/婦女的冤仇深/古有花木蘭替父去從軍/今有娘子軍扛槍為人民/向前進向前進……”可謂膾炙人口。謝晉、梁信,再加上一個黃準,他們湊到一起工作,竟會如此理解遠在海角天涯的那一群女子,竟會創(chuàng)造出這么一部剛烈的片子,竟會創(chuàng)造出這么一首剛烈的曲子來!好故事需借好音樂而被人銘記,好音樂需借好故事得以流傳,現(xiàn)在當有人哼唱起《紅色娘子軍連歌》時,不少觀眾仍能在慷慨激昂的曲子中回想起那段激情充溢的歲月來。老曲重溫的魅力,不是簡單的語言可以描述的。
有了以上的“四好”,《紅色娘子軍》的成功就不言而喻了。以1961年為銜接點,這部作品銜接起了兩件國內(nèi)大事:首件大事是1959的建國十周年慶典;第二件是1961年中國第一屆《大眾電影》百花獎的評選。1962年,《紅色娘子軍》一舉榮獲首屆百花獎最佳故事片、最佳導演、最佳女演員、最佳男配角獎,并獲第3屆亞非電影節(jié)萬隆獎第三名?!都t色娘子軍》獲得了國內(nèi)外的高度認同,也預示著它的導演——謝晉如龍在平地,騰飛之勢已可想見,轉(zhuǎn)眼就將見其于高宇翱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