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我以我心薦軒轅
一代有一代的藝術(shù),一代也有一代的藝術(shù)家。也許謝晉注定是為他如此熱愛的中華大地而生的,所以要用他的眼、用他的頭腦、用他的才華,來看、來觀察、來記錄中國所發(fā)生的一切。所以,從《雞毛信》開始,謝晉的時代拉開了序幕,中華大地上的人肯定是忘不了謝晉了——他總是有佳作問世,總是有讓人為之喜極而笑、悲極而泣、感極而嘆的人生大制作問世……
1949—1965年被后人稱為“17年”。在這17年中,中國的國力突飛猛進,相應地各方面也取得了不俗的成就。
這17年是新中國成立后各行各業(yè)迎來春天的17年,也是謝晉的17年。在電影界里,從初露頭角到如日中天,他的事業(yè)蒸蒸日上。
1.初露頭角
但凡說到《雞毛信》就娓娓道來的人,大多是20世紀50—70年代出生的,用現(xiàn)在的說法,就是50后、60后和70后的人。《雞毛信》的制作班底從現(xiàn)在看來依然當?shù)闷稹昂廊A”二字。原著是解放區(qū)作家華山,編劇張駿祥,導演石揮,副導演謝晉?!峨u毛信》的主題是解放區(qū)的兒童團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與敵人作斗爭,表現(xiàn)中華民族的全民抗日——即使是尚在垂髫之齡的兒童都投入了這場戰(zhàn)爭。謝晉的電影作品類型多樣,現(xiàn)在的人們熟悉的有女性系列、體育系列等。不過謝晉也有兒童影片,數(shù)量雖不多,內(nèi)容卻很新穎,視角也很獨特。除了這部《雞毛信》,謝晉在很多年后還將有兒童片《??!搖籃》《啟明星》問世。謝晉愛生活、愛人,也愛孩子,對《雞毛信》的主角海娃的扮演者蔡元元,當時的謝晉傾注了自己的愛心和耐心去幫助他入戲。
《雞毛信》是謝晉較早的一部以兒童為主角的電影。眾所周知,謝晉的電影類型較多、風格亦多變,隨著他對人生和社會體驗的增長而不斷提升,兒童片也不例外。若干年后,謝晉的兒童片在表現(xiàn)力度和技法上會棒得多,如《??!搖籃》。但初展身手的《雞毛信》也贏得了觀眾,特別是少年兒童觀眾的好感。
《雞毛信》的劇情走的是我國傳統(tǒng)小說一波三折的結(jié)構(gòu)路線:
華北抗日根據(jù)地龍門村,有趙姓父子倆。父親老趙(舒適飾演)是民兵中隊長,12歲的兒子海娃(蔡元元飾演)是兒童團團長。一天,父親得到鬼子要進山搶糧的消息,便讓海娃送一封有關(guān)攻打敵人炮樓的雞毛信給八路軍。
海娃以放羊作掩護攜信上路,不料途中遭遇鬼子。海娃急中生智,將信藏在了頭羊的大尾巴下面。鬼子們搶了海娃的羊,還逼迫他帶路去龍門村。
晚上,海娃乘敵人熟睡時,取信逃跑,卻再次被敵人抓住。于是機智勇敢的海娃故意把敵人引入歧途,敵人知道中計,開槍打傷海娃。千鈞一發(fā)之際,八路軍趕來搭救,全殲了敵兵。八路軍根據(jù)雞毛信提供的情報,炸毀了敵人的炮樓,并活捉了貓眼司令。
《雞毛信》所得的評價極好——“新中國兒童電影的經(jīng)典之作!”“如果說20世紀革命歷史題材的兒童電影,60年代的《小兵張嘎》走向了難以超越的高峰,那么其發(fā)端則是50年代中誕生的《雞毛信》?!?/p>
的確,現(xiàn)今許多生于上世紀中葉以后的人,只要說起革命題材的兒童片,最為津津樂道的,不外乎《雞毛信》《小兵張嘎》以及《閃閃的紅星》等幾部影片。作為取材精當、講述故事曲折動人、拍攝較早又影響較大的紅色經(jīng)典兒童片,《雞毛信》《小兵張嘎》和《閃閃的紅星》適時地給上個世紀50—70年代的人帶去了革命的熱情和藝術(shù)的營養(yǎng),至今余熱猶在。而《雞毛信》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優(yōu)勢不僅僅來自它較早的創(chuàng)作時間,而且還有石揮和謝晉的導演才華。
當然,好的影片肯定不是一蹴而就的。自1952年9月接受拍攝任務(wù)后,不但《雞毛信》劇本四易其稿,劇組還面臨著更多棘手的問題。
首先,由誰來執(zhí)導?有著“話劇皇帝”美稱的石揮是20世紀40—50年代杰出的影、劇雙棲演員和導演。制片主任是新中國建國后與他一起從香港回到大陸的顧也魯,也是一位集演、導、制片于一身的著名演藝界人士。初出茅廬的謝晉遇到這兩個搭檔,給他的成長帶來了又一次積極的影響。顧也魯回憶當時為事業(yè)、為電影傾情投入的歲月時,這么評價石揮:“他是個‘夜神仙’,寫分鏡劇本都在晚上。我和他談拍攝計劃,常常要在半夜12點以后去他家聊。”又說:“石揮很能吃苦。拍外景時,常常在祠堂里打地鋪,在北京拍戲的時候我們還睡過草地。在藝術(shù)上,他決不馬虎。比如拍收割高粱,他要真割一大片莊稼。”顧也魯總結(jié)說,石揮是他最欣賞的男演員。石揮常跟他講的那句“生活上不怕苦,藝術(shù)上我負責”,也讓他一直銘記在心。顧也魯說的是石揮,不過很顯然,用這些語言來描述謝晉也并無不妥,或者說,謝晉日后的許多做派,我們似乎在石揮導演身上找到了源頭,多少可以發(fā)現(xiàn)謝晉的“生猛”和石揮很像,也或者說,謝晉是和怎樣的藝術(shù)家在一起奮斗、相互影響而人以群分的。
其次,小演員急需敲定。在這兒,我們要提及影視界很有故事的一對兄弟——蔡安安、蔡元元。石揮和謝晉起初讓哥哥蔡安安演劇中的主角——機智勇敢的少年英雄海娃,讓弟弟蔡元元扮演海娃的小伙伴狗娃。兄弟倆為拍攝《雞毛信》,還到京郊農(nóng)村體驗生活,練了幾個月的放羊。后來發(fā)現(xiàn)兩兄弟的氣質(zhì)適合互換角色,于是就讓弟弟蔡元元扮演海娃,也就是我們在銀幕上看到的那個虎虎有生氣的小英雄。蔡家兩兄弟本就出身表演世家,其父蔡松齡是我國老一代話劇表演藝術(shù)家和教育家,電影界名家如謝晉、陳懷愷等都是他的學生。蔡氏兄弟從小就與電影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蔡安安7歲那年,與父親和弟弟蔡元元一道,在著名導演黃佐臨執(zhí)導的《表》中演出。兄弟倆聯(lián)袂出演《雞毛信》后,蔡安安又在桑孤導演的《祝?!分醒菹榱稚┑男∈遄?,與父親在水華執(zhí)導的《在烈火中永生》中飾演一對革命父子:華子良和華為。而弟弟蔡元元亦在《兩個小伙伴》《林家鋪子》等影片中擔任主角和配角。拍完《雞毛信》37年后,蔡安安、蔡元元在澳門創(chuàng)建蔡氏兄弟(澳門)影業(yè)公司,填補了澳門電影電視制作方面的空白。顯然,包括《雞毛信》在內(nèi)的童年的從影活動給兄弟倆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影響,也可以說,在很大程度上從童年時期他們就決定了日后一生的抱負所在。
再次,在哪里拍?影片的拍攝地主要有三個地方:北京、湖南和上海。要拍夏、秋季節(jié)的戲,可北京時值隆冬,大雪飛揚,夏、秋的場景到哪里去找?當時全攝制組連同被派來支援劇組的解放軍一起掃雪,抓拍了少量的近景和中景??墒沁h景在北京拍還是不現(xiàn)實,于是謝晉提出到湖南去拍。中國地域廣大,南北氣候不一,此時的湖南依然綠意蔥蘢。然后,新的問題又來了:南方不像北方那樣羊群遍地,《雞毛信》里那頭功勞最大、身藏雞毛信的老羊,上哪兒弄去?于是,劇組南方去不得,北方留也難。
最后,劇組還是進軍湖南——在火車還很稀罕的當時,帶著30只羊浩浩蕩蕩地南下湘楚大地。看過沈從文先生的湘西系列小說或者1988年播出的電視劇《烏龍山剿匪記》的人就會對湖南的地形留下深刻的印象:多山,崎嶇難行。坐了火車才趕到湖南的羊群,攝制組可不想送到湖南深山里的老虎口中去。于是在拍攝之外,又多了借助派出所的警力保護羊群的戲外之“戲”。由此,石揮和謝晉工作上的狂熱投入,也就可見一斑了。為自己所愛的事業(yè)執(zhí)著、較勁,是他們那一輩人留給后人的寶貴財富。
生在上世紀末以及本世紀初的人,都不知道什么是“雞毛信”。現(xiàn)今許多觀眾一定會質(zhì)疑傳遞信息時有必要用雞毛信嗎?本世紀初,新華社記者采訪了當年傳送過雞毛信的小通訊員雁秀峰。13歲就開始送信的雁秀峰老人說:“我送的雞毛信沒有信封,那時候也不需要信封,要不沒法藏。就折成三角形,抓在手里?!边@是活生生的“海娃”。狼牙山五壯士的指導員蔡展鵬則是“雞毛信”的收信人。91歲高齡的蔡展鵬在保定向新華社記者回憶了他所收到的“海娃”們送來的雞毛信的情況。他解釋說,信上如果沒有雞毛,就表示是平信;插一根雞毛,表示急;插兩根雞毛,表示特急;插三根雞毛,就表示十萬火急??梢哉f,《雞毛信》完全是有生活基礎(chǔ)的,它既符合生活真實,又在無數(shù)個“海娃”和抗敵戰(zhàn)士的形象基礎(chǔ)上進行提煉、總結(jié),高度集中,在當時有著很真實、很感人的藝術(shù)效果,得到包括成人在內(nèi)的觀眾的共鳴,其藝術(shù)的真實性毋庸置疑。同時,人物形象的真實也為《雞毛信》這部電影贏得了觀眾的好評,而我們必須注意到,這種一絲不茍的人物形象的寫真,來自整部影片大背景的寫真,來自導演團隊協(xié)同一致的寫真風格。當代書法家朱以撒先生在散文《古渡》里提到,當他多年后再看一遍黑白影片《雞毛信》時,他注意到的是“沉浸在那土得掉渣的陜北背景里——那滿是溝壑的黃土高坡、愣頭愣腦的群羊,還有黑不溜秋的老棉襖。那時節(jié),人的舉止、表情,都是那么的樸素實在,拙得有味,土得深厚。這些情景總是讓人想起真實無華的泥土,沒有一丁點兒文飾。后來,我又看了幾部重拍片,黑白換成了彩色,演員隊伍也換了另一撥,主要角色漂亮多了,動作也表演似的,眉宇間巧多于拙,那種能表現(xiàn)苦難、風霜的背景如風飄散。在我看來,拍出一些沒有時代特征的片子來,讓人眼睛看著,情感卻無從附著。”朱以撒先生的品評很到位。確實,《雞毛信》以樸素實在的真取勝,大巧若拙,一個時代的精神因此得到彰顯。
《雞毛信》劇組經(jīng)過15個月的奮斗,終于完成了拍攝任務(wù)。在1954年的六一兒童節(jié),他們把這部新中國兒童影片紅色經(jīng)典的開山之作向全中國的小觀眾獻禮,后來還赴埃及、美國等地放映。作為新中國成立后第一部反映我國少年兒童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對敵斗爭的兒童影片,《雞毛信》獲得了文化部1949—1955年優(yōu)秀故事片三等獎和1980年全國第二次(1954—1979)兒童文藝獎故事片一等獎;同時,作為遠赴重洋在異國展映的新中國兒童片,《雞毛信》于1955年獲英國第九屆愛丁堡國際電影節(jié)優(yōu)勝獎,成為新中國第一部獲國際大獎的兒童影片??傊?,拍攝的過程雖然艱辛,成就卻也有目共睹,謝晉在導演的航程上初次展翅即已遠翔。
1957年,謝晉又迎來了一個機會。新中國建立10周年前后,根據(jù)周恩來的指示,一批反映新中國體育戰(zhàn)線成就的影片在全國上映,《女籃五號》就是其中的代表作。當時謝晉所在的上海電影制片廠把拍攝《女籃五號》的任務(wù)交給了他。這時的謝晉,身處新中國電影事業(yè)的黃金時期,自己又剛過而立之年,年富力強,精力充沛,五光十色的未來正在前方等著他……
大凡藝術(shù)家,往往需年屆而立甚至不惑才能達到自己才情的巔峰。少年天縱的才子不是沒有,但人生閱歷的欠缺、心靈積淀的淺薄往往阻礙了他們向前探索的腳步。只有遭遇了人生之種種,對人、人性、人生有了深刻思考的人,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成人;而只有在他們把這些人生感受以藝術(shù)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的時候,他們才能被稱為藝術(shù)家。謝晉的經(jīng)歷本來就比同齡人豐富,抗戰(zhàn)的風霜、巴蜀的風云早早地把他磨煉成了一個感情豐富而鐵骨錚錚的人。而立之年的謝晉,期待著一次改變、一次飛躍,這能令他更清晰地認識自己,更鮮明地被人所認同。在電影業(yè)同行里,才至而立卻事業(yè)有成,甚至大成的大有人在。如孫瑜在30歲時就拍出了轟動當時影壇的《野草閑花》;謝晉的老師張駿祥在31歲時就導演了曹禺創(chuàng)作的《蛻變》《北京人》以及莎士比亞的名劇《羅密歐與朱麗葉》。而謝晉十分敬重的石揮在35歲以前就在電影導演水平上達到了高峰,他導演的《腐蝕》《關(guān)連長》等影片,在中國的電影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筆。
那么,謝晉在接下《女籃五號》的任務(wù)后,又將怎樣交上一份完滿的答卷呢?
《女籃五號》的主要劇情是這樣的:
解放前,上海東華籃球隊主將田振華與老板的女兒林潔都十分熱愛籃球,他們是一對戀人。一次球隊要與外國水兵進行一場比賽,老板收了賄賂,要求隊員無論如何都要輸?shù)舯荣悺5谫悎錾?,田振華出于民族自尊和體育運動的職業(yè)道德,帶領(lǐng)球隊打贏了比賽。這個結(jié)果令老板震怒,指使流氓打傷田振華,又強迫女兒與其斷絕來往而嫁給一個有錢人,生生拆散了他們。18年后,新中國的體育事業(yè)蓬勃發(fā)展,田振華實現(xiàn)了獻身籃球事業(yè)的夙愿,成為上海女子籃球隊的指導。隊員中有個叫小潔的姑娘是個有天賦、有前途的籃球苗子,但她對體育事業(yè)有偏見,打球不夠投入。田振華對她進行耐心的指導和幫助,使她的認識逐漸發(fā)生了轉(zhuǎn)變。一次,小潔因比賽受傷而住進醫(yī)院,在探望小潔時,田振華遇到了小潔的母親,過去的戀人林潔。田、林重歸于好,小潔也將以國家隊隊員的身份出國參加比賽。
謝晉在開拍前首先要解決的是《女籃五號》的人選問題。由誰來飾演田振華?又由誰來飾演林小潔呢?從今天的視角看,要拍攝一部意義重大的影片并且要保質(zhì)保量,演員的名氣大小、號召力的多少是導演首先得考慮的,因為要保證票房。可謝晉不是這種操作模式,他用演員的依據(jù)一直以來就是,他/她是否適合這個角色?所以《女籃五號》的演員來自四面八方,陣容不可謂不“龐雜”。
飾演田振華的劉瓊是個領(lǐng)軍人物——電影演員、導演。一生參加演出影片70多部,導演影片10多部,是早期中國影壇少有的多面手。和石揮一樣,他既能演,又會導,是個優(yōu)秀電影人。他的作品中人們最為熟悉的有《喬老爺上轎》(兼編劇之一)、《51號兵站》、《阿詩瑪》(兼編劇),而這些僅僅是他多產(chǎn)作品中的一部分,其才華可想而知。劉瓊長謝晉10歲,從影時間又早。劉瓊21歲參拍孫瑜導演的電影《大路》時,謝晉才11歲。他倆同屬上海電影制片廠。
在拍攝《女籃五號》之前,謝晉和劉瓊還沒有合作過,但這并不意味著他們之間沒有交集——作為籃球運動的愛好者,兩個鐵桿球迷時常在籃球場上相逢,時而“狹路”,時而“同路”。這一次飾演籃球運動員,劉瓊真可謂名至實歸——臺下的票友終于唱上了舞臺。有著豐富的從影經(jīng)驗和如許閱歷的劉瓊為謝晉“坐鎮(zhèn)”《女籃五號》,是絕不會有差池的。有了他,謝晉的《女籃五號》將錦上添花。
飾演林潔的是當時已很知名的秦怡。秦怡和劉瓊、謝晉同屬上海電影制片廠,所以他們的合作是近水樓臺,水到渠成。
氣質(zhì)典雅而外柔內(nèi)剛的秦怡是林潔這個角色的不二人選。
飾演林小潔的是曹其緯,她當時就是國家女排主力隊員,所以讓她出演一個天賦極高的運動員,正好人盡其才。如今,已定居香港的曹其緯常常回北京探訪故人。在她心里,難忘的不僅僅是這片土地上的故交,還應有那一段為事業(yè)、為明天打拼的青蔥歲月吧。
敲定女籃9號汪愛珠的扮演者,倒是很讓謝晉費了一番周折。汪愛珠雖是女籃9號,并非第一女主角5號,可她的戲很重,情節(jié)起伏也大,所以也是個主角。有人建議再在上影廠找一個現(xiàn)成的,謝晉不同意。上影廠的名演員固然比比皆是,可謝晉要積極物色新面孔,培養(yǎng)新演員,為藝術(shù)大軍增添新鮮血液。經(jīng)過謝晉到處挑選,終于組成了《女籃五號》劇組。這里要說到其中一個來歷特殊的演員——之所以說她很特殊,是因為參加《女籃五號》時她還是一個大學生。她就是向梅。
向梅,1937年生于北平,1957年在天津大學建筑系求學時參加拍攝影片《女籃五號》,同年進入上海電影制片廠任演員。
她曾在《布谷鳥又叫了》《紅色娘子軍》《保密局的槍聲》《藍色檔案》《最后的選擇》《流亡大學》《一代槍王》《月隨人歸》等近20部影片中飾演角色。參加拍攝的電視劇有《永不凋謝的紅花》《人之初》《長夜行》《藍屋》《丁香別墅》《鼓浪嶼號》等。因在《流亡大學》中飾演校長夫人,于1987年獲上海市文聯(lián)舉辦的首屆文學藝術(shù)獎優(yōu)秀電影表演獎、中國電影表演學會表演獎。
向梅老家在北京,其父是著名的生物學教授,其母也是學生物的,家學淵博。向梅從小就浸染于知識文化的海洋里。大姐喜歡戲劇,常在家里自編自導,演員是向梅和她二姐。少年時的興趣與愛好是最真摯的,不帶特定目的和功利,純粹為了心中的那點喜樂,因而在心中萌發(fā)美麗的夢幻也是很自然的事。少年時的經(jīng)歷,使向梅萌生了當演員的想法。富有戲劇性的是,向梅最終走上了演藝道路,正應了“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那句老話。高中畢業(yè)時,向梅原本想報電影學院表演系,可電影學院這年不招生,眼看要與演員夢失之交臂了。于是她瞞著父母報考了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正當此時,班主任突然找到她,代表學校的意見,動員她報考清華大學。重新填寫報考志愿書,從文科改報理科,在一陣忙亂后,向梅匆匆應試,成績不太理想,幸好還是被天津大學建筑系錄取了。1955年9月,向梅開始了她在天津大學的生活。向梅和她的演員夢,似乎越來越遙遠了。但命運在小小地和她兜了個圈后,又用一種奇妙的方式把她帶回到原點。她夢想的起點——所有的契機來自一張照片——謝晉和向梅的初次相見,也從它開始。向梅和《女籃五號》的緣分也結(jié)在這張照片上。上海外婆家的一位遠親與電影界人士很熟稔,得知謝晉劇組在物色新人參拍《女籃五號》,就從家中取了向梅的照片給謝晉,讓他定奪。謝晉看了很中意,于是就敲定由她扮演九號汪愛珠。
經(jīng)高教部同意借調(diào),上影廠的制片主任丁里親赴天津大學。很快,正在讀大二的向梅終于站到了導演謝晉的面前。此時已經(jīng)是1957年1月底了,新年將近而向梅的人生新路也即將展現(xiàn)在她面前。新年一過,劇組的工作就緊張地開展起來了。向梅除了體育之外興趣廣泛,但這回拍的偏偏就是體育題材的影片。出現(xiàn)這個問題的不只她一人,一半以上的女孩連籃球的邊都沒沾過。怎么辦?唯一的出路:學!于是劉瓊的工作就來了——教練么,當然得名副其實了。女演員們苦累在其中,亦樂在其中。那一輩藝人的較真勁兒在此一展無疑。要演,首先得像,方能擬形、摹態(tài),舉手投足間,人物的韻味就能流露出來了。真正的演,不在“演”,而在“是”。從學會打籃球到上場訓練,再到開機上鏡頭,劉瓊和女籃姑娘們一路走來,頗不容易,戲里戲外,已經(jīng)有些難分難辨了。
《女籃五號》以樸素、簡潔取勝。名家領(lǐng)隊,新人跟進。謝晉本就屬于上海電影制片廠,也許是怕“近親結(jié)婚”,過多挑選自己所在電影制片廠的演員拍戲會導致“熟悉的地方不出好景、奇景”。所以四處招募的結(jié)果就是大多數(shù)女籃運動員的扮演者都是新人,不可能依靠而今所謂的“人氣”、“影響力”,只有依靠自己真實的表演去打動銀幕前的觀眾了。顯然,謝晉的膽氣和才氣不小。
在藝術(shù)上,影片的特色很突出,主要表現(xiàn)為三點:
朝氣。影片中青春氣息充沛。既緣于年輕、不做作的演員陣容,也緣于清新明快的風格。女籃姑娘們素樸而真實的表演、簡練明快的節(jié)奏,洋溢著青春的活力,如夏日長風,令人忘俗。
細膩。謝晉的影片重細節(jié)、重以小見大、重以意象而昭示主題。解放前的運動員田振華的生活無須贅言,低矮狹窄、陰暗破敗的宿舍環(huán)境已經(jīng)說明了一切,而影片又不動聲色地將陋室里擺放的林潔送來的蘭花細加描寫,既象征田振華、林潔的高潔人品,又渲染出主人公之間純潔的愛情。斯是陋室,惟吾情真,在鮮明的對比中,男女主人公的形象如清蓮出水,自然天成,其余的影片語言都嫌累贅了。
一以貫之和今昔對比。林潔、林小潔母女兩代人擁有同樣的追求,但境遇大不相同,因為母女二人遇到的時代不同,所以作為運動員的命運也就不同,這是一組對比。田振華一生的經(jīng)歷足以印證影片主題,今昔境遇迥異,昔日愛籃球、求真情而遭遇悲慘,今天他意氣昂揚,事業(yè)與生活均有所成。他見證了中國體育運動的起步和騰飛,表現(xiàn)出新中國成立前后體育運動員的不同命運。田振華境遇的今昔對比是影片中的第二組重要對比。而田振華對籃球的愛、對籃球事業(yè)的追求則是影片著力表現(xiàn)的精髓,這份愛和追求使得他能迎來新中國、新時代,能守得云開見月明。影片就是用這兩組主要對比巧妙地表現(xiàn)出了主旨,簡潔明了。
《女籃五號》是新中國拍攝的第一部體育題材的彩色故事片,是謝晉導演的成名作。導演謝晉正是從這部影片開始顯露才華,成了為人們所關(guān)注的導演界新秀?!杜@五號》在1957年獲第6屆世界青年聯(lián)歡節(jié)舉辦的國際電影節(jié)銀質(zhì)獎?wù)拢?960年獲得墨西哥國際電影節(jié)銀帽獎。謝晉之名,開始聲動海內(nèi)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