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學術(shù)鉆研的樂趣

雖萬劫而不滅求學求真之心:馮其庸傳 作者:葉君遠 著


3.學術(shù)鉆研的樂趣

馮其庸從1947年底到1948年夏,在無錫國專上海分校前后有半年多。暫時離開了無錫的學生運動,這一段時間過得比較平靜,其精力主要用在了讀書上。

上海分校的名教授更多了。王蘧常先生親自講授《莊子》,他上課不帶課本,從正文到注釋全是背誦,在疏解了各家的注疏后,往往出以己意,特別發(fā)人深思,由于分析得深入細致,一學期竟然沒講完一篇《逍遙游》,卻教給了學生治學的門徑,讓學生領(lǐng)略到那種“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的境界。童書業(yè)先生講秦漢史,精彩極了,人人愛聽。他不修邊幅,里面的衣服比罩衣還長,腳蹬一雙黑色運動鞋,邋邋遢遢,可是一站到講臺之上,馬上顯得氣宇軒昂,神采四射。他什么書也不帶,衣袋里塞滿粉筆,引文全靠記憶,原文和疏解隨手寫在黑板上,一字不差。他安排了兩名學生一左一右做記錄,后來整理出來就是那部有名的《秦漢史》。這些名師的課給了馮其庸很大的啟發(fā)。

上海分校的管理是比較寬松的,學生可以根據(jù)學術(shù)興趣自由選擇聽課。馮其庸那時正迷詞學,并準備畢業(yè)論文,一般課程想不聽就不聽了,像劉詩蓀先生講授的《紅樓夢》,就只聽了開頭幾節(jié)。他的畢業(yè)論文研究對象是蔣鹿潭,這是他從初中就感興趣的一位清代詞人。王蘧常先生了解到他正在苦心搜集資料,就寫信介紹他拜識了顧廷龍先生,于是他得以到顧先生主持的合眾圖書館看書。很長一段時間,除了上課,每天的大部時間他都泡在圖書館。使他感銘在心的是在顧先生的格外關(guān)照下,圖書館將他所讀的書,單獨存放一個書架,他每天到后就可以取書閱讀,無需再辦借書手續(xù),不浪費一點時間。他也經(jīng)常去福州路的舊書店搜尋資料,把那里幾家舊書店的集部書架,挨次翻檢了一遍,有時晚上看書太晚了,就住在溫知書店的樓上,因此和書店經(jīng)理王兆文成了好朋友。他在圖書館和舊書店的苦心搜尋,沒有白費力氣,終于找到蔣鹿潭《水云樓詞》的各種版本,其中有一部鈐有“水云樓”三字的陰文圖章,極有可能是鹿潭的自藏本,也或許是他用以贈人的,顯得格外珍貴。他同時收集到清代道光、咸豐時期其他一些詞人的集子和年譜、日記等書籍,其中有一些是不經(jīng)見的,如江都丁寶庵的《十三樓吹笛譜》(又名《萍綠詞》),嘉禾周存伯的《范湖草堂遺稿》等等。就這樣,經(jīng)過半年時間,他在合眾圖書館完成了《蔣鹿潭年譜考略》初稿。這部初稿38年后經(jīng)增補之后出版,他曾撰聯(lián)對這位清朝江陰的著名詞人表示了由衷的敬佩:“云水蒼蒼蘊天地浩然正氣,兵戈擾擾育乾坤百代詞人。”聯(lián)系馮其庸在亂世中求學的經(jīng)歷,這聯(lián)語仿佛也是他的寫照呢!

經(jīng)王蘧常先生介紹,馮其庸還拜識了詞學泰斗龍沐勛先生和著名女詞人陳小翠,兩個人都很親切地接待了他。他聆聽了他們的詞學見解,還曾把自己的習作給陳小翠看,得到陳小翠“很有靈性”的評價,頗受到教益與鼓勵。

除了學術(shù)上的追求與鉆研,課余大部分時間,馮其庸仍然一如既往地用在書畫上。這一年,正好趕上白蕉先生的書畫展在上海舉辦。白蕉先生是學習二王書法的大家,畫蘭草也極有名。馮其庸原來一直學習歐字,也臨過石鼓、隸書和北魏,后來興趣轉(zhuǎn)向王羲之。白蕉書畫展正是一次極好的學習機會。恰巧一位同學與白蕉先生熟識,約請了幾個學生一起幫助白蕉先生去布展,馮其庸遂得以在展廳與白蕉先生相識。在掛字畫時,他發(fā)現(xiàn)白蕉先生的每一軸字畫里都夾有一張襯紙,是襯印章的。而這張襯紙上面寫滿了字,有的是三個字,有的是五六個字,都是從白蕉先生作廢的書件上剪下來的。他如獲至寶地將這些襯紙收撿起來,后來他就從這些襯紙揣摩白蕉先生的用筆,透過光線,研究其用筆的交叉與轉(zhuǎn)折,進而體認王羲之的書法之妙。白蕉先生的這些“真跡”,他以后保存了好多年,觀摩了好多年。

在上海半年之后,一次去老師家的路上,馮其庸被汽車撞傷了。他回到無錫鄉(xiāng)下養(yǎng)傷,三個月后重新回到上海。他寫了一首詩:“大劫歸來負病身,瘦腰減盡舊風神。青山一路應憐我,不似春前躍馬人。”這是因為春天他到上海報到時,曾到蘇州,在虎丘騎馬到楓橋,所以有詩的后面兩句。這首詩受到了講詩學的老師、著名詩人顧佛影的贊賞,他還在課堂上念給同學聽。1948年下半年,政治形勢變化更為劇烈,國民黨已面臨崩潰,馮其庸又回到無錫國專,到12月畢業(yè)離校。

無錫國專畢業(yè)照
無錫國專畢業(yè)留影

回顧無錫國專的三年,對馮其庸可以說有兩個終身的影響。一個是政治上的影響,他從一個完全不懂政治的農(nóng)村青年,慢慢接受了現(xiàn)實的教育,接受了進步學生和地下黨組織的教育,逐漸認識到國民黨反動派的腐敗面目,開始勇敢地追求真理與正義,站到進步潮流的一邊。

畢業(yè)時的留影

另一個是學術(shù)上的影響,他親承許多名師的謦欬,學到了許多學問,更重要的是感受到學術(shù)研究的意義與無窮樂趣。這一段求學生涯,成為他一生學術(shù)成就的堅固基石。這兩個影響相比,后一個影響要大于前一個影響,從他以后的經(jīng)歷來看,他的人生志趣是在學術(shù)上,他更樂于在學術(shù)上和文化上為祖國和民族做出貢獻。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